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干燥机 烘干小麦种子石优二零

高产小麦新品种石农086的选育--《河北农业科学》2015年02期
高产小麦新品种石农086的选育
【摘要】:石农086是以鲁麦14为母本、邯6172为父本,通过人工杂交和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2014年5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麦2014001号),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中高水肥地块种植。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S512.11【正文快照】:
21世纪后我国小麦新品种选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人口持续增长要求不断提高小麦的生产能力[1~6]。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要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多元化用途也要求有更多优质专用的小麦品种满足市场需求[7~9]。水资源日益匮乏,抗旱节水型小麦品种成为小麦种植业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映红;董昀;赵酒林;程兰兰;;[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孙美荣,李岩华,张俊灵,王瑞生,王国红,申淑珍;[J];华北农学报;1999年04期
卫云宗,乔蕊清,刘新月;[J];华北农学报;2001年03期
蒋志凯;赵宗武;马华平;董昀;郭战备;范永胜;刘朝辉;;[J];河南农业科学;2006年08期
朱红彩;范永胜;赵娟;王士坤;马朝阳;;[J];河南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朱高纪;田爱武;刘万代;尹钧;;[J];江西农业学报;2011年05期
薛国典;[J];麦类作物学报;2004年03期
李邦发,周俊儒,李全,蒲定福;[J];麦类作物学报;1998年01期
史占良;郭进考;何明琦;蔡欣;底瑞耀;刘彦军;张士昌;;[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年S2期
杨红玲;;[J];河南农业;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赵平;郭秀焕;褚丁印;王春云;冯盛烨;赵建华;;[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王晖;陈佳慧;王文文;兰进好;田纪春;;[J];山东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李岩华,张俊灵,孙美荣,田岗,申书珍;[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3期
黄秀山;李宗保;刘正学;刘飞;李宝强;王靖;颜莹洁;;[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8期
燕飞;;[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9期
孔梅芝;汤其婷;骆敏;吕秋梅;;[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13期
王晖;陈佳慧;王文文;兰进好;田纪春;;[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张玲丽,王辉,孙道杰,冯毅;[J];西北植物学报;2004年07期
张玲丽,王辉,冯毅,闵东红,李学军,孙道杰;[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年02期
于浩世;王新军;华智锐;刘自刚;李小玲;;[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浩世;王新军;华智锐;刘自刚;李小玲;;[A];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武仙山;[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谭飞泉;[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闫林;[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唐娜;[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吴琼;[D];吉林大学;2012年
张丽;[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梁俊敏;[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伟;[D];四川农业大学;2003年
周会;[D];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
张玲丽;[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付连双;[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蹇黎;[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蔡泉;[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李素真;[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蒲至恩;[D];四川农业大学;2005年
高海涛;[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未文良;[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玉心;牟春生;;[J];山东农业科学;1992年06期
刘兆晔;于经川;姜鸿明;辛庆国;;[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朱高纪;吴秋艳;孙艳华;崔晓东;张钰;王浩;;[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沈向磊;张锋;赵永涛;范志业;沈荟祥;;[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9期
康书江,袁振东,张继新;[J];北京农业科学;1999年04期
张小燕,宋哲民;[J];西北植物学报;1996年01期
王辉;[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3年02期
苟升学,王长春,冯艳丽,王可田;[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9年03期
罗俊杰;王勇;樊廷录;;[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年01期
景蕊莲;[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成民;魏建和;隋春;卢善发;赵立子;褚庆龙;;[J];中国现代中药;2013年09期
万贤国;;[J];中国农学通报;1987年04期
黄发松,李西明;[J];中国稻米;1994年01期
姜立雁,赵基洪,初秀成,刘学玲;[J];农业与技术;1999年02期
;[J];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报;2010年04期
李应凤,黎纯斌,方华明,向启淼;[J];湖北农业科学;2000年03期
赵凤霞;[J];辽宁农业科学;2001年02期
;[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3年02期
;[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3年06期
钟世良,谢洪涛;[J];现代农业科技;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林先明;唐春梓;郭杰;郭晓亮;甘国菊;;[A];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孙文涛;;[A];云南省作物学会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4年
何中虎;夏先春;陈新民;张勇;;[A];全国植物分子育种研讨会摘要集[C];2009年
杨峰;王阶祥;李卫华;胡新燕;张正敏;;[A];中国棉花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王克平;李保东;罗璇;郝水;李建东;;[A];中国草地科学进展:第四届第二次年会暨学术讨论会文集[C];1996年
李金泉;杨秀青;卢永根;;[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宣朴;瞿世洪;徐利远;尹春蓉;岳春芳;;[A];全国植物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李汝忠;王宗文;王景会;申贵芳;赵逢涛;;[A];全国“植物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隋启君;白建明;李燕山;李先平;姚春光;;[A];马铃薯产业与农村区域发展[C];2013年
刘正理;程汝宏;李素英;师志刚;;[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胡顺安;[N];农资导报;2006年
杨跃萍;[N];农资导报;2008年
董丽;[N];农民日报;2008年
王邻;[N];农民日报;2010年
靳军 记者
张梅;[N];陕西日报;2011年
尹江勇;[N];河南日报;2011年
杨春凌;[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2年
周铮;[N];农民日报;2009年
熊燕;[N];云南日报;2012年
大理州农科所;[N];大理日报(汉);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731苗木网2009年成立-中国苗木行业领导者,、、推广首选平台。网站建设、VIP会员、广告热线:180-
冬小麦石优20高产栽培技术
  根据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人们对于粮食的需求日渐升高,所以高产栽培成为了栽培技术中受人瞩目的一个技术措施。而对于小麦的生产来说,它的主要产品特性以及栽培技术的要点都是使其生产产量不同的主要因素。从产品特性上面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在冬性中晚熟产品中,黄淮冬麦区北片水地组试结果较强,通过对于栽培经验的概括以及产品特点的对于,总结出冬小麦石优20高产栽培措施如下:
  1 品种的来源及选择
  对于品种进行选择时,新冬20、22号其产品特点较为明显,种植之后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该品种选择和播种时,需要对种子进行筛选。而正是因为他的抗冻性能良好,保证了在冬季温度下可以发苗生长,成为了冬小麦优先选择品种。在选择时,需要注意选择饱满并且整齐的种子进行播种,这样可以使发芽率大大提高,而害虫的危害也被大大的降低了。无论是从抗旱性、抗病性上面来考虑,这样选择的种子都会增产百分之二十以上。
  2 冬小麦石优20的特点特性
  冬小麦石优20作为冬季性中晚熟类小麦品种,其相较于其他品种的优势时很明显。因为其茎秆的韧性弹性良好,所以可以有效地抗倒,而成熟之后的产品,穗层整齐。但是,根据播种测定显示,它的抗寒性能较差,所以不能播种在冬季非常严寒的地区。在经过了2009以及2010年种植测定之后发现,小麦硬度超过60,蛋白质含量达到14以上,而稳定性和吸水率相较于同类产品都有一定上升,这样的小麦品质,完全达到了我国要求的强筋小麦的审核标准,在北部冬麦去进行播种,效果良好。
  3 冬小麦石优20主产量分析
  根据对于冬小麦石优20的播种和产量统计,并且与同期照石4185进行对比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冬小麦石优20的产量每一年都超出了其同期品种,而平均一年有百分之四以上的增产。
  4 冬小麦石优20产量品质
  通过了几年对于冬小麦石优20的种植以及产量的分析之后,它的主要产量品质成为了分析的重点,在主要的抗寒性能上面,它的效果还是中等,而经过测定的混合样,稳定时间平均达到10分钟,面粉湿面筋含量到达百分之三十以上,沉降值平均50以上,这样的产品特性,保证了它成为了优良的品种。而冬小麦石优20 的抗病性能良好,对于高感叶锈病、白粉病以及中感条锈病的抗病性强,所以染病的几率大大降低。
  5 冬小麦石优20的栽培技术
  现有的冬小麦石优20的栽培技术,从一定程度上面来说是比较完善的,通过对种子的选择以及播种前的基本工作,为它后期的生长提供了保障,产量得到了提升。在产品的播种之前,我们就需要进行土地的选择,而地势平坦以及耕性良好的土地,是最为合适的播种地。下面,我们就简要的介绍一下栽培种植技术要点特性。
  5.1 提高播种质量
  对于冬小麦播种来说,对于播种质量的控制时最为重要的方面了。一般来说,成穗率高、单株生产力好的种子,其产量也会大大的提高。而对于种子来说,抗病、抗倒性能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使种子种植中后期病虫害减少。
  5.2 适期播种
  对于冬小麦的播种来说,播种时间是最为重要的,不同的播种时间,可能导致小麦的生长以及生根生叶出现不同情况。一般来说,每一个时间段播种的数量都是不同的,从数量上面来说,十月下半旬播种的数量大于上半旬的数量,因为从发育的时间上面来考虑,时间延迟的播种比较适合冬小麦的发育。总体来说,冬小麦播种适宜时间为9月末到十月初的一段时间内。
  5.3 合理植密
  在我们进行播种的时候,对于播种的距离如何适当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而在我国现有的机械化播种不断普及的情况下,采用机械播种之后,我们对于播种距离的测定也是有着严格要求的,行距一般都是20cm左右,而播种的深度大概在4cm。这样严格的控制播种距离,不仅有利于对于农田进行合理的利用,还从光照、吸水等角度考虑了小麦的吸收生长。这样可以增长小麦的收成,切实的缓解了我国对于粮食的巨大需求问题。
  5.4 适时冬灌
  及时灌好越冬水,可以是冬小麦的生长更为迅速,产量不断提升。浇水前追施尿素7-10公斤,而在进行冬灌的时候,一般选择平均气温降到4-5度的天气进行,按照时间来说,其主要时间是11月初。
  5.5 及时覆土
  在冬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对其进行及时的覆土可以达到保墒、提高地温、防冻、促进来年麦苗早发的目的,无论是对于小麦的增产还是其生长都有着很大的好处。一般来说,最好的覆土时间为12月份,根据当店环境的不同可以适当的进行变化,而十二月份的下半年是普遍的最佳时机。
  5.6 田地管理
  在冬小麦种植的期间,对于田地的管理就是最为重要的方面了。一般来说,天地管理包括冬前管理以及中后期管理。在冬前管理中,查苗补苗需要及时的进行。而中后期管理要素较多,主要是对于小麦进行耙春,耙地深度3-5厘米,盐碱地连续耙地2-3次,耙地时间3月初为宜。另一方面,就是需要及时的进行除草以及调控,保证冬小麦正常生长。
  5.7 病虫防治
  一般来说,小麦的中后期出现的害虫较多,在这些害虫之中,蚜虫、麦秆蝇都是较为常见的病虫害,其防治措施,需要根据不同虫害进行观察,保证有针对性的根治。除害虫是田间管理最为复杂的一项,害虫的危害可能导致小麦的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所以我们在清除的时候,需要对于害虫进行观察,合理的运用药物,这样就能保证产量有效地得到提升。
  6 总结
  从现有技术上面对冬小麦石优20的高产栽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因为科技、机械化的普及发展,现有的技术有力的为小麦的增产提供了优良条件,我们需要根据田间调查以及分析的具体结果对小麦的栽培过程进行改良,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出现的问题,还可以使小麦得到增产,对于我国现有的粮食需求来说,提高高产栽培技术也是十分重要的。希望大家交流一下,分享意见与建议,共同努力提高农民种植冬小麦石优20的生产量。
  参考文献
  [1]李文静.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 新农业. 2003(10)
  [2]桑涛,陶西俊,王兰英,刘艳侠.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05(11)冬小麦新品种石优20对比试验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冬小麦新品种石优20对比试验
||暂无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该文档仅有一页,您已阅读完毕,如需下载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种子干燥机 烘干小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