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多肉植物批发市场地区的多肉现在可以开水控水了吗

漳州多肉在误解和危机中前行
- 花卉报新闻 - 中国花卉网
当前位置: &&
漳州多肉在误解和危机中前行
来源:中国花卉报&&&&薛倩 &&&&
&&& 漳州多肉产业一方面在快速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产业存在的隐患也逐渐显现,而在市场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漳州多肉很可能在市场遭受产能过剩的第一轮危机中首先受创。
危机一:“捞一笔赶紧走”的心态&&& “能赚捞一把,不能赚就转行”、“有人买我就卖,我不卖别人也会卖”、“明年还不知道市场什么样,钱先到手是真的”,记者在漳州走访时,听到不少农户这样说自己的经营之道,在农户眼中,多肉只是短期能赚钱的产品,而从来不是一个可以长期发展的产业。&&& 漳州多肉生产求快、销售求快的状态,既有其历史原因,又有其地域特殊性。多肉在本世纪初的热潮来去匆匆,不少农户担心这次热潮也会快速退去,所以在市场前景不明朗的状况下,纷纷想抢占先机,快产快销。“一般先做的都赚钱,特别是去年和今年不少新基地过来收母本,量大、价格高,等到后期都种起来不知道什么状况,所以早点卖完好。”叶青红说。抱着这种心态做产销的农户不在少数,所以在市场尚未显现疲态时,种植者阵营内的价格战已经打响,销售价格混乱。“2014年秋天,不少品种价格都出现下滑现象,比如春天出货价还在5元的‘白牡丹’秋天就变成2元至3元了,反正你不卖总有人卖,价格就会走低。”邹塘村南阳仙人球场负责人朱明华说。&&& 漳州多肉求快的状态与当地气候相关。按照之前的产销经验,春季是多肉销售旺季,秋季走量不大,而漳州地区夏季漫长,有时大棚内气温超过40℃,多肉度夏困难,所以种植者一般希望在夏季前卖空产品以减少损耗,秋季也尽量多卖,腾空场地重新繁殖,为下一年春季备货,所以种植者抱着“能卖多少算多少,只要卖出去都是钱”的心态一味求快。&&& 由于采用营养钵种植,漳州多肉单位面积种植量高于山东等地,一亩地放置6厘米小营养钵近8万盆左右,一年两茬,每盆按纯利2元计算,除去损耗,完全销售后每年每亩地的收入就有约30万元,所以追求高额利润是农户求快最直接、最根本的动力。
危机二:重量轻质、杂而不专&&&&求快求量的生产心态必然影响产品品质,所以漳州多肉品相不及山东、上海地区的产品。一些农户为了求快,加重遮阴,这样多肉徒长,就能迅速砍头、掰叶子进行繁殖,但遮阴重必然影响株型、颜色,大水大肥生产的产品货架期短、容易化水和患灰霉病、黑腐病。&&& 漳州本身气温高、雨水多,大部分时间昼夜温差不大,自然条件并不是特别有利于多肉生长,所以一些品种本身在株型、颜色上就会受到影响,产品品质特别容易走下坡路。“以前暗红色6厘米冠幅的‘大和锦’卖10元,现在粉红色的3厘米的小株也能卖10元,肯定要快种快卖。”叶金在说。为了控制株型和品相,生产者会使用矮壮素,在基地看起来品相良好的产品,但在市场里非常容易徒长,消费者购买后也会快速变形走样,影响后续购买,成为典型的“一锤子买卖”。&&& 漳州作为普货生产聚集地,虽然一改‘黑王子’、‘玉珠帘’等十几个品种一统天下的局面,但品种增加让生产面临杂而不专的问题,“一户一品”或计划性规模化量产远不能达到。记者在邹塘村走访时发现,3亩左右的多肉种植者每家都有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品种,所以产品种类多但单个品种没有量,各品种混杂在一个苗床上。“漳州货虽然总量大,但实际上想收购某一个品种一家都没多少,更谈不上计划供应了。”以勒园艺负责人金东吉说。&&& 除了普货外,不少人开始试种进口产品子二代,以增加产品利润空间、减少竞争压力,但大多处于少量试种阶段,并且很多品种不适应漳州气候,比如“东云”系列不耐热,‘罗密欧’、‘口红’等品种度夏困难,‘钱串’夏季也容易受损。&&& 浙江万象花卉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建桥认为,漳州多肉发展有其区域和历史特点,这种“漳州模式”不能评价其好或不好,只能说在产业定位中处于底层,可延续,但没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危机三:重生产轻销售
&&& 邹塘村是全国最聚集的多肉生产地,但邻近的百花村市场却难见多肉销售摊位。“百花村专门销售多肉的档口很少,都是直接下到农户家里买货,没有在市场买货的习惯,所以销售渠道有限。”朱松棋说。作为百花村唯一主营多肉和小盆栽产品的档口,朱松棋主要销售自己种植的产品,春季会从农户调货销售景天科多肉。&& “我们都是在家等着,就有人过来买货了。”叶青红说。在市场供不应求的状态下,经销商会主动找生产者,一旦供过于求,“坐等”的农户只怕会身陷滞销危机。“现在行情好不愁卖,有东西就能出,所以他们在家待着就能收钱,但市场量大后就不好说了。”收漳州货在北京设点销售的经销商谢先生说。&&& 目前有一个好现象,漳州地区出现了很多网上销售多肉的群体,多是青年学生、办公室白领等,他们开设网店,接单后到基地选货快递发货。叶青红介绍说,现在她有时一天要接待上百个这样的散户。&&& 重产轻销还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当地在种植多肉时充分利用土地,由于使用小棚,基地边边角角都被利用起来,但基地外却没有一条可以开车通过的大马路,农户需要用摩托车将产品送到主路上,才能装车销售。另外,当地的路比较狭窄,基地间的道路一般只够两个人并肩走,大车进不来,只能耗费人工和时间外运,市场好时小路也有人挤,市场差时只怕会门庭冷落。&&& 漳州货给人“低档”、“便宜”的感觉还源于其生产模式,营养钵、煤渣土的生产方式一方面有利于节约成本;另一方面,这表明生产者并不重视产品包装。营养钵单位面积摆放量大,而且成本也比种植盆低,发货时装的量更多,想裸根发货,脱盆也容易,然而这种“省钱”方式有损漳州货的形象,不利于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用煤渣土一方面是节约成本,还有一方面是当地气温高、水汽重,在北方适用的基质土在这里反而容易引发化水、黑腐病等,煤渣排水性好,比较适合当地气候,所以基质方面不存在可比性,但感官上确实差一些。”张今龙说。
570) this.width=570;" border=undefined>
覆盖塑料薄膜和遮阴网的小拱棚非常简陋
570) this.width=570;" border=undefined>
设施升级后的钢架连栋大棚
&&& 漳州多肉发展有其历史基础和生产聚集优势,但众多阻碍发展的“拦路虎”也会在不久的将来逐一显现。“现在多肉市场的前景就是一片浓雾,今年下半年可能见分晓,看看前景到底是繁花似锦还是万丈悬崖。”金东吉认为,今年下半年,多肉市场可能会出现一个大波动。&&& 追求品质和品相是未来多肉市场发展的一个大趋势,现在生产扩张快于市场扩张也是不争的事实,但产销饱和点在哪里谁也无法预期。所以,在市场危机中才能最终验证,生产者这种求快的风潮到底是“傻”还是“猛”!&&&[2]&
版权声明:以上文字及图片均为中国花卉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一律不得转载、摘编。
>> 同版新闻
>> 相关新闻
标题搜索:
作者搜索:
&责任编辑:修艺伟
&电话:010-3
&投稿地址()↓
Copyright (C)
China Flower & Gardening News All rights
北京市通信管理局
版权所有:中国花卉网 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建漳州多肉大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