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节日到得尾到

清明为什么既是一个节气又是一个节日呢?
我的图书馆
清明为什么既是一个节气又是一个节日呢?
清明为什么既是一个节气又是一个节日呢?10级分类:被浏览51次1小时前
来自团队:采纳率:56%49级1小时前
清明节习俗是指在清明节前后进行的祭奠先人的习惯风俗。&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重要的是认识先辈。看自己的不足,修正自己,带动后人。感悟人生的价值,去除先辈遗留的干枝枯叶,保留可借鉴的新芽,弘扬正能量。世世代代,清清楚楚的修正日,每年阳历4月4-5日。&  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2013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先说它的节气意义。清明,在二十四节气中排行第五,时间为每年公历的4月4日或5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清明与冬至相隔108天,处在仲春与暮春相交之时。& & 清明是表示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历书》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春光明媚。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浓浓,但时有冷空气入侵、气温下降,为避免中稻烂秧、早稻死苗,水稻的播种、栽插应避开暖尾冷头;西北高原,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 &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但就一些地区而言,情况并非如此。特别是华南西部,常有春旱;华南东部春雨虽较多,但4月上旬的降雨量,一般情况下,不能满足农业生产之需,往往要靠年前蓄水补充。& & 清明时节,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至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春播景象。“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开花,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小麦也进入拔节期,人们正在抓紧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将要播种。“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 & 再说它的节日意义。清明,作为中国汉族的传统节日,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说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节气、什么是节日?清明为什么能把二者融和而一?& & 简单的说:节气管农时和农事,节日展现民族风俗和某种纪念活动,二者本不是一回事。据史料记载:清明,最开始时仅是一个节气,由于寒食节在清明的前一天,两个日子紧挨着,古人过寒食时,常常把活动延续到了清明,久而久之,寒食与清明合为一体,并以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据说,被清明节取代的还有上巳节。这是时间上的融和。另外,二者合一,还有其内在的文化渊源。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一阴一阳,一息一生,透露出季节交替、辞旧迎新,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 & 清明节又称:寒食节、祭扫节、踏青节、植树节、四月节,是我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除夕)之一,其习俗中,除禁火,扫墓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体育活动。清明,是一个既含祭奠悲酸、又有游乐欢愉的节日。& & 自古以来,清明节就受到当政者和民间的广泛重视。著名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开封)汴河两岸的人物景象;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民族扫墓节;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2009年,又改为三天,延续至今。日,清明节的民俗活动,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关于清明祭扫的来历和起源,主要有两种说法。& & 第一,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清明之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成为民族的一种固定风俗。& & 第二,纪念介子推。介子推原是晋文公手下的一名臣子,在晋文公极端落魄、饿晕过去时,毅然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煮熟给他吃,以此救他一命。可当晋文公登上君位,荣享富贵时,介子推却远离了他,最后,宁肯被山火活活烧死,也不肯出来受封。介子推死后,晋文公为了纪念他,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和祭扫。这个故事,据今已很久远,可从来不曾被人遗忘。为什么?介子推留下的血诗,为他的行为作了诠释:“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救人,不图回报;救君,只图为国为民。这是贯穿于介子推故事中的魂,也是中华民族推崇的传统美德。追答:“清明”得名于《淮南子·天文训》的说法,是“春分……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清明风是“八面来风”中的一种,指的是东南风,温暖和煦,适宜万物生发,空气也清净明朗,所以称这一节气为清明。
清明节是我国传承至今的民俗节日中唯一一个兼有节日与节气的大节。,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这要追溯到古代的“寒食节”。寒食节是每年冬至后的第105天,恰在清明的前一天,旧时民间每逢寒食节,家家户户不举火煮饭,只吃冷食。第二天是清明,人们上坟烧纸,修墓添土,以表示对亡者的怀念。这些是春秋时流传下来的。
寒食与清明本来是分开的,但一方面因为两者时间紧密相接,所以清明逐渐从节气变成了节日,并把寒食节包含了进来。最迟在宋代,寒食与清明开始相提并论,例如苏轼曾经写过一首脱胎于白居易《寒食野望吟》的《寒食诗》,其中一句就是“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虽然这时人们基本上仍是把寒食与清明分开来过,但寒食节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渐消亡,清明节逐渐成为全国性的节日。 分享到
馆藏&141173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又到春节 阅读题一个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一伴六是什么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