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还是玩自动好,出尼康50 1.8d玛特EL+50/2

&主题:尼康玛特相机,也兼谈我用过的各个品牌的相机
泡网分: 39.859
帖子: 1940
注册: 2002年04月
尼康为什么是霸主?-NIKON EL2使用感受兼谈NIKOMAT系列相机
版权所有:HONGJUN,如果转载,请刊登出处。2004年10月
我一直以为,尼康相机在这两年没落了,尤其是他的数码相机,已经不能和佳能比拼,甚至在现在看到的高端胶片相机中,尼康也越来越'佳能化'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尼康和各个日本厂家一样,生产的相机已经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仅仅是牌子不同而已。都是塑料,电子产品,都是没有个性的东西了。
那么,什么原因让人们说尼康在相机世界中,曾经如此的辉煌,并曾经高高在上?使用了,对比了各种相机之后,我们知道,尼康在80年代之前,其产品质量和制造水平之高,在日本相机中似乎是无人企及的。
我说说我拥有使用过的NIKOMAT相机吧,这里面有FT2,EL和最好的EL2三个。最近三,四年,经过我使用的相机(当然不是非常高档的leica之类的,我说日本相机),有尼康,美能达,宾得,富士,佳能,KONICA, YASHICA,等。这些相机,主要是60-70年代末的产品。而这个时间,正是SLR的巅峰时期,各个厂家在SLR上面作足了文章,也出现了非常多的,经典的产品。可以这么说,这个时代,总的特点是:
1) SLR价格比较高,属于高级用户,专业用户的天下。
2) SLR的产品质量可靠,制造工艺普遍被非常重视;
3) 主要目标市场是欧美,那个时候,不论非洲还是现在的亚洲大部分地区,仍然非常贫穷,落后(我相信那个时候在国内,很少有人能用的起日本名牌的相机),所以,消费者数量不多。
4) 仍然是手动机器天下,当时自动相机还没有真正流行(第一台自动对焦相机KONICA 的小型旁轴C35 autofocus78年出厂)。
5) 仍然大量使用金属制造相机的部件。目前的相机绝大部分是塑料。
相对而言,尼康出产的相机,从F开始,主要针对专业用户。但是价格确实昂贵,并非普通人能消费(一套大F价格和一个普通美国家庭几个月的收入相当),所以出产了NIKOMAT系列相机,加入中档产品的竞争。
之所以尼康加入中档产品的竞争,主要看到其它厂商陆续在制造大量普通用户使用的非专业领域的产品,很多小康之家对相机的需求也逐步超越了旁轴产品的范围(这个主题我会在之后陆续讲解),毕竟SLR可以更换镜头,在曝光控制和焦距范围上,都能满足大众的高层次摄影需求,所以,当尼康看到它所没有重视的中档市场起来后,便逐步意识到,大众的用户或许是尼康利润来源的一块逐步增长的处女地。
但是,尼康是专业的,换句话说,及时尼康要涉足业余摄影市场,也必须走一条不能打乱自己牌子的道路。可惜,现在的尼康已经堕落了,他的业余摄影设备已经更接近玩具消费品,这是后话。当年,在F2大行其道的时候,美能达,PENTAX,OLYMPUS等等公司,甚至CANON公司几乎在专业市场领域无所作为,可以说几乎没有勇气和尼康竞争,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在135相机的市场上,在60年代-70年代末,几乎没有一款像样的(或者说有一点点能威胁到尼康的)专业产品。然而,PENTAX的螺口相机,sp系列;美能达的SRT系列相机则在消费类市场有着非常庞大的用户群。其它的一些二,三流企业,例如CHINON,RICOH等都有所作为,唯独尼康高高在上,保持其所谓的专业风范。这不得不说是尼康的一个心病。
为了应对这些威胁,尼康发布了它的NIKOMAT系列产品,从1965年第一款nikomat FT开始,一直到一九七七年最后一个NIKOMATEL2 结束,延续了12年。这12年中,NIKOMAT系列(在日本国外叫做NIKKORMAT品牌)完全秉承了NIKON F2机械相机的制造工艺和严谨态度,创造出了一个个令现代用户叹为观止的机械制造高峰。
NIKOMAT在国外之所以叫做NIKKORMAT,主要是NIKOMAT的发音和当时蔡斯公司的IKONMAT很相似,有侵权的嫌疑,所以在国外品牌称为NIKKORMAT,意思是尼康镜头的伴侣。这么作,无非两个意思,第一说明尼康在尝试一个新的品牌路线,不用NIKON的牌子,不列入F系列,是对其专业相机和品牌的谨慎的保护;第二,nikkor镜头的大名,在这个机身上体现出来用户能够通过购买该机身,进入到NIKKOR镜头的领域,也表现出尼康公司对其镜头的自豪和自信。
尼康玛特相机,主要分为两个系列,纯机械(FT)和电子快门(EL)系列。根据现在了解到的情况,第一款FT和之后的FTN,FT2乃至FT3,其基本结构没有大的改动,每一个相机的机械金属零件超过700个,而且全部是手工安装调试。当然了,那个时代估计全自动的生产线还没有。
简单的说,FT系列有测光(除了FS之外),为光圈拨杆偶合方式,镜头需要有兔子耳朵的才能使用。但是它也兼容按下景深预测钮来测光的方式,因此,理论上说,除了G头之外,现在的镜头都能用。测光部件是CDS,灵敏度较低,在取景器中有一个指针,并有+-指示。快门速度1-1/1000秒,1/125秒快门同步。机身有景深预测,反光镜锁,自拍等功能。说到自拍,尼康公司自始至终都支持用快门启动自拍,而同时代其它公司的相机,基本上自拍是需要另外一个按钮来触发的,这一点就相当增加了机械设计的难度。为什么我可以肯定这个自拍的难度呢?因为我们国家制造的JG301高级旁轴相机,是多个光学设计生产单位在1979年联合攻关的结晶,其中武汉(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某研究所就专门解决自拍功能,可从侧面了解要实现该功能确实比较复杂。至于FTN,FT2则有如下改动:FTN和FT2增加了在取景框中的快门速度显示,FT2则增加了闪光热靴,并且在测光电路上作了一个很实用的改进:摒弃了现在已经无法购买到的,并对环境有害的水银电池,改为1.5v的氧化银电池。而FT3,则是将原来的F卡口改为AI卡口,更加方便用户的使用。
NIKOMAT FT系列相机的做工非常精良,不论外观还是拆开来看,其零部件虽然经过30多年的洗礼,仍然清晰稳定,很少有生锈的情况发生。最重要的是,其部件基本上采用精密车床加工生产,几乎没有压铸出来的(除了外壳机身之外),其加工精度和装配的工差等都可以达到准军工的水平。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哪怕是机身上的倒片钮,曝光时间钮等部件,都被车床加工的非常精密。另外,我个人认为,NIKOMAT系列相机,最好收集白色机身的,因为它更耐用,更能显示出来其加工的水平。同样时代的相机,例如minolta的SRT系列产品(我有过的是SRT101,SRT SUPER,以及更早的 SR-1)无论从外观制造工艺还是制造工差准确度来说,都有不小的差距。还有CANON的FT系列相机(我用过Ftb),在外观上比美能达的要好些,但是很容易生锈,另外到现在,能够生存并正常工作下来的数量也非常稀少。相比尼康玛特相机,在市面上还可以见到很多,他们大多数工作正常,并且还能基本准确的测光。这一点,正是印证了“路遥知马力”这句古语了。
EL系列的产品,就相对复杂一些了。尼康以制造手动机械的相机为代表,那么使用电子测光,电子控制快门的产品是否能够符合它一贯严谨的作风呢?这个想法正是阻止尼康生产电子相机的一个绊脚石。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EL作为尼康第一款光圈优先的相机问世了。我相信,EL和FT系列的开发队伍完全是两个不同的组织。无论在其控制面版,位置,外观,甚至开关胶卷后背的方法上,两者都显得如此不同。首先,NIKOMAT FT系列的快门速度是在镜头接口上的位置,有点类似于OLYMPUS OM系列。这样作的目的是让用户能够通过左手就完全控制对焦,光圈,快门等关键的参数,甚至ISO设定也在光圈环的位置,右手就持握相机和按快门过片即可。但是,不知道是我的习惯还是如何,这样的做法,似乎并不十分成功,反而是现在的(例如FM2)的位置部署更科学和被人们接受。
FT和EL系列不同之处还包括:
1) 反光镜锁的控制,FT系列的反光镜是一个梯形的推档,位于镜头接环的右侧,但是设计的似乎不好,不论是锁定反光镜还是释放它下来,都需要不小的力气才能完成,感觉甚是不便;而EL的设计则增加了扭动力距,类似于杠杆的一段加长了,让用户更加容易完成这些动作。可能因为应用范围不广的原因,后来的产品都取消了反光镜锁这个装置。
2) 景深预测的按钮,FT是在快门释放钮的旁边,需要食指垂直按动缩小光圈,而EL系列就在镜头旁边靠近自拍挚的位置,通过右手中指即可按动,这样更加便于控制(后来的FE等系列产品都采用了这种形式的设计)。
3) 还有就是后背开启方式不同:FT系列采用相机机身侧面的一个独立拉槽来锁定后背,EL系列则采用提升倒片钮的方式开启后背,而且在其倒片钮处有一个锁定装置防止误动作(这个也被后来的机型例如FE所采用)。
4) FT系列相机都不支持电动卷片器,但是EL有两个型号支持电动过片。
5) FT系列实用1.35v水银电池或者1.5v碱性电池,EL系列则统一实用6v的4LRR电池(就是四个1.5v 碱性电池叠在一起的组合),电池便于寻找购买,而且不会影响测光。
6) FT系列测光器件全部是Cds器件,而EL2的测光器件为SPD器件。
尼康公司在1972年推出的nikomat EL 相机,在其整体的功能布局上,已经基本和后来的FE,FE2类似,但是其不同之处在于机顶采用比较平整的形状,而且没有饰皮。如果在后来回头看,EL系列的设计是比较被广泛接受的,不论是尼康的FE,FM,还是更成功的FE2,FM2,其功能设计和外形基本上采用了EL系列的形式,唯一吸取FT系列的设计也不过在机顶上有两块饰皮而已。总体上说,FT系列的棱角更加分明,EL系列更加趋于圆润;EL系列的设计更加面向未来和实用。
FT系列的最后一个产品是FT3,它仅仅是FT2的卡口AI版本,但是不论其形状还是功能,都已经走到FT的末代,被尼康公司摒弃了。它和后面的FM系列产品,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但是,EL系列则成功的过渡到了FE甚至是FM系列的设计生产上了。
EL系列一共有三个型号,分别是EL(1972), ELW(1976?)和最后也是最好的EL2(1977)。EL系列一开始就提供了曝光锁定装置,这个功能是通过自拍挚实现的,只要你把自拍挚向镜头方向推动并保持不动,它就锁定了当前的测光数据。不过,这个时候相机并不锁定在取景器中的曝光指针,它仍然会跟随外界的光线变化而变化。到了FE2,锁定曝光的时候,测光指针就不再移动了。
3个型号中,EL和ELW的区别在于ELW支持AW-1专用卷片器,其它方面改进不大。但是从ELW向EL2迈进的过程中,就有了非常巨大的,本质的变化。我们在很多网上看到的文字介绍,都简要的说明EL2是ELW的AI卡口改进型(包括XITEX,蜂鸟等网站的一些介绍文章),就好像FT2向FT3改进的一样。事实上,绝对不是如此简单的。
首先,我们通过审视两者的外观功能,就可以看出,尼康公司第一次在NIKOMAT系列相机上实用的名字改为:“NIKON”,其次,EL2提供了曝光补偿功能,有-1到+2档的曝光补偿范围,第三,曝光时间选择从EL的4秒提高到8秒,多了一档,最后,EL2采用了AI卡口。
那么,内在的变化还有什么呢?为什么尼康公司采用NIKON来标明这个产品,而不是NIKOMAT? 其中最大的根源在于,EL2完全是重新设计了测光和控制电路,它是和FE同时设计的!从尼康的官方资料我们了解到,EL2的控制电路,IC等几乎全部和FE一样,其测光的元件也改进为SPD(硅光电二极管),而不再是EL等系列的Cds测光元件,因此它的测光更灵敏更准确。那么,既然FE等产品采用的是3v的电池,EL2采用的是6V的电池,这又如何解释呢?尼康公司把这个兼容性的需求告诉了它的IC设计公司,要求一套电路能支持两种不同的电压,这个IC厂商居然做到了。
为了适应马达卷片器的使用,EL2设计了两个快门锁,第一个就是通常的“预备角”,你需要把卷片扳手拨开一个角度(30°)才能按快门下去,另一个是在快门按钮外圈的一个小扳手,这个设计主要是让用户在使用卷片器的时候,不必搬动卷片扳手,就能够释放快门。还有,这样的设计对于使用左眼对焦的朋友(如果带眼镜的就更加有利)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所以说,EL2并不是EL或者ELW的近亲,反而是FE的近亲。这也是尼康在EL2上启用NIKON 商标的一个重要原因。
把玩着手头上的EL2,其沉甸甸的身骨(780g),和一丝不苟的制作工艺,不禁让我非常的感慨。到现在为止,这个机器至少已经存在了28年了,还能准确的测光,还能正常的工作,其各个活动部件毫无松弛的迹象,后盖严丝合缝,没有出现一点前后的位移,宛如一整块金属在你的手中。含蓄的金属反光和车床加工出来的特有的圆形反光,都告诉我说,这是一个值得你保存和使用的东西,它在我眼中看来,似乎已经超出了一般工业品的标准,更多的靠近了工艺和高尚工作态度的高度。
写到这里,我还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关于“抵制日货”的口号。我痛恨日本人,但是在摄影界,这个说法甚少有人提到,为什么呢?我想大家都有所理解,也有所无奈,我也就不想多说了。
回过头来,我顺便说说其它我使用过的同时代,其它品牌的相机。在此,请各位其它品牌用户的朋友先原谅,仅仅是个人管见!(如果有冒犯,多请原谅。)可以总的来说,日本产的其它品牌单反相机,就机身质量而言,就现在还存在的品牌中,应该是没有超过尼康的了。不过很奇怪,我见过的几款目前已经不生产的牌子的相机,似乎质量,至少外观工艺还是不错的,它们是TOPCON, MIRANDA两个牌子。可惜,它们都已经破产或者转产了,想找到成色好的,以及镜头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1) CANON,(名字起源:观音的拼读,最早叫做KWANON)生产了不少相机,包括旁轴和SLR,我看除了F-1系列加工精度很高(专业的),其它的产品,似乎机身也不够结实;因为用的少,所以少说点好。但是我见过的旁轴7系列,有一个修理相机的师傅拆开过,里面的加工精度非常高,是专业旁轴的水平。
2) PENTAX:螺口相机非常成功,几乎成了业界标准。但是测光的耐用性就比较差了,也许我孤陋寡闻,就几乎没有见过测光还正常的PENTAX螺口相机。但是,PENTAX的螺口镜头,那真是了不起的东西;据说,PENTAX就是PENTAPRISM CONTAX的连续拼写,摆明了要和德国相机一较高下。
3) MINOLTA:(名字起源:MI-NO-TA:日文中收割麦田的意思)机械相机还是比较耐用的,但是制造工艺真的不怎么样,感觉比较粗糙,工差控制的不好,而且设计的外观,怎么看怎么觉得比例不合适,例如SRT系列,脑袋很小,身子的肩膀很宽阔,不舒服。到了电子时代,有其辉煌的成就,不过可靠性都不够好。似乎只有X700还是耐用的,我见过生产工艺最好的可能是XE,但是,到现在测光没有几个准确的。在我看来,M家的东西,制造工艺最好的,或许是它的一款旁轴相机:HI-MATIC E!
4) RICOH:理光有一款不错的螺口相机,既可以平视取景,也可以俯视取景,不过其制造工艺都很一般。
5) CHINON,追随者。用过它的一个50mm/f1.4 多层镀膜镜头(螺口),还是过得去的。
6) FUJI,这个公司的产品除了ST801之外,就没有什么更好的机身了,不过ST801也是当时指标最好的螺口机身,我有一个至今测光准确,快门准确。另外它的镜头真是不错,就我的实际体会,EBC FUJINON的定焦镜头,绝对是一流的产品。
7) KONICA:(KONISHIRUKU CAMERA的连续拼写)传奇的名字,AUTOREFLEX系列(TC之前)我认为是有相当品质的产品,可惜,没有能发扬光大!它的一些旁轴相机我觉得更有名,我曾经有过AUTO S,S2,镜头质量很高,其中AUTO S2测光等都非常准确。
8) YASHICA: SLR就用过FR,FR II和FX系列,感觉FR是比较严谨的产品。而其早期螺口机身看起来还是可以的,但是工艺水平似乎在KONICA之下。我倒是用过见过很多旁轴相机,我个人用过的最好的是ELECTRO 35 CC,35mm/f1.8镜头,色彩和分辨率都令人满意。至于其它,还用过LYNX 14e 具有1.4光圈的镜头(镜头也很棒!),LYNX1000,ELECTRO 35 GTN,ELECTRO 35 GX等等。我个人看,YASHICA的旁轴机器,其价格和性能是最具有优势的。
9) Olympus,(日本某个神山的名字)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XA,非常小巧和实用的相机,35mm/f2.8的镜头,光圈优先,真是了不起的设计。而一些SLR,例如OM系列,半格PEN FT等,接触不多,但是给我的印象是讨巧更甚于实用。这个或许就是OLYMPUS的一贯的设计风格吧。它的旁轴机器,我觉得言过其实,例如35SP,35DC,RD,RC等,制造工艺是不错的,但是现在因为数量少,价格太高了。
××××××××××××××××××××××××××××
以上内容,为HONGJUN原创,如果节选或者引用,请注明出处。
××××××××××××××××××××××××××××
[ 17:48 补充如下]
2005年元月补充:(现在似乎不能在原文上进行修改了,只能继续写写)
最近用美能达的X700和SRT SUPER拍摄了一些家庭作业,总体的感觉是这样的:
1) 非常欣赏X-700的“最后瞬间确定快门时间”的功能。如果不谈自动对焦相机,我认为美能达的X700是对各种(原厂)镜头兼容性最好的了。这种功能我简单描述一下,就是不论用户在相机和镜头上设置了P(程序),A(光圈优先)档的情况下,任何--任何SR卡口(MINOLTA的卡口实际上不叫做MD,MC卡口,官方名称是SR卡口),都能在X700上获得正确的曝光(除非光线太强,超过了快门1/1000的控制范围)。该机器在用户按下快门后,反光板升起之前的瞬间测量实际的镜头进光量度,然后决定快门实际的开启时间,这样,即使全开光圈,或者用MC之前的AUTO ROKKOR,都能获得期望的曝光。这个是了不起的设计,非常实用。因为没有用过XD,所以不知道是否也有这个功能?
2)SRT SUPER,皮实耐用,结实,不心疼。不过,测光的电路在高量度的情况下会有较大误差。尤其是现在的电池电压和以前的1.35v有差异,加上CLC的曝光形式,对高光和高反差的环境下测量还是有问题的。不过,我建议各位在使用这种机器的时候,最好锻炼锻炼自己的眼力,我现在能做到在白天的情况下,通过肉眼判断曝光正负误差1EV左右,拍摄负片是完全没有问题的。SRT系列的测光开关在相机底座,开了之后别忘了关上,不过,如果你把镜头盖盖上,似乎电流就非常小,(CDS的特性是光敏电阻,无光亮照射则电阻很大)。
[ 14:30 补充如下]
3)NIKOMAT FT2.这是我曾经钟爱的一个相机,后来转给了广州的一位摄友。就是因为这个机器的缘故,我至今都还没有一部FM2,FM。为什么呢?大家看看下面“石库门”所帖的FT3,就知道了。对比起来,FT2,3系列其产品制造之精良,和FM2,FM应该说不是一个档次的。我现在追求的,只是一部制造精良的
F2系列都说是最好的机械相机,nikomat系列则光荣的延续了这个传统。开发FM系列的主要驱动力不是来自于尼康内部,而是来自于它的竞争厂家。70年代(我称之为SLR的“黄金时代”),许多日本厂家生产了无数至今无法令人忘怀的好相机,甚至包括一些已经倒闭的,转产的相机生产厂商。日本人打败德国的相机产业,其过程和经历,我个人感觉和目前中国大量制造加工,成为加工制造的“世界工厂”有本质的区别。80年代之前,产品进入市场的主要根基是“质量”,现在产品进入市场的主要方式则是“市场宣传”+“价格杀手锏”。
可以这样说,价格永远是质量的敌人,为了追求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就必须采用底价倾销的政策,底价倾销就必须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就必须降低质量和原材料的成本。这就是现在相机市场(甚至包括所有的消费类产品)所走的一条路。
[ 17:46 补充如下]
今天上网,突然又翻出来这个老文章。自己看起来,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的,人总是在进步,有些评论写的不够切合实际真是在所难免!所以,有这么多朋友批评指正,实在不胜感激!
又在使用当中有了新的补充:--吹吹AUTO S2吧。
1) 关于KONIKA的相机。我有过KONICA AUTO S,S2两个相机。其中的konica AUTO S2测光已然准确。关键在于它的镜头表现。从一些网上资料看到,KONICA的HEXANON 45MM F1.8其结构和制造追随目标,是LEICA 的SUMMICRON的翻版。起初并不十分相信,后来我尝试用这个标准镜头拍摄了不少反转片和负片。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其效果真的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准。它不仅仅是一个FINE PERFORMER,它实际上是一个标准,或者说,其独特的色彩还原,饱和度和我用过的NIKON等标头有不同的风格。分辨率上它已经达到了很好水平,我没有什么仪器来测量,但是从反转片的实际观察中可以说从边缘到中央,都很好,即使光圈全开,其影响的也许仅仅是景深而已。色彩上,绝对不是有些人所说的:拍摄黑白好,而拍摄彩色的会因为镜头单层镀膜而有劣化。 AUTO S2的镜头是多层镀膜的,它的反光不是那种单层镀膜的色彩。而且在拍摄出来的片子中,可以看出非常饱和的色彩还原,人物或者景物的立体感均非常强。它的表现,达到了我们对专业镜头的要求。
镜头还带一个遮光罩,避免杂光的进入。测光还是很准确,原来的电池是1.35V的,现在已经不能买到,替代的PX625A电压1.5v,但是我在使用当中的测光和拍摄效果几乎和我使用的F100存在很少差异。所以不知道其内部是否有稳压电路。
当然,在处理复杂的光线环境下,它要依靠我们的判断来调整曝光值。说到这一点,就不得不说,我对快门优先机器的一种钟爱了。以往大多数时间用FE2,FA等等,就算是用F100也用光圈优先,现在,快门优先的相机已经没有生产了。也许早在20年前,这个结论已经定下来--光圈优先的要优于快门优先的相机,快门优先的相机属于古董,也几乎被人遗忘了。可视,我在使用当中,却发现SP(光圈优先的英文简称),确实有不少的优点,有些优点是AP(光圈优先的英文缩写)所无法比拟的。
据我们所致,SP机器早于光圈优先制造研制,其特点是机器根据快门来决定所需要的光圈大小。先说缺点吧,光圈已经被一个镜头所决定了,例如我们接触的镜头,大部分在f1.4以下,在光线很暗淡的情况下,就算你把快门定到一个较慢的速度,快门也只能打开到1.4;而通常的SP机器的快门最慢就是1″,其余就是B门,自动控制的范围有限。而AP方式,不论你把光圈设定到多少,即使光线比较昏暗,快门可以被相机自动控制到相当长的时间来达到精确曝光。也就是说,理论上说,快门时间可以无限控制,从几十分钟到1/8000″,而光圈范围则不可能超过一定的极限(例如f1.0,如果小于这个数值,则造价及其昂贵)范围要比SP广。
反过来谈谈SP的优势。SP相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呢?!大部分的老SP机器,其实可以不用电池工作,它本身是全机械的相机,实现SP的结构和机理能够很容易的在全机械的相机上实现。所以,一旦机器没有电了,用户可以完全用该相机继续操作。但是,据我所知,除了FM3A,PENTAX ESII,FUJICA ST901(这两个有部分混合快门)等机器,(明天继续)
[ 10:51 补充如下]
(继续)可能还有MINOLTA LX等一些机器有混合快门之外,大部分光圈优先的机器一旦没有电了,就无法工作。这也是说很难在老相机身上找到机械和自动完美接合的原因。但是SP的相机则在无电情况下,依靠自身的机械设计继续工作,你仅仅丢失了测光,对于经验老到的用户,目测就能满足大部分情况下的需求。
S2的取景框非常明亮,对比度恰到好处,而且它的内部光圈值显示呈金黄色,对比度之显著,我几乎没有看到有比它更好的(当然在我用的旁轴有十几种之内,包括MINOLTA, YASHICA, KONICA, RICOH,CANON,VIVITAR等,不包括LEICA)。测光只要有电池,始终在工作,这就为你进行曝光补偿提供了很方便的协助。因为有机器的感光测量值,你可以用手动的方式调节光圈,快门来获得你认为可行的曝光补偿值,这种补偿,我看比单反相机的补偿盘容易的多而且迅速!因为它非常直接,当你觉得主体和背景光线不合适的时候,只要把镜头上的光圈盘从AUTO档转到您需要的位置即可,而且其补偿的数量尽在掌握中。用完了,再把光圈盘调节到AUTO就又可以自动AE拍摄了。
我曾经见到KONICA AUTO S3,也就是FD,但是没有买它,为什么呢?当然我也听说其镜头表现优异,不过,它已经不是全手动机械相机了,缺乏了上述我所说的优点,导致我不再认为比S2有更大的实用价值。当然如果价格很便宜,我也原意收来一个作为收藏。
S2还有一个优点:在机身的上面,还有一个光圈测光的标示窗,同步显示测光情况,这个设计我认为很方便,相当于腰平的测光表了。
&浏览:5505&&回帖:36 &&
泡网分: 39.859
帖子: 1940
注册: 2002年04月
再次回头看看,尼康的经典在用胶片时代是何其的辉煌!
泡网分: 43.297
帖子: 4454
注册: 2004年11月
Miranda TM是M42罗口机,去exel坛里吹吹吧.同好,我也有一部
泡网分: 39.859
帖子: 1940
注册: 2002年04月
miranda, topcon,这两个牌子的东西,可以说是属于精品类的相机。我也见过摸过,但是很难凑出来一套合适的,毕竟太少了。其制造工艺,不看内部就看外表,应该说和当时的NIPPON KOGAKU(日本光学)的F2属于一个档次,不过,在国内品相好的太少见了。
当年的产品,我觉得,充分体现了“质量就是生命”的含义。那个时候的相机,是BUILT TO LAST的东西,现在的相机,是PRODUCED TO DISPOSE的东西,你说,能是一个档次的吗?
泡网分: 13.172
注册: 2004年05月
我有一部品像非产好的米伦达TM,做工真的是十分的精致!记得当时米伦达就被评价为“坦克”!的确,这部相机拿在手里真是沉甸甸的,让人爱不释手。
泡网分: 23.473
注册: 2001年09月
大F和F2爲了實現2-15秒的長時間曝光需要借助自拍機。此時就需要用快門鈕啓動自拍機構。而單純使用自拍功能就需要使用專用自拍鈕。
泡网分: 43.297
帖子: 4454
注册: 2004年11月
好! 用我的KONICA S3顶
泡网分: 68.471
帖子: 13889
注册: 2004年09月
只用过FM2感觉很好了:)
注册: 2004年04月
说到自拍,尼康公司自始至终都支持用快门启动自拍,而同时代其它公司的相机,基本上自拍是需要另外一个按钮来触发的,这一点就相当增加了机械设计的难度。
稍微提個意見,好像F2上的自拍是需要單獨按鈕啓動的吧?
從mir的F2説明書上引用兩段:
To take a picture using the self-timer to fire the camera, first set the aperture and shutter-speed controls, advance the film, and cock the self-timer by turning its lever downward until the index line (on the lever) aligns with the figure (on the scale) corresponding to the desired num then, simply press the small button just above the timer to start the countdown, with shutter release occurring at the completion of the cycle.
Note: the self-timer can be set either before or
also, if you decide not to use the self-timer after setting it, simply use the shutter button in the normal way to make the next exposure and to release the self-timer for resetting to the off position. The self-timer may not be used at the &B& shutter-speed dial setting.
泡网分: 25.445
注册: 2003年12月
泡网分: 52.871
帖子: 3141
注册: 2000年11月
好文!为这些6,70年代人类工业文明的结晶喝彩!
把玩过不少这个年代的老机,觉得NIKON的机械加工是最精美的!
注册: 2004年11月
佩服楼主见多识广,而且赞Konica那一段,让人看着心理挺舒服
但有几点想讲一讲,希望引起共鸣。
这日系摄影器材,可谓30年河东,30年河西。
比如说理光这个牌子,很多人可能都看不上,但如果了解一下他的旁轴历史,说它是老大也不过份。
还有,尼康的雄厚实力及在日系相机市场的老大地位,如果说跨越整个60至70年代末,有点不合适,我觉得,从70年代以后,也就是F2的时代开始,更有说服力,当然,60年代里,大F帮尼康打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至于Konica的旁轴,谈不上高级,当然做的还是很扎实可靠的,但其出名靠的还是那批Hexanon镜头。
泡网分: 38.062
帖子: 3829
注册: 2002年06月
真是好文章!记得我当初买FM2的时候也考虑过Nikonmat,不过还是买了FM2。现在FM2已经遗失了……
帖子: 2017
注册: 2005年01月
泡网分: 39.859
帖子: 1940
注册: 2002年04月
尼康的一丝不苟。作为艺术品的工业品。
与其空口骂日本人,不如学习人家的精神。骂人永远不会让国家强大,学习和努力才能建设国家!
泡网分: 16.127
注册: 2004年09月
好贴.现在确实到处是塑料玩具了....忧闷
泡网分: 47.634
帖子: 8232
注册: 2002年06月
泡网分: 22.254
注册: 2001年12月
曾经有过的EL2和FT3
泡网分: 32.926
帖子: 4531
注册: 2004年11月
泡网分: 65.973
帖子: 9685
注册: 2002年10月
1) 非常欣赏X-700的“最后瞬间确定快门时间”的功能。如果不谈自动对焦相机,我认为美能达的X700是对各种(原厂)镜头兼容性最好的了。这种功能我简单描述一下,就是不论用户在相机和镜头上设置了P(程序),A(光圈优先)档的情况下,任何--任何SR卡口(MINOLTA的卡口实际上不叫做MD,MC卡口,官方名称是SR卡口),都能在X700上获得正确的曝光(除非光线太强,超过了快门1/1000的控制范围)。该机器在用户按下快门后,反光板升起之前的瞬间测量实际的镜头进光量度,然后决定快门实际的开启时间,这样,即使全开光圈,或者用MC之前的AUTO ROKKOR,都能获得期望的曝光。这个是了不起的设计,非常实用。因为没有用过XD,所以不知道是否也有这个功能?
XD也有这个功能。
[ 19:36 补充如下]
楼主认真地谈了自己的感受,这类文章特别有价值!!!支持。
我是M家的玩家,非常喜爱SRT等机器。但感觉楼主的看法还是很中肯的。SRT从来不定位高端,所以在制造方面必须有所妥协。
在手动机时代,尼康确实是一代霸主。
泡网分: 39.859
帖子: 1940
注册: 2002年04月
“旧的是久的”,因为那个时候人们做事的态度还比较严谨,“劣币驱逐良币”,在任何行业都体现了这个真理。
现在的DC和塑料玩具相机,已经无经典可言,就像音乐一样的,全世界现在每天有上万成千首流行歌曲创作出来,但是它们永远不会称为classic music.
我相信,人们对于数码相机的潮流追逐,冷静下来的结果还是对这些严肃的经典的东西致敬。
泡网分: 33.786
帖子: 2165
注册: 2001年11月
我自己拆了NIKOMAT EL上的老款50/f1.4标头,拆了一半前半段拆不开了。对焦环现在很涩,几乎拧不动了。
泡网分: 55.828
帖子: 4958
注册: 2004年08月
我还是持这样的观点:
那个年代的专业和业余只有功能上差别
那个年代的专业和业余统统不惜成本。
那个年代的专业和业余全都一视同仁。
那个年代的厂商可真老实,真老实!
泡网分: 55.828
帖子: 4958
注册: 2004年08月
好贴! 强贴!
以下图片已上过贴,面对如此好文章,有必要配几张图,再顶几下。
这就是尼康玛特,是过去的尼康!
泡网分: 55.828
帖子: 4958
注册: 2004年08月
过去人们常说,尼康是日本货中的德国货,此话一点不假。
泡网分: 55.828
帖子: 4958
注册: 2004年08月
跟过去相比,现在的尼康还像尼康吗?
注册: 2001年10月
泡网分: 24.533
注册: 2004年03月
感觉那个年代的老家伙能和Nikon在做工和手感方面媲美的只有OM机器。
泡网分: 33.786
帖子: 2165
注册: 2001年11月
我的NIKOMAT EL上的老款50/f1.4标头的对焦环现在很涩,几乎拧不动了,请问在深圳有无可以维修的地方。
泡网分: 42.127
帖子: 3123
注册: 2002年05月
不错不错,写的很全面,详细,呵呵!!
泡网分: 47.634
帖子: 8232
注册: 2002年06月
浏览过的版块
&版权所有:&&桂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尼康马特el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