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势活动与收势方向不符合要求扣几分

地方网群:
当前位置:&&&&&&
健身气功·五禽戏习练的起势和收势
发布日期:日&&&文章来源:《走进健身气功》&&&作者:
【字体大小:
  起势调息和引气归元,是健身气功?五禽戏的起势和收势,在整套功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没有好的开始和结束,就不会有好的练功效果。
  ★起势调息
  起势调息犹如一年之春,春主生发,蕴藏生机,通过起势调息的锻炼,使呼吸绵长,意念集中,抛弃杂念,进入到宁心安神、天人合一的境界。
  很多练功者不注意练功前的准备工作,往往在听到音乐口令以后才开始站立、起势,或直接跟随口令做动作。这种做法不利于调节人体进入良好的松静状态。正确做法是在练功之前首先调整好身体姿势,收腹敛臀,含胸拔背,心无杂念,精神内守,意注丹田,使自己进入到一种安静祥和的心理境界和松沉舒适的身体状况,然后才跟随口令或者音乐翩翩而动。
  --起势调息的动作难点
  主要在于两臂上提下按、引气注体这个动作。动作伊始,两臂由自然下垂缓缓上提,手心渐渐翻转向上,四指并拢,拇指分开,五指自然放松,掌心内涵,两臂与肩同宽,自然前伸,肘关节微屈,抬至胸口高度时,两掌内合,掌心向内,四指相对,徐徐向膻中穴靠拢,约离胸口10厘米时,掌心翻转向下,沉肩坠肘,下按至腹部下丹田位置,继而两手还原置于体侧。
  --起势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及纠正
  两掌由上提转内合时,手臂运行的角度太直。正确的做法是手臂边抬边翻转,形成一个弧形。手臂运行的角度太直容易造成身体僵硬,气息不畅。纠正这个动作需要从意识上加强锻炼,注意手臂运行的路线,注意内合的时机、角度和呼吸的自然配合。
  ·保持正确的手型。四指并拢放松,拇指张开,以自然舒适为要。要做到紧而不僵,松而不懈,劲注其里,意显其外。
  ·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做这个动作时,目光要平视,足若磐石,身如坚松。不要手臂一动,全身皆动。纠正的办法是练功之前首先调整好身体姿势和精神状态,然后再开始做动作,并且注意身体不要随着手臂的动作出现撅臀、挺腹、挺胸、仰头、低头等错误动作。
  --起势中的“三调”
  意念运用。两手上提时,意念集中在两手劳宫穴,两手犹如托起一个大气团,无形而有质;及至胸口高度时,掌心翻转,如两臂怀抱气团,两手缓缓内合,气团逐步缩小,气由两掌注入膻中穴;接着手心翻转下按,意想气由中丹田注入到下丹田。整个起势调息的动作,气息在掌心和丹田之间进行流动,形成一个圆,周而复始,流转不息。
  ·呼吸配合。起势调息的呼吸与前五戏的动作一样,遵循“提吸落呼”的规律。两手上提、内合时吸气,下按时呼气。呼吸要细长匀深,配合动作,平心静气,切忌气躁急促。
  动作意境。陶渊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而,心远地自偏。”习练健身气功?五禽戏时,也要有这种“心远地自偏”的意境。起势动作,须置周围事物于不在,如处太空之中,捧气、贯气,气由人使,身境一体,气神合一。
  在每两戏之间,都有一个引气调息的动作,这个动作要求两臂侧起,与身体成45°角,手心向上,抬至胸口同高时,内合向膻中穴贯气,动作要求基本与起势调息相同。主要目的是为了调整呼吸、缓解疲劳,以便进行前后动作的衔接和动作意境的转换。
  ★引气归元
  功法的最后还有引气归元的动作。两臂侧起,与身体平行,手心向上,举至头顶上方,掌心相对,与肩同宽,两臂伸直,然后屈肘,手心向下,徐徐下按至腹前。整个过程目光平视,但意念两掌,身体保持正直,并且遵循“提吸落呼”的呼吸规律。
  练习者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对这个动作进行幅度上的调整。肩背有病痛者,两手上举的时候莫强求高度,要适量而行,要循序渐进地增大动作幅度,以免因动作的勉强,影响内在精神和气息的统一。高血压患者尤其要注意,两手上举的时候气血容易上涌,可能会造成眩晕,因此两手上举不宜太高,要把意念向下导引,意想气血下行,降低血压。
  在练习时,两臂缓缓侧起,意念集中在劳宫穴,如托重物,如揽日月,天地清气,系于双掌,形成了一个硕大的气团,随着两手的上举合拢,气团逐步变小浓缩,最后合于两掌之间,位于头顶百会穴上方,随着两手下按,气团注入百会,流经上丹田、中丹田,直至下丹田,这时候的意念要跟着气团,运转于全身。
  做动作时要注意始终保持身体的正直,不要因为手臂的变化而产生身型上的改变,如后仰、挺腹等,也不要抬头或低头,只有身体正直,才能气息通畅、气流全身,达到良好的收功效果。
  起势调息和引气归元的动作暗含着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观。两手上提,上接天之清气,两手内合,清气注于身,两手下按,气流于地,又从大地承接地之无穷淳厚之气。如此周而复始,谓之“天地人合一”。在练习的时候,要有天地人合一的意念,把自身与自然融为一体,和光同尘,不知身之所在。
(责任编辑:柏枫)
凯风网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59号如何练好太极拳收势
如何练好太极拳收势
有不少太极拳爱好者在盘架子时,不太注意收式。实践证明练太极拳必须认真做好“收式”,才能保证相应的锻炼效果。  
  收式的“收”包含着两层意思。其一是“收尾”“收场”的意思,套路将要结束了,通过最后几个动作,使人体由太极拳运动状态转为非运动的自然状态,其二是收藏的意思。古人论拳曰:“放之则弥六合,退之则收藏于密”。这是说,练功时“气”要放得出去,又能收得回来,把它密藏在丹田。前辈们对练太极拳有攒功之说,他们认为每次练拳都有一定的收获,要认真地把它积攒起来,日久天长,功夫慢慢地增长,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由量变到质变,而产生一个飞跃。这就如同在银行存款,零存整取,一月存一千,一年就—万多元。打太极拳不注意“收式”,就象农民种田,只管耕种,而不精心收藏,既使庄稼长得再好,也只能落个丰产不丰收,而徒劳无益。有人练拳数年,甚至于数十年功夫仍不见长进,原因固然很多,其中有一条可能就在于他忽视了“收藏”这个环节,盘架子没有认真做好收式。  
  练太极拳应该特别重视收式,严格要求自己,不仅练习套路时注意收式,练习单式时,每一式也都要认真地做好收式。太极大师王培生先生讲授吴式太极拳时说过,收式有“通三田,开三关’’的独特的功能。对于治病强身具有神奇的效果。吴式太极拳八十三式是由第九个拦雀尾变单鞭而收式的,太极拳三十七式是由如封似闭变抱虎归山十字手收式的。不论打哪个套路,还是练习单式,最后收式时都是身体半蹲,两手胸前相接两脚靠拢,而后两掌下合,太极还原。本文以太极拳三十七式为例,把“收式”最后几个动作分解说朋如下:
一、双手相接巧收场。抱虎归山一式两足靠拢,两臂于胸前交叉成斜十字之后,想两肘同时松动,向左右平分,两掌随之渐分渐落,两掌落到胸前时,依次中指相接,食指相接,大指相接,眼神从正前方收回落到食指相接处,手指相接的同时,双膝微曲,收小腹气沉丹田。  
  二、太极还原把气藏。其动作的意念活动可分为五步:  
  第一步:竖脊立顶开三关。想两脚松力,两膝松力,直膝立身,脊椎骨节节贯通,立项,身体自然直立,立身同时意想体内真气由丹田到会阴,绕过尾闾关,沿脊柱上升,通过夹脊关到大椎,达玉枕。这时两眼内视玉枕,以神迎气,以神领气,使真气冲过玉枕关上达昆仑顶(.百合)而进入上丹田。  
  第二步:双手下行“通三田“。气由上丹田,顺面部下行到两唇,这时两唇及周围皮肉有微微跳动之感,此乃任督相交。气过承浆沿十二重楼(气管)达膻中,进入中丹田。这时全身气血融和轻松愉快,精神焕发。继之松肩、松肘、松腕,双手沿胸前下行,过脐之后分开下按,落在两股之旁,手心朝下,手指朝前,好似扶在水上。与双手下行的同时,真气下行进入下丹田。
第三步:气贯双足返丹田。气在下丹田后,稍捎沉静,停顿一下,静静而立,有恭敬之意,而后意想会阴,再想双足涌泉,气由下丹田到会阴,分两股沿大腿内侧直达涌泉,两足有热感,而后依次达大指、二指、三指、四指、五指,再翻上脚面,脚面有变厚微胀之感。气过解溪绕过外踝骨,沿双腿外侧直达会阴,过尾闾,到命门,由命门到神阙,最后回到下丹田。  
  第四步:点按风市把气藏。想大棱穴,双手放松,十指自然下垂,十指有充气感,两掌捂于大腿两侧,中指尖正好点按在风市穴上。大腿感到两掌热乎乎的,如不热双手便离开大腿再捂,直到有热感为止。这时意想把这股热流收到会阴,而后由小循环路线过尾闾,到命门到神阙最后到下丹田。  
  第五步:全身放松收功毕。气收到下丹田之后,全身放松,松胯提膝三、五次,曲膝也就是想尾骨往脚后根上坐,再想膝盖上天直立,最后松手腕,(想想手腕但手不动),松肘(想想肘但肘不动),松肩(想想肩但肩不动),松胯(想想环跳但胯不动),松膝(想想膝但膝不动),松脚腕(想想左脚腕、想想右脚腕,反复地想脚腕,想着想着脚有动意,此时则可轻松自由地走动了,至此收功完毕。  
  有几个动作要从功理上作一些说明:  
  一、收式为什麽要双手中指、食指、大指相接?这是由人体的自然结构决定的。王老师把人体比作一部汽车,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中指尖上的中冲穴,属心包经,它在人体中是供血的送能量的,两手中指一接阴阳相合,就如汽车断了油门。食指尖的商阳穴属手阳明大肠经,这是管运化的,两手食指一接如汽车制动踩了闸,大指尖的少商属手太阴肺经,它是管呼吸的,两手大指一接如同关上了发动机的风门断了氧气,一部汽车断了油、关了风、踩了闸,它自然就会停下了。  
  二、为什麽两眼要内视一下玉枕穴?这是根据中华气功理论设计的意念,气功上讲通督脉必须冲开后三关,尾闾、夹脊、玉枕,真气通过这三关的情况不同,过尾闾关是绕道上行,如山羊上山,古人把它比喻为羊车,过夹脊要迅速通过,如鹿奔跑,则叫它鹿车,通过玉枕关最困难,要费大力,如牛拉车,则叫牛车,真气到玉枕不易通过,要用眼神助它一力,所以,两眼内视玉枕,是用神去迎接真气又以神领气,使其冲过玉枕关。  
  三、手掌为什麽要捂在大腿两侧,中指尖点接风市穴?这是藏气又治病的动作。人体受风寒侵害后,各种风如物资集聚于市场上一样,聚集在大腿外侧的风市穴,这就是穴位名称的来历。古人说人有三十六种风,如婴儿的四六风、鸡爪风,有各种风湿等等,中冲穴点风市能冲散各种风的市场,排除各种风症。这是一种简单易行,但效果却很神的气功点穴法。两手于体侧自然下垂,手掌捂大腿,中指尖上的中冲穴,则正好落在风市穴上,所以这个动作又具有排风湿的作用。有些人打太极拳不知不觉地关节炎等风湿症就消失了。  
  王培生老师,传授的收功法,功理透彻明白,动作设计科学,传授火侯精妙入微。只要我们严格认真地去实践:日积月累功夫自然见长,开三关、通三田打通任督二脉叫小周天就通了,通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叫大周天。
  常言道“任督一通百病不生”,大周天一通便能做到天人合一而进入高层次的气功境界。王老师曾半开玩笑说“大周天一通,那时你就不是人了”,这并非骂你,是说你不是平常的凡人,而成了罗汉体、金刚身,你就成了活神仙了。  
  以上讲的是太极拳收式的功理功法。这些动作乃是入门初学的有形有意的东西。要坚持修炼,逐步达到连绵不断又流畅自然,进而再达到无形无意的境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过数年,乃至于十数年的纯功方可登上太极之顶峰。
&&&&&&&&&&&&&&&&&&&&&&&&&&&&&&&&&&&&&&&&&&&&&&&&&&
&&&&&&&&&&&&&&&&&&&&&&&&&&&&&&&&&&&&&&&&&&&&&&&&&&&&
&&&&&&&&&&&&&&&&&&&&&&&&&&&&&&&&&&&&&&&&&&&&&&&&&&&&&&&&&&&&&&
随波助刘写于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练习武术套路收势收几遍,为什么我收一遍后感觉不舒服?_百度知道
练习武术套路收势收几遍,为什么我收一遍后感觉不舒服?
谁知道练套路的注意事项防止出偏差的谢谢练习武术套路收势收几遍?要领说了如果没有起势和收势将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为什么我收一遍后感觉不舒服!我练后感觉丹田膨胀,是否没收好
提问者采纳
注意气往下沉,尽量往下压,如果感觉一次之后仍然气血上浮的话可以多做几次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再抖一下丹田一遍就行,你可以试一试,总是将丹田放松,这个我感觉挺好的,我练完的时候
为您推荐:
武术套路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练套路之前要先活动一下,防止受伤
可以多收几遍,莫急收急放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姜虎东认识的哥哥收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