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和陕西大黄杏杏

【图文】中药简介PPT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药简介PPT
大小:23.47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最全整理:中药分类、性味、功效表格总结
一、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辛,温。归肺、脾经。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紫苏梗)
辛、甘、微溫。归肺、脾、胃经。
宽胸利膈,顺气安胎。
辛,温。归肺、脾、胃经。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生姜皮)
性味辛、凉。
和脾行水消肿。
(生姜汁)
功同生姜,偏于开痰止呕。
辛,微温。归肺、脾、胃经。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辛,微温。归肺、肝经。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辛、甘、微溫。归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辛,温。归肺、胃、大肠经。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辛,温。归膀胱经。
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辛,苦,温;有毒。归肺经。
发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苍耳草)
性味苦、辛、微寒;有小毒。
祛风、清热、解毒。
辛,温。归肺、胃经。
发散风寒,通鼻窍。
辛、温。归肺、胃经。
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辛、温。归肺、肝经。
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
辛、温。归肺、胃经。
发表透疹,开胃消食。
辛、平。归肺、胃、心经。
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二)发散风热药
辛、凉。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辛、苦,寒。归肺、胃经。
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
甘,寒。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透疹,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甘、苦,寒。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甘、辛、凉。归脾、胃经。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性味甘、平。
解酒毒,醒脾和胃。
苦、辛、凉。归肺、胃经。
解表,除烦,宣发郁热。
(大豆黃卷)
性味甘、淡,平;归脾、胃经
解表祛暑,清热利湿。
辛、寒。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甘、苦,平。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二、清热药上
(一)清热泻火药①
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辛、咸、寒。归心、胃、肾经。
清热泻火。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甘、寒。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止呕,利尿
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甘、辛、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清热泻火、除烦,生津,利尿。
甘、淡,寒。归心、胃、小肠经。
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二、清热药中
(一)清热泻火药②
甘、淡、寒。归肺、胃、小肠经。
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焦~:凉血止血。
辛、苦、寒。归肝、胆经。
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甘、苦、咸,微寒。归肝、大肠经。
清热明目,润肠通便。
辛、甘、平。归肝、肺经。
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甘、微寒。归肝胆经。
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
苦、微寒。归肝、脾经。
清热泻火,明目退翳。
(二)清热燥湿药
苦、寒。归 肺、胆、脾、胃、大 肠、小 肠 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苦、寒。归肾、膀胱、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苦、寒。归肝、胆经。
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涩、寒。归肝、胆、大肠经。
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明目。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清热燥湿,杀虫,利尿。
苦、寒。归脾、胃、膀胱经。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苦、寒。有毒。归胃、大肠经。
清热燥湿,止痛,杀虫。
苦、寒。有毒。归肝、胃、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苦、寒。归心、肺、肝、胆、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三)清热解毒药①
甘、寒。归肺、心、胃经。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忍冬藤)
味甘、性寒。归肺、胃经。
同金银花,解毒作用不及金银花(清热疏风,通络止痛)
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苦、寒。归心、肺、大肠、膀胱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苦、寒。归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苦、寒。归心、胃经。
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咸、寒。归肝、肺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脾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苦、甘,寒。归肝、胃经。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苦、辛、寒。归心、肝经。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苦、辛,微寒。归肝、心经。
清热解毒。
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苦、涩,微寒。归肺、肝。大肠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镇肝息风。
苦、寒。归胃经。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
甘、淡、平。归肝、胃经。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辛、微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微辛、涩、凉。归肺经。
清热解毒,排脓祛瘀。
苦、平。归大肠、肝经。
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
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
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墓头回)
味辛、苦,性微寒。
与败酱草相似,兼有止血、止带的功效。
苦、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苦、寒。有毒。归肺、胃经。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北豆根)
性味苦寒,有小毒。
清热解毒,祛风止痛。
辛、平。归肺经。
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甘、酸,平。归肺、胃经。
清热解毒,利咽,生津。
二、清热药下
(三)清热解毒药②
苦、寒。归肺经
清热解毒、利咽化痰、利尿通淋
苦、寒。归肺、大肠经。
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苦、甘、凉。归肺、肝、胃经。
清肺利咽、疏肝和胃。
苦、寒。归胃、大肠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酸、寒。归肝、大肠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
清热解毒、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辛、平。归肝、大肠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苦、寒。归肝、大肠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苦、寒。归胃、大肠经。
清热解毒、止血、止痢
辛、平。归心、小肠、肺经。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白花蛇舌草
微苦、甘、寒。归胃、大肠、小肠经。
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甘、微辛,凉。归肝、脾经。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苦、寒。归肝、胆、心经。
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苦、寒。归肺、肝、大肠z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苦、辛,微寒。归心、胃经。
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
苦、涩、寒。归肺、心经。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敛疮
甘、寒。归心,胃经。
清热解毒、消暑、利水
(绿豆衣)
性味甘寒。归心、胃经。
功同上,解暑之力弱,清热解毒之力强。退目翳。
(四)清热凉血药
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
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苦、甘,微寒。归心、肝、肾经。
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苦,微寒。归肝经。
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甘,咸、寒。归心、肝经。
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
(紫草茸)
性味苦寒。
清热、凉血、解毒。
苦、寒。归心、肝经。
清热凉血、解毒、定惊
(五)清虚热药
苦、辛、寒。归肝、胆经。
清透虚热,凉血除蒸,解暑,截疟。
苦、咸、寒。归胃、肝肾经。
清热凉血,利尿通淋,解毒疗疮。
甘、寒。归肺、肝、肾经。
凉血除蒸,清肺降火。
甘、微寒。归肝、胃经。
清虚热,除疳热。
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退虚热,除疳热,清湿热。
三、泻下药
(一)攻下药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
咸、苦,寒。归胃、大肠经。
泻下攻积,润燥软坚,清热消肿。
甘、苦、寒。归大肠经。
泻下通便。
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泻下通便,清肝,杀虫。
(二)润下药
甘、平。归脾、胃、大肠经。
润肠通便。
辛、苦、甘,平。归脾、大肠、小肠经。
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甘,温。归肺、肝、大肠经。
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三)峻下逐水药①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苦、寒;有毒。归肺、脾、肾经。
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红芽大戟)
略同上;消肿散结力胜,泻下逐水力弱。
苦、辛,温;有毒。归肺、脾、肾经。
泻水逐饮、祛痰止咳、杀虫疗疮
苦、寒;有毒。归肺、脾、肾、大肠经。
泻下逐水,消肿散结。
(三)峻下逐水药②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经。
泻下逐水,去积杀虫。
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
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辛、温;有毒。归肝、肾、大肠经。
逐水消肿、破水消癥。
四、祛风湿药
(一)袪风寒湿药
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
祛风湿,止痛,解表。
辛、咸、温。归膀胱经。
祛风湿,通络止痛,消骨鲠。
辛、苦、热。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祛风湿,温经止痛。
同川乌(毒性更强)
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祛风,通络,止痉。
(金钱白花蛇)
与蕲蛇相似而力较强。
与蕲蛇相似而力较强。
甘、平。归肝经。
祛风,通络,止痉。
甘、咸、平。归肝经。
祛风,定惊,退翳,解毒止痒。
酸,温。归肝、脾经。
舒筋活络,和胃化湿。
甘、辛、温。归肝、脾、胃经。
祛风湿,和胃化湿。
微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祛风湿,舒筋活络。
辛、苦、平。归肝经。
祛风湿、通络止痛
苦、辛、温。归肝、肾经。
祛风湿、通络止痛
辛、苦、微温。归肝经。
祛风湿,通络止痛。
苦、辛、平。归肝、脾经。
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辛、温,有小毒。归肝、脾、胃经。
祛风湿、消肿止痛
昆明山海棠
苦、辛、温。有大毒。归肝、脾、肾经
祛风湿、祛瘀通络、续筋接骨
雪上一枝蒿
苦、辛、温。有大毒。归肝经。
祛风湿、活血止痛
苦、平。归肝、肾经。
祛风活络,利水,通经。
(二)祛风湿强筋骨药
辛、苦、平。归胃、肝、胆经
祛风湿,通络止痛,退虚热,清湿热。
苦、辛、寒。归膀胱、肺经
祛风湿,止痛,利水消肿。
微苦、平。归肝经。
祛风湿,利关节。
辛、苦、寒。归肝、肾经。
祛风湿,利关节,解毒。
辛、苦、甘、凉。归肝经
祛风湿、通筋络、平肝
苦、辛、平。归肝经
祛风湿,通络止痛,杀虫止痒。
苦、微寒。归心、肝、肾经。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苦、辛、寒。有大毒。归肝、肾经。
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辛、苦、平。归肝、肾、脾经。
祛风湿、通经络、清热毒、止泻痢
苦、微寒。归肝、肺经。
祛风湿,活血通络,清肺化痰。
甘、平。归肺、胃、肝经。
祛风,通络,活血。
(三)祛风湿热药
辛、苦、温。归肝、肾经。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苦、甘、平。归肝、肾经。
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苦、甘、温。归肝、肾经。
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苦、辛、温。归肝、肾经。
祛风湿,强筋骨。
甘、微苦,温。归肝、肾经。
祛风湿、强筋骨、补肾阳、调经止血
(天山雪莲花)
味苦、辛、热。有毒。
与“上”相似,治寒饮咳嗽。
甘、苦、温。归肝、肾经。
祛风湿,强筋骨,止血,止咳。
辛、苦、平。有小毒。归肝、肾经。
祛风湿、通经活络、益肾气
五、化湿药上
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化湿,止呕,解暑。
辛、平。归脾、胃、肺经。
化湿,解暑。
五、化湿药下
辛、苦、温。归脾、胃、肝经。
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厚朴花)
性味苦微温。
理气宽中,芳香化湿。
辛、温。归脾、胃、肾经
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砂仁壳)
与砂仁相似。温性略减。
与砂仁相似。
辛、温。归肺、脾、胃经。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豆蔻壳)
与豆蔻相似,温性不强。
与豆蔻相似。
辛、温。归脾、胃经。
燥湿行气,温中止呕。
辛、温。归脾。胃经。
燥湿温中,除痰截疟。
六、利水渗湿药上
(一)利湿退黄药
甘、淡,平。归心、脾肾经。
利水消肿,渗湿,健脾,宁心。
(茯苓皮)
利水消肿。
宁心安神。
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利水消肿,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
甘、淡,平。归肾、膀胱经。
利水消肿,渗湿。
甘,寒。归肾、膀胱经。
利水消肿,渗湿,泄热。
甘,凉。归脾、小肠经。
利水消肿、清热解暑
(冬瓜子)
清肺化痰,利湿排脓。
甘、平。归膀胱、肝、胆经
利水消肿,利湿退黄。
甘、平,归肺、肾经。
辛、苦,温。有毒。归肝、肾心、经
利水消肿、祛风湿、强筋骨
甘、酸,平。归脾经。
利水消肿,解酒毒。
辛、苦、微寒。有毒。归大肠、小肠、肺经
利水消肿、化痰止咳、解毒散结
咸、寒。归膀胱、大肠、小肠经。
利水消肿、通淋
甘、凉。归肝、胃经。
利水消肿、明目、止血
(二)利尿通淋药
甘,微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车前草)
与上相似。
兼有清热解毒。
甘、淡,寒。归膀胱、肺、胃经。
利尿通淋,清热解暑,收湿敛疮。
苦,寒。有毒。归心、小肠、膀胱经。
利尿通淋,清心火,通经下乳。
(关木通)
性能苦,寒。有毒。归心、小肠、膀胱经。
清心火,利小便,通经下乳。
(川木通)
淡、苦、寒。归心、肺、小肠、膀胱经。
与关木通相似。
甘、淡,微寒。归肺、胃经。
利尿通淋,通气下乳。
苦、寒。归心、小肠经。
利尿通淋,破血通经。
苦,微寒。归膀胱经。
利尿通淋,杀虫止痒。
辛、苦、寒。归肾、膀胱经。
利尿通淋,清热利湿,止痒。
甘、咸,寒。归膀胱、小肠经。
利尿通淋,止痛。
(海金沙藤)
与上相似,兼能清热解毒。
甘、苦,微寒。归肺,膀胱经。
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甘、涩。凉。归大肠、小肠、膀胱经。
利尿通淋,下乳,润肠。
甘、淡,微寒。归心、肺、小肠经。
利尿通淋,清心降火。
苦、平。归肾、胃经。
利湿去浊,祛风除痹。
(三)利水消肿药①
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
利湿退黄,解毒疗疮。
甘、咸,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
利湿退黄,利尿通淋,解毒消肿。
六、利水渗湿药下
(三)利水消肿药②
微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化痰止咳。
苦、甘,凉。归肝、胆经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甘、淡、微酸,微寒。归心、肝、胆经。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
甘、微苦,凉。归肝、胃经。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疏肝止痛。
甘、苦,凉。归肝、肺经。
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明目、消积。
七、温里药
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引火归原。
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辛、温。归肝、肾、脾、胃经。
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八角茴香)
与上相似。
与上相似,但功力较弱。作食物调味品。
辛、温。归脾、胃、肺、肾经。
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母丁香)
与上相似,气味较淡。
与上相似,功力较逊。
辛、热。归脾、胃经。
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红豆蔻)
性味辛、温。归脾、胃经。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解酒毒。
辛、热。归胃、大肠经。
温中散寒,下气消痰。
辛、温。归脾、胃、肾经。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辛、热。归胃、大肠经。
温中散寒,下气止痛。
辛、温。归脾、胃、肾、膀胱经。
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八、理气药上
辛、苦、温。归脾、肺经。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性味苦、平。归肝经。
理气散结,止痛。
甘、苦、平。归肝、肺经。
行气通络,化痰止咳。
辛、苦、平。归肝经。
疏肝行气,散结消肿。
(化橘红)
辛、苦、温。归肺、脾经。
理气宽中,燥湿化痰。
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苦、辛、酸、温。归脾、胃、大肠经。
破气除痞,化痰消积。
与上同,作用较缓和。长于行气开胸,宽中除胀。
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三焦经。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辛、苦,微温。归脾、胃、肾经。
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
辛、温。归脾、胃、心、肺经。
行气止痛,散寒调中。
苦、寒。有小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
行气止痛,杀虫。
辛、温。归肺、脾、肾、膀胱经。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辛、苦、寒。归肝、胃经。
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辛、微苦,温。归肝、胃经。
行气散结,散寒止痛。
辛、微苦、微甘,平。归肝、脾、三焦经。
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
辛、苦,温。归肝、脾、胃、肺经。
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辛、微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
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
甘、微苦、温。归肝、脾经。
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微酸、涩,平。归肝、胃、肺经。
疏肝解郁,和中,化痰。
甘、温。归肝、胃经。
疏肝解郁、和胃止痛
辛、苦、温。归肺、胃、大肠经。
通阳散结,行气导滞。
苦、温,归肝、脾经。
理气、祛湿、活血止痛
八、理气药下
辛、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行气宽中,利水消肿。
辛、甘,温。归脾、胃经。
行气止痛,开郁醒脾。
咸,温。归肝、脾,肾经。
理气止痛,温肾助阳。
甘,温。归胃、肾经。
降气止呃、温肾助阳。
苦、涩,平。归胃经。
降气止呕。
九、消食药
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
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甘、辛,温。归脾、胃经。
消食和胃。
甘,平。归脾、胃、肝经。
消食健胃,回乳消胀。
甘,温。归脾、胃经。
消食和中,健脾开胃。
辛、甘,平。归肺、脾、胃经。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甘、平。归脾、胃、小肠、膀胱经。
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甘、苦,微寒。归脾、胃、肝、肺经。
消食健胃、化痰止咳、清热解毒、止痛
甘、苦,平。归脾、胃、肝经。
消食健胃、理气止痛、催乳
苦、辛,温。归肝、脾、胃经。
化癥散痞、消积、杀虫
十、驱虫药
甘,温。归脾、胃经。
杀虫消积。
苦、寒、有毒。归肝、脾、胃经。
杀虫、疗癣。
苦、辛,温。归胃、大肠经。
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甘、平,归胃、大肠经。
苦、涩,凉。归肝、小肠、大肠经。
微苦,寒。有小毒。归胃、大肠经。
杀虫消积。
苦、辛,平。有小毒。归脾、胃经。
杀虫消积。
甘、平。归肺、胃、大肠经。
杀虫消积,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辛、苦,温。归脾、胃经。
杀虫消积。
十一、止血药上
(一)凉血止血药
甘、苦,凉。归心、肝经。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甘、苦,凉。归心、肝经。
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
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凉血止血,清肝泻炎。
与上相似。
止血较“上”弱,清降泄热之力较强,兼能润肠。
苦、涩,寒。归肺、肝、脾经。
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生发乌发。
甘,寒。归肺、胃膀胱经。
凉血止血,清热利尿,清肺胃热。
甘,寒。归心、肝经。
凉血止血、安胎、清热解毒
苦、涩,寒。归心、肝、大肠经。
凉血止血、解毒杀虫、泻下
(二)化瘀止血药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苦,寒。归肝经。
凉血化瘀止血,通经。
甘、平。归肝、心包经。
止血,化瘀,利尿。
酸、涩,平。归肝经。
化瘀止血。
辛、温。归肝、脾经。
化瘀止血,理气止痛。
(三)收敛止血药①
苦、甘、涩,寒。归肺、胃、肝经。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苦、涩,平。归心、肝经。
收敛止血,止痢,截疟,;补虚。
苦、涩,凉。归肝、肺、胃经。
凉血收敛止血、清热解毒
苦、涩,平。归肝、肺、大肠经。
十一、止血药下
(三)收敛止血药②
苦、平。归肝、胃经。
收敛止血,化瘀利尿。
甘、涩,平。归肝、肺胃经。
收敛止血。
苦、涩,平。归肝、胃、大肠经。
收敛止血、清热解毒、止泻
(四)温泾止血药
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温经止血,散寒调经,安胎。
苦、涩,温。归脾、肝经。
温经止血,温中止痛。
辛,温。归脾、胃经。
温中止血、止呕、止泻
十二、活血化瘀药
(一)活血只通过化瘀药
辛,温。归肝、胆、心包经。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活血,行气,止痛。
辛、苦,寒。归肝、胆、心经。
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肝退黄。
辛、苦,温。归肝、脾经。
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辛、苦、温。归心、肝、脾经。
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
辛、苦,平。归心、肝、脾经。
活血止痛,消肿生肌。
苦、咸、甘,温。归肝经。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
苦、微辛,温。归肝经。
活血止痛、舒筋通络、祛风除湿
辛、微苦,平。归肺脾经。
凉血止痛、止血、解毒、生肌
(二)活血调经药
苦、微寒。归心、心包、肝经。
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辛、温。归心、肝经。
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番红花)
性味甘、微寒,归心、肝经
与上相似,力量较强,兼有凉血解毒功效。
苦、甘、平。有小毒。归心、肝、大肠经。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
辛、苦,微寒。归心、肝、膀胱经。
活血调经,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苦、辛,微温。归肝、脾经。
活血调经,祛瘀消痈,利水消肿。
苦、甘、酸,平。归肝、肾经。
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火(血)下行。
苦、微甘,温。归肝、肾经。
行血补血,调经,舒筋活络。
苦,平。归肝、胃经。
活血通经,下乳消痈,利尿通淋。
甘、淡、微苦,平。归肝经。
活血调经、疏肝解郁、消肿解毒。
辛,微寒。归肝、心包经。
破瘀通经、凉血祛风。
(三)活血疗伤药
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苦,寒。有大毒。归肝、脾经。
散结消肿,通络止痛。
辛,平。归肝经。
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甘、咸、辛,平。归心、肝经。
活血疗伤,祛瘀通经。
苦,温。归肝、肾经。
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甘、咸,平。归肝经。
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敛疮生肌。
苦、涩,凉。归心、肺经。
活血疗伤,止血生肌,收湿敛疮,清肺化痰。
苦、温。归心、肝、脾经。
散瘀止痛,疗伤止血,破血通经,消食化积。
(四)破血消癥药
辛、苦,温。归肝、脾经。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辛、苦,平。归肝、脾经。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咸、苦,平。有小毒。归肝经。
破血通经,逐瘀消癥。
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
破血逐瘀,散积消癥。
辛,热;有大毒。归肝、肾、胃经。
破血逐瘀,散积消癥,攻毒蚀疮。
咸,微寒。归肝、胃经。
活血消征,通经,下乳,消肿排脓。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上
(一)温化寒痰药①
辛,温。有毒。归脾、胃经。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水半夏)
味辛,性温,有毒。
与上类似,无降逆止呕作用,兼有止血之功。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中
(一)温化寒痰药②
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散结消肿。
(胆南星)
性味苦、微辛,凉。归肝、胆经。
清热化痰,息风定惊。
辛、甘,温。有毒。归胃、肝经。
祛风痰,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关白附)
祛风痰解痉,毒性大,功偏散寒湿止痛。
辛,温。归肺、胃经。
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
辛、咸,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祛顽痰,通窍开闭,祛风杀虫。
(皂角刺)
性味辛温。
消肿排脓,祛风杀虫。
苦、辛、咸,微温。归肺、胃经。
降气行水化痰,降逆止呕。
(金沸草)
与上相似。
与上相似,性善疏散。
辛、苦、微温。归肺经。
降气化痰。
甘、辛,微温。归肝、肺经。
化瘀散结、解毒消肿
(二)清化热痰药
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苦,寒。归肺、心经。
清热化痰,散结消痈。
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
甘、微寒。归肺、胃经。
清热化痰,除烦止呕。
甘、寒。归心、肺、肝经。
清热豁痰、定惊利窍。
甘、寒。归心、肝经。
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苦、辛,微寒。归肺经。
降气化痰,疏散风热。
苦、辛,平。归肺经。
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甘,寒。归肺、大肠经。
清肺化痰,利咽开音,润肠通便。
咸,寒。归肝、肾经。
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咸,寒。归肝、肾经。
消痰软坚,利水消肿。
苦、寒。有毒。归肺、肝经。
化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
咸,寒。归肺、胃经。
清肺化痰,软坚散结。
咸,寒。归肺、肾经。
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尿通淋。
咸,平。归肺、胃、肝经。
消痰软坚,化瘀散结,制酸止痛。
咸,平。归肺、肝经。
坠痰下气,平肝镇惊。
(三)止咳平喘药①
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甜杏仁)
性味甘平。
与上相似,药力较缓,偏于润肺止咳/
辛、温。归肺、大肠经。
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便通便。
甘、苦、微温。归肺经。
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苦、辛、甘,微温。归肺经。
润肺化痰止咳。
辛、微苦,温。归肺经。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
苦、微辛,寒。归肺、大肠经。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消痔。
苦、微寒。归肺、胃经。
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甘、寒。归肺经。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苦、辛,大寒。归肺、膀胱经。
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甘、苦、涩,平。有毒。归肺经。
敛肺化痰定喘,止带缩尿。
(银杏叶)
性味苦、涩、平。
敛肺平喘,活血止痛。
苦、辛,平。归肺、肝经。
止咳平喘、清利湿热、活血化痰
辛、温。有毒。归肺、肝经。
平喘止咳、麻醉镇痛、止痉
甘、微苦,温。有毒,归肺经。
温肺祛痰、止咳平喘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下
(三)止咳平喘药②
甘,凉。归肺、大肠经。
清肺利咽,化痰止咳,润肠通便。
苦,寒。归肺经。
止咳祛痰平喘
酸,微温,归肺经。
平喘止咳、止血、解毒
十四、安神药
(一)重镇安神药
甘,微寒。有毒。归心经。
清心镇惊,安神解毒。
咸,寒。归心、肝肾经。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聪耳明目,纳气平喘。
甘、涩,平。归心、肝、肾经。
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性味甘、涩、凉。归心、肝经。
镇惊安神。
甘、平。归心、肝、膀胱经。
镇惊安神,活血散瘀,利尿通淋。
(二)养心安神药
甘、酸,平。归心、肝、胆经。
养心益肝,安神,敛汗。
甘,平。归心、肾、大肠经。
养心安神,润肠通便。
甘、平。归心、肺、肝、肾经。
补气安神,止咳平喘。
辛、甘、温。归心、肝经。
安神、理气、活血止痛
甘,平。归心、肝经。
养血安神,祛风通络。
甘,平。归心、肝、肺经。
解郁安神,活血消肿。
(合欢花)
性味甘,平。归心、肝经。
解郁安神。
苦、辛,温。归心、肾、肺经。
安神益智,祛痰开窍,消散痈肿。
十五、平肝息风药
(一)平抑肝阳药
咸、寒。归肝经。
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咸、寒。归肝、心经。
平肝潜阳,安神,定惊明目。
咸,微寒。归肝、胆、肾经。
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
咸,平。归肝经。
平肝潜阳,镇惊安神,清肝明目。
苦,寒。归肝、心经。
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辛、苦,微温。有小毒。归肝经。
平肝疏肝,祛风明目。
甘、苦,凉。有小毒。归肝经。
平抑肝阳,清热,利尿。
辛、凉。归肝、心经。
平肝镇惊。
(二)息风止痉药
咸,寒。归肝、心经
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
(山羊角)
性味咸寒。归肝经。
平肝,镇惊。
甘,凉。归心、肝经。
化痰开窍,凉肝息风,清热解毒。
甘、咸,寒。归心、肝经。
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
甘、凉。归肝、心包经。
清热平肝,息风定惊。
甘、平。归肝经。
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密环菌)
药理作用、临床疗效与天麻相似。
咸、寒。归肝、脾、膀胱经。
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
辛,平;有毒。归肝经。
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辛,温;有毒。归肝经。
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咸、辛、平。归肝、肺、胃经。
祛风定惊,化痰散结。
抗惊厥、抑制癌细胞,退热、止咳化痰,镇静、止痉、消肿散结、止遗尿。
(雄蚕蛾)
性味咸、温,归肝、肾经。
补肝益肾,壮阳涩精。
十六、开窍药
辛,温。归心、脾经。
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消肿止痛。
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
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辛、温。归心、脾经。
开窍醒神、辟秽、止痛
辛、苦,温。归心、胃经。
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宁神益志。
十七、补虚药上
(一)补气药①
甘、微苦,平。归肺、脾、心经。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十七、补虚药中
(一)补气药②
甘、微苦,凉。归肺、心、肾、脾经。
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甘,平。归脾、肺经。
补脾肺气,补血,生津。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补气健脾,生津润肺。
甘、微温。归脾、肺经。
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
甘、苦、温。归脾、胃经。
健脾益气,燥湿利尿,止汗,安胎。
甘、平。归脾、肺、肾经。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甘,微温。归脾、胃经。
补脾和中,化湿。
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甘、温。归脾、胃、心经。
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甘、微苦,温。归脾、肺、心、肾经。
益气健脾,补肾安神
甘、苦,寒。归脾、肺经。
益气健脾,化痰止咳,清热解毒。
甘、寒。归脾、肺经。
健脾益气,清肺止咳,活血化瘀。
甘、酸、温。归脾、胃、肺、心经。
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祛瘀
甘、温。归脾、胃、肺经。
补益中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
甘、平。归肺、脾、大肠经。
补中、润燥、止痛、解毒
(二)补阳药①
甘、咸、温。归肾、肝经。
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
味咸,性温。归肝、肾经。
补肾助阳,强筋健骨。
(鹿角胶)
味甘咸,性温。归肝、肾经。
补肝肾,益精血。
(鹿角霜)
味咸性温,归肝、肾经。
补肾助阳,似鹿角而力弱,但具收敛之性。
甘、咸,温。归肺、肝、肾经。
补肾益精,养血益气。
性味甘咸。归肾经。
补肾,纳气,敛汗。
辛、甘,温。归肾、肝经
补肾壮阳,祛风除湿。
辛、甘,微温。归肾、肝经。
补肾助阳,祛风除湿。
辛,热;有毒。归肾、肝经。
温肾壮阳,祛寒除湿。
甘、温。归肝、肾经。
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苦、辛,微温。归肝、肾经。
补益肝肾,强筋健骨,止血安胎,疗伤续折。
甘、咸,温。归肾、大肠经。
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甘、温。归肝、肾、大肠经。
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苦、辛,温。归肾、脾经。
补肾壮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纳气平喘。
辛、温。归肾、脾经。
暖肾固精缩尿,温脾开胃摄唾。
辛、甘、平。归肾、肝、脾经。
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止泻,安胎。
甘,温。归肝、肾经。
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咸,平。归肺、肾经。
补肺益肾,纳气平喘,助阳益精。
甘,温。归肾、肺、大肠经。
补肾温肺,润肠通便。
甘,温。归肾、肺经。
补肾益肺,止血化痰。
苦、温。归肾经。
温肾助阳,散寒止痛。
辛、甘、温。归肾、肝经。
温补肝肾,壮阳固精。
咸,温。归肾经。
温肾壮阳。
甘,温。归心、肺、肾经。
温肾助阳,镇心安神,温肺平喘。
咸,热。归肾经。
暖肾壮阳、益精补髓
(黄狗肾)
味咸性温,归肾经。
壮阳益精,温而不燥,补而不峻。
甘、温。归肝、肾经。
补肾壮阳、调气活血。
十七、补虚药中
(二)补阳药②
甘、咸、平。归肺、肾经。
补肾益精,养阴润肺。
辛、甘,温。归心、肾、肺、脾经
温肾助阳、活血化瘀、养心安神、温肝散寒
(三)补血药
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甘,微温。归肝、肾经。
补血养阴,填精益髓。
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甘、平。归肺、肝、肾经。
补血,滋阴,润肺,止血。
苦、甘、涩,微温。归肝、肾经。
制用:补益精血。生用:解毒,截疟,润肠通便。
甘、温。归心、脾经。
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甘、寒。归肝、肾经。
滋肾,清肝,明目,利尿。
(四)补阴药
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甘,微寒。归肺、胃经。
养阴清肺,清胃生津,补气,化痰。
甘,微寒。归肺、心、胃经。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甘、微苦,微寒。归胃、肺、心经。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甘、苦、寒。归肺、肾、胃经。
养阴润燥,清肺生津。
甘,微寒。归胃、肾经。
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甘,微寒。归肺、胃经。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甘、平。归脾、肺、肾经。
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甘、微苦,微寒。归肺、脾、肝经。
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
甘,平。归肝、肾经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甘、酸,寒。归肝、肾经。
滋补肝肾,凉血止血。
甘、苦,凉。归肝、肾经。
滋补肝肾,乌须明目。
甘、酸,寒。归肝、肾经。
滋阴补血,生津润燥。
甘、平。归肝、肾、大肠经。
补肝肾、润肠燥
甘、寒。归肾、肝、心经。
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
甘、咸、寒。归肝、肾经。
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十八、收涩药上
(一)固表止汗药
甘、微涩,平。归肺经。
固表止汗。
甘,凉。归心经。
固表止汗,益气,除热。
性味甘,微寒。归心经。
养心除烦。
甘,平。归心,肝经。
固表止汗、益胃生津、退虚热
(二)敛肺涩肠药
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
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
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
酸、涩、平。有毒。归肺、大肠、肾经。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止痛
苦、酸、涩。平。归肺、大肠经。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
酸、涩,温。归大肠经。
涩肠止泻,杀虫,收敛止血。
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甘、涩,温。归大肠、胃经。
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敛疮生肌。
甘、涩,平。归胃经。
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止带。
(三)固精缩尿止带药①
酸、涩,微温。归肝、肾经。
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甘、酸,微温。入肝肾经。
固精缩尿,益肝肾明目。
甘、咸,平。归肝、肾经。
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酸、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
固精缩尿止带,涩肠止泻。
十八、收涩药下
(三)固精缩尿止带药②
咸、涩,微温。归肝、肾经。
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甘、涩,平。归脾、肾、心经。
固精止带,补脾止泻,益肾养心。
甘、涩,性平。
固肾涩精。
味苦、涩,性温。
止血化瘀。
(莲子心)
味苦,性寒。
清心安神,交通心肾,涩清止血。
味苦、涩,性平。
清暑利湿,升阳止血。
味苦,性平。
通气宽胸、和胃安胎
甘、涩,平。归脾、肾经。
益肾固精,健脾止泻,除湿止带。
苦、涩,平。归肾、胃、大肠经。
固精缩尿、收敛止血、化瘀止痛
苦、涩,寒。归大肠、肝经。
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止泻,止血。
甘、涩,凉,归肝、大肠经。
收敛止带,止血,止痢。
十九、涌吐药
苦、辛,寒。有毒,归肺、心、肝经。
涌吐痰诞、截疟
苦、寒。有毒。归胃经。
涌吐痰食、祛湿退黄
酸、涩、辛,寒。有毒。归肝、胆经。
涌吐痰诞、解毒收湿、外用祛腐蚀疮
二十、攻毒杀虫止痒药
辛、温。有毒。归肝、胃、大肠经。
解毒,杀虫。
酸,温。有毒。归肾、大肠经。
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
酸、涩,寒。归肺、脾、肝、大肠经。
外用:解毒杀虫,燥湿止痒;内服:止血,止泻,化痰。
辛、苦、温。有小毒,归肾经。
杀虫止痒,燥湿,温肾壮阳。
辛、温。有毒。归心经。
解毒、止痛、开窍醒神
味辛,性凉,有小毒。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辛、热。有小毒。归心、脾经。
除湿杀虫,温散止痛,开窍辟秽。
苦、微甘,凉。有毒。归肝、脾、胃经。
攻毒疗疮,消肿散结。
辛、温。有毒。归肺、脾经。
杀虫,止痒。
甘,平。归胃经。
攻毒杀虫,祛风止痛。
辛、温。归脾、胃、肺经。
解毒杀虫、消肿、止痢
二十一、化毒化腐生肌药
辛,热。有大毒。归肺、脾经。
拔毒、祛腐
辛,寒。有毒。归大肠、小肠经。
外:拔毒杀虫、敛疮、内:逐水通便
辛、大热。有大毒。归肺、肝经。
外:拔毒杀虫、蚀疮祛腐、内:祛痰平喘、截疟
辛,微寒。有毒。归心、肝经。
拔毒生肌、杀虫止痒
甘,平。归肝、胃经。
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
甘,咸,凉。归肺、胃经。
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
平台所有转载文章均为传递更多专业知识,服务大众,并明确标明来源及作者,如若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黄杏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