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密度和土壤容重与土壤压实机程度有关系吗

Bn甘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 396.7-1999旱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999-02-01实施河北省标准计量局发布DB13/T 396.7-1999月U舌本标准系列共四项,第一项《早作农业工程建设总则》,第二项《早作农业区划与主导技术模式》,第三项《十大早作农业技术 配套技术规程》,第四项《早作农业工程建设的管理》。本标准是上述系列标准中的第三项。本配套技术规程包括13个标准:DB13/T 396.1-1999坡改梯田与综合治理技术规范DB13/T 396.2-1999早作农区集雨水窖技术规范DB13/T 396.3-1999早地丰产沟、丰产坑耕作技术规程DB13/T 396.4-1999早地培肥改土技术规程DB13/T 396.7-1999。本标准由河北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农业厅农业处。参加起草单位:农业厅农业处、科技处。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联习、张会敏、王英君、魏瑞敏。河北省地方标准旱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DB13/T 396.7一1999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旱地作物实行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条件、播种、覆膜、田间管理等农艺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早地春花生、春玉米、春播棉、春甘薯、马铃薯、春小麦、冬小麦地膜覆盖栽培。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有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4404. 396.10-1999早地地膜小麦机械穴播栽培技术规程3基础条件1土壤条件毖,耕层。,,%左右石雀螂户不同作物要求的土壤养分含量不足时,相应增加化RA用It3.1.1玉米耕层土壤全氮大于0.08%、碱解氮大于65mg/kg、速效磷含量大于15mg/kg,速效钾含量大于120mg/kga3.1.2甘薯、马铃薯耕层土壤全氮含量0.04%-0.06%,碱解氮40 mg/kg 3春播棉‘毛无霜期180天以上,4-10月份大于10℃活动积温3700℃以上。3.2.4春甘薯)15 0C积温3C。3.2.5小麦冬小麦10月中旬至翌年6月上旬)0℃积温1C,越冬期间0℃以下负积温小于一4000C o春小麦)0℃积温1C。4整地4. 1耕翻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抓紧进行耕翻,秋耕深度18cm-20cm,春耕深度10cm-15cm04.2整地质量_/耕后及吐,耕保墒广做到主-I无根茬、蜡多零吻位劫上松下实,地面平整。M层土壤相对持水量60%-7粉--, , “ ,.\ \ \ .,4.3种植形式一,一尸一—一一花生、甘薯、马铃薯高产栽培必须起垄,玉米、小麦、棉花可以不起垄。4.3. 396.7-1999垄底宽50cm-60cm,垄高20cm-30cm,垄台面宽25cm-30cm,两垄间隔10cm-15cm。每垄栽种一行。4.3.2.2大垄双行垄底宽80cm-90cm,垄高25cm-30cm,垄台面宽60cm,两大垄间隔15cm-20cm,每垄交替栽种两行,行距30cm,5施肥_以施用底肥为主。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化肥施用根据不同作物和产量目标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施肥量按DB13/T 394-1999第6.2条执IT.6. 1 1 }一擒6.2攫黔7较好时’可随铺膜随播”或”播”随”膜。 叫米用IV l械或者人工铺膜,做到膜面平直,前后左右拉紧,使地膜紧驴粤面,-.膜边用土压实6宁哩丝华有式_‘_每隔3 5和在膜上压一土带,防止风吹揭膜。冷少‘常规铺膜方轰—’地膜盖在垄上,在垄上种植作物。6.4?a2‘式地膜覆盖在垄背上,7 ft“pp1 t %g‘,阂考适普种植玉米、花生、甘薯、马作物种扒宜时乙穿种植玉米小麦、棉花选用生育期相对较长、7. 1玉米品种单株增pp#o7.1.1无霜期105天一110天地区,选用生育期115天左右的品种,如冀承单3号、农大108等。7. 1.2无霜期110天一120天地区,选用生育期125天的品种,如中单2号、吉单118号,搭配掖单2号和丹玉13号。DB13/T 396.7-19997. 1.3无霜期120天一130天地区,可选用生育期130-135天的品种,如沈单7号、丹玉13号。7.2花生品种选用株型紧凑、抗早、生育期130天以上的中晚熟优良品种。如冀花2号、冀油4号、鲁花9号等。7. 3薯类品种7.3. 1甘薯选用茎蔓短、分枝性较强、结薯早而集中、单株生产潜力大的品种。如徐薯18、商丘SL-01、冀薯4号等。7.3.2马铃薯选用结薯早而集中、单株生产潜力大的品种。如坝薯9号、10号、金冠等。7.4棉花品种选用在当地成熟相对较晚,生产潜力大,结铃性好,烂铃少,后发性强的优良品种,如冀杂29、中棉12号、新棉33B等。7.5小麦品种7.5. 1冬小麦不北纬39“以南,海拔500m以上的旱地,选用抗早、耐早、丰产的冬性、半冬性小麦品种。如北部的京冬6号、沧6001,毯鱿愈饰南部的冀麦36, 42,邯4589、晋麦33号等。,北纬390-410之间可种植京冬6号、凉核3别中921, CAU96-2等冬小麦品种。一7.5.2春小麦北纬39”以北至河北北界,大部分地区适宜种植抗旱、耐早、丰产的春小麦btip种。如小山2134、晋麦9号、克早13, 14,垦 93等。8播种8. 1种子质量禾谷类作物、纤维类经济作物、油料类作物种子默GB4.2, GB4407. 1, 4407.2的要求。甘薯、脱毒马铃薯种薯在符合GB4406的同时,脱毒质量符合DB13/T 164.3-93中第3条的规定。8.2,募篡.衣处理的”子瓤8.3.1镖纂播,r- I毒薯种苗。办雀毋澎戮肚处且枣止如。,时,要趁墒整地荔砂 小------一)-DB13/T 396.7-1999纂释澡米、花生、棉花、脱毒马铃薯播种适期内打孔播种,孔深3cm-4cm,每孔花生2粒,玉米、棉花2粒一3粒,脱毒马铃薯微型薯或切块1粒-2粒,点种后立即用细湿土盖严。8.3. 1.2甘薯栽秧时用直径0. 5cm左右、长25cm左右弧形铁钎,由膜面斜插入土,深7cm、水平长10cm的隧洞,随即将秧苗插入,用土盖严。8.3.2先播种后铺膜玉米、花生、棉花、甘薯、马铃薯可按常规播种方式播种后,再覆盖地膜。8.3.3同时覆膜、播种在土壤墒情适宜的情况下,小麦穴播按DB 13/T 396.10-1999执行。8.4播种时呵_、于了一._二_脊播作竺 9)比影镬前5界k r,7天播jp,冬小麦比to露地怪土澎耀纂 -10“。秘鹦8.5.1玉米‘种植密度比当地露地栽培般要高10%-20%。每公顷60000穴一645001肠夕-vo 0形S 20-穴,海穴2粒勺粥窝8.5.2它一一大小行穴播种植,小行距30cm-35cm,大行距50cm左右。种植密度按DB13/T 396.10-1999第7.5.2条执行。9田间管理9.I放苗9.1.1先播种后盖膜的玉米、花生、棉花、马铃薯,在幼苗出土后,要及时人工打孔放苗,并埋严孔眼。_/9.1.2甘薯栽秧覆膜后,在秧苗上部担多将膜划破,把苗顺出膜外,用DB13/T 396.7-1999土把膜口封严。一心时放苗丁丁味澹地膜小麦膜孔错啦燕卜在小妾出铂后二奸二.2护膜 一一一一一一-~、〕0口JQ甘播种后要随时检查盖膜情况,如发现封膜不严、大风揭膜或破损时,及时用土压严。9.3追肥如果作物生长期间肥力不足,可趁墒补追部分速效氮肥,施肥要在株间或行间打孔穴施,施肥后用土埋严。在作物生长的中、后期可以采用叶面喷肥,促进生长。9.4除草如果发现膜下杂草发生严重,可在杂草上部的地膜上盖一层土,不让杂草见光,闷死杂草;如果杂草较大或已经破膜而出时,把有草处的薄膜揭开,将其拔掉,然后再盖好薄膜。1。It“膜、日以享作物收获后,及时收拾残膜,防止残膜污染土壤。旱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编制说明多项次试验证明,地膜覆盖栽培具有保墒、增温、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养分分解、提高土壤供水供肥能力的综合协调作用,可为种子萌发、作物生长发育创造适宜高产的生态环境,是旱地作物实现增产、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一、工作过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我省已推广多年,但单纯对旱地地膜栽培进行规范化研究尚属首次。结合实施早作农业工程,先后对旱地玉米、花生、棉花、甘薯、马铃薯、小麦等作物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试验研究和验证。根据已取得的系统资料和大面积示范推广成果,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本规程初稿,再在征求农业科研、推广部门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修改形成送审稿。二、主要技术内容的确定早地地膜覆盖具有增温、保墒、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土壤养分分解,提高土壤供水供肥能力。(1)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加大。据怀安县地膜玉米试验结果,在覆膜期间或揭膜后,土壤容重均明显降低,孔隙度增大。地膜覆盖对土壤容重的影响单位:克厘/米“测定日期0-10厘米10-20厘米0-20厘米备注对照起垄盖膜平地盖膜对照起垄盖膜平地盖膜对照起垄盖膜平地盖膜4月22日1. 10-20厘米土层土壤的孔隙度增加1.71%.测定日期I处理地膜覆盖对总孔隙度的影响(%)0-101-*赫而 1 10-厘米盖膜)对照相差‘任~滋,--~qd︸~︸月了1,上1月仕一一勺工OJln月︸1乙‘111。一。一,上一只︺-~乃‘一OU~丹0--3---0一2.-3.一5.-7.一2.-2.尸口工OU-丹匕1月性1孟‘-口口1只二迁‘n户10口一R户-吐二一一R︸一一勺一月‘一U工‘.二-内J-q‘-q‘~2︸2~勺曰魂0︸种0~二口11勺︸﹄匕工lajl卜曰︸﹄匕4--9一33一7一2-1R分一n甘一弓‘︸.一月0︸J,-J性11月01魂O工OU工八“二户勺1丹0﹄勺lltU﹃﹄匕工UJ工丹011卜曰~﹃匕0.一4.一2.-3.一2.-8.-3.一3.5-9-6一2-佑一4一1一4仅一已一创一9:-3一公一创-今61-51-58-56-盯一防一56-防户﹄﹄﹃口目…,二工d‘11﹄口工C‘1口匕1通‘1八己工R﹄,J﹃0甘﹄自U︸月任肉一R︸一连‘~连‘0‘1一OlnU工八U工O目1通‘10甘工CU月01户01月01月bl‘Jl以Ull﹄Jl月卜U盖膜期56.31月r-一勺-|-丹‘~1几一口口,土︸0‘~内0~口‘-,工~IL明1朔一湖1湖1明一明7月2日平均值揭膜后相差-8. 697.042.221.71(2)地膜覆盖能提高土壤温度。据滦县农业局调查,4月10日至8月30日地膜花生全生育期积温比裸地种植大幅度增加(详见下表)。地膜花生与露地花生不同耕层积温对比单位:厘米、℃耕层处理5101520盖膜积温3423不盖膜积温3238积温差对地膜玉米的试验调查也是如此。地膜玉米全生育期5厘米地温平均比裸地高1. 5-2. 50C,地积温增加200-3000C,玉米可提高成熟10天左右。试验验证,春播作物如玉米、花生、棉花、甘薯等比露地栽培提早播种5-7天,可延长生育期7-10天,获得高产。此外,据元氏县农业局试验,地膜冬小麦苗期比露地小麦10厘米地温提高0.9-1.20C,5厘米地温提高1. 5-2. 1 0C,地表地温提高3.6-4.2℃。正常播种冬前生长过旺,反而影响产量,而11月上旬播种地膜小麦与10月15-20日播种的收获产量差异不明显。因此,冬小麦播期要推迟7-10天。(3)地膜覆盖可以抑止土壤水分蒸发,提高水分利用率。据卢龙县调查,在干早土壤水分条件下,0-5, 5-10, 10-15厘米土壤水分含水量,甘薯地膜覆盖比露地栽培分别提高4.4%, 2.0%, 1.4%;在正常土壤水分条件下,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1.3%-, 1.1%, 2.4%。据隆化县1997年调查,早地玉米盖膜田15厘米土层含水量为13.5%,比对照田高6.64%0另据试验调查,早地冬小麦覆膜后0-20厘米土壤水分冬前、冬季、返青期、拨节期分别比平播高3.5,4.9,5.3,3.3个百分点,水分利用率提高30%以上。小麦整个生育期间土壤含水量平均比露地小麦高2. 7个百分点。(4)地膜覆盖可以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地膜覆盖可有效地调节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条件,使土壤微生物活动增强,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使土壤速效养分增加,提高土壤的供肥性能。据平泉县农业局对地膜玉米试验,全生育期0-30厘米土层平均碱解氮比对照增加4. 58ppm,速效磷增加13.79ppmo(5)密度确定 (y为公斤/亩,x为千株/亩)最佳密度分别为每亩4167株和4151株,合理范围为每亩株,如超过5000株减产明显,最大叶面积系数为3.8-4.5。在裸地高产栽培中,中单二号等平展型玉米的密度效应方程为:y=456. 9x -0.27x,最佳密度为3687株/亩,合理范围为株/亩,最大叶面积系数为3.5-3.8.因此,地膜栽培比露地栽培密度要高500株左右/亩。B、花生密度的确定。1997年,滦县农业局对地膜花生密度试验结果如下:不同群体结构地膜花生产量对比试验(冀油4号.1997年)密度项目1.5万株/667口21.8万株/667mz2万株/667mz穴粒数单株果数17.616.315. 81.73.6346.7在肥早地由于个体发育好,群体不亦过大,每公顷22.5-27万株增产效果最好;薄早地个体较小,则应相应增加群体数量,每公顷27-30万株增产效果最好。同时证明,增穴减粒增产效果显著,以每穴2粒增产效果最好。C、甘薯、马铃薯密度的确定。据卢龙、平山县对地膜甘薯、马铃薯试验验证,由于地膜覆盖栽培施肥量大,水分供应条件好,加之覆膜后环境条件改善,植株长势强,单株所占营养面积大,故一般应比露地栽培密度低10%-20%,如果密度过大,不利于个体发育,影响结薯而减产.0、棉花密度的确定。据南宫市对地膜棉花密度试验,亩收获株数时最高产量。单株果枝15-17个,亩果枝5-6.8万个。E、小麦播量确定。据元氏县农业局试验,地膜小麦单株有效分a增加1-3个,即使使用同一品种,地膜小麦的株高比露地小麦增加10-20厘米,拔节至抽穗期叶面积系数增加1.87-2.02,干物质积累量增加87.8%-157.6%。地膜小麦如果播量过大,则群体过大,个体发育不良。因此,地膜小麦的播量要比同期播种的露地小麦减少播量10%左右。据多点试验,适播期早地地膜冬、春小麦每亩30-35万株,产量最高。三、预期社会、经济效益全省约有1000万亩早地适宜;是广该技术,按推广面积800万亩,亩增产粮食120公斤测算,届时可增产粮食9. 6亿公斤,增加产值10亿多元,既可有效改善旱作农区群众生活,加快脱贫致富步伐,还可促进贫困千旱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四、本标准与类似标准的比较经查询,国家、农业行业标准中没有类似标准,也未见外省制定类似标准。作为早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规程,在我国尚属首例,居国内领先水平。五、实施该标准的建议建议各级农业部门,因地制宜组织实施本标准。在省政府组织实施的早作农业工程建设中,按技术标准组织技术培训和检查验收,确保旱作农业工程建设健康发展。六、参考资料GB4404. 396.10-1999早地地膜小麦机械穴播栽培技术规程《河北省种植业区划》河北科技出版社19880《早地农业工程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0《北方半干早地区持续农业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70《油料作物使用栽培技术》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0《中国设施农业论》新世纪出版社1992.《农业实用技术》农业出版社1992,《高寒半干早区农牧增产技术》地震出版社1997.以及省农业厅、财政厅、计委有关旱作农业工程建设的文件等。

  摘要:分析了北京市郊区苹果园生草栽培间作12个草种的出苗率、密度及越冬返青等指标,筛选出该区域苹果园生草栽培适宜的草种;对适宜草种间作苹果园土壤容重、土壤pH值、土壤温湿度、土壤速效氮等指标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苹果园间作高羊茅和紫花苜蓿可降低土壤容重、土壤温度和土壤pH值,提高土壤速效氮含量。综合分析认为,高羊茅可作为北京市郊区苹果园生草栽培的草种。
  关键词:苹果园 生草 草种 高羊茅 紫花苜蓿 自然生草 覆盖 清耕
  生草栽培是苹果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耕作方法之一,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我国地域辽阔,苹果不同区域生态条件相差较大,不同地区生草栽培的适宜草种不同。渭北旱地苹果园种植白三叶草在小气候综合效应方面优于多年生黑麦草。在陕西省洛川县和长武县的苹果园生草试验中发现,三叶草对富士苹果园土壤具有保水作用。尽管在洛川县苹果园另一项试验中,黑麦草比白三叶草能更好地改善土壤贮水力,但仍然认为渭北旱塬乃至兰州苹果园生草首选草种为白三叶草。北京地区果园采取冬季覆盖越冬防护措施的条件下,种植白三叶草、鸭茅能够降低地温,保持土壤水分,增加土壤营养。
  本研究分析了北京市郊区苹果园间作12个草种的出苗率、密度以及越冬返青情况等指标,筛选出该区域苹果园生草栽培的适宜草种高羊茅、紫花苜蓿。对高羊茅、紫花苜蓿生草栽培2年苹果园的土壤容重、土壤pH值、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土壤速效氮等指标进行了效果评价,以期为北京市郊区苹果园生草栽培提供参考。
  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试验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阳坊镇中国农业大学果树试验站苹果园,树龄3年生,栽植行株距5m×3m,土质为褐土,有灌溉条件。选择12个草种进行筛选试验,草种名见表1。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小区面积为4500m2,3次重复,以自然生草为对照,分别调查各供试草种的出苗率、密度、越冬返青等情况,从中筛选最优草种。2010年5月24日机械播种,行距18cm,各草种播种量见表1,播种后旋喷灌溉。秋末果树株间穴施农家肥,每667m2施2m3。所有草种采用草坪割草机(Husqvama350)修剪,草高维持在20cm左右。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出苗率出苗率为播种后10天的每平方米出苗数除以每平方米播种种子粒数。随机取3个样点,每个样点1m2,计数幼苗株数,计算平均出苗率。
  (2)出苗时间从播种到该草种出苗占出苗总量的70%所需的天数。
  (3)密度播种后40、天调查单位面积草的株数。每小区随机取3个样点,每个样点1m2,计数草的株数,取平均值。
  (4)返青密度2011年4月下旬调查单位面积草的株数。每小区随机取3个样点,每个样点1m2,计数草的株数,取平均值。
  对于试验筛选的适宜草种,以清耕、覆盖稻壳和自然生草为对照,分别评价生草对苹果园土壤容重、土壤pH值、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土壤速效氮等指标的影响。
  分别于2010年5月17日、11月17日和2011年11月17日在各小区内随机取3个样点,挖土壤剖面,在0~10cm和10~20cm用环刀和铝盒均匀取样,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容重。
  (6)土壤养分分别于2010年5月17日、11月17日和2011年11月17日在各小区内随机取3个样点,用土钻取0~20、20~40、40~60cm土层的土样,供测土样先经自然阴干,然后粉碎过200目筛,放置于白封袋待测。土壤养分采用浙江托普仪器公司的TPY~6PC土壤养分测定仪进行测定。土样pH值用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的pH计(型号:340PH/TcmpMeter)进行测定。
  (7)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
  采用浙江托普仪器公司的土壤水分温度测定仪(型号:TZS-5X)对地块进行测定,土壤温度、土壤湿度传感器埋于相应处理地表下方20cm处,每小时记录1次数据。
  2.1 草种出苗率等的比较
  供试的12种草播种后7天,紫花苜蓿、高羊茅、高丹草和披碱草出苗率均在80%以上。早熟禾、沙打旺、草木犀、黑麦草出苗率在45%以下(表2)。
  12种草出苗时间为播后第8~14天。高丹草、披碱草、高羊茅、紫花苜蓿在播后9天内出苗,黑麦草、苇状羊茅、无芒雀麦、草木犀、白三叶、红豆草在播后11~12天出苗,早熟禾、沙打旺出苗较晚(表2)。
  供试的12种草密度明显不同,每平方米0.67~1970.33株。高羊茅每平方米密度为1970.33株,表现出明显优势,超过苹果园常见杂草稗草的还有紫花苜蓿和黑麦草;高丹草、无芒雀麦、白三叶、草木犀、披碱草、红豆草、早熟禾、苇状羊茅密度较低,每平方米0.67~180.67株(表2)。
  供试的12种草返青密度草种间差别明显,变异幅度在每平方米0.33~1627.33株。高羊茅每平方米返青密度为1627.33株;紫花苜蓿、无芒雀麦、苇状羊茅、沙打旺、草木犀返青良好,每平方米返青密度为367.67~727.67株;红豆草、白三叶、早熟禾、披碱草、黑麦草返青差;高丹草是1年生草种(表2)。
  2.2 生草对苹果园土壤的影响
  2.2.1 生草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不同草种、不同耕作方式对苹果园土壤容重影响不同。与2010年5月测定的苹果园土壤容重值比较,种植紫花苜蓿、高羊茅0~20cm土层土壤容重均降低,总的说来,种植紫花苜蓿0~20cm土层土壤容重较种植高羊茅降低幅度大;其中,种植紫花苜蓿、高羊茅均表现10~20cm降低幅度较0~10cm大,2011年与2010年趋势一致。覆盖稻壳和自然生草2010年0~20cm土层土壤容重均升高,除覆盖稻壳10~20cm土层土壤容重升高幅度较小外,其余升高幅度均较大;2011年0~20cm土层土壤容重均降低,但降低幅度均较小。清耕0~10cm土层土壤容重降低,2011年降低幅度较小;10~20cm土层土壤容重明显升高,2011年与2010年趋势一致(表3)。
  2.2.2 生草对土壤pH值的影响
  不同草种、不同耕作方式对苹果园土壤pH值影响不同。供试苹果园土壤pH值偏碱性,均在8.0以上。与对照清耕相比,种植高羊茅0~60cm土层土壤pH值降低,2010年20~40、40~60cm土层土壤pH值降低幅度与相应对照清耕差异不显著,2010年0~20cm和2011年0~20、20~40、40~60cm土层土壤pH值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清耕。种植紫花苜蓿0~60cm土层的土壤pH值降低,2010年20~40、40~60cm和2011年0 ~20cm土层土壤pH值降低幅度与相应对照清耕差异不显著,2010年0~20cm和2011年20~40、40~60cm土层土壤pH值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相应对照清耕。覆盖稻壳2010年和2011年0~60cm土层的土壤pH值与相应对照清耕差异均不显著。自然生草2010年和2011年0~60cm土层的土壤pH值与相应对照清耕差异均不显著。清耕2010年和2011年0~60cm土层土壤pH值在8.41~8.56(表4)。
  2.2.3 生草对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与对照清耕相比,种植紫花苜蓿、高羊茅、覆盖稻壳和自然生草苹果园7月地温均较低,降低幅度分别为1.34、1.11、1.63、1.02℃。种植紫花苜蓿、高羊茅和覆盖稻壳苹果园11月土壤温度均高于清耕,提高幅度分别为1.61、1.33、3.23℃,其中覆盖稻壳对土壤温度上升影响较大。苹果园种植紫花苜蓿、高羊茅、覆盖稻壳、自然生草土壤温度全年变化比对照清耕小(表5)。
  种植紫花苜蓿、高羊茅、覆盖稻壳和自然生草苹果园5、9、10月土壤含水量显著高于对照清耕,5月分别高4.64、3.55、6.89、5.28百分点,9月分别高4.77、3.56、5.42、4.29百分点,10月分别高4.47、3.47、4.95、3.36百分点,但6、7、8、11月各处理苹果园土壤含水量与对照清耕无显著差异(表5)。
  2.2.4 生草对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影响
  种植紫花苜蓿、高羊茅和自然生草均能提高0~20cm土层土壤速效氮含量,2010年分别比对照清耕提高1.37、0.85、1.21mg/kg,2011年分别比对照清耕提高4.13、2.83、2.00mg/kg(表6)。各处理20~40、40~60cm土层的土壤速效氮含量与对照清耕差异不大。
  草种出苗时间的长短和出苗率的高低反映出该草种与杂草的竞争潜力大小,出苗时间短、出苗率高的草种与杂草竞争力强。密度反映草种的生长速度及分蘖能力,生长速度快、分蘖能力强的草密度高,地表覆盖性状好,与杂草的竞争力强。返青密度是次年返青后草种的生长密度,反映草种的越冬性,越冬性差的草种不适宜用作果园生草。紫花苜蓿、高羊茅、高丹草和披碱草在出苗率和出苗时间方面表现优异。高丹草仅为1年生草种,而披碱草和黑麦草基本都难以越冬。所以在北京褐土苹果园全年生长及越冬后第2年均表现优异的为高羊茅和紫花苜蓿。
  由于生草根系分泌物、根系腐烂以及微生物的作用,土壤理化特性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与清耕相比,在北京褐土苹果园种植高羊茅和紫花苜蓿土壤pH值分别降低0.21、0.32。在江苏省丰县15年生富士苹果园进行行间种植白三叶草发现,连续生草2年能使该苹果园土壤pH值降低0.4个单位。内蒙古6年生苜蓿地较1年生苜蓿地土壤pH值平均下降了0.13。
  本研究表明,在北京褐土苹果园种植紫花苜蓿、高羊茅、覆盖稻壳和自然生草土壤温度全年变化均较清耕小。在南京丰水梨园连续4年种植高羊茅早春时提高地温2℃,在夏季可降低地温3~4℃,因此生草或覆盖果园地表温度的变化幅度小,早春土温上升缓慢,从而根系开始活动迟,可使果树避过晚霜危害,夏季可避免表层根系因土壤温度过高而老化甚至死亡。甘肃省白银市林场连续3年种植白三叶草,与清耕相比,生草能够在7月和8月降低地表下5cm处地温4.6℃。
  与清耕相比,种植紫花苜蓿和高羊茅土壤容重降低。内蒙古大学农场种植紫花苜蓿的土壤容重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减小。渭北旱地苹果园种植白三叶草,随着生草年限的增加,苹果园生草区0~60cm土层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增加。
  本研究表明,北京褐土苹果园种植高羊茅和紫花苜蓿与清耕相比土壤速效氮含量提高。北京京州园艺场进行苹果园间种鸭茅和白三叶草,20~30cm土壤速效氮含量增加了26.88mg/kg。内蒙古大学农场种植紫花苜蓿对土壤的改善效果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提高。本研究种植高羊茅和紫花苜蓿,在20~40、40~60cm土层中土壤速效氮含量影响不明显,可能与生草年限较短有关。渭北旱地苹果园种植白三叶草,从草被的培育到稳定群落建成一般要2~3年时间。
  在北京市褐土苹果园,紫花苜蓿的密度、返青密度均较高羊茅稍差。紫花苜蓿的根系深,长年种植的紫花苜蓿根系所处的生态位与苹果树根系的生态位极为相近,与果树存在严重的水分竞争问题。而高羊茅根系分布浅,与苹果的吸收根分布相比,二者根系分布土层不同,可避免和减轻二者水分需求的矛盾。另外,紫花苜蓿能为多种果树害虫提供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易造成害虫大面积发生危害。
  经综合分析,本研究供试的12种草中,高羊茅(品种:sh0wtime)可以作为北京市郊区苹果园生草的最佳草种。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专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壤压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