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油焖大虾的做法什么地方养蟹和虾

| | | | | | | | | |
 您当前的位置: &
& 在开放中做强湖北水产
&&& 湖北作为全国淡水渔业老大,搏来不易,没有强有力的政府推动,主管部门的精心运作,全省渔民的辛苦劳作,水产科研人员的智慧支持,不会有今天的地位。   只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瞬息万变,要坐稳老大的位置,得有足够的实力,开放的视野,积极进取的作为。   放下身段,学习外省先进渔业模式   虾蟹混养模式,我省和山东均有。只是,湖北是螃蟹和小龙虾混养,山东是螃蟹和南美白对虾混养,各有千秋。   2007年,微山县高楼乡微西村党支部书记徐伟与周边几个村的能人合计,尝试着在螃蟹池里套养南美白对虾。他们引进“淡化”(由海水喂养过渡到由淡水喂养)好的虾苗,每个仅长1至2厘米,投放到蟹池里。   “螃蟹和虾会竞争吗?”我们担心地问。“不会。螃蟹在水底爬,虾子在中上水面生活,互相不打扰。这是种立体养殖模式。”   好喂养吗,技术要求高吗?一系列疑问,徐伟有问必答:与螃蟹一样养,螃蟹吃的饲料虾照样吃。养殖水温要求10℃至30℃,每亩密度4万至5万尾。这样的养殖密度,基本不发病,不用操心,每亩可增收800至1000元。   南美白对虾每亩4万至5万尾的混养密度,已令人惊叹。福清市陈兵给出的答案是30万尾,属专养。原来,前者学习后者,又结合当地实际创新了一步。   类似这样的创新,我省并不缺乏。在黄鳝主产区仙桃,渔民先后经历了有土网箱养殖、无土网箱养殖、大网箱改小网箱等多个改进阶段,养殖水平不断提高,最终成为全国的领跑者,能左右全国市场价格。   潜江的虾稻连作、仙桃的鳖鱼混养、钟祥的香稻嘉鱼、崇湖渔场的黄颡鱼“18221”套养以及仙桃、监利的鳝鱼专养等多种先进养殖模式,都是广大渔民的在经年累月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这种来自泥土的智慧极大地推动了我省渔业发展。   但是湖北水产做强做大,既要把这些出自本土的经验推广放大,也要多学学沿海省份设施渔业、生态渔业和专养、精养的先进经验,也许这不失为湖北渔业再上新台阶的一个突破口。   由大到强,还需奋力追赶   放眼全国,我省需要改进的地方也不少。一组数据显示,湖北水产第一大省的地位岌岌可危。   2012年,湖北淡水产品总产量为388.9万吨,而广东和江苏分别为357万吨和345万吨,比我们分别只少31.9万吨和43.9万吨。从产值看,我省为626亿元,总产量要低的江苏反倒高出我省192亿元,说明江苏的单位效益高出许多。我省主要养殖水面亩均单产为344公斤,比广东的614公斤低270公斤,比江苏的364公斤低20公斤。通过高效生态养殖,若达到广东单产水平,我省1020万亩养殖水面可新增产275.4万吨,产生的效益更是难以估量。   拿螃蟹来说,我省河蟹养殖面积虽然接近江苏,居全国第二,但江苏的河蟹产量、产值分别约是我省的3倍至5倍,我们的发展潜力很大。江苏阳澄湖养螃蟹是一种精养模式,放大苗,养大蟹,什么时候清池,什么时候种草,什么时候放螺,配养多少杂鱼,投什么食,投食的间隔时间,都有一套精致的规范,同时,他们非常注重生态环保、调控水质,对一个大湖中该拿出多少水面来用于养殖有严格的控制。相比来说,湖北大部分蟹农还是一种粗放养殖、掠夺式养殖,靠数量取胜,养小蟹的多,养大蟹的少,懂得种草、放螺、稀养的农户不多,产品档次不高,大多处于“代工”状况。阳澄湖螃蟹走俏全国,经久不衰,确有它的道理,并非我们想像的“江苏人会吆喝”那么简单。   目前湖北渔业的发展关键,不在面积的多少,而在于精养水平的高低。只需在现在面积上做好精养这篇大文章,前途会天宽地阔。   品种改良换新,夯实湖北水产根基   目前,从全国看,无论是普通的“四大家鱼”,还是几大特色养殖品种:小龙虾、南美白对虾、鳝鱼等,均属野生资源;从国外引种的南美白对虾种质资源严重退化,小龙虾野生种质资源退化,鳝鱼苗种仍只能靠大量野外捕捞。只有螃蟹目前能大量人工繁育。   这表明,水产科研整体水平不高是全国普遍问题,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种苗严重退化,种苗繁育水平普遍不高。湖北是淡水渔业大省,种苗制约问题更为严重。   通常认为,湖北是水产大省,也是水产科研大省,仅武汉境内,就布局有中科院、水利部、中国水科院、华中农大、省水产局、武汉农科院所属的水产研究单位,这多年来,也诞生了如异育银鲫鱼、长丰鲢、黑尾近红、全雄黄颡鱼等重要科研成果,且有较大面积推广,但相较湖北上千万亩的养殖面积,数十种养殖水产品种来说,新品种的数量无疑太少太少。   各级财政这多年来也想尽办法,筹集资金,对水产科研给予不少支持,但相对我省庞大的养殖人群和上千万亩的养殖水面来说,仍显得杯水车薪。   水产科研、苗种繁育以及现代渔业基地建设,亟待政府倾力相助。对比来说,这方面,江浙两省要大方多了。
【相关文章】
【文字广告】
最新资讯信息
&& 亿万农民工兄弟,他们虽非金领、.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问题是.
&& 禽流感(AI)是禽流行性感冒(A-.
&& “信息化”源于20世纪60年代,指.
&& 农业保险,一直是监管层的重点关.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既是党中.湖北省农业厅-湖北农业信息网
当前位置:
生态养殖虾蟹获高产
  现将其生态养殖方式介绍如下。
  放养前准备 对养殖池塘进行彻底消毒,每亩用生石灰100公斤化浆趁热全池泼洒消毒,曝晒池底15天,同时修堤补漏,20天后进水30厘米,进、排水口分别设于池塘两端,并用24目网布扎紧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和河蟹逃逸。进水2天后开始种水草,水草以伊乐藻为主,在伊乐藻扦插成活后每亩施用复合肥5公斤。水草种植采用条播,每条宽3米,中间间隔3—4米,池塘中水草覆盖率为50%左右。
  苗种放养 2月15日放苗,投放规格整齐、120只左右/公斤、体质健壮、附肢齐全的扣蟹。在放养前用苗种消毒剂浸泡消毒,每亩放养蟹种750只,2月24日放青虾苗,每亩放体长1.8-2.2厘米的虾苗15公斤。
  养殖管理 (1)放螺。3月10日至清明前放螺,螺蛳放养前先消毒,一般每亩放养螺蛳400公斤。在7—8月份河蟹摄食生长的旺季,每亩补放150公斤螺蛳。(2)投喂。3月20日开始投喂饲料,由于此时池塘水温较低,以投喂优质全价颗粒饲料为主,隔天或每天投喂1次,每亩每次投喂0.5公斤左右,发现有饲料残留应及时减少投喂量或不投;进入4月份随着池塘水温的回升,河蟹的摄食量也逐渐增加,日投喂量每亩增加到1公斤左右,饲料以优质配合饲料为主,可搭配少量煮熟的小麦或玉米等;5-6月份,随着水温不断升高,河蟹的摄食量也不断增加,日投喂量应视具体情况逐渐增加到1.5—2公斤/亩,并适当增加植物性饲料的比例;7—8月份进入高温季节,以投喂动物性饲料为主,适当补充一些植物性饲料(小麦、玉米、南瓜等),日投喂量增加到每亩2.5-3公斤。
  水质管理 (1)前期水质要肥:4—5月份水体保证一定的肥度,既可保证水体的溶氧和一定数量的浮游生物供虾蟹摄食,还可有效防止青苔的蔓延,水体透明度控制在20-25厘米,肥水方法可用虾蟹肥水素,尽量少用无机肥。(2)中期水质要控:利用水位的高低来控制水草的生长,6—7月份随着水位的升高,水草也在不断生长,每10天使用1次光合细菌调节水质,保持水位80厘米、透明度30厘米左右,每15天全池泼洒1次生石灰浆调节水质,生物制剂和杀菌药使用时应间隔5-6天。(3)后期水质要稳:8—9月份水位应加深至1米以上,如果水草过多或腐烂应及时捞除。高温季节每周使用1次光合细菌,每10天使用1次底质改良剂,保持水体透明度30-35厘米。
  病害防治 早期一般以防治纤毛虫为主,中期水质调节和防病相结合,增加河蟹的抵抗力,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治疗,养殖后期应以调水、改良底质为主,同时结合水产品休药期制度,保证质量安全。
  日常管理 早晚两次巡塘,观察河蟹活动、摄食、蜕壳生长情况,水位、水色情况和池塘生物饲料数量等,并做好池塘养殖记录,定期检查池塘水质,防止水质恶化,同时做好池塘河蟹的疾病防治。湖北将打造一批名蟹名虾名鱼等“湖北水产名片”_水产快讯(国内水产)_中国水产养殖网
湖北将打造一批名蟹名虾名鱼等“湖北水产名片”
10:09:00  中国水产养殖网  出处:农村新报
浏览量: 5370 次
18日,记者从湖北省水产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湖北省水产业将推出一批品牌渔业,命名一批湖北名蟹、名虾、名鱼,打造水产“湖北名片”。
湖北省水产业自实施“一鱼一产业”工程以来,名优品种得到迅猛发展,特别是小龙虾,已成为水产增收的主打品种,但水产品缺乏叫得响的品牌。
今年湖北省拟重点建设水产加工大园区,以洪湖水产加工示范园为重点,支持潜江、洪湖、鄂州、武汉、宜昌等五大水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实现本地大宗优势水产品就地或就近加工;将现有知名品牌如洪湖清水大闸蟹、武昌鱼、梁子湖、外婆家等“湖北名片”唱响全国。  记者 刘卫 通讯员 田厚孝
投稿信箱:tougao@shuichan.cc
┃&资讯分类
湖北将打造一批名蟹名虾
┃&相关资讯:
┃&相关文库:水产专卖店
水产品最新行情
我对主编有话说
第一水产网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用户的关心与支持。如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我们将认真倾听!
?E-mail:主编邮箱
&&&& (把“#”改为“@”)
?发表留言:点此进入留言页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湖北油焖大虾的做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