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的民俗文化体验园

老北京民俗文化体验馆-6-15,老北京民俗,老北京民俗园,徽文化民俗博物馆..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老北京民俗文化体验馆-6-15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的当前位置:>>正文
我国最美四大民俗文化村
来源: 时间: 16:06
作者:龙景园
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我国地域广博民族众多,多姿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为乡村旅游增添了特色,成为美丽乡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异地民俗风情体验能够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求趣、求知&的多方面心理需求;境外游客也普遍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地域文化抱有浓厚兴趣。由此可见,民俗文化是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民俗文化差异越大,能为乡村旅游所利用的文化资源也就越多,而乡村旅游的发展又能带动民俗文化继承和发扬,两者互为促进关系。
传统民俗文化村落,是乡村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库&和田园生活的&守望地&,它肩负着传承文化根脉、珍藏历史记忆、彰显民俗特色的重任,应在妥善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让作为民俗文化载体的民俗文化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在此选取4个不同地域的民俗文化村,一览我国乡村旅游中用民俗文化打造的美丽乡村的倩影。
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
关中民俗文化体验
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现有村民62户,286人,集体土地630亩。面对传统村办企业的凋零倒闭,村民逐一下岗的现实困境,2007年,袁家村通过&关中印象体验地&建设,以关中民俗文化为魂,打造关中民俗乡愁的寄托之地,让袁家村每家每户都参与到乡村民俗旅游的发展事业中,让每家每户都能分享集体发展的红利。
相比一些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村庄而言,乡土风情成为了袁家村唯一的资源,袁家村紧抓关中乡土风情民俗,将民俗文化贯穿于景观体系、产业构建、旅游功能之中,形成民俗文化凝聚下的品牌张力。建设了具有仿古特色的光滑青石街、青砖灰瓦农房等建筑,精心建造典型的关中民居格局;布局了油坊、布坊、醋坊、茶坊、面坊、辣子坊、豆腐坊、醪糟坊、药房,呈现原生态的关中生活图景;整合传统关中饮食文化,按照传统工艺自制的酸奶、油炒辣面儿、醪糟、香醋、豆腐,让记忆中的老味道回味在舌尖,流淌在心田。
2015年春节期间,袁家村接待游客78万人次。2013年,袁家村共接待游客16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5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万元,村里农家乐、农家宾馆、乡村旅游持股等年收入超过100万者预计至少占到全村农户一半以上。
重庆丰都太坪坝乡
土苗民俗风情演艺
太平坝乡位于重庆丰都县东南角,凤凰山下。广袤的高山平原,清新的自然空气,犹如仙境的云海,构造了重庆丰都县太平坝乡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近年来该乡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太坪坝乡自然风光优美,每年到访游客众多。目前,该乡乡村旅游产业初具规模,旅游接待能力大大提升,一次性能接待游客1200多人,2012年共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该乡借发展乡村旅游的契机,将独特的民俗文化融入其中,大力发展民俗风情演艺产业,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当地民俗文化素材包含了土家族、苗族两个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有山歌、情歌、民歌以及砍柴舞、回马车等民俗文化节目。回马车这个具有代表性的节目,讲述的是迎娶新娘的场景,有颠轿、迎送车马神、背媳妇等情节;情歌节目中的《太平情歌》歌词,&大路边上栽海椒,椒角角红又红,我俩就像那海椒串,串在一起不分开&&&以生动而具有表现力的语言,展现出当地青年男女以歌传情、以歌定情的婚恋民俗风情,深受游客喜爱。
为把太平乡的民俗文化风情利用好、包装好,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该乡专门成立了专业的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公司将投入资金维护、扮靓民俗风情演艺厅,把这个展示太平民俗风情的平台发展壮大。
黑龙江兰西县黄崖子村
关东民俗文化展览馆
黄崖子关东民俗旅游文化村位于兰西县城东南4公里处,&关东民俗文化展览馆&是这里的景点之一。展览馆建于2007年,面积5000平方米,有民俗展品3900件。整个展览馆由十个展室组成,展示了古今兰西风貌、农家生活风俗、农业生产风俗、农村婚丧风俗、农村儿童游戏等,展品大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当地农民赖以为生的劳动工具和生活器具。
走进展馆,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民间艺人手工绘制的民俗画&&&东北八大怪&:&草坯房子篱笆院、窗户糊纸纸在外、姑娘叼着大烟袋、养个孩子吊起来&&&栩栩如生的画面,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东北农家早期的生活情趣。步入展馆,从东侧的第一个门进去,就&走进&了兰西县甚至是东北的历史。从蛮荒时代起步,到满清后期的闯关东年代,再到民国,再到共和国的建设初期以及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字、照片、实物组合出东北历史的全景。那斑驳的、陈旧的牛皮}B、木犁杖、煤油灯、悠车子等会清晰你一段段模糊的记忆。如果你是农村娃,曾经在大坑里洗过澡、摔过泥炮儿,一幅简笔画再现了儿时夏日激情的全景,脑海浮现玩伴的音容笑貌,耳边响起他们天真无邪的笑声。如果你是下过乡、插过队的知青,抚摸那大铁锅、铁锹、铁洋叉,还有那瓷质的、铁质的毛泽东像章,你就会想起战天斗地的火热生活。
在民俗文化展馆细细解读东北民俗的历史,你会更深刻的理解&怀旧之旅&所诠释的文化内涵。
上海崇明江南三民文化村
传统民俗灯会文化展
江南三民文化村地处崇明北沿中部,是国家4A级景区。其以生态为基调,以文化为灵魂,综合运用各种文化、文艺载体,文化、旅游、生态、教育并重,以使其内涵不断加深、加厚,在生态岛上打造出一个别具特色的&美丽乡村&。
江南三民文化村从诞生之日起,就以抢救、传承江南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己任。作为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江南三民文化村将着眼点投放到全上海、整个江南,着力点则坚定不移地落在崇明本土。他们精心打造的大型民俗灯会展,综合运用现代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民俗灯会文化和崇明生态岛的乡土风情。在灯组策划上,重点推出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崇明土布的&纺纱&&织布&两组大型灯组;崇明扁担戏是肇始于崇明本土的濒危剧种,灯会组委会还设计了&崇明扁担戏&灯组。此外,还有民俗古神话题材的&嫦娥奔月&组灯;有展示崇明生态物产的&酒文化&组灯;有展示农业生态的&瓜果飘香&、&硕果累累&灯组。江南三民文化村用琳琅满目、多姿多彩的绚丽彩灯为崇明百姓和八方游客描摹了一幅&美丽乡村&的生动景致。
Tips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口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多彩,有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居住样式、节庆典礼、宗教信仰、传统服饰、民间艺术、烹调技艺、工艺特产、音业歌舞等,它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其特有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广大的海内外游客。
1、充分挖掘当地民俗文化资源,并融入乡村旅游发展中,是提高我国乡村旅游品质和内涵的重要途径。
2、将传统民俗文化融入乡村,做到将民俗文化场景化、体验化、教育化,实现文化资源的多元化。在传承民俗文化的同时,把民俗文化打造成为新的产业和精神载体。
3、重视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加大对乡村民俗文化旅游业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支持,创新文化旅游业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我国乡村旅游的提质和升级。
Copyright &
bjljy.net 北京龙景园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号您当前的位置:&>&
&&&&& 当地时间12月3日,我校第二批赴加拿大海外课堂学期团的同学们参加了&Synagogue Christmas Walk&圣诞前夕文化体验活动。学期团的同学们参观了当地基督教及犹太教家庭,了解加拿大当地不同宗教习俗,收获颇多。
当地居民热情友好,盛情款待了同学们。他们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圣诞节的来源、历史及传统文化,并讲解了犹太教及其光明节的历史和节日传统。&圣诞节&这个名称是&基督弥撒&的缩字,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是基督徒庆祝耶稣基督诞生的庆祝日,因而又名耶诞节。犹太教的光明节从基斯流月(犹太历9月)25日开始,延续八天。该节日为纪念犹太人在马加比家族的领导下,从叙利亚塞琉古王朝国王安条克四世手上夺回耶路撒冷,并重新将耶路撒冷第二圣殿献给上帝。同学们认真学习西方历史文化,开拓了视野,收获了丰硕的知识果实。随后,同学们品尝了当地家庭为大家准备的丰盛美食,并即兴表演了节目,现场欢歌笑语不断。
同学们表演节目
同学们与当地家庭互动
同学们在聆听西方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联想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下,我们不仅应尊重中国传统文化,更应领会其中的精髓,以身作则,努力践行,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融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去。新闻热线:&【】&【】
淄博开展传统文化冬令营 72名学生体验本地文化
今天上午,“淄博市青少年传统文化研学冬令营”活动在青少年宫开营,来自淄博五区三县的72名中小学生将在青少年宫进行为期5天的传统文化课程体验及研学活动。
  学生认识孔子文化,拜孔子礼。
  72名学生体验淄博传统文化。
  淄博开展传统文化冬令营活动。
  据大众网淄博1月25日报道(记者 孙奉娟 通讯员 姜鸿玲)今天上午,“淄博市青少年传统文化研学冬令营”活动在青少年宫开营,来自淄博五区三县的72名中小学生将在青少年宫进行为期5天的传统文化课程体验及研学活动。
  淄博市少先队总辅导员董维山介绍,此次活动是以陶琉文化、齐文化、孝文化为主线,引导中小学生感受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他说:“这次的活动是一项公益性质的活动,由政府买服务,财政补贴为主,参加活动的营员承担部分成本费用为辅的方式进行。”
  记者在冬令营的课程表上看到,5天的研学体验中,课程涉及到了蹴鞠、画瓷等淄博本地传统文化,以及剪纸、武术、太极等传统文化。董维山说:“此次冬令营活动设置了传统武术、习练太极、画瓷体验、蹴鞠体验、书法临摹、礼仪养成、传统剪纸、齐文化游学、陶琉艺术研学等10个课程,让青少年知文化、晓传统、讲道德、懂感恩,在研学和体验中感悟成长。”
  开营仪式结束后,72名学生聚在青少年宫的孔子像前,了解孔子文化,并拜孔子仪式。参加此次活动的营员田明明说:“传统文化是一种宝贵的精神给养,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休养我们的品行,参加这次冬令营活动让我们与传统文化更加亲密,更是一次难得的人生成长体验。”
初审编辑:姜健
新闻关键词:淄博;传统文化;冬令营
头条推荐/热点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俗文化体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