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可以咨询心理问题咨询吗?就是生活中的一些情绪问题。

1 曾经有一位空军上校,在飞机出事后遭遇了全身严重烧伤的悲惨事故,这导致他很长时间生活不能自理,很多人都以为他要毁了,然而他却凭着顽强的意志积极锻炼,恢复了正常生活。几年后,不被命运眷顾的他又一次遭遇空中事故,导致高位截瘫,而后他却以残缺的身躯竞选了美国某个州的镇子的镇长,并成了一位十分有作为的政治家。就这样,一位身体严重不健全的人却凭着自己那强大的心一次次创造着奇迹。 在《我的心理治疗之路》一书也记叙了一个这样的故事:一位在各方面都有相当成功表现的人,却在遭遇了一次打击之后,心灵退回到婴儿状态,表现出了种种异常的现象,成了需要人照顾的特殊人。可见,心灵的伤痛比身体的伤痛更能让人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如何保持强大健康的心灵也具有了更重要的意义。 心理就是一个人的心灵。我们会发现,身体虽然重要,然而决定人发展成就和方向的,却往往是人内在灵魂的能量。而心理这一词最初的来源是希腊文,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而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则是由德国的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首先提出的。 最初的心理是从属于哲学教育学之中的,就在当今的教师资格考试中,教育心理学还是必考的科目之一。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那我们普通人是不是就不需要心理学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心理学是一门关乎每个人成长的生命科学,正如我们要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一样,心理的健康也是一个人在社会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身体出了问题,我们可以去医院检查,那心理出了问题呢?我们就要求助心理师了。 2 心理咨询师给人感觉是十分神秘的职业,在电视剧《心理师》中,我们会看到心理师夏木那复杂的人格和能将人快速催眠的神奇技术。也有很多的小说将心理师描绘的神乎其神,仿佛任何心理上的问题,心理师都能手到病除。 其实,催眠术只是心理师在进行治疗时候采用的一种方法,而心理师也只是一个职业而已。在《我的心理治疗之路》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位心理师都有自己擅长的治疗方法,有的甚至掌握了多种心理治疗方法。有了方法是否就可以治疗心理疾病? 心理治疗并不是一种程式化的东西。它不像身体的疾病,医生只需要靠着精湛的技巧就能解决病痛,皆大欢喜。心理疾病的成因和表现形式远比身体病痛要复杂的多,这就对心理师提出了挑战,必须要有足够广的知识涉猎才能提供帮助。像施琪嘉、刘天君、李孟潮、徐钧等专家的文章,不仅透露出了较高的文学修养,还可以发现他们对哲学,包括像一些宗教的研究都十分深入。 而且,心理师是一个在实践探索中发展的新兴行业,人的意识和心理必然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还要考虑到文化的差异。而心理师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张天布提出:做心理治疗时,我们要用一种符合人情世故的方式,传递对理论的理解。要把理念转化为符合我们中国人语言思维和情感习惯的表达方式。而不少心理学家更致力于探索中国本土化的心理治疗技术,像刘天君就结合中国的气功与西方的催眠术创造出了移空技术,疗效还十分显著。 心理师工作是十分复杂的,而且有时候心理治疗并不一定非得针对那些出了心理问题的患者,心理师的自我保健也十分重要。要知道面对形形色色的心理问题患者,心理师也不是刀枪不入的金刚神,很容易受到患者消极情绪的感染。 那么心理师如何来保证自己的心理健康呢?在书中每一位心理师都有自己的解决办法,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 2.树立正确的从业动机,对人的生活方式及人的内心、情感、幻想和思维有兴趣,保持探索的欲望。 3.做好自我体验及反思,不断修正自己本身心理的缺憾,及时补充能量。 4.承认心理问题产生的客观性,做到不回避,不忽视,及时调节。 5.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发展职业之外的多种爱好。 6.广泛涉猎和学习。 3 心理问题并不是心理师和心理疾病患者才会遇到的问题。其实受到生活经历的影响,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心理问题,只不过很多时候我们可以自己进行调节,让它不能成为我们的障碍。然而,一旦出现自己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讳疾忌医,选择逃避。 有时候心理的严重创伤带来的问题远比身体的伤害要严重得多。在电影《芳华》中,女主角小萍就是因为在战地医院目睹了太多的伤痛,在立下战功的同时也被送到了精神病院,变得谁也不认识。严重的心理问题会让人失去求生的意识,张国荣在事业的巅峰选择了跳楼自杀原因是他自己的抑郁症,美女翁美玲因出演黄蓉被广为熟知,却因为经受不住失恋的打击在最好的年华选择自杀…… 我国有130万心理师需求的缺口,现在从业的心理师还不到2万人,而且市场也十分不景气,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国人还没有意识到心理保健的重要性,他们往往是在心理出现了十分严重的问题后才会急慌慌地去求医。 我们因为身体的病痛会毫不犹豫地去看医生,而你要说一个人心理有问题,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潜在的意思就是说这个人有神经病,你说我身体有缺陷可以,你说我心理有病,你怎么知道?毕竟心理不像身体,它是一种潜在的并无实质的东西,若不是经过专业的评价,表面是看不出来的。在心理出了问题的时候选择逃避,这种态度就让我们失去了很多获得救赎的机会。 而且,心理师也不是能够完全解决一个人心理问题的奇妙魔术手,这要从心理师对人的治疗说起。因为心理治疗毕竟不像做手术,医生找到病灶,病人安然等待解除病痛即可。在心理的治疗中,它是一种交互式的治疗,十分讲究心理师和患者之间的配合。 心理问题是从人的内部产生的问题,是人无法将一些不良的压力情绪思维排解出去,就如同一个人把自己关在黑屋子里。而心理师并不是超人,可以砸破房子将人强拖出来,他只能引导,提醒在屋子的这个人,嗨,你照不到阳光是因为你自己把门关上了,现在你要慢慢起身打开门,你的问题才能解决。 薛伟说:咨询师既不能决定来访者的意愿,也不能给来访者建议。来访者能否发生改变,应该由他自己决定。咨询师存在的意义是见证:你的存在给了他一个确认,确认他的位置,让他借此看到他自己,这有点像镜像理论,人们通过社会这面镜子来认识到自己的行为,而通过心理治疗师这面镜子来看到自己的灵魂。 在这里,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心理师,他必须做好这面镜子。施琪嘉说,我们治疗师,不管属于哪一种技术流派,最终都要忘记学派,回到人本主义。徐勇说,心理治疗在方法上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大多数方法疗效相当。马丁·布伯说:一个做心理咨询的人,如果只是在表面用技术进行治疗,或许能够治好一些人,但这种治疗是不够的,因为真正的治疗应该触及他们的灵魂。可见心理治疗的着眼点并不在技术,而在人,心理师要找准症结,对症下药。 另一个关键点在求助者,他必须要有勇气直面自己的问题。很多心理问题是隐蔽的潜在意识,在自我防御的机制下,这些潜在的需求被压抑,被忽视,有些人可能知道问题的所在,有些人可能不知道,然而无论哪一种,都必须要配合心理师回到心理出问题时的原点,就如同被切断的肢体要想再生,必须要找到伤口进行缝合一样。只有承认这种成长的连续性和不可分割性,才有可能解决掉这个问题,重新焕发生机。 人的一生,消耗掉的生命不可挽回,然而,灵魂却是可以被不断修复的强大力量。中国人曾经很努力地追求永生,然而科学证明,肉体的衰老机制必然是走向死亡的,而获得灵魂的救赎则是更加高级的追求,我们有宗教,有文化,有各种不同的方式获得更高的灵魂享受,可以说,中国虽然没有心理这一名称,却从未停止过对人灵魂和生命的探索和思考。 不管是中国的玄学,道学,儒家学说还是其他一些思想流派,他们追求的那种人生的哲学,对生命意义的探求,其实就是对心理趋向完善的追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中国人都有成为心理师的潜质,掌握心理调节的一些知识,不仅可以自助,更可以助人。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你是否偶尔会觉得和伴侣在一起的时候,自己仿佛变成了另个不同的人?/她是否有什么地方需要改变,或者你觉得有必要去改变对方,让你感觉相处起来更加自如?在改变伴侣的缺点方面,你是否会变得像倔强的孩子一样固执,当对方不肯改变的时候,你会觉得无能为力?

好吧,你并不是孤单一人。

几乎所有的情侣都会经历一段情绪反应高涨的阶段,这很可能会破坏两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提出要求或观察到任何负面情绪的迹象,它就会自动引发对方强烈的不愉快的反应。不管这个请求和描述是如何措辞的,它们背后的负面情绪让双方都感到非常委屈,觉得对方否认了“真实的”自己。

—— "你总是抱怨!"

—— 我不是在抱怨,是你在批评我!

—— 你控制欲太强了!

—— "你总是不听我说!总是不改!"

情绪反应是对特定事件、情景或人的无意识的反应(就是没有经过思考表现出来的下意识的反应)。

这有时这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当坠入爱河时,仅仅是爱人陪在身边,都让我们充满了快乐,觉得对方魅力四射。我们对自己孩子的笑容感到兴奋,对结交到新朋友感觉到振奋,这些都是情绪反应的积极方面。

但如果在压力之下,情绪反应带来的影响几乎完全是负面的。尤其当个体认为所处的环境似乎更有威胁或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候,他的情绪反应可能会更加激烈。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应急处理机制,当我们认为周围很危险时,就像按下了触发应急机制的“按钮”。我们更有可能会跳起来反击、抨击或发脾气,如果我们一直采取这种防御的攻击反应,情感上我们就会逐渐关闭。在情绪反应强烈的夫妇中,一方的负面情绪往往都会引发另一方的混乱或关闭。

当环境被认为是危险的时候,所有的社会性动物都受到高情绪反应的影响。当其中一名成员感觉到威胁时,一种让人毛骨悚然的反应会促使他体内产生肾上腺素和皮质醇释,让他整个姿态都是防御的、戒备的。

在野外,一只动物发出警报会引起群体其他同胞的警觉,这增加了整个族群生存的机会;一个动物族群里往往有多个警戒的守卫,他们竖起耳朵,全心戒备,形成独特的警报系统,可以让警报从任何一个个体传送到所有其他同胞。

人类在处理亲密关系方面的问题在于,大脑在处理情感时往往会与警报机制联系在一起。两人之间发生分歧,往往我们会认为对方就如洪水猛兽一样,会威胁、伤害到我们。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当伴侣提出异议时,并不代表他们向你伸出爪牙攻击你,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意志,也有自己的思维和价值观,但这可能会被伴侣解释为固执或自私。

想要对方改变的请求变成了强制性的要求,互相提要求而不是寻求合作和折中,这种恶性循环到最后往往让两人陷入了一种僵局。

—— 如果你爱我,你就应该这么这么做

—— 如果你爱我,你就不会也要求这样做!

一个人需要确认、需要被认同的需求,往往会与另一个人“不想被控制”的需求碰撞在一起。最后,这么做的结果往往都是双方都感到受伤、愤怒、委屈和疲惫。

过高的情感反应使我们不能容忍差异(你必须按照我的方式看待这个世界)、自恋(无法看到其他人的观点)、过于理想化(你不是天使,就是恶魔)、过于依赖于当前的情绪状态、进而严重影响当前的生理状态(感觉不舒服、疲倦、窒息感或生病等)。当两个人将这些混合情绪变成一种相互的指责和批评的时候,平常如胶似漆的情侣就变得像竞争对手,最终变成敌人。

情绪反应会将大部分的互动置于一种无形的自动防御系统的控制中。通常当我们面对对方一些负面和消极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表现出紧张、敷衍、走神、犹豫、不耐烦、不适等状态时,这些自我防御和保护的机制就很容易被触发,并且几乎是我们还完全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就激活了;

而当你意识到任何情绪的时候,这个保护机制已经将你推向了一个情绪高点。不难想象,两个人因为各自的防御,将相爱的对方,变成了你死我活的敌人。

尽管自动防御系统经常会在职场的人际关系中运作,但如果在家庭互动中经常出现防御和攻击,对个体所造成的损害是最大的。当你的伴侣不愿意直视你、避开你、批评你或者仅仅是唉声叹气时,想想你第一反应是什么感觉。

想象一下,当你听到伴侣转身离开,甩手关门关那一刻你的反应,甚至是在你的伴侣进入房间,他们用“那种语气”,“那种表情神态”和你说了一些话时候你的感觉。你会不会发现自己突然处于一种防御的姿态,准备做好最坏的打算了呢?

当你们双方都处于防御不肯出来的时候,坏事很可能会发生。所有好的防御系统都具有先发制人的攻击能力——大家都没意识到的情况下,就置身于一场激烈的争吵、互相撂狠话、冷漠、无尽的眼泪和痛苦之中。

你们都感到无力、愤怒、不耐烦、痛苦,都感觉身心俱疲。你会有一种想要逃走、去忽视、去批评、冲对方大吼大叫、或贬低对方的冲动。

在之后的文章里,我将探索在面对伴侣之间的分歧和异议时,我们如何降低情绪反应,并能够逐步放下自动防御系统,从“心”拥抱爱人。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欢迎扫下面二维码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广州伊理雅通心理咨询中心】


加载中,请稍候......

我在一家商城担任管理人员 在工作期间 发现以顾客扰乱了商城正常经营次序 在大厅里滑轮滑 让我制止住 顾客非常不满意还破口大骂 我没有忍住情绪并与发生了争吵相互打了起来 他没有打过我 脸上挂了一点血 并报了警 警官判定是我罪过多一些 就因为他出血了 我没有出血 让我们私下和解 他要求我陪他诊断费、眼镜配制费500元 另加2000元补偿慰抚金 我没有这么多钱 不想给的话 走法律程序我会怎么办应该赔付他什么费用?

我在一家商城担任管理人员 在工作期间 发现以顾客扰乱了商城正常经营次序 在大厅里滑轮滑 让我制止住 顾客非常不满意还破口大骂 我没有忍住情绪并与发生了争吵相互打了起来 他没有打过我 脸上挂了一点血 并报了警 警官判定是我罪过多一些 就因为他出血了 我没有出血 让我们私下和解 他要求我陪他诊断费、眼镜配制费500元 另加2000元补偿慰抚金 我没有这么多钱 不想给的话 走法律程序我会怎么办?应该赔付他什么费用?我觉得我也是受害者。。。。。。

我是一名营销人员我和顾客发生了矛盾但责任在顾客我该怎么办

1、看自己是否有相应的证据,说明是客户的问题,如果有证据就不怕。rn2、站在公司的角度和服务的角度,当然应该对顾客礼貌,注意说话的分寸。不管做什么岗位,所谓“客户”,也是要分类对待,前提是基于相互尊重,如果顾客是蛮不讲理,实在讲不通,那就尽量少说话,请上级协助协调处理。避免事情闹大,上级有相应的能力和权限把事情处理的更好一些。

回复律师:福建-福州回复时间: 21:05

  • 我在夜间跟铲发生了追尾事故,因为他是停再呢里,没有警示牌...

    由交警根据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作出责任认定书,确定各自的责任大小。

    回复律师:四川-成都回复时间: 21:05

  • 别人说我把他车挂了,可是我车上没有任何痕迹。他已经报了警,我该怎

    你好耐心等交警的事故认定书,在找律师帮助,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

    回复律师:河南-信阳回复时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问题咨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