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老人86岁近日老人头晕耳鸣鸣请问吃什么药合适

→ .耳鸣加头晕吃什么药
.耳鸣加头晕吃什么药
健康咨询描述:
主要&&是耳鸣&&有时头晕&&&已经有好几了年了&&&&问问吃点什么药
想得到的帮助: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擅长: 高血压,高血糖,五官科疾病,外科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2872次
&&&&&&病情分析:&&&&&&你好,可能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不要紧张,必要时检查头颅CT,排除脑血管意外引起。&&&&&&指导意见:&&&&&&可以服用养血清脑颗粒,还可以用改善脑部供血的药物如西比灵,脑心舒口服液进行治疗,注意好休息。
擅长: 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胃炎,风湿病,小儿支气管肺炎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5242次
&&&&&&病情分析:&&&&&&根据你的描述,你这情况,中医辨证分析是有肾气亏虚,肝阳上亢导致的,需要中药调理的!&&&&&&指导意见:&&&&&&建议可以到中医内科进行就诊治疗的,可以吃点六味地黄丸或者是龙胆泻肝丸进行治疗的。祝你早日康复!
吉林农业大学医院&& 主管护师
擅长: 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如心肌炎,心肌缺血等;还有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4048次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描述的情况,是头晕,耳鸣,怀疑是脑供血不足引起的症状。&&&&&&指导意见:&&&&&&建议你可以检查看一看是否有高血压,高血脂,颈椎病等疾病,然后再有针对性的服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治疗。&&&&&&以上是对“.耳鸣加头晕吃什么药”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疾病百科| 耳鸣
挂号科室:耳鼻喉科
温馨提示:每天清晨起床后,用右手从头上拉左耳廓上部20次,再用左手拉右廓上部20次。常练此法,可使人耳不聋,身轻脑健。
耳鸣(Tinnitus)又称神经性耳鸣,中医上称为聊啾,耳啸,是一种在没有外界声、电刺激条件下,人耳主观感受到的声音。值得注意的是,耳鸣是发生于听觉系统的一种错觉,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有些人常感到耳...
好发人群:所有人群
常见症状:咽鼓管堵塞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参考价格:39
参考价格:28
参考价格:16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
参考价格:¥12
本品用于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
参考价格:¥18专题推荐:
您的位置:
>> 失眠多梦 头晕目眩 耳鸣 吃什么药好呢
失眠多梦 头晕目眩 耳鸣 吃什么药好呢
核心提示:失眠多梦 头晕目眩 耳鸣 吃什么药好呢 失眼常由精神紧张,思虑过度,苦恼忧虑,心事重重、想人非非等引起。中医认为:如果失眠伴有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失眼常由精神紧张,思虑过度,苦恼忧虑,心事重重、想人非非等引起。中医认为:如果伴有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小便黄赤,大结,舌质红,苔黄者。中成药可用龙胆泻肝丸治疗。汤药可用经验方:g为单位10 黄 芩10 茵陈10 桅 子9柴 胡10 白 芍10 10 夜交藤10竹 叶6 泽 泻10 香 附10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如果,伴有心悸不安,,健忘,腰酸梦遗,手足心热,口干津少者。中成药可选用朱砂安神丸治疗。汤药可用:黄 连10 阿 胶10 生20 龟 版10柏子仁10 黄40 10水煎服,每日2次,每次150ml。如果伴有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少。中药可用归脾丸治疗。如果伴有易于惊醒,胆怯心悸,遇事善惊,气短倦怠,小便清长,舌淡。中成药可用柏子养心丹治疗。 梦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多梦与深睡眠期时间短,睡眠深度不够、睡眠质量不高有密切关系,多梦并不是做梦次数的增多,而是对梦的记忆次数的增加。但是如果您因为多梦而出现失眠的情况,那就需要注意了。您需要放松心情,不可对做梦过分关注,睡前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不宜思考问题或看书等,应作适当的体力活动(如散步),避免紧张的脑力活动。也可以吃一些食物来预防如:牛奶、水果(苹果、香蕉、梨等)、糖水、小米粥、粥、粉粥等。不要轻易使用催眠镇静药物,因为它有晨起后有困倦感、易成瘾、停药后反弹等副作用不宜长期服用。建议您如果出现,先从自身心理找原因或者求助于医生。 可以由各种不同的原因引起可分为:(1)环境因素:噪音或光照干扰睡眠,高温或严寒影响睡眠,卧具不适如过硬或者被褥过厚或过薄都影响睡眠。改换睡眠环境如住院或住旅馆也可以引起。同睡者尢其是鼾声大的同睡者也影响睡眠。(2)生理因素:高速跨几个时区的旅行(时差反应)以及由白班改夜班工作,由于体内生物钟尚未适应新的昼夜节律,因此也出现。(3)社会因素:应激和各种生活事件均可引起失眠。为自己或亲人的疾病焦虑、害怕手术、亲人亡故、为考试或接受重要工作而担心等都有是暂时性的常见原因。(4)躯体疾病:各种疼痛性疾病,使人痛苦的疾病如心肺疾病、、晚期、夜尿症、胃肠疾病、肾功能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病等常常引起。(5)精神疾病:、症、、、、边缘性人格障碍等常伴有症状。(6)药物:最常引起失眠的药物有咖啡因、茶碱和各种兴奋剂,以及酒精和食欲抑制剂。这类失眠称为反跳性。(7)睡眠伴随症:如梦魇、夜惊症。(8)原发性睡眠障碍:如特发性、睡眠时相延迟或提前综合征、睡眠暂停综合征。(9)假性失眠:假性失眠又称为睡眠状态误认,即将已睡误认为未睡。也有的人将疲乏认为。)的原因 造成的原因很多精神紧张、兴奋、抑郁、恐惧、焦虑、烦闷等精神因素常可引起失眠;工作和学习压力过重、环境改变、噪音、光和空气污染等社会环境因素是另一重要原因;晚餐过饱、睡前饮茶和咖啡这些不良生活习惯也会造成。 3)的预防与保健 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①以清淡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饮食为宜。 ②参加气功、太极拳等强调精神力锻炼的运动,提高神经的调节能力。 ③生活有规律,定时上床,晚餐不宜过饱,睡前不饮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④眠纳多宁、卵磷脂等保健食品,有很好的调节神经功能方面的作用,有助于改善睡眠。 病 因 是指睡眠时间不足,或睡得不深、不熟,可分为以下三种: (1)起始:是入睡困难,要到后半夜才能牛嘤删窠粽拧⒔孤恰⒖志宓纫稹? (2)间断:是睡不宁静,容易惊醒,常有恶梦,中年人的,常易发生这种情况。 (3)终点:是入睡并不困难,但持续时间不长,后半夜醒后即不能再入睡,老年人,、精神患者,常有这类。 由于失眠,使大脑兴奋性增强,造成入睡困难、睡眠浮浅、易惊醒,多梦早醒。患者因夜眠不足,白天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胃口不好,一些人同时兼有、、健忘、手颤、头脑昏胀沉重、容易动怒等症状。失眠又会引起推移,患者颇感身心负担沉重。中医称“”为“不寐”,认为其成因很多,有“胃不和则卧不安”、“虚劳虚烦不得眠”等说,它同心、肝、脾、肾脏器失常及阴血不足有关。者多见此症。 自疗注意事项 (1)自疗失眠不能依赖药物,应该注意消除引起的原因,力求平衡,结合体疗改善体质,效果将会更好。 (2)劳逸适度,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酒、忌辛辣刺激食品,如咖啡、浓茶等。晚餐不要过饱。 (3)适量选食一些有助于神经功能的食品。如河鱼、海鱼、、虾、泥鳅、猪肝、猪腰、核桃、花生、苹果、蘑菇、豌豆、蚕豆、牛奶等。 (4)睡前半小时不再用脑,在安宁的环境中听听柔和优美的音乐。难以入睡者还可以作一些外出散步之类的松散活动。 (5)上床前以40℃-50℃温水洗脚后,搓揉脚底片刻。冬天更应该将脚部搓至温热。 (6)忌用热性补药,如、、附子等。 (7)经常参加种花养草等园艺活动,陶治性情,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使趋于平衡。 睡前喝一杯牛奶或吃一点甜食,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9)清早迎着太阳活动,锻炼半小时左右,有助于体内生物钟的调整。 自治疗法 一、成药自疗法 (1)安定,2.5-5毫克,睡前服。 (2)速可眠,0.1-0.2克,睡前服。(适合不易入睡者)。 (3)补中益气丸,每次9克,每日2-3次,温水吞服。用于气虚乏力,精神疲倦、舌边齿印、胃口差者。 (4)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2-3次,温水吞服。用于舌苔厚腻、心烦易怒、小便黄红者。 (5)礞石滚痰丸,每次2克,每日3次,温水吞服。用于喜食油腻、酒、糖而引起的湿热内生、舌苔厚黄、大便硬结、胸口闷胀、梦多而梦景奇怪者。 (6)安神补心丸食疗方法 饮食治疗是最安全的方法,妥善运用有安神、镇静功效的中药调理,即可自然又健康的吃出睡意。以下推介七道汤饮,不妨试试: 1、酸枣仁汤:酸枣仁三钱捣碎,水煎,每晚睡前一小时服用。酸枣仁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较恒定的镇静作用。对于血虚所引起的心烦不眠或心悸不安有良效。 2、三味安眠汤:酸枣仁三钱,、各一钱,以水500c.c.煎成50c.c.,于睡前服用。以上三种药材均有宁心安神镇静的作用,混合有催眠的效果。 3、桂圆汤:取桂圆、各二两煮成汤,具有养心、宁神、健脾、补肾的功效,最适合于中老年人、长期者服用。 4、静心汤:龙眼肉、川各三钱,以两碗水煎成半碗,睡前30分钟服用。可达镇静的效果,尤其对心血虚衰的者,功效较佳。 5、安神汤:将生五钱蒸熟,加入一个蛋黄,以200c.c.水搅匀,加入少许冰糖,煮沸后再以50c.c.的水搅匀,于睡前一小时饮用。有清心、安神、镇静的作用,经常饮用,可收立竿见影之效。 6、乳:取百合、各25公克,冰糖少量,煮熟烂后,服用时加些牛奶,对于夏天睡不着的人,有清心除烦镇静之效,牛奶含色氨酸能于脑部转成血清素促进睡眠。 7、养心粥:取35公克,去子红枣10枚、、茯神各10公克,以2000c.c.的水煎成500c.c.,去渣后,与洗净的米和水共煮,米熟后加入红糖服用。可达养气血安神的功效,对于心悸(心跳加快)、健忘、、多梦者有明显改善作用。→ 头晕耳鸣吃什么药好呢?
头晕耳鸣吃什么药好呢?
健康咨询描述:
我最近耳朵嗡嗡叫,像蚊子在耳边飞一样的,头还有点昏,提不起精神,去医院做过检查,抓了些补药调理身体,吃了一个星期有点缓解但没有彻底好。累的时候症状更明显。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头晕耳鸣吃什么药好呢?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张医生 西安长安医院&& 主治医师
擅长: 肺炎,肺脓肿,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呼吸衰竭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7230次
&&&&&&头晕耳鸣是诸多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症状,通常耳鸣会伴随着其他很多病症出现,头晕又称为眩晕,是一种主观的感觉异常。可分为两类:一为旋转性眩晕,多由前庭神经系统及小脑的功能障碍所致,以倾倒的感觉为主,感到自身晃动或景物旋转。二为一般性晕,多由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以头昏的感觉为主,感到头重脚轻。头晕是一种常见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如果出现头晕耳鸣的症状,一定要正确的对待。不要置之不理,也不要惊慌失措。头晕耳鸣的原因有很多,患者应该到医院做个详细的检查,检查出病因再积极地配合治疗。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5140次
&&&&&&建议先做原因的筛查。头晕和耳鸣是疾病症状中最常见的,很多疾病都会有这两种症状,所以在治疗时给治疗提供了很多麻烦,因为病因的检查都是一个不简单的过程。病人有可能要花较多的时间做各项检查才能判断出自身的病因。内耳如果一旦出现受伤,骨膜完全的破损的话,就已经属于无法治愈了。在一般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天旋地转, 并且主要以单耳耳鸣为主的话,患者就属于美尼尔综合症的表现,也是属于比较严重的一种情况,一定要及时的治疗,否则病情拖的时间越长,患者会感觉头晕越来越严重,耳鸣的声音也会越来越大,长时间不治疗,还会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
擅长: 前列腺疾病,不孕不育,外阴疾病,性障碍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1366次
&&&&&&头晕的原因很多。如失眠或头部的本身的疾病;或者是颈椎方面的问题等都有可能引起的。需要检查后明确的原因的。二、头晕是一个症状,不是独立的疾病,引起头晕的因素很多,是需要先确诊才好针对治疗的,建议你最好到医院检查明确后对症治疗比较好。对耳鸣的病因诊断则需要借助一系列检查,包括耳鼻咽喉科的常规检查、听力学检查、耳鸣测试等,有时甚至要做一些必要的神经科、全身性疾病的检查。因此,病人应该去正规的大医院找专业医生诊断,只有查明了耳呜的性质、特点、可能的病变部位,才能针对性地确定治疗方案。&&&&&&以上是对“头晕耳鸣吃什么药好呢?”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7010次
&&&&&&耳鸣是指人们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常常是耳聋的先兆,因听觉机能紊乱而引起.由耳部病变引起的常与耳聋或眩晕同时存在.由其他因素引起的,则可不伴有耳聋或眩晕。治疗耳鸣,首先要判断耳鸣的病因.目前大多数耳鸣主要有两个原因:1,耳神经受损 2,耳脉紊乱.因此治疗耳鸣就要针对耳病病因,对症下药.耳鸣的保健手法有:用拇、食、中指揉搓耳廓及耳后颈部十多次,再按揉耳门、听宫、听会、翳风等穴,每穴15-30秒。2、用拇、食、中指捏住耳廓做牵引法十多次,然后用中指插入耳内做快速的震颤法。与此同时,病者自己用手捏往鼻子向外鼓气,可反复做2-3次。3、每日早晚捏提耳廓20一30次。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8627次
&&&&&&耳鸣的病因比较复杂,一般可分为两大类:①耳源性疾病(即与耳部疾病相关)②非耳源性疾病,这类病人除了有耳鸣外,常伴有相应疾病的其他症状.耳鸣病人应当经过医生的系统检查,明确了病情,才能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目前,治疗耳鸣的方法原则上分为两大类: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需要根据耳鸣的具体的病因来决定治疗方案。中医来讲头晕耳鸣多是由于体内的气血比较亏虚所致,也可能是由于体内的湿气比较重等因素导致。多梦、易 疲劳多是由于心血虚导致的。您的整体情况,可能和湿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又不完全是湿邪导致的。建议您可以先口服中成药调理一个星期,如果效果不显著的话,您还是需要及时的找个专业中医大夫整体调理的,最好是能够喝一些中药汤剂。平时要多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熬夜。
疾病百科| 耳鸣
挂号科室:耳鼻喉科
温馨提示:每天清晨起床后,用右手从头上拉左耳廓上部20次,再用左手拉右廓上部20次。常练此法,可使人耳不聋,身轻脑健。
耳鸣(Tinnitus)又称神经性耳鸣,中医上称为聊啾,耳啸,是一种在没有外界声、电刺激条件下,人耳主观感受到的声音。值得注意的是,耳鸣是发生于听觉系统的一种错觉,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有些人常感到耳...
好发人群:所有人群
常见症状:咽鼓管堵塞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带下病。...
参考价格:¥28
本品用于跌打损伤,跖骨、趾骨骨折,瘀血肿痛,吐血...
参考价格:¥17.5我的图书馆
治眩晕宜健脾理气化痰
  患者,女,58岁,日初诊。患者久病耳鸣头晕,近日又发,胸中烦闷,呕逆冷恶,不思饮食,身肢困重,嗜卧懒言,痰多,大便不整,小便混浊量少,脉弦滑,舌质暗淡,舌苔白腻,中部微黄,脉现滑象。
  此为痰湿互结,上蒙清窍。治宜健脾理气化痰。
  处方:胆星12克,半夏12克,橘红12克,党参15克,茯苓12克,竹茹10克,菖蒲10克,枳实10克,白术12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
  二诊:上方连服6剂,诸症悉减,唯感胸脘胀闷,遂去胆星,加入除满散结之厚朴12克。又服6剂而愈。
  按&&中焦脾胃,互为表里,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若素日饮食不节,恣食肥甘,暴饮暴食,或思虑劳倦过度,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脾失健运,水液不能化气生津,则聚湿生痰,而成痰饮之疾。此患者虽无咳喘,但有痰饮,痰饮上逆清窍,或滞留经络,则时发眩晕,胸闷而烦,呕逆冷恶,头晕耳鸣,身肢困重等证。舌苔白腻中部微黄,舌质暗淡,乃痰饮内停、郁久化热之势。此热为虚热,非阳实里热可比。故用胆星清热化痰,竹茹、菖蒲豁痰开窍,橘红、茯苓、白术、半夏除湿化痰,枳实、生姜消痞安胃,用党参固守中气,寓消中有补之意。药证相符,故可收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中医学认为,眩晕的发生多由于肝火上炎,肝肾阴虚,气血两亏,肾精不足等多种原因引起。。各类眩晕可单独发生,亦可同时出现。对证用中成药治疗右意想不到的效果。
巧用中成药治眩晕
1.肝火上炎。主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红目赤,口苦咽十,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以龙胆泻肝丸治之。
2.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主证:眩晕耳鸣,缠绵持久,视物昏花,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烦急躁,失眠多梦,肢体麻木,口苦咽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数。以杞菊地黄丸治之。&&&&
3.肾精不足。主证:眩晕健忘,腰膝酸软,遗精滑泄、耳鸣,发落齿摇,失眠多梦。偏于阴虚者则五心烦热,舌质红,脉弦细而数;偏于阳虚者则畏寒肢冷,夜尿频,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以知柏地黄丸或左归丸治之;偏阳虚者以右归丸治之。
4.气血两亏。主证:头晕眼花,动则加剧,心悸气短,火眠多梦,神倦懒言,面色无华,唇甲色淡,饮食减少,大便溏泻,舌质红,苔薄黄或薄白,脉细弱。以人参归脾丸或卜全大补丸治之。
5.中气不足。主证:头晕耳鸣,倦怠嗜睡,少气懒言,四肢无力,纳呆便溏,舌淡苔薄白,脉虚软无力。以补中益气丸治之。
6.瘀血阻络。主证:头晕或头痛,偶有心悸心烦,面色青,舌行瘀斑或紫暗,脉沉细涩。以血府逐瘀丸治之。
7.阴亏血瘀。主证:头晕头痛,失眠健忘或痴呆,四肢麻木,筋拘急,步履不稳,言语不清,两目干涩,五心烦热,舌质红,脉弦细。以首乌延寿丹治之。
尤其注意的是中老年的肝阳上亢(相当于高血压病)型的眩晕,病情严重者呵卒然昏倒,有发展中风(脑溢血、脑血栓)的叮能,故及时防治尤为重要。如自服中成药后病情不见好转,应立即到医院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眩晕_中药方集
眩是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晕是头晕,即感觉
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因二者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究其原因有四:
一是外邪袭人,邪气循经脉上扰巅顶,清窍被扰,可发生眩晕。二是脏腑功能失调,或肾精亏耗,不能生髓,髓海不足,发生眩晕;或是肝阳上亢,上扰清窍,发为眩晕;或是脾胃不足,气血亏虚脑失所养。三是痰湿中阻,痰湿上犯,蒙蔽清阳而发眩晕。
四是瘀血内阻,清窍受扰,而生眩晕。
1.丹参红花治晕眩
[配方] 丹参30克,红花9克,泽兰9克,朱茯神9克,钩藤9克,白蒺藜9克,生珍珠母30克,田七3克(研末
2次分服),甘草3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 效] 祛瘀通络,清利头目。用治头目晕眩,失眠多梦,甚至精神恍说,舌边.紫黯,脉涩。
2.天麻钩藤饮治肝阳上亢型眩晕
天麻12克,白蒺藜12克,钩藤飞5克,炒山栀10克,黄芩10克,夏枯草30克,茯苓12克,夜交藤30克,生牡蛎30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平肝熄风潜阳。用治肝阳上亢型眩晕(高血压多属此型),症见眩晕如坐舟车,耳鸣,头胀痛,性情急躁,常因恼怒而眩晕加重,烦热面赤,睡眠多梦,口干苦,苔黄,舌质红,脉弦数。
3.葛根黄芩治阴虚阳亢型眩晕
葛根12克,钩藤12克,白薇12克,黄芩12克,茺蔚子12克,白蒺藜12克,桑寄生12克,磁石30克,牛膝12克,泽泻12克,川芎12克,野菊花12克。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 效] 滋阴潜阳,清肝平肝。用治阴虚阳亢型眩晕。
4.女贞子旱莲草治眩晕
[配 方] 女贞子、旱莲草、熟地、当归、白芍、草决明、玄参、沙苑子、白蒺藜、生龙骨、生牡蛎、何首乌各等份。
[制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功 效] 滋水涵木,清眩止晕。用治眩晕,证属肝肾阴虚,其症见头目眩晕,身摇如坐舟车,时欲恶心。
5.玉米须治头目眩晕
[配 方] 玉米须30克。
[制用法] 以水两盅煎至1盅力度。空腹服下,连服3-6次。
[功 效] 用治高血压引起之头晕眼花、眩晕。
6.白果红枣汤治疗头晕
[配 方] 白果30克,红枣10枚。
[制用法] 将白果除去壳、膜和胚芽,研末,红枣煎汤送服。
[功 效] 用于老年动脉硬化症、美尼尔氏综合症头晕目眩,
7.鱼鳔山药汤治疗头晕
[配 方] 鱼鳔30克,鲜山药100克。
将鱼鳔浸软、切块,鲜.山药去皮,洗净切片,同放于砂锅中,注入清水500毫升,加入冰糖,小火煮至酥烂。分2次乘热食鱼鳔和山药,喝汤。
[功 效] 治疗耳源性眩晕。
8.首乌枸杞芝麻饮治疗头晕
[配 方] 首乌20克,黑芝麻、枸杞各15克,菊花10克。
[制用法] 水煎2次,每次用水400毫升,煎半小时,两次混合,去渣留汁,分2次服。
[功 效] 适用于肝肾两虚,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须发早白,视物模糊,血虚便秘。
9.菊花粳米治眩晕
[配 方] 干菊花10克,粳米50克,冰糖少许。
[制用法] 将菊花去蒂、择净磨成碎末备用。再将粳米加冰糖煮粥,待粥煮好调人菊花末,再少煮片刻即成。每日1剂,分 2次月员。
[功 效] 疏风清热止眩晕。用于外感风热所至的头晕目眩。
10.猪肉夏枯草治疗眩晕
[配 方] 夏枯草15克,瘦猪肉60克。
[制用法] 将夏枯草、猪肉加水适量,煮至肉熟即可。喝汤吃 肉,每日分2次。
[功 效] 清肝火,散郁结,降血压。适用于伴有高血压、目赤、 头痛等肝火上炎之眩晕。
11.泽泻治痰火上扰型眩晕
[配 方] 泽泻50克,川牛膝10克,白术15克,粳米50克。
[制用法] 先将泽泻、白术、牛膝同人砂锅中煎水,去渣、取汁。 用净药汁,同粳米煮成稀粥,每日早晚各服1小碗,连服3~5天。
[功 效] 本方利湿涤痰,适用于痰火上扰之眩晕。
12.荆芥治外感风寒型眩晕
[配方] 荆芥10克,薄荷9克,蝉衣6克,桑叶5克,菊花9克。
[制用法] 水煎服,1日1剂,2次服。
[功 效] 本方解毒祛风,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眩晕。
13.僵蚕治风邪型眩晕
[配 方] 僵蚕9克,荆芥穗、羌活、白芷、明天麻各6克,青皮 9克,鸡蛋2枚。
[制用法] 将上药与鸡蛋加水适量,共煮之,待鸡蛋熟后去皮,再煮,令药味人透,取出鸡蛋即可。
[功 效] 本方祛风止眩晕,适用于风邪所致头目眩晕。
治眩晕 培补先天而设
  患者,女,55岁。日初诊。患者久患眩晕,时发时愈,曾在当地某医院治疗,屡治不效,故寻余求诊。症见头晕目眩、如坐舟车,虽卧床上,仍感头旋地转,耳鸣如蝉,胸闷泛恶,心悸气短,腰背皆痛,膝胫酸楚,不思饮食,语声低微,卧寐少动,大便不固,小便频数,淋漓不禁,面色晦暗无华,失眠健忘,舌质暗淡,舌苔白,微腻,脉虚细。辨证:精髓不足,真元亏损。治法:填精补髓。处方:菟丝子12克,熟地15克,牛膝12克,肉苁蓉12克,五味子10克,锁阳10克,当归12克,黄芪15克,紫河车10克,枸杞子10克,甘草10克。
  二诊:上方连服6剂,已能起坐行走,眩晕耳鸣仍有阵发,心悸已止,气息渐平,腰背痛减,食欲大增,精神转佳,二便已固,唯睡眠欠安,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缓弱,仍用上法去锁阳加养心安神之酸枣仁15克。
  三诊:诸症基本与二诊相同,仍按上方继服12剂,诸症消失。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方中紫河车为补肾益精、滋养肝肾、大补气血精液之要品;地黄填补肾中真阴,配合当归补血;牛膝、枸杞子补益肝肾,强健腰膝;锁阳、肉苁蓉、菟丝子补肾益精,壮肾中命火;五味子、黄芪同用敛肺、补肺。诸药合用,共奏填精补髓、纳气归根之功。
  按:填精补髓一法,实为培补先天而设,过度劳累、或饥或饱,以及失眠惊恐、房事不节等等,皆可耗伤肾中精气,阴损及阳,迁延日久,而至精髓不足,下元虚惫,则可导致眩晕证的发生。《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灵枢·五癃津液别篇》又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由此可见,肾中精气不足,是虚性眩晕证的重要病机,故在治疗上应以益肾填精为要。
陈宝贵拟一治疗眩晕基本方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症,其病因病机风、火、痰、虚、瘀自古各有所论。本病无论是外感或内伤疾病大多经过反复发作,因实致虚,因虚致实的复杂过程,本虚标实为其共同特点。
  陈宝贵在《证治准绳·类方》芎辛导痰汤的基础上,拟一治疗眩晕基本方,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不同加减用药,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结合临床病案加以总结。
  治疗眩晕基本方组成为:川芎10克,菊花15克,细辛3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枳壳10克,茯苓15克,菖蒲30克,远志5克,葛根20克,丹参20克,甘草10克,郁金10克。水煎服,日1剂。
  典型医案
  案一&&痰浊中阻
  李某,女,64岁。患者平素体胖痰多,近2月来经常头晕,神疲乏力,1周前头晕加剧,视物旋转,耳鸣恶心,食少呕吐,舌淡苔白腻,脉滑。辨证为脾阳不振,痰浊中阻。治以健脾化痰,升清降浊。方用眩晕基本方加竹茹10克,生姜5片,白术10克,桂枝10克,天竺黄10克,以健脾化痰,和胃止呕。服3剂而愈。
  案二&&痰火上犯
  张某,女,42岁。患者于1月前与他人发生口角后于次日晨起突发天旋地转,闭目难睁,胸脘满闷,耳鸣恶心,呕吐苦水,自服眩晕停后症状稍减轻,近2日因情志不遂,症状复剧,烦躁不安,脘腹胀痛,口苦不欲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辨证为肝郁化火,痰火上犯。治以疏肝降逆,祛痰泻火。方用眩晕基本方加黄芩10克,炒栀子10克,龙胆草5克,大黄10克(后下)。服3剂后,大便通,呕吐止,烦躁减,眩晕诸症减轻,前方去大黄,继服4剂而愈。
  案三&&瘀血阻窍
  刘某某,男,55岁。患者眩晕头痛,健忘失眠,心悸,精神萎靡不振,耳鸣耳聋,面唇晦暗,舌暗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涩。辨证为痰浊瘀血阻窍。治以活血化痰,宣通脑窍。方用眩晕基本方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赤芍15克等活血化瘀之品。服3剂后症大减,又服4剂而愈。
  案四&&气血亏虚
  李某,女,45岁。患者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色白光白,爪甲不荣,神疲乏力,心悸少寐,纳呆食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辨证为气血两虚。治以益气养血,养心安神。方用眩晕基本方加黄芪20克,白术15克,党参15克,炒枣仁15克,远志5克,益气健脾,养心安神之品。连续服用10剂而愈。
  案五&&肝肾阴虚
  孟某,男,47岁。患者自诉头晕头痛,两目干涩,心烦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周身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虚数。辨证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治以滋养肝肾,平抑肝阳。方用眩晕基本方加天麻10克,钩藤1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平肝潜阳,滋养肝肾之品。服3剂后症大减,又服7剂而愈。
  眩晕一症,临床以痰浊中阻,本虚标实为多见。邪实多有痰、风、火、瘀,多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内生。本虚以气虚或阴虚为主,气虚首先表现为中气不足,气机升降失常,清阳不升,脾失健运则水谷不化精微反生痰湿,胃失和降则痰浊夹胃气上逆蒙蔽清窍发为眩晕;阴虚以肝肾不足多见,肾精亏虚不能生髓,髓海空虚或水不涵木,阴不维阳,风升阳动而发为眩晕,肝肾亏虚日久必及于脾,使脾气失于和降,痰浊内生。因此,陈宝贵认为眩晕一症的治疗应在清利头目的基础上予以健脾化痰,理气活血,尤其健脾理气化痰药的应用,其目的在于升清降浊而达到止晕之目的。
治偏头痛急性发作性眩晕经验方
治偏头痛经验
经验方:代赭石(另包先煎)30克,白芍、白芷、川芎各15克,赤芍12克,羌活10克,细辛3 克,全蝎8克,蜈蚣2条。
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偏头痛患者32例,治愈18例,显效4例,有效4例,无效6例。
治急性发作性眩晕经验
经验方:柴胡12克,法半夏、党参、黄芩、藿香、白芍各15克,竹茹、防风、陈皮各10克,茯苓25克,大枣20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分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急性发作性眩晕症患者25例,治愈13例,显效5例,好转3例,无效4例。停药后复发3例,再服本方仍有效。
治眩晕失眠头痛方
治眩晕症经验
方法:每天取一份牛奶(约240毫升),煮沸,将一枚鸡蛋破壳,在小碗中把蛋清蛋黄搅匀,一边搅动牛奶边倒入鸡蛋,加热至沸,连同其他早餐食物一起服下即可。连服20余天。主治:眩晕症。卢新欣
处方:夜交藤30克,合欢皮、酸枣仁各12克,远志6克。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阴虚血少失眠,症见烦热盗汗、面色苍白,舌红苔薄黄,脉细弱。 关晓东
治血管神经性头痛方
处方:川芎、夏枯草各15克,生地 10克,桃仁、红花、赤芍、白芍、白芷、当归尾、龙胆草各8克,细辛3克。每日1
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血管神经性头痛,中医辨证属血瘀蕴热型,症见头痛如裂,恶心呕吐,尿黄如茶,舌暗红,苔黄厚,脉弦沉涩。 乔 良
治眩晕要分型
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病症之一.最主要的症状便是头晕眼花。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车,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甚至晕倒。
从西医角度看,内耳眩晕、低血压、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等疾病均可导致眩晕。中医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多为风、火、痰、虚、瘀等。病位在脑,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其中尤以肝为重。中医治眩晕,多分为以下几种证型。
肝阳上亢型常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痛而胀,每因烦劳或恼怒加重,常伴有面部潮红、少寐多梦、口苦、肢体发麻等。治疗宜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可选用中成药天麻钩藤颗粒,每次10克,每日3次。
痰湿中阻型常表现为眩晕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恶心、食少多寐等。治疗宜燥湿化痰,健脾和胃。可以选用中成药眩晕宁片,每次2~3片,每日3~4次。
瘀血内停型常表现为眩晕伴头痛、失眠健忘、心悸烦闷、疲倦乏力、唇舌紫暗或舌有瘀斑。治疗宜活血化瘀,可选用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每次6粒(每粒0.4克),每日2
气血亏虚型常表现为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伴有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发色不泽、心悸少寐、神疲懒言、纳少腹胀等。治疗宜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可选用中成药八珍丸,每次1丸(约6克),每日2次。
肾精亏损型常表现为眩晕久发不愈、精神委靡、少寐多梦、健忘、腰膝酸软、耳鸣等。偏阴虚者可伴见五心烦热、咽干颧红、舌红少苔;偏阳虚者可伴见四肢不温、形寒怕冷、舌淡苔白。治疗宜滋肝养肾,益精填髓。偏阳虚者可遵医嘱选用中成药右归丸,每次
1丸(约9克),每日2次。偏阴虚者可用左归丸,每次1丸(约9克),每目2~3次。 (夏敏杰)
治急性发作性眩晕经验方
经验方:柴胡12克,法半夏、党参、黄芩、藿香、白芍各15克,竹茹、防风、陈皮各10克,茯苓25克,大枣20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急性发作性眩晕症患者25例,治愈13例,显效5例,好转3例,无效4例。停药后复发3例,再服本方仍有效。
独活煮蛋巧治眩晕
我母亲患有梅尼埃病(旧称美尼尔综合征),每每发作时就感觉天旋地转,并恶心呕吐,连站立都困难,只能闭目静卧,头不能移动,不能睁眼,真是苦不堪言。西医采用止吐、镇静、扩血管的药物对症治疗,虽可缓解症状,但易复发,少则一年一次,多则一年两三次。
后来一位老中医向我介绍用独活煮鸡蛋的食疗方。母亲食用后立竿见影,病情大大缓解,很少复发。
此方不但灵验,而且制作简单:鸡蛋
10,只煮熟,剥去蛋壳,然后把独活50克和鸡蛋一起放人沙锅内,加适量水,如同煮茶叶蛋一样文火煮20分钟,使药汁浸入蛋内,去掉汤和药渣,专吃鸡蛋,每天2
河南洛阳许杰辉
编辑提示:阴虚血燥者慎服此方。
鸡蛋丝瓜络治眩晕 巧除婴儿打呃
鸡蛋7只,去皮去子的丝瓜络1只,加水4大碗同煮;鸡蛋煮熟后去壳,在蛋上划7~8刀,放入锅内再煮,至水减少到2大碗左右即成。
喝汤吃蛋,分2~3次服完,可治眩晕。
(胡万里)
巧除婴儿打呃
婴儿打呃时,先抱起婴儿,用一只手的食指尖在婴儿的嘴边或耳边轻轻地搔痒,至婴儿发出哭声,打呃的现象就会自然消除。&
眩晕病中医分虚实两型辨治
内耳眩晕病或耳源性眩晕又称梅尼埃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眩晕突然发作,自觉天旋地转,身体向—侧倒感,站立不稳,并有耳鸣、耳聋,常伴有恶心、呕吐及听觉障碍等症,临床较为常见。本病属中医学“眩晕”范畴。其治疗原则应以育阴潜阳,和胃化痰,培补气血为主,在临证之时详辨虚实,灵活施治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一、分证论治
1.实证:眩晕耳鸣呈阵发性,视物旋转,头胀痛或昏重如裹,心烦易怒,胸胁胀闷,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舌偏红,舌苔厚腻或浮黄,脉象弦劲或滑数。治以平肝潜阳,和胃化痰,拟方加味五苓散:茯苓、白术、桂枝、泽泻、猪苓、半夏各12克,生姜9克,郁金、钩藤各15克。加减:急躁易怒,眼球震颤者加天麻10克,石决明15克;头重如蒙,恶心呕吐者加陈皮10克,竹茹12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2.虚证:时有头晕耳眩,劳累易复发或加重,面色少华,心悸少寐,耳鸣,舌淡,脉细。治以培补气血,拟方五味方:五味子20克,酸枣仁、山药、当归各10克,龙眼肉15克。加减:手足心烦热者加生地、知母、地骨皮各
10克;畏寒怕冷,四肢虚浮者可加仙茅15克,巴戟天10克;目眩甚者可加白芍30克,牛龙骨、生牡蛎各15克;恶心呕吐者可加半夏、生姜各9克;腰膝酸软者加杜仲15克,鸡血藤12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二、病历分析
例1:患者,女,43岁,农民。突然有头晕目眩感,发作时眼前金星环绕,左头部胀痛,手足心常感发热,舌质略红,舌苔厚腻,脉滑。闭目站立试验阴性,甘油试验阳性。服镇肝熄风汤后症状有减,1个月后症状如故,前来就诊。本病由肝郁化火,火灼伤阴引起,用加味五苓散加减治疗。方药:茯苓、白术、桂枝、泽泻、猪苓、半夏各
12克,生姜、川牛膝各9克,郁金、钩藤、龟板、生龙骨、生牡蛎各15克,白芍20克,甘草6克。每H
l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4剂,症状大减,手足心仍感发热,自服六味地黄丸两瓶后痊愈,随访3个月无复发。
例2:患者,男,63岁。身体消瘦,面色少华,短气少力,心悸少寐,易惊,常有耳呜。头晕目眩感,发作时持续半小时左右,闭目休息后略减。患者大小便正常,食欲差,舌淡苔薄,脉细弱。闭目站立试验阴性,甘油试验阳性。给予肌注654—2注射剂而未见疗效,改用中药疗法。治以培补气血,壮水行舟。方药:五味子20克,酸枣仁、山药、当归各10克,龙眼肉、党参、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各15克,陈皮、甘草各9克。每日l剂,水煎分3
次服。连服5天,症状消失,继续以主方随症加减再服7剂而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本病日常调理须注意: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生活要有规律,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2.低盐饮食。
在中医理论研究中,又将此病分为肝阳上亢,痰浊中阻,气血不足等多型,用方繁杂,在临床上不易掌握用药。分虚实两证,用上述两方,据具体症状可加减运用,即可获效。在中药调治的同时要注意休息、锻炼等调护,一般不提倡手术治疗。奚雪莲
治实证眩晕方 眩晕剧烈
龙胆草15克.山栀子15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木通5克,车前子5克.泽泻10克,当归10克.甘草5克,生地25克.水煎服,每日1剂。
症状控制后.可用菊花、金银花各10 克.沸开水冲泡代茶,连续服用14日。
此方适用于体质较好.肝火内盛引起的眩晕.症见眩晕剧烈.目不能张,张则视物转动.呕吐,头痛头胀.烦躁不安,耳鸣,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等。
治颈性眩晕经验
经验方:石决明(先煎)、葛根各20克,丹参15克,川芎、白芷、刺蒺藜各8克,党参、白芍、桃仁各12克。
加减:痰湿者加白术、半夏各10克;阳虚者加附子、桂枝各4克;气虚者加黄芪12克,天麻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饭后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疗颈性眩晕患者50例,治愈 35例,有效6例,无效9例。
《中医中药秘方网》治好了我母亲的眩晕症
编辑同志:
我因长期在外地打工,老家七十岁的母亲便成了留守老人,前段时间她得了眩晕症,症状一发作就天旋地转,呕吐不止。她不想让我担心就瞒着我去街上几家诊所看病,经查血压偏低,接着不是打吊针,就是熬二三十块钱一剂的中药,一个星期治疗多次,可一停药,症状又发作,十分痛苦。无奈母亲又到医院去拍颈椎片加脑动脉图检查,均未发现问题,前后共花了一两千元,眩晕却一直没有治好。
我一直上《中医中药秘方网》,收集有不少医药知识。当我从电话中得知母亲的情况后,分析可能是低血压没有得到纠正才总闹眩晕,我就翻开了《中医中药秘方网》,从中摘抄出一则治疗低血压眩晕症的药方:党参20克,黄精15克,炙甘草10
克,共三味药。我马上打电话过去,叫母亲照着到药店捡三剂试一试。结果她服过第二剂中药后,眩晕症状就减轻很多,她接着再服十几剂,身体现已完全康复,母亲十分高兴!她说这药方简单又便宜,十分有效,还把药方介绍给邻居张阿姨,她的脑眩晕也好了。我想,如果没有《中医中药秘方网》的帮忙,母亲不知还要受多少苦才能摆脱病痛。在此谢谢各位辛勤工作的编辑同志。
广西田东县平马镇庆平路一号刘新宏
镇肝息风治眩晕
  李某,男,51岁。日初诊。头晕目眩,头胀头痛3天,伴心悸易怒,心烦失眠,耳鸣急躁,面色如醉,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患者高血压近10年,平素情绪不稳,易激怒。现血压165∕98mmHg,血脂TG&2.17mmol∕L,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102次∕分),TCD检查示:大脑双侧后动脉及左侧中动脉血流增快。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头颅及颈椎CT、TCD检查均正常,TCD检查诊断为高血压病(二级)。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之眩晕。治以镇肝息风,滋阴潜阳。方用镇肝息风汤加减:怀牛膝30克,生赭石30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生龟板15克,生杭芍15克,玄参15克,天冬15克,川楝子10克,生麦芽6克,黄芩10克,川芎10克,生山楂6克。日1剂,水煎服。4剂后诸症明显减轻,血压142∕90mmHg,仍燥热、耳鸣,上方重用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各20克、加枸杞子15,竹茹各10克,石决明20克,蝉衣12克。服用6剂后周身无明显不适,上方继续加减调治10日后,血压135∕86mmHg,心率76次∕分。嘱其服杞菊地黄丸,并注意饮食调理和心理调节以善其后。
  本病为高血压病眩晕,患者平素未能常规服药控制血压,引起了血液流动学的改变,使脑血管和心脏出现了病变,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头痛,心悸易怒等。本病属中医学眩晕之范畴,以其临床症状,辨证为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之眩晕。治以镇肝息风,滋阴潜阳之法,用镇肝息风汤加减调治而愈。
治位置性眩晕经验
经验方:党参、熟地各24克,白术、白芍、一当归、川芎、茯苓、陈皮、半夏各9克,巴戟天、肉苁蓉各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39例,痊愈30例,显效5例,好转1 例,无效3例。
活用天麻钩藤饮治眩晕
  我师朱美华教授,女,58岁,江苏省常州市孟河医派传承学会专家。1973年起师从江苏名医方宝华老先生,受师熏陶三十余载,颇得方老“独具见地,尤有新解”心传,且运用于临床,屡效。
  天麻钩藤饮源自《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是一首平肝降逆的代表方剂,临床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眩晕证,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笔者有幸跟随朱美华老师临床抄方,亲眼目睹朱美华灵活运用此方,颇有感触。具体案例如下。
  商某,女,67岁。日初诊。
  头晕,两眼自感模糊,脸颊通红,神疲乏力,夜寐不宁,纳谷不香,口干,平素情绪急躁,大便秘积,舌尖淡红少苔,舌根部苔白腻,脉细弦。体格检查:血压:160/100mmHg。
  西医诊断:高血压。中医诊断:眩晕。辨证为肝阳上亢,肝风上扰兼心脾两虚,脾失健运。
  治宜平肝息风,清热活血,滋阴柔肝兼养心安神,健脾助运。
  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克,石决明15克,钩藤10克,珍珠母15克,黄芩10克,夏枯草10克,柏子仁10克,酸枣仁10克,远志10克,当归10克,合欢皮10克,夜交藤15克,枳壳6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茯苓皮10克,生何首乌30克,瓜蒌仁10克,焦山楂10克,焦六神曲10克,党参10克,紫丹参10克。7剂。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
  日复诊:精神好转,疲劳感也减轻,偶尔会有一过性头晕,夜能寐但易醒,面红已褪,纳食一般,情绪易急躁,大便日行一次,不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细弦。体格检查:血压:130/88mmHg。
  原方加川芎5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姜竹茹10克,生薏苡仁30克,砂仁3克,白豆蔻3克,炒谷芽10克,炒麦芽10克,杜仲10克,续断10克,桑寄生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绿梅花10克,生龙骨15克。
  继服7剂,症状基本消失。
  按&&&患者因年老体衰,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偏亢,阳亢化风,风阳上扰,故头晕,眼花,面红;肝阳有余,化热内扰心神,故夜寐不宁而失眠;长期情绪急躁,肝气横逆侵犯脾胃,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故纳谷不香,神疲乏力。
  本证病机以阳亢化风上扰为标,肝肾阴虚为本,标急本缓。治宜先标后本,初诊主以平肝息风,清热活血,兼养心安神,健脾助运。复诊在治标的同时兼顾根本——滋补肝肾,健脾调胃。方用天麻、钩藤二药为君,均入肝经,并有平肝息风之效,且天麻有定眩晕之专长。石决明、珍珠母性味咸平,平肝潜阳,除热明目,安神定惊,共为臣药,以助君药平肝息风之功。配黄芩、夏枯草清热泄火,使肝经之热不致上炎内扰;伍当归养血活血,丹参活血凉血,除烦安神,有利于滋阴柔肝,平降肝阳,亦合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再用杜仲、桑寄生、续断、生地、熟地补益肝肾;夜交藤、远志,生龙骨、合欢皮、柏子仁、酸枣仁、茯苓宁心安神,枳壳、茯苓皮、竹茹、半夏、砂仁、白豆蔻、谷麦芽、焦山楂、六神曲、党参、白术、生薏苡仁健脾助运;瓜蒌仁润肠通便,绿梅花疏肝解郁等,以上均为佐药。诸药合成方,为平肝息风、清热宁神、滋补肝肾、养心健脾之剂,是治疗高血压病肝阳偏亢之良方。
  体会:1.在临床上,很多患高血压病人单服用西药,有时候血压控制不良,常常表现出头晕,头痛,失眠,或眼花,或耳鸣,或平素情绪急躁,或面红,或口舌生疮,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等症状,中医诊断为眩晕,证属肝阳上亢、肝风上扰。遇到此类症状者,我们均可以天麻钩藤饮合温胆汤加减治疗,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加用其他平肝清热之类药物进行治疗。
  2.天麻钩藤饮是平肝息风的代表方,其制方原理一方面选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另一方面根据药理实验证实具有降压作用。因此,在临床上根据病情选用一些清热平肝、滋阴降火、宁心安神的方药,如夏枯草、黄芩、温胆汤加减等,对治疗高血压病肝阳偏亢之证有较好的指导意义,且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理气活血治眩晕方
处方:当归、熟地、白芍、白术各 12克,党参、法半夏、川芎、山萸肉、天麻各8克,陈皮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健脾补肾,理气活血。
主治:眩晕为主症的高血压、低血压、脑动脉硬化、美尼尔氏病等,中医辨证属气阴两虚,挟痰上扰型。朱涛
内耳性眩晕 天麻汤加减治之
  刘某,女姓,48岁,于日就诊。因头晕目眩,耳鸣5小时来诊。2年前曾有类似症状发作,未经系统检查。5小时前因劳累后突然发作,自服眩晕停片无效。刻诊:头晕目眩,耳鸣如蝉,头身困重,倦卧无神,胸闷泛恶,口苦,呕吐痰涎,舌质淡,苔白腻,脉沉滑。查体:血压130∕80mmHg,心肺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头颅及颈椎CT、脑血管行TCD检查均正常。诊断为内耳性眩晕(梅尼埃病)。中医辨证为痰湿中阻,气机不利,上蒙清窍之眩晕。治法:化痰息风定眩,益气健脾祛湿。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5克,天麻12克,橘红12克,甘草6克,白术、泽泻、茯苓、枳壳、竹茹各10克,石菖蒲15克,石决明20克,蝉衣12克,党参、白蔻仁各10克。水煎服,日1剂。
  3剂后诸症明显减轻,1周后病情稳定,之后上方随证加减2周病愈。
  内耳性眩晕是内耳炎症、水肿等原因引起,属中医学“眩晕”之范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脾为生痰之源”,“无痰不作眩”……中医认为眩晕与风、火、痰、瘀、虚有关。肝肾同源,主目通耳窍。所以脾虚生痰,肝风挟痰上逆,可出现头晕目眩,耳鸣如蝉,胸闷泛恶,头身困重等症,可治以化痰息风定眩,益气健脾祛湿之法。本案辨证为痰湿中阻,风痰上扰,气机不利,上蒙清窍之眩晕。故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之而收功。
通脉化滞除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突发性、短暂性和复发性,常以头晕为首发症状而出现,部分病人伴有恶心呕吐以及眼球水平震颤,或平衡失调,甚至卒倒。临证要鉴别和排除与眩晕有关的其他疾病等。
  近治一患者王某,男,41岁。日因头晕目眩,恶心呕吐3小时就诊。刻诊:视物不清,行走不稳,面色淡黄,舌质淡暗,苔薄黄腻,脉弦滑。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片检查结果示:生理曲度消失,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头颅CT及眼底、血压检查无异常。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中医辨证为湿热瘀阻,气血不畅,清窍失养之眩晕。治以清热祛湿通络,理气活血定眩,方用自拟通脉化滞汤:杏仁15克,白蔻仁10克,生薏仁18克,茯苓10克,半夏12克,黄芩10克,川贝6克,川楝子10克,胆南星10克,天麻15克,透骨草10克,丹参15克,川芎15克。水煎服,日1剂。
  5剂后头晕呕恶减轻,但仍视物不清,行走不稳。上方去白蔻仁、生薏仁,加石菖蒲15克,郁金10克,夏枯草12克。服用1周后诸症基本消失,上方随症加减以巩固治疗。
独活与鸡蛋同煮食用治疗眩晕
&&&&独活具有镇痛、抗炎、镇静、安神、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等作用,用其与鸡蛋同煮食用治疗眩晕(美尼尔综合征)有良效。
&&&&具体方法:独活30克,鸡蛋6个,加水适量,上火煮,鸡蛋煮熟后,敲裂蛋壳,再煮15分钟,使药液渗入蛋内,去汤渣,吃蛋。每次吃2个鸡蛋,分3次吃完。3天为1个疗程,连吃2-3个疗程,即有良效。
邓铁涛治眩晕老中医经验
邓铁涛,全国名老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邓老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眩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介绍如下。
眩晕一证,可见于现代医学中的多种疾病。耳性眩晕,如美尼尔病、迷路炎、内耳药物中毒、前庭神经元炎、位置性眩晕、晕动症等;脑性眩晕,如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脑病、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某些颅内占位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癫痫;其他原因的眩晕,如高血压、低血压、贫血、头部外伤后眩晕、神经官能症等。
一、内耳眩晕病(美尼尔氏综合症)
是由于内耳的膜迷路发生积水,以致出现发作性眩晕,视物旋转,耳鸣,耳聋,头内胀痛等症状,并多伴有呕吐,舌苔厚浊或腻,脉弦滑或兼结代等痰阻之象邓老常用温胆汤加减治疗。
处方:半夏、竹茹、枳实、陈皮各6克,炙甘草3克,茯苓5克,生姜5片,大枣1枚。
加减:若苔浊、白、厚腻而呕,加生姜汁或重用生姜20~30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另外,当患者稍见眩晕发作时,嘱其用艾条悬灸百会穴,壮数多少,可以根据情况而定。
二、前庭神经炎性眩晕
为无耳蜗症状(即是不伴有听力障碍)的突发性眩晕。该病临床表现为发生严重眩晕,恶心,呕吐及自发性眼睛震动,伴舌嫩红,苔白,脉弦弱。中医学认为本病为素体虚弱,卫外不固,以致风邪侵袭,脉络受阻,风邪入脑,而发眩晕。邓老常用防眩汤加减治疗。
处方:黄芪24克,党参15克,茯苓、白术、钩藤、生地各12克,川芎、天麻、枸杞子、白芍各9克,甘草3克。
加减:如见苔自如霜,脉滑而缓,属水湿内困,改用五苓散(白术、茯苓、猪苓、泽泻、桂枝)。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三、脑性眩晕
女¨脑动脉粥样硬化、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某些颅内占位性疾病。常见眩晕,肢体麻木无力,胸闷,舌暗有瘀斑,苔薄,脉细涩。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治以益气活血。
处方:黄芪、五爪龙各24克,党参15克,自术、丹参各12克,三棱、莪术、柴胡、升麻各9克,炙甘草、陈皮各3克。
加减:如面色苍白,脉细,为气血两虚,加当归6克,熟地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邓老认为,眩晕的病因病机,临床上则以内伤为主,尤以肝阳上亢、肾精不足、气血亏虚、痰瘀内阻为常见,分型不宜太杂,临床上抓住一两个主型,其他作兼证处理即可。李瑾升
应用天麻治疗眩晕的体会
肝阳上亢型眩晕患者多由肝阴不足,或肝肾阴虚,不能制约肝阳,致使肝阳上亢,上扰清窍而发眩晕。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或痛、耳鸣颧红、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口苦口干、血压偏高、舌红、脉弦细数。治宜滋阴潜阳、平肝熄风。方用杞菊地黄汤和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9克(研粉冲服),枸杞、菊花、茯苓、山药、山萸肉、生地各15克,钩藤、牛膝、黄芩、栀子、益母草、杜仲、茯神、夜交藤、桑寄生各
10克,代赭石、生牡蛎、生龙骨、石决明(上4味药需先煎 1小时)各30克,水煎分3
次服,每目1剂。如肝火盛,伴耳鸣如潮或耳聋,或咳血、吐血、衄血、便秘、尿赤,可加龙胆草、牡丹皮、夏枯草各
10克,或加服龙胆泻肝丸。若口干口渴,可加麦冬、玄参、白芍各12克,若手足麻木、震颤为肝风内动之先兆症状,可加珍珠母30克(先煎,1小时)。
风痰上扰型眩晕为脾胃功能受损,水谷精微运化失常,聚湿生痰,痰浊上蒙清窍而致。临床表现为眩晕头痛、头重、胸闷恶心、时呕痰涎、少食多寐、视物旋转、舌苔白腻、脉濡滑。治宜燥湿祛痰、健脾和胃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天麻9
克(研粉冲服),白术、茯苓、陈皮、苍术各15克,半夏、钩藤、泽泻各10克,牡蛎30 克(先煎1小时),甘草6
克,生姜4片,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随症加减,头痛重加蔓荆子10克;纳少加三仙各 20克;胸闷加瓜蒌、丹参各
15克;腹胀加白蔻仁、白砂仁、莱菔子各10克;呕吐重加代赭石30克,竹茹15 克;肢体沉重加藿香、佩兰、石菖蒲、姜厚朴、白扁豆各
治眩晕案例 头昏乏力
  王某,男,33岁。日初诊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戴天木教授。头晕疲倦3年余。患者自述头昏沉,疲乏无力,欲睡而不易入睡,睡觉涎水颇多,尿频,尿急,尿后余沥不尽,阴囊潮湿,大便稀溏,查其体胖,双眼胞浮肿;舌苔黄腻,脉缓。辨为湿热之邪蒙上流下;治以清热泻火,利水通淋。处方:萹蓄20g,瞿麦20g,车前子15g,栀子10g,滑石15g,苍术10g,黄柏10g,川牛膝10g,薏苡仁30g,萆薢30g,土茯苓30g,茵陈30g,藿香10g,佩兰10g,黄芩10g,泽泻20g,甘草6g。7剂,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
  二诊:头晕疲乏均显著减轻,尿量增多,尿次减少,舌苔黄厚,脉缓有力。药后患者体重减轻2.5kg。原方基础上,因时吐黄痰加法半夏15g,茯苓15g,陈皮10g;双颈反复痤疮加蒲公英30g,黄连10g;牙龈肿痛加石膏30g;口中异味加石菖蒲10g。嘱其清淡饮食,适当运动。前后服药20余剂后,诸症悉退,舌苔已由黄腻转为基本正常
  按:本案由湿热之邪蒙上流下所致。虽然病人主诉为头晕疲乏无力多年,似有虚证之象,然结合他症,并非虚证之有,乃湿热之邪内扰,蒙蔽气机。清窍失养为标,湿热内扰为本。湿热下阻,膀胱气道不通,则小便淋漓不畅,尿频,尿急,三焦水道不畅,则眼睑浮肿,涎水颇多,阴囊潮湿,舌苔黄腻,脉缓均为湿热阻滞之象。戴师处以八正散合四妙丸加减,方中瞿麦、萹蓄,味苦性寒,善清利膀胱湿热,有利小便,去淋浊,通癃闭之专长,车前子清肺利膀胱,滑石、栀子清利三焦,加以萆薢、土茯苓、茵陈、泽泻等清利之品,使湿热之邪从小便而去,合以四妙丸,使利湿清热之功更著。藿香、佩兰芳香祛湿逐秽,甘草和中,制苦寒渗利太过,兼调和诸药。全方合用,以清利膀胱为主,同时清肺肃上源,降心火利小肠,泄湿热走大肠,有疏凿分消之巧。
治美尼尔氏眩晕症验方
经验方:珍珠母、代赭石各30克(先煎),党参20克,白术、钩藤、茯苓、白芍、菊花各10克,附子、炮姜各3克,远志6
加减:舌苔厚腻,脉弦滑者,去党参,加姜半夏、陈皮各 10克;呕吐较剧者,加姜竹茹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美尼尔氏眩晕症患者30例,治愈10例,好转14例,无效6例。
治疗眩晕的妙方 定眩饮
  组成&&僵蚕10g,蝉衣10g,片姜黄10g,天麻10g,半夏10g,白术10g,茯苓12g,晚蚕砂6g,寒水石10g,陈皮、甘草各6g,枳实10g,吴萸、焦山栀、龙胆草各3g。&&&用法&&日1剂,水煎服。
  功能&&暖肝和胃,清胆安中,升清降浊,理气化痰。
  主治&&眩晕属于湿痰阻滞,挟风上扰,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胆胃不和者,常见于梅尼埃综合征、高血压病、肾性高血压等。
  方解&&本方由升降散、天麻半夏白术汤、宣清导浊汤、温胆汤、吴茱萸汤、龙胆泻肝汤等化裁组成。方中半夏、天麻加二陈汤为主,化痰息风,健脾祛湿,理气和胃;升降散是清代杨栗山治疗火郁三焦,寒遏于外之湿热病的名方,其中僵蚕、蝉衣升清解郁宣达,姜黄、大黄降浊泻热导火。本方用枳实易大黄,既有大黄通腑降浊之效,又辛温燥湿化痰,助中焦健运,升清降浊,内外通达,气机调畅。中医中药秘方网介绍吴茱萸味辛性热,归肝、肾经,下气降逆,中温脾胃,下暖肝肾,暖肝和胃,助痰湿之化。龙胆草、焦山栀清利肝胆之热,以助和中。晚蚕砂、寒水石宣清导浊,行滞通腑,分利湿热,以助升降散升清降浊。
  加减&&若湿邪化火不著者,去龙胆草、焦山栀;呕逆不重者,可去晚蚕砂、寒水石;高压偏高者,加生杜仲、生白芍;头痛明显者,加细辛、升麻;纳呆少食者,加砂仁、鸡内金;夜寐不实者,加远志、酸枣仁;大便不爽者,加生大黄。
  姚树锦,男,1936年出生。陕西省西安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太和医室”第四代传人,全国第二、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名老中医。擅长治疗肾病、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疑难杂病。出版著作一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治疗眩晕的妙方
  成某,女,37岁,日初诊。2月来常感胃部不适,时有恶心,昨夜突然头晕目眩,呕吐频作。现正值经期,经行不畅,有块,月经前后无定期。观其精神萎顿,面色苍白,舌红苔滑,脉滑数。四诊合参,此乃经期气血不足,秽浊中阻,伴肝气上逆与胃浊相阻所致。治当以平肝和胃降浊,以旋覆代赭汤加减:旋覆花(包)10克,代赭石(先煎)24克,法半夏9克,泽漆10克,陈皮6克,白蒺藜10克,生白芍15克,佩兰叶9克,竹茹6克,六神曲10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1剂,3剂。二诊:药后症状大有改善,呕吐已停,头晕减缓。原方续进3剂。诸症悉愈。
  按:眩晕虽由肝风上旋,然常夹胃浊同行,致使中焦升降之机失常,故肝气难平。本案投以旋覆代赭汤加减,不治肝而治胃,胃降则晕自止。人身之气血贵在流通有序。中焦为一身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旦中焦运化失常,浊气每每上逆。仲景云:“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上下痞硬,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旋覆代赭汤有参、草、枣之甘温益气,半夏、生姜和胃降逆,并重用旋覆花降逆,代赭石重镇以下逆气。故可见凡临床中焦运化失常,胃虚气逆者,均可用之即效。其功平降胃气,斡旋中焦,通畅枢机,气逆可平。
颈源性眩晕 用艾灸治疗
颈源性眩晕,顾名思义,就是主要由颈椎病变而引起的一种继发性眩晕,常于颈部活动时出现,特别是猛然扭转或过度后屈颈部时易于引起,也常发生于体位改变时。中医学称为“眩冒”、“眩”。从颈源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及辨证,属于中医学的因虚而致之眩晕。
灸百会、足三里、风池、神阙穴可治眩晕。令患者取舒适的俯卧位,将百会
(位于人体头部,头顶正中心,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和风池(在耳后枕骨下陷中)两穴局部各1厘米范围的头发剪掉,将艾绒做成蚕豆大小的柱状放于穴位上,用线香由其顶端点燃今其自燃,当患者有温热感时,术者用一湿润的纱布将艾柱火压灭,再另取一相同艾柱放穴位上如法施术,反复施术至患者觉百会穴处有温热感向脑内渗透为度。吕英
经方辨治痰饮眩晕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统称眩晕。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甚者可突然仆倒。眩晕属于虚者居多,但多为虚中挟实之证,而这个实则以痰饮为多见。
  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张仲景称眩晕为“头眩”、“目眩”,或“冒眩”,或与其他症候并称之为“癫眩”、“眩悸”等,认为痰饮是眩晕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为后世痰致眩晕的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如《伤寒论》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这一条头眩的病机就是中气损伤,水饮上冲。《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说:“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这里就主要阐释了“目眩“、“冒眩”的病机是痰饮上冒清阳。特别是《金匮要略》中治疗痰饮的大法“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以及苓桂术甘汤、泽泻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痰饮眩晕,至今仍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病案举例
  赵某某,女,60岁。日初诊。体质素弱,有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半月前因感冒而一直发作头晕目眩,时轻时重,低头或仰头,以及转颈过快时,眩晕就会加重,曾去某医院诊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经活血化瘀药口服及输液治疗无明显效果。刻诊:精神差,眩晕,头部动作迟缓,后颈项部僵硬不适,出虚汗,眩晕加重时汗更甚,无头痛,无寒热,无恶心、呕吐,口渴,无口苦、咽干,纳差,多寐,大便可,小便黄。舌质暗,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水滑,脉寸浮关尺沉微弦。血压145/90mmHg。辨为太阴太阳阳明合病。方拟苓桂术甘汤、泽泻汤、桂枝加葛根汤合方:茯苓、葛根各40克,桂枝、白芍、生姜各30克,白术、炙甘草各20克,泽泻50克,红枣8枚(切开)。3剂,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二诊诉疗效很好,诸症明显减轻,效不更方,守方又服6剂痊愈,血压也降至正常。
  按:笔者认为,老年患者或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和脑动脉硬化症等慢性病者,其眩晕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血阴阳亏虚,标实主要责之于痰饮。该案患者年高久病,素体真阳不足,气血虚损,复因感冒而营卫不和,胃气亏虚,以致于中焦运化失职则痰饮内生;下焦蒸腾气化无权则痰饮内停。中阳被遏,痰饮上冲于头则头晕目眩。病机乃营卫不和,痰饮上蒙清阳。标实为主,治疗重点应着眼于温化痰饮,利水降逆。故以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利水降冲。桂枝加葛根汤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加葛根升津舒经通络,除颈项痹阻,《本经》谓葛根“主……诸痹,起阴气”。合以泽泻汤加强利水消饮,降逆止眩晕之力。泽泻能强力化水饮而生津液,《本经》谓泽泻“……消水,养五脏,益气力”。方证相应,疗效明显。
温胆汤治眩晕验案
病例:李某, 男,62岁。因头昏眩晕 反复发作1年来院就诊。
症见:头昏,视 物旋转,耳鸣,恶心欲吐,食少,眠可, 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根腻,脉弦滑。有高血压病10余年,自服复方降压片、复
方罗布麻片维持治疗。刻诊血压:150/90 毫米汞柱。
中医证属:痰火上扰。治以温胆汤加味:法半夏、钩藤、川芎各12克,藕节、天麻、茯苓各15克,枳实、陈皮、竹茹、僵蚕、白术各10克,生甘苹3克,
薏苡仁25克,石菖蒲6克。7剂,每日1 剂,水煎分3次服。
复诊头晕明显改善, 耳呜亦减轻,恶心欲吐已止。但仍食欲欠 佳,舌淡苔薄白腻,脉小弦滑,血压140/
80毫米汞柱。原方去藕节、石菖蒲,加泽 泻6克,焦山楂、焦神曲各10克,再进 14剂,服法同前,随访症状消失。
点评:温胆汤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之证,以心烦不寐,眩悸呕恶,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陆胜峰
眩晕症的中医辨证食疗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以视物旋转或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轻则闭目静卧稍安,重则如坐车船,天旋地转,不能站立,甚则昏倒,常伴有恶心、呕吐、
耳鸣等症状。西医所谓高血压、颈椎病、脑血管疾病、贫血等属于中医眩晕。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辨证实
施饮食调理对治疗该病有较好效果。
一、痰浊上蒙型 症见头晕如蒙,
目视色黑,胸闷,恶心,呕吐痰涎,倦怠多寐,舌苔白腻,脉滑或濡。饮食宜清淡利湿之品,如冬瓜、玉米汤或荷叶粥,素食为主,忌膏梁厚味、生冷瓜果、烟酒甜食、荤腥之品,以免损伤脾胃,助湿生痰,肥胖者要注重节食,可多食豆类、蔬菜、山药粥。
方一:陈皮、石菖蒲各6克,泡水代茶饮。
方二:茯苓10克研细末,与大米 30克共煮稀粥,每晚食用。
二、气血亏虚型症见头晕眼花,动则加剧,面色苍白,唇甲不华,心悸失眠,神疲懒言,食欲减少,舌质淡,脉细弱。饮食宜富于营养、易消化、益气养血的食品,如瘦肉、鱼虾、鸡蛋、猪肝、猪骨、甲鱼等血肉有情之品。煲红枣、桂圆肉、党参、西洋参、核桃肉等,但应避免饮食过量,忌食生冷。
处方:取去壳桂圆肉15枚,党参15克,水煎取汁,然后与红枣5枚,粳米100
克,一并煮粥。亦可加少许白糖调味。每日2次,早、晚餐食用。
三、肝阳上亢型症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遇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色潮红,急躁易怒,常因情绪激动如愤怒、烦躁、过度兴奋而诱发,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饮食宜清淡、低盐,忌烟酒、辛辣及公鸡等助火动风食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方一:桑叶、菊花、钩藤各10克,莲子心3克,泡水代茶饮,可清心除烦,止渴助眠。
方二:百合干品20克,洗净;玉竹
20克切成4厘米长的段;粳米50克淘洗干净。把百合、玉竹、粳米放人砂锅内,加入1000毫升水武火煮沸,文火煮45分钟即成。每日1次,当早餐食用。
四、肝肾阴虚型症见眩晕,神疲健忘,腰膝酸软,遗精耳鸣,失眠多梦。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舌质淡,脉沉细;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舌质红,脉沉细。肾阳虚可食用羊肉、韭菜、核桃滋补肾阳之品。肾阴虚多食滋阴益气食物,如甲鱼、紫菜、黑木耳等滋补肾阴之晶,可用藕汁、梨汁代茶饮,忌食辛辣、动火之晶。
处方:枸杞子、核桃仁各20克,粳米50克,将枸杞子、核桃仁、粳米淘洗干净放人锅内,加清水1000毫升,武火煮沸,文火煮45分钟即成。每日2
次,早、晚餐食用。 罗桂芷
治美尼氏眩晕症经验
经验方:茯苓30克,泽泻、车前子各15克,生龙骨、牡蛎(先煎)各25克,天麻、白术各12
克,法半夏、陈皮、菖蒲、川芎各9克,附子、甘草各6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关尼氏眩晕症患者103例,治愈54例,好转46例,无效3例。
治疗颈性眩晕川芎、丹参莫联用
&&&&周小姐患有颈椎病,最近常感到头晕、四肢发凉,分别到三家医院就诊,可三家医院的治疗方案都不同,其中一家医院的医生要她静滴川芎嗪注射液,另一家要她静滴丹参注射液,而第三家则要她两种药同时“吊”。周小姐不明白到底应该怎样治疗,丹参和川芎能同时用吗?
&&&&周小姐的疑惑是有道理的。她所患的疾病是颈性眩晕,即颈椎病引起的脑供血不足,医生建议的这两种药在原则上都是可以的,但细究起来,还是川芎嗪注射液更好。
&&&&川芎味辛性温,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上行头目,下通血海,中开郁结”;而丹参性微寒,有调经活血、祛瘀生新、清心除烦之功,形容其“降而行血,由热而滞者宜之”。
&&&&可见,脑供血不足、四肢不温者,更适用川芎而不是丹参,而体壮、血热、心烦者可用丹参凉血除烦。而周小姐患的是颈性眩晕,伴有脑供血不足、四肢不温,因此,更适合川芎而不是丹参。
&&&&安徽省中医院&&王金山
中风先兆头目眩晕 滋补肝肾法
  证见头目眩晕,头摇肢颤,健忘,腰膝酸软,肢端麻木,步履乏力,或盗汗,遗精滑泄,耳鸣,脱发,五心烦热,眼睛干涩,视物昏花,口干,尿黄便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偏阳虚者,则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或黧黑,少腹拘急,四肢不温,大便稀薄,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灵枢·海论》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肾经不足,无以生髓以充脑,脑海空虚,故头目眩晕健忘;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经不足,骨骼失养,故腰膝酸软,步履乏力;肾经亏虚,虚则生热,热生风动,故肢端麻木,头摇肢颤;肾精亏损,封藏固摄失司,故盗汗或遗精滑泄。肾开窍于耳,肾精不足,故耳鸣;肾其华在发,肾精亏损,故其发易脱。肝肾同源,肾精亏虚,可致肝血不足,肝开窍于目,肝血不足,孔窍失养,故眼睛干涩,视物昏花。肾精不足,虚热内生,故咽干,形体消瘦,五心烦热,尿黄便干,舌红无苔,脉细数,诸征皆现。治宜滋补肝肾,息风止痉。方选左归丸,方宜重加黑豆,口干者加沙参、麦冬、天花粉;五心烦热者加知母、丹皮;头摇肢颤者加天麻、木耳、地龙、全蝎、白僵蚕、蝉蜕;盗汗、遗精滑泻者,可酌加龙骨、牡蛎、浮小麦、五味子、益智仁、金樱子、桑螵蛸;耳鸣、眼干涩、视物昏花者加白蒺藜、菊花、桑叶、蝉蜕;偏于阳虚者,可酌加仙灵脾、仙茅、淫阳藿、巴戟天等以增强温补肾阳之功。
  病案举例
  朴某某,男,57岁。日初诊。有饮酒之嗜好,更喜食辛辣。自述因一次饮酒过量,曾昏睡一天,醒来后出现头目眩晕,腰膝酸软,乏力,步履如踏棉絮之感,继而上肢麻木,手颤,盗汗,五心烦热,眼睛干涩,视物昏花,诸症蜂起。曾于某医院做理化检查,未现确切异常。当地医院诊为“脑梗死”,静点扩张脑血管之剂治疗,疗效不显。顽疾绵绵,经治数月毫无起色。刻诊:形体消瘦,诸症不减,口干,大便干燥,小便赤黄,舌质红,无苔,脉细数。此乃阴虚风动,血虚生风之疾。治宜滋补肝肾,息风止痉,予熟地30克,生山药35克,枸杞子15克,山萸肉25克,龟板胶6克(烊化),鹿角胶6克(烊化),大黑豆50克,沙参20克,麦冬15克,天花粉35克,龙骨35克,牡蛎35克,浮小麦40克,麻黄根20克,五味子10克,甘草10克。5剂,水煎,早晚温服。嘱戒酒、禁辛辣之品。
  药尽5剂,口干大减,大便已转正常,盗汗消失,热减,患者信心大增。上剂去浮小麦、麻黄根、五味子,先后增减天麻、木耳、白蒺藜、菊花、桑叶、蝉蜕及虫类诸味,并嘱其常服用牛脊椎骨加木耳、天麻所煮制之牛骨汤。20余诊后,诸症消失,调其饮食起居,以善其后。
  按:该患素体阴虚,且喜食辛辣,更有饮酒之嗜好。酒乃“纯阳毒物也”,与火同性,其味辛甘,升扬发散,其气燥热,热伤阴耗血。本乃阴虚之体,再逆其行,复伤其阴,而致阴虚之极风动,血虚之极风生,诸症蜂起,其势危极。药用左归丸,取其“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意,药取龟鹿二仙胶,益肾补精填髓;大黑豆其形类肾,色黑通肾,乃肾之谷,平补肾阴,润肾燥,止盗汗,益血虚肝风内动之疾。沙参、麦冬、天花粉性甘寒,以养阴清热;龙骨、牡蛎、麻黄根、浮小麦、五味子养阴潜阳,安神清热,涩精止汗。首诊得效,继而加天麻、木耳、白蒺藜、菊花、桑叶、蝉蜕诸品,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平息肝风。小用虫类诸品之量,搜剔经络,息风止痉。牛脊椎骨内有髓,《本经》言牛髓其性“甘、温、无毒”,“补中,填骨髓,久服增年”。佐以天麻、木耳煮之为羹,非但为珍馐美味,更乃平肝风,止拘挛,利腰膝,填骨髓,强筋骨,润泽枯槁之良药。缓而图之,渐求其功,阴平阳泌,其证乃愈。
  笔者介绍之四法,为临床治疗中风先兆证较常用的治疗方法。此证多为本虚标实之疾,但临床也常见到虚实转化,或出现虚实夹杂的证候,而瘀血内阻,往往会出现在各个证候之中。故临证必须具体分析证候的变化,若证中兼瘀,必须小量佐以虫类诸品,因证制宜,巧妙变通。
眩晕“梅尼埃病”化痰降浊法
  多用于形体肥胖者,证见头目眩晕,倦怠,头重如裹,困重多寐;胸闷恶心,呕吐痰涎,肢体麻木或手足抽动,头重脚轻,脚下如踏棉絮之感,舌体胖大,舌胀或语言不利,苔浊腻或白厚而润,脉滑。或现心下痞,心烦而悸,口苦,苔黄腻,脉滑数。丹溪翁云:“无痰不作眩。”痰为湿聚,湿乃阴邪,其性重浊,易阻气机。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故头目眩晕,头重如裹,痰浊中阻,气机不畅,故胸闷恶心,呕吐痰涎,痰动风生,故现肢体麻木,手足抽动,舌胀语言不利等症。治以燥湿化痰,息风通络。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半夏、白术、天麻、龙骨、牡蛎、茯苓、泽泻、远志、石菖蒲、郁金。若胸闷恶心,呕吐频频者可加旋覆花、代赭石、白豆蔻、砂仁以降逆化湿醒胃;痰郁化热者加黄芩、黄连、瓜蒌等以清热化痰;大便干结者,加代赭石、莱菔子、火麻仁以降逆理气通便;水停心下,而致清阳不升,浊阴上逆者,可予泽泻汤。舌胀强,语言迟钝,记忆顿减,舌下静脉青紫迂曲者,加丹参、川芎、郁金及虫类诸品。
  病案举例
  姜某某,男,47岁。日初诊。壮年体丰,自述因在异国打工劳作,日夜艰辛,5年中曾先后患眩晕发作多次,被似诊为“梅尼埃病”。近因饮酒贪杯,而致旧疾复作,经某医院脑CT检查提示为“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静点用药3天,未见显效。刻诊:咳嗽多痰,痰色黄质黏,胸闷心下痞,恶心呕吐,头目眩晕,舌胀且麻,脚下如踏棉絮之感。大便干结,尿黄,舌体胖大,苔黄腻,脉弦滑。此为痰浊中阻,痰热内蕴之征,治宜清热化痰,降逆息风。予半夏15克,泽泻30克,白术20克,天麻15克,茯苓20克,陈皮15克,黄芩15克,瓜蒌20克,牡蛎35克,旋覆花15克,代赭石30克,牛膝30克,炙甘草10克。5剂,每剂水煎早晚温服。
  药进5剂,胸闷、心下痞、恶心、呕吐消失,咳痰、头目眩晕大减,大便已正常,苔黄略腻,脉滑。血压:125/80mmHg,患者精神爽朗,饮食大增。上剂减旋覆花、代赭石、牛膝,加石决明30克,钩藤30克,菊花12克,蝉蜕15克。水煎早晚服。随症加减30余剂后诸症悉平,复健如初。
  按:该患形体肥胖,近因饮酒无度致脾胃损伤,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中阻,阻滞气机,而现胸闷恶心,呕吐痰涎,痰郁化热,热动风生,故现舌胀苔黄且麻,脚下如踏棉絮之感。药予泽泻甘淡渗湿,畅利水道;白术健脾升清,二者相伍,泻中有补,补中有泻,升清降浊,利湿健脾。半夏、茯苓、陈皮淡渗燥湿,降逆和胃,化痰止呕;天麻平肝潜阳,止眩定痛;黄芩、瓜蒌清热燥湿,涤痰散结;旋覆花、代赭石和胃化痰,镇冲降逆;代赭石、牛膝相伍,镇冲降逆,引血下行;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伍,使逆气得降,湿痰得化,气机得畅,痰涤结散,诸症得解。继伍以石决明、钩藤、菊花、蝉蜕平肝潜阳,清热息风止痉,以清目眩。脾气升,胃气降,阴阳和,其证乃愈。
泻南补北法治疗眩晕症
马某,女,54岁。 初诊:8月10日。 主诉及病史:眩晕伴有头痛、咽痛、口干、耳鸣、尿赤已3年。症状逐渐加剧,经某医院检查,血压
206/112毫米汞柱,诊断为高血压冠心病。
诊查:患者来诊之时,面红而光,腰酸而痛。舌绛苔少,脉象细数。
辨证、治法:此乃阴虚火旺之证,当以泻南补北法治之。
处方:太子参15克,麦门冬15克,五味子3 克,当归身6克,地黄15 克,杭白芍12克,京丹参
15克,夏枯草15克,条黄芩6克,珍珠母30克,牡蛎30克。
另用明天麻12克,向日葵(果盘)12克,和鸡蛋 1个炖服,每日1次,连服 7次。
另取毛冬青片,每次 2片,每日3次,饭后服,可长期服用。
二诊:8月16日。服前药7剂,症情明显好转,纳食亦佳,血压降至160/ 80毫米汞柱。仍照前方加减,再服6剂。
三诊:8月23日。前方药服6剂后,症趋向愈,理当守法,进参麦杞菊六味地黄汤,固其气阴。
处方:太子参15克,麦门冬15克,枸杞子12 克,白菊花6克,怀山药 15克,山茱萸10克,白茯苓10克,千地黄12
克,粉丹皮10克,泽泻 10克。
四诊:8月30日。前方药服10剂后,诸症消失,血压恒定,易汤剂为杞菊地黄丸,早晚各服
10克,空腹服,并配合毛冬青片常服。至今年余无恙。
按语本例乃壬癸不足,丙丁炽张之象,盖肾亏则精血难生,故腰酸而痛,且其面赤、舌绛、脉数等象,皆由阴虚火旺所致,治遵泻南补北之法,标本兼顾,每每取效。(刘能/辑)
葛根治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
葛根具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之效,对因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及腰酸腿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功效,经常饮用对治疗高血压具有明显的疗效。
其制作方法为:去药店购买葛根片,每天30克,加水煮沸后当茶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泡葛根茶时,第一浇最好用滚开的水,以利于葛根茶里的水溶性葛根素和葛根黄酮充分释放出来。 肖经明
治眩晕验方
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病症。中医认为,眩晕可由风、痰、虚所引起,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的说法。
无风不作眩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忧郁恼怒,疏泄失常,主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或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苦耳鸣,面色红赤,血压偏高,此症多因情志刺激而诱发。治宜平肝熄风,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0克,钩藤15:克,栀子10
克,黄芩10克,石决明30克,川牛膝10克,杜仲10克,夜交藤15克,夏枯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无痰不作眩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脾胃功能受损,水谷精微运化失常而聚湿生痰,痰浊上蒙清窍,令人眩晕。症见眩晕,头重不举,胸[;可恶心,时呕痰涎,不思饮食。治宜化湿祛痰,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10克,白术15
克,茯苓20克,陈皮10克,天麻10克,泽泻15克,牡蛎30 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 1剂。
无虚不作眩脾胃素虚,能导致化源不足,气虚清阳不升,血虚脑失濡养,发为眩晕。临床表现为眩晕,动则加刷,劳则易发,面色萎黄或苍白,唇甲不华,心慌气短,食少身倦。治宜补益心脾,培补气血,可用归脾汤:黄芪30克,党参
20克,白术10克,茯苓15克,当归15克,炒枣仁20克,远志 10克,桂圆肉15克,木香10
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 (杨吉生)
眩晕症的治疗方法 阎艳丽经方
  编者按:阎艳丽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教授,河北省第二批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临床善以经方化裁治疗百病,其学生总结其运用经方治验五则,本版今起陆续介绍。
  陈某某,女,成年。日初诊,自述近日头目眩晕,感觉外界物体旋转动摇不定,9月13日因为工作劳累,晚上突然眩晕发作,发时伴有欲吐、口干。平时大便偏干,偶有口苦,纳眠尚可。舌边红,苔白干,脉左弦细,右弦滑。诊为少阳郁热,肝脾不和,痰饮上逆而致眩晕。治以小柴胡汤和解枢机,调达肝脾;泽泻汤降逆祛饮,化浊止眩为主。处方:柴胡15克,黄芩15克,法半夏10克,泽泻15克,白术10克,白芍2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枳实10克,竹茹10克,陈皮10克,生姜3片,大枣6枚。4剂,水煎服,日1剂。药后,眩晕未再发作,继服4剂,诸症悉安。
  按:眩晕一证临床比较常见,《医学统旨》言:“眩者……谓忽然眼见黑花昏乱,少顷方定;晕者运也,谓头目若坐舟车而旋转也,甚有至于卒倒而不知者。”眩晕多属肝的病变,在《伤寒论》中为少阳病主症之一。可由风、火、痰、虚、瘀等多种原因引起,其中因痰饮而致眩晕临床最为常见。盖因嗜食肥甘厚味太过,损伤脾胃或者劳倦伤脾,以致脾阳不振,健运失职,水湿内停,积饮聚痰;或者肝气郁结,气郁湿滞而生痰饮;或者肾虚不能化气行水,水泛而成痰饮。痰饮既成,积阻中州,清阳不升,脑窍失濡;浊阴弗降,上蒸清窍,故致眩晕。正如《丹溪心法》所言:“头眩,痰挟气虚并火,治痰为主,挟补气药及降火药,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又有火痰者。”治疗痰饮所致眩晕,仲圣制有五苓散、苓桂术甘汤、小半夏汤、泽泻汤等化饮止眩之剂,后世亦有温胆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等祛痰定眩之方。
  此案除了痰饮致眩以外,尚有肝气郁结化热,横逆犯脾之病机。仲景有言“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此案患者眩晕、口苦、口干、脉弦,少阳病提纲证俱现,阎教授认为据此诊为少阳证无疑,故投以小柴胡汤疏达少阳枢机,恢复气机升降。又因患者呕吐,苔白,脉象左弦细、右弦滑,当为少阳气郁,肝郁乘脾,脾虚失运,痰饮内生,《金匮要略》言“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所以合入泽泻汤,方中白术健脾运水,燥脾化饮;泽泻渗利水湿,两药相合,眩晕当止。同时加入温胆汤以清化少阳胆腑以及中焦之痰饮,增强祛痰化饮之力,加入白芍,合柴胡、枳实、炙甘草,又有四逆散之意,调达肝脾,而使肝脾气机条畅,痰饮消去,眩晕当止。全方切中病机,经方与时方合用,治标与治本兼顾,故而取效甚捷。
眩晕症的治疗秘方
治眩晕症(痰浊中阻)秘方
处方:茯苓25克,天麻、制半夏、白术各15克,生姜、陈皮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燥湿祛痰,健脾和胃。用于治疗眩晕症,中医辨证属痰浊中阻型。症见视物旋转,头重如裹,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脘腹痞满,纳少神疲,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弦滑。
创方者:史继鑫 马云枝
治眩晕症(瘀血阻窍)秘方
处方:白芷、赤芍、川芎、桃仁、丹参各15克,老葱(切碎)、天麻、红花各10克,生姜3片,大枣3枚。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祛瘀生新,通窍活络。用于治疗眩晕症,中医辨证属瘀血阻窍型。症见眩晕时作,头痛如刺,面色黧黑,口唇紫暗,肌肤甲错,健忘,失眠,心悸,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或细涩。创方者:史继鑫马云枝
治眩晕症(风阳上扰)秘方
处方:石决明、桑寄生、益母草、茯神、夜交藤各
30克,炒杜仲、钩藤各20克,夏枯草、天麻、川牛膝各15克,栀子、黄芩各1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平肝潜阳,滋养肝肾。用于治疗眩晕症,中医辨证属风阳上扰型。症见眩晕耳鸣,头痛且胀,遇劳或恼怒加重,急躁易怒,失眠多梦,面红目赤,肢体震颤,舌质红,苔黄,脉弦细数。
创方者:史继鑫 马云枝
治眩晕症(气血亏虚)秘方
处方:白术、党参、黄芪各20克 当归、酸枣仁、茯苓各15克,龙眼肉、天麻、远志、木香(后下)各10
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养气血,健运脾胃。用于治疗眩晕症,中医辨证属气血亏虚型。症见头晕目眩,,动则加剧,遇劳则发,面色淡白,心悸少寐,舌质淡嫩,苔薄白,脉细弱。
创方者:史继鑫 马云枝
治眩晕症(肝肾阴虚)秘方
处方:生地、山药、茯苓各25克,枸杞子、山茱萸各20克,天麻15克,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版胶各10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滋补肝肾,养阴填精。用于治疗眩晕症,中医辨证属肝肾阴虚型。,症见头晕目眩久发不已,视力减退,两目干涩,耳鸣,腰酸膝软,少寐多梦,健忘,心烦,口干,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创方者:史继鑫.马云枝
眩晕症中医治疗方法
  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老人眩晕症常与老化和代偿减退有关,治疗时应分清致病原因,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眩晕症中医治疗方法
  脑血管性眩晕
  老年人由于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出现脑供血供氧不足,导致脑血管性眩晕的发生。老人的细胞结构是脂肪多而水分少,因此容易造成脱水、血液过度浓稠,影响血液循环,故随时要补充水分。故老人患眩晕病不要使用利尿剂,不要突然改变体位,如夜晚上厕所时猛起,容易发生脑血管性眩晕。
  治宜益气补血、活血化瘀,给予眩晕汤:党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15克,熟地黄20克,枸杞20克,当归15克,丹参30克,桃仁12克,红花15克,泽泻12克,坤草15克,地龙15克,川芎15克,白芷12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杞菊丸、通脉丸口服。
  颈源性眩晕
  是指颈椎病变引起的眩晕。许多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病变,如伴有其他病变,如骨质疏松、骨关节炎等更易发病。此时,颈向一侧扭转或头向前向后弯曲,都可挤压椎动脉,从而影响内耳血供,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常伴有头昏、晃动、站立不稳和沉浮感等。眩晕反复发作,与头部突然转动有明显关系,即多在颈部运动时发生,有时呈现坐起或躺卧时的变位性眩晕。颈源性眩晕一般发作时间短暂,数秒至数分钟不等,亦有持续时间较长者。晨起时可发生颈项或后枕部疼痛。
  治宜滋补肝肾、舒筋通络,给予通络汤:枸杞15克,菊花15克,熟地黄20克,山萸肉15克,山药20克,牡丹皮15克,泽泻15克,云苓15克,龟板15克,鳖甲20克,黄芪20克,鸡血藤30克,红花15克,水蛭10克,木瓜20克,鹿角胶10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颈腰丸、骨痛丸口服。
  焦虑性眩晕
  情志刺激、过度疲劳与紧张焦虑等可影响植物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使血液中胆碱脂酶活性增强,致使内耳小动脉发生痉挛,引起局部缺血缺氧而出现眩晕。精神性眩晕的防治与其他疾病不同,主要是减轻病人的焦虑不安,并借助于行为治疗法、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和生物反馈松弛法来解决基本的焦虑及失眠等问题。
  治宜养血活血、重镇安神,给予安神汤:枣仁30克,石菖蒲15克,龙眼肉20克,珍珠母30克,当归15克,丹参30克,党参30克,五味子15克,川芎15克,白芷12克,菊花12克,黄芩12克,麦冬15克,夜交藤30克,合欢花12克,甘草6克,水煎服。中成药可选抗脑衰、养心丸口服。
治疗眩晕症的药用方
  张某,男,63岁,日初诊。患者6年前出现胸闷胸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经治疗其功效不明显,胸闷胸痛时作,遇寒即发。近一个月来天气寒冷,加之劳累出现心胸憋闷作痛,痛引肩背内臂,伴见心悸不安,气短乏力,面色白光白,畏寒肢冷,舌淡暗,苔薄白,脉细涩而迟。叩诊心界向左下扩大,心音低钝,心律整齐,心率74次/分,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少量吹风样杂音。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标Ⅱ、AVF、V3的T波低平或倒置。心脏彩超显示左心室肥厚,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心室舒张功能下降。中医诊断为胸痹,证属心阳亏虚,心脉痹阻。治以温阳益气,活血通络。自拟甘桂饮加减:炙甘草30克,桂枝15克,太子参15克,丹参15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郁金10克,姜黄10克,瓜蒌15克,薤白10克,细辛3克。日1剂,水煎服,分2次温服,7剂。嘱患者注意休息,忌劳累恼怒,慎起居。
  2月19日二诊:药后心胸憋闷作痛,畏寒肢冷,气短乏力递减,仍心悸不宁时作,舌淡略暗,苔薄白,脉细涩。上方加茯神10克,远志10克,柏子仁10克,继服14剂。
  3月4日三诊:药后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畏寒乏力诸症明显减轻,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前方加刺五加30克,红景天15克,继服14剂。
  3月18日四诊:药后胸闷胸痛未发,心悸气短、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诸症皆失,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口服通心络胶囊善后,随访至今未复发。
  按:胸痹,为胸阳痹阻之证,尤在泾指出:“痹者,闭也。”《类证治裁》:“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本病多因素体阳虚,感受寒邪,寒凝心脉;或阳气久虚,无力运血,心脉瘀阻;或过食肥甘,损伤脾胃,聚湿生痰,闭阻心脉而致。本例患者年老体衰,心阳素虚,加之外感寒邪,寒凝气滞,血行不畅,胸阳不振,而发本病。心主血脉,阳气不足,血行不畅,故而心胸憋闷作痛;手少阴心经之脉直行上出腋下,循内臂,故痛引肩背内臂;心气亏虚,鼓动无力,心动失常,故而心悸不宁;阳气亏虚,温煦失职,故面色白光白,畏寒肢冷;舌淡暗,脉细涩而迟,均为心阳亏虚,心脉瘀阻之征象。
  关于本病病机,仲景提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人 头胀头晕耳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