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为了什么,感觉施工感觉活着没意思怎么办

(糖醋排骨)
(把心沉入湖底)
(西华门女阿姨。)
第三方登录:你为什么活得越来越没意思
我的图书馆
你为什么活得越来越没意思
文/周珣 我刚满五岁的儿子,已经学会说“没意思”。听见这三个字时,我吓了一跳。好在,他在房间里逡巡了一会儿之后,迅速找到了自己的“意思”——-一本地图册,埋头翻找妈妈之前旅行的国家。在悠长的一生中,多多少少,我们都会有感觉“没意思”的时刻。这样的时刻,我们无聊,低落,闷哼哼,无所事事,这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它是会自然揭过的一页,在内心深处,我们其实有确信,前方,无数有意思的事情在等着呢。比较可怕的情形是,对很多人来说,人生是个越活越没意思的过程。随着年齿渐增,不知不觉中变得不再对一个有意思的前方心怀期待。上班没意思,下班也没意思;挣钱没意思,挣不着钱更没意思;单身孤独得没意思,两个人相处日复一日沉闷起来越发没意思。世俗认可的成功没意思,连世俗认可的成功都不可得,也没意思得很吧。那些我们生命中特有意思的事情,是怎么渐行渐远、终至消失不见、捕捞不着的呢?大一冬天,我在女生宿舍里犯懒,门外忽然一阵杂乱的脚步声,伴以穿插其间的惊呼,让人以为出了什么乱子。开门,发现不少同学正连蹦带跳地往楼下冲。这场小规模的骚乱源起于窗外的初雪,很多来自南国的同学这一天见到了生命中的第一场雪。在物质条件不那么好的时候,第一次看雪、第一次看海,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进剧院,都非常有意思。这种因为稀缺、新鲜感带来的生活中的“有意思”,正在无可避免地越来越少。随着见过的、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多,能让你兴奋、兴致勃勃、瞬间幸福感爆棚的东西就越来越少。基本走上了叔本华所谓“人类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了就无聊”的循环。看上去什么也不缺的人,除了一点意趣、一点兴致、一点活力、一点精神头儿。他们用平和形容寡淡,以超然掩饰木然。这种中规中矩、了无生趣的活法,那么切近那么熟稔,我们的朋友,我们的亲人,几乎,就是我们自己。总是会有不甘心的人。那么,怎么才能避免越活越没意思?这个真是虾有虾路蟹有蟹路。我认识一个女人,孜孜不倦地谈恋爱,从十几岁到几十岁,不停更换恋爱对象,次次爱得死去活来。她的确活力充沛,每爱上一个人都像天山童姥新吸食了鲜血,精神焕发斗志昂扬,她的生命就是一个有意思的传奇。但这法子实在不好推广,各有因缘莫羡人。还是试着寻找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路径。排在首位的,我以为是强健的体魄。有意思在一些时候,根本就是个体力问题。20年前,我上夜班,凌晨一点下班去簋街宵夜,吃到三点,去打早场保龄球,玩到六点钟回家蒙头大睡。这种有意思的生活,我现在一天都过不下去。该熬时熬不住,过了点儿还睡不着。微信圈有朋友招呼“戈壁徒步”,呼啦啦冲上去一队人,个个热情洋溢。真正成行的寥寥无几。一天30公里,烈日沙漠行,再有意思,平日没锻炼也不敢去啊。假装着向往一下得了。一位同龄男性友人,爱上一个九零后姑娘,一开始也算情投意合。最后分手,原因是“陪不动”。年轻姑娘想要的有意思的生活,中年男人着实体力不支。除了拼体力,避免活得没意思,更多拼的是创造和发现的能力。大家的日子其实能差到哪里去?一样居家过日子,为什么有人活得就比你有神采、有意思?我结识过一位理发师。介绍我找他剪发的朋友说“他很特别”。果然特别。我第一次找他,本来是要烫发,他看了看说,你的头发要养养了,别没事儿老烫,毁头发。我担心只剪剪没型儿。他答:发型师真正的手艺是剪出型儿,不是靠烫。那次剪发,花费是准备烫发的十分之一,耗时比一般剪发长一倍。我还真没见过这种不以烫染多赚钱为目的发型师。他剪发时神情专注、投入,眼睛里有真正的兴趣和热爱。后来我找他做过两年的头发,有很多次,我坐得不耐,也觉得可以了,他却不肯放,一定精工细剪,每次要剪到他满意才算完。有时候会找不到他,因为他会去香港学习,去新加坡进修,或者在别家发屋观摩、参加比赛。熟了,也会聊聊他的经历。他来自内陆省份的小城,一直保留着从那里到北京的硬座车票。他在北京第一次坐地铁的地铁票、和妻子第一次约会看电影的电影票,第一次接了妈妈来北京逛故宫的门票,他都剪贴留存。他从女儿出生,每天坚持给她照一张照片,从无间断。如果出差,就让家人照了传给他。看他手机里那个漂亮女婴每一天的变化,不但是他的、也成为我们这些客户的乐趣。他手机照片里的另一个主题系列,是他在阳台给妻女亲手种植的蔬菜,各种绿意盈盈。他娶的是大学毕业的北京姑娘,一开始岳父母难于接受他的北漂身份、他的职业,但很快就处得其乐融融。我相信会的。很难有人会不喜欢、不接受他那样的人,无论是对职业还是对生活,他都认真投入地创造出意思,让身边的人能够强烈地感受和体验到。他是高尔基所说的那种可以“建造一种充满感受、思索和行动的时钟”的人,他自己创建的价值坐标,覆盖了日常枯燥、单调、“冷冷地滴答着的时间”。我已经N久找不到他剪发了。他去日本交流学习。一个有意思地活着的人,总会有机会遭遇更有意思的生活。活得没意思,大部分原因是活得没兴致。有所热爱、有所贪恋、有所沉迷,可以避免心灵无处安放。我从来不嘲笑广场舞大妈。不是因为我不再年轻,是因为我觉得可以不顾别人的眼神、观望甚至嘲弄,投入地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并且由衷快乐,挺值得尊重的。雕塑家罗丹所理解的生命是“无尽的享受、永远的快乐、强烈的陶醉”,都可以在广场舞大妈们的身上找到。有什么不好吗?我知道我无法参与,但我乐于欣赏,也愿意在一定程度上避道而行。那也算一种有意思的生活。它可能不适合所有人,没有哪种有意思的生活是适合所有人的。避免越活越没意思,还有一项大招,是屏蔽掉那些扫兴的人。去了一个地方聚餐,说“这有什么好吃的”?去了一个地方旅游,“有什么意思啊,全是人”;去看一场电影,“没劲,不如在家看电视”。满满的负能量,不但他自己的生活没意思,也扫荡掉身边的人的兴味。他说的也许是实情,他比别人都理性、冷静、现实,但真心招人烦。宁可跟那些有点大惊小怪的人交往。我认识一个朋友,被大家挤兑是“最会拍大腿”,一点儿美好的东西都会惹他击节赞叹。一起出去玩,他会看着风景连连发声“天呐天呐”,感染得你也不由自主跟着激动起来。想活得有意思,就好好珍惜你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个兴兴头头的人。最后一招,想要“有意思”的不传之秘,我犹豫能不能说。大概率上,所有的逸出常轨,都有意思。犯点儿小坏、适度放纵,不要太积极向上、太追求有意义、自律太甚。我们多数人受的教育,是相当板正的。你有机会碰到很多老实人、正直的人、好人,端方严整,就是偏于木讷乏味。像一棵早早被刀砍斧削、修剪掉枝桠的树,长得很直,也是可用之材,但不是风景,失去所有的观赏性。林黛玉为什么比薛宝钗有意思?因为她没有被规范得那么完美,保留了纵情任性的女儿心。不必活得太过拘谨,犯一点点规矩,踩一点点线,做一点点坏事,是很有意思的体验。比方说,喝可乐是一种很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坏处罄竹难书,可我偏偏喜欢。活着有意思的一个标志,是保留一点喜欢的坏毛病。好吧,能给自己的坏毛病找出这么高大上的合理性来,是写字这件事让我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周珣 任职纸媒十五年。记者、编辑、专栏作者都做过,目前主业是带娃。著有《貌似弱女子》《会得美人无限意》。
馆藏&14708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为何有人感到“上班没意思”?
为何有人感到“上班没意思”?
&&&&这里所说的“上班”是指在党政机关供职的普通“白领”的上班。我所接触的能够敞开心扉说实话的朋友他们无不感到现在“上班没有意思”,当年那种能够吃上“商品粮”,能够日不晒、雨不淋的坐在办公室,拿着一份“旱涝保收”工资的自豪、体面、飘飘然的感觉荡然无存。
&&&&当前,干部职工、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总体上普遍得到很大提高,可以说较过去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在一些大学毕业生为找到一份理想工作或进入国家公务员系列疲惫不堪,农民靠辛辛苦苦种地、外出打工挣上几个血汗钱,一些下岗职工为生活保障努力寻求再就业,其他一些弱势群体生活尚未得到根本保障的相比之下,一些在党政机关工作的“上班族”为什么却又感到“上班没意思”呢?这个问题虽然只是部分的或个别普通“白领”的想法,但是萌生这种想法的原因是值得思考的。
&&&&从一些情况来看,有这种想法的人并非理想信念淡薄,并非见异思迁或妄自菲薄或夜郎自大或明珠暗投,究其原因,大多是由于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无可奈何”而渐渐形成如此想法,最主要的因素在于以下两点:
&&&&其一,作为“上班族”,首先珍惜的是这份工作,而后迫切期盼的是能够晋职晋级、提拔重用,在政治上得到进步,个人的价值得到体现,事业上有所作为。大家本来以为要到达理想彼岸必须工作勤奋、贡献突出、德才才兼备。然而,现实中有时看到的、感到的却有这么一番景象:不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实实在在干事的老实人,却往往不如那些干不了、干不好或不干工作而善于心计、有“头脑”、会拍马、善迎合、和领导“打成一片”富有“非凡才华”者那么风光、那么如愿以偿。这其中还有一个说服别人或聊以自慰的道理:你不主动找领导,领导根本就不认识你、不了解你,你再有才干幸运也不可能会降临到你的头上。老实人一旦遇到这种环境,三年还有志气,五年尚有信心,十年原地踏步,到了这个份上就是素质再好的人也很容易思想滑坡、心理失衡,自然感到再“傻干”下去没有什么意思了,不免心灰意冷。这也许是年年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结果轰轰烈烈一阵子、工作作风老样子的根本原因。
&&&&其二,作为普通的“上班族”,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职员,虽然工资也涨过几次,现在一般月薪在千元以上,比其普通的农民、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不知要好上多少倍,但毕竟要面临现实的生活问题:日常吃饭穿衣要开销,老人要赡养,子女上学要花钱,水费电费、燃气燃煤电话费要支出,头疼发热要吃药,亲属、同事、同学们的红白喜事等人情事事要应酬。即便物价不上涨,三下五除二便囊中羞涩、捉襟见肘。如果孩子到了上高中上大学、谈对象、买房子、置家具结婚成家的时候,那就更是犯愁。环顾左右,看看社会上,看看经商的同学朋友,辞职下海的和不正常上班搞“第三产业”而工资照拿的,日子过的有滋有味,不仅丰衣足食,而且生活质量与时俱进。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以至到八十年代中期,一般的“上班族”虽然月薪仅有几十元、百十元,但心理上都很平衡。所以,这个问题并不是理想信念是否滑坡的问题,不是生活上是否攀比的问题,而是现实生活中要实实在在面对的问题。可以说绝大多数人的理想信念不仅没有滑坡,而且期望“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能够尽快到来。眼下的境况使他们不由自主地感到“上班没有意思”。
&&&&由此看来,感到“上班没有意思”的“白领”们,无论是工作上的“失意”,还是生活上的“窘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源于党风廉政建设、组织人事制度、政府职能作用等“政治生态”问题和社会分配制度、社会公益事业、社会文化氛围等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当然,这些问题不是改革开放所带来的,要解决这些问题恰恰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力度,打造廉洁、高效、守信、服务的政府形象。
&&&&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是老百姓的诉求,但不能作为一级号召一级、让老百姓去学习讨论的“重要任务”。如果一次次的“学习教育活动”都是这样一个模式一阵风的“深入开展”、“涛声依旧”的话,那就更让人感到是真正“没有意思”。
&&&&&&&&&&&&&&&&&&&&&&&&&&&&&
(&冰清写于2008年4月24日凌晨1:2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觉做什么都没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