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一项不是反映办公建筑集中空调板算建筑面积吗系统冷冻站能效的指标

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3d7-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基于动态负荷需求分析的冷冻站测控系统设计--《测控技术》2012年03期
基于动态负荷需求分析的冷冻站测控系统设计
【摘要】:依据某病房办公楼空调系统的历史运行数据,进行了动态负荷需求分析,研究了空调运行冷负荷次数、时间频数和空调系统循环水温差随空调负荷变化趋势,提出了将模块化冷水机组4∶2∶4分组控制和空调水系统恒温差变频控制相结合的按需供冷方案。搭建了以PLC为核心的节能控制系统,经过运行实验,节能率26.1%,达到了很好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性。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TU831.6【正文快照】:
根据统计,发达国家的建筑物能耗已占全国总能耗的30%~45%左右,在民用建筑中空调能耗达到60%[1],其中冷冻站系统能耗是主要的空调能耗,主要包括冷水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和冷却塔风机电耗。为保证建筑的舒适性要求,冷源系统的工程设计考虑了较大的冷负荷余量,造成冷源冷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凡;徐玉党;;[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6年01期
洪广欢;;[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洪丽娟,刘传聚;[J];制冷与空调;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邓振昌;;[J];经营管理者;2011年15期
马成岭;李宝柱;;[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33期
艾阳;;[J];科技风;2010年07期
于婷;;[J];科技视界;2012年06期
王兰;王云山;高玲;;[J];煤气与热力;2009年12期
李春宇;刘忠义;;[J];民营科技;2009年08期
李苏泷;[J];暖通空调;2005年11期
陈剑波;杜宁;林欣;;[J];暖通空调;2007年08期
李洪欣;沈晋明;唐喜庆;聂一新;;[J];暖通空调;2008年01期
魏强;闫永盛;;[J];暖通空调;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陆桢;何天祺;朱磊;资晓琦;丁宗果;秦丹;;[A];2007年西南地区暖通空调及热能动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洪欣;[D];同济大学;2007年
符永正;[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伟;[D];重庆大学;2010年
赖道新;[D];重庆大学;2011年
陈晓锋;[D];重庆大学;2006年
张再鹏;[D];武汉科技大学;2006年
张思柱;[D];同济大学;2007年
李竞;[D];同济大学;2007年
朱明杰;[D];同济大学;2007年
张楠;[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资晓琦;[D];重庆大学;2007年
陆桢;[D];重庆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庄春龙,王惠光,熊学艺,谢敏坚,戴通涌;[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8期
白贵平,冀兆良;[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赵加宁,周巧航,施雪华;[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王艳丽,徐宇工,王璐雷,吴国刚;[J];节能;2005年02期
李玉云,杨虹,张旭涛,刘艳;[J];节能技术;2003年01期
朱光俊,张晓亮;[J];节能技术;2005年01期
马进,张腊春,黄朝阳;[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1999年03期
白贵平,冀兆良;[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5年01期
孙一坚;[J];暖通空调;2001年06期
,刘传聚,曹静;[J];暖通空调;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丁廷秀;[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年03期
费人杰;;[J];制冷学报;1988年02期
龚毅;罗毓林;;[J];制冷;1992年04期
赵玉涛;;[J];才智;2011年04期
刘小粤;;[J];深圳土木与建筑;2004年02期
林晓岚;[J];制冷;1997年01期
周仲谋;;[J];电器工厂设计;1997年02期
赵磊;秦冰;贾星利;江鹏;;[J];智能建筑;2007年12期
曹志荣;;[J];设备管理与维修;1984年03期
王锦胜;;[J];安徽化工;2008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建明;薛秀美;;[A];2000电子产品防护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朱伟峰;薛志峰;江亿;;[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周光辉;龚毅;罗毓林;焦新民;;[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6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1996年
杨家星;;[A];地层冻结工程技术和应用——中国地层冻结工程40年论文集[C];1995年
周光辉;罗毓林;;[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4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1994年
孟亚男;邸书玉;;[A];第七届全国电技术节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陈萍;;[A];1997年湖南省暖通空调制冷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那景成;;[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4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1994年
邱爱娜;李锡冲;;[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00年
邱爱娜;李锡冲;;[A];上海市制冷学会一九九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兴江;[N];电子报;2002年
金相先;[N];中国石油报;2007年
江洪;[N];中国煤炭报;2005年
祁家录;[N];淮南日报;2006年
蒋鹏;[N];桂林日报;2008年
王繁泓;[N];中国化工报;2007年
龚世峰 杨沛洁
张帆;[N];平顶山日报;2010年
洪建军;[N];农资导报;2005年
高永生;[N];中国冶金报;2006年
蒋隆;[N];建筑时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翠玲;[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李健;[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李忠意;[D];山东大学;2009年
金香菊;[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郭刚;[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白亚娟;[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任万兴;[D];四川大学;2005年
何洪辉;[D];南昌大学;2008年
姚永华;[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董攀;[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的位置: &
主要空调设备寿命周期经济性分析--海南省某冷冻站为例
优质期刊推荐基于能效的建筑物能量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基于能效的建筑物能量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能量管理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能效的建筑物能量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节能潜力巨大。 中央空调的能耗约占建筑能耗的三分之二,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可见,对中央空调系统进行 节能控制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现有的节能系统节能效果不是太理想。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单、节能效果好的基于能效的建筑 物能量管理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能效的建筑物能量管理系统,其分 为三层,包括管理中心层、能量管理服务层和检测控制层,管理中心层通过以太网与能量管 理服务层连接,能量管理服务层通过线路与检测控制层连接。
所述管理中心层包括管理中心服务器、网关和第三方设备,网关和第三方设备与管理中 心服务器并联,并分别通过以太网与能量管理服务层连接。
所述能量管理服务层包括并联的制冷机房控制服务器、新风机组控制服务器、风机盘管 控制服务器和组合式空调器控制服务器,前述四个控制服务器分别通过以太网和线路与管理 中心层和能量管理服务层连接,制冷机房控制服务器与制冷机连接。
所述检测控制层包括与制冷机房控制服务器连接的并联的冷冻泵检测控制器、冷却泵检 测控制器和冷却塔检测控制器,与新风机组控制服务器相连接的若干并联的新风机组检測控 制器,与风机盘管控制服务器相连接的若干并联的风机盘管检渊控制器,与组合式空调器控 制服务器相连接的若干并联的组合式空调器检测控制器。
所述冷冻泵检测控制器、冷却泵检测控制器和冷却塔检测控制器分别与冷冻泵、冷却泵 和冷却塔连接。
所述新风机组检测控制器、风机盘管悻測控制器和组合式空调器检溯控制器分别与新风 机、风机盘管和组合式空调器连接。
所述管理中心层与能量管理服务层之间采用TCP/IP协议,能量管理服务层和检测控制层 之间采用BACnet协议。
本发明中的网关、第三方设备以及所有的控制器均为现有设备,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系统分为三层(l)管理中心层负责人机交互,方便管理人员实时监控整个系统。(2)能量管理服务层负责检测控制器与管理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信、数据保存和实时 控制。(3)检测控制层对中央空调系统末端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状态检测及控制。
建筑物内的能量效率(下文简称能效)分为能量传输效率和能量利用效率,建筑物的节 能是通过提高能量传输效率和能量利用效率来实现的。能量传输效率是将中央空调系统视为 一个整体,将中央空调系统的传递能量与输入能量之比定义为能量传输效率,通过提高系统 的能量传输效率进行节能。能量利用效率用来标定建筑物中人为浪费的情况,通过控制系统 和管理手段降低人为浪费的能量,提高能量利用效率。
本发明通过控制中央空调系统设备的效率到全局最优,利用检测控制层检测建筑物内人 为浪费的情况,能量管理服务层对区域内的检测控制器实施管理,并提出相应的能量利用效 率的报告,根据管理者的意愿由能量管理服务器自动发送控制命令给检测控制器,或者提供 分析报告给管理者。
检测控制层与能量管理服务层和管理中心层之间构成反馈,利用反馈技术使检测控制层 测得的能量使用状况能够及时反映到冷冻站控制部分,冷冻站根据前端反馈数据控制冷冻站 的能量输出,使冷冻站的能量输出与建筑物的能量需求实时匹配,中央空调系统的能效最优。
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 采用动态能效优化控制实现了大时滞系统全局最优节能控制。
(2) 采用流体输配送模拟技术实现管网动态调节与平衡,降低输送环节的能耗。
(3) 自动检测室内人员情况,通过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减少末端能耗。
(4) 根据温湿度参数及室外天气状况,预测冷量输出。根据检测到的建筑物温湿度,
动态调节能量输出,在满足舒适度的前提下使能量的供需达到平衡。
(5) 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自学习、自适应调节能量输出模式,在满足舒适度的同时,实
现动态全局最大节能。
图l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其中,l.第三方设备,2.网关,3.管理中心服务器,4.组合式空调器控制服务器,5.风 机盘管控制服务器,6.新风机组控制服务器,7.制冷机房控制服务器,8.制冷机,9.冷冻泵, IO.冷冻泵检测控制器,ll.冷却泵,12.冷却泵检测控制器,13.冷却塔,14.冷却塔检测控制 器,15.新风机,16.新风机组检测控制器,17.风机盘管检測控制器,18.风机盘管,19.组合 式空调器检测控制器,20.组合式空调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中,分为三层,包括管理中心层、能量管理服务层和检测控制层,管理中心层通过 以太网与能量管理服务层连接,能量管理服务层通过线路与检测控制层连接。'
管理中心层包括管理中心服务器3、网关2和第三方设备1,网关2和第三方设备1与管 理中心服务器3并联,并分别通过以太网与能量管理服务层连接。能量管理服务层包括并联的制冷机房控制服务器7、新风机组控制服务器6、风机盘管控 制服务器5和组合式空调器控制服务器4,前述四个控制服务器分别通过以太网和线路与管 理中心层和能量管理服务层连接,制冷机房控制服务器7与制冷机8连接。
检测控制层包括与制冷机房控制服务器7连接的并联的冷冻泵检测控制器10、冷却泵检 测控制器12和冷却塔检测控制器14,与新风机组控制服务器6相连接的若干并联的新风机 组检测控制器16,与风机盘管控制服务器5相连接的若干并联的风机盘管检测控制器17,与 组合式空调器控制服务器4相连接的若干并联的组合式空调器检测控制器19。
冷冻泵检测控制器10、冷却泵检测控制器12和冷却塔检测控制器14分别与冷冻泵9、 冷却泵11和冷却塔13连接。
新风机组检测控制器16、风机盘管检测控制器17和组合式空调器检测控制器19分别与 新风机15、风机盘管18和组合式空调器20连接。
管理中心层与能量管理服务层之间采用TCP/IP协议,能量管理服务层和检测控制层之间 采用BACnet协议。
检测控制层的检测控制设备(图中简称为CD),检测建筑物内的温度、湿度、照度、压 力和人员的活动情况,不同的CD根据不同的应用检测的参数有所不同。风机盘管检测控制 器、组合式空调器检测控制器、新风机组检测控制器检测空调区域空气的温度、湿度和人员 活动状况的参数,根据这些参数,利用能效理论控制风机盘管、组合式空调器和新风机组的 能量输出。利用检测到的温度对时间的变化率结合感知信息判定是否有人,人的用能习惯是 否合理,如果无人,则能量输出在延迟一定时间后停止能量输出,延迟时间可自动控制或人 工设置到CD中。如果人存在不良的用能习惯,比如开窗开空调等,则控制能量输出的同时 给出能量使用报告,给管理者提供节能管理依据。
冷冻泵检测控制器、冷却泵检测控制器和冷却塔检测控制器用于中央空调冷冻站设备的 运行检测和控制。检测水温、水的压力,通过冷冻站全局而不是单个设备的能效最优化控制 实现节能。
能量管理服务层的设备主要完成对所管理的检测控制器的检测数据的存储以及管理区域 内系统能量的管理与优化,起到区域管理者的作用。
管理中心层的作用是记录存储整个系统的数据,提供各种的报表检索和查询。通过釆用 数据提取、信息融合技术对建筑物不同环境状态下能量需求进行推断和验证,对不合理用能 和浪费的能量进行分析,以获得建筑物的真实能耗,使中央空调系统能够按照建筑物需求供 给能量,即达到"按需供能"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推到计算建筑物的"合理基准能耗"。
1. 一种基于能效的建筑物能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分为三层,包括管理中心层、能量管理服务层和检测控制层,管理中心层通过以太网与能量管理服务层连接,能量管理服务层通过线路与检测控制层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能效的建筑物能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理中心 层包括管理中心服务器、网关和第三方设备,网关和第三方设备与管理中心服务器并联,并 分别通过以太网与能量管理服务层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能效的建筑物能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管理 服务层包括并联的制冷机房控制服务器、新风机组控制服务器、风机盘管控制服务器和组合 式空调器控制服务器,前述四个控制服务器分别通过以太网和线路与管理中心层和能量管理 服务层连接,制冷机房控荣貼艮务器与制冷机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能效的建筑物能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控制 层包括与制冷机房控制服务器连接的并联的冷冻泵检测控制器、冷却泵检测控制器和冷却塔 检测控制器,与新风机组控制服务器相连接的若干并联的新风机组检测控制器,与风机盘管 控制服务器相连接的若干并联的风机盘管检测控制器,与组合式空调器控制服务器相连接的 若干并联的组合式空调器检测控制器。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能效的建筑物能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泵检 测控制器、冷却泵检测控制器和冷却塔检测控制器分别与冷冻泵、冷却泵和冷却塔连接。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能效的建筑物能量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组 检测控制器、风机盘管检测控制器和组合式空调器检测控制器分别与新风机、风机盘管和卑 合式空调器连接。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能效的建筑物能量管理系统,其分为三层,包括管理中心层,负责人机交互,方便管理人员实时监控整个系统;能量管理服务层,负责检测控制器与管理服务器之间的数据通信、数据保存和实时控制;检测控制层,对中央空调系统末端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状态检测及控制。管理中心层通过以太网与能量管理服务层连接,能量管理服务层通过线路与检测控制层连接。本发明通过控制中央空调系统设备的效率到全局最优,利用检测控制层检测建筑物内人为浪费的情况,能量管理服务层对区域内的检测控制器实施管理,并提出相应的能量利用效率的报告,根据管理者的意愿由能量管理服务器自动发送控制命令给检测控制器,或者提供分析报告给管理者。
文档编号F24F11/00GKSQ
公开日日 申请日期日 优先权日日
发明者杜晓通 申请人:杜晓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用建筑空调设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