卧室床的方向是座西向东长7米宽3.6你家具怎么放东西方向有窗,门东北角

您的当前位置: >
闽侯又有16处古遗址、古建筑被列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漳平奇和洞遗址等230处(含1处合并保护单位)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和保护范围,已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成员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请各地、各有关单位按照文物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  福建省人民政府  日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及保护范围(共230处,含&1处合并保护单位)一、古遗址(10处)&二、古墓葬(11处)三、古建筑(154处)&四、石窟寺及石刻(5处)&五、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48处)序号名称年代座落地点简 &&介保护范围&上下杭商号建筑群清—民国福州市台江区上下杭街道清—民国年间建。由成康参号、黄恒盛布店、罗氏绸布庄、生顺茶栈旧址等组成。其中:咸康参号旧址,位于下杭路,民国建筑,坐南朝北,共三层,占地面积275平方米;前设营业大厅,后有药材仓库和住所;圆卷顶石门框,一层为敞厅,左右各有楼梯通往二、三层,二、三层中间留空,顶部为“玻璃天”,三面通廊,房门开向通廊。咸康参号是民国时期螺洲张桂荣、张桂丹兄弟开办的一家大药铺。黄恒盛布店旧址,位于上杭路,民国建筑,坐南朝北,共二层,砖混结构,周以青砖墙,占地面积277平方米,北侧墙体为欧洲哥特式,白花岗岩条石砌成,中开圆弧顶石门框;一层内部为敞厅,设为营业场所,楼梯设南侧靠墙处;二层中间留空,顶部为“玻璃天”,四周通廊,房门开向通廊。二层墙体中设一圆形漏窗,两侧立一对多立克石柱,楼顶女墙环绕。罗氏绸布庄旧址,位于下杭路,清末建筑,坐南朝北,共三进,占地面积1181平方米,青砖外墙,石门框上部为民国时期增设的石制圆圈顶,一进主座面阔五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梁架,硬山顶,二进主座面阔五间,进深五柱,三进主座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生顺茶栈旧址,位于下杭路。坐北朝南,共三进,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一进主座面阔三间,左右次间及后厅为两层楼,后厅二楼出游廊,第二进主座为两层楼,面阔三间,进深五柱,左右侧为两层披榭,第三进为两层仓库,左侧开门通制茶厂。该建筑集花茶制造厂、毛茶收购站、成茶仓库、茶农客栈、茶王宅院于一体,原为清末民国初双杭茶帮首领长乐欧阳氏家族产业。欧阳氏家族先后有5人参加中共地下组织,至1949年此地一直是中共地下组织的活动据点、交通站。建筑四周各外延20米。&烟台山近代建筑群清—民国福州市仓山区烟台山清—民国年间建。由乐群楼、美国领事馆、俄国领事馆、汇丰银行福州分行、英华中学美志楼、英华中学小礼堂、私立协和大学、兰记脱胎漆器店等旧址组成。其中:乐群楼,亦称“弹子房”、美国船员俱乐部,位于乐群路,1854年至1859年由烟台山附近以英国为主的各洋人领事馆集资兴建,二层,占地面积620平方米,是中国较早的西式娱乐建筑和洋人俱乐部。美国领事馆旧址,位于麦园路,建于清晚期,坐南朝北,砖石结构,西式三层楼及地下室,粉淡黄色墙,占地面积150平方米。俄国领事馆旧址,位于公园路,建于清晚期,坐南朝北,二层砖木结构,东欧建筑式样,占地面积289平方米。汇丰银行福州分行旧址,位于上藤路,建于清晚期,坐北朝南,两层砖木结构西式建筑,占地面积800平方米。英华中学美志楼,原称芝美楼,位于乐群路,建于清晚期,坐北朝南,西式三层建筑及地下室一层,占地面积535平方米。英华中学小礼堂,位于乐群路,建于民国初期,是美以美会主办的教会学校—福州鹤龄英华书院的小礼堂,西式红砖建筑,占地面积604平方米,钟楼高约21.65米。私立协和大学旧址,原为美丰洋行,位于观井路,1916年基督教美以美会、美部会和圣公会三教协同创办协和大学,初创时即将福州格致、英华两书院毕业学生移入协和大学。中西式三层砖木石结构建筑,其中屋面为中式檐顶,建筑主体为西式风格,占地面积759平方米。兰记脱胎漆器店旧址,原为沈幼兰生产兰记脱胎漆器场所,位于塔亭路,占地面积450平方米,西式三层砖木结构和外立面,中式内部院落空间。建筑四周各外延30米。&英国伦敦差会教士宅1844年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街道鸡山路1844年由基督教伦敦差会(又称自由教会)建造,专供女牧师、女传道士居住,亦称“姑娘楼”,西式单层建筑,坐北朝南,面阔23米,进深22米,正面“八”字形双梯石阶,四周环绕宽敞的连拱回廊,内部为“十”字形对称的四间房、厅,外墙装饰简洁,左右对称的四面坡瓦楞屋面。东面至鸡山路,南面至鼓声路,西、北面至围墙。&鼓浪屿英国领事公馆旧址1847年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街道漳州路1843年英国在鼓浪屿设立厦门英国领事事务所,1847兴建领事公馆,由院墙、庭院和一座带半地下防潮层的西式单层白色建筑组成,坐西北朝东南,平面略呈曲尺形,纵进深约50米,面宽约26米,1870年于东北侧加建二小房。正面及西侧围绕宽敞的连拱柱廊,中间通道连接大门,两侧房、厅,红瓦坡面屋顶,安装有二个烟道。建筑周边各外延20米。&大北电报局旧址1869年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街道田尾路坐北朝南偏西,西式单层砖石结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32米,南北宽20米。花岗岩石房基,红砖抹灰墙体,平台屋顶上突出4个烟囱,南、北二面有连拱廊道,东侧有一内部通巷连接南、北二廊。1869年,丹麦王国在鼓浪屿设立领事馆,由大北公司代理,兴建电报房,铺设厦门至上海、香港的海底电缆,并于1874年4月非法开通并收发电报。西面至田尾路,东面、南面至围墙,北面外延15米。&青屿灯塔1875年厦门市思明区鹭江街道青屿岛清光绪元年(1875)厦门海关税务司建造。平面呈八角形,边长1.35米,高10米,砖石结构。石砌门楣上方刻有“1875D.M.HEDERSON&&ENCINEER”,内部为砖砌,螺旋形石阶通往塔顶。该灯塔是我国东南沿海现存最早的灯塔之一,使用至今。青屿岛全岛&李宝故居1886年永安市贡川镇洋峰村又名永福堂,清光绪十六年(1890)建,坐南朝北,由门楼、围墙、空埕、下堂、正堂、厢房、化胎、护厝等组成,建筑面积524平方米。砖砌门楼,三楼四柱。下堂面阔五间、进深六柱,正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均为穿斗式梁架,悬山顶。李宝(1886—1912),字甫,中国飞机制造、飞行先驱。东面外延3米,南面至村道,西面至李道祥住宅,北面外延10米。&林语堂故居1894—1904年平和县坂仔镇宝南村原为坂仔基督教会的牧师楼,清光绪四年(1878)建,坐西朝东,由前厅、厨房、主房和小阁楼等四间相连,平面呈“同”字形,占地面积280平方米,砖木结构,悬山顶。此楼系林语堂先生的出生地和童年旧居。四周屋檐滴水位向东外延10米,向西、南各外延30米,向北外延20米。&燕尾山午炮台遗址1897年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街道鼓浪屿燕尾山顶1897年前后,厦门海关于燕尾山顶设置一尊大炮,每逢星期六正午十二点鸣炮报时,俗称“午炮”。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部队在山顶安置高射炮。现存东、西、南、北四个高射炮位,相距约20—30米,四个炮位之间占地约400多平方米,午炮遗址即位于山顶平台正中。东面、北面至海岸线,西面至环岛路,东南面至救世医院围墙。&简大狮避难所1898年漳州市芗城区新华西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台湾抗日英雄简大狮因在台抗日遭日军追捕,从台湾潜回内地,隐身于此,被清军抓捕后交日方,在台湾英勇就义。建筑原是漳州简氏族人为接待海内外简氏宗亲而设的会馆,坐北朝南,由前厅、过水廊房、大厅等组成,占地面积660平方米。前厅、大厅均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抬梁、穿斗式梁架,硬山顶。建筑四周各外延10米。&后康陈氏种德堂民国漳浦县马坪镇山前村系印尼华侨陈玉宇、陈玉规在民国初年所建,坐西南朝东北,由门厅、天井庑廊、正堂和左右厢房组成,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砖石木结构。广饰各种灰雕花卉、人物及动物造型,生动逼真,制作精美。建筑周边各外延30米。&下亭陈氏民居民国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下亭村系台湾原政界名人陈裕清(1918—1998)故居,坐北朝南,二层土木结构,面阔五间,明、次间进深各三间,梢间进深二间,墙体承檩,悬山顶,二层前廊硬挑梁上构件雕刻精美,占地面积611平方米。民居四周各外延5米。&东美曾氏番仔楼1903—1910年漳州市角美镇东美村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至清宣统二年(1910)建,坐南朝北,中西结合建筑风格,石砖木混合结构,平面呈“凹”字形,以祖厅为中轴线,对称排列,前为闽南风格古厝,中为哥特式楼房,后为红砖骑楼,计13栋建筑物99间房间,建筑面积2627平方米。楼四周各外延10米。&鼓浪屿协和礼拜堂1911年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街道福建路原名英国礼拜堂,又称“国际礼拜堂”。始建于1863年,1911年翻建。坐西南朝东北,砖石、水泥结构单层西式建筑,纵向礼拜大厅,平面呈长方形,面宽10米,进深23米。正立面为宽敞柱廊,由4根仿古希腊陶立克式大圆柱支撑三角形山花。屋顶为三角形构架,左、右两面斜坡,铺设闽南红板瓦。堂周边各外延20米。&杨成武故居1914年长汀县宣成乡下畲村由风屋下老宅和建国后新宅、池塘等组成。风屋下老宅为客家传统府第式建筑,占地面积306平方米,新宅为厅堂楼阁式建筑,占地面积750平方米。杨成武(1914—2004),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一、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故居四周各外延10米。&陈丕显故居1916年上杭县南阳镇官余村又名“位三堂”,始建于1892年,2007年重修,坐西朝东,外大门坐南朝北,由雨坪、下厅、上厅、横屋、左右厢房等组成,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梁架,悬山顶。陈丕显(1916—1995),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六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故居四周各外延20米。&福建协和大学建筑群1921—1932年福州市马尾区魁岐村1921—1932年陆续建成,校舍分布范围约15万平方米。由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亨利·墨菲设计,现存11幢楼房,主要有教学楼2栋,宿舍楼7栋,办公楼1栋,校长楼1栋,砖石木结构,中西结合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近代教育史、近代中西建筑文化交流史的实物例证。建筑群体四周各外延20米。&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旧址1925年福州市仓山区对湖街道上三路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美国女布道会创办,1925年兴建教学楼,坐南向北,三座相连,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主楼三层,一层设5个花岗石联拱门,二层门廊用6根石柱,三层为阳台,水磨地板。主楼两侧各有一座三层楼房,与主座皆二、三层相通。三座楼均砖木、水泥结构,清水红砖外墙,石砌基础和下部墙体,墙角用方整石与红砖交砌,歇山顶。院址四周各外延20米。&中山桥及桥亭1925年漳州市芗城区西桥街道旧桥村旧称“南桥”,又称“通津桥”,俗称“旧桥”,横跨九龙江上。始建于宋绍兴年间,初为浮桥,后易以石,1925年至1926年用钢筋混凝土新建桥及桥亭,命名“中山桥”。桥南北走向,长467米,宽8.9米,欧洲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桥亭通高9米,底径5米,平面呈六角形,用6根圆形水泥柱顶托六棱长尖顶,亭中为六角形巨柱,六面各嵌一磨光石碑,东西两面各刻“中山桥”三大字,其余四面分别刻有“重建中山桥记”。桥及桥亭四周各外延10米。&下垅苏维埃政府旧址1929年华安县马坑乡下垅村原为德英堂,坐东北朝西南,由前埕、前厅、正堂、厢房、左右护厝等组成,占地面积288平方米。前厅和正堂均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墙体承檩,硬山顶。西北面山墙上墨书“华安县霞垅苏维埃政府”遗迹,字高0.34米,宽0.4米,见证了1929年8月在下垅村成立苏维埃政府,并开展革命活动。旧址周边各外延20米。&陈清机宅1929年晋江市安海镇石狮巷1929年建,坐东北朝西南,为面阔三开间前后两进左侧带两层枪楼的“皇宫起”闽南红砖建筑,占地面积658平方米。石、木、砖等雕刻装饰精美,保存有于右任、林森、杨树庄等名人题刻。陈清机(1881—1940),福建著名侨领,中国同盟会员,1911年11月7日组织发动“安海暴动”,为福建辛亥革命元老,民国成立后,提出“实业救国”,对祖国和家乡建设多有贡献。宅周边各外延20米。&中共政和第一党支部旧址1929年政和县东平镇凤头村1929年8月在此成立中共政和第一党支部,同年9月支部扩为县委;1934年在此成立建(瓯)、松(溪)、政(和)苏维埃政府。旧址原为杨氏祠堂,清光绪八年(1882)建。坐东北向西南,由大门、门厅、过雨亭、大厅等组成。门厅与大厅以廊亭走道及厢廊相连,总面阔13米,总进深23米。旧址四周各外延10米。&早康会议旧址1929年上杭县白砂镇早康村1929年6月8日,毛泽东、朱德、陈毅、肖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召开中国共产党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史称“早康会议”,是古田会议的前奏曲,有着重大的历史纪念意义。由会议所在地严氏宗祠和司令部旧址、政治部旧址三座建筑组成。严氏宗祠,又名东洋堂,坐东南朝西北,由外大门、前、正厅等组成;外大门开向东北,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带前廊,墙体承檩,悬山顶。司令部旧址坐北朝南,主座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梁架,悬山顶。政治部旧址坐南朝北,主座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穿斗式梁架,悬山顶。前至早康机耕路,后至护坡林,司令部旧址北侧、政治部旧址南侧外墙各外延15米。&鼓浪屿自来水公司旧址1930—1932年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街道漳州路华侨巨商黄奕住于1930—1932年建造,现存鸡冠山蓄水池一座、水泵房及管理房一座、专家楼一座。半地下式蓄水池,花岗岩基础,主体为混凝土(洋灰)结构,长28米,宽15米,高5.2米。蓄水池东北侧水泵房及管理房,单间四层半小楼,面阔7.5米,进深6米,地下层为密布的进、出水的水管,一层置水闸转盘、转轮、电机等水泵设施,二、三层为管理人员用房。旧址周边各外延10米。&鼓浪屿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旧址1930年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街道虎巷原为1920年华侨建的住宅,为带围墙二层红砖西式楼房建筑,坐西南朝东北,占地面积170平方米。1930年8月至1931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以私人名义租用,省委书记罗明、省委代理书记王海萍等同志曾在此指挥全省革命斗争。旧址周边各外延10米。&鼓浪屿中共福建省第二次代表大会旧址1930年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街道内厝澳路原为1920年建的华侨住宅。坐南朝北,为带院墙、院门的西式一层建筑,建筑面积180平方米,占地面积528平方米。1930年2月15—20日,中共福建省第二次党代会在此秘密召开,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恽代英到会传达中央六大精神,大会改选了省委领导人,通过了关于政治、组织等十项决议和《告民众书》,有力地领导了当时福建的革命斗争。旧址周边各外延10米。&科岭革命旧址1930—1979年南靖县梅林镇科岭村由翻身楼和科岭革命烈士陵园组成。翻身楼,原为建于清代的永隆楼,系岩永靖军政委所在地,1936年底被敌人烧毁。195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拨款重建,命名为翻身楼。坐西南朝东北,内通廊式方形二层土楼民居,占地面积690平方米,每层各16间,山墙承檩,青灰板瓦屋面。科岭革命烈士陵园由纪念碑和纪念亭组成,1953年和1979年修建。纪念碑通高11.7米,花岗岩砌筑,正面镌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顶置五角星。纪念亭平面呈圆形,四根仿罗马式圆立柱,上承穹顶屋面,屋顶立五角星,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22平方米。亭内立“一九三一年革命烈士芳名”石碑,碑高1.1米,宽0.64米,厚0.13米,碑首镌刻五星徽章和工农红旗。科岭革命烈士陵园围墙东面外延30米,西面外延15米,南、北面各外延10米;翻身楼滴水位起东南外延24米,西北外延5米,东北、西南各外延15米。&闽中特委(地委)三朱地下交通站1930年泉州市泉港区前黄镇后宅村1930年在此建立三朱地下交通站,为厦门中心市委、闽中特委(地委)乃至闽浙赣边区省委和福建省委、泉州中心县委等的重要交通站;亦是晋、南、惠、莆、仙等地的主要中转站之一,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始建于1890年,1907年续建,由三座并列建筑组成。右落和中落均三合院式,主座面阔三面,进深两间,墙体承檩,硬山顶;左落面阔二间,进深二间,硬山顶。建筑周边各外延10米。&圣教书局旧址1932年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福建路1908年,英国宗教圣书公会和美国圣书公会开设“圣教书局”,1932年兴建圣教书局新址,为西式三层红砖建筑,占地面积130平方米。坐东朝西,平面布局略呈四方形,各边长约10—11米,靠近十字街口的直角作切角处理,开大门正对街口;一层为通间,二层隔成二间,三层隔成四间,楼顶为平台,四周栏杆。旧址周边各外延10米。&东山番仔楼1932—1939年漳州市角美镇东山村又称瑞懋楼,建于1932—1939年。坐西北朝东南,由两山门、前厅、瑞懋楼、青楼等组成,占地面积550平方米。瑞懋楼,三层中西合璧式建筑,一层面阔三间,前廊柱红砖垒砌,拱券顶;二层面阔三间;三层建八卦亭。整栋建筑墙上瓷砖均采购自东南亚,异彩纷呈。楼四周各外延10米。&中央红军东路军第三军部旧址1932年漳浦县绥安镇绥北村1932年4月,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占漳州,第三军根据毛泽东“创造小红军、建立小苏区”的指示进驻漳浦,第三军军部驻扎于此。旧址俗称红楼,建于二十世纪初,坐北朝南,为二层砖木结构内通廊式红砖楼房,屋顶覆红瓦,建筑面积360平方米,墙壁上保留有“欢迎白军弟兄来当红军”等红军标语。旧址周边各外延10米。&红军进漳战役总指挥部旧址1932年南靖县丰田镇凤安村1932年4月16—19日,由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总部及红四军指挥部设于此,毛泽东居此,指挥了攻克漳州的十字岭、风霜岭等关键战役。旧址又称下店伙大厝,坐西朝东,由前厅、厢房、主堂和北护厝等组成,占地面积830平方米。前厅和主堂均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墙体承檩,悬山顶。山墙上保留有“农民起来实行土地革命”、“反对拉夫的张贞”等红军标语。旧址四周各外延15米。&牛田东路军指挥所旧址1932—1933年光泽县华桥乡牛田村1932年11月至1933年10月,中央红军开展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于该村设立了军事指挥所、兵站、红军医院和枪械所等。指挥所旧址,坐南朝北,由大门、前厅、正厅、上厅等组成,占地面积500平方米,东侧围墙保留有“武装拥护苏联”等多条红军标语。附属文物牛田红军亭,是当年红军休息场所,南北走向,单间,长5.3米、宽4.2米、高3.6米,砖砌外墙,梁架搁墙,硬山顶。旧址周边各外延20米。&厦门海关通讯塔旧址1933—1935年厦门市思明区鼓浪屿街道鼓新路南、北二座钢梁结构铁塔,相距约50米,1933年3月至1935年7月建。铁塔混凝土方形底座,边长6.1米(北塔)和5.7米(南塔),塔身向上内收,通高约45米,塔顶安装小型电讯发射设施。南塔旁仍保留一栋单层管理用房,坐北朝南,东西长20米,南北宽12米,四面坡瓦楞屋顶,内部隔成数间。旧址周边各外延10米。&东方县苏维埃政府旧址1933年光泽县李坊乡上观村1933年7月为加强黎川、光泽、邵武等闽赣省边界地区的领导,中共闽赣省委设立东方县,直属闽赣省委领导,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机关居此,内设军事部、财政部、肃反委、内务部、粮食部、经济部、妇女部。旧址坐西北朝东南,由门厅、正厅、后厅等组成,占地面积493平方米。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七柱,后厅面阔三间、进深六柱,均穿斗式梁架,硬山顶。旧址周边各外延10米。&光泽县苏维埃政府旧址1933年光泽县杭川镇二一七路1933年10月,光泽县苏维埃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此,毛泽民代表闽赣省委、省苏政府到会指导。旧址为西洋两层楼房,坐东朝西,由前廊、大门、正厅、后厅等组成,占地面积228平方米。前廊每层各三扇拱形窗户;正厅两侧为苏维埃政府办公室,后厅一层右次间为收发科、内务部,左次间为裁判部、经济部、销售部,楼上为会议室及卧室。旧址四周各外延10米。&中共靖和浦中心县委旧址1934年漳浦县石榴镇车本村1932年4月,靖和浦革命根据地形成,车本村成为革命中心区域。1934年后,该建筑先后成为红三团、中共漳州中心县委、中共靖和浦县委、中共闽粤边临时特委、中共闽南特委机关驻地。1948年春,中共靖和浦县工委成立,机关亦设此,领导恢复靖和浦革命根据地和解放漳浦斗争。旧址坐西北朝东南,由前厅、天井、榉头(两庑)、二层小楼及左右护厝组成,建筑面积426平方米。旧址四周各外延20米。&建松政苏维埃政府旧址1934年政和县东平镇西表村1934年8月,中央工农红军七军团二十一师五十八团挺进建(瓯)、松(溪)、政(和),成立建松政苏维埃政府,下设军事、政治、财政、土地、肃反、教育、内务等部,辖七个区,五百多个村庄,九万多人口,成为闽北重要根据地之一。1934年11月,县苏维埃政府迁驻于此。旧址原为魏氏祠堂,坐北朝南,由前厅、天井厢廊和正厅组成,占地面积约260平方米。正厅面阔三间,进深六柱,穿斗式梁架,硬山顶。旧址四周各外延10米。&泉山仁寿堂1938年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街道中山路冶山古迹旁1938年背靠泉山依崖而建,坐西向东,土木结构,两层,每层6间,环以走廊,由南侧石阶开一侧门上下,占地面积210平方米。为爱国海军将领萨镇冰晚年居住场所。仁寿堂四周各外延20米。&汀州厦门大学旧址1938—1946年长汀县汀州镇东后巷抗日战争时期,厦门大学迁至汀州,历时八年,校本部设于县文庙大成殿。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卷棚式前步廊,抬梁式梁架,重檐歇山顶。明间正中置方形藻井,四周饰垂球等,次间双龙彩绘天花。旧址四周各外延10米。&灵岩道南楼1941年武平县岩前镇灵岩村1941年建,坐东北朝西南,二层合院式方形楼房,土木结构,占地面积560平方米。前、后楼各五间,两侧厢房各三间房屋和二间楼梯,以环廊相连,均三合土墙体承檩,前、后楼悬山顶。楼四周各外延10米。&&福兴堂1943年永春县岵山镇塘溪村1943年建,坐西南朝东北,由大门、门厅、两侧厢房、正厅和左右护厝等组成,砖石木混合结构,占地面积1570平方米。门厅面阔五间、进深三柱,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五柱,均抬梁、穿斗式梁架,悬山顶。堂四周各外延10米。&树海革命旧址1945—1949年南靖县南坑镇白咏村抗日战争后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以大岭为中心的树海游击区是闽西南党组织的重要根据地之一。旧址由中共闽南地委机关总部、干训班等组成。中共闽南地委机关总部旧址,原为内厅公厝,由门厅、主堂等组成,建筑面积171平方米;主堂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墙体承檩,悬山顶。干训班旧址,原为赖氏宗祠,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墙体承檩,悬山顶,建筑面积108平方米。旧址周边各外延10米。&景胜别墅1946年石狮市宝盖镇龙穴村坐西朝东,四周带回廊,四层中西合璧式楼房,占地面积1565平方米。主座一二层四周出檐,双层骑楼设圆形廊柱,第三层平台连接1座二层单檐仿木八角亭,平台中间另建1座重檐六角亭。第四层建有1座六角仿木亭。该建筑造型独特美观,和谐相融,系1946年菲律宾华侨高祖景建。别墅四周各外延10米。&高阳楼1947年漳州市角美镇鸿渐村1947年建,中西合璧式建筑。坐西南朝东北,由门墙、前厅、过水廊道、后楼、两侧护厝等组成,占地面积540平方米。前厅面阔三间,进深三柱,墙体承檩;后座为二层西式风格建筑,一楼面阔三间,明间屏风后置楼梯上二楼;二楼设西式柱廊,廊两侧通护厝。楼四周各外延10米。&围头“八·二三”炮战遗迹1958年晋江市金井镇围头村1958年8月23日福建前线解放军与台湾金门驻军展开炮战,炮战持续22年,直至1979年1月1日停止。围头村作为炮战的主阵地,保留有许多战地遗迹,主要有毓秀楼、安业民烈士纪念碑、达屋楼、一号防炮洞、一号碉堡等。毓秀楼,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为二层中西合璧式钢筋混凝土建筑,“八·二三”炮战中遭炮击,外墙、围墙弹孔累累。安业民烈士纪念碑,1958年立,坐北向南,方形五层花岗岩石座,上立高1.7米、宽0.8米石碑,正面镌刻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朱德同志题词“共产主义战士安业民永垂不朽”,背面刻安业民烈士生平简介。安业民(1939—1958),辽宁开原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海岸炮兵,在“八·二三”炮战中英勇牺牲。达屋楼,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由旅菲华侨建造,坐北朝南,三层砖石结构西式楼房,其中第三层于“八·二三”炮战中毁坏。一号防炮洞,在“八·二三”炮战中,围头村先后建造了十多个防炮洞作为战时防空、防炮应急避难场所,其中一号防炮洞长35米、宽2.5米、高2.5米,曾发挥保护全村近十分之一人口生命安全的重要使命。一号碉堡位于围头海角“火船头”高地,曾是守护与观察台湾海峡与金门岛海空的重要军事前哨。毓秀楼四周各至围墙;安业民烈士纪念碑东、西各外延10米,南外延30米,北外延5米;达屋楼前至埕,后至墙,左至墙,右至村道;一号碉堡四周各外延5米;一号防炮洞四周各外延5米。&龙滩桥1965年政和县杨源乡龙滩村1965年建。木拱廊屋桥,东北—西南走向,跨龙滩溪,桥身长31米,面宽5米,净跨23米,矢高15.5米。桥体由三节苗、五节苗及剪刀苗拱骨相贯而成,其中三节苗9组,五节苗8组;廊屋12间,每间用4柱,抬梁式梁架,悬山顶。桥四周各外延30米。&海峡之声黄岐广播站1979—1997年连江县黄岐镇海英村畚箕山东坡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为顺应形势发展需要,加大对马祖乡亲的宣传力度,特在黄岐畚箕山上建造“海峡之声”广播站。广播站由坑道和巨型超高音喇叭组成,仪器设备设施架设在坑道内部,巨型超高音喇叭置于坑道口,运用空气压缩原理将声音传送到马祖。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逐步缓和,1997年后,“海峡之声”广播站作为历史见证保留下来。畚箕山巅围墙内约100亩。&六、其他(1处)序号名称年代座落地点简 &&介保护范围&瑞云祠李耕壁画1917年仙游县度尾镇池尾村民国六年(1917)国画家李耕于瑞云祠内作壁画29幅,其中上厅两壁为“三一教”创始人林龙江生平事迹“林子行迹图”25幅(原作30幅,后右壁下端5幅损毁,由后人补上),下厅绘有仙游四大景中的“菜溪岩”、“九鲤图”山水画和“龙吟图”、“虎啸图”等4幅,共29幅。观音殿、瑞云祠为其附属文物。瑞云祠围墙各外延10米。&七、与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合并(1处)序号名称年代座落地点简 &&介保护范围&梅山寺婆罗门佛塔(并入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婆罗门佛塔)宋厦门市同安区大同街道梅山寺念佛庵前梅山寺婆罗门佛塔,原为建于宋元祐年间()西安桥两端镇石塔之一,又称“西安桥塔”,现存3座。其中另2座移至同安区梵天寺内,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塔于1986年移至梅山寺,三层方形实心结构,通高4.68米,须弥座底边长1.78米。第一层塔身高0.4米,边长1.3米,四立面浮雕护法天尊和神兽;第二层塔身高0.35米,边长0.97米,四立面各浮雕坐莲佛像;第三层塔身高0.7米,边长0.82米,四立面浮雕展翅神兽和佛教故事图像;塔刹由覆莲盆座、五层相轮和宝瓶等组成。塔四周各外延20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湾基隆东北角别墅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