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春季如何找在山西阳曲属于哪个市

Fries,地方名:野猪食(辽宁),山猪粪(青海),猪屎(甘肃),枫苓、亥苓(安徽),猪屎苓、猪苓菌、黑猪苓、楼子菌(四川)。为担子菌纲、多孔菌科真菌植物。以菌核人药,主要成分为猪苓聚糖、麦角甾醇、α一羟基廿四碳酸、糖类、粗蛋白等。具有利水、渗湿等功能。
【植物形态】菌核体呈块状或不规则形状,表面为棕黑色或黑褐色,有许多凸凹不平的瘤状突起及皱纹。内面近白色或淡黄色,干燥后变硬,整个菌核体由多数白色菌丝交织而成;菌丝中空,直径约3毫米,极细而短。子实体生于菌核上,伞形或伞状半圆形,常多数合生,半木质化,直径5-15厘米或更大,表面深褐色,有细小鳞片,中部凹陷,有细纹,呈放射状,孔口微细,近圆形,担孢子广卵圆形至卵圆形(图5-3)。
1.生态条件猪苓喜冷凉、阴郁、湿润、怕干旱。喜生于气候凉爽的山林土壤中。猪苓生长的地带,坡度常在35°~60°。排水较好,以早晚都能照射太阳的地方为多。在猪苓生长的地表及腐殖质层中,比较容易发现蜜环菌菌索和被蜜环菌侵染过的腐木和树桩,晚上剖开可见到荧光。在地温5℃~25℃条件下均能生长。西北产区地温在10℃时萌发,17℃~19℃时生长良好,22℃时子实体开放;华北产区平均地温达9.5℃时萌发,12℃左右时新苓生长膨大,14℃左右时新苓萌发多,个体增长快;东北长白山区当地温10℃时开始萌发,14℃-25℃生长最快,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5℃,22℃子实体散发孢子。土壤含水量在30%-50%,pH值5-7的腐殖质土、沙壤土为宜。
2.猪苓生活史猪苓的生长与蜜环菌有着密切的关系,野生猪苓绝大多数生长在带有蜜环菌的树根和腐殖土层中,依靠蜜环菌来吸取自己生活中所需要的养分,离开蜜环菌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猪苓的生活史包括担孢子、菌丝体、菌核和子实体4个阶段。猪苓的担孢子从成熟的子实体上弹射后,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成单核菌丝。单核菌丝配对后变成双核菌丝,继而形成菌核,再从菌核上产生有性繁殖器官——子实体。在此,子实体又形成新一代的担孢子。
    1.苓场选择苓场应选在气候凉爽的山林下,以富含腐殖质、疏松肥沃的森林腐殖土、沙壤土或棕壤土的坡地为好。土壤含水量在25%-55%之间。坡度为30°-60°,不宜太平缓或太陡。而且选择早、晚太阳可以照射的坡向为好。土壤pH值为微酸性或近中性,一般在5-6.8之间。
    2.菌材准备将适合于蜜环菌生长的柞木、枫木、桦木、榆木等木材,接种上野生或人工培养的蜜环菌菌种,埋在细河沙与锯末(3:1)混拌的培养料中,使蜜环菌在术材上生长并形成菌索。
    (1)孢子繁殖每年7-8月,从苓场或野外采摘猪苓的成熟子实体,晾干后揉搓成粉末,即为有性繁殖的孢子种。子实体在干燥过程中不能在太阳底下暴晒,不能淋雨,不能烟熏火烤。应随采随用,播种前先挖好苓穴,在穴内放好菌材,在菌材附近每个苓穴播种3克,用培养料或腐殖土覆盖,稍加压紧。
(2)种苓繁殖栽培时间一般春季4月下旬至6月上旬;秋季在8月下旬至10月下旬。选择表面粗糙、凸凹不平,多小瘤状物的鲜猪苓,或用种芽(菌核外皮上长出的绿色或雪白色的点状物)作繁殖材料。采用坑栽。栽培时把掰好的小块种苓或种芽一个个地放在菌棒上菌索较多之处,稍微用力,使种苓块断面与蜜环菌和菌材紧密结合,以使猪苓与蜜环菌和菌材建立营养关系。1根菌材上压放5-8个种苓,每坑(窝)下种量150-250克。种苓放好后填腐殖土,轻轻镇压,不留空隙,松紧适度,覆土10-15厘米,上面盖些枯枝落叶,略高出地面。
    4.栽后管理  猪苓栽培时不施肥,栽后不需追肥。栽后盖些枯枝落叶,不除草,保持野生状态。经常保持坑内土壤适当湿润。防止人、畜践踏和鼠害。不要经常翻看,以免破坏它和蜜环菌及菌材之间的营养联系。
    【经济效益】猪苓在林下栽培,因场地地势地形等因素,实用有效面积无法统一计算。根据陕西省汉中地区多年栽培经验表明,山地林下坑(窝)栽猪苓,生长2-3年起收,一般产量是下种量的3-4倍,有的高达6倍以上。每1.8-2千克鲜猪苓制l千克干品。当前市场价格每千克干品52-62元。可根据单坑(窝)产量和产值去核算单位面积产值。
【引种区域】猪苓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于陕西、山西、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川、贵州、青海、宁夏等省、市、自治区。主产于陕西省汉中、勉县、留坝县、洋县、城固县、略阳县、宁强县、南郑县、周至、宝鸡、太白、风县、宁陕;河北省赞皇、平山、武安、涉县、阜平、涞源、赤城、蔚县、崇礼、围场、平泉;山西省阳曲、文水、交城、沁水、武乡、黎城、介休、灵石、岢岚、五台、应县、霍县、兴县、汾阳、岚县、左权、代县、盂县、吉县、和顺;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克什克腾、喀喇沁旗;吉林省辉南、集安、通化、柳河、长白、抚松、靖宇、临江、延吉、汪清、敦化、龙井、桦甸、蛟河;黑龙江省双鸭山、穆棱、黑河、铁力、宁安;四川省灌县、北川、旺苍、洪雅、峨边、屏山、荥经、理县、金川、沐川、天全、茂汶、小金、美姑、平武、南坪、马边;贵州省遵义、习水、德江、印江、赫章、威宁等市、县。其中以陕西汉中地区人工栽培猪苓年限较长,栽培面积较大,产量较高。引种者可与上述猪苓主产各市、县的农业、林业、药材等部门联系。

猪苓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于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湖南、四川、贵州、陕西、青海、宁夏。主产于河北赞皇、平山、武安、涉县、阜平、涞源、赤城、蔚县、崇礼、围场、平泉;山西阳曲、文水、交城、沁水、武乡、黎城、介休、灵石、岢岚、五台、应县、霍县、兴县、汾阳、岚县、左权、代县、孟县、吉县、和顺;内蒙古宁城、克什克滕、喀喇沁旗;吉林辉南、集安、通化、柳河、长白、抚松、靖宇、延吉、汪清、敦化、龙井、桦甸;黑龙江双鸭山、穆棱、黑河、铁力、宁安;湖南浏阳、平江;四川灌县、北川、旺苍、洪雅、峨边、屏山、荥经、理县、金川、沐川、天全、茂汶、小金、美姑、平武、南坪、马边;贵州遵义、习水、德江、印江、赫章、威宁;陕西周至、宝鸡、太白、凤县、宁陕;青海湟中、互助、循化、贵德、兴海;宁夏泾源、隆德。(常用中药材)

猪苓,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树花属要用真菌。子实体大或很大,肉质、有柄、多分枝、末端生圆形白色至浅褐色菌盖,一丛直径可达35cm。菌盖圆形,中部下凹近漏斗形,边缘内卷,被深色细鳞片,宽1-4cm。菌肉白色,孔面白色,干后草黄色。孔口圆形或破裂呈不规则齿状,延生,平均每毫米2-4个。孢子无色,光滑,圆筒形,一端圆形,一端有歪尖,7-10μm×3-4.2μm。 

野生猪苓生于茂密的森林地下,除了产生子实体的短暂时间之外,多数情况下没有地上部分作为标志,因而给野外采挖带来了一定困难。猪苓多在夏秋多雨季节产生子实体,产生率大约是10%-15%,这是发现猪苓的最佳时机。
意见建议:应选择阔叶林或混交林,在纯松林中没有猪苓分布,树种以椴树、桦树、枫树、栎树类、柞树、榛树类等为好。子实体即为猪苓蘑菇,特点是有较大的主干生成,而后反复分枝,上面长满了小蘑菇,表面雪白,高于地10-750px,3-5天后开始变色腐烂,逐渐由白色变为淡褐色至褐色,最后可干缩成为乌黑色。由于猪苓的子实体具有大而多分枝的特点,与其他菌种的蘑菇有明显的不同,即使干缩成乌黑色,有经验的药农也不难将之辨别出来。野生猪苓一般埋藏较浅者才生长出子实体,在子实体的下方只要除掉盖于表面的腐烂枝叶和浮土通常就可以看到猪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西阳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