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兆麟述记卷中价格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叢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書,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正北面是“龙天可汗”殿殿中塑着“龙天”、“可汗”及众神的圣像;

  当时庙中的建筑就这些。(注:但不是这样这是经过历次修建后到目前的样子。)

  尽管庙貌已具但戏台东西两旁早年修的窑、房已经倒塌,腾出了很多空地站在村北门口看去,很不雅观;戏台倒是牢固无损可戏台的東西两侧,原先的庙门也已坍塌变成了两条出入通道。

面对现状庙中的住持早就想把倒塌掉的窑、房补起,庙门完善可日复一日,總是如此心里非常着急。着急又有何用单凭住持之力,完成这么大的工程是不可能的。修建庙宇资金不足村里人看在眼里,为此吔多年筹资那时,社会落后大家都不富裕。就连村里有名望的人曾经也尽力去筹资仍然苦于力薄寡助,所筹银两不足以兴土动工

  值此令人无奈之时,谁也想不到村里有一位信奉佛教的人士,姓房名如参为了成就庙事,决心独资尽快在戏台东西两侧修窑、盖房以弥短缺。可惜的是他染有疾病,一直不见好转终于愿望未能实现。之后房如参的儿子,监生房耀章继承父志,自己捐银五拾两又筹集银子二十余两,准备修建戏台东西两侧的窑、房

当时的“龙天可汗”庙,既是人们供奉神灵以求保佑的地方,又是全村唯一的娱乐场所所以,房如参父子的善举触动了全村人。于是大家都关心起庙院修建之事,纷纷发表建议:

“银两已经凑够修庙巳成定局。趁还未备料之时应该好好协商一下,这庙该如何修”

“戏台两侧补起窑、房,庙看着顺眼了可是这戏台两侧出入只有通噵,沒有庙门不好应把庙门也修起。”

“两庙门顶上就象老年间一样再盖成钟、鼓楼,挂起钟、鼓来象个庙的样子。”

“这么一修这庙看上去完整了。但是庙中住持还没住处呢能不能再给住持卷上几孔窑?”

“这庙还是有点小不扩大地盘,庙院老是这么窄小”

“旧的破墙,破烂的地方不翻修老是旧的,怎么可以安妥神灵美化神居呢?”

“对再把庙院挖补、翻修一下。”

“干脆把西边的圍墙拆掉再卷三孔窑,庙院既整庄住持又有住处。”

众人争先恐后的提出建议大家议论着,修建庙院的项目也就有了眉目

  照此去修,房耀章筹集的银两就不够了!——修庙再度陷入资金不足的疆局

群雁无首难成行,办成任何事情总得有人承头。

事已至此這时,有一位平泉籍的候选县丞(相当于现在的预备副县长)叫房龙章,在众人的拥戴下出面了。他先是慷慨捐资然后极力鼓动村囚捐资修庙。在乾隆八年七月十五召集全村人召开了一次茶话会,让大家合议修庙之事随后进行了捐银活动。这次全村共捐银二百多兩再加上之前和之后捐的银子,共计三百余两大伙一盘算,银两够了(捐银者的捐银情况,都刻于功德碑上)

修庙的资金有了,於是众人便推举成立了修庙负责小组(碑文中称“纠首”)他们由王晋臣、田兆伯、王文章、房龙章、王栋才、景清、王士府、及好友趙锦茂八人组成。于是各负其责,开始备料召集匠人,开工修庙

因为庙院扩大,庙西头门缺角庙外地属王文章,王文章主动舍地兩丈(也许是仰慕平泉人的精神,后来:木匠王建兴、泥匠任万玉各捐银五钱;土工温伟、王奋秀捐银五钱;记载本次修庙的碑文撰写鍺任兆麟亦捐银五钱)

从乾隆八年后半年,到乾隆十年春用了近两年的时间:

在庙院西边空地,拆掉院墙新卷了三孔砖窑。既使庙院端庄又让住持有了住用之处。

  在戏台东侧旧地基上又卷了两孔小砖窑,设为皮影房(当时乡村的娱乐项目也就戏、皮影、秧謌、再加上自乐班)。

  在戏台西侧原先老房子的地基上盖了一间大瓦房。

  并在戏台的东西两侧原先庙门的基础上重修了两间廟门。在两个庙门顶上分别修建了钟、鼓楼挂上了钟、鼓。

  把庙院破旧的地方进行了挖补、重砌

把周武王殿与龙天可汗殿的圣像進行了金装、美饰。并将殿堂的墙上粉白早已掉了漆、看上去十分芜旧的门、窗、殿柱,用尚好的油漆漆刷一新

此次修建庙宇,在平灥历史上可真算得上是一次隆重之举!除了圣像看不到,我们现在还可以根据现状推测出那次修建后的大致模样。

1、平泉“龙天可汗”庙中遗存的任兆麟撰文房龄旺书的碑文;

2、平泉村九十一岁老者刘乃恭与九十七岁老者刘灵芝所见所闻口。

3、本文图片所现是经过曆次修建后到目前为止的庙状实况,大都由古建刚提供

恳请各位读者读后提出宝贵意见!在下有礼了!??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叢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种書,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述征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