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二郎山车震实况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甘肃?庄浪】那些“诚笃勇敢”的背影……
  郑河乡平整的梯田 (彭源 摄)
  “40万庄浪儿女靠自己勤劳的双手,靠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不分昼夜,艰苦奋战,削山填沟,大造梯田,累计投劳5670万个移动土石方2.76亿方,见方可绕地球七圈,有百多人负伤致残,32人献出宝贵生命……”这是我们在庄浪梯田博物馆的卷首语中看到的一段文字。
  追寻范长江当年的采访足迹,我们在追寻那些曾经的岁月,寻找长江先生称道的那些“诚笃勇敢,将来定可致力于国家”的“西北人”。
  在庄浪,我们寻找到了一段逐渐远去的岁月,也寻找到了一些曾经真切却越来越模糊的诚笃而勇敢的背影……
  “现在年轻人都不知道修梯田的事儿啦!”
  “我讲不好,你找别人去讲。我年纪大了,说不好……”周孝贵是庄浪郑河乡郑河村人,今年已经81岁高龄。黝黑的肤色,胡须已经花白,见到他时,他正背着手散步,行动还称得上利落。老人有六儿一女,如今跟随四儿子生活。
  老人在1972年前后便开始修建梯田,直到90年代梯田修建基本完成。他曾经任民兵连长,主要负责领导修梯田专业队。专业队与普通民众稍有不同,他们不需要承担生产队的生产任务,全部精力都完全集中在修建梯田上。
  “把人磨成一张皮”,周孝贵回忆说,“每天都需要完成一定的量,那时候白天修完,晚上提着灯还要修,有时候都要到凌晨2点才能下工。没有机器,都是人背、牲口驮。队里不管饭,得回自己家吃。当时一个人一天就分给几两粮,又要修梯田,根本吃不饱。农民饿着呢,可是队上还在吹牛皮”。
  庄浪县梯田建设,采取了一次动土削高垫底修成水平梯田,由1958年“大战二郎山”拉开帷幕,1964年中央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后,修建梯田的运动才在庄浪全面展开。“那时候是国家号召,百姓有的也不愿意去修,可不去就不给你分粮,没得吃”,周孝贵说。
  “一百多人要3―5天时间才能修成一亩梯田,地势陡、石头多的地方要更久”,周孝贵说,“用炸药炸石头时候,还有不少伤亡的情况,那会儿医学又不发达,百姓也没钱,不好治。”
  周孝贵老人于1951年-1952年前后在西安和兰州当过解放军,作为炮兵还到甘南打过土匪。复员后周孝贵在华亭当了工人,最终又回到家乡种田。“现在年轻人都不知道修梯田的事儿啦,只有50岁以上的人才知道”,周孝贵遗憾地说。
  正和周孝贵老人坐在路边聊天,一位80岁左右的老人走了过来,一问才知道他刚刚领取了养老金,“每次发300元,一年发两次,总共600元”,他说:“政策好得很,60岁以上的人都能领钱。现在种地还不要钱。”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杜兴彦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甘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甘肃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今年国庆8天假期第一次实施小客车免收通行费政策。今日零时至10月7日24时,7座以下(含7座)小型客车行经全市所有收费公路都将免费通行。免费通行期间,北京市各收费公路收费站...
甘肃生活通
天气?出行更多>>
考录?求职更多>>
购物?消费更多>>
二手?交换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郎山喇叭河贴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