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多少钱的索尼多少钱

出口转内销炒作:变味的纽约时代广场广告_创事记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出口转内销炒作:变味的纽约时代广场广告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郑峻 公众号:leo77zheng  忽如一夜春风来,都去纽约打广告。管你老美看不看,反正只为国内秀。  对最需要创意的广告营销来说,最悲催的事情莫过于恶俗跟风,以至于东施效颦令人无语。当一种新颖的营销手段首次出现的时候,会吸引行业的关注、受众的目光、媒体的聚焦。但当目睹营销红利之后,诸多后续者蜂拥而至盲目效仿,或许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得其乐。  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广告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时代广场又称为时报广场,是纽约曼哈顿中城的一块三角地带;这里是纽约的标志式地区,聚集着纳斯达克交易所等重要商家,也是全球人流最高的广场商圈,号称“世界的十字路口”。  去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打广告,原意是在向美国消费者展示自己的形象和产品,因为这里做广告可以获得巨大的户外广告曝光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和韩国企业曾经组团占据纽约时代的大屏幕,吹响了索尼、松下、三星等品牌进军美国市场的号角。  在我的记忆中,近年来在纽约时报广告印象最深、力度最大、时间较早的中国广告是2011年初的中国国家形象广告。随后上海、苏州、武汉、成都、泉州等30多个国内城市都曾经来时代广场打过广告。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因素,但这些城市形象广告的主要目标还是美国民众,希望吸引更多的游客和商客。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最早动脑筋把时代广场大屏幕广告变成“出口转内销”营销手段的互联网企业是巨人集团。是的,就是推出脑白金等一系列粗暴却有效的争议广告的史玉柱的巨人集团。  从2012年开始至今,他们连续在时代广场大屏幕打出了《征途2S》、《巫师之怒》、《仙侠世界》等系列游戏广告。截至到目前,巨人集团是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广告次数最多、频率最密、玩法最多的国内企业。我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广告创意。  但与之前为了“走出去”而打广告的中国政府与企业不同,一直擅长营销创新的巨人集团把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广告玩成了“出口转内销”的新广告玩法。广告的受众不再是美国消费者,而是为了制造热议话题,兜个圈子回国影响国内消费者。如果你还记得的话,2013年时代广场出现“屌丝”广告以及微博后续出现的争论就是他们的创意。  一招鲜,吃遍天。如果说巨人最早这么玩还有点创意的话,那么之后的一系列盲目追随者却让这个“出口转内销”的营销手法活活玩成了现在的恶俗泛滥。  来扒一扒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广告。在微博搜索下,曾经来纽约时代广场打过广告的企业或者个人包括:华为荣耀、ktv应用唱吧、微软小冰、联想旗下ZUK、人民大学、国美在线、祁门红茶、百度输入法,甚至还有秦岚代言人的化妆品、深圳某手表等等。  这些产品大多数都和美国市场毫无关系。此外,还有一些从来没听过名字的微商产品也号称登陆过时代广场大屏幕,包括卫生巾、洗脸皂等等,但我怎么看都像是PS的合成图片。  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中国企业在时代广场的大屏幕打出压根不在美国上市的产品或者与美国市场毫无关系的形象广告,然后在国内微博或者微信上花钱请营销账号、自媒体以及自家账号进行炒作,营造出一副“看我们多牛啊,都去纽约时代广场了”的繁荣假象。  再没有节操的话,还会启动大量水军以及僵尸进行灌水。如果你有关注此类微博下面留言的话,大多是“哇塞,好厉害啊,都去纽约了!”之类的废话。  甚至有厂商在投放了广告之后,还要让“某中国路人”拿着手机在企业故意安排的镜头面前感慨一番,然后再投放到国内媒体上进行宣传。“网友大呼:太牛了,给中国人争面子”。行文措辞令人叹为观止。  我承认,这是一种有效但没节操的营销炒作手段,一开始看闹腾几次也就算了。但到最近这种炒作手段是如此频繁的出现,而每次营销号都要装着大惊小怪的纯真样子,实在令人有些反胃:你们真的当我那么好骗么?  这些国内企业来自不同行业,规模有大有小。没错,他们绝大多数确实在纽约时代广场打了广告,但涉及到时间与频率,其中猫腻可就巨大了,而这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广告投入。  从诸多图片来看,国内企业出口转内销最常用的那几块大屏幕广告,通常是位于时代广场最醒目位置;这些广告位大多是从纳斯达克、新华社、蓝色光标以及美通社等分销商购买。没错,为了迎合国内企业出来秀一秀的需求,新华社和国内最大公关公司蓝色光标包下了醒目位置的大屏幕,成本大致是每年几百万美元。蓝标甚至还买下了美国最大的户外广告公司Clear Channel Outdoor。  实际上,这些承包商的大屏幕广告位是可以灵活出售的,按月、按周、按日都可以。常见的情况是一次15秒钟,每天播放几十次。但一些极为精明的“花小钱办大事”的国内公司甚至只买一天数次的最低标准,实际费用只有人民币几万元,甚至比不上在国内报纸的广告成本。  说一个真实的笑话,某企业在时代广场大屏幕打出了广告,然后告诉前方员工“你们得赶紧抓拍啊,过了可就没了”。嗯,反正只要几张不同角度的照片,证明他们真的来过时代广场,然后就可以拿回国内去炒作了,反正营销号段子手才不管这些广告到底出现了几秒钟。  纽约时代广场打广告没什么牛的,把产品卖到美国来才是真牛。这个出口转内销的炒作手段实在已经用烂了。至于营销号们,发广告的时候可以不要那么咋呼天真么?你们开心就好。  网民现在比谁都贼精,真的不好骗了。  微信公众号@猫叔在硅谷(leo77zheng)是新浪科技驻美记者郑峻的个人原创稿件平台。未经许可,不可转载。
(声明:作者独家授权新浪网使用,请勿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新浪科技驻硅谷记者。外号猫叔,转业老兵,干过官媒外媒网媒,报道科技与创业趋势。个人微信号:猫叔在硅谷(leo77zheng)
无论是市场销量份额还是用户换机取向,苹果的原有优势都在慢慢被…
在智能手机市场创新陷入瓶颈的当下,只要哪家厂商能够拿出具有创…
新MacBook Pro就像是一个任性傲娇的女朋友,冷艳气质让你无法舍…46元就能上纳斯达克广告牌?白菜价背后50000名中国商家正在排队
来源:公众号【海外眼】
纽约时代广场 世界的十字路口
纽约时代广场,似乎只要提起这个名字人们就会自动的联想到繁华、高端、时髦。
虽说叫广场,但其实时代广场只是曼哈顿的一块街区,芝麻点大的十字路口,寸土寸金、拥挤不堪。
这里聚集了近40家商场和剧院(百老汇就得名于此),大量耀眼的霓虹灯、广告,以及影视剧的宣传版,已经成为象征纽约的标志。
时代广场也是纽约市内唯一在规划法令内、要求业主必须悬挂亮眼宣传版的地区。
包括美国广播公司ABC在内的世界多家新闻媒体都在时代广场设有演播室和新闻中心,所以很多国外媒体在说关于美国的新闻时,总喜欢把镜头切到时代广场演播室,以这繁华的景色为背景。
由于时代广场的高知名度,世界上有很多著名城市的商场或者建筑物也取名时代广场,据统计中国就有至少190个城市有自己的时代广场。
可以说在很长时间内,纽约时代广场就代表了世界上最繁华的地段和时代最前沿的脉动。
所以从1920年起,它就是世界上优秀品牌心向往之的广告宝地,众商家们不惜在这个路口一掷千金,整年砸钱买买买广告!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和韩国企业曾经组团占据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吹响了索尼、松下、三星等品牌进军美国市场的号角。
迈入千禧年之后,中国品牌不断崛起,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站在了世界面前,矗立在世界的十字路口。
比如在2012年,海尔作为国内第一个登上纽约时代广场广告大屏的家电企业,在世界的十字路口霸气十足的打出了“去你的世界末日”的广告语,瞬间收获全世界的瞩目。
仅仅三个月后,另一个家电品牌格力也来到了这片战场,“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成了一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语,不但在国内赢得了好市场好口碑,在世界舞台上也同样杀出一条血路。
那时候在时代广场打广告,是身份、是体面、是企业的霸气,可是最近几年,在时代广场上打广告的中国商家,画风却越来越奇特。
他们不怎么出名,没有出海计划,有的甚至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产品。
比如这位卖凉茶的100岁长寿老大爷,邓老凉茶,你们听过么?
区块链技术刚火起来,在线培训教育平台就诞生了,还把广告投放到了纳斯达克!
连网上打吃鸡游戏的小主播也来了,这是要来纳斯达克门口组队吃鸡吗?
而且十分诡异的是,这些广告的宣传语几乎都是中文,老外应该根本就看不懂,花那么多钱跑去弄个外国人看不懂的广告放在那到底图什么?
纳斯达克广告牌背后的产业链
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纽约时代广场”或者“纳斯达克广告”这样的字眼,搜出来的内容大概能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告诉你怎么能上纳斯达克的广告;一部分是一些莫名的企业宣传自己上过纳斯达克的广告。
从前,因为历史遗留原因,大家对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一直以来都是仰视的,但扒完它背后的产业链后你会发现,原来它从来就跟荣誉无关,只要有钱就行了,并且还不需要太多。
网上类似的代理商如过江之鲫,随便找一个再砍砍价,事儿就这样成了......
而且仔细研究一下这个报价,真的是很便宜啊!
以下图这个报价为例,每周130次、每次30秒的播放量仅需18万人民币,180000除以130再除以30,每秒钟只需要46块钱啊朋友们!
当然,不同的代理报价都不同,但是普遍来说,都是白菜价,怪不得那么多商家在时代广场上晃来晃去、晃来晃去、晃来晃去......
并且这些承包商的大屏广告位都是可以灵活出售的,按月、按周、按日都可以。
一些极为精明的“花小钱办大事”的企业甚至只需购买一天数次的最低标准,实际费用可能只要几万块,都比不上在国内上报纸的广告成本。
还会给你发一个像模像样的奖状......
那些老外看不懂的广告也不是给老外看的,甭管老外看不看,“给国内的人看广告照片”才是商家们的醉翁之意。
紧张的30秒里,美国人行色匆匆瞟也不瞟,只有正对面的摄影师在忙着对焦、拍照、修图,并以1000Mbps的速度传到国内。
媒体一写、热搜一买,当天晚上人民群众就能看到“xx品牌登录世界中心,给中国人挣够了面子!”、“xxx现身时代广场,火遍全球!”之类的文章。
所以,忽如一夜春风来,都去纽约打广告,甭管老美看不看,反正只为国内秀。
被玩烂的“出口转内销”
国内最早动脑筋把时代广场大屏幕广告变成“出口转内销”营销手段的互联网企业是恐怕就是巨人集团了,就是推出脑白金等一系列粗暴却有效的争议广告的史玉柱的巨人集团。
从2012年开始至今,他们连续在时代广场大屏幕打出了《征途2S》、《巫师之怒》、《仙侠世界》等系列游戏的广告。
但与之前为了“走出去”而打广告的中国企业不同,广告的受众不再是美国消费者,而是为了制造热议话题,兜个圈子回国影响国内的消费者。
一招鲜,吃遍天。
如果说巨人集团最早这么玩还算有点创意的话,那么之后的一系列盲目追随者却将这个“出口转内销”的营销手法活活玩成了现在的恶俗、烂俗。
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中国企业在时代广场的大屏幕打出压根不在美国上市的产品或者与美国市场毫无关系的形象广告,然后在国内微博或者微信上花钱请营销账号、自媒体以及自家账号进行炒作,营造出一副“看我们多牛啊,都去纽约时代广场了”的繁荣假象。
再没有节操的话,还会启动大量水军以及僵尸进行灌水,如果你有关注此类微博下面留言的话,大多是“哇塞,好厉害啊,都去纽约了!”之类的废话。
甚至有厂商在投放了广告之后,还要让“某中国路人”拿着手机在企业故意安排的镜头面前感慨一番,然后再投放到国内媒体上进行宣传:“网友大呼:太牛了,给中国人争面子”,行文措辞令人叹为观止。
所以说,放广告只是传播计划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后续宣传才是重头戏。
请回归商业的本质
6年前,为了给《征途2S》造势,史玉柱在时代广场的多块广告屏上,投放了极具“史氏”风格的宣传片。
主屏位于纽约时代广场四号大楼外的超大屏幕,面积12000平方英尺,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电子显示屏。
但如今6年过去了,后来者依然延续着前人的套路,毫无新意,并且更加尴尬。
而时代广场也远没有它的名字那么有意义,时代广场原名朗埃克广场,后因《纽约时报》早期在此设立总部大楼,因而更名为时报广场(Times
Square),但是国内一般都用时代广场这个译名。
通过时代广场炒作也许确实是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但是看的多了,消费者也就厌烦了,而每次营销号都要装着大惊小怪的纯真样子,实在令人有些反胃。
曾经站在时代风口浪尖的街区,如今慢慢变得乏味。
太过频繁,本身就是一种消耗。
随着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登上纽约时代广场,这一载体的价值只会越来越微弱,并且还会损害那些真正想要走出去的企业的愿望。
这一营销手段今后也该走下神坛了,营销手段再先进,总有被看透的一天,不如转型好好做可靠的产品。
在纽约时代广场打广告没什么牛的,把产品卖到美国去才是真牛。
本文由公众号海外眼发布,了解更多海外趣闻请关注海外眼!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7000块让你亮相纽约时代广场
事情还要从上周说起。当时我正参加蝴蝶FM的面试,会议厅里放着蝴蝶FM登上时代广场的海报。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公司太伟大了!忍不住就吸了一口伟大的空气,因为它激起了我的战狼魂,立正稍息立正!对着海报180度旋转,向这家为国争光的的公司敬礼!
这就是让我致敬的纽约纳斯达克
第二反应是,蝴蝶FM一定很有钱,因为能上时代广场一定是大手笔。想着想着,我早已按捺不住搜索“纳斯达克广告”的冲动。百度先进的竞价系统一下子为我解惑,随便点开一个,嘀嘀嘀,一个贴心的小窗口弹出来,“您好,是想咨询纳斯达克广告投放吗?”
今天的故事,就从这个弹窗说起。
我太想咨询了,赶紧伪装成土大款,告诉她,“我要在纳斯达克求婚”。友好的气氛中,我俩就价格亲切交换了意见。没想到,登录纳斯达克只要16800元/10秒!妈的这还是世界的十字路口吗?这么便宜不是诈骗吧?
我是江浙人,花钱也必须比出个合纵连横。于是,我点开另一个网站,没想到贫穷已经限制了我对贫穷的想象,上一家的确是诈骗!因为这家的报价算下来,15秒才1310元!市场就是这样,你越接近它,越发现自己的愚蠢。
代理商不仅让你上广告牌,还赠送你媒体报道
这么亲民的价格,放佛置身大润发超市,勤劳的中国人怎能无动于衷?实不相瞒,我们参与的范围之广,力度之深前所未有,几乎成了一个文化现象。弄潮儿中不乏互联网公司,艺术家,微商,求婚者,以及TFBOYS,有钱的连播一个月,没钱的只有几十秒,但时间不分贵贱,每个人都在时代广场为自己疯狂打电话。
可以想象,纳斯达克屏幕上,宏大场面一波接一波,一个广告放完,哇,还是中国的广告,不得不说,中国人民的看齐意识,国际意识,大局意识,每一条都在不折不扣地落实。互联网企业代表中国,TFBOYS代表中国,微商也代表中国,18个小时连环播放中国力量。
粉丝应援团让王俊凯、王源上了时代广场
放着放着,纳斯达克说它不行了,中国人太多要撑不住了,代理商说你敢,必须给我播下去!全体中国人的纳斯达克梦岂容你懈怠,更何况我们有的是美子!一听美子,纳斯达克的发电机激动地冒烟,原来小小的广告牌也有美国梦!
连续奋战999个昼夜后,纳斯达克看着手里堆成山的美子,不禁飘飘然,觉得自己已成最大赢家。殊不知,在大洋对岸的中国人眼里,它不过是个工具,真正的谋篇布局者从不谈钱。
因为中国有句老话,谈钱太俗。那谈什么呢?必须是格局,新时代需要新格局,新格局需要新智慧。那中国人民的新智慧是什么呢?我觉得是花小钱办大事。
疯狂涌入纳斯达克的中国人中,多数是出口转内销,利用国人对纳斯达克的崇拜,策划一场迎合民族情绪的营销,目的就是挣中国人的钱。既然是给中国人看,购买一天最低标准就行。
紧张的30秒里,美国人行色匆匆瞟也不瞟,只有正对面的摄影师在紧张对焦,拍照,修图,并以1000Mbps的速度传到国内。媒体一写,热搜一买,当天晚上,人民群众就能看到“xx品牌登录世界中心,给中国人挣够了面子!”“xxx现身时代广场,火遍全球!”太有大局观了,必须赞赞,好精明的中国人,好威武的大中华!战时有战狼,平时还有广告狼!
中国微商撑起世界女性半边天
他们的品牌在广告牌上越清晰,企业就越给投资人信心,乙方就越被金主夸掉层皮,微商的面膜就卖得越红火,而中国人民也就越自信,所有人都高兴得手舞足蹈。而盛世太平的背后,其实是符号的胜利,谁掌握了符号,谁就抓住了人心。
因为,人是不能完全靠面包生活的,符号和象征的作用之大,超过我们的想象。纳斯达克在中国人眼里就是个巨大的符号,象征成功,财富,世界中心,以及美国梦。而我能上世界中心打广告,是不是比世界中心还牛逼?是不是把自由女神蹂躏了无数遍?是不是让美国梦活在中国梦的阴影里?
太是了!30秒的广告吹响了东风西渐的集结号。这要搁大清哪敢想啊,太精彩了,太正能量了,李鸿章恭亲王等人纷纷点赞,并不约而同唱起了《走进新时代》。19世纪我们睁眼看世界,21世纪轮到世界抬头看中国,而且表达表演表现所指能指意指一次性到位,什么是时代精神?时代精神就是时代广场精神!那什么是时代广场呢?时代广场就是人民广场!
参透符号的我不得不感慨,还是中国人会过日子,面子上赚足了风头却没多花钱,里子里让同胞自豪还没少赚钱,面子里子一起抓,生生把纳斯达克建设成了先进个人表彰大会。
但当中国人上台领奖发言的时候,非洲和巴基斯坦都拼命鼓掌,只有日本和韩国阴沉着脸不说话,显然有故事。
一问才知道,原来80年代,日韩才是时代广场的大金主,尤其是日本。当时正值日本经济巅峰,广告牌上全是索尼,富士,JVC,日清的广告,而且出手极其阔绰,一租就是整年。经济泡沫后,只剩下了索尼。
80年代末日清杯面在时代广场的广告
而中国,直到2011年才意识到这么个东西存在。那年1月,《中国国家形象片》投放纳斯达克,开启了中国人登录纳斯达克的序幕。起先,大家的广告都是做给美国人看的,后来营销大王史玉柱发现,如果给美国看广告屏,给中国看广告屏照片,这样不就能挣双倍的钱了吗?
因为史玉柱太了解中国了。纳斯达克广告在美国人眼里,不过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但中国人的第一反应通常是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好像史玉柱是为了中华崛起而投广告的,然后感动地不得了,为自己内心深处骄傲的战狼魂疯狂买单。
后来,所有人都这么玩,纳斯达克成了耶稣开光的护身符,成了ISO9001权威认证。并衍生出一系列变体,比如,印在金坷垃上的威廉伯爵,戛纳电影节上的网红,与奥巴马合影的微商,以及非洲雇佣军喊口号。
消费升级不一定盈利,但消费降级一定挣钱。这些看似很low的中国式营销,其实是一种贯穿历史和社会的稳定共识,因为中国社会的资本主义化远没有美日发达,既没有高效的商业环境,也没有成熟的商业伦理,民众的认知停留在前现代的农业社会,马克思说,“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但在中国,华丽的外衣是民众认同你的第一生产力,搞由里及外的国际主义注定当冤大头。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你还能在纳斯达克广告牌上看到我们X博士的身影,毕竟只需要7000块,玩玩呗。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46元就能上纳斯达克广告牌?白菜价背后多少中国商家正在排队…46元就能上纳斯达克广告牌?白菜价背后多少中国商家正在排队…奇趣界界百家号纽约时代广场 世界的十字路口纽约时代广场,似乎只要提起这个名字人们就会自动的联想到繁华、高端、时髦。虽说叫广场,但其实时代广场只是曼哈顿的一块街区,芝麻点大的十字路口,寸土寸金、拥挤不堪。这里聚集了近40家商场和剧院(百老汇就得名于此),大量耀眼的霓虹灯、广告,以及影视剧的宣传版,已经成为象征纽约的标志。时代广场也是纽约市内唯一在规划法令内、要求业主必须悬挂亮眼宣传版的地区。包括美国广播公司ABC在内的世界多家新闻媒体都在时代广场设有演播室和新闻中心,所以很多国外媒体在说关于美国的新闻时,总喜欢把镜头切到时代广场演播室,以这繁华的景色为背景。由于时代广场的高知名度,世界上有很多著名城市的商场或者建筑物也取名时代广场,据统计中国就有至少190个城市有自己的时代广场。可以说在很长时间内,纽约时代广场就代表了世界上最繁华的地段和时代最前沿的脉动。所以从1920年起,它就是世界上优秀品牌心向往之的广告宝地,众商家们不惜在这个路口一掷千金,整年砸钱买买买广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和韩国企业曾经组团占据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吹响了索尼、松下、三星等品牌进军美国市场的号角。迈入千禧年之后,中国品牌不断崛起,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站在了世界面前,矗立在世界的十字路口。比如在2012年,海尔作为国内第一个登上纽约时代广场广告大屏的家电企业,在世界的十字路口霸气十足的打出了“去你的世界末日”的广告语,瞬间收获全世界的瞩目。仅仅三个月后,另一个家电品牌格力也来到了这片战场,“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成了一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语,不但在国内赢得了好市场好口碑,在世界舞台上也同样杀出一条血路。那时候在时代广场打广告,是身份、是体面、是企业的霸气,可是最近几年,在时代广场上打广告的中国商家,画风却越来越奇特。他们不怎么出名,没有出海计划,有的甚至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产品。比如这位卖凉茶的100岁长寿老大爷,邓老凉茶,你们听过么?区块链技术刚火起来,在线培训教育平台就诞生了,还把广告投放到了纳斯达克!就连网上打吃鸡游戏的小主播也来了,这是要来纳斯达克门口组队吃鸡吗?而且十分诡异的是,这些广告的宣传语几乎都是中文,老外应该根本就看不懂,花那么多钱跑去弄个外国人看不懂的广告放在那到底图什么?纳斯达克广告牌背后的产业链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纽约时代广场”或者“纳斯达克广告”这样的字眼,搜出来的内容大概能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告诉你怎么能上纳斯达克的广告;一部分是一些莫名的企业宣传自己上过纳斯达克的广告。从前,因为历史遗留原因,大家对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一直以来都是仰视的,但扒完它背后的产业链后你会发现,原来它从来就跟荣誉无关,只要有钱就行了,并且还不需要太多。网上类似的代理商如过江之鲫,随便找一个再砍砍价,事儿就这样成了......而且仔细研究一下这个报价,真的是很便宜啊!以下图这个报价为例,每周130次、每次30秒的播放量仅需18万人民币,180000除以130再除以30,每秒钟只需要46块钱啊朋友们!当然,不同的代理报价都不同,但是普遍来说,都是白菜价,怪不得那么多商家在时代广场上晃来晃去、晃来晃去、晃来晃去......并且这些承包商的大屏广告位都是可以灵活出售的,按月、按周、按日都可以。一些极为精明的“花小钱办大事”的企业甚至只需购买一天数次的最低标准,实际费用可能只要几万块,都比不上在国内上报纸的广告成本。还会给你发一个像模像样的奖状......那些老外看不懂的广告也不是给老外看的,甭管老外看不看,“给国内的人看广告照片”才是商家们的醉翁之意。紧张的30秒里,美国人行色匆匆瞟也不瞟,只有正对面的摄影师在忙着对焦、拍照、修图,并以1000Mbps的速度传到国内。媒体一写、热搜一买,当天晚上人民群众就能看到“xx品牌登录世界中心,给中国人挣够了面子!”、“xxx现身时代广场,火遍全球!”之类的文章。所以,忽如一夜春风来,都去纽约打广告,甭管老美看不看,反正只为国内秀。被玩烂的“出口转内销”国内最早动脑筋把时代广场大屏幕广告变成“出口转内销”营销手段的互联网企业是恐怕就是巨人集团了,就是推出脑白金等一系列粗暴却有效的争议广告的史玉柱的巨人集团。从2012年开始至今,他们连续在时代广场大屏幕打出了《征途2S》、《巫师之怒》、《仙侠世界》等系列游戏的广告。但与之前为了“走出去”而打广告的中国企业不同,广告的受众不再是美国消费者,而是为了制造热议话题,兜个圈子回国影响国内的消费者。一招鲜,吃遍天。如果说巨人集团最早这么玩还算有点创意的话,那么之后的一系列盲目追随者却将这个“出口转内销”的营销手法活活玩成了现在的恶俗、烂俗。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中国企业在时代广场的大屏幕打出压根不在美国上市的产品或者与美国市场毫无关系的形象广告,然后在国内微博或者微信上花钱请营销账号、自媒体以及自家账号进行炒作,营造出一副“看我们多牛啊,都去纽约时代广场了”的繁荣假象。再没有节操的话,还会启动大量水军以及僵尸进行灌水,如果你有关注此类微博下面留言的话,大多是“哇塞,好厉害啊,都去纽约了!”之类的废话。甚至有厂商在投放了广告之后,还要让“某中国路人”拿着手机在企业故意安排的镜头面前感慨一番,然后再投放到国内媒体上进行宣传:“网友大呼:太牛了,给中国人争面子”,行文措辞令人叹为观止。所以说,放广告只是传播计划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后续宣传才是重头戏。请回归商业的本质6年前,为了给《征途2S》造势,史玉柱在时代广场的多块广告屏上,投放了极具“史氏”风格的宣传片。主屏位于纽约时代广场四号大楼外的超大屏幕,面积12000平方英尺,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电子显示屏。但如今6年过去了,后来者依然延续着前人的套路,毫无新意,并且更加尴尬。而时代广场也远没有它的名字那么有意义,时代广场原名朗埃克广场,后因《纽约时报》早期在此设立总部大楼,因而更名为时报广场(Times Square),但是国内一般都用时代广场这个译名。通过时代广场炒作也许确实是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但是看的多了,消费者也就厌烦了,而每次营销号都要装着大惊小怪的纯真样子,实在令人有些反胃。曾经站在时代风口浪尖的街区,如今慢慢变得乏味。太过频繁,本身就是一种消耗。随着越来越多的“知名企业”登上纽约时代广场,这一载体的价值只会越来越微弱,并且还会损害那些真正想要走出去的企业的愿望。这一营销手段今后也该走下神坛了,营销手段再先进,总有被看透的一天,不如转型好好做可靠的产品。在纽约时代广场打广告没什么牛的,把产品卖到美国去才是真牛。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奇趣界界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历史古玩遗产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包下多少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