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少数民族的,在外地办婚礼不知道地方习俗怎么办啊?

你的位置:
&& 详细内容
中式婚礼之少数民族的婚礼习俗
中式婚礼中的少数民族婚礼是很有传统意义的,不同的名族有着不同的婚礼习俗。今天小编来说下几个少数民族的婚礼习俗,一起来看看吧!少数民族婚礼  中式婚礼攻略之满族&&箭射新娘  这是满族独特的婚礼仪式。新郎新婚时,须用喜轿迎娶新娘,在轿子将至喜房门前时,新郎不待新娘下轿,须向新娘连射三箭,意为除新娘之&红煞&,但为虚射,箭只射至轿前而已。接着新郎还要向喜房内之四角虚射四箭。  射毕,才许新娘下轿迈马鞍(取平安之意)。拜天地后,新郎须用所射之箭挑去新娘盖头。箭射新娘带有满族先人&&女真人抢婚旧俗的痕迹。此婚俗在内蒙古凉城县曹碾满族乡及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较为典型,一直保存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中式婚礼攻略之瑶族&&耍歌堂  许多瑶族男女青年都借&耍歌堂&机会进行择选意中人,一旦男女情投意合,双方的家长就可通过媒人去说亲,并以猪肉和酒为礼品。举行婚礼时,都要大摆筵席,按传统习惯,婚宴上必须要请寨老参加,新郎新娘饮交杯酒。  中式婚礼攻略之傣族&&赶摆黄焖鸡、吃小酒  &赶摆黄焖鸡&是西双版纳男女青年以食传言的求恋方式,即姑娘把黄焖鸡拿到市场上出售,如果买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主动拿出凳子,让其坐在自己身旁,通过交谈,如双方情投意合,两人就端着鸡,拎着凳子到树林里互吐衷情;如买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会加倍要价。  &吃小酒&,在男女订婚时,男方挑着酒菜去女方家请客,当客人散去后,男方由三个男伴陪同和女方及女方的三个女伴,共摆一桌共饭。&吃小酒&讲吃三道菜:第一道是热的;第二道要盐多;第三道要有甜食。表示火热、深厚和甜蜜。新房落成要贺新房,先上楼的是小伙子,抬着牛头,唱祝福歌,壮年男子抬箱子,已婚妇女抱被褥,姑娘们端着饭菜依次而上,然后在火塘上支好三脚架,摆桌置酒备菜,唱贺新歌,乡亲们还要给主人送一些象征吉祥的礼物。  中式婚礼攻略之羌族&&回门酒、逗新郎  羌族结婚操办喜事,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娘家要备好&回门酒&,亲友要向新婚夫妇馈赠礼物,并致词祝福。羌族民间有的地方还有&逗新郎&的习俗。即在回门酒的宴席上娘家人要给新郎用四尺长的筷子,而且还要在筷子的后面加几个用马铃薯做的筷子坠,要新郎使用这种筷子,隔着几盏油灯去夹用肉丁和豆粒做成的菜,如果因为筷子长,夹不起菜,或油灯烧着下巴,就要被罚酒,这种活动既是节日聚餐,也是一种娱乐。  中式婚礼攻略之苗族&&糯米饭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中式婚礼攻略之土家族&&哭嫁  土家族婚嫁习俗里面最重要的细节就是女儿出嫁前需要哭嫁。陪十姊妹是土家族姑娘哭嫁的独特形式。新娘出嫁的头天晚上,爹娘邀请亲邻中的未婚姑娘9人,连新娘共10人围席而坐,通宵歌唱,故称陪十姊妹歌。一般要哭三五天,也有哭十天半月的。哭的主要内容为:回忆母女情,诉说分别苦,感谢养育恩,托兄嫂照顾年迈双亲等。哭嫁的歌词一般为即席所作,见娘哭娘,见婶哭婶,哭词各不相同,当然也有固定哭词。  中式婚礼攻略之回族&&四色礼  回族结婚送礼又有&落话礼&、&水礼&和大小礼之分。&落话礼&表示女方家答应亲事,接受了礼行。这个所谓礼行也叫&包包子&,包着&糖、茶、核桃仁、红枣&四样东西,且因分为&红黄绿蓝&四种包装颜色,又名&四色礼&。&送水礼&也叫&开口礼&,实际上就是开口要&包包子。送&小礼&,除去&包包子&之外,就是几套衣装和化妆品。送大礼俗称&定日子&,男方家不但要送金银首饰和&奶水钱&,还要一项就是&扎死&。  以上就是中式婚礼中几个少数民族的婚礼习俗介绍,喜欢的新人也可以举办这样的婚礼哦!
本月热点推荐> 少数民族有趣的婚礼习俗
少数民族有趣的婚礼习俗盘点
&  少数民族有趣的婚礼习俗有哪些呢?下面给大家盘点一些少数民族有趣的婚礼习俗,一起来看看吧!
  1. 鸡肉为媒
  傣家青年男女社交恋爱,傣语称为&约骚&。当地汉族称为&串姑娘&。傣历新年那一天,傣家竹楼里到处可闻一片杀鸡声,鸡烧好后,便见姑娘穿上盛装,把鸡肉拿到集市上去卖,等候自己喜欢的小伙子来买。兴高采烈的小伙子纷纷前来问价,如果姑娘说:&吃了再称。&吃后又加倍要钱,便是不喜欢了。若姑娘喜欢买鸡肉的小伙子,姑娘便会递给小伙子一个凳子,让他坐到自己身边。这时,小伙子说:&我们傣家有句俗话:&一起吃才香,一起抬才轻&,来我俩一起吃,鸡肉才会更香。&姑娘对说:&我们傣家也有句俗话:&放开来吃才香,放开来才利索&,这里人多嘴杂,干脆我俩抬到林子里去吃。&
  2 鸡眼为证
  苗族人在选择结婚良辰吉日时,南方父母一定与媒人同赴女方家商定。女方家杀公鸡一只,煮熟之后,双方共同观看鸡眼,此礼仪一般在深夜举行。如果鸡的双眼全睁或全闭,则表示吉利;如果鸡眼一只睁着一只闭着,则认为不吉利。看完鸡眼,双方就开始协商婚期,一般订在&午日&或&子日&,苗民认为这两个日子是大吉大利之日。
  3 同饮鸡酒
  居住在贵州省织金洞风景区新庄村边远山区的苗族人忠厚老实,勤劳朴素,他们的恋爱方式是在&晒月亮&、跳花节、对歌、赶街等集体活动中认识结交。提亲这天,男方家请人带来两只大红公鸡到女方家来,但这两只鸡必须当众杀死,用两滴血放在酒里混合后让男女双方饮下,表示百年到老;鸡心、肝不切破按原样煮熟吃下,表示永远不变心;鸡肠子也不切断,吃了后表示连接一起,永不分离。吃这些东西时,有德高望重的老年人说一些吉利话和比喻词,这桩事就算定下来了,这就叫吃鸡酒。
  4 媒人米酒
  居住在黔东南台江的苗族人,在吉日来临时,男女双方为婚事忙个不停。女方一般要举行祭祀仪式,特请司仪将少许酒和供物扔在地上,说些吉利话,祝福待嫁女儿婚姻美满幸福。这时男方司仪从口袋掏出几毛钱交给女方司仪,二人喝糙米酿制而成的交杯酒,意即已为男女青年搭好了婚姻桥梁。午后,迎亲队伍便在司仪的带领下浩浩荡荡从女方家出发去迎娶新娘。
  5 新娘茶
  在广西流域十分盛行一种新娘茶,新娘茶就是新媳妇第二天必不可少的第一件事&&给亲人敬茶。这天新娘早早起床,一边生火烧洗脸水,一边煮茶。新娘茶的水须是某一口井的一天中最早挑的那担水,水和锅都不能有半点油星,这样才吉利。烧好水后新娘子就服侍家婆起床洗脸,而后由家婆把准备好的一百个茶子、十抓茶叶(一定要老茶叶,叫茶婆,越老越好,取&老婆&之意)双手交给媳妇,喻意新婚夫妇将是百子千孙。新娘子接过茶子茶叶再一次洗刷锅头,觉得没问题了,才放入茶子茶叶煮茶。新娘茶第一杯敬丈夫,茶水中要放一块四四方方的米花糖,意指男子汉大丈夫可以四海为家。丈夫接过妻子献上的茶时,新娘还要唱道:&送给一杯红红茶,望夫富贵又荣华,敬上一块四方糖,望我夫妻恩爱长。&丈夫喝茶要喝到底,才显有男人气概,接着是丈夫回敬妻子,新娘子则抿抿,千万不能喝干,否则人家会说这个女人没家教,口大无财不中用。接下来新娘子给所有的宾客敬茶,由丈夫引着,按先长后幼、先亲后疏、先男后女、先近后远的顺序敬。受茶者也不是白喝,得给新娘一个封包,钱不论多少,唯独舅父的封包不能轻的。这些封包一律归新娘所有,当私房钱。筛完茶,男家两次宴请所有受茶的宾客,饭后新郎、新娘去娘家认岳父母。临行前,新娘子则再次筛茶给公婆,还得说:&我明天就回,请两老别挂牵。&
  6辣子面
  白族人婚礼以热烈隆重而著称。因白族话中&辣&与&亲热&谐音。因此,当新郎进入洞房时,新郎的伴郎们即将辣子面撒入早已准备好的火盆里,一时辣味四溢,呛得新郎和新娘一阵大咳。接着,新人在新房里吃喜饭、喝喜酒,在饭菜及酒肉中同样调入很浓重的辣子面,辣得新郎新娘难以下咽。这时闹喜的人们便爆发出一片欢声笑语。
  7 夹生饭
  居住在滇南哀牢山的叶车人,其婚礼多在黄昏时分举行。当新娘被接到夫家后先要进入大房,向供桌上象征祖先歇脚处的一块篾笆叩头,面向酒席长辈行埋头礼,表示心甘情愿嫁给新郎,海枯石烂心不变。在婚礼中,要吃夹生饭,这夹生饭必须蒸至5成熟,使其外熟内生。叶车族人认为新娘吃夹生饭是添丁的好兆头。
  8 离娘饭
  在鲁南山区一带流传着一种&离娘饭&的习俗,顾名思义是离开母亲的最后一顿饭,有道别饯行之意。&离娘饭&一般在婚期的头天晚上进行。据说,新娘只有吃好这顿饭,将来的日子才能甜美幸福。饭桌上按长幼落座,新娘的母亲张罗酒菜,并要亲自掌勺。主菜是新郎家上午派人送来的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这道菜称&离娘饭&,意味着女儿离开娘以后定会大吉大利。另外,配有一碗水饺,一碗面条,一碗大米干饭。饺子预祝新人早生贵子;面条则喻婚姻天长地久;大米干饭就是白头偕老之意。饭菜备齐,母亲落座,新娘首先起来,端起米饭递给父亲,父亲接过绕桌一周递给哥哥,哥哥端起碗举给新娘,新娘马上衔上三口,吐在早就放在桌子上的手帕里,婶子或嫂子迅速将手帕包拢装进新娘的衣袋,让她第二天带到夫家去。随后,大家开始吃喝谈笑,新娘要说些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叔婶哥嫂教育之情的话,长辈们要再对新娘交待一番,充满了依依惜别之情。这时新娘悲喜交集,情不自禁落下泪来。弟侄见了,高兴地叫,说这是给他们留下的&金豆子&,引得新娘破涕而笑,大家也就含笑同乐。随即席散人去,各自为明天的出嫁仪式做准备。
  上面给大家盘点的少数民族有趣的婚礼习俗,是不是很有趣呢?如果娶了或嫁给了这些少数民族,一定要好好感受一下这些有趣的少数民族婚礼习俗哦!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精选资讯推荐您好,[] []
昆明生活购物指南
当前位置: &
少数民族婚礼一揽(一)
少数民族婚礼一揽(一)
14:30:13&&&来源:&&&关注度:&&&&&&&&&&&&&&&
云南是个少数民族最多的省,55个少数民族,云南就有25个少数民族齐聚在这里.而昆明做为云南省的省会,云南省的政治文化中心,这里自然聚集了不少少数民族。&&&&&& 估为天朝的一份子。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不一样的婚礼习俗。下面楼主就去一一收集资科,和大家一一分享一下这些神秘的婚俗。&&&&&& 壮族新中国成立时,壮族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壮族一般祭祀祖先,少数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同时, 壮族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 在解放前,壮族夫权突出,清塘壮族家庭一般实行父系小家庭制。丈夫可以随意把妻子卖掉,壮语娶妻叫奥梅劳(意为买老婆)显然把妇女作为商品来出卖和转移。至于上门招亲,所生儿女必需从女方之姓,这样在社会上才不受歧视。据《廖氏族谱》记载“世俗为家业争继之讼最多”故对子女过继等问题修订了严格的家礼家法,即“承祧”制度。承祧”制度是过继子女条件的要求,即对于无子承继的人,选择立嗣人时应从父亲兄弟的子女中选择。&&&&&& 如果无以立嗣,经长辈许可,则可从远房亲戚选择,若仍无以选择才可从其他同姓的贤能者及有亲戚关系者选择。承祧立嗣都必须在宗祠里当着列祖列宗面前进行,以示公认。家庭分工方面一般妻子、老年人在家主内搞家务,丈夫则要外出搞副业、打渔、干一些重活。农忙时节妇女负责扯秧,男子则负责犁田、耙田。&&&&&& 壮族婚礼一般采取“六礼”订婚姻。& &&&&&& 壮族的婚礼仪式比较繁杂。即分为“纳采”看八字)问名”看媳妇)纳吉(下定礼)纳征”订婚)请期 确定婚嫁日期)亲迎(归亲成婚)等。壮族除家庭比较困难、兄弟较多外,很少有招赘婚,特别是长子是不允许招赘婚的结婚时新郎不去迎亲,只派迎亲娘媒人去。新娘从走出房门时与母哭别,由兄长背上花轿,无轿者也需兄长背出村,并有唢呐或“三音”前导。遇到需过河时新娘不能接触水,须由兄长背着过河。解放后不坐花轿了但新娘一律穿黑衣裤,新娘步行时一定要撑黑布伞,以表示贞洁。过去还有一种“封脚印”习俗,新娘出门后从家门至村前所走过的脚印,要由男方派来的迎新娘人把脚印一一作象征性的扫除,以表示新娘不走回头路。若两个新娘在出嫁路上对面相遇,要互换裙带,以示共同幸福日后好相见。&&&&&&& 在婚后第二天做的第一件事是汲新水”天刚亮,新娘便到井头或溪边挑回一担新水来煮“新娘茶”或“新娘粥”敬奉亲朋好友,象征亲朋好友友谊像流水一样绵长。壮族婚礼有节简的习惯,没有要巨额彩礼的要求,就算有要了彩礼也将其作为嫁妆送给女儿。&&&&&&& && 满族满族,想必很多人对满族都不是很陌生了,毕竟那么多年电视不是白看的。楼主也有朋友是满族。关于满族就不一一价绍了。&&&&&& 满族的婚礼十分讲究,整个婚礼过程要足足三日,所以也叫三日婚。&&&&&& 第一天“响棚”,第二天“亮轿”,第三天“正日”。&&&&&&&&& 响棚&&&&&& 依照满族的风俗习惯,办喜事接新娘首先要选个好时辰,即订立吉日。(这个好像无论哪个民族都会进行这样一个吉日的选定。)在吉日订妥后,男方就要给女方家送去一坛老酒、一只肥猪,给女方家宴请宾客用。 &&&&&&&& 亮轿&&&&& 在婚礼第二天,就是亮轿了,亮轿亮轿,必定有轿,其实就是请新娘上轿。这时候的新娘,就要在一片鼓乐声中同家人告别。这时候,新娘的母亲就会把新娘的洗脸水泼洒在花轿停放过的地方。一般来说,花轿大多是用马拉,当然,轿门是用红色的绫布档起来。轿顶上还要有麒麟送子的木刻。要在轿的两侧装上透明镜。轿子里要有压轿的孩子和娶亲婆。&&&&&&& 正日&&&&& 正日,即是新郎迎娶新娘的日子,一般是在清晨新郎穿好喜服,戴上红花,在伴郎的陪同下一路在鼓乐声中带领着迎亲队去女家迎亲。当然彩轿是不可少的。一般来说,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会给孩子带一个吉祥锁。而在结婚的那天,父母是要给儿女解下锁的。这标志着女孩子从此长大成人了。意味着新生活的开始。回族回族,大家也不陌生。回族是回民族的简称。 在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 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回族婚礼,在回族同胞一生中,婚礼也算是大理。当回族姑娘到了适婚年龄的时候,一般会有男子上门来提亲。不过提亲也是要请媒人的。一般要请两个以上,一边代表男方家的媒人,一边代表女方家的媒人。&&& 男方家的媒人提亲时,要带上茶、糖等四色礼,并通报男方家的姓名、家庭经济状况和教派等情况,有的还详细介绍男方家小伙子的相貌、性格、文化程度、手艺等,女方家长听后觉得大体合适,便给男方家媒人给话。女方家也请媒人到男方家看家道,并由男女双方媒人安排姑娘、小伙子在集市或亲戚朋友家见面,看男女双方相互能否看上相貌人品。见面后如无反对意见,男方家父母或其他人带上四色礼,小伙子还要带上见面钱,在媒人的陪同安排下正式见面。姑娘一般由姑妈或嫂嫂领着当面看女婿,媒人此时问小伙子和姑娘同意不同意。小伙子此时给姑娘见面钱,一般同意就接收,不同意则不接收。有些地方姑娘收了小伙子的见面钱后还给小伙子回赠小礼品。过去回族女子怕羞,不敢在客人或父母面前说婚姻事,不敢张口说同意不同意。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或媒人就观察表情,如果低头微笑,就说明同意;如果沉脸、哭泣或发脾气,则说明不同意,就不强迫,但也有不少父母包办的婚姻。&&& 虽然现代社会是自由婚恋。不过,即使有些青年早已认识,彼此也了解。但还是要请媒人给双方家庭说明情况,走个过场。回民择偶是不合八字的。&&& 如果双方家里都同意,那么,就要准备好定茶了。&&& 定茶一般要选择主麻日,男方家要准备回民喜欢喝的花茶、绿茶、陕青茶、龙井、毛尖等各种高中档茶叶,还要准备一些红糖、白糖、桂圆肉、核桃仁、葡萄干、红枣、花生米、芝麻等等,然后分别包成一斤重的小包,每个小包上放一条红纸,表示是喜庆的事。另外,还给未婚妻送二至三套合体、漂亮的衣服,由男方父母和未婚夫一起送去。女方家要宰鸡、宰羊,以糖茶、宴席热情款待。吃完宴席,双方当着众亲戚朋友的面,互道“色俩目”,表示这门婚姻大事已经定下和许诺,今后一般不再变更和许配他人。女方家在送客人时,还要给男方家以适当的回赠礼,表示意志坚定,决不反悔。&&& 在女方喝了定亲茶以后,媒人根据女方的需要,请男方纳合理的聘金。所谓“麦哈尔”。&&& 插花一般都定在主麻日,男方由一位阿訇等带领,父母和嫂子或奶奶、婶子跟随。女方家也有一位阿訇或回族老人在家迎客,接盒子接聘礼。女方家还要炸油香、宰羊、过“尔麦里”。“尔麦里”,即由男女双方请的阿訇或懂得伊斯兰教义的人,诵读《古兰经》有关章节,其余人聆听。“尔麦里”过后,两家人和亲戚一起赴宴,这时相互寒暄,讲婚配和攀亲的重要意义。最后由双方商量结婚的大致日期,以便做好准备。插花这天,有些地方的回民由嫂子或奶奶故意将一对青年男女安排在一起吃饭、干活儿,增进了解,加深感情。&&&& 送聘金没有规定,一般是根据男方的经济条件量力而行,不强迫。通常情况下,不得少于一两纯银,但无论多少都要履行这一习俗。回民认为,赠送聘金,一方面是为了防止男子对婚姻大事不严肃,朝三暮四,随意离婚,从经济上有所牵制;另一方面也是保障女子生活的一项措施。长期以来,在回族当中形成了男子如果无理提出离婚或中断婚姻关系,男方所赠的聘礼和东西不能索回。&&& 回族青年男女结婚不看黄道吉日,一般都是以伊斯兰教的主麻日或主麻日的前日以及阴历双日为佳期。在结婚的前一两天,由男方带一只羊、一百斤大米和半斤重的大馒头、油香若干个,送到女方家去,这叫催装礼,意为请女方家老小放心,保证姑娘过门后,好光阴赛蜜糖。女方家接受催装礼后要尽快做准备。结婚当天上午,如女方家住得较远,接亲车要早点出发,主要是怕与怀孕的妇女相见,要图吉利。宁夏泾源等回族聚居区在娶亲这天,男方家还要请一位结婚不久的新媳妇去接亲,临去时还要带些核桃之类的东西,到女方家后先把核桃之类的东西撒到院子里,乘人不注意时赶忙到客屋吃饭;之后,陪同新娘上车。女方家一般在结婚头一天要设宴款待亲戚朋友和邻里乡亲。来的人一般都要给新娘送衣服、袜子、鞋、毛巾被、布料和钱,回民管它叫“填箱”。结婚这天上午,姑娘要洗大净,这叫“离娘水”。要绞脸,用交*的线绞掉脸上的汗毛。梳妆完之后,要穿上红色的棉袄,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要穿上,这叫“厚道”,主要是讲究吉庆,如果穿得太薄,则认为是“薄情寡意”,头上要搭上一块红绸子或红纱头巾,将新娘的面孔盖得严严实实。然后从近邻和亲友中请几位上有老、下有小、夫妻和睦、儿女双全的人去送亲,回民也叫吃“宴席”。在送亲途中,若遇其他娶亲人马,新娘子要互相交换腰带,以防“冲喜”。接亲车快到男方家大门口时,新郎要由姐夫带上跑步迎上去,围着接亲车转一圈,故意碰一下车,这叫“撞亲”。到大门口时,恭贺新喜的人要自动排成两行,迎接新娘和送亲的宾客,并向来宾道“色俩目”问好。然后将宾客安排到客屋先喝茶、入席。男方家还要从新房门口到大门口,铺上红毡或毛毯子,没有条件的,新娘的哥哥或舅舅要抱着新娘走进洞房。无论如何,新娘的鞋是不能沾土的。同时,将新娘的陪嫁物和箱子也抬进院里的桌子上,待男方家给了开箱钱或搭门帘钱后,女方家陪新娘的嫂子或新郎才揭新娘头上的“搭妇巾”。&&& 当新娘子人了洞房,送亲客人进屋后,主人一方面安排接待客人,一方面请阿訇给新郎新娘念“尼卡哈”:在堂屋正中设一张方桌,上方坐阿訇,左右坐证婚人和父母亲,地下铺上毯子,新郎、新娘跪或站在上面,聆听阿訇的教诲,阿訇宣读《古兰经》有关片断,再用汉语作一番解释,其大意是:结婚是成人的标志,是夫妇做人的开始,从此做人应尽种种责任;要严守教律,孝敬父母,待人谦虚,主持家务,奉公守法,上进求学等。然后阿訇面对证婚人问新郎:“你愿娶她为妻吗?”新郎如愿意则应马上表态。再问新娘:“你愿意嫁给他吗?”新娘如表示愿意,阿訇就宣布,从今天起,你们二位正式结为夫妻,并告新郎、新娘互敬互爱,白头到老。证婚仪式结束后,新郎、新娘准备人洞房时,教长或家长将早已准备好的果子、糖、枣子、核桃、花生向新郎、新娘身上撒去,意为感谢真主赐给的良缘,祝新郎、新娘长生到老,早生贵子。有些地方新人人洞房时,将喜枣、喜糖等撒向围观的群众,以表示喜庆的施舍,众人皆从地上抢着拣,回民把撒喜也叫撒金豆。这种撒喜的习俗早在元末明初就已盛行。据《清源全氏族谱》“丽史”篇载,“西域回回那兀呐,选民间女子入其室,为金豆撒楼下,命女子攫取以为戏笑”。可见过去有些富商是用真正的豆粒黄金来撒喜,后来劳动人民因没有黄金,就用自己喜爱的枣子、糖、花生、核桃等来代替。撒喜以后,开始耍新郎,不能让他随便进洞房,新郎一般要请姐夫等人保驾或掩护,准备冲进洞房。如不慎被恭喜的人挡住了,要将锅底黑粉、墨汁等往新郎面上抹,直到抹成“黑包公”时才放进洞房。有些地方不耍新郎耍公婆。当新娘人洞房后,众乡亲把公婆簇拥到院子里,耳朵上挂两串红辣椒,头上戴上破草帽,脖子里挂一个铜钟,反穿皮袄,倒骑毛驴,在众人的逼迫下,让公婆骑上毛驴转圈圈,逗笑话。回族群众认为,结婚三天没大小,不耍不热闹。山东泰安和曹县的回民婚礼习俗也很有趣,新娘子在媒人带领下,和婆家所有的亲戚见面,新郎拿着墨碗随从,新娘见一位亲戚,用毛笔在他脸上画一下,谁的脸上画得最多,谁就最受新娘尊敬。有些地方当天晚上的晚饭由新娘做长面,以示茶饭水平。吃过晚饭,开始闹洞房,大家民主推荐一位能说会道、幽默风趣的人当司仪,出点子,串节目,新郎、新娘在威逼和笑声中表演夫妻共啃一块糖、说绕口令等各种节目。闹房结束后,新郎、新娘要交换礼品。新郎要给新娘送一个装着20元或50元钱的小红包,新娘给新郎送一个红布蛋蛋或“针扎子”,表示恩爱夫妻、同甘共苦、永不分离。新郎还要问新娘是否懂得伊斯兰教的最基本教义,如答上,才能度蜜月,答不上新郎表示再教授,新娘要乐于接受才行。第二天拂晓,新郎的嫂子要将热水和汤瓶放在新郎、新娘的屋门口,新娘、新郎都淋浴。吃罢早饭后,新郎的奶奶和其他人,要领着新娘认婆家大小。有的地方新娘三天不出门,到第四天才开始认大小。认长辈时,新娘要长长叫一声,长辈要响亮地答应一声,,然后要略表心意,给新娘见面礼物或钱,以示纪念。&&& 表针线回民也叫摆针线,一般都在结婚的当天下午或第二天上午举行。摆针线,过去是为了看新娘子的针线活做得如何,将她未过门时给公婆做的鞋、丈夫的衣服、绣花枕套、荷包等一一展示出来让众人欣赏。同时,选一个才思敏捷、能说会道的人即兴编词演说,夸耀称赞和渲染,向众人们介绍新娘是个心灵手巧、精明能干的人。现在摆针线,主要是众人看看娘家给新媳妇陪嫁了什么东西,男方家给新婚夫妇购置了什么家具、电器以及生活用品。当摆针线仪式准备好时,男方家选请一位说客,赞扬女方家买的东西又多又好,心实礼厚。&&& 回门婚礼后三天或七天,新郎要准备礼品陪同新娘回门,也叫回娘家,看望岳父母及亲属。岳父母家也要事先做好准备,款待女婿女儿。宁夏固原、泾源等地的回民习惯用鸡腿来款待重要客人和亲友。除此以外,新娘家亲戚还要一家挨一家的请新郎、新娘吃饭,并给新娘回赠礼物。回门的当晚,新郎要赶回家中,新娘一般住上三五天或一星期后再由娘家人送回家或新郎自己来接回家。&苗族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苗族婚礼习俗&&&&&&& 多数苗族地区婚姻自主程度较高,各地苗族青年都有以择偶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的自由社交活动形式。湘西叫做“赶边边场”或“会姑娘”,黔东南苗族则称为“游方”,广西融水叫“坐妹”或“走寨”,黔西北称为“踩月亮”,黔中及一些西部苗族称为“跳花”、“跳场”等等。&&&&&& 在这种社交活动中,青年男女可以三五成群地或者单独地、公开地或悄悄地对歌和交谈。以对歌的形式谈恋爱是苗族婚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富于民族色彩的风俗。&&&&& 一些苗族社区还有专供青年们谈恋爱的场所,如黔东南的游方坪、滇东北的姑娘房等。苗族青年择偶不重财产和家境,更看重个人才华和品性。  找到合适的恋人后双方即可交换定情物。结婚,一般情况下需征得父母的同意。在大多数苗族地区,青年自主婚姻与父母包办婚姻并存,这两种情况不一定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只看哪种倾向更重。一般来说,父母和子女都互相尊重和征求意见,强迫成婚的很少。而且社会习俗允许并维护青年人的自由选择。因此更多的情况是自由恋爱后由父母主持婚姻。具体步骤是,青年人谈好了,男方征求父母的意见后请媒人到女方家说亲。&&&&&& 正常情况,女方父母不会反对,有时须用鸡卜来决定婚姻是否可行。一经说媒定亲,双方即商谈结婚日期和聘礼。结婚前,男方必须为女孩的舅家送一笔钱或其他财物,称“舅爷钱”。如果父母不同意,青年男女可以私奔,寻求亲属或社会力量的支持,时间长了,父母也就承认既成事实了。当然也有听从父母之命的,也有少数因父母包办酿成感情悲剧的。  还有一种形式就是抢婚或类似抢婚的形式。青年男女通过自由恋爱,愿作终身伴侣的,男方在某天夜里,邀约几个朋友或兄弟把女方带到或“抢”到家里来,即成婚姻。三天之后,才请个“全福”的老人带只鸡去给女方父母“报亲”,请他们认可这门婚事。然后双方商定“回门”(回娘家)办婚礼的日期和具体事宜。  苗族青年结婚的年龄一般在16~20岁之间,也有早婚的现象,大约在十四五岁,早婚夫妻通常要到双方成年方能同居。在婚姻选择上,同宗族(同姓氏)不婚,姑舅表婚优先,不同辈份不相通婚。不同民族甚至苗族不同支系间也基本上不通婚。&&&&&& 在许多地区苗族有结婚当日夫妻不同房的习俗,新娘与送亲的陪娘及新郎的姐妹共度第一夜。有的地方办婚礼是主要在女方家。黔东南苗族有“不落夫家”(坐家)的习俗,即新娘回门后即长住娘家,仅在逢年过节或农忙时经召唤才回夫家小住,直到怀孕后才长住夫家。坐家时间长达一两年至四五年不等。&&&&&&&  婚后因感情不合等原因可以离婚。一般来说,提出离婚方须向对方赔礼赔钱。寡妇可以改嫁,也有地方有转房习俗,一般是同辈转房,但不带有强制性。 苗族均为一夫一妻制家庭。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为苗族社会主要的家庭结构。女子与男子不管婚前婚后地位比较平等,在家庭事务中妇女有一定的发言权,但总体上还是男权社会。子女的血统从父,世系依父系计算,家庭财产按父系继承。苗族有父子连名制,现以黔东南为典型,其他地区多已不存。苗族有自己民族的姓氏,但是现在大多已通用汉姓。&维吾尔族,“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 维吾尔族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一带,族源可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游牧过生活的“丁零人”。融合了汉人以及后来迁来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繁衍发展而形成了维吾尔族。维吾尔族的节日大都来源于伊斯兰教,是用回历来计算的。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前两个源于伊斯兰教,日期是按回历计算的,每年都在移动,因此有时是在冬季,有时则是在夏天或其它季节。&&&&&& 维吾尔族婚礼&&&&&& 维吾尔族的婚事以前由父母包办,对婚配对象的选择很慎重。维吾尔民间有句谚语说:“买布要看布边,娶人家的姑娘要看母亲”,选择的对象经父母或儿子认可,即托人说媒,经女方家认可,便下“克气克恰义(聘礼)”。视家庭经济条件准备衣料、馕、砖茶、冰糖等,经母亲由几名妇女陪同前往女方家,商定“群恰义”(订婚日期)。男方及亲属带着为儿媳准备的彩礼和给发方父母亲属的礼品到女方家,双方见面,商订婚期和举行婚礼所需物品。&&&&&& 婚礼仪式,婚礼前一天,男方把仪式准备的东西送女方家。一般有活羊、大米、清油、胡萝卜、茶叶、糖果、盐、柴或煤等。彩礼和仪式所需,要视男方家庭条件,要求过高,为舆论不允许,婚礼前,要办理结婚证,婚礼开始,在女方宴请宾客,食毕,由伊麻木或宣礼员(职业宗教者)念“尼卡”(诵经),问新郎、新娘是愿意娶(嫁)对方,答复后,同吃一块浸泡了盐水的馕,意为“我们从此永远在一起,同甘苦,忠贞不渝”接受亲朋好友的祝福。迎亲送亲队伍接新娘走出院门或巷口,邻里们用绳子等物挡住去路,这一习俗表现在新娘的亲善友好,造成欢乐喜庆场面同歌共舞,最后,向众人群中抛撒礼物后驱车上路,至男方家,屋门口置一堆火,新娘越火而入,意为“驱鬼避邪,降临幸福”,由一人掀开婚礼以来一直戴在新娘头上的头巾,(不是有首歌那么唱吗:掀起你的盖头来……这就是在描述婚礼的场面。)新娘起身向众人行礼,同新郎及一干青年男女载歌载舞,至此结婚仪式结束。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省、贵州省以及四川省(属于重庆市)。& 土家族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本地人),有自己的语言。大多数人通汉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土家族民间十分注重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二月二日称为社日,届时要吃社饭。端阳节吃粽子。重阳节打粑粑,土家族过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进行小敬。&&&&&& 土家族婚俗&&&&&& 和绝大多数民族一样,土家族在婚礼前,男女到了适婚的时候,也是由男方托媒人上门提亲。而女方则是看人家。这个过程是由男女双方父母主持的。&&&& 当女方允许之后,男方就要择期备台盒,准备绢帛,簪环,果酒等物,书写有第几男、姓名、某年、月、日出生的男家庚书生,礼物男用红全开具,后写姻眷弟某率男某顿首拜。请媒人随同到女家。女家收聘,用相同格式写好女子庚书,中帖红签上写“领谢”二字,交付媒人回复男家。举行定婚仪式之后,男方所送聘礼称之为打发。此后,男女双方即可走动,但主要是逢年过节时男方到女家拜年。&&&& 如果同意后,就要选择婚期了。当然,这个婚期也是要挑好日子。这就是定期。在定期后,由男家用名帖开具婚礼单,另以红全开明迎亲日期,先告祖先,由媒人送往女家之后,男家开始制备衣饰,布帛,果饼等物,果饼称“茶食”,严格按照女家亲族辈分准备,不得差错。早期,男家置办的礼物和女家置办的嫁奁都是在正式婚期前送往对方,以后演变为迎亲出嫁的当天随带,这就增添了婚期的喜庆色彩,而且双方都可以在亲朋族友面前显示体面。&&& 然后是举行婚礼,也叫喜期,过期。这婚礼一办就要办足三四天。&&& 婚礼仪式也十分热闹和繁杂上头:女了出嫁前一日,择族戚夫妻双全有德行的人,以两条线互相绞合勒去鬓边短发,拔去汗毛,曰“开脸”,亦曰“上头”,为分梳,此时始挽成高髻,又称“粑粑纂”。   陪十姊妹:女儿出嫁前一日晚上,设素宴,请未婚女子九人和新娘围席而坐,称为“陪十姊妹”,又谓之“带花酒”。由两个陪姑娘先围席作四十八个揖之后,请新娘坐席中间,牵亲者挨其左右而坐,其余按长幼而坐,由歌师傅或新娘自已开台“陪十姊妹歌”。  哭嫁。新娘出嫁前半月乃至一月,自哭于室,其内容大多是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也有哭骂媒人的。哭嫁的形式有多种,有一人独哭 ,也有母女、姐妹、哥嫂、亲友同哭的;有低声哭诉,也有放声嚎哭 的,诉说自己不幸遭遇和离别之情。临嫁日母嫂同哭,妇女陪哭 ,谓之哭嫁礼。哭嫁,近已不见。  背新娘上花轿。发亲时,新娘更衣,脱下娘家衣,穿上婆家衣和露水衣,轿门向内,由兄或叔将新娘从闺房中背上花轿。新娘登轿,即撤食箸。俗谓箸为筷子,取其字音,寓快生子之意。由两 个送亲人(一男一女)相送,送亲人称“上亲”或“高亲”,富户女上亲坐轿,贫户女上亲坐滑竿,男上亲骑马。男上亲在花轿前,女上亲尾随花轿后面,沿路六乐合奏,非常热闹。  铺床。男家请两个夫妻圆满的妇女铺床,女家嫁奁到后,将男方原置铺上的被盖搬走,换上女方的被盖、枕头、谓之铺床。边铺床边说祝词。前乡为“铺床铺床,金玉满堂,先得贵子,后生姑娘。”后乡为“一步踏进新郎房,新郎请我来铺床,铺床铺床,金玉满堂,先得儿子进学堂,手拿笔杆写文章,后得姑娘进绣房,拿起花针绣鸳鸯。”  拜堂。花轿进门,由两个搀拜娘(又称圆亲人)搀新娘。由主婚人唱拜喜词引导,新娘新郎面对神龛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等。  抢房。拜堂完毕,新郎新娘争先入洞房。新郎新娘入洞房坐落床湛风吹草动,应以中心为界,男左、女右,各占一首。有心计的姑娘越界而坐,向新郎示意,你今后欺负不了我。新郎则用力把新娘挤过界,双方暗中用力,互不相让,最后相视一笑而了之。  喝交杯酒。洞房设案,备酒燃烛。新郎 新娘行合卺礼,俗称“喝交杯酒”,前乡称“接纳”。表示新婚夫妇,相亲相爱,白头偕老。  闹房。对新郎新娘的新婚祝福。夜晚,无论男女老少,聚于新人房中,祝贺新人或戏闹,肆意调笑,摆布新人取乐,皆无禁忌。有“闹喜闹喜,越闹越喜”之说。有的让新人同时吃用细绳吊起的水果,等两人同时咬去时赶紧将水果向上一提:有的让新人介绍自己的恋爱过程。客人的调笑,新人不能拒绝,任凭他(她)们摆布。  回门。新娘偕新郎归宁,谓之回门。后乡在新婚第三日或一月回门,在女家住宿一夜,次日,由父母或兄弟送回。前乡在婚后三日 (今为二日)回门,当天去当天回,去时女走在前男走在后。有“新房三日不离人”之忌。&&& 个人感觉大多数民族的结婚过程也大同小异。当然,土家族在一些地方还有一种“抢亲”的习俗。&&&& 当某一土家寨子青年男子爱上另一土家寨子青年女子以后,事先约定婚期,新郎邀约本寨青年男子按期去女方寨子抢亲,在去女方寨子的路上,敲芒锣,擂大鼓,举着灯笼火把,喧闹地奔向女方寨子。到了女家,女家也事先约好一批人来阻拦,男女双方都用“四言八句”理论一番,吵吵闹闹,男方就动手去抢新娘,抢得新娘后,就把她塞进花轿,用锁把轿门关好锁上,抬起就往男寨奔跑,新娘兄弟和寨内亲戚故意去追赶,好像要把新娘夺回来。男方抢亲的人,给些钱财求情,妇方追赶的兄弟才放路让行,男女青年才得以在男方家庭举行婚礼。&
相关阅读:
下一篇:已经是末页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