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肯尼亚的马赛人猎杀狮子视频,才知道什么叫彪悍的人生无

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
想在危机四伏的非洲大草原生存下去
你就得狠,够强大!
只有足够彪悍
你才能成为草原之王!
――马赛人
孩子,你长大啦
该去跟狮子单挑啦!
  在某一期的动物世界里,有这样的画面:
  在塞伦盖蒂大草原上,几只狮子正在津津有味的享受着它们的猎物。这时,草原的那边走来了几个马赛人,手里拿着弯刀和长矛。马赛人还没靠近,闻到味道的狮子就已经吓得落荒而逃。这时,赵忠祥老师那熟悉的声音响起:
千百年来的生存经验告诉了这些草原之王,
谁才是这片土地真正的主人!
  看到这里,小布我忍不住心疼了狮子王们一秒。
  猎狮子,那是每个马赛男人成年之前必须要做的事情。
  每个马赛男孩在成年时,都会被自己的父亲告知:
孩子,你长大啦!该去跟狮子单挑啦!
  对于马赛男孩来说,想要成为真正的男人,必须要单独猎杀一只狮子。每当成人礼来临的时候,他们会拿上佩刀、长矛和马赛棍,孤身前往茫茫草原寻找狮子。如果带着狮子回来,那就说明他成功了;如果一直没回来,就说明他已经挂了……
  久而久之,附近草原上的狮子都产生了特异的进化,一闻到马赛人的味道就望风而逃。因为,那些胆大没逃走的……都被马赛人干掉了……
就问你,马赛人彪不彪悍!
  ps:近年来为了保护狮子,肯尼亚政府发布禁令,禁止马赛人再猎杀狮子。真是为可怜的狮子松了口气。
  有意思的是,尽管马赛男人个个都有跟狮子单挑的实力,但是他们却并不以猎杀野生动物为生,甚至连鱼都不杀。正常情况下,马赛人都是……以放牛为生的……
  在马赛人的生活中,牛是最珍贵的东西。只要有10头牛,你就能娶一个老婆;有几百头牛,你就是当地的土豪,娶几十个老婆。小布我突然想起那个想用50头牛、70只羊娶奥巴马女儿的肯尼亚小伙,他不会就是马赛族的人吧……
  平日里,马赛人以吃牛肉、喝牛奶为生,倒是和不少游牧民族差不多。不过,他们在吃的方面比较彪悍的一点是喝牛血。喝的时候也比较粗犷,直接在牛脖子上开一个小口就喝,喝完了拿点泥巴糊一下伤口就ok了。
  突然,又有点心疼马赛人的牛了……
WTF!视力6.0?
跟马赛人比,我们都像是瞎子……
  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想要成为真正的草原之王,自己首先就要足够彪悍!
  ↓↓↓所以,典型的马赛人都有着彪悍的外形:
  缺门牙,奇大无比的耳洞,这些都是马赛人身上的最明显的特征。
  在年纪很小的时候,马赛人就已经是这个造型的。他们的牙并不是打架的时候被敲掉的,耳垂也不是撕逼的时候被撕开的。在马赛人看来,缺门牙,大耳洞,这些都是美的表现。
  ↓↓↓看着就觉得疼的慌……
  外形上的彪悍都是小事,真正彪悍的是马赛人奇高的身体素质。说一点就能吓到你:
飞行员的视力一般只有2.0
但是马赛人的视力却能达到6.0!
  6.0的视力是什么水平呢?之前央视《挑战不可能》就做过实验。经试验证明,马赛人可以在800米开外,分辨小朋友身上穿的服装长啥样……
  具体这是不是6.0视力能达到的水平,不得而知,不过马赛人视力超常倒是可以肯定的。据说,这是因为他们常年生活在大草原上,需要随时需要发现潜藏的危险,最终才练出了这样的超常视力来。
  除了看的远,马赛人还跳的高,个个都是跳高的能手。
  马赛人跳高有个特点:只依靠脚部的力量跳,从来不弯膝盖,都是直上直下的跳。远远的看过去,就像是脚上装了弹簧……
  这副好腿脚赋予了马赛人远行的能力。不管是什么样崎岖的地形,马赛人都能健步如飞,比正常人快上几倍。为了让牲口找到水草丰美的牧场,马赛人可以连着走上几天几夜不停歇,耐力绝对是超一流水平!
  跳得高,看的远,走的快,打扮上还一副社会大哥的模样。
  这样的马赛人,说他们不彪悍我都不信!
再彪悍的马赛人,
也终究抵不过文明的侵蚀
  传统的马赛人是彪悍的,但是他们现在正逐渐被现代文明所改造,变得温文尔雅。
  作为传统的马赛人,他们戴着马赛珠做成的色彩鲜艳的饰品,穿着大红色的马赛布,拿着马赛棍和长矛放牛,吃着牛肉、牛奶与牛血,住在泥巴与牛粪建成的矮屋子里。
  在传统的马赛生活中,不需要钱,也不需要教育,有牛就够了,还要其他的干嘛?马赛的孩子长大了只有两个出路:男孩放牛,女孩嫁人、生孩子。当然,那些被狮子吃掉的倒霉蛋另谈。
  因为无所事事,马赛人仅有的夜生活应该就是造人了。马赛人在性生活方面很开放,男人可以娶很多个老婆,只要他有足够的牛;女人也很公平,可以和其他男人睡,并不限于自己的丈夫。所以,一个马赛男人有几十个孩子是件很正常的事。
  据说在肯尼亚还有这样的趣闻:
  在草原上有个小学,学校里几十号小孩,全是一个爹生的。这位老爹是当地的典礼司仪,位高权重,器大活好,夜夜笙歌,最后造了一堆娃儿。想想孩子没文化不行啊,干脆请了个老师,建了个学校供自己的娃儿读书……
  不过嘛,中国人有句古话,叫“越穷越生,越生越穷”。
  随着现代文明逐渐进入马赛人的生活,很多马赛人已经只娶一个老婆,生很少的孩子,并把孩子送去读书,接受教育,实行优生优养了。
  现代文明对马赛人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来到这里的游客们,给马赛人带来了钱,让他们的生活不再以牛为中心;开明的马赛人开始走出这片草原,去到城市里上班;马赛人住的房子也开始变化,有钱的部落已经开始用砖头、水泥来造房子了;传统的习俗,比如割礼、敲门牙、打耳洞、猎狮子,这些在年轻的马赛人身上已经很少看见了。
  对于马赛人来说,日子正在一天一天变好,这未尝不是件好事。
  不过,对于游客来说,想看马赛人,可要抓紧时间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那个曾经能单枪匹马猎狮子的马赛人,会就此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波布非洲 | ID:hshafrica
一个非洲故事 一次体验式旅行 一款匠心之作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旅行作家 ,自由撰稿人,搜狐旅游专栏
环球旅行作家、绿色生活家
旅游名博,搜狐金牌自媒体人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旅游达人非洲象 张立明摄  离开了方舟酒店,我们前往纳库鲁,走了一早上,中午到达,下午纳库鲁国家公园的总经理和我们开座谈会,他们准备了投影仪,播放景区的介绍,那位总经理看上去像个军人,穿着一身军装,给我们介绍景区的保护开发和经营管理方面的情况,讲的非常好。我听着他的介绍,感觉现场有点像一个指挥官在布置作战方案。最后,我代表我们考察团介绍了我们的来意,对他的介绍表示了感谢,还邀请他到中国去看看,特别来我们云南走一下。  到达肯尼亚的第四天,我们从那库鲁出发去马赛马拉,那天导游小顾一直强调旅途会比较艰苦,因为有一段路路况不好,再加上下雨,可能很不好走。一大早上路,发现路很好,这一带的地势十分舒缓,路边还有不少野生动物出没。走到中午,道路突然变的坑坑洼洼,导游说这里开始进入马赛自治区了,要加满油,因为进入马赛地区就没有加油站了,那里没有电话,没有电,没有所有现代化的生活生产设施。  我以前从来没有关注过马赛人,在电视上和杂志上看到一些原始土著人的生活,也是大概记得一点他们的生活情况,没有注意他们的称谓等详细的内容。这次要实地接触一个神秘的族群,心里还是有点激动。车停在加油站了,很拥挤,进站加油的车都不讲秩序乱挤。导游叫我们不要下车,注意自己的包包,不要对着黑人和马赛人拍照,如果没有征得他们的同意,拍照会引起他们用石块砸车、砸相机,这些告诫让我又增加了几分紧张。汽车加满油又接着走,平整的柏油路很快就没有了,代之以布满大小土坑的柏油路,这种柏油路我过去从来没有见过,柏油层可能不超过3厘米,直接在土路上薄薄的铺了一层,所以油面破损的地方就形成土坑,比完全的土路还难走,司机戴维技术相当好,机警地选择着路面,常常沿着路边避让路中间的大坑,车底盘不时被擦碰,发出巨大的响声。我们乘坐的面包车 张立明摄  到了这个时候,我才真正注意了我们的车和司机,车是日本原装的丰田四驱越野面包车,烧柴油,动力好,避震好,虽然路很烂,但是坐在车里感觉不是太颠,车顶还被改装成可敞开的,可以打开让游客站起来看外面的景观,特别是好观赏野生动物,我们从内罗毕机场上了这个车开始,我就在观察这个顶怎么打开,等到到了那库鲁国家公园,司机把车顶打开,才发现站起来十分方便,周围还包了一圈软的海绵和人造革。第二天进了马赛景区,由于野生动物和自然景观实在是太漂亮了,我不停的拍,很快就把电池拍干了,后来同车的朋友发现一个细节,车上还有电源转换器,乘客可以在车上插220伏的充电器给手机或者照相机充电,我问过导游,这个车大概要多少钱,他说这种车一般都是买二手车来改装的,折合人民币5五万元左右,这个车在国内好像不多见,要是我们的旅游景区也多搞这种车让游客坐着观光就好了。这个车不仅是这些人性化的设计,更重要的还是它的越野性能好,我们进入马赛的路很烂,进入动物保护区里面以后就更艰险了,很多时候没有路,车直接在山上开,追着动物走,有时候看见很深的沟,照样能过去。  司机戴维是三个车的头,据说是车队长,他的屁股特别大,还特别翘,是非洲黑人独有的款式,那种大和翘在我没有见过之前完全不能想象。我们经常看见很多黑人的女人,屁股突兀的鼓出来,翘起来,很特别。但是像戴维这样男人的屁股也那么大那么翘还是不多。他的车开的很好,很沉着冷静的样子,有点酷,不时会简单的和我们交谈,有时候还会讲一两个简单的中文单词,可能是中国客人拉的多了。那天进去那库鲁的时候,过一条沟,桥已经被洪水冲毁了,一辆老外的大客车过不去,我们直接从桥边的便道抄过去了,几个马赛人在那里修路,导游给了他们100先令,大家打个招呼就走了,看上去很默契。后来我们出马赛的时候,遇到一段路很泥泞,前面一个轿车陷住了,挡在路中间,戴维停下车下来看了一下,没法过去,旁边有一条便道可以绕过去,这时走过来几个马赛人,不准我们的车走便道,戴维就和他们交涉给了他们一些钱,然后就从旁边绕过去了,那是那天离开马赛路上最艰险的一刻。大耳窿的马赛人张立明摄马赛小男孩 张立明摄马赛人的迎宾礼-蹦高 张立明摄马赛妇女 张立明摄  据说狮子最怕的就是马赛人,多厉害的狮子,只要闻到马赛人的味道就跑了,因为据说马赛人的男人,到了成年的时候,就要去猎杀一头狮子,要么杀死狮子,要么被狮子吃了,他们的族群,神秘而彪悍,令人敬畏。然而我们去参观了他们的村子,实在是觉得可怜,房子是牛粪糊的,地下也满是牛粪,孩子的脸上叮满了苍蝇,进入他们的小房子,简直像进了黑洞,什么也看不见,他们还在黑黢黢的房子里向客人推销狮子的牙齿做的项链,他们的生活状态,让人看了心情沉重。保护自然生态和提高生活水平,这两个诉求到底哪个重要,看来这个问题很难处理好。马赛人的住房 张立明摄孩子的脸上叮满了苍蝇 张立明摄钻木取火 张立明摄  肯尼亚的行程结束后,我们到了南非,考察的主要是约翰内斯堡和开普敦两个城市,看过肯尼亚的野生动物,南非的动物园就没什么好看的了,只是留意了一下他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太阳城的管理人员做了简单的交流。开普敦的几个景区点给大家的印象也不错。  总的来说,大家对非洲的服务质量和旅游管理评价还是比较高的。他们的资源禀赋比较独特,开发和保护也搞的比较好。大家特别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在每一个环节上,无论是飞机上,餐厅里,景区里,服务人员的微笑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给游客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大家纷纷表示,以后要在我们景区的管理和服务中学习这种态度。如果我们的旅游服务能够在未来出现非洲那样的笑容,那对我们的旅游业一定是一大幸事,我们在建设好景区硬件设施的同时,也急切需要提高我们的软件水平,特别是服务理念,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和技能技巧,这可能是我们目前差距比较大的地方。来源新华网云南频道)和野生动物一起慢生活--《人与自然》2014年08期
和野生动物一起慢生活
【摘要】:正在辽阔的东非大草原上,在蓝天和碧草之间,经常闯入我们视野的,除了悠闲地吃草的长颈鹿、欢快奔跑着的羚羊,还有一道靓丽耀眼的风景线——他们身材高大修长,面容彪悍帅气,身穿火焰般的红色衣服,手执木棍或长矛,或步履匆匆地赶路,或优哉游哉地放牧。他们,就是以原始神秘、骁勇善战和傲慢倔强著称于世的马赛人。
【关键词】:
【分类号】:K891【正文快照】:
鬆讀:,一遍
/..y"?r-·7.:n,、··、.、··:'.·… ...,f:5:,r?,i'i、:.:?U‘:■··广 ...'\;{‘‘:..―巧次W:.W.1 ;A.!..--.·‘’… ‘.-,.在东非的坦桑尼亚北部的大面积区根据季节与自然条件的变化,过着迁徙域,以及肯尼亚南部的小范围领土,生与游牧的慢生活。活着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薪玲;[J];企业导报;2005年07期
陈方;;[J];福建党史月刊;2007年08期
张力溥;[J];经营与管理;1991年07期
李治亭;;[J];中国监察;2005年21期
陈美春;;[J];青年博览;2010年20期
杨金邦;[J];重庆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佚名;;[J];幸福(悦读);2008年12期
刘殿学;;[J];初中生之友;2007年08期
彭龙富;;[J];少年文摘;2011年06期
宋秀元;[J];历史档案;1990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玉玲;[N];山西政协报;2007年
刘玉芳;[N];中国矿业报;2003年
张良;[N];边防警察报;2013年
实习记者 刘帆 通讯员 邬明亮;[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3年
崔洪玮 南宁支队;[N];人民武警报;2014年
冯日乾;[N];西安日报;2000年
王运刚;[N];中国国防报;2002年
;[N];解放军报;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动物世界》拍摄地 在肯尼亚动物王国听马赛人讲哲学 | 新华网重庆频道
您的位置: >> 正文
《动物世界》拍摄地 在肯尼亚动物王国听马赛人讲哲学
日 10:18:06  来源: 人民网-环球时报
  占地1800平方公里的肯尼亚马赛马拉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是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它与坦桑尼亚的塞伦盖提国家公园隔河相望。整日与动物相处的当地马赛人也似乎个个像哲学大师,动辄口出哲理名言。比如每年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来这里一睹震撼人心的动物大迁徙时,马赛人会说,“来这里,你不是看客,而是回家。”
  依然保持原始文明的马赛马拉,不仅有非洲五大兽——大象、狮子、豹子、犀牛和野牛,还有难以计数的角马、羚羊、长颈鹿、河马、鸵鸟、狒狒等,它们组成的完美食物链让这片草原生机勃勃。中国观众熟悉的著名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中有关非洲野生动物的镜头大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记者驱车进入马赛马拉时,正逢旱季,放眼望去,草原一片枯黄,零星的几处绿色仅是其中的点缀。旱季对食草动物来说可能有点难熬,但并非找寻不到食物:成群的羚羊欢快地蹦着跳着,数不清的角马慵懒地吃着草……而草原上的王者——那些食肉动物则膘肥体壮。
  记者在马赛马拉常能看到这种景象:在一头“酒足饭饱”的狮子身旁,是新鲜的角马或水牛尸体,距狮子不足百米处是黑压压的角马群,狮子旁边的合欢树上,十几只秃鹫虎视眈眈……“那些角马为什么不离危险远一点?”有人发出过这样的疑问,但当地马赛人会笑着说:“邻居不是那么容易选择的。狮子是它们的恶邻居,也是在实现自然界中的优胜劣汰法则。”
  在马赛马拉别把自己当成一个看客。为了安全,游客都是乘坐游览车,由熟悉地形的司机或导游相伴,中途不能随意下车,以免惊扰动物。在寻找狮子的踪迹时,记者的司机先是很有经验地眺望周边环境,观察四周有些什么动物,然后再判断哪个方向可能有狮子,并观察动物们的走向。经过一番探寻,记者的车停在一丛灌木下,司机示意记者观察灌木丛下——一只成年雄狮正在打盹。此时,记者距离这头猛兽的直线距离不足3米,甚至能清晰地看到狮子的睫毛。出于对草原之王的敬畏,我们赶紧按动快门,不敢发出更多惊扰之声。其实,在车子悄悄停下时它已经察觉,它只是随意地瞥了我们一眼,继续睡觉。
  经过两天早出晚归的奔波,记者也仅领略了马赛马拉的四分之一。尽管不能完整地走访,但这趟旅程已足够让人发生潜在变化:起初的看客也学会一些寻找动物足迹的小窍门;从开始看到动物的惊诧变成平静相望;当车子陷入斑马群中只得寸寸挪移时,在天高云低的东非高原,你会恍惚觉得,自己也化身那只就地打滚、嬉闹的斑马。
  有人认为,看动物是孩子的梦想,其实,在马赛马拉看动物,是一次重回自然、荡涤心灵之旅。近些年,中国赴肯尼亚旅游者人数日渐上升,但这还不能与大批前来的欧美人士相比。据记者了解,有些欧洲人每年都要来一次,他们的感受每次都有不同,一名来自瑞士的游客说:“平坦的草原上,一棵孤独的合欢树下,成群的斑马、水牛……这让我觉得与上帝的距离近了。”
  与动物园看笼子里的动物相比,马赛马拉不仅是纯粹的,也是让人惊奇不已的。每年,马赛马拉都会上演世界上最伟大的自然奇观——举世闻名的动物大迁徙。上百万角马聚成动物世界最大的一组移动群体,在广袤的地平线上如浪潮般一波一波袭来,给人的震撼难以形容。
  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马赛马拉得到完美诠释,这里没有污染,没有工业垃圾,人类社会的那些文明在这里显得微不足道。祖辈生活在这片区域、至今保持着独特原始文化的马赛人会对游客说:“到来亦是回归。”久居都市的现代人在这里完全忘记压力与烦恼,融入奇妙的大自然中,在感受回归的轻松与快乐时,心底那层因欲望、权力、悲伤和彷徨沾染的尘埃也会随清风而去。依照传统方式生活的马赛人与动物十分亲近,他们这样奉劝那些与动物保持距离的人:“人总是觉得比动物高一等,主宰着它们的生死,其实,人也是动物,只是其中的一员。”
[] [] [] []
[责任编辑: 杨凡]
| 分享到:
请点击进入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新华网重庆频道编辑部 电话:023-
让那些本来买房只为单纯自住的人没有想到的是,房价在后来短短几年间翻了三倍以上
[深度] [言论]
社区\博客\微博
[推荐] [直播] [访谈] [专访] [新闻发布会]
重庆新闻排行【坦桑尼亚】保持原始习俗的东非马赛人
我的图书馆
【坦桑尼亚】保持原始习俗的东非马赛人
保持原始习俗的东非马赛人
马赛人(Maasai),是东非现在依然活跃的,也是最著名的一个游牧民族,人口将近100万,主要活动范围在肯尼亚南部及坦桑尼亚中北部。如今的马赛人一方面仍然坚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或多或少地加入到了当地的旅游业中。
由于马赛人数百年来都采用传统药物治疗各种疾病,至今拒绝接受西医。颇为神奇的是,即使对于号称热带非洲“头号杀手”的疟疾,马赛人也可采用下图植物的树皮煮水作汤剂即可治愈。
这是在坦桑北部东非大裂谷NGORONGORO火山口不远处看到的典型的马赛人村庄,能看出来,除了供人居住的茅草屋,也有关养牛羊的圈栏。
马赛人是游牧民族,终年成群地流动放牧,食物几乎全部依靠牲群的肉、血和奶。
他们口干了就拔出腰间的尖刀,朝牛脖子上一扎,拿根小草管就去吸,就像我们喝饮料。马赛人认为是牛群是神的赐予,他们鄙视农耕生活,认为耕作使大地变得肮脏。这是在坦桑北部著名旅游城市ARUSHA附近一马赛人博物馆看到的马赛人用于装牛血牛奶等饮料的容器。
马赛人的装束狠特别,女性穿坎噶,颈上套一个大圆披肩,头顶带一圈白色的珠饰。这是在马赛博物馆圆屋外正在编织白色株饰的马赛老妇。
马赛博物馆里琳琅满目的装饰品。
在非洲不少国家,判定少男少女是否成年,不是根据其年龄,而是看其是否举行过成年礼。所谓成年礼,就是割礼。这是博物馆展出的马赛人举行割礼仪式的场景。女子割礼历来都显得有点神秘,因为都是私下个别进行。除少数人到医院去做之外,大多数人一如既往,都由民间巫医、助产妇或亲友操持。据一位精于此道的老妪讲,传统的切割工具是铁刀或小刀片,缝合使用的是一般针线,有的地方甚至使用荆棘。用这样落后、原始的器具切割身体的敏感部位,而经常又不使用麻醉剂,肉体上的痛苦是难以言说的。手术过程中,不但疼痛难忍,还经常发生大出血。最常使用的止血剂不过是树胶或草灰。简陋的医疗条件,器具从不消毒,因而手术后经常发生感染。 
来自亚洲的“山寨版”马赛人~~
在马赛人博物馆里模仿表演马赛人的迎宾礼-蹦高舞~~
正是在参观了马赛博物馆之后,流浪非洲陪同国内来的朋友才萌发了去马赛人村庄实地探访的想法。
一般而言,马赛人村庄用带刺灌木围成一个很大的圆形篱笆,环绕一圈泥屋构成,可容纳4~8个家庭及其牲畜。在较老的马赛男人中间一夫多妻现象较为普遍,同一年龄组的男人之间可以借妻,娶亲要用牲畜做聘礼。&
马赛人的装束很显眼,男人身披束卡,实际上是红底黑条的两块布,一块遮羞一块斜披在一边的肩上。不要小看这两片布,马赛马拉大草原上的狮子看见这风中飘逸的红布,一定会逃之夭夭的。这是马赛男人们在村外举行的迎宾仪式上跳迎宾舞。
迎宾舞的伴奏乐器看起来就是一圆形塑料管,发出沉闷的“呜~呜~呜~”的声音。
男人们在跳迎宾舞的同时,马赛女人们则在不远处排成一排,唱迎宾曲。和男人们身披束卡“”物的重量,使耳朵越拉越长,洞也越来越大。&
村外迎宾仪式结束,马赛人簇拥客人慢慢走入村内。
进村后依然是男女分开围成圆圈或半圆圈,再次唱起迎宾曲。
马赛人盛行一夫多妻制。成年男子更多的是留很短的卷发,也有蓄发编成小辫的,年轻妇女则普遍剃成光头。
唱完迎宾曲,开始了村内的迎宾礼-蹦高舞~~看他们精瘦的双腿,动如脱兔、跳如蚱蜢。马赛人算得上是世界上最能跑的人,他们的立定跳高也堪称世界一绝。这是他们与野兽打交道训练出来的生存技能。由于他们生活的荒原上常常找不到树木和山丘,登高眺望便成了一种奢望,于是他们就靠跳高望远来目测四周的危险。跑得快,跳得高,历来就是马赛人对勇士的认定标准。
现学现卖,流浪非洲明显地感觉到就那么拎根木棍不停地原地跳高其实是件很费力的事。
在一旁也在蹦高的马赛女人们~~
马赛人脚上穿的几乎都是用废旧轮胎自制的凉鞋,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能奔善跑。马赛人红色的身影总是充满了神秘色彩,马赛人经常步行去离村落数十公里外的市场。为了给牛群寻找丰美的牧草和水,他们甚至能连续走上5天4夜。在广袤的大草原上,他们小时行走的路程普通人要走小时。
也能看到不少赤脚的妇女和小孩~~
迎宾舞蹦高结束,村民们各自散去,回到自己家中休息。
流浪非洲随村长和导游进入他家的小圆屋,听他介绍屋内情况。
说起来,屋内总共被分成四小部分:除了门口的杂物堆放间,就是居中的“厨房”和一旁隔开但均无门的两个相邻小屋,屋内并没床铺,仅仅是杂草之上铺了块床单,外加类似毛巾被的织物;两小屋分别由父母和小孩居住,算是现代意义的“卧室”。
据村长介绍,灶塘里的火烟终年不灭,跟多的是为了驱蚊:瞧那被烟熏得漆黑的屋顶。实际上,屋内总体感觉光线很暗,屋顶上方那一小孔长方形的开口,算是屋内唯一的光线来源了。
在圆形的村庄正中间围成一圈插了些木棍,木棍间横搭上木条,那是挂放摆卖自家手工制作的工艺品的地方。
在其屋外与村长及其助理来张合影~~
乍看这一位,很容易让流浪非洲和咱中国概念里身披袈裟的“得道高僧”联系起来。但很明显,这是一位光头的马赛妇女~~
按照马赛人传统,马赛人的孩子到、岁时要进行美丽修饰,那就是门牙要被拔走。马赛人认为这样看起来会更美丽。而且拔掉门牙还有一个特别的好处,就是当孩子病到张不开嘴时,可以直接从牙洞里灌药进去。
茅草屋是包括马赛人在内众多非洲民族的选择,但是在热带大草原上,这样的屋子根本抵挡不了日晒、雨淋和白蚁破坏。以至于非洲部落居民不停地盖房、迁居、补墙、换柱、加草。但是,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仍在坚持这种糟糕的房屋。一来是经济生产水平低,二来是传统观念作祟,他们担心会因此使自己或周围的人受到诅咒。在很多马赛人看来,传统住房舒适得很,实在没有改进的必要。茅草屋一般用木棍交织搭成圆顶样,顶上覆盖茅草,外面再用新鲜牛粪覆盖以作墙体。
正在用新鲜牛粪修补茅草屋墙体的马赛妇女~~
流浪非洲惊奇地发现,原来在村庄的一角,堆放着大量的新鲜牛粪,专门用于修补墙体。
马赛人把牛羊看成生命,在夜间,牛羊群关在村落里,甚至和主人共居一个茅舍。牛羊犊子白天由小孩子照看,大孩子则赶着牛羊群去较远的牧场放牧。
马赛人村庄一般有前后两个出口,后门不远处,一马赛小孩正赶着两头各驮着两袋物品的毛驴前行。不远处那较大的方形茅草屋,是做什么用的呢?
听村长介绍才知道,原来那方形茅草屋是村里自办的学校。说是学校,其实也就是一小间教室。村长兴之所至,给我们翻译黑板上的斯瓦西里语,原来是学校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授语音知识呢。
这是学校里唯一的老师,早些年在外校初中毕业,算是村里受教育程度最高的知识女性了,也是村长的大老婆,已经育有三个孩子。马赛人盛行一夫多妻制。近年来,定居的马赛儿童开始上学,已出现少数马赛人知识分子。&
学校里全部的学生都坐在这里了~~
从远处看,村里学校离村子外围篱笆一点都不远,孩子们上学很方便哈~~
离开了马赛人村庄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学校门口这两个充满好奇的孩子的眼神,似乎一直萦绕在流浪非洲的脑海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就会发现,其实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馆藏&44728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见过大世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