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茶区古六大茶山古茶山

云南古六大茶山与茶区介绍
『摘要』 普洱古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划分为江内六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江外六座: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由于各茶山的茶树生长环境各异,土壤所含化学成分也不一样,因而这12座茶山所产的茶叶在口感上各有不同。云南茶区有“北苦南涩”、“东柔西刚”的特质。
&普洱古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划分为江内六座: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江外六座: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由于各茶山的茶树生长环境各异,土壤所含化学成分也不一样,因而这12座茶山所产的茶叶在口感上各有不同。云南茶区有&北苦南涩&、&东柔西刚&的特质。&
(1)、革登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呈淡清香,汤色深桔黄。
(2)、莽枝山:属乔木中小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快,香气较淡,汤色深桔黄。
(3)、倚邦山:属乔木小叶种,回甘快、生津较好,香气幽香如澜,汤色深桔黄。
(4)、蛮砖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强烈、生津好,香气呈梅子香,汤色深黄。在历史上 & & 有喝蛮砖看倚邦一说。
(5)、曼撒山(易武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香气高,在梅子香、蜜香中透着一股幽澜香,谷雨前后所采芽茶味淡香入荷,回甘强烈生津好,易武正山历史上就是闻名中外的茶山。
(6)、悠乐山:属乔木大叶种,苦涩重,回甘快、生津好,香气一般,汤色淡桔黄。
江外茶山: & (目前上述六大茶山的产茶量已渐少,产茶重心已移至江外六大茶山)
(1)、南糯山: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回甘、生津好,汤色桔黄、透亮。透着蜜香、澜香,谷花茶淡香如荷。历史上是闻名遐迩的古茶山,至今仍存活着一株已逾千年的栽培型的茶王树。
(2)、布郎山: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快、生津强,汤色桔黄透亮。香气独特,有梅子香、花蜜香、兰香,是很多中外客商和普洱茶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收藏佳品。
(3)、巴达山:属乔木大叶种,这里生长着成片的栽培型茶树和野生茶树林。贺松村大黑山上就生长着一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王树。此山茶叶味苦涩,回甘、生津快,汤色桔黄晶莹、透亮,条索墨绿油亮。香气好,有梅子香、蜜香。
(4)、南峤茶山: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薄甜,汤色深桔黄,香气一般,茶叶等级低。
(5)、勐宋茶山: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成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苦涩,微回甘、生津一般,汤色深黄,条索墨黑。
(6)、惠明景迈山:属乔木大叶种,十二大茶山中乔木树最大的一片集中在这里,号称&万亩乔木古茶园。
云南茶区:
曼撒-----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中北部,古六大茶山茶区。
位于勐腊县易武乡东北,离易武镇内约20公里,与老挝交界。茶区内地形复杂、落差大,最高的海拔为1950米,最低的为 750米。古代行政区域划分,曼撒属易武土司管辖,并且易武与曼撒茶区相近,因此很难严格区分二者之间的差异。以致在坊间,有不少厂方与业者将二茶区所产茶菁同属&易武&。
易武----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原属古代曼撒茶区。
倚邦----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中北部,古六大茶山茶区。
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象明乡。在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的海拔最高,三百六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几乎全是高山。与易武茶山相比,倚邦茶山的海拔差异更大,海拔最高达到1950米,而最低处为江河交汇处海拔只有565米。倚邦茶山境内有大叶茶与中小叶茶,然根据有关专家测定,倚邦的小叶茶种不同且优于其它省份的小叶茶,而又优于大叶茶。
革登----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
位于古六大茶山的东北部,东连孔明山、南与基诺茶山隔江相望、西接蛮砖茶山、北与倚邦茶山为邻,革登古茶山包括今象明新发寨、新酒房、莱阳河一带。以目前革登茶山实际的状况,可说很难量产茶品,名列六大茶山,可谓名存实亡。
莽枝----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
位于革登茶山西南方、蛮砖茶山西面,传说是诸葛亮埋铜 (莽)之地,因此取名莽枝茶山,主要市集在牛滚塘街。
蛮砖----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
位于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大茶山之间,蛮砖古茶山包括蛮林和蛮砖等地。虽同列六大茶山,但以往一直不如其它茶区被重视,或许也因如此,茶区才得以保存较为完整。古茶林集中在蛮砖、蛮林二地,蛮砖有500余亩、蛮林有1000多亩,茶树生长较好、密度较高,每亩约100株以上,其中最大的茶树高3.9米,基径34厘米,树龄300年以上。少被采摘过度,所以目前蛮砖茶区的茶质还保持一定水平。
攸乐----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古六大茶山茶区,唯一不在勐腊县的正山。
古名攸乐,今称基诺山,攸乐即基诺的音译。六大茶山中,唯一不在勐腊县境,位于景洪市辖区内,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其面积是古六大茶山中比较广的,这里的古茶园面积达到了一万亩左右。海拔在575米至1691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8℃~20℃。年降雨量在1400毫米左右。隔罗梭江上游之小黑江与革登茶山相望,今龙帕村、巴来村遗存的古茶园 (树)仍有2000余亩,茶树基径大多在80厘米以上。自古以来,攸乐茶山民间加工少量的竹筒茶,茶叶大多被易武、倚邦等外地茶商以散茶收购。目前因为交通方便,攸乐茶区的茶品多由专人定点收购。
巴达----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勐海县西部
位于勐海城西58公里,巴达茶山有野生茶树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园两大资源。1961年在巴达大黑山发现一株高达50余米的巨大茶树&巴达茶树王&,树龄一千七百多年,成为巴达茶区特殊资源景观。
布朗----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原属国营勐海茶厂初制所所在地。
位于勐海县南方八十几公里路程,面积1016平方公里,以布朗族为主约一万多居民,居住在海拔为2082米的三垛山和最低海拔为535米的南览河与南桔河交汇处之间的坡地上。布朗族为古代濮人后裔,可说是茶艺的始祖,是他们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布朗山乡的南部和西部与缅甸接壤,是全国唯一的布朗族乡。据文化学者调查,布朗族与柬埔寨的高棉人是同一种族;高棉人创造了吴哥文明,而布朗人却成了西双版纳最早的原住民之一,也是茶文化的一个源头。
班章----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
位于勐海县南方约六十公里路程,平均海拔约1700米。原属于国营勐海茶厂旧有布朗山初制所所在地,有新、老班章茶区之分。国营勐海茶厂于1988年于新班章现址,种植3502亩新茶园。栽培型的古茶园数千亩,主要分布在老班章、老曼娥等地。在云南大叶种中,与布朗山香型口感类似,然质较重、口感刺激性更强、舌面苦味最重者、香气下沉,舌尖与上颚表现不明显。
南糯----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原属国营勐海茶厂初制所所在地。
位于勐海县东侧,平均海拔1400米。在傣语里面,南糯的涵义是&笋酱&。古代南糯山居民以
哈尼族为主,族人将吃不完的竹笋制作成笋酱,为当时地方首领所喜爱,要求该山寨每年进贡笋酱,后来就把此山称作南糯山。目前南糯茶区保留着一千多公顷混生的古老茶园,应是一千多年以前布朗族所摘种、荒废遗留的茶园。
勐宋----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景洪市南部。
西双版纳有二个勐宋,分属勐海县与景洪市。此文所提为位于景洪市南部之勐宋。东与布朗山接壤,南与缅甸交界。勐宋是傣语地名,意为高山间的平坝。于大勐龙、勐宋地区有不少栽培型野生茶林,为早期布朗族所栽种。野生茶品种中,当地布朗族区分为&苦茶&与&甜茶&,苦茶苦而不化难入喉,一般茶农所采摘制茶的为甜茶类。近年因易武茶价高,坊间有以勐宋茶仿冒易武茶销售。
景迈----云南省思茅市澜沧县。
地处云南省思茅市澜沧县,景迈茶区涵盖澜沧县景迈村与芒景村,是一片具有上千年种植历史的万亩栽培型古茶园,是目前云南省所发现最大规模的古茶园。 2003年由美资台商蔡林青先生所创办&澜沧裕岭&&古茶园公司&,承揽景迈茶区五十年古茶采收权,在科学化管理与保护下,限量制作有机茶品,古茶林应能免于过度采摘的厄运。
根据专家学者考证景迈茶区的历史根源,他们认为这片古茶山早在公元696年即由布朗族的祖先开始种植,距今1200 多年,后来经过几个朝代的连片开垦种植,至今已达一万多亩的规模。古茶林内,老茶树上所寄生之石斛科植物&螃蟹脚,具有清热解毒之效;据了解,目前只有景迈茶区的特殊环境与百年老茶树才有寄生螃蟹脚,成为景迈茶区另一特色产品。
勐库----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
临沧的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是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海拔最高、密度最大的大理茶种群落。生长群落地处双江县大雪山中上部,分布面积约12000多亩,海拔高度为米。勐库野生古茶树属于野生型野生茶,在进化形态上,比普洱茶种还原始。该茶树种具有茶树一切形态特征和茶树功能性成份(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可以制茶饮用;由于基因原始,产于高海拔寒冷地区,该茶种特具抗逆性强、抗寒性尤强等特点,是抗性育种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宝贵资源。而勐库特有种,是距今三百多年前由西双版纳引种至勐库后变种,遂有现今勐库大叶种。以致勐库种栽培野生茶口感香型与易武茶区类似,因气候地理上的差异,汤质较为刚强。
景谷----云南省思茅市景谷县。
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古称&勐卧&,傣语&勐&为地方、&卧&为井,意思为有盐井的地方。是以,素有&林海BR珠、芒果之乡、佛教圣地&的美称。位于思茅地区中部偏西,总面积7550平方公里。因县名与四川省威远县相同,民国三年(1914年)改威远县为景谷县。曰成立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属思茅市辖地。
地势以山地高原为主,总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渐向东西两翼扩展,最高海拔2920米,最低海拔600米;属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为1253毫米,年平均气温 20.2℃,年平均相对湿度78%。由于境内山高谷深、海拔差异大,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以致茶品口感差异性也大。
金竹山千家寨----云南省思茅市景谷金竹山千家寨
距离景谷县城约二个小时车程的一个小村落,原称苦竹山,海拔约二千多米。附近山坡、山谷有多处连片野生古茶林。芽毫明显、肥壮,因制程不够精致,揉茶不足、不成条索,导致香扬质轻。制程亦时常发生萎凋过度现象。近年因制程上的差异,时有揉不成索、发酵度较高,以致微带蜜香、汤色较红。
镇沅----云南省思茅市镇沅县。
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位于滇西南哀牢、无量两山中段,把边江、阿墨江、勐统河水系纵贯全境,全县总面积4109.38平方公里。
镇沅处于横断山脉东南余梢,境内群山并列,山区面积占97.7%,地形复杂。地形北高南低,最高海拔3137米,最低海拔774米,县城恩乐海拔为1080米。镇沅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8.5℃,年平均雨量1284.8毫米,平均相对湿度 78%。由于境内山高谷深、海拔差异大,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以致茶品口感落差也大。于境内九甲乡千家寨有一棵列为金氏世界纪录, 2700余年的世界古茶王,成为镇沅观光资源之一。时常因制作技术不稳定,杀青温度时而偏高,容易出现高温甜香。
邦崴----云南省思茅市澜沧县。
位于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村里附近有数百亩老茶林,产量不大。村内有一棵世界闻名的一千多年过渡型茶树,古茶树生长在海拔1900米的邦崴村新寨家。邦崴村及周围村寨曾发现大量新石器时代先民所制作的石斧等器具。有学者认为,在邦崴古茶树生长以前,古代濮人就已遍植茶树,后因各种自然或人为因素,至今只剩下最耐寒霜、树龄最老的一棵。也就是说,澜沧邦崴地区种植茶树的历史应不止千年。
无量山----云南省大理、思茅市无量山茶区
无量山在云南地貌区划中属横断山脉南端中山峡谷亚区,与哀牢山同处于青藏高原、横断山系和云南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接合部。山势高峻,最高海拔3306米,最低海拔也在1000米以上。属于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自然环境条件复杂多样,由于境内山高谷深、海拔差异大,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以致茶品口感落差也大,很难以单一口感为代表。
江城----云南省思茅市东南部。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地处思茅、红河、西双版纳三个市、州交会处,与越南、老挝接壤,素有&一眼望三国&之称号。因李仙江、曼老江、勐野江等三江环绕,故名&江城&。全县国土总面积3544.38平方公里,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2207米(康平狮子岩大山),最低海拔317米(李仙江出口处的土卡河寨子),县城勐烈镇海拔 1119米。属低纬度山地季风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8.7℃,年平均相对湿度85%,年平均降雨量 2283毫米;在云南,属于高温、高湿、多日照的气候型态。
因气候地理条件,江城野生茶菁一般较为香柔甜滑,然口感偏淡,类似近年易武茶。这也是近年易武野生茶时有以江城茶及勐宋茶拼配的主因。西双版纳新古六大茶山
新六大山:
1.南糯古茶山:地属勐海县格朗和乡,东距景洪市20多公里,海拔1700多米,已有1700多年种茶历史,现居住居民以哈尼族为主。民国初年,澜沧江以南的车(里)佛(海)南(峤)茶区逐渐成为中心产地,南糯古茶山与佛海(勐海前称)茶厂一道迅速享誉天下。南糯山茶园总面积21600多亩,其中古茶园有12000亩,最为完善的是竹林寨、半坡老寨。南糯山半坡老寨有800树龄的人工栽培型茶树王。南糯山在西双版纳是生态环境最好的一座古茶山。
2.布朗古茶山:是我国唯一布朗族民族乡,也是最古老的古茶区之一。布朗山位于滇南边陲勐海县中缅边境,东与景洪市勐龙镇交界,南和西与缅甸接壤,西北连打洛镇,东北连勐混镇。海拔在535&&2082之间,是滇南最为地广人稀的边境民族乡。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种茶的民族&&古濮人,他们善于种茶,寨迁到哪里,他们就在那里种茶。布朗族迁徙到布朗山的历史和植茶史迄今已有近千年。布朗古茶山主要包括老曼峨、老班章、新班章和曼新龙等寨子的古茶园。其中,老曼峨是布朗族在布朗山最早建立的寨子之一,其种茶历史已有900多年。
3.帕沙古茶山:位于格朗和乡南面,距离勐海县城30多公里。帕沙村委会辖5个哈尼族寨子,每个寨子都有大片古茶园,帕沙村的古茶园是版纳古茶山中整体树冠最大的一片古茶园。帕沙古茶园大树成片,都未曾矮化过,老寨茶王树树干干围2米,高约10米,在版纳古茶树实属少见。
4.贺开古茶山:位于勐海县勐混镇西南面。拉祜族是主要居住居民,贺开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曼迈、曼囡、曼弄老寨、曼弄新村的拉祜族寨子,贺开古茶园也是在西双版纳州古茶园中连片面积最大的茶园,大茶树比比皆是,观赏价值极高。
5.勐宋古茶山:位于勐海县城东部,东与景洪市接壤,南接格朗和乡,西南接勐海镇,北为勐阿镇。勐海境内老茶园分部点多分布在大安、南本、保塘、坝檬、大曼吕、纳卡,是勐海县最古老的茶区之一,全乡辖7个村民委员会,拥有茶园面积3.3万亩,古茶园3800亩,主要居住居民是拉祜族。在勐宋乡不远的保塘旧寨,有勐宋茶山最古老的茶树。勐宋茶山北边有西双版纳最高的山峰&&滑竹梁子,海拔2240米。纳卡拉祜族寨古茶园出产的大数茶茶香高飘,在西双版纳久负盛名。
6.巴达古茶山:位于勐海县南部与缅甸接壤,古茶区面积包括勐海县巴达、西定两个山区乡的古茶树分别区域,原为章朗西定两乡,现合并为西定乡。两乡土地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为哈尼、布朗、拉祜少数民族聚居山乡。巴达古茶山拥有野生茶树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园两大资源。野生茶树群落分别在古树参天、藤蔓攀附、物种丰富的贺松大黑山原始森林之中,为大理茶种。著名的1800年野生型『茶树王』就生长在这个群落里。同一山区还分布有3451亩栽培型古茶园资源。巴达山古茶园最多的寨子是章朗,据记载,章朗寨有1400多年历史。
古六大茶山:
1.革登茶山:位于象明乡西北部,茶园主要在新发、新酒房、直蚌等村寨。由此可知革登茶山早就闻名。革登茶山位于孔明山下,茶属大叶种型,因茶芽粗壮,满披银茸,明间称之为『大白菜』。在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公元年),八角树寨有株茶王树,光春茶就能收干茶一担。革登山祭祀古茶树的碑石到处都是随处可见,足以证明茶农对古茶王树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告诫后人古茶树确需保护!
2.莽枝茶山:位于蛮砖茶山西北面,与革登茶山相连,与孔明山遥遥相望。茶园主要分布在秧林、红土坡、安乐、小曼丫等老村寨。莽枝茶山传说是诸葛亮埋铜锣之地,故名。从象明乡越架布河,过大石房,穿秧林寨就到了莽枝茶山。莽枝茶山面积范围不大,但质量较好、味美!明、清时期茶山兴旺,茶叶年产量达万担之多。从立在茶山的碑石刻文中可以看出常年茶山兴旺发达景象。该碑立于乾隆十一年冬(公元1746年)。
3.倚邦茶山:傣语称『磨腊』倚邦,即茶井之意,是多民族的高山区。倚邦茶山位于勐腊最北部,南连蛮砖茶山,西接革登茶山,东望易武茶山,茶区包括倚邦、曼拱、习崆、架布、曼松等茶山。明代到清光绪年间,倚邦一直为六大茶山到政治中心和行政主管地,清朝为了加强对茶山的管理和贡茶的运送,于道光25年从昆明经思茅至倚邦、易武的崇山峻岭中修筑了一条由石板鑲成的运茶马道,宽约2米,长达数百公里。
4.易武茶山:位于勐腊县易武乡,紧接老挝边境。是江内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大的茶山。易武茶山茶园众多,南部有易比、三合社、易田、高山、曼秀、落水洞、麻黑、丁家寨、张家湾等,最东边是临近老挝边境的刮风寨。易武茶山种茶历史悠久,茶农种茶制茶经验丰富,到十九世纪,易武茶山日渐兴旺,光茶号就有十几家。易武茶山的前身是曼撒茶山,后曼撒茶山衰落,中心迁往易武。所以清朝前期中期史书列六大茶山时,只列『曼撒』而后书籍又列为『易武』。
5.蛮砖茶山:位于象明山以南野象山旁,磨者河畔,历史上年产茶万担以上,大都运往易武加工、销售。蛮砖茶山是『古六大茶山』现今保存得较好的一座茶山,茶林不规则地散布在原始密林中,经茶农精心管理,至今仍年产茶万担之多。曼庄曾经是蛮砖茶山的中心,据乾隆年代留下的碑文记载,曼庄大寨寨乾隆初年的住户就在300户以上,并最早记录了『蛮砖为六大茶山之一』。
6.攸乐茶山:攸乐茶山位于景洪市基诺乡境内,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东北与莽枝茶山为邻,西南接小勐养、勐罕和勐宽三个坝子,攸乐茶山主要居住民族是基诺族,古茶园分布在龙帕村、巴来村等。攸乐茶山历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攸乐山种茶,年代久远,相传茶是孔明遗种,故尊奉孔明为茶祖。雍正年间普洱府成立,清政府在茨通修筑攸乐城,并设立攸乐同知,成为当时的滇南重镇。您现在所在位置:&>&&>&
发布时间: 09:26:09&&来源:微信综合&&fw038文章类别:
云南普洱六大茶山――古茶山与新茶山对比(图文)云南普洱古六大茶山
云南普洱六大茶山:六大茶山一般指云南茶叶或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内。现在亦有澜沧江内六大茶山即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易武)、攸乐(基诺);江外六大茶山: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的说法。
云南普洱六大茶山
云南普洱六大茶山
云南普洱茶新六大茶山
云南普洱茶的产地主要分布在几大茶山,普洱茶古茶山以澜沧江为界划分为:
江内(即澜沧江北)古六大茶山: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漫撒,即现在凡是说的&易武茶产地&;江外(即澜沧江南)新六大茶山:南糯、南峤、勐宋、景迈、布朗、巴达。
普洱茶产地当中古六大茶山的产茶量已经渐少,产茶重心已经移至新六大茶山(江外六大茶山),下面来说说新六大茶山的详细位置:
南糯茶山坐落于勐海县东北侧,耸峙在流沙河东岸,在傣语里,南糯是笋酱的意思。属乔木大叶种,微苦涩,回甘、生津好,汤色桔黄、透亮。透着蜜香、澜香,谷花茶淡香如荷。历史上是著名遐迩的古茶山,至今仍存在世一株已经逾千年的栽培型的茶王树。
南峤茶山如今又被称为勐遮古茶山。勐遮是勐海县境内最大的平坝。明代隆庆四年1570年设十二版纳时,勐遮、景真以及勐翁为一版纳,1927年这里设县,当时称五福县,三年后改名为南峤县,这也是南峤古茶山得名的缘故原由。1958年11月,南峤(已经改名勐遮)县与勐海县归并,改设为勐遮区。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可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薄甜,汤色深桔黄,香气一般,茶叶等级低。
勐宋茶山位于勐海县东部,东与景洪市交界,南接勐海格朗以及乡,西南接勐海镇,北与勐阿镇交界。勐宋是傣语地名,意为高山间的平坝。属乔木中叶种,乔木茶树不可林(片),灌木居多,口感苦涩,微回甘、生津一般,汤色深黄,条索墨黑。
景迈茶山位于澜沧拉祜(h&)族自治县县城东南70公里的惠平易近乡。属乔木大叶种,十二大茶山中乔木树最大的一片集中在这里,号称&万亩乔木古茶园&。苦涩重、回甘生津强,汤色桔黄剔透。这里的乔木茶树上还生长着一种寄有生命的物质俗称&蟛蜞脚&,可消炎怯痰、对治疗胃病以及慢性糖尿病较有效。
布朗茶山位于版纳州勐海县南八十公里处,南部与缅甸山川相连。布朗山是布朗族的主要聚居区,总平面或物体表面的大一千多平方公里。布朗族为古代濮人后裔,据说他们是制茶的鼻祖。属乔木大叶种,较苦涩,回甘快、生津强,汤色桔黄透亮。香气奇特,有梅子香、花蜜香、兰香,是很多中外客商以及普洱茶砖喜好者求之不得的收藏佳品。
巴达茶山位于勐海城西58公里。属乔木大叶种,这里生长着成片的栽培型茶树以及野生茶树林。贺松村大黑山上就生长着一株1800年的野生型茶王树。此茶花叶味苦涩,回甘、生津快,汤色桔黄晶莹、透亮,条索茶青油亮。香气好,有梅子香、蜜香。
返回&首页&&
【责任编辑:fw038 】
热门点击排行
大家都在聊
【鬓微霜】
【烟火人生】
【越老越开心】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所云:“普茶名重天下,出普洱六大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慢撒。周八百里,人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於各处,可谓大钱矣”。
  古六大茶山之攸乐
  攸乐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乡境内,清道光以前曾有茶园万亩,年产茶叶约2000担。攸乐茶山靠近设在景洪的车里宣慰司通往内地的九龙江大道,是历史上运茶必经之地,曾一度成为古六大茶山的中心。
  清雍正七年,清廷曾在攸乐山司土寨(茨通)设攸乐同知,建攸乐城,辖地“东至南掌国(老挝)界七南至车里(景洪)界九十五里,北至思茅界四百四十二里”(《云南通志》)。清政府赋予攸乐同知的权利很大,还规定车里宣慰司岁纳银粮要交攸乐同知,也负责贡茶的采办,因多种原因,雍正十三年(1735年),把同知从攸乐山转移思茅,贡茶由倚邦土千总监管。攸乐人会做竹筒茶和茶膏,但没有茶庄,所产茶叶主要与茶商换粮食、食盐和布匹等。
  攸乐茶山衰落于清末,迄今尚存古茶园2000多亩,20世纪80年代以后,基诺乡开始重振兴茶叶,新植茶园1万多亩。
  攸乐茶山现称基诺山,面积有1千多平方公里,“基诺山高连云天,茫茫云海漫无边,云回雾滋润普洱茶,茶山名扬万里远……”史料记载清雍正年间清朝政府便在攸乐山设置了攸乐同知征收茶捐,由此可知200多年前攸乐茶山的茶叶产量已非常大,现在基诺乡的亚诺、新司土、洛特等村寨还保存有7000多亩古茶园。其规模在六大茶山之首,在基诺村看到的古茶园里的古茶树树干都比碗口粗,已不止一二百年树龄。
  古六大茶山之革登
  革登茶山位于今勐腊县象明乡境内,面积150平方公里,在古六大茶山中面积最小,但因“有茶王树,较众茶独高大,土人当采时,先具酒礼祭与此”(《普洱府志》)而负有盛名。该茶王树民国初年枯死,如今仅留下一个树坑,周围则长有不少小茶树,是茶王树的后代。在清道光以前革登茶山上有万亩茶园,后因多次战乱革登茶山便逐步衰败,至清末民初,已是村寨遗弃,茶园荒芜,今所剩古茶园仅有百亩。
  革登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境内,东连孔明山,南与基诺茶山隔江相望,西接蛮砖茶山,北与倚邦茶山为邻。革登乃古六大茶山之一,当时年产茶量在五百担以上。史料记载,清嘉庆年间,革登八角树寨附近有茶王树,传说为诸葛孔明所栽,春茶每一季可产干茶一担。茶王树现已枯死,只留下一个根部腐化而成的洞穴作为曾经存在过的证明。今天的革登,老茶树所剩无几,仅存茶房、秧林、红土坡等几片古茶园。
  古六大茶山之倚邦
  倚邦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乡境内,面积三百六十平方公里,倚邦在傣族语中被称为“唐腊”,即茶井的意思。在古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的海拔最高,几乎全是高山。明末清初石屏人开始迁居倚邦,建茶号、兴茶山,盛时有茶园两万多亩。
  倚邦茶山的茶叶属乔木小叶种,茶芽细长,汤色橙黄,味纯正,回甜甘醇,尤以特殊香型著称。有普洱茶记记载:“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清雍正七年(1729年)、清政府对西双版纳实行“改土归流”置建普洱府,古六大茶山便从车里宣慰使司的辖地中划出。倚邦土司曹当斋因在改土归流中有军功,被授为土千总,由于曹当斋的施政和管理才能,使古六大茶山民族矛盾逐渐平息,走向发展之路。从此,曹氏家族世袭管理倚邦、革登、莽枝、蛮砖的茶山,并成为古六大茶山的贡茶主办官,可以说云南普洱贡茶从倚邦开始。倚邦茶山中的曼松茶为上,被指定为特级贡茶,仅供皇上享用和作为礼品送外国使臣。
  曼松茶成为贡茶的优势有:
  一、倚邦曼松小叶种茶,叶小芽细,其品质优于沿海小叶种茶,香气优于其他五大茶山大叶种。。更形象的是她在冲泡时茶尖朝上、根茎朝下直立、具有万众朝贺之势,故为贡茶首选。
  二、曼松茶特别适合北方人的口味。曼松茶叶最好、尊喜为“贡茶”,“年解贡茶100担”。
  倚邦茶山也因贡茶而声名远播,促进了当地茶叶的产销,年产茶叶1000担,畅销省内外,还销到越南、香港等地。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说,兴盛时超过千户、各地商贾羁留。作为古六大茶山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荣耀了60多年。从王子山远看、周围山岭重重,曼松贡茶园如今已不复存在,仿佛昔日的辉煌都已烟没在了这万山重林之中。但在王子山周围,还有稀疏生长着的几十棵乔木型大叶种茶树。王子旧址,也仅存了很少的一排奠基石台,但曼松老寨旧址仍存,座南朝北,在老寨的东北方向不远的地方,还建有土地庙、住着香唐人、善种茶。倚邦老街的龙脊石板路以及路边随处可见到古时遗留的石刻、石碑、石柱基、和保留完整的茶马古道,完全就是一个自然博物馆。
  清朝中后期,普洱茶制茶交易中心转到易武,倚邦逐渐没落,目前古茶园在倚邦和曼松面积约有1300亩。近年来普洱茶再度兴起,倚邦这座古代茶叶重镇,又重受世人瞩目。
  更多有关茶叶冲泡、保存、品饮等知识分享,请加南茗佳人评茶师红傧个人号:dydy290(长按复制)交流学习。
  本文由说茶网整合整理发布。。热点推荐阅读,添加说茶网公号:ishuocha(长按复制)可查看。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说茶网 - 云南普洱茶、滇红茶领域专业的知识分享网站。官网...
5376/条精选
8269/个达人
只会简单家常菜。
资深吃货一枚,拥有刁钻的舌头和坚韧的肠胃。爱吃、会吃、爱做。
吃喝玩乐,快乐分享。
热爱美食,喜欢做好吃的东西给自己、家人和朋友。
希望用自己的手分享美食,用自己的眼发现美食,用自己的心体会美食!
一人,一兔,一厨房。一盘,一碗,一世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古六大茶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