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黄的网站游广德大师的工作地点?

雅赏岭南派第三代大师游广德作品_深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08,562贴子:
雅赏岭南派第三代大师游广德作品收藏
一九六三年生于广州,幼好艺术, 早年师从岭南画派大师黄雨农,后更得多位岭南大师指 导,三十多年勤奋学艺,作品屡获嘉奖,并为海内外收 藏家所爱。其作品结合中国画南北技法,脱俗精妙,丰 厚细致。笔墨意境悠然,神韵飘逸,画如其人,凭着勤 奋和天赋,并对书.画.印.装裱艺术的不懈追求,默默致力传 统文化及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走出属于自己的书画艺 术之路其作品《积石千寻》、《岭南佳果》由全国政协 机关书画协会收藏。现为全国政协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 会特聘画家,广州文化交流中心艺术总监,中国易经协 会吉祥书画院副院长,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百年艺术》之《岭南画派领军人》——高剑父
他是中国近现代国画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他三次游学日本,宣传革命主张,倡导美育;他勇于探索,推行中国画的革新运动。从此以他为首的岭南画派,开始以崭新的面目活跃于画坛。本期节目,让我们一起见证岭南画派领军人——高剑父的美术革新。
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刘春草逝世[广东早晨]
2011海珠区举办《岭南画派与辛亥革命书画展》
2011海珠区举办《岭南画派与辛亥革命书画展》
另一种地域性——2013当代青年实验艺术计划第一回展,访谈李劲堃
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李劲堃谈策划岭南画派纪念馆首个当代艺术项目的初衷
时间:2013年8月
地点:中国,广州
片长:5‘36”
采访人:龙邃洋
本次计划作为岭南地域文化的主题研究机构首次切入当代实验艺术领域,态度和立场是开放的、中立的。主题将围绕在针对岭南地域文化的身份认同与界限展开讨论。参与的艺术家年龄在大多都35岁以下,除了广东一批有代表性的新一代艺术家外,还有建筑师、跨媒体艺术家、现代舞者以及新闻工作者。大部分作品都是因应岭南画派纪念馆的场地特点以及艺术家与本馆的思想碰撞而创作的。
岭南画派是二十世纪20年代随着民主革命思潮崛起于中国现代画坛的中国画流派。社会变革进程的复杂性、艰巨性与激烈性,使得这一画派一直在争议与批评声中成长和壮大,成为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声名卓著、影响深远的重要画派之一。岭南画派倡导“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思想,积极推介中国美术变革的新观念,尝试调和中西画法的写实主义语言,反映正在发生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展现关于现实人文主题的实验精神。
岭南画派纪念馆作为研究岭南画派的专业机构,除了关注岭南画派与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关系外,更希望延续岭南画派创建之初的实验精神。基于这种学术背景下,李劲堃馆长提出每年度或双年度利用暑假有较长的档期外延出一个实践性项目,目的是希望为青年实验艺术家提供进行尝试和展示的场所。岭南画派创始之初的时代艺术形态仅限于绘画,而当下的艺术形态已趋于多元。因此当下所发起的讨论,并非只局限于绘画,而是扩大为所有的视觉艺术类型,甚至是视觉艺术以外的艺术形式。我们需要延续的或许并不只是岭南画派流传下来的艺术形态与手段,而更应该是其艺术主张与实验精神。
陈乃世世为欧阳金谷中将创作中国山水画《崇山高致》图.
岭南画派 - 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 - 广州岭南画派纪念中学
岭南画派优酷视频相关推荐
更多“岭南画派”视频搜索结果
岭南画派OK
广州市海珠区政府宣传片 - 岭南画派
《 新闻小主播》之岭南画派大师 ——刘春草专访(花絮)
黎雄才画作真假之辩引官司 [九点半]
(游广德)南方电视台-岭南画派五墨堂记-金墨阁序
吾辈多为邻里,幼而好艺。弱冠时,他童巷内竹枪帚马,“张飞,赵云”
嬉玩之时,吾辈每聚于志威之“六方斋”(仅6平方),砂锅瓦罐为模特,
描摹不止,忽而整日,乐而忘寝。零用之钱多化为纸笔,而甘艺如饴。因
师承不同,理解有异,少年意气,亦每每争辩至面红耳赤,然情谊益深。
待成年,立业成家养儿之压力,艺术梦想渐入心底不见处。超成远渡大
洋彼岸拓发展,志威业设计,梓彪执教鞭,唯广德事艺未移。各无音信
时光荏苒,一晃十余年。一日,梓彪偶遇广德于街市,忆及童年,联
络旧友,重拾画事于广德之画店积石斋。时而志威之卧云轩,时而超成之
画室,雅集不辍。三杯清茗,一壶淡酒,切磋书画艺,谈论古今事,闲
暇常聚,情何乐哉!
回首重聚,又十有五年。此间,五友艺事大进,佳作频出。吾遂倡组
五墨堂,依五行各取斋名,因有金墨阁、木墨庵、水墨斋、朱墨轩、土墨
屋。古人观天下不外五行,五行齐,则阴阳调,万事和。而墨亦分五色,
于干湿浓淡见七彩。取兹为名,寓吾等和而不同,互生互补互促。虽情性
有异,然相辅相成。噫呼欤,人生如白马过隙,四十年志同道合者又有几
人!吾五人因好而聚,因聚而友,因友而益,斯情斯谊,愈久弥新。
五墨既成,斑斓即现。吾五人当勤修书画艺,博采众长,承古开新,
光大传统文化之门庭。
另一种地域性——2013当代青年实验艺术计划第一回展,访谈龙邃洋
策展小组执行策展人龙邃洋访谈
时间:2013年8月
地点:中国,广州
片长:12‘32”
采访人:杨义飞
本次计划作为岭南地域文化的主题研究机构首次切入当代实验艺术领域,态度和立场是开放的、中立的。主题将围绕在针对岭南地域文化的身份认同与界限展开讨论。参与的艺术家年龄在大多都35岁以下,除了广东一批有代表性的新一代艺术家外,还有建筑师、跨媒体艺术家、现代舞者以及新闻工作者。大部分作品都是因应岭南画派纪念馆的场地特点以及艺术家与本馆的思想碰撞而创作的。
岭南画派是二十世纪20年代随着民主革命思潮崛起于中国现代画坛的中国画流派。社会变革进程的复杂性、艰巨性与激烈性,使得这一画派一直在争议与批评声中成长和壮大,成为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声名卓著、影响深远的重要画派之一。岭南画派倡导“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思想,积极推介中国美术变革的新观念,尝试调和中西画法的写实主义语言,反映正在发生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展现关于现实人文主题的实验精神。
岭南画派纪念馆作为研究岭南画派的专业机构,除了关注岭南画派与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关系外,更希望延续岭南画派创建之初的实验精神。基于这种学术背景下,李劲堃馆长提出每年度或双年度利用暑假有较长的档期外延出一个实践性项目,目的是希望为青年实验艺术家提供进行尝试和展示的场所。岭南画派创始之初的时代艺术形态仅限于绘画,而当下的艺术形态已趋于多元。因此当下所发起的讨论,并非只局限于绘画,而是扩大为所有的视觉艺术类型,甚至是视觉艺术以外的艺术形式。我们需要延续的或许并不只是岭南画派流传下来的艺术形态与手段,而更应该是其艺术主张与实验精神。
“海上画派与岭南画派交流展”开幕 111013 个新闻联播
“海上画派与岭南画派交流展”开幕
80件“岭南画派”画作亮相吉林省博物院
22日,“岭南画派画展”在吉林省博物院开展,这次展览共展出14位画家的80件珍品佳作,这也是吉林省博物院与广东省博物馆馆际之间交流的又一次加深。展期为两个月,欢迎免费参观。
游广德-金墨阁画廊专业画家-英德电视台专访
游广德,一九六三年生于广州,幼好艺术,早年师从岭南画派大师黄雨农,后更得多位岭南大师指导,三十多年勤奋学艺,作品屡获嘉奖,并为海内外收藏家所爱。其作品结合中国画南北技法,脱俗精妙,丰厚细致。笔墨意境悠然,神韵飘逸,画如其人,凭着勤奋和天赋,并对书.画.印.装裱艺术的不懈追求,默默致力传统文化及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走出属于自己的书画艺术之路其作品《积石千寻》、《岭南佳果》由全国政协机关书画协会收藏。现为全国政协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特聘画家,广州文化交流中心艺术总监,中国易经协会吉祥书画院副院长,广州抱趣堂画廊艺术顾问,佛山锡昊天画廊艺术顾问。
著名书画艺术家岭南画派泰斗梁培浩大师现场为汇利兴钟董挥毫作画
著名书画艺术家岭南画派泰斗梁培浩大师现场为汇利兴钟董挥毫作画
汪洋参观许钦松山水画展 广东新闻联播 120530
专访著名画家陈金章——山水人生
广东电视台《数风流人物》专访著名画家陈金章
许钦松 岭南画派完成
稍后补充视频简介
岭南画派发展史
梁金泉,1955年生于广州二沙岛。曾在广州美术学院学习,并师从书画名家苏森陶、连登等。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市萝岗区美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其书画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美术比赛中获奖,被授予“共和国杰出艺术家”荣誉称号。
6-1高三2班《我们的纪念册》——76中
陕西卫视《天气达人秀》岭南画派领军人物——陈永锵
陈永锵,现为中国美协理事、广东省美协副主席,一级美术师。
(游广德)南方电视台-岭南画派五墨堂记
两岸大视野【岭南画派国画大师 用诗画体会人生】专题报道
中国传世经典名画
博宝杂志-第一期(浅谈岭南画派)
前言:浅谈岭南画派
近年来,岭南画派作为中国近现代画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学术界关于岭南的探讨早已脱离了“区域画派”这一范畴。从宏观上来看,岭南画派是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下,近代中国艺术革新运动中逐步形成的,他的特点是重写生、融中西绘画之长,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岭南画派的产生,在当时来看,体现了一种新兴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不仅为画坛注入了一股新鲜西方现代色彩理念,同时也为中国画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然而,时至今日有论者认为,虽然岭南画派在中国美术史上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一个画派既然有形成、发展的阶段,也必然应有尾声结束的阶段,不可能无限延续。1948年高剑父、陈树人、黎葛民、赵少昂、关山月、杨善深在广州联合举办的《岭南名家书画展》,标志着岭南画派作为群体的艺术活动的尾声,而方人定、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杨善深等第二代传人的相继去世,意味着这个画派的结束。如果第三代、第四代的再传弟子仍然抱着这个画派的师承关系不放,则会使技法变成程式。况且岭南画派崛起之时,正是中国的封建社会走向灭亡,国家被列强欺凌、国民自救的时代,该派提倡折衷,在一定程度上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如今,中国已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自尊己重新建立,艺术创作的走向更侧重于传统的回归,岭南画派的终结已成必然。
与“终结说”相对应的是,学术界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岭南画派当初提出的“折衷中西,融合古今”的艺术主张,不仅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而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符合艺术的发展规律。当下,经过几代传人的努力,岭南画派早己从折衷派发展成为广东岭南地区传统中国画的创新派,既然创新没有尽头,则岭南画派必然远未到尽头。况且,岭南画派目前在海内外还有一大批的追随者,社会的认同力很强,市场收藏的潜力很大,还有很强的生命力。所以说岭南画派不是一个时过境迁的历史概念,而是具有岭南文化开放性、兼容性、时代性的美术体系,岭南画派方兴未艾。
正是基于这种讨论,本期史海钩沉刊登了数位大家关于岭南画派各有侧重的研究,意图在梳理岭南画派发展历程的同时,深入探讨代表人物高剑父的国画改革,以及岭南画派对中国国画现在、未来造成的种种影响。通过这些探讨,我们或许能更好的理解岭南画派,也能对其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岭南画派纪念中学 Autumn Night 21guns
广州市中学生流行乐队大赛 岭南画派纪念中学 Autumn Night 21guns
宁静致远--当代岭南画派传人黎明国画精品展
“宁静致远--当代岭南画派传人黎明国画精品展”(展览时间:日--日)
中国传世经典名书 岭南画派
=-...中国传世经典名书 本套是中国首部完整,系统纪录从远古的原始岩画,新石器时代的地图,壁画和陶画,秦,汉,唐的绚丽绢...
日,由广州艺术博物院和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羊城九老——李筱孙、叶泉、许固令、陈永康、卢德平、招炽挺、黄树文、陈永锵、陈孝能作品展,在艺博院隆重展出。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雅士们常因性情上气味相投,文艺见解相近而结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交往圈,并成为一股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力量。在广州的画坛,就有这么九位画人李筱孙、叶泉、许固令、陈永康、卢德平、招炽挺、黄树文、陈永锵、陈孝能。这九位画坛耆英情谊深厚,又常常在一齐谈艺论道,因而被行内人雅尊为“羊城九老”。几十年来,九位画友一直以文会友,以画交心。现在他们都过了耳顺之年,虽然每个人的艺术发展轨迹各有不同,但对艺术那颗赤诚之心没变,对坚守自己的艺术理想的信念依然,对莫逆之交的纯真情谊不改,联合举办了此次画展。这既是他们友谊绵绵的见证,也是他们艺术风格的一次充分展现。
李一松山水国画解读-广东邮轮旅游频道《中华之醉》
90后与岭南画派
影片以一个90后的角度去看,90后与岭南画派是否真的很难划上连接号,是否岭南画派能够在某些地方吸引到我这个90后。通过个人的主观感受,讲述几次外出踩风领略到的岭南画的风格魅力,在龚老师的评述下,让我对岭南画派也有了新的理解,我也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有一种传统的回归。
导演、制作:陈汉锰
艺术指导:龚卫平
点心传媒《名人名段GPRD》第3集:杨之光
杨之光被誉为20世纪中国四大人物画家之一,他的艺术成就影响了中国四十多年的人物画坛,他曾师从岭南画派泰斗高剑父、国画大师徐悲鸿。他是怎样看待自己同岭南画派的关系的呢?敬请留意《名人名段@GPRD》。
西樵高级中学《岭南画派大师——陈永铿先生》
简介岭南文化名人——岭南画派大师陈永铿先生
岭南画派纪念馆-幻影成像
“岭南画派”画展在长春开展 130522 吉林新闻联播
“岭南画派”画展在长春开展 130522 吉林新闻联播
岭南画派大师教授小学生画技
广东电视台新闻
另一种地域性——2013当代青年实验艺术计划,访谈黎少君史洋
建筑师夫妇黎少君和史洋访谈
时间:2013年8月
地点:中国,广州
片长:12‘21”
采访人:肖珊珊
本次计划作为岭南地域文化的主题研究机构首次切入当代实验艺术领域,态度和立场是开放的、中立的。主题将围绕在针对岭南地域文化的身份认同与界限展开讨论。参与的艺术家年龄在大多都35岁以下,除了广东一批有代表性的新一代艺术家外,还有建筑师、跨媒体艺术家、现代舞者以及新闻工作者。大部分作品都是因应岭南画派纪念馆的场地特点以及艺术家与本馆的思想碰撞而创作的。
岭南画派是二十世纪20年代随着民主革命思潮崛起于中国现代画坛的中国画流派。社会变革进程的复杂性、艰巨性与激烈性,使得这一画派一直在争议与批评声中成长和壮大,成为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声名卓著、影响深远的重要画派之一。岭南画派倡导“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思想,积极推介中国美术变革的新观念,尝试调和中西画法的写实主义语言,反映正在发生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展现关于现实人文主题的实验精神。
岭南画派纪念馆作为研究岭南画派的专业机构,除了关注岭南画派与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关系外,更希望延续岭南画派创建之初的实验精神。基于这种学术背景下,李劲堃馆长提出每年度或双年度利用暑假有较长的档期外延出一个实践性项目,目的是希望为青年实验艺术家提供进行尝试和展示的场所。岭南画派创始之初的时代艺术形态仅限于绘画,而当下的艺术形态已趋于多元。因此当下所发起的讨论,并非只局限于绘画,而是扩大为所有的视觉艺术类型,甚至是视觉艺术以外的艺术形式。我们需要延续的或许并不只是岭南画派流传下来的艺术形态与手段,而更应该是其艺术主张与实验精神。
中国第一位岭南画派“怪才”伍延文书画强势亮相河南 “武林风”
日,中国岭南新画派“怪才”伍延文书画真实而客观地颠覆了某些传统,他的“叛逆大写意中国画”也在某种层面上展现出自身的“活着不定的思想”以及“永远不定的新符号”......所以被有世界观众缘的中国武术名牌栏目武林风的主办单位强烈关注他和吸引他,他就是中国著名“怪才”伍延文。
加拿大知名画家梁燕玉国画展 在开平市美术馆展出
由开平市文广新局、开平市美术馆、开平市美协主办的“天地情—梁燕玉中国画展”于日在开平市美术馆开幕.展出国画作品80多幅。
梁燕玉,为中国岭南画派女画家之一、加拿大安大略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讲师。早年在香港师从岭南画派大师赵少昂习画,移居加拿大后继续从事国画创作与传播工作。她对于传统文化和国画理论有较深的研究,在其国画创作中,均表现出相当深厚的画理学养和社会责任感、自身反思的道德情操。赵少昂如此评价梁燕玉的作品:“穷神变,测幽微”,意为尽显万象之灵妙变化,遐想造化之奥妙。
/exh.asp?pid=820
岭南画派芳踪何处
与粤剧、广东音乐并称为“岭南三秀”的岭南画派,与后二者并列而不齐名,人们所知甚少。一百年前,它敢为天下先,摒弃陈陈相因的摹仿守旧之风,倡导“举目所见者皆可入画”之理念,将飞机、卡车、时装这些与传统国画格格不入的元素首次入画,引领了国画史上的一次“革命”。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深入领略岭南画派当年的风采,唯有到“岭南画派纪念馆”才能觅得其芳踪?
“吞吐大荒”许钦松的山水画艺术
许钦松,男,1952年5月出生,广东澄海人,1985年2月入党,1970年8月参加工作,大普学历(广州美术学院版画专业),一级美术师。现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部分作品由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等机构所收藏,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是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岭南画派相关内容
岭南画派热门内容视频: 游广德-金墨阁画廊专业画家-英德电视台专访
分享给好友
您需要先安装&,才能下载视频哦
用优酷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游广德-金墨阁画廊专业画家-英德电视台专访
分享给站外好友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flash地址:
<input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id="link3" value=''>
<input id="link4" type="text" class="form_input form_input_s" value=''>
游广德,一九六三年生于广州,幼好艺术,早年师从岭南画派大师黄雨农,后更得多位岭南大师指导,三十多年勤奋学艺,作品屡获嘉奖,并为海内外收藏家所爱。其作品结合中国画南北技法,脱俗精妙,丰厚细致。笔墨意境悠然,神韵飘逸,画如其人,凭着勤奋和天赋,并对书.画.印.装裱艺术的不懈追求,默默致力传统文化及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走出属于自己的书画艺术之路其作品《积石千寻》、《岭南佳果》由全国政协机关书画协会收藏。现为全国政协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特聘画家,广州文化交流中心艺术总监,中国易经协会吉祥书画院副院长,广州抱趣堂画廊艺术顾问,佛山锡昊天画廊艺术顾问。
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670号
京公网安备号
药品服务许可证(京)-经营-[转载]枫叶之都&#9333;----老边沟景区
本溪老边沟风景区,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东营坊乡南营坊村,
距县城小市65公里,景区面积22.8平方公里;
是一个山谷,沟里贯穿一条小河,长流不息,沿河的两边长满了枫树。
从沟口到山顶10公里左右,这里山林茂密,水源丰富。因游人稀少,山谷显得格外清幽。
这是一个神奇而多彩的人间仙境。
她因绵绵的群山而美,因潺潺的流水而秀,更因“层林尽染,五彩花山”的枫叶而名扬天下。
门票& 60元 
现役军人,残疾人,70周岁以上老年人凭证免费,学生半价。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岭南画派发展史
《百年艺术》之《岭南画派领军人》——高剑父
他是中国近现代国画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他三次游学日本,宣传革命主张,倡导美育;他勇于探索,推行中国画的革新运动。从此以他为首的岭南画派,开始以崭新的面目活跃于画坛。本期节目,让我们一起见证岭南画派领军人——高剑父的美术革新。
另一种地域性——2013当代青年实验艺术计划第一回展,访谈邓瑜
艺术家邓瑜访谈
时间:2013年8月
地点:中国,广州
片长:4‘59”
采访人:肖珊珊
本次计划作为岭南地域文化的主题研究机构首次切入当代实验艺术领域,态度和立场是开放的、中立的。主题将围绕在针对岭南地域文化的身份认同与界限展开讨论。参与的艺术家年龄在大多都35岁以下,除了广东一批有代表性的新一代艺术家外,还有建筑师、跨媒体艺术家、现代舞者以及新闻工作者。大部分作品都是因应岭南画派纪念馆的场地特点以及艺术家与本馆的思想碰撞而创作的。
岭南画派是二十世纪20年代随着民主革命思潮崛起于中国现代画坛的中国画流派。社会变革进程的复杂性、艰巨性与激烈性,使得这一画派一直在争议与批评声中成长和壮大,成为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声名卓著、影响深远的重要画派之一。岭南画派倡导“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思想,积极推介中国美术变革的新观念,尝试调和中西画法的写实主义语言,反映正在发生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展现关于现实人文主题的实验精神。
岭南画派纪念馆作为研究岭南画派的专业机构,除了关注岭南画派与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关系外,更希望延续岭南画派创建之初的实验精神。基于这种学术背景下,李劲堃馆长提出每年度或双年度利用暑假有较长的档期外延出一个实践性项目,目的是希望为青年实验艺术家提供进行尝试和展示的场所。岭南画派创始之初的时代艺术形态仅限于绘画,而当下的艺术形态已趋于多元。因此当下所发起的讨论,并非只局限于绘画,而是扩大为所有的视觉艺术类型,甚至是视觉艺术以外的艺术形式。我们需要延续的或许并不只是岭南画派流传下来的艺术形态与手段,而更应该是其艺术主张与实验精神。
另一种地域性——2013当代青年实验艺术计划第一回展,访谈龙邃洋
策展小组执行策展人龙邃洋访谈
时间:2013年8月
地点:中国,广州
片长:12‘32”
采访人:杨义飞
本次计划作为岭南地域文化的主题研究机构首次切入当代实验艺术领域,态度和立场是开放的、中立的。主题将围绕在针对岭南地域文化的身份认同与界限展开讨论。参与的艺术家年龄在大多都35岁以下,除了广东一批有代表性的新一代艺术家外,还有建筑师、跨媒体艺术家、现代舞者以及新闻工作者。大部分作品都是因应岭南画派纪念馆的场地特点以及艺术家与本馆的思想碰撞而创作的。
岭南画派是二十世纪20年代随着民主革命思潮崛起于中国现代画坛的中国画流派。社会变革进程的复杂性、艰巨性与激烈性,使得这一画派一直在争议与批评声中成长和壮大,成为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声名卓著、影响深远的重要画派之一。岭南画派倡导“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思想,积极推介中国美术变革的新观念,尝试调和中西画法的写实主义语言,反映正在发生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展现关于现实人文主题的实验精神。
岭南画派纪念馆作为研究岭南画派的专业机构,除了关注岭南画派与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关系外,更希望延续岭南画派创建之初的实验精神。基于这种学术背景下,李劲堃馆长提出每年度或双年度利用暑假有较长的档期外延出一个实践性项目,目的是希望为青年实验艺术家提供进行尝试和展示的场所。岭南画派创始之初的时代艺术形态仅限于绘画,而当下的艺术形态已趋于多元。因此当下所发起的讨论,并非只局限于绘画,而是扩大为所有的视觉艺术类型,甚至是视觉艺术以外的艺术形式。我们需要延续的或许并不只是岭南画派流传下来的艺术形态与手段,而更应该是其艺术主张与实验精神。
点心传媒《名人名段GPRD》第3集:杨之光
杨之光被誉为20世纪中国四大人物画家之一,他的艺术成就影响了中国四十多年的人物画坛,他曾师从岭南画派泰斗高剑父、国画大师徐悲鸿。他是怎样看待自己同岭南画派的关系的呢?敬请留意《名人名段@GPRD》。
岭南画派 & 岭南画派纪念中学 & 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
岭南画派优酷视频相关推荐
更多“岭南画派”视频搜索结果
《 新闻小主播》之岭南画派大师 ——刘春草专访(花絮)
西樵高级中学《岭南画派大师——陈永铿先生》
简介岭南文化名人——岭南画派大师陈永铿先生
6-1高三2班《我们的纪念册》——76中
陈乃世世为欧阳金谷中将创作中国山水画《崇山高致》图.
岭南画派山水”新高度
岭南画派芳踪何处
与粤剧、广东音乐并称为“岭南三秀”的岭南画派,与后二者并列而不齐名,人们所知甚少。一百年前,它敢为天下先,摒弃陈陈相因的摹仿守旧之风,倡导“举目所见者皆可入画”之理念,将飞机、卡车、时装这些与传统国画格格不入的元素首次入画,引领了国画史上的一次“革命”。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深入领略岭南画派当年的风采,唯有到“岭南画派纪念馆”才能觅得其芳踪?
著名书画艺术家岭南画派泰斗梁培浩大师现场为汇利兴钟董挥毫作画
著名书画艺术家岭南画派泰斗梁培浩大师现场为汇利兴钟董挥毫作画
“海上画派与岭南画派交流展”开幕 111013 个新闻联播
“海上画派与岭南画派交流展”开幕
80件“岭南画派”画作亮相吉林省博物院
22日,“岭南画派画展”在吉林省博物院开展,这次展览共展出14位画家的80件珍品佳作,这也是吉林省博物院与广东省博物馆馆际之间交流的又一次加深。展期为两个月,欢迎免费参观。
90后与岭南画派
影片以一个90后的角度去看,90后与岭南画派是否真的很难划上连接号,是否岭南画派能够在某些地方吸引到我这个90后。通过个人的主观感受,讲述几次外出踩风领略到的岭南画的风格魅力,在龚老师的评述下,让我对岭南画派也有了新的理解,我也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有一种传统的回归。
导演、制作:陈汉锰
艺术指导:龚卫平
宁静致远--当代岭南画派传人黎明国画精品展
“宁静致远--当代岭南画派传人黎明国画精品展”(展览时间:日--日) 地址:广州市二沙岛 烟雨路38号 广东美术馆东门 三彩画廊
(游广德)南方电视台-岭南画派五墨堂记-金墨阁序
吾辈多为邻里,幼而好艺。弱冠时,他童巷内竹枪帚马,“张飞,赵云”
嬉玩之时,吾辈每聚于志威之“六方斋”(仅6平方),砂锅瓦罐为模特,
描摹不止,忽而整日,乐而忘寝。零用之钱多化为纸笔,而甘艺如饴。因
师承不同,理解有异,少年意气,亦每每争辩至面红耳赤,然情谊益深。
待成年,立业成家养儿之压力,艺术梦想渐入心底不见处。超成远渡大
洋彼岸拓发展,志威业设计,梓彪执教鞭,唯广德事艺未移。各无音信
时光荏苒,一晃十余年。一日,梓彪偶遇广德于街市,忆及童年,联
络旧友,重拾画事于广德之画店积石斋。时而志威之卧云轩,时而超成之
画室,雅集不辍。三杯清茗,一壶淡酒,切磋书画艺,谈论古今事,闲
暇常聚,情何乐哉!
回首重聚,又十有五年。此间,五友艺事大进,佳作频出。吾遂倡组
五墨堂,依五行各取斋名,因有金墨阁、木墨庵、水墨斋、朱墨轩、土墨
屋。古人观天下不外五行,五行齐,则阴阳调,万事和。而墨亦分五色,
于干湿浓淡见七彩。取兹为名,寓吾等和而不同,互生互补互促。虽情性
有异,然相辅相成。噫呼欤,人生如白马过隙,四十年志同道合者又有几
人!吾五人因好而聚,因聚而友,因友而益,斯情斯谊,愈久弥新。
五墨既成,斑斓即现。吾五人当勤修书画艺,博采众长,承古开新,
光大传统文化之门庭。
游广德-金墨阁画廊专业画家-英德电视台专访
游广德,一九六三年生于广州,幼好艺术,早年师从岭南画派大师黄雨农,后更得多位岭南大师指导,三十多年勤奋学艺,作品屡获嘉奖,并为海内外收藏家所爱。其作品结合中国画南北技法,脱俗精妙,丰厚细致。笔墨意境悠然,神韵飘逸,画如其人,凭着勤奋和天赋,并对书.画.印.装裱艺术的不懈追求,默默致力传统文化及中国画的继承与发展,走出属于自己的书画艺术之路其作品《积石千寻》、《岭南佳果》由全国政协机关书画协会收藏。现为全国政协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特聘画家,广州文化交流中心艺术总监,中国易经协会吉祥书画院副院长,广州抱趣堂画廊艺术顾问,佛山锡昊天画廊艺术顾问。
博宝杂志-第一期(浅谈岭南画派)
前言:浅谈岭南画派
近年来,岭南画派作为中国近现代画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学术界关于岭南的探讨早已脱离了“区域画派”这一范畴。从宏观上来看,岭南画派是在西方艺术思潮的冲击下,近代中国艺术革新运动中逐步形成的,他的特点是重写生、融中西绘画之长,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岭南画派的产生,在当时来看,体现了一种新兴的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不仅为画坛注入了一股新鲜西方现代色彩理念,同时也为中国画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然而,时至今日有论者认为,虽然岭南画派在中国美术史上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一个画派既然有形成、发展的阶段,也必然应有尾声结束的阶段,不可能无限延续。1948年高剑父、陈树人、黎葛民、赵少昂、关山月、杨善深在广州联合举办的《岭南名家书画展》,标志着岭南画派作为群体的艺术活动的尾声,而方人定、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杨善深等第二代传人的相继去世,意味着这个画派的结束。如果第三代、第四代的再传弟子仍然抱着这个画派的师承关系不放,则会使技法变成程式。况且岭南画派崛起之时,正是中国的封建社会走向灭亡,国家被列强欺凌、国民自救的时代,该派提倡折衷,在一定程度上是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如今,中国已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自尊己重新建立,艺术创作的走向更侧重于传统的回归,岭南画派的终结已成必然。
与“终结说”相对应的是,学术界另一种声音则认为,岭南画派当初提出的“折衷中西,融合古今”的艺术主张,不仅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而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符合艺术的发展规律。当下,经过几代传人的努力,岭南画派早己从折衷派发展成为广东岭南地区传统中国画的创新派,既然创新没有尽头,则岭南画派必然远未到尽头。况且,岭南画派目前在海内外还有一大批的追随者,社会的认同力很强,市场收藏的潜力很大,还有很强的生命力。所以说岭南画派不是一个时过境迁的历史概念,而是具有岭南文化开放性、兼容性、时代性的美术体系,岭南画派方兴未艾。
正是基于这种讨论,本期史海钩沉刊登了数位大家关于岭南画派各有侧重的研究,意图在梳理岭南画派发展历程的同时,深入探讨代表人物高剑父的国画改革,以及岭南画派对中国国画现在、未来造成的种种影响。通过这些探讨,我们或许能更好的理解岭南画派,也能对其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中国第一位岭南画派“怪才”伍延文书画强势亮相河南 “武林风”
日,中国岭南新画派“怪才”伍延文书画真实而客观地颠覆了某些传统,他的“叛逆大写意中国画”也在某种层面上展现出自身的“活着不定的思想”以及“永远不定的新符号”......所以被有世界观众缘的中国武术名牌栏目武林风的主办单位强烈关注他和吸引他,他就是中国著名“怪才”伍延文。
(游广德)南方电视台-岭南画派五墨堂记
“吞吐大荒”许钦松的山水画艺术
许钦松,男,1952年5月出生,广东澄海人,1985年2月入党,1970年8月参加工作,大普学历(广州美术学院版画专业),一级美术师。现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部分作品由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等机构所收藏,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是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专访著名画家陈金章——山水人生
广东电视台《数风流人物》专访著名画家陈金章
中国传世经典名画
“岭南画派”画展在长春开展 130522 吉林新闻联播
“岭南画派”画展在长春开展 130522 吉林新闻联播
另一种地域性——2013当代青年实验艺术计划第一回展,访谈李劲堃
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李劲堃谈策划岭南画派纪念馆首个当代艺术项目的初衷
时间:2013年8月
地点:中国,广州
片长:5‘36”
采访人:龙邃洋
本次计划作为岭南地域文化的主题研究机构首次切入当代实验艺术领域,态度和立场是开放的、中立的。主题将围绕在针对岭南地域文化的身份认同与界限展开讨论。参与的艺术家年龄在大多都35岁以下,除了广东一批有代表性的新一代艺术家外,还有建筑师、跨媒体艺术家、现代舞者以及新闻工作者。大部分作品都是因应岭南画派纪念馆的场地特点以及艺术家与本馆的思想碰撞而创作的。
岭南画派是二十世纪20年代随着民主革命思潮崛起于中国现代画坛的中国画流派。社会变革进程的复杂性、艰巨性与激烈性,使得这一画派一直在争议与批评声中成长和壮大,成为近现代中国美术史上声名卓著、影响深远的重要画派之一。岭南画派倡导“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艺术思想,积极推介中国美术变革的新观念,尝试调和中西画法的写实主义语言,反映正在发生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展现关于现实人文主题的实验精神。
岭南画派纪念馆作为研究岭南画派的专业机构,除了关注岭南画派与中国近现代艺术史的关系外,更希望延续岭南画派创建之初的实验精神。基于这种学术背景下,李劲堃馆长提出每年度或双年度利用暑假有较长的档期外延出一个实践性项目,目的是希望为青年实验艺术家提供进行尝试和展示的场所。岭南画派创始之初的时代艺术形态仅限于绘画,而当下的艺术形态已趋于多元。因此当下所发起的讨论,并非只局限于绘画,而是扩大为所有的视觉艺术类型,甚至是视觉艺术以外的艺术形式。我们需要延续的或许并不只是岭南画派流传下来的艺术形态与手段,而更应该是其艺术主张与实验精神。
2014年广州市岭南画派中学学农精彩回顾
稍后补充视频简介
日,由广州艺术博物院和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联合主办的羊城九老——李筱孙、叶泉、许固令、陈永康、卢德平、招炽挺、黄树文、陈永锵、陈孝能作品展,在艺博院隆重展出。
自古以来,中国的文人雅士们常因性情上气味相投,文艺见解相近而结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交往圈,并成为一股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力量。在广州的画坛,就有这么九位画人李筱孙、叶泉、许固令、陈永康、卢德平、招炽挺、黄树文、陈永锵、陈孝能。这九位画坛耆英情谊深厚,又常常在一齐谈艺论道,因而被行内人雅尊为“羊城九老”。几十年来,九位画友一直以文会友,以画交心。现在他们都过了耳顺之年,虽然每个人的艺术发展轨迹各有不同,但对艺术那颗赤诚之心没变,对坚守自己的艺术理想的信念依然,对莫逆之交的纯真情谊不改,联合举办了此次画展。这既是他们友谊绵绵的见证,也是他们艺术风格的一次充分展现。
加拿大知名画家梁燕玉国画展 在开平市美术馆展出
由开平市文广新局、开平市美术馆、开平市美协主办的“天地情—梁燕玉中国画展”于日在开平市美术馆开幕.展出国画作品80多幅。
梁燕玉,为中国岭南画派女画家之一、加拿大安大略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讲师。早年在香港师从岭南画派大师赵少昂习画,移居加拿大后继续从事国画创作与传播工作。她对于传统文化和国画理论有较深的研究,在其国画创作中,均表现出相当深厚的画理学养和社会责任感、自身反思的道德情操。赵少昂如此评价梁燕玉的作品:“穷神变,测幽微”,意为尽显万象之灵妙变化,遐想造化之奥妙。
/exh.asp?pid=820
岭南画派相关内容
岭南画派热门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作地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