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中药美白秘方内服方法的常用内服剂量是什么?

中药剂量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中药的剂量
  中药的计量单位,古代有重量(铢、两、分、钱、斤等)、度量(尺、寸等)及容量(斗、升、合等)等多种计量方法,用来量取不同的药物。此外还有可与上述计量方法换算的&刀圭、&方寸匕&、&撮&、&枚&&&等较粗略的计量方法。由于古今度量衡制的变迁,后世多以重量为计量固体药物的方法。明清以来,普遍采用16进位制,即1斤=16两=160钱。现在中国对中药生药计量采用公制,即1kg=1000g。为了处方和配药特别是古方的配用需要进行换算时的方便,按规定以如下的近似值进行换算。  一两(16进位制)=30g  一钱=3g  一分=0.3g  一厘=0.03g  用药量,称为剂量,首先是指每一味药的成人一日量(按:本书各药物所标注的用量除特别注明以外,都是指干燥后的生药在汤剂中的成人一日内服量)。其次是指在方剂中药与药间的比较分量,即相对剂量。一般非毒性的药物,单用时用量可较大,而在复方中的用量可略小。主要药物用量可较大,辅助性药物一般可用较低于主药的剂量。  在确定剂量的时候,要根据病者的年龄、体质强弱、病程久暂、病势轻重以及所用药物的性质和作用强度等具体情况来进行全面考虑。一般是:老年人气血渐衰,对药物的耐受力较弱,特别是作用峻烈的攻病法邪药物易损正气,应适当低于成人量;小儿五岁以下通常用成人量的四分之一,五、六岁以上可按成人量减半用;体弱患者也不宜用较大剂量;久病者又应低于新病者的剂量。老人及身体已极度衰弱者用补药时,一般剂量可较重,但开始时的剂量宜轻,逐渐增加,否则药力过猛而病者虚不受补,反致萎顿。若属峻补药物,则用量尤不宜重。就病势而言,凡病势重剧而药力弱、药量轻,则效果不佳;病势轻浅而药力猛、药量过大,极易损耗正气,这些也是必须充分注意的。至于药物方面,质轻的用量宜轻,质重的可稍大;性味浓厚,作用较强的用量可较小,性味淡薄或作用较温和的,可用较大量。而毒性药则须严格控制剂量在安全限度内。除峻烈药、毒性药和某些精制药剂外,一般中药的常用内服剂量(即有效剂量)约为5~10g,部分常用量较大的为10~30g。  中药相关: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大学学生,学计算机的,学校空时接单编写PPT,有自己原创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下载积分:3000
内容提示:中药剂量.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21:16:4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新生儿能服用中药吗?剂量多少合适?
来源:中医中药秘方网
发布时间:
& & 新生儿能服用中药吗?
& & 有病服药,新生儿亦不例外,汤药只要喂服得当,新生儿亦可服用,且见效甚快。
& & 新生儿患病,重点突出,用药时不可药味太多,煎药量以成人的1/6即可,液量以60毫升左右为宜,因胃容量较小,可多次呷服,或用奶瓶喂,也可用滴管慢慢滴入。有些发烧小儿服药困难,可把一些中药做成糊状,涂在舌上,根据不同病情选择不同给药途径,听医嘱常可助您的病儿药到病除。
& & 小儿内服中药剂量多少合适?
& & 小儿内服中药的剂量,依其年龄大小、病情轻重、发病时间长短,有一定的差异。
& & 小儿内服中药剂量的基本原则是:以成人一般用量为基本折算,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用成人量的1/3~1/2;幼儿及幼童用成人量的2/3或等同成人量,学龄期儿童可与成人量同。
& & 小儿急病、新病,一次用量不可太大,可多次频服,但要中病即止。
& & 剧药、毒药对病儿,除非必须使用,一般应加以避免,应从最小量开始,病热一减,即应停用。小儿用药不要同类药使用很多,防止累积超量。
& & 怎样煎煮小儿服用的汤药?
& & 给小儿煮汤剂与成人大致相同,但煎煮时间、次数及煎出的药量不同于成年人。
& & 小儿用药量很小,煎煮时要尽可能避免浪费,应将药物用清水浸泡半小时,加入的水量,以药物浸透后稍有剩余为限,莫加水太多。煎药时先用旺火,煮开后改小火。一般感冒药煎开后煮15分钟,补药30分钟,常用药20分钟左右,煎一次即可。煎出剂量按年龄留存:
& & 1岁以内为60ml~100ml;
& & 1~6岁为150ml~200ml;
& & 7~12岁为200ml~250ml。
& & 随用随煎,夏季可放入冰箱保存,用时加热再服。
& & 小儿服用中药应注意什么?
& & 服药频率:新病、急病多分几次服药,而慢性病一日两次服用,或间断服药即可。
& & 服药时间:服药时间最好在饭后2~3小时为宜,急病则不拘于此,切不可与进餐时间太近,以免影响食欲。
& & 根据病情:小儿发烧顿渴、汗出漓漓,中药宜冷服,并多进温水;外受寒凉,引发感冒,中药宜热服,以助发散;一般疾病中药宜温服;消导积滞药饭后服;驱虫药空腹服;丸剂和膏剂药应在清晨空腹或晚上服。
& & 调和药味:小儿服药最恐酸苦,对此可酌加白糖,冰糖之类。苦寒中药,也可用甘草水作引,减少苦味。
& & 服药方式:小儿服药,要根据年龄大小,采取不同方法,能服者,可先服几口,喂少量甜水或温开水,然后再慢慢服药。拒服者,大人则要固定其手、头、用小匙将药物送入口中,使之自然咽下。学龄儿则要教会其自服。新生儿可用奶瓶喂药,或用滴管滴入。重危昏迷病儿,则可鼻饲给药。不管大孩小儿,喂服中药不要急于求成,更要防止误入气管。
责任编辑:21nx
胸腔位于脏层胸膜和壁层胸膜之间呈封闭型腔隙。气胸的发生,是由于肺与脏层...
中年是女性家庭、事业双丰收的人生阶段,本该过得更自信、更优雅。然后更年...
柴归汤加减治崩漏案
柴归汤加减治崩漏案,吴玉泓,甘肃中医药大学教授,甘肃省名中医,从事《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常用中药剂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