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古代汉语平仄的平仄,只能学粤语或者吴语吗

粤语、客家话、闽南语、吴语,哪个最接近我们老祖宗讲的汉语?
我的图书馆
粤语、客家话、闽南语、吴语,哪个最接近我们老祖宗讲的汉语?
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虽然有“书同文”的政策,但是却没有进行“语同音”,所以中国历史上,汉字还是汉字,但是汉语的语音变化却非常的大。懂粤语、客家话、闽南语、吴语的同学可以先投个票
哪种方言更接近古汉语的发音? (单选)
我们今天的人如果穿越到汉朝、唐朝、宋朝,根本就听不懂当时的人说的话,穿越到明朝,江南地区的人勉强能听懂明朝的“普通话”,只有穿越到雍正以后的清朝,我们才能完完全全听懂清朝的“普通话”。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南宋以后,中国北方长期处于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先后经历了辽、金、元、清。中国北方的语音发生了极大改变,现在的北方方言已经不是原来的中原雅音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长江以北的人不断的移民到南方,所以今天的南方方言中,反而保留了古代汉语的语音,粤语、吴语、客家话、闽南语更接近我们老祖宗讲的汉语。下面我们来一一分析:粤语粤语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南越国时期。南越国时期是古粤语形成的雏形阶段。秦始皇攻百越之时,中原大量的华夏族来到岭南地区定居,原来的土著居民则往山区和更南方迁徙,中原华夏族的到来,给岭南地区带来了当时中原地区的雅音,秦汉雅音融合当地少数民族的语音,形成了粤语语音,这是粤语形成的雏形阶段。南越国纳入西汉版图以后,在西汉至三国这么一段时期是粤语的形成阶段。当时中原地区的汉人来到岭南地区,通用的是当时的雅言,岭南当地的读书人读书用的是雅言,官府用的也是雅言,百越民族在使用雅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渗入了百越词汇。这个时期的粤语是秦汉雅言+部分百越词汇。魏晋之际,五胡乱华,岭南以北的语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当时的岭南地区的粤语却没有受到影响,于是就出现了现在广东话与岭南以北的语言互不相通的局面。在隋唐时期,岭南地区的汉族人口进一步增加,粤语又受到了唐音的影响,所以今天的粤语既能对应中古汉语发音又有自身的独特词汇和文法结构。总的来说,粤语保留唐音比较多,能够对应中古汉语的发音,所以今天我们用粤语读唐诗会比用普通话读唐诗更押韵。闽南语说完粤语,必须说一说闽南语,大批中原汉人进入闽南地区,是在西晋灭亡之时,这一移民事件被称为“八姓入闽”、“衣冠南渡”。永嘉之乱以后,大批中原地区的汉人为躲避战乱定居今福建省,主要有林、陈、黄、郑、詹、丘、何、胡八姓,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定居在福建沿海地区。在今天福建省的省会福州,林、陈、黄、郑四大姓的,占一半以上。因此闽南语是魏晋时期中原地区的雅言,但是闽南语内部的方言差别也比较大,有泉漳片、浙南片、潮汕片、大田片、三乡片等。福建不同地区的闽南语之所以差别比较大,是因为北方移民是在不同时期迁徙到福建的,带来的是中原不同地方的雅音。于是有人说,粤语是中古汉语的发音,闽南语也是中古汉语的发音,那为什么两者之间完全不能互通呢?注意,这里面有一个叠加的影响。粤语有秦汉雅音、魏晋雅音和隋唐雅音的叠加影响。闽南语则更多是魏晋雅音、隋唐雅言的叠加影响。另外福建和广东各自还有当地的少数民族语言的叠加,广东是南越、福建是闽越。粤语和闽南语虽然不能互通,但是都保留了中古汉语的发音,所以用闽南语读唐诗也很押韵。如果非得把粤语、闽南语与古代汉语的语音对应起来,那么按照台湾学者邱显聪的说法,认为闽南话基本上即为三代之商语,而粤语为周语。简单来说,闽南话是先秦时期的河南话,粤语是先秦时期的陕西话。(闽南语童谣)闽南语与日语、韩语中的汉字词的发音很接近,日语的汉字音中的“音读”多是在南北朝至唐朝时从汉地中原传入的,有不少词汇发音与闽南语几乎完全一致。例如:世界闽南语的发音是sè-kài ,日语的发音是sekai;开始闽南语的发音是 kai-sì ,日语是kaisi ;世纪闽南语的发音是se-ki ,日语是seiki。日语、韩语中的汉字词,粤语、闽南语都保留了中古汉语的发音,所以今天的韩国人、日本人讲中文的口音很像广东人、福建人讲普通话的发音。客家话关于客家人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客家人是正统汉人的后裔,秦汉至北宋时期,中原山西、河南等地的汉人迁徙到今天的粤、闽、赣三地交界处,并与当地的少数民族融合,形成了今天的客家民系。第二种说法是客家人是正统的北方汉人南迁到华南地区,并没有融合当地的少数民族。第三种说法是客家人的主体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南迁的中原汉人是少数群体。客家话同样保留了古汉语的发音特点,比如现在普通话,都是开音节,没有闭音节。什么是开音节?什么是闭音节?以韵母结尾的单词是开音节,以声母结尾的单词是闭音节,我们现在的普通话都是以韵母结尾,没有以声母结尾的。而客家话当中有闭音节,单词的词尾经常以p、t 、k 等声母结尾。(客家土楼)吴语:吴语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是吴越语和当时的华夏语融合而成的。在魏晋以后的几次移民大潮中,吴语的空间被压缩了,但是吴语的基本面貌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状态。吴语在明清以前,淮河以南的地区都是吴语,到了明清之际逐渐退缩的长江岸边,晚清民国之际,再进一步往南退缩。(江南小镇)魏晋南北朝之际,东晋、宋、齐、梁、陈都是定都南京,南京周围是吴语区,当时的雅言受到了吴语的影响,这个时期传入日本的汉字的发音是吴音,而唐朝的时候传入日本的汉字的发音是唐音,吴音和唐音是有区别的,但是后来日本文化主要是留学唐朝的日本人带去日本的,他们以长安秦音为正统,所以唐音逐步占据了主流,取代了吴音。吴语本身是由古华夏语和古百越语混合发展而来的,吴语同时具有古华夏语和古百越语的特征。现代吴语中仍然含有百越语的底层词汇,在语法上也有一些百越语的遗存。吴语在秦汉之时形成以后,并没有受到北方几次移民潮的冲击和叠加影响,这一点与粤语、闽南语是不一样的。隋炀帝当时讲的肯定是唐朝的长安口音,也就是唐音,但是却非常羡慕吴语,经常去扬州学习吴语,说明吴语未受魏晋以来中原汉语的影响。由于作者本人不会说粤语、客家话和闽南语,只略懂一点音韵学常识,因而本文的阐述有些简单化和概括性,还希望懂粤语、客家话、闽南语、吴语的同学能够多批评指正。本文的目的是想让大家知道,其实中国南方的方言更接近我们老祖宗讲的汉语,我们应该重视地方方言,在非公共场合,在家乡应该多说家乡话。把粤语、客家话、闽南语、吴语发扬光大,而不要因为他们是不标准的普通话而羞于大胆的说出。推广普通话是必须的,但保护方言也非常的重要。更多历史知识,可以关注“腾飞说史”微信公众号公众号订阅: tf (←长按复制添加)
馆藏&12419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查看: 85742|回复: 183
【水科普】古汉语到底和谁更亲?粤语闽南语客家语吴语晋语?
论坛里经常看到各种“我们那儿方言才是古汉语正统”的讨论~龙腾网
虽然热情洋溢!但亲们的发言非常不理性,不科学,猜想YY很严重!什么念念古诗,押韵就是正统,不押韵就不是。。。龙腾网
什么我家在中原,所以我们这就是正统。。。龙腾网
亲们,有一门学科叫【音韵学】好吗?!不能靠YY哦!龙腾网
所以本人忍不住就想开个帖,想从理性、科学的角度说说古汉语和北方官话、粤语、闽南语、吴语、客家语、晋语等等各方言的“前世今生”
我自己懂的非常粗浅,使用的大量资料都是网上牛人polyhedron发布的,我酌情摘取最浅显的概念,介绍给大家。
polyhedron在优酷有自己的频道,上面有更加详细的视频教学,我截图的内容也大多源于此,大家可以过去膜拜一下~
/playlist_show/id_3901370.html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主题: 29, 订阅: 2
本帖最后由 biblioteca 于
17:44 编辑 龙腾网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古汉语?
时间尺度上中国历史4000+年,古汉语必然随着时代演进不断变化~龙腾网
目前学术上把古汉语分为三个大阶段:
上古汉语:先秦 - 汉
中古汉语:三国 - 宋(唐宋辉煌时代,这部分重点讲)
近代汉语:元 -
空间尺度上
不同地区说的汉语不同(连现在都是呢),这个是前提。在这个前提上,我们现在通过多种途径,研究古代某一种汉语,他可能是官话、雅言、也可能只是方言。
第二个问题:古代又没有录音,怎么知道古汉语怎么读?龙腾网
(1)研究韵书,可知发音系统:龙腾网
& && &&&隋代开始,就有韵书出现。也就是古人记录规范发音的书籍。
& && &&&隋代有《切韵》,宋代有《广韵》《集韵》等等~ 这些韵书都为现在的研究提供条件。
& && &&&韵书对众多汉字进行分组,声母相同的、韵母相同的、声调相同的,按照这些规则分组汉字。龙腾网
& && &&&古代没有拼音,所以这些韵书记录发音的办法叫做“反切”。
花——乎瓜
& && &&&比方上面的例子,就是用乎的声母(h),瓜的韵(ua,第一声),来表示花的发音。
& && &&&但是,[size=14.1px]从韵书中,我们只能知道发音的系统规律,比如上面的“花”是乎声瓜韵,但乎声是不是念“h”?瓜韵是不是念“ua一声”?不能确定。
(2)研究当代方言、域外方音(日语、韩语、越南语),可知具体发音
& && &&&要知道具体怎么念,这就要考察现在的发音了。
& && &&&而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很多学自古汉语的发音,都保存的比较完好(当然,即使发音保存的再好,他们不能算汉语,语法都不一样的)
& && &&&可以看出来,这种从今推古的方法,还原的音不是100%正确的~ 特别是声调很难还原~
另外,韵书中也会有一些对发音的描述,比如先嘟嘴后张大,或者发音有吹气,或者声调是从高往低划等,也都能帮助我们还原。
第三个问题:最基本的音韵概念
一、先辨析三个概念:声母,韵母,韵
例字:爽龙腾网
韵母:uang
韵:uang第三声
这样就可以看出,“韵”的概念十分特别,他要求韵母+声调
所以,唐诗要求的押韵,不是简单的韵母一样而已,他要求的是声调都要一样~ 所以“爽”和“广”可以押,但和“光”不可以。(这里都是以普通话举例)
二、四声&八调
现在都说普通话有四声,其实应该说是四调。
中古汉语分“平上去入”四声,每个声各分阴、阳,就形成八调,这八个调念出来都不一样。
因为各种历史因素,各地汉语都出现了八调的合并或拆分~
下表是普通话的音调变化,可见【阴上】【阳上】合并成一个(现在的第三声),【阴去】【阳去】合并成一个(现在的第四声),入声消失,都被合并到其他三声里了
平上去入 阴 1 3 4
而一些地区,音调保留的比较好,有的还出现了声调增多的现象,比如有的粤语变成了9个调,而有的吴语甚至有12个调。
东汉许慎,对于发声就有xx声,xx切。的描述。龙腾网
据说,客家话还接近唐初的正音。龙腾网
上古发声都是根据切韵之类倒推的。。。网上有个段子,就是上古配音的封神榜。。。总之,听了之后难以接受。
毕竟没有古人能活到今天 历史都只能靠资料+脑补
上古配音的封神榜,有阿拉伯语和泰语的味道
龙腾移动网页版
看语法和名词发音
我的意思是不看说法的发音,而是看说话方式。有的地方的方言,像课本中的文言文;还有就是看特殊物品的发音,有些和古代类似。&
你根本没好好看我上面的科普知识吧……&
感觉这种像月经贴。。。。。。。。。。。。。
一般讨论这个问题的人都是在两个错误的基础上再讨论:
1 古代中国有统一的语音(普通话)龙腾网
2 古代的游牧民族都是语言天才,可以瞬间学会汉语
一般讨论这个问题的人都是在两个错误的基础上再讨论:龙腾网
1 古代中国有统一的语音(普通话)
2 古代的游牧民族 ...
你错了,古代没有普通话,但是有大家公认的官话雅言的。而我讨论的问题完全和少数民族没有关系,建议回复帖子的时候,先虚心地好好爬楼,首先先把楼主的观点看明白了再说话吧~
龙腾移动网页版
古代有官话的,就是这个官话和现在的普通话不一样,不然皇上都听不懂你说什么,你还做个什么官,古代的游牧民族要么被杀了,要么被同化了,几代下来就会,反而原本的语言都没人说了
古代有官话的,就是这个官话和现在的普通话不一样,不然皇上都听不懂你说什么,你还做个什么官,古代的游牧 ...
前半部分赞同,后半部分我觉得不能说的太绝对,至少现在的北京话里蒙古词和满族词汇还是有的,像是“胡同”这词,就不是汉词。
古汉语与现金哪个方言都一样亲。都是从古汉语中分化出来的,只不过有的演变的快一些,有些演变的慢一些而已。
古汉语与现金哪个方言都一样亲。都是从古汉语中分化出来的,只不过有的演变的快一些,有些演变的慢一些而已 ...龙腾网
你用了个好听的词汇,演变。我倒觉得应该叫“变异”,而且不是褒义。龙腾网
北方很多方言变异的太夸张了,音调只剩三个了,同音词不断增多,使得汉语的效率大大流失。龙腾网
好比我现在用“懒人听书”这种工具,只能听非常大白话的文章,如果稍有些文采、用词稍微简练一点的,听起来就很累,这也是普通话 音调 凋零造成的。
相对什么时候的变异?诋毁普通话和北方方言对你有什么好处呢?&
我是说“变异”不是褒义,一切只要是变异对我来说都不是褒义,南方话北方话都一样!别再说这是我在歧视北方话啦!orz&
我是学汉语言文学的,音韵学所知不多,但有一点大家必须明白,语言和文字是紧密关联的,汉语是单音节,能很好和汉字搭配。日语,韩语早期也是用汉子记录,为什么后来弃用,因为他们的语言和汉字搭配不是非常好,少数人使用的时候还可以,如果要普及化,让老百姓也能用,就必须造和语言想配合的文字,这也是后来日韩自己造字的根本原因。
你用了个好听的词汇,演变。我倒觉得应该叫“变异”,而且不是褒义。
北方很多方言变异的太夸张了,音调 ...
北方方言并非你所说“音调只剩三个了”,而是有四个。这是古汉语“四声八调”的继承。龙腾网
至于北方方言与南方方言那个“变异”大,呵呵!大家都知道。北方方言只有一种,分布在全国80%以上的地方,各地基本通话不成问题;南方方言分布在全国不到20%的地方,却分为六种方言,甚至一些方言内部都不能互相通话。你说说到底哪种方言“变异”大啊?
你用“懒人听书”这种工具听书,只能听听普通话吧,最多加上你的方言母语。如果你是粤语区的,你会用“懒人听书”听客家话吗?甚至你是闽南人,也不会用他听闽北话。
北方方言并非你所说“音调只剩三个了”,而是有四个。这是古汉语“四声八调”的继承。龙腾网
至于北方方言与 ...龙腾网
你看话不仔细……龙腾网
一、我说的是一些北方方言只剩三个声调,比如河南地区和四川地区,并不是说所有北方,至少普通话四个声调我是知道的吧,会犯这种错误吗……再说,即使四个声调也是很少了啊,一半都丢了哎!
二、变异大不大,不能这么肤浅地看。能够互通只是因为地势相对平坦,所以要变异也是变异了一大片。但有个特例,是“晋语”,在唯一存留了入声的北方话,很不容易!建议你通读我前面几楼写得音韵学基本知识,然后再开口。
三、我用懒人听书就是听的普通话呀,你以为我在说啥,我就是在说普通话声调太少导致同音字增多,所以稍微简练一点的用语,用普通话听起来会很吃力!简练的用语,你会一时想不出他到底说的是哪个字,因为同音字实在太多了……
你看话不仔细……龙腾网
一、我说的是一些北方方言只剩三个声调,比如河南地区和四川地区,并不是说所有北方, ...龙腾网
我们这里谈的是你所说“变异”问题,四个声调是否算“很少”那是另一个话题,我只是指明了现代北方汉语方言只是继承了古汉语“四声八调”的特点,而从这方面看现代北方汉语方言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变异”。
语言的互通与地势、地貌有一定关系,但远非最重要的关系。论地势的崎岖,中国还有哪个地方能比西南更复杂多变,为什么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却大范围一致?北方方言只有一种,分布在全国80%以上的地方,地形、地貌的差异比六南方言分布区复杂多了,而各地基本通话不成问题,只能说明北方方言“变异”小。这不是“肤浅”,这是语言比较学最直接的证据。
或许你是音韵学方面的专家,但语言学的研究并非只有音韵学。既然你是音韵学方面的专家,那就应该知道,古诗词的韵律北方方言和六南方言各自都有对应的一部分,也同样都有各自对应不上的一部分。
至于“晋语”的划分,现在语言学界的研究并不统一,能否成为一个一级大方言,还看以后的研究吧。但就算“晋语”算作一个大方言,与北方方言通话却没有什么问题。论“变异”,还是比六南方言小多了。
我们这里谈的是你所说“变异”问题,四个声调是否算“很少”那是另一个话题,我只是指明了现代北方汉语方 ...
晕倒,所有的方言都继承了四声八调啊,你这不是废话嘛……龙腾网
什么叫四声八调你知道吗?不知道的话,你看看我上面的帖子啊!
一共8个调,普通话掉了4个 剩4个,四川话掉了5个 剩3个。南方话,苏州话7个调,广府话9个调,你自己比比就知道谁变异多了啊……龙腾网
你知道什么叫变异吗,就是和中古汉语发音不一样,这个概念很简单吧?这和一种方言分布广不广有半毛钱关系吗?
四川为什么也是北方官话,对他是闭塞,但这其中的历史因素你考虑过没,四川填过多少次人口,都是从哪里迁过去的?
我在这楼的最开头就写了,古诗词押韵是很low很YY的鉴别方式,不科学,你为啥不仔细看下我写的教程再开口啊,我真是败给你了……
晕倒,所有的方言都继承了四声八调啊,你这不是废话嘛……
什么叫四声八调你知道吗?不知道的话,你看看 ...龙腾网
既然“所有的方言都继承了四声八调”,呵呵!那就都是有“变异”或无“变异”了?龙腾网
“你知道什么叫变异吗,就是和中古汉语发音不一样”——好吧,那你解释一下:为什么六南方言“变异”小而却不能通话,甚至同一方言内部都不能通话?你的逻辑很难理解。
“湖广填四川”大家都懂的。问题是这湖广多指湖南、湖北、广东、广西,除了湖北,其他可都是六南方言分布区,为什么最后却成了北方方言?还是你来解释好。
既然“所有的方言都继承了四声八调”,呵呵!那就都是有“变异”或无“变异”了?龙腾网
“你知道什么叫变异 ...
对,每种方言都有变异,但我一直在说的都是多和少的问题,北方话比南方话变异的“更多”,懂了吗?我尝试解释下为啥六南不能通话:
如前所说,六南或多或少都有“变”,但变的部分不一样。
拿“十”做比方:中古汉语念zjip——广府话念sip——上海话念ziq——普通话念shi
看到区别吗?广州话变的是前面,上海话变的是后面,普通话是全变了。
即使变法不同,但不管哪种变法,都比北方话变得少
要能沟通,光“字音”一样还不够,重要的还有“词汇”,特别是最基础的那些:人称:他,广州话说“渠”,上海话说“伊”
疑问:哪里,广州话“边度”,上海话“何里”
情绪:害怕,广州话“惊”,上海话“吓”
这种大量的用词不同,串联出的一句话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去听几句纯正的老北京话,照样无法沟通,因为很多“京片子”词汇你压根没听过!
文言语法大家都一样,但是大白话的语法多姿多彩。主谓宾,主宾谓,各种倒装,各个方言都不同。
对,每种方言都有变异,但我一直在说的都是多和少的问题,北方话比南方话变异的“更多”,懂了吗?我尝试 ...
终于说到正题了。龙腾网
看来你也承认语言的“变异”并非仅限于声调了。单用声调来说明一种方言“变异”大,肯定是不全面的。
你举得那几个例子其实在任何方言中都能找到。各种方言都保留了古汉语的一些特点,同时也都发生了演变。这不能说明什么。
其实在讨论汉语方言演变的过程中,很多人以为北方方言变化大(据说受胡人影响),南方方言比较纯正。此乃大谬。他们始终无法解释为何“纯正古汉语”的六南方言差异如此大,以至于同一方言内部都无法正常通话。北方方言则不然,即便你所言“纯正的老北京话”虽然听起来有些费劲,但不至于不能通话。讨论方言变化问题,这是永远无法绕过去的坎。所以咱俩往复几次,你都没有作答。
终于说到正题了。
看来你也承认语言的“变异”并非仅限于声调了。单用声调来说明一种方言“变异”大 ...龙腾网
汉字的念法,由声调和字音组成。变异当然不仅指声调了,还包含字音呀。龙腾网
我说的北方话变异最大,就是说的声调和字音的总和。光是声调已经这幅样子了,你还要我举字音的例子?
字音方面:入声丢失(入声字占全部汉字的1/3),浊音丢失(浊音低沉,丢失后语言调子升高),韵尾合并,颚化惨不忍睹。
这么多变异,够了吗?
大家都有变,但北方变得最严重,最夸张。
你说我没作答南方不能通话,我明明上一楼就回答了。从字音,词汇,语法三方面,你无视吗?
南方虽然变异的少,但彼此变异的部分不一样。北方变异的多,但传播范围广大!包括四川为什么是说官话,给你个链接:/p/
网上一堆鼓吹粤语闽南语客家语接近古汉语,主要是粤语。依据无非就是几位所谓的语言教授复原的材料。龙腾网
有的疑问,不知道谁能告诉下。龙腾网
为什么粤语想越南语?龙腾网
北方听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安徽、江苏之地的话难度不大,反之这些地方听北方的话难度也不大。这都是蜀、湘、楚、淮、吴等故地。明显跟粤语有很大的不一样。龙腾网
而这些越南语的汉字词的情况,同样存在于韩语日语里,发音都与南方方言类似。&
为什么粤语像越南语,很简单,因为越南语里大量汉字词汇,是我们影响他们的口音,不是他们影响我们的。&
汉字的念法,由声调和字音组成。变异当然不仅指声调了,还包含字音呀。
我说的北方话变异最大,就是说的 ...
既然你承认了语言的变化还是要从“字音,词汇,语法三方面”来看,那么,南方方言不能相互通话,是否说明了“字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南方方言变异更大,或者说只有其中一种南方方言接近古汉语,其他就变异很大?举例来说吧:“吃”,北方人说起来,怎么听也是“吃”;南方人呢?说什么的都有,“七、恰、夹、塞、噎、携”等等,你说说,这到底哪个更接近古汉语?龙腾网
至于你给的那个网址上的文章,烂文一篇,连“无入声垃圾川东(重庆)成渝片方言却在成都平原像癌细胞一样大肆扩张”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纯属骂街,还有什么学术意义?很怀疑你的观点就是受这些烂文影响的。
既然你承认了语言的变化还是要从“字音,词汇,语法三方面”来看,那么,南方方言不能相互通话,是否说明 ...
你搞混了。我们说的变异,从来都只有“语音”层面,也就是字音和声调,从没有人去说词汇和语法的。龙腾网
词汇的差异,只是择词的问题,和变异无关。比如北京说“东西”,上海说“物事”,差的很大吧,但这不是汉语的变异啊。
语法上,不好研究,谁也不知道古代口语是啥样。你硬要算,那从文言语法来看,也还是南部差异更小。
综上得出结论,北方“语音”变异最大,但“语音、择词、语法”共同导致了六南不能互通,北方能互通也只说明“语音、择词、语法”的变异很一致罢了。
然后你举的例子,吃,这字是口契切,口的声母契的韵母,你说怎么念吧,和chi的发音差的挺远。
我给你的文章,不就一句贬低入声丢失的话么,这就算骂街啦,入声丢失确实很挫啊……你就因为这一句话,否定整片文章的学术意义,很幼稚。我认为这文章的论证很详尽。
网上一堆鼓吹粤语闽南语客家语接近古汉语,主要是粤语。依据无非就是几位所谓的语言教授复原的材料。
我跟你说,外国人听普通话,其实也觉得很像越南语……无非是你自己身在其中,感知不到了。
听感这东西,和发音方式有关,比如上海话听着和日语很像,这不是因为他们有啥亲缘关系,而是因为他们的音节都是ba ga da za 这类的,一个声母配一个韵母,而普通话是bao gao dao 一个声母配多个韵母。但本质上,普通话和上海话是一种语言,而日语是另一种。
所以,“听起来”是一个非常非常肤浅的判断方式。
而你说的,北方互通容易,南方互通难,我已经回复前面那位很多楼了,你有兴趣可以看看。学术问题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囫囵着想啊……
不能因为有招黑的可能性,就选择避而不谈吧,我只是在科普事实而已。真正招黑的是那些信口雌黄地说,我们的方言最接近古代官话的人吧?不严谨+自大症才会招黑。我相信理智的人不会拒绝真相。@1.1.1&
就说一句,少tm给粤语、闽南语召黑了。&
你搞混了。我们说的变异,从来都只有“语音”层面,也就是字音和声调,从没有人去说词汇和语法的。
你偷换概念了。词汇的差异,不只是择词的问题。因为这与外来新事物各地叫法不一不是一个概念,比如“土豆”“洋芋”“山药蛋”,虽然都指的一个东西,但能明显看出这不是同源词汇。而“吃”,则是每个民族的最基本词汇,所以我才拿这个词举例。就这个例子来说,按你所说“这字是口契切,口的声母契的韵母”,现代北方方言念作“chi&差距并不大,倒是南方方言中的“塞、噎、携”差得远。你说到底谁“变异大”啊?
你给的那个网址上的文章,骂某个方言“下*贱”,这还不算骂街?难道这个词汇你认为是中性的?更奇葩的是,方言还有高贵与下*贱之分?文中还充斥了大量臆测的东西,比如“将宋朝北方地区的中古汉语蔑称为“鲜卑虏语”、“西夏流贼张献忠”等等,还有无任何出处的论据等等,你居然还认为“这文章的论证很详尽”?是该文作者臆测的很“详尽”吧?
你偷换概念了。词汇的差异,不只是择词的问题。因为这与外来新事物各地叫法不一不是一个概念,比如“土 ...龙腾网
你真是一窍不通还爱辩啊……龙腾网
你突然举土豆的例子,没看懂是什么用意。外来事物翻译不同很常见,这不就变异。非外来事物,各地叫法不同也很常见。最直接的就是你说的“吃”,你说南方话念“塞,携”,那恰是你的误解,因为人家根本选择的不是“吃”这个字,人家选的是“食”……你不要一直用北方各地念起来差不多为理由好么,都说了这只能说明北方变异的很一致罢了……龙腾网
那篇文章,我不在乎他的骂人成分,我只关注他的论证部分。话糙理不糙啊。
鉴于你是门外汉,我才给你一个简略的文章,但他的分析我觉得是靠谱的,你要看考据得淋漓尽致的分析,那就要很多篇幅了,你也可以自己去找找论文的。
站长推荐 /3
权限受限的新老网友可通过参加新手问卷,补足不够的积分获得互动权限,每个用户有且仅有一次参与新手问卷的机会。
龙腾网将于公元日起,对龙腾网论坛的评论区主题采取消耗金币的方式半开放阅读。届时没有注册龙腾ID或金币不足的网友将无法查看评论区的主题;
各位龙腾网的翻译朋友们:
新的翻译勋章和等级已经制作出来了,近期,系统就会根据被首页采用的原创翻译文章数(翻译加工厂十条算一篇),自动授予不同的勋章。
另外需要女性翻译专属勋章或想保留旧版勋章的,在勋章发放后可以去意见区申请。
Powered by Discuz!X3.2
Comsenz In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语和粤语哪个更古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