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雾霾一定要雾霾天戴口罩有用吗吗?

日本又没有雾霾,为何还要每天戴口罩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走在东京街头会发现很多人戴口罩,但并不是用来防雾霾。  日本的空气质量常年优良,但许多人出门前还是会戴上口罩,就像戴帽子一样自然。    目前在中国,则主要是用来防止PM2.5。但是像日本这样低PM2.5的空气优良国,许多人也戴着口罩,但口罩可远不止防护作用这么简单。  “不小心把感冒传染给别人,理论上会愧疚至死。”    口罩亚文化在日本的诞生,可能要追溯到上世纪初让人闻风丧胆的西班牙流感,当时在日本感染人数达到了2300万。撇开古早的起源,口罩已是亚洲的一门大生意。当中国首都北京第一次启动空气污染红色预警后,口罩也成为了生活必备,许多品牌的核心产品一夜脱销;而印度尼西亚最近频发的森林大火所产生的浓重烟尘,也让周边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甚至泰国居民大范围戴起了口罩。生活在蓝天白云下呼吸着新鲜空气的霓虹国人民为什么要戴口罩呢?    部分人会认为日本人对口罩的热衷是由于福岛核泄漏,但事实上,早在2011年的日本大地震之前,日本人早就将口罩戴上街了。对大多数人来说,口罩是为了阻挡病菌或花粉的传播。尽管并没有研究表明口罩就一定能够阻挡病菌(相反,温热潮湿的环境可能还会加速病菌感染),但日本是一个社交礼仪为王的地方,公共卫生意识极高,一旦咳嗽就必须戴口罩。因为如果不小心传染到别人,理论上会愧疚至死。  为什么日本的年轻人那么喜欢戴口罩?  “口罩让自己的脸显得更小、眼睛显得更大,增添一种神秘感。”    口罩还有极强的装饰,没洗头出门的人会戴一顶帽子,没化妆就戴起口罩。更进一步,口罩可以遮掩表情,牵涉到日本民众深入骨髓的“本音建前”文化——“本音”是个体心中的真实情感与欲望,“建前”则是必须展示在公众面前的行为表现,而你的“本音”是应该藏起来的。这种存在于自己真实情感和得体公共形象之间的矛盾,可以用戴口罩来解决。2011 年,日本一家新闻网站在涩谷和东京街头随机探访了100 人,发现其中只有 30% 人戴口罩是出于健康考虑。不少女生还表示,口罩让自己的脸显得更小、眼睛显得更大,“给自己增添一种神秘感”。    在日本街头的药妆店,很难买到防霾口罩,只有个别面向外国游客的店里才出售“日本制”、“PM2.5对策”的口罩,因为在日本根本用不着。    在中国被卖断货的重松DD11V-S2-2防霾口罩,对多数日本人来说,不知为何物,因为他们可能一辈子也用不上这种“业务用”的防尘口罩。  .  以上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告知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网易通行证/邮箱用户可以直接登录:雾霾来了不只要戴口罩 原来这样做更有效
发布时间: 17:34:12 &&
来源:合肥日报&&
资讯标签:&戴口罩 雾霾
核心提示: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东北、华北中南部、黄淮中西部等地将持续受静稳天气影响,有轻到中度霾,局地重度霾,其中,北京南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等地部分时段可达重度污染,东北地区南部有重度到严重...
  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三天,东北、华北中南部、黄淮中西部等地将持续受静稳天气影响,有轻到中度霾,局地重度霾,其中,北京南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等地部分时段可达重度污染,东北地区南部有重度到严重污染,上述地区人们外出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13日起,受弱冷空气影响,上述地区霾天气将略有减弱;不过,14日到15日,空气污染扩散条件再度转差,上述地区雾、霾天气还将发展或维持。
  通常,当雾霾来临之时,很多人都会选择佩戴口罩。虽然口罩有着一定的防护作用,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患有呼吸系统、心血管疾病的人,但下文中的这些防护措施与建议可能会更加有效!
  防护:不戴隐形眼镜,注意清洁
  除了佩戴口罩,以下提到的这些也是防护雾霾非常有效的措施。
  不戴隐形眼镜。隐形眼镜易使眼角膜缺氧,而在雾霾天气里,因为气压低,会使角膜缺氧加重,眼干眼涩不舒服。空气中的微小污染物会刺激眼睛,导致眼部过敏或感染。
  带包湿巾。对皮肤敏感的人来说,大气中的颗粒物吸附的病菌和有害物质,容易粘在皮肤上,引起过敏症状。外出时,不妨带一包湿巾,随时清洁。
  多喝水。这可以保持呼吸道湿润。
  尽量用鼻子呼吸。研究发现,人体吸入颗粒物不同大小,在体内沉积的部位也各不相同。大于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鼻毛可以阻挡95%。
  外出回家,洗脸、漱口、清洁鼻腔。清洁鼻腔可以用干净棉签蘸水,反复清洗。
  饮食:多摄入维A维C蛋白质
  从雾霾致病机理来看,理论上说雾霾天应多摄入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A等营养素的食物。
  蛋白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鱼、肉、蛋、奶、大豆都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维生素C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蔬菜水果一般都富含维生素C,比如菠菜、鲜枣、油菜、橙子、番茄、黄瓜等。
  维生素A可提高上皮组织(包括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眼睛的黏膜和皮肤等)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预防雾霾对黏膜造成的损伤。
  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主要是动物肝脏、鸡蛋黄等高胆固醇的食物,不宜大量吃。胡萝卜素大多数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也具有相同效果。代表食物主要是胡萝卜、南瓜、木瓜、芒果、柑橘等橙黄色蔬果,以及菠菜、小油菜等深绿叶菜。
 【&无线合肥&APP下载有礼,一等奖价值三万元金钥匙!扫描以下二维码可直接下载或关注&无线合肥Free&微信号(或直接搜索:wisehf54)】
责任编辑:杨雪娇戴口罩就能抵御雾霾?关于雾霾的十大认识误区_网易旅游
戴口罩就能抵御雾霾?关于雾霾的十大认识误区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重污染空气的笼罩下,有关雾霾的各种传言也纷纷涌现,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这些言论呢?
来源:科学加今日(23日)零时起,市正式解除了。而与此同时,市的首个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也随之启动,从12月23日0时到12月24日6时,将应急响应措施由Ⅱ级调整为Ⅰ级,并采取、等措施。据气象部门的消息,此次并不太给力,京城上空的雾霾暂时还难以彻底消散。在重污染空气的笼罩下,有关雾霾的各种传言也纷纷涌现,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这些言论呢?且听小编为大家个个侦破。▌误区一:是雾还是霾?误区:自从“雾霾”这个词出现后,每当出现能见度降低的天气时,人们就分不清是雾还是霾了。▲ 大雾时的情形。雾是水汽凝结的产物,主要由水汽组成。▲ 霾天。霾由包含PM2.5在内的大量颗粒物在空气中形成。真相:没错,把雾和霾分开是科学的。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庚辰说,雾和霾其实是两种东西。雾是水汽凝结的产物,主要由水汽组成,是一种自然现象,霾则由包含PM2.5在内的大量颗粒物飘浮在空气中形成,对健康危害更大。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说,以十一期间的雾霾为例,北京的雾霾刚形成时湿度比较大,以雾为主。但由于没有风,也就没有扩散条件,污染物基本处于静止稳定的状态,当污染物浓度累积到比较高的值时,就由雾变成了霾。所以,污染物也是霾。不过北京密云水库、延庆等郊区,因这些地区本身污染物不多,湿度较大,因此以雾为主。▌误区二:北京秋天的霾是烧秸秆造成的?误区:有媒体报道称,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除了气象原因外,北京周边地区农田燃烧秸秆也是主要原因。真相:从2014年9月份环保部关于秸秆焚烧的卫星遥感监测结果来看,、、内蒙等多个地区确实是燃烧秸秆比较厉害的区域。但是彭应登表示,雾霾是多方面组成的,因为某一个特殊的污染排放源直接导致大范围雾霾天气的情况是极其罕见的。燃烧秸秆绝对不是雾霾污染的直接原因或唯一原因,只是会在现有雾霾天气的基础上加重污染程度而已。其实每年秋冬季节北京基本都会有雾霾,最首要的原因是秋冬季节北京容易出现静风强逆温天气,这是一种极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天气。同时由于近几年华北地区污染物排放的大气污染总量居高不下,处于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一旦出现不利天气,污染物累积会上升很快,这是北京污染的规律。所以说,秸秆燃烧只是助纣为虐,并不是首要原因。▌误区三:雾霾天不能运动?误区:遭遇雾霾天要停止锻炼。真相:雾霾会对人体呼吸系统产生影响,容易引起气道的炎症反应。但若是因为雾霾严重而取消全部锻炼也是一个误区。健身锻炼并不只有跑步、打篮球、踢足球。在不能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时,可以选择在室内进行柔韧性、协调性、平衡性等方面的锻炼。这些素质都是身体所需要的,但同时锻炼又不会明显增加呼吸量。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居住环境,打造一个小型的健身区域,只需要借助有限的家具、哑铃、瑜伽垫等就可以进行力量锻炼和有氧锻炼。原地跑步、俯卧撑、仰卧起坐、柔力球、健美操踏板都是适合雾霾天健身的项目。若空间足够大,可以充分进行有氧锻炼,可以选择的有氧型器械包括动感单车、椭圆机、跑步机、划船器等,可以锻炼腿、臀、腰腹部肌肉及心肺功能等。而早晚和下午六七点污染比较严重,建议不要选择在这个时间段运动,尽量安排在下午。▌误区四:雾霾会大幅缩短人类寿命?误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以及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教授进行的联合调研报告称,长期暴露于污染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每上升100微克/立方米,死亡率上升14%,平均预期寿命将缩短3年,且死亡率的上升几乎都是通过增加心肺疾病导致的。按照北方地区总悬浮颗粒物的水平,这意味着中国北方5亿居民因严重的空气污染平均每人失去5.5年寿命。真相:环保部科技司副司长刘志全表示,“这个结论缺乏大量样本的实际证明,这个说法没有充分依据,且有争议。”他说,要得出煤烟污染影响寿命的结论,需要大量样本的取得,并经过长期观察、充分科学论证后才能得出结论。虽然燃煤可排放出重金属、细粒子、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这些污染物质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影响,但是,其是否影响人的寿命,目前还没有充分证据,且国际上对这一问题也有争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清洁空气中心副主任朱怡芳表示,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的显著影响不容置疑,但人均寿命是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可这份研究结论是把其他所有因素全部剔除,只考虑了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这一个因素影响下的减寿数值。事实上,根据《2010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在中国导致民众减寿的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饮食结构不合理,第二是高血压,第三是吸烟,第四才是大气污染。▌误区五:雾霾天不能戴隐形眼镜?误区:“赶紧转!雾霾天别戴隐形眼镜!此时隐形眼镜=吸尘器!”按照这一说法,隐形眼镜会像吸尘器一样吸附更多的粉尘、颗粒和有害物质。真相:网上流传的说法忽略了人眼的自我保护能力,那就是:泪液的冲刷作用。实际上,人眼哪怕进入一个极其细小的颗粒,都会有不适的感觉,随即启动自我保护功能——涌出泪液进行冲刷。此外,正规的隐形眼镜产品往往是用吸附性较弱的材料制成的,在泪液的冲刷下,并不会轻易粘上脏东西。如果使用者不放心,建议适当增加清洗镜片的次数。比如,上班途中眼部接触到了重度污染空气,进入室内后可以先用眼镜护理液将镜片清洗一下再戴。或者,用正规的洗眼液清洗一下眼部。此外,戴隐形眼镜者一定要注意使用时间,抛弃型镜片每天戴的时间不要超过10小时。▌误区六:食物具有抵御雾霾的作用?误区:近期,微博、微信上流传着这一类消息,认为某些食物可以达到清除肺部沉积物的效果。白萝卜治痰多咳嗽;雪梨炖百合、银耳莲子羹润肺抗病毒;罗汉果茶清肺降火;木耳、葡萄、紫甘蓝滋阴润肺。特别推荐鸭血和猪血,清肺效果最棒!真相:空气中的粉尘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的,比较大的粉尘颗粒会被鼻腔内的纤毛拦截,更小的颗粒会通过鼻腔、咽部、喉部,而小于2.5微米的颗粒会进入肺部,沉积在那里。而我们吃的食物是通过消化道进入胃肠道中,然后被分解。消化道和呼吸道是两个系统,想让进入呼吸道的东西通过新陈代谢的方式“带出来”,这是说不通的。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张作清表示,进入肺里面的粉尘,人体可以通过咳嗽,以咳痰的方式“排”出一部分,但有一部分是咳不出来的。粉尘对肺是一个刺激,短期可能没事,长期沉积可能导致肺组织发生结构性变化。目前医学上最好的办法就是洗肺,这只针对于尘肺病人,普通人不适用。▌误区七:空气净化器不能24 小时连续开?误区:长时间开空气净化器会令空气污染更严重,这样的说法总是不绝于耳。真相:市场上绝大部分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原理是非常相似的,在选择空气净化器的时候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新技术。从测试结果看,市场上常见的空气净化器是可以净化PM2.5的,但一些厂家说空气净化器净化效率达99%是不确切的。在选择空气净化器的时候,不用过分追求价格高的产品。洁净空气量应根据自己的房间大小和性价比进行选择,而空气净化器可以持续开,只要风机寿命、磨损、散热没问题就行。有些静电式或等离子放电式原理的净化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少量臭氧,这可以通过开启较长时间后出风口是否有明显异味产生进行辨别。▌误区八:戴口罩能抵御雾霾?误区:很多朋友在朋友圈晒出了各种口罩照片,包括纱布口罩、医用一次性口罩、N95口罩等等,还有用围巾捂住口鼻的,觉得捂住口鼻就安全了,至少聊胜于无吧。真相:纱布口罩对PM2.5几乎没有阻隔作用,活性炭口罩中增加的一层活性炭是吸附气体的材料,可以减除一些异味,但并未明显增加对颗粒物的防护效果。相比而言,N95口罩的防霾效果更理想,但它也不能将细小颗粒物完全“拒之门外”,这是因为城市空气污染源太多,人们佩戴时又不能保证口罩与脸部完全贴合,降低了其实际防护效果。而口罩滤除悬浮颗粒效率越高,呼吸越费力气,长时间佩戴容易出现缺氧、胸闷等情况。此外,口罩对空气的阻隔也很大,我们呼出的气体会反复进入呼吸道,对健康也有影响,戴半小时就要摘下来换换气。▌误区九:人工消霾各种神器是否有效?误区:市购置了高射远程风送式喷雾机,可将自来水雾化并喷出600米远,有媒体称其“可有效对抗雾霾、粉尘等”。而西安市新城区市容园林局近日也新购多功能抑尘车投入使用,该“雾炮车”重10吨,能喷洒120米远、70米高的水雾,有喷雾降尘作用,媒体将之称为“治霾神器”。真相:人工削减雾霾的具体方式有三种,分别是人工增雨(雪)、人工消雾和人工除霾。但由于雾霾颗粒物的直径等因素,人工增雨包括被称为“治霾水炮”的高射远程风送式喷雾机对细颗粒物也就是霾的冲刷效果不会太明显。而人工消雾和人工除霾的方法目前只适合在封闭或局部范围内运用。人工消霾是一种不得已的方式。PM2.5是引起雾霾的罪魁祸首,治霾还应把重心放在降低空气中的PM2.5含量上。降低PM2.5含量就要对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的成分进行分析,反推出到底哪些污染源造成了雾霾污染。这就是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源解析技术,主要包括源排放清单、扩散模型和受体模型等三类方法。目前影响PM2.5源解析精度和准确性的两大障碍是源成分谱与二次颗粒来源的不确定性。各种源头解析方法结合使用起来,才可能会得出比较客观、更加切合实际的结果。▌误区十:古代没有雾霾?误区:大家普遍认为,雾霾天气是因为尾气的排放、工业污染等原因造成的,古代应该空气质量优良,应该就没有雾霾天。真相:历史上称雾霾为“霾灾”“雨霾”“风霾”“土雨”等。《元史》《明实录》和《清实录》等史料中多有记载。古代人认为,雾霾是“天神之怒”,治理方式则是“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如果用现代方法分析古代雾霾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焚烧秸秆、木炭、树木等,二是扬尘扬沙,如果遇上静止稳定的天气系统,不利于空气流动和污染物扩散的话,也一样会产生雾霾天气。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雾霾的认识极少,对于如何预防“霾灾”,没有什么记载。但是可以看到雾霾确实在很久之前就有,只是现在城市规模变大,经济发达,导致雾霾情况变得更加严重,人们的关注度升高了而已。小知识雾和霾,去哪儿了?处在被雾霾笼罩的北京,“等风来”成为大家最常听到的一句话,让雾霾消散,冷空气是怎么做到的,雾和霾去哪儿了?风和雨通常是我们对冷空气的真实感受,它驱霾散雾靠的也正是这两把手。降水会净化空气,这个在气象上就叫湿沉降。雨水或雪花把空气中的脏东西洗刷到地面,减少悬浮在空气中污染物颗粒的浓度,让霾入地。因而雨雪过后,空气清新。
风则是让空气活过来的动力。雾和霾都是处于近地面层几十米到几百米厚的天气现象,而整个大气对流层有上万米高。当冷空气靠近,它前锋附近的上升运动(即垂直方向的风)会把PM2.5带到更高层的大气。除了垂直方向的风,还有水平方向的风,偏北风会把干净的空气(春季有沙尘时除外)带到华北,也不排除华北地区的PM2.5扩散到其他地区,使得当地空气质量变差的情况。这就好比原先集中在操场的一个班,下课后分散到了学校的各个角落,而且还可能处于不同楼层,就像PM2.5被吹到不同的高度和地区,这样在一个单位体积内PM2.5的浓度会快速下降。总之,冷空气一来,静稳条件被打破,PM2.5被大大稀释,雾和霾也就消散了。(推送编辑:佾然)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美媒:很多北京人对雾霾熟视无睹不戴口罩-中新网
美媒:很多北京人对雾霾熟视无睹不戴口罩
&&&&2月26日,雾霾中的北京国贸地区。中新社发 熊然 摄&&
  美国《洛杉矶时报》2月25日文章,原题:有毒雾霾笼罩中国大片地区,但许多人对威胁熟视无睹
  戴口罩还是不戴口罩?这仍然是个问题。占中国陆地面积10%以上的大片区域再次被雾霾笼罩,在首都北京,至少要到周四才有可能缓解。
  84岁的王大爷是个健身爱好者。“我认为戴口罩没用”,王大爷穿着耐克球鞋、戴着万事达帽子,和81岁的老伴一起前往北京日坛公园。“中国有13亿人,解决这些环境问题需要很长时间。无论如何,我们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王大爷坐在健身器材上说,“毛泽东活着时,我们整天干活,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工作。总之,现在的情况没那么糟。”
  令人惊讶的是,很多人跟王大爷看法一致。虽然近几年中国的空气质量问题一直占据着国内和国际媒体头条,很多人依然没有针对污染采取什么预防措施。在早上的北京地铁里,很少看到有人戴着口罩。在公园里,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和做其他运动的人随处可见。场地管理员、停车场服务员和其他户外工作者,基本上都不戴口罩。
  当被问及是否担心雾霾时,一名50岁的陈姓公园管理员耸耸肩说,“我来自农村”,意思是在农村经历的苦日子,让他可以承受在城市里遇到的任何挑战。当公园附近使馆门前的一名卫兵被问及为何不戴口罩时,他回答道:“这是不可能的。这是规定。”
  政府官员在公共场合也未戴口罩。周二,习近平主席在市中心公开亮相,在北京市长王安顺和市委书记郭金龙陪同下参观北京胡同。
  当然,采取预防措施的人数在稳步上升。口罩,曾一度很难找到,现在已经是便利店的常备商品。家用空气净化器,尽管有些价格超过1000美元,也成为热门礼品。
  与潜在的致命传染病或病毒相比,严重的空气污染很少造成猝死,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重视不够与疏于预防。身在北京的医生圣西睿智认为,北京居民有点“污染疲劳”。“我想,我们几乎从心理上厌倦了,甚至有点宿命论了”,他说。
  北京大学一名心理学博士生本周给北大校园里的不同塑像戴上口罩,所拍照片传上网络后广为流传。“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该戴什么口罩”,他说,“还有些人可能会觉得不自然,尤其是周围的人都不戴口罩时。”(作者朱莉?马基宁,甘文凝译)
【编辑:王栋】
>相关新闻:
>国际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专家:雾霾天是否需要戴口罩?_网易科技
专家:雾霾天是否需要戴口罩?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雾霾天是否需要戴口罩)
每当雾霾天来临的时候,大街上行色匆匆的人群纷纷开始带上了口罩。然而戴口罩毕竟有很多不变,尤其是冬天戴眼睛的人时常被呼出的水雾困扰。人们通常的习惯是在室外行走的时候戴上口罩,到了室内,比如回到家,或者到达办公室摘下口罩。那么口罩是否真的对人体产生有效的保护呢?我们外出出行是否必须戴口罩呢?要想搞明白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明白的是暴露(exposure)这个概念。暴露是衡量一个污染环境对人体的健康程度影响的指标。 它的计算公式是:暴露 = 污染物浓度 X 暴露时间对于PM2.5而言,暴露的单位是微克/立方米•小时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就是对健康的影响不单单是雾霾浓度的指标,还需要考虑你暴露在雾霾中的时间。 即使浓度很高,如果暴露时间很短,对健康的影响并不大。另外一方面哪怕浓度不高,但是暴露时间很长,那么对健康影响也会很大。 因为最终影响健康的是吸入肺部的总的PM2.5的总量。上面的假设是人体的呼吸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你在奔跑状态,那么还需要乘上一个修正系数来计算暴露总量。决定是否戴口罩,首先涉及的是口罩的空气过滤性能。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普通的纱布、棉布口罩对PM2.5基本上是没有任何过滤效果的。小颗粒物在这些口罩面前可以长驱直入,这些口罩除了让你感觉好一点之外,没有任何帮助。 这些口罩是没有用的,不在我们这里的讨论之列。那么那些针对PM2.5的口罩的呢? 市面上最常见的就是N95口罩。 对于这类性能非常好的口罩,商家一般都会把N95作为大大的标志放在口罩包装上。 N95口罩是根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NIOSH) 的规范,对0.3微米以上粒径的空气污染物,有95%的过滤效率。就是只有百分之5%可以透过过滤纸。但是口罩还有漏风系数。全脸和半脸的口罩如果想到达其设计的过滤效果,一般需要做RESPIRATOR FIT TESTING, 就是脸部和口罩的边界吻合测试。普通人群我从来没有观察到有人做这样的测试。一般就是商店口罩买一个戴上就行了。所以一般会有漏风现象。取决于口罩和你的脸的吻合度,普通口罩漏风率在20-30%之间。如果考虑95%的过滤效率,和20%的漏风率。那么普通N95口罩的综合过滤效率就是76%。下图是学者在上海观测到的一个连续三天雾霾天情况下,每个小时室内浓度和室外浓度的变化情况。之前是雨天,雾霾情况基本没有,第三天出现200微克/立方米以上的重雾霾。 在这张图里面,这个房子的密闭性还是比较好的。室内的雾霾随着室外的雾霾升高而升高,但是浓度值比室外要来得低,而且峰值有比较明显的滞后。根据这个数据我来估算一下一个人一天的暴露情况是怎样的。我们按照一个人早上8点出门,9点到达办公室,晚上5点下班,6点到家。路上一半的时间在地铁或者其他封闭交通工具里。早上上班的外出街上的步行时间为30分钟,晚上下班同样街上的步行时间是30分钟来考虑。中午在室外活动30分钟。其他时间或者在办公室,或者在家里。 这在大多数人是比较典型的生活方式。可见,戴口罩和不戴口罩对雾霾暴露总值的影响不大,总暴露值从2887降低到2656,差别只有8%。主要原因是因为大部分的暴露都是室内。居家的总暴露是1542,办公室的暴露是1042,分别占总暴露的53%和36%.这个计算结果其实和室外的雾霾浓度关系不大,只取决于室内外的浓度差别,和你在室外的时间。即使北京最近这样45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结论也是一样的。因为室内PM2.5的浓度总是室外的50-90%之间。如前文所述,大部分建筑室内雾霾情况比室外好不到哪里去。所以如果室内雾霾环境没有有效改善的情况下,短暂室外出行期间戴口罩意义是不大的。除非你是长时间室外工作的人。 这也是很多人觉得雾霾天,即使戴了口罩还是一样会喉咙发痒咳嗽一样。 但是如果你关注家庭环境,改善了室内雾霾到国际标准25微克/立方米,那么室外的这些暴露就变得异常重要了。
总结一下,回到一开始的问题,雾霾天是否需要戴口罩? 纱线和棉布口罩是没有什么用的,即使N95的口罩,对你帮助杯水车薪。当然你可以说戴总比不戴要好。对于大部分早九晚五的工薪族而言,降低雾霾对你健康的危害,最重要的是你家里的室内环境,其次是办公环境,最后才是你在室外是否需要戴口罩的问题。戴口罩可以降低室外的暴露,但是如果室内的雾霾浓度值很高,室外的这点变化就变得相对不重要。 雾霾天如果只关心是否出行戴口罩,忘了室内雾霾的话,那么就是舍本取末。好比一个一天一包烟的人,其实他们什么口罩都不需要戴。
本文来源:科学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雾霾戴口罩有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