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狗死狗被撞死了有什么预兆兆

这三大生肖虽然命好,但是惊蛰过后还是要留神,一起来踩小人!这三大生肖虽然命好,但是惊蛰过后还是要留神,一起来踩小人!气质佳人百家号。农村里,在惊蛰这天会用清香,艾叶烟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家中虫害和霉味,妇人将准备好的衣纸小人拿到路边用鞋子拍打,用剪刀剪断小人舌头手脚并点燃,以示把小人赶走,不受小人纠缠。下面这三个生肖也是如此,虽然他们在狗年的时运不错,但是还是要严防小人作乱。属龙人属龙人惊蛰节气后,将步入“卯辰相害”运,日子过得较不如意,小人多,办事困难。可能会从朋友那里得到赚钱的好消息,但要注意避免上当损失钱财,破坏或者阻拦到自己的发展,对于这种无耻小人要实时提防,尽量不要参与是非,以免落人口舌,让人趁虚而入。属狗人生肖是狗的人在惊蛰过后,需求留意的就是他们关于自己老友的容纳度,生肖是狗的人平时没有什么花花肠子,又情愿关于自己的老友共享自己的全部,其实许多时分都是在一向吃暗亏的时分,他们总是被一些表面上的朋友占便宜,自己却一点点不知道,反而仍是在自己兢兢业业的尽力,然后全神贯注的去和自己的的朋友共享,最终反而可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属鼠人生肖属鼠的人,他们工作当中一直是非常努力,但是还是免不了遭到小人的嫉妒,背后里做小动作,给他们使绊子,明明是可以升职加薪,赚得一笔钱财的好事情,到最后总会落得一场空在其中,惊蛰过后,就是有小人给你们的捣乱,才会让你们出现这么多不顺的事情,当然有小人就会有贵人,你们最好给小人化解,才能避免小人给你们带来的影响,事业生活才能一帆风顺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气质佳人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专注大龄女性的生活,情感生活分享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民俗禁忌全知道 1
我的图书馆
民俗禁忌全知道 1
民俗禁忌全知道 1
  第一章 日常生活禁忌(本章免费)  人生活在一个社会群体中,人的日常生活既包括家庭中的生活,也包括个人的言行举止和与他人的交往。为了家庭能够和睦,为了自己和他人的交往能够和谐,人们逐渐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习俗禁忌。这些禁忌有的是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有的是从生活习惯的角度出发以使人生活更健康,还有的是从鬼神信仰的角度出发使人的行为受到自我的约束与限制。  家庭生活禁忌  忌目无尊长  旧时,我国的家庭都是世代生活在一起的大家庭,要使大家庭能够和睦相处,就必须家有家长,族有族规,而其他人则要尊敬家长、族长以及宗族中年高望重的人,这体现在一个家庭中就是尊重父母。  一般父母健在的时候,忌子女擅管家务,即所谓的“父在堂,子不能专”,此外还有“父在子不得留名”、“父在没子财”等说法,这都是尊敬父母的表现。在与父亲的相处中,有的地方忌父子同桌、同席,否则就是“没大没小”,与禽兽无异。这种禁忌不仅在汉族中年深日久地继承着,在很多少数民族中也有表现。如彝族忌父子同凳同床坐,朝鲜族忌晚辈在长辈面前吸烟,景颇族忌在父母面前蓄长发、留胡须,忌在长辈面前开玩笑、做鬼脸等。  忌不敬祖先、不孝父母  我国民间普遍存在虔诚祀奉祖先神灵的习俗,没有一家敢怠慢自己的祖先神灵,否则就会被认为不孝。  民间还忌不孝父母,俗语说“抬手不打无娘子,开口不骂老年人”,如果子女在家中辱骂老人,不仅是对父母的不孝,自己还会折寿。为了表示对父母的孝顺,河南开封一带,旧时有为使父母病愈而自刑“上锥”的习俗,“上锥”就是拿锥子刺穿胳膊的肌肉,在刺的时候不能喊疼,如果喊就会被认为不孝。这种表示孝顺的行为不免有些过激,然而,孝顺父母不仅是我国千年流传下来的美德,而且应该得到进一步的继承与发扬。  忌婚姻自作主张  在古代,成就一桩婚姻必须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约束下,而忌讳自作主张,私定终身。这其中有很多的缘由,如显示家长的地位、避免婚前的不轨行为、获得门当户对的婚姻、以儿女婚姻作为政治等活动的媒介……无论哪一种都没有关系,最重要的就是父母包办。  另外,与婚姻相关的便是生育。孔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将生育上升到孝顺父母的高度,古代做儿女的都逃不出这些禁忌。  在今天,婚姻自由不再是传说,没有子嗣的婚姻也不再遭人非议。  忌宗族乱伦  有学者说:“中国民族,一个人在其伦类中,有其前后左右上下之关系。此即所谓五品、三纲、六亲、六纪、九族等关系是也。”正因为有这个伦秩,而且这个伦秩不可变动混淆,所以,民间最忌讳的就是乱伦。其中以公媳的禁忌最多。  在汉族中,人们说“公公不搭媳妇肩”,“公公背儿媳,出力不落好”;在山东等地,禁忌公公到儿媳妇的房间里去。  在少数民族中也有很多关于公媳的禁忌,如彝族忌讳公公与儿媳妇说话;苗族、白族等忌讳儿媳妇与公婆同桌吃饭;柯尔克孜族忌儿媳妇的臀部对着长辈,因而儿媳妇从屋里出来时,不能转向,只能退着出去;哈萨克族妇女忌在长辈面前走过,要在其背后行走;傣族妇女如果要在长辈男子面前走过时,必须弯下腰走;侗族妇女如果看到长辈男子在楼下,这时就不能上楼。  除了公媳之间有乱伦的禁忌之外,平辈之间也忌发生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这主要指的是叔嫂之间,所以,很多民族都有“嫂叔不通问”的习俗。  忌家庭纷争  无论古今,人们都忌讳家庭内部发生纷争,因为“斗气不养家,养家不斗气”。一个大家庭中,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为家庭和睦着想,那么便会“和气生财”、“家运旺盛”了。如果整日你争我抢地闹意见,那么,家运破败便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这也是很多家庭都将“家和万事兴”的文字撰写在门楣上的原因。  举止禁忌  忌站无站相、坐无坐相、走无走相  坐立行走是人们最日常化的举止,对此,古人要求一个人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走有走相等,这样才能体现人的仪表美。  具体而言,站立时,要头正、肩平、挺胸收腹,而不要弯背凸肚;要两手自然地垂放,而不要插在双肋,或别在身后,或交叉在胸前,否则,会给人一种暮气沉沉或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的感觉。  比较好的坐相是腰杆挺直,目视前方,而不是跷着“二郎腿”,用手托着下巴,或者做掏耳朵、挖鼻孔等动作。另外,身体不能前仰后合、左右摇晃,表现出一副坐卧不宁的样子。  走路时,要稳健,要体现出自信的神态,头正,双眼平视前方,下颌微收;双肩平稳,双臂自然摆动;另外,步幅也要适当,不要拖拉。那些“八字脚”的走路样子以及歪走横行的走法都是古人的禁忌。  “灯下不讲鬼、不谈贼”的禁忌  这是旧时北京的禁忌,这种禁忌产生的缘由是说鬼招鬼,说邪招邪,也就是所谓的“说曹操,曹操到”的意思。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却都喜好听鬼故事,因为它惊险、刺激。为了规避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人们又发明了避邪的方法:“灯下说鬼”时把《皇历时宪书》放在桌上,这时就可以毫无忌惮了;“灯下说贼”时,把茶怀倒着扣放在桌上,据说这样可以使梁上君子不敢光临。  忌外甥在舅家剃头  汉族风俗中有外甥不能在舅家剃头的禁忌,认为如果外甥在舅家剃头会“妨舅”。因为“舅”与“旧”谐音,“旧”有指老年人的意思。《尔雅疏》中说:“舅者,旧也;姑者,故也。旧故,老人称也。”(又见《白虎通义》)由此可知,“妨舅”即为妨旧,亦即妨害老年人的意思。这一习俗在河南、河北、山东等中原地区流行。尤其是正月里,这种禁忌就更严重了,因为正月是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如果在舅家剃头就很容易引起对“旧”的联想。当然,如果一定要剃头,也有规避的方法,那就是把外甥引到大门外边的官道上,就不算在舅父家了,这就是破忌。  忌晚上剪指甲  在我国民间有晚上不能剪指甲的禁忌,据说如果在晚上剪指甲,会使别人怀疑你偷了其他人的东西。但是,大多数人都喜欢在晚上没事干的时候剪指甲,于是,人们又想出了破解的方法,即在剪完指甲后用剪刀在脚上叩击两下就没事了。  关于晚上剪指甲的禁忌,民间还有其他的解说,一种说法是晚上剪指甲会长灰指甲,另一种说法是会将魂魄剪走。无论哪一种解说,其目的都是阻止人们在晚上剪指甲。  忌晚上梳头  在民间,人们认为头发中藏着自己的“财气”,所以,在结束一天劳作之后的晚上是忌讳梳头的。唯恐晚上一梳头,就会把一天聚起的“财气”全都梳走了。如果休息一个晚上,等到第二天清晨再梳头就没关系了,可能是认为“财气”已经在晚上的睡眠中被头发根吸收到人的体内了。关于这种习俗,豫西还流行着“白天挣个牛,搁不住晚上一梳子搂”的民谚,可见晚上不梳头的重要性。  忌别人踩自己的影子  在民俗中,人们认为人体中有灵魂才有影子,鬼因为没有灵魂所以没有影子。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自己的影子,那么这个人就会变成鬼而失去生命。如在参加埋葬死者的仪式时,都会注意不让自己的影子落到墓穴之中,以免受到伤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非常在意自己的影子,忌讳别人踩自己的影子。只有想要诅咒或伤害某人时,才会悄悄踩住或暗暗用刀子砍、用钉子钉某人的影子,人们通过这种手段就可以达到目的。  忌多次照镜子  在电视剧《红楼梦》中有一个情节,贾瑞被王熙凤两番捉弄后,大病在床。这时,一个跛足道人给了贾瑞一面镜子——风月宝鉴,声称只照它的背面,不照它的正面,就可以治好贾瑞的病,但贾瑞反其道而行之,结果只能一命呜呼。这里反映了我国的一种文化现象,即镜子具有灵异性,它能治病除邪。但是,还有一种关于镜子的说法,即镜子中的影像就是人的魂魄,镜子可以摄人的魂魄。普通人照一次镜子,其魂魄就会被摄去一次,如果反复照,其魂魄就会劳神受损。所以,民俗忌讳多次照镜子,否则,照镜子的次数越多,人老得就越快。  忌总吐唾液  在民俗中,人们认为唾液含有魔力。如果某处皮肤被蚊蝇叮咬或肿痛起来,人们习惯往那里涂些唾液,并会感到疼痛有所减轻。另外,在劳动强度很大,感觉手上没劲的时候,人们也常会在手掌上吐两口唾液,就会感到疲劳有所消除,似乎又有了力量。唾液的这种魔力让人感觉很神奇,有人说,那是因为唾液中含有元神,也就是人的元气、精神。一个人得了病,如果一直吐唾液、吐痰,就会大伤元气,损耗精神。俗语说:“白痰轻,绿痰重,吐了黄痰要了命。”所以人们忌总是吐唾液、吐痰,认为这是得病的凶兆。  忌用唾液吐人  由于人们认为唾液中含有元神,因此遇到一些小麻烦,或者偶尔触犯了禁忌,民间就会用吐唾沫的办法来破解,认为这是在用自己的元神精气去弹压小鬼小祟,如遇到旋风的时候,人们要向旋风中吐唾液。但是,这种方法也仅限于针对鬼祟和一些小事,不能针对人。虽然有时候人们会碰到给自己带来麻烦的人,但是对人吐唾沫的行为是对他人的不尊重,所以民俗中非常忌讳。  忌出汗多时洗冷水浴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汗出于心,在内为血,在外为汗。”这就是说,汗液和血液是一样的,是值得人重视的。出汗多的时候,人们忌洗冷水浴。因为在这种时候洗冷水浴,就会让汗无法出来,使身体憋出毛病。另外,出汗多时忌喝井里的凉水,忌马上脱掉衣服,忌站在风口等,都是与此同样的道理。  忌打喷嚏  在我国民俗中,打喷嚏也有着一定的预示意义,而且这种民俗起源很早。如《诗经·终风》中说:“寤言不寐。愿言则嚏。”相关的注解说:“愿,犹思也,盖他人思我,我则嚏之也。”《毛诗笺》中也说:“今俗人嚏则曰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也就是说,在周代时已经有了打喷嚏是有人思念的说法。后来,人们还认为打喷嚏有时候意味着有人在咒骂你。所谓“一想二骂三感冒”或者“一骂二想三感冒”的说法就是对此的延伸,即将喷嚏的预示意义和喷嚏的数量联系起来。这种习俗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方也都有不同的说法。  在河南林县一带,人们认为新年五更起床时打喷嚏是最不好的事情,那预示着凶祸的发生。因此,每到初夕,大人都会嘱咐孩子,五更起床时要迅速下炕(床),脚一踏地再打喷嚏,认为这样就可以化凶为吉了。  在鄂温克族中,人们认为打喷嚏不是有人在思念,就是有鬼在思念。最好是人思念,如果是鬼思念则意味着有灾,即要得病。所以,鄂温克族人在听到有人打喷嚏时就会说:“祝想你的人活一百岁;愿想你的鬼掉进火里烧死。”这样就可以破除打喷嚏可能带来的灾祸。  在俄罗斯族中,人们在聚谈过程中,如果有人打喷嚏,所有在座者都要祝打喷嚏的人健康,这样也能禳解不祥。  在高山族中,如果人们在耕作过程中打了喷嚏,就要立刻停止耕作开始休息,有的甚至会直接回家休息。  忌拔掉、刮掉眉毛  在民俗中,人们认为眉毛的粗细浓淡都与寿命有关系。通常情况下,眉毛浓密而且又粗又长的人,一定会长寿。尤其是长着几根比较突出而且长的眉毛的人,他们更会长寿,人们也因此将这几根眉毛称为“寿眉”,寿眉长得越长越好。  所以,人们忌刮掉、拔掉眉毛,尤其忌讳拔掉“寿眉”,即使“寿眉”已经长得遮住了眼睛。否则,便会“折寿”。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又浓又粗又长的眉毛。对于那些眉毛很少的人,人们认为他们大多无兄弟,即使有兄弟也不会太多。而且,眉毛稀少的人,其后世子孙也不会繁荣。  其实,长什么样的眉毛并不由自己做主,它与遗传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过度在意眉毛的浓淡粗细对人生并无实在意义。  忌拔白发  在民俗中,人们忌讳拔白发,认为白发会“拔一根,长十根”、“越拔越多”。其实,这是人们惧怕衰老的一种心理反应。因为正常情况下白发是老年人的象征,也意味着生命的日渐衰弱。而人们都希望自己永远年富力强,富有青春的活力,所以就拒绝白发染首,主观上相信自己头上长出的几根白发只是偶然情况,不拔就永远是那么几根,如果拔了反倒会使更多的白发滋生。  另外,人们还想出了处理头上白发的方法,那就是剪断它们。即使不断生长,也是这一根在生长,而没有多出一些来。  忌拔脚上的毛  在古代,人们认为人的脚上是有魔力的。如河南一带百姓中流传着“正月洗脚脚头空”的说法,就是说,正月里已婚夫妇是不能洗脚的,否则不吉利。如果男的洗脚会死媳妇,而女的洗脚则会死丈夫。  在民间,不仅人的脚有魔力,脚上长的毛也是有魔力的,因为“一支脚毛,管三个鬼”。  这种说法可能与毛发中含有人的元神有关系。另外,男子经常会夜间行路、夜间干活,而夜间往往是鬼祟活动的时候,为了避免鬼祟的伤害,人们就幻想着自己的脚上有神力附着,而这种神力就隐藏在脚毛之中。为了显示自己的雄壮和压制鬼祟,人们忌拔脚毛。不拔脚毛就会很有胆量,而拔了脚毛就会心里犯怵。  忌乱扔和吞食耳屎  在汉族中,民俗还有关于耳屎或耳垢的禁忌。首先,忌乱扔自己的耳屎。如果乱扔就有可能让人践踏,这对耳屎主人的身体是非常不利的。其次,忌吞食自己的耳屎。  如果吞食了自己的耳屎,就会变成哑巴或聋子。这都是古代的民俗,可能源于人们将与自己身体相关的一切都看得非常神圣的缘故,在今天似乎没有人去注意这些。  日常感觉禁忌  忌某些时刻脸上肌肉跳动  在日常生活中,人脸上的肌肉会偶尔发生跳动。民俗认为,脸上的肌肉跳动也是人事吉凶的预兆,但这与时间有关系。具体而言,一日之中,午时、辰时、巳时右边脸上的肌肉颤抖是凶兆,是不吉利的;而亥时左边脸上的肌肉颤抖意味着此人会失财。如果脸上肌肉跳动发生在其他时刻,那么都是吉祥的预兆,或意味着会遇到贵人,或意味着将有喜事发生,或意味着自己将升官发财。  忌某些时刻脸上发烧  平常生活中,人们会偶尔感觉自己的脸部似乎在发烧,又热又红,民俗认为这也是人事吉凶的预兆,但具体是吉是凶与时刻相关。即每天之中的丑时、未时出现脸部发烧,那就意味着有令人烦恼、忧虑的事情发生,或者会有口舌、诉讼之类的事情发生。如果脸部发烧出现在亥时,那还要看是左半边脸,还是右半边脸。通常情况下,如果是右半边脸发烧,就意味着会有诉讼的事情发生;如果是左半边脸发烧就意味着此人会得到官位。如果脸发烧的情况出现在其他时刻,那就没有什么关系,意味着一切会吉祥如意。  忌右眼皮跳  有时候,人们会感觉到自己的眼皮在跳动。对于这种情况,人们认为这是神的兆示。至于兆示是吉是凶,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说法。  在鄂温克族中,人们认为上眼皮跳是好兆头,而下眼皮跳预示着要有让人哭的事情发生。  在汉族中,流传着“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左眼跳福,右眼跳祸”、“左跳喜,右跳愁;左跳发,右跳杀”等俗语,这些俗语的根本含义都是左吉右凶。这些说法可能与“男左女右”、“左为阳,右为阴”、“左为上,右为下”的民俗信仰有关。  在河南修武一带,人们又认为眼皮跳的吉凶还与男女的性别有关。对男人而言,“左眼跳了是财宝,右眼跳了是祸害”;对女人来说正相反,即“右眼跳了是财宝,左眼跳了是祸害”。这也是将古人阴阳对立的观念运用到对眼跳吉凶兆示的解释中了。  既然眼跳有时预兆着凶祸,那该如何避免呢?民间普遍的破解方法是将席篾、草棒等粘贴在预示灾祸而跳的眼皮上。这种方法在《清稗类抄》中就有相关记载:“王氏妇偶于右目粘一麦草,或骇而问之,则曰:'右目肉颤,则将得殃。俄顷右目颤,故为此以厌胜也。’”  忌耳朵发烧  俗语说“耳聪目明”,人们认为耳朵是人体通神之一窍,耳朵也是有灵性的。如果耳朵出现异常现象,那就是某种与吉凶相关的预兆。耳朵普遍出现的异常现象就是发热,对此,汉族认为这是因为有人背地里在咒骂自己。而在中国台湾一带,人们认为耳朵发烧的吉凶预兆还与时间有关系。在一天中的巳时,如果左耳朵发烧,意味着会失财;如果右耳朵发烧,则事不明。在戌时,如果左耳朵发烧则意味着有争讼之事出现,如果右耳朵发烧,则表明会有口舌是非。在亥时,如果左耳朵发烧,意味着要闹是非;如果右耳朵发烧,也意味着有争讼之事出现。如果耳朵在一天中的其他时间发烧则没有什么危害性,有的还预兆着喜庆吉祥等。  对于耳朵发烧,民间也有破解的方法,那就是用手搓耳朵。  忌耳朵鸣响  在现在看来,耳鸣似乎是一种疾病,但是在古代,人们相信耳鸣也能预兆什么。  在鄂温克族中,人们认为如果男人的右耳鸣响,女人的左耳鸣响,那就是好兆头;相反,如果男人的左耳鸣响,女人的右耳鸣响,则意味着将要听到坏消息。有时他们会试探性地让别人猜测自己是哪个耳朵鸣响,如果对方猜对了,便认为是有人在想念自己,并祝福自己交好运;如果对方没有猜对,那就意味着有人在咒骂自己或说自己的坏话。  在中国台湾一带,人们认为耳朵鸣响的意义与事件有关系,这在《台湾风俗志》中有详细的记载:“子时,左:朋友在思念;右:会失财。丑时,左:有口舌;右:有诉讼。寅时,左:会失财;右:心急。卯时,左:有坎坷,右:有客人;辰时,左:有远行,右:有客人;巳时,左:有凶事,右:大吉。午时,左:有远信;右:会生病。未时,左:有酒食;右:有远客。申时,左:有行人;右:有喜事。酉时,左:会失财;右:大吉。戌时,左:有洒食;右:有客人。亥时,左:大吉;右:有酒食。”当然,如果预兆喜事则人们非常欢喜,如果预兆着“失财”、“口舌”、“诉讼”、“坎坷”、“凶事”、“生病”等,那就成为一种禁忌了。  忌脚底发痒  忌脚底发痒,这是中国台湾一带的民俗。因为当地的百姓认为,脚底发痒是因为“土地公痒脚底”,而土地公之所以痒脚底,是因为它想暗中警告脚底发痒者做事要慎重,否则,可能会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如果出现脚底发痒的情形,大多数人都会中止正在从事的活动,以免发生不测。  交往禁忌  忌男女交往、贫富交往  我国古人讲究男尊女卑,性别的区分非常明确,所以在性别上的交往禁忌也比较多,如“男女授受不亲”、“男女有别”、“男女不同席”、“阿姨勿上姊夫门”等,这都是担心别人猜疑交往的男女之间有不正当的关系发生。另外,“寡妇门前是非多”也属这一类,但是,这不仅牵扯到寡妇,还牵扯到寡妇之子,人们对他也为避猜忌而“非有见焉,弗与为友”。在身份方面,俗语中的“贫不串亲,富不串邻”就是明证,因为“贫串亲,易遭白眼;富串邻,易诬奸犯”。  忌与品行不佳的人交往  我国民间认为客观环境是造成祸患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除了自身修善行好之外,还要特别注意选择所交往的人。俗语说“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学下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一定要与好人交往,不与坏人交往。另外,民间的“宁跟红脸人打一架,不跟黄脸人说句话”、“黄眼绿睛,莫谈交情”一类的说法,虽然不一定是科学的,但反映着民间愿交好友、忌结恶人的良好愿望。  忌上朔会客  我国古代民间风俗中有上朔不会客的禁忌,如《风俗通义》中说:“堪舆书云'上朔会客必斗争’。”也即是说,如果在上朔的时候会客,主客之间或者客人与客人之间很可能会发生争执等。其中所谓的“上朔”是指传说中的凶煞神,这样的凶煞神还有岁破、月破、四离、四绝等。  忌留宿年长之人  在我国民间俗语中有这样的说法:“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坐。”“七十不留饭,八十不留宿”,这些都是说,在和年长的人交往时,忌讳留其住宿,因为这些人年纪大了,随时可能有危及生命的事情发生,留宿中一旦发生意外就会造成不必要的嫌疑。  病中的人交往有禁忌  在民俗中,生病之人需要停止或尽量减少社会交往活动,这是因为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一方有病灾,那么,其他无病的人就有可能对他形成威胁,反过来说,他也可能会对其他人形成威胁。因此,停止或减少交往就能避免相互间造成危害。如汉族、苗族、佤族、珞巴族、瑶族、普米族、藏族、彝族、侗族等都有“忌门”的习俗,即在病人的房门上用树枝、草、旗、鞋、红布、竹笠等物件做出记号,设置门标,禁止他人进入。  忌与和尚、道士、尼姑等交往  俗语说:“前门不进尼姑,后门不进和尚”,“会交朋友,交些铁匠、木匠;不会交朋友,交些道士、和尚”。这些说法都表明,我国古人忌讳与和尚、道士、尼姑等人交往,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和尚、道士、尼姑等都是特殊人群,不与他们交往既有避嫌的意思,也有担心招来祸患的含义。  忌说他人瘦  在古代,人们都认为胖是有福气的象征,唐代的女性也以胖为美。所以,人们几天或者很久不见,见面后忌说别人瘦了,而要说对方“胖了”、“发福了”。因为人瘦是不吉利的,或者因生病、或者因家穷过度劳累导致,无论哪种都不是人们喜欢的。因此,即使对方真的瘦了,也不能说出来。否则,对方可能会心里不愉快,甚至个别心眼小的人会真的生病。  忌打他人脸  俗语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脸不仅是一个人的仪表,更代表着一个人的尊严。如果在和人嬉笑玩闹或发生争执而被打了脸,被打的人就觉得自己的尊严受到了践踏。所以,民间俗语说“骂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即在与人交往中忌打人脸。即使对小孩,大人也不能打他们的脸,否则,民俗认为孩子会被打傻。在今天看来,打孩子的脸也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心。  待客禁忌  忌待客冷淡和“逐客”行为  中国人是热情好客的,所以在待客方面非常讲究,唯恐遭受别人的耻笑。俗语说:“有理不打上门客。”所以在客人进门时,主人要主动上前打招呼、让坐,忌不言不语、不理睬客人,或者光站着说话,不让客人坐下等冷落客人的行为。  客人坐下后,不能擦桌子、扫地,不能只口说请客人喝茶,却没有实际行动,或者说了半天话后才沏茶让客,这些都是有“逐客”嫌疑的行为,让客人感觉自己不被尊重,不受欢迎。  敬烟、酒、茶的禁忌  客人入座后,主人一般会敬上烟、酒、茶,如何敬才能不失礼、不触犯禁忌呢?  招待客人,一般是“浅茶、满酒、整盒烟”,无论敬烟、敬酒,还是敬茶,都要用双手,忌单手敬上。在给客人敬茶时,忌讳用茶壶嘴对着客人。用烟袋敬客时,要将烟嘴擦干净,并且装好烟丝;敬烟时要主动给客人点烟;点烟时,忌用一根火柴连点三支烟;如果需要对火,应将烟蒂递向客人,而忌讳以烟头直指对方。敬酒时要敬客多饮,而忌讳自饮不敬客。有些地方忌待客无酒,如佤族就有“无酒不成礼,说话不算数”的说法。  宴客的席位、坐次禁忌  对于尊贵的客人和关系亲密的客人,主人通常都会以酒饭相款待。在宴客过程中,也有一些禁忌需要注意。  民间非常注重宴客的席位和坐次。就席位而言,其方向一定要摆正,忌方向错置,因为民间有“席不正不坐”的说法。如果在南北方向的屋内宴客,桌缝应东西向摆置;如果在东西方向的屋内宴客,桌缝应南北向摆置。  汉族人在宴请客人吃饭前要给客人递上热毛巾,请客人洗脸、擦手,然后将客人让到首席座位上。如果来客有多位,那么就要考虑坐次的问题了。通常情况下,年长而德高,尊贵而善良者居于上位,然后依次排下,主人自谦,常坐于下位。坐次很重要,坐次错乱是待客中的一大禁忌。少数民族也非常在意坐次,如青海省藏族、蒙古族宴饮时,俗人忌坐在僧人的上位;牧民忌坐在头人的上位;妇女忌坐在男人的上位。  宴客中的菜品数目禁忌  待客用的菜肴喜用双数,而忌用单数,因为“好事成双”。另外,在不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禁忌,如河南郸城一带待客忌三盘菜、八盘菜,其缘由是“三个盘子待鳖,八个盘子待三八。”待客用的菜肴最好比较多,这能表明菜肴丰盛,待客心诚,如豫北一带就有“七个牒子八个碗”的说法。  宴客中的菜品禁忌  在宴请客人时,不仅菜品的数目有禁忌,菜品的安排以及摆放也有禁忌。如山东一带,客人进门的第一顿饭忌讳安排为水饺,因为水饺俗称“滚蛋包”,是送行的食品,第一顿就吃水饺,就让客人感觉到自己不受欢迎,有被拒绝的意思。有些地方喜欢用荷包蛋来招待客人,这时要注意荷包蛋的数量,忌讳打两个鸡蛋,唯恐让人联想到“二蛋”,因为俗语中的“二蛋”是“傻瓜”的含义,如果要打荷包蛋,一般都是打四五个,这样才显得热情。在饭后,通常会招待客人吃水果,这时的禁忌是两个人分吃一个梨,因为“分梨”与“分离”谐音。  另外,如果酒宴中有莲菜,那么盛放莲菜的盘子忌放在首席前,因为莲菜俗称“眼子菜”,如果放在主客前,唯恐联想到“捉眼子”,“捉眼子”是一种污辱人的俗语,包含着贬意。所以,为了避免误会,莲菜的盘子要放在远离客人的“席口”处。在宴席上往往还有一道菜,即整条鱼,上这道菜时,鱼头要朝着客人摆放,以表示尊重。主人先请客人举箸品尝,然后同席的人才能动筷子分享。高档鱼,如加吉鱼之类的,要将鱼头敬献给客人。将鱼的一面吃光了要吃另一面时,忌讳说“翻过来”,而要说“划过来”。在有些地方的宴席上,鱼头对着谁,谁就要饮酒三倍,然后大家才能够动筷子吃鱼。  宴客中的盛饭禁忌  在宴客时,主人要亲自给客人盛饭、布菜、敬酒。盛饭时忌勺子往外翻,其缘由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为监狱中用这种舀法给犯人盛饭;另一种说法是,勺子往外翻,是家财向外流的表示,为了避免所以忌讳。  宴客时,主人往往会给客人斟茶、斟酒,这时又忌讳茶壶、酒壶的壶口向着客人。否则,人们认为会有口舌之争。吃饭时,忌讳将桌上的空碗空盘收走,忌讳席未散就擦桌扫地,因为这些举动都有“逐客”的嫌疑。  另外,在整个宴客过程中,主人要始终陪坐,忌讳提前离席,即使吃饱了也不可以。宴客时忌讳子女上桌与客人共餐,尤其忌讳媳妇、女儿上桌。  做客禁忌  忌不请自来  所谓来往者,便是有来也有往。人们不仅在家中待客,有时也会去别人家做客。做客最忌讳的是突然到访、不请自来。这对要拜访的人家来说是突兀的,对自己来说也有可能吃“闭门羹”。  在很多民族中都有这种不请自来的禁忌。汉族习惯于中午之前专程拜访师友以及尊贵人家,如果午后日落之前或者趁他事之便前去拜访就显得不够尊重,这被称为“残步”。  蒙古族、塔吉克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畜牧区的牧民以马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如果去这些民族的家中做客,忌讳快马到人家家门口下马,因为那里只有在报丧或传递不吉祥消息的情况下才会这样。拜访时,骑马到寨门时就要下马而行,忌讳骑马入寨,否则,主人就会以为是对自己表示轻蔑,这会触怒主人。在德宏傣族中,拜访者如果想要进村寨,必须对空鸣一次枪,以表示通知主人,如果村寨内的主人也鸣一次枪,就表示欢迎,拜访者才可以进村寨。否则就算私闯村寨,这是触犯民族禁忌的。到塔吉克族人家中做客时,最忌讳骑马穿过主人家的羊群,也不能接近羊圈或用脚踢羊。否则,主人会认为这是欺主行为。  忌直接进门和无礼行为  做客时,到了主人家门前要先敲门,通常是轻敲三下,在征得主人允许后再进入。如果主人家的大门敞开着,也要先打声招呼,等到室内有人应声时再进入。否则就是触犯禁忌,因为我国俗语有“不蹈无人之室,不入无人之门”的说法。  在进入主人家后,客人要主动向主人问好,而且要在不同地方避免出现以下一些无礼行为:  俗语说“客不观仓”、“客不观灶”,在中原一带,客人在主人家是不能东张西望、乱翻乱找的,这是一种地域广泛的禁忌。  到哈萨克族人家中做客时,不要当着父母的面夸奖他们的孩子,也不要当面数主人家中牲畜的数目,这都是禁忌。  到满族人家中做客时,不能坐在西炕上,因为满族人家中的西炕是供祖之处,不能随便坐。  到景颇族人家中做客时,要按一定的位置就坐,不要长时间站着而不入座;另外,如果有客人告辞离开,其他客人不能抢坐那个空下来的位置。  到佤族人家中做客时,务必先弄清楚哪个位置是妇女的座位,如果错误地坐在了妇女的木墩上,就触犯了禁忌,主人认为这是对他的一种侮辱。  到维吾尔、哈萨克族人家中做客时,要跪坐或者盘腿坐着,不要双腿直伸,使脚底板朝向他人,尤其不要将鞋脱掉,否则就是触犯禁忌的行为。  忌饮食时不尊敬主人  在做客时,主人要热情好客,而客人则要尊敬主人,不要触犯禁忌。主人宴请客人时,客人不能先于主人饮食,俗语说“主不动,客不吃”,否则便是对主人的不尊敬。  主人在宴请客人时,往往会有替客人夹菜的行为,对于这种行为,很多民族中都有不能拒绝的禁忌。如柯尔克孜族忌讳客人推让或转送给其他客人,彝族也忌讳客人拒而不受,尤其忌讳的是说“我不要了”,这往往包含着客人嫌主人脏的意思。  另外,有些人在饭后会付钱给主人,这也是禁忌之一,因为很多民族的人都好客,付钱的行为会使主人觉得不亲密,觉得客人看不起自己等。  忌无“礼”拜访  中国人自古就尊崇礼尚往来,这个“礼”既有礼节、礼仪的意思,还有礼物的含义。也就是说,客人去拜访主人时,一定要带见面礼,即所谓“执贽”;主人在回拜时,也应送还客人之所执。但是,却忌讳将原物送还,只有在拒绝收受对方馈赠时才能原物送还。很多民族的见面礼都不相同,而且各有所忌。  如大理白族地区在送礼时,礼品的数目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带“六”字,这样主人会认为很吉祥。  又如,佤族在日常生活中忌讳以辣椒、鸡蛋为礼物,因为古代时佤族部落间曾发生交战,当时就常通过送给双方辣椒表示宣战,送给对方鸡蛋表示要复仇。  再如,中国台湾民间相互馈赠礼物时有很多禁忌,一是忌讳送手巾,这是因为旧时丧家常在丧事办完后送手巾给吊丧者,用意在于让吊丧者与死者断绝来往,即俗语中的“送巾,断根”。二是忌讳将扇子当做礼物送人,这是因为扇子在夏天使用完之后,就没有了使用价值,常被人丢弃,送扇子容易引起与人绝交的猜疑,即所谓的“送扇,无相见”。三是忌讳送人剪刀、雨伞,因为剪刀使人联想到“一刀两断”的不吉含义,而雨伞的“伞”字则与“散”字谐音,唯恐引起对方的误解。四是忌讳送人甜果、粽子等,因为甜果、粽子通常是有丧事人家做的食品,如果以这种食品送人,对方会认为不吉祥。  服药禁忌  忌说“看病”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但是在旧时,人们如果在去看病的路上遇到了熟人,忌讳说自己去“看病”或者请医生看病,而要说成是“看医生”。“看医生”相对于“看病”而言,如同是去探亲访友。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要防止邪气上身。在民间,人们认为如果在外面说自己生病了,就会被鬼祟听到,并乘虚而入,病人沾染上“邪气”后,病情反而会加重。另外,不说“看病”而说“看医生”,也让病人从心理上感觉生病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忌结伴看病  亲朋好友中有几个人同时生病了,决定一起去医院看病,这看上去似乎很自然,其实,这在民俗中是一种禁忌,认为结伴去看病会使病情加重,或者沾染上其他疾病。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人生病后本身体内的抵抗力就比较弱,如果再和其他病人接触较多,就会形成交叉感染,这的确不利于病人身体的康复。  忌说“买药”和买药时砍价  在民间,百姓忌讳说“买药”,而说“抓药”或“撮药”。这种禁忌的缘由是,人们买东西大多是买自己需要的、喜欢的东西,而对于“药”,却非内心真实的意愿,买药治病是出于无奈。由于人们无法记恨疾病,只好将矛头转向药,就在买药时说“抓药”或“撮药”,以表示对生病的厌恶以及日后不再生病的希冀。  另外,人们在买药的时候也禁忌讨价还价。因为买药的目的是治愈疾病获得健康,如果此时讨价还价,就如同与自己的身体健康讨价还价,自然非常不吉利。  药方单子忌反折  生病无论在古代还是今天,都是一件颇让人忌讳的事。但是生病是难免的,吃药也是难免的,于是病人将康复的希望寄托于服药上。为了使疾病早日痊愈,浙江西南一带的人忌讳将大夫开的药方单子反折,药方单子必须正折,如果反折药方,就意味着药与病相反,既不对症,药也就不会产生效力。  忌提药包串门  中医是我国的传统治病方法,在西医尚未在中国出现时,我国百姓都是找中医大夫看病。中医的特色之一就是服用草药,这些草药通常一抓就是几包,因为这是按照药的剂量和疗程搭配好的。抓完药后,民间禁忌提着药包到处乱走,尤其忌讳提着药包到别人家串门。因为药包是疾病的象征,如果提着药包串门,主人就会觉得是疾病上门的征兆,这当然是不吉利的。如果必须在抓完药后到别人家,那么在进门之前一定要把药包悬挂在门口,不能带入门槛之内。  所煎药品忌放于灶上  灶神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是掌管饮食的神,人们也称之为灶王、灶君、灶王爷、灶公灶母、东厨司命、灶司爷爷(浙江衢州称)等。因为灶与人类饮食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崇拜灶神也就成为诸多拜神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服药禁忌中,浙江西南一带认为不能将所煎的药品放在灶上,认为这样会触犯灶神而使药力失效。  忌在厨房中煎药  浙江、苏南、江西等地的民俗禁忌是煎药不能在厨房中,而应该用药罐、风炉等在廊下或病人的房间内煎服。这种禁忌的由来是人们认为灶王与药王为仇,两不相容,灶间煎药不利病人。同时,药罐忌讳用盖子,而是用药包纸漂水蒙住罐口,纸干便是药熟,还可以避免药味随蒸气外泄。  煎药用柴忌用樟树  古代没有煤气、天然气,大都使用柴草烧火煮饭。日常烧火煮饭的柴草用什么都可以,但是对于煎药使用的柴火,湖南一带却忌讳用樟树,因为“樟”与“张”谐音,煎药用樟树会使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发怒,从而使药物失去效力。  煎好的汤药忌过门槛  在中国古代,每到旧历的新年,人们都会在门上贴门神。门神是道教和民间共同信仰的守卫门户的神灵,人们将其神像贴在门上,用以驱邪避鬼,保卫家宅,保护家人平安,同时祈求神灵能助功利、降吉祥等,门神可以说是民间最受人们欢迎的保护神之一。这种信奉也体现在服药上。湖南一带认为煎好的汤药不能拿过门槛,否则就表示汤药被门神嗅过,药力便无效或者相反,可能会导致病体不愈或病情加重。  忌说“喝药”  对于病人服用汤药,很多地方都忌讳直接说“喝药”,而是将“喝药”改说成“喝茶”。例如,在江西一带称为“喝好茶”,湖北长阳一带称为“喝细茶”。另外,病人服了药之后,端药的人要说:“避避疾,过别方。”这都是从语言上对不吉利的事进行回避,以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祈祷病人早日痊愈。  药渣忌存放以及乱倒  关于药渣的禁忌,可能是服药禁忌中表现最明显,而且表现大不同的一种。如浙江西南一带会立即倒掉,最忌讳存放,因为当地人认为药渣倒得快,病人的病也好得快。而河南一带忌讳药渣乱倒,如果倒的地方不妥当,就会影响病人的康复。所以俗有“药渣倒高不倒低”的说法,另外还忌讳将药渣倒在垃圾堆和厕所内,这都是秽气寄存的地方。在汉族中,人们普遍认为药渣最好倒在马路上,因为煎过的药渣倒在门外,让千人踏、万人踩,这样可以驱病出门,托人消灾。将药渣倒在马路上还有一个益处,过往行人看到药渣就知道用了什么药,其中如果有医中行家也可判断用药是否合理,这其实能够起到众人一起监督医生用药的作用。  忌还药罐  药罐是不常用的东西,而且任何人家也不愿意常备生病时才用的药罐,所以,百姓之间借用药罐是很常见的事情。在陕西户县一带,人们忌讳还药罐。如果借了别人家的药罐,用完后必须等待药罐的主人家需要用时主动来拿,或第三家需要用药罐时来借,而不能主动归还,如果主动归还药罐或送药罐,户县人认为这会对药锅主人或第三家不吉利。  借物还物的禁忌  忌转手归还钱物  人在社会活动中,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之间相互挪借钱物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归还钱物,民间有“隔手不支物,隔枝不打鸟”的说法,即归还钱物时中间不能有人转手,最好是借贷双方当面交割清楚。因为转手后,钱物数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三方都说不清楚,就会引起纠纷,原本是一件好事,其结果却会大相径庭。  借物有物品、时间禁忌  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之间借物虽属正常,但是,在所借物品和归还时间上还是有些禁忌的。就物品而言,民间有“宁借人死,不借人生”的说法,其含义是,宁肯将房子借给人办丧事,也不愿将房子借给人生孩子。这是因为担心新生儿会将房子中的龙气、财气等好风水带走。  就时间而言,民间有“六十不借债”的说法,也就是说,年龄太大了就忌讳借债,因为很可能没有机会偿还。民间还有“夏不借扇,冬不借火”的说法,即在别人也需要使用时,忌讳向别人借用。另外,鄂温克族在人死去的周年日上(忌日),禁止向别人借用东西。否则,所借人家会不满,甚至会埋怨借东西的人家。  借物忌拖延不还  俗语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快借快还,再借不难”,这都是说借人家东西,使用完后要及时地归还,忌讳拖延不还,否则别人下次很有可能不再借东西给你。另外,汉族等许多民族都不愿借东西给办红白喜事的人家,但是,这种借用又是不可避免的,对此还有破解的方法,就是在用完归还东西时要“封钱”,由此来求得吉祥,避免凶灾&&
民俗禁忌全知道
  第二章 服饰禁忌(本章免费)  服饰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不仅是物质文明的结晶,有着遮身暖体的功能,还包含精神文明的含意,具有美化人身的功能。所以,服饰几乎从起源就开始将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等沉淀在其中,逐渐具有了社会文化的特征。也正因如此,才有了民俗中的“十里认人,百里认衣”的可能性。同时,在服饰的颜色、款式、穿戴及放置等方面也形成了不同的禁忌规约。  颜色禁忌  忌穿贵色服饰  在我国古代,服饰的不同颜色寓示着高低贵贱、好坏吉凶。所以,有些贵色服饰,普通老百姓是不能穿用的。不仅如此,不同的朝代还有着不同的贵色。  黄色是最普遍的一种贵色。由于黄色是金子的颜色,因而也兼有了尊贵的含义。历代黄帝大都崇尚黄色,如将登基做皇帝称为“黄袍加身”。皇帝使用的颜色,其他达官贵人以及普通百姓自然不能使用,否则就会被视为“要造反”、“想篡位”。清代徐珂编纂的《清稗类抄》中说:“皇子得服金黄蟒袍,诸王非特赐者不能服。”  在宋代,民间禁用的贵色是黝紫色和赤紫色。这在《燕翼贻谋录》中有记载:“仁宗时,有染工自南方来,以山矾叶烧灰,染紫以为黝,献之官者洎诸王,无不爱之,乃用为朝袍。乍见者皆骇观。士大夫虽慕之,不敢为也。而妇女有以为衫禐者,言者亟论之,以为奇褒之服,寝不可长。至和七年十月己丑,诏严为之禁,犯者罪之。中兴以后,驻跸南方,贵贱皆衣黝紫,反以赤紫为御爱紫,亦无敢以为袍者,独妇人以为衫禐尔。”  在清代,香色(降纱,次明黄一类)曾经在民间被禁用。为贵的习尚,民间也曾一度禁用。《清稗类抄》中说:“国初,皇太子朝衣服饰,皆用香色,例禁庶人服用。后储位久虚,遂忘其制,嘉庆时,庶民习用香色,至于车帏巾栉,无不滥用,有司初无禁遏之者。”  忌着凶色服饰  所谓凶色服饰,是指白色、黑色服饰,因为黑、白两种颜色都与死人的事紧密相关,直到今天,人们举办丧事,也都带黑纱,或穿白色孝服,佩戴白纸花等,所以白色、黑色服饰都容易使人联想到凶祸丧葬等不祥之事,所以一般人都忌讳穿着,尤其在婚嫁、生育、过年、过节等喜庆日子里,人们更是忌讳穿纯白、纯黑的衣服,唯恐因此带来不吉利。  以白色为凶色的禁忌早在《礼记·典礼》中就有所记载:“为人之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即父母健在的时候不能穿纯白的衣服。虽然这种禁忌在历史发展中有所间断,但基本是我国服饰凶色禁忌中的主旋律。  至于黑色,古人在做寿衣时,一般是禁忌用黑色的。给死者穿寿衣,通常要穿蓝衣,因为民俗认为穿黑衣会使死者转生为驴。  除了白色、黑色为凶色之外,有些颜色在特定的场合中也会临时带有凶色的意味,如红色。红色在我们的印象中属于喜色,常用在婚嫁、生子、过年过节等喜庆日子里。但是,红色又与血液的颜色相同,因而容易引起人们关于伤害、流血的恐怖联想,所以,在丧葬期间是忌讳穿红色服饰的,唯恐冲犯到鬼魅、神灵;况且红色属阳,去世的人将要去往阴间,如果穿着红色服饰参加丧葬,在阴阳方面也不协调,人们担心这会给逝者带来不利。  忌穿贱色服饰  贱色服饰就是地位卑贱的人穿着的衣服颜色,以及从事下贱职业的人穿着的衣服颜色。这种颜色主要有紫色和绿色。  在古代,除了小孩和妇女,普通人忌讳穿紫色外衣,因为紫衣是下吏皂隶穿着的衣服颜色,《清史稿·舆服志》中记载,古代官员只有佩紫色绶带,而服色均无紫色。可以说,视紫色为贱色是带有政治等级观念的内容。  关于绿色,民间有男子不戴绿头巾、绿帽子的习俗。这种禁忌的缘由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唐代人李封做延陵(今江苏丹阳一带)县令时,有人犯罪了,就让他们头裹青绿色头巾以示处分。由此,江南一带就视戴青绿色头巾为奇耻大辱。到了元、明、清时期,只有妓女、优伶等“贱业”中的人才穿绿色服饰,而且元、明时还规定娼家男子戴绿头巾。《中国娼妓史》中记载:“后代(元以后)人以龟头为绿色,遂着绿头巾为龟头。乐户妻女大半为妓,故又叫开设妓院以妻女卖淫的人为龟,或叫乌龟。又以官妓皆籍隶教坊,后人又呼妻女卖淫的人为戴绿头巾,或叫戴绿帽子。”由于有这样的规定,所以普通人都忌讳穿着青衣、绿衣,唯恐自己沾染上贱业、贱民的“不洁”、“污秽”等习气。  忌穿艳色服饰  中国古人讲究中庸之道,任何事太过头都被视为犯忌讳,服饰也同样。人们衣着服饰的颜色应当与人的年龄、相貌、品行、德才等相符合。如果不符合便有“超越本分”的嫌疑,如三十已过的女人仍穿着过分艳丽的服装,就会被认为是轻浮下贱的人;男人如果穿着过分鲜亮,就会被视为浪当好淫之辈。当然,这种禁忌在现代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材料禁忌  忌用车帷帐做衣服  《风气通义》中说:“俗说帷帐车不可作衣,令人病疠。”也就是说,古时有不能用车帷帐做衣服的风俗禁忌。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为车帷帐整日被风吹日晒,遮灰挡尘,再加上乘车人员比较复杂,难免滋生细菌,传播病毒,用这种材料做衣服必然会使穿着的人生病。  寿衣忌用缎子、洋布  绫罗绸缎都是非常好的服饰材料,对活着的人来说,无论穿哪种都可以,只要能够支付布料的价钱。但是,对于去世的人却忌讳穿缎子做的寿衣,因为“缎子”与“断子”谐音,谁都不希望自己家断子绝孙。所以,寿衣都不用缎子而用绸子,因为“绸子”与“稠子”谐音,用绸子就意味着逝者可以庇佑活着的家人,让家庭人丁旺盛、香火永存。  另外,旧时有一种布叫“洋布”。洋布是相对于农家自制的土布而言的,这种洋布质地好、色泽鲜,价钱也低廉,很多人都喜欢用它裁制衣服,但是,对于逝去的人依然不能用洋布做寿衣,因为“洋”与“阳”谐音。去世的人要穿着寿衣去往阴间,而带有洋字的布料会使寿衣带有“阳间”的含义,这样阴阳不协调,无论对去世的人还是对活着的人都是不吉利的。  款式禁忌  忌不分地位高低  无论古今,人都有社会地位高低的区别,既然有这种区别,那么在服饰上就应该有所不同。如清代团龙褂是贵族服装,只能用于皇室,民间禁止穿着,不仅如此,皇室中的皇帝、皇后、皇太子、太子福晋等之间也有差别。再如蟒袍,它也是贵族服装,用于大臣,而且根据品位等级的不同而有差别,蟒袍在民间也是禁止穿的,即使有钱也不可以。又如补服,俗称补子,是普通官吏的服装。补服上的徽识也是分等级的,文职用鸟,武职用兽,这种衣服在民间也是禁止的。另外,皇族官员等人都不带毡帽,因为毡帽是普通农夫、市贩等百姓的装束。  忌衣服不分性别  在古代,民间忌讳衣服的款式不分男女,因为男尊女卑,男属阳、女属阴……如果男性穿着女性的衣服,或者女扮男装都是要犯忌讳的。另外,男女的衣服还有象征生育的含义,如在很多民间神话传说中,都有男女因换穿衣服而使女方怀孕的说法。汉族有些地方,在结婚时会让男女双方换裤带也源于此。不仅汉族有衣服不分性别的禁忌,少数民族也有这样的禁忌,如鄂温克族人禁止夫妻互换衣帽穿戴,否则就会对狩猎造成不利。  忌衣服不分婚否  在今天,要判断一个女子或男子是否结婚是不容易的,可是在古代某些地方却很容易,因为他们穿的衣服就会向他人传达这一信息。如四川西部一些地区,没有出嫁的女子没有裙裤,只有出嫁之后才会置备并穿着。贵州布依族没有结婚的男子要在衣襟或衣扣上拴上一缕红线,而已婚男子却不能用红线系襟扣;没有结婚的女子,其腰间的丝带和胸前的围兜上都绣着红花,已婚女子却禁止用绣红花的丝带和围兜。按照苗族的旧俗,未婚的男子要把金鸡羽毛插在头上,未婚的女子要把海螺串成珠子,挂在脖子上作为标志,否则就等同于触犯了伦理禁忌。  忌衣服裸露肉体  受封建礼教的影响,我国古代服饰在款式方面非常忌讳衣服裸露肉体,所以有“男不露脐,女不露皮”的说法。西北地区的汉民就禁忌衣服短小,上衣一般都要长过膝盖,而裤脚要达到脚面。虽然这种禁忌在现代逐渐被弃之不顾,但是很多少数民族仍然禁忌穿着短袖衣、短裤和裙子,忌讳穿短裤在户外活动。云南有些地区的妇女外出还要手执一把伞。伞有布围,用来遮住自己的面孔,而且非常忌讳别人揭开布围来看。  忌衣服下摆有毛边  在我国山东一带,人们禁忌衣服的下摆有毛边,认为那是丧服的样式,生者穿着恐对自身不吉利。  这种认为衣服下摆有毛边便是丧服的样式的想法,与丧服的起源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原始社会的人们由于对鬼魂怀着恐惧心理,担心死者会降祸作祟,为了不被死去的鬼魂辨识,他们在办理丧事时就披头散发,用泥涂面,衣着也与平时大不相同。后来随着伦理观念的进步,丧服的意义也逐渐演变成为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和居丧者失去亲人的悲痛心情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对于去世的至亲的人,直系、直接的亲戚如儿子、儿媳、未出嫁的女儿等要穿着名为“斩衰”的丧服,这种丧服用最粗的本色生麻布做成,基本不经过加工,样式粗陋,这意味着子女等非常悲痛以致无暇顾及衣服的好坏。  忌衣服扣子为双数  古人在为衣服上钉扣子的候,一定会钉成单数,如三个、五个,而忌讳衣服的扣子为双数,俗话说“四六不成材”,认为扣子成双数会影响穿衣人的前途、事业等。  关于“四六不成材”,不同地方的人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由于过去医疗条件太差,婴儿初生“四六风”猖獗,一旦患了“四六风”,婴儿就等于没命了,因此就有了“四六不成材”的说法。另外,有人说天四是阳爻的起点,地六是阴爻的起点,也可以说天四是阴爻的终点,地六是阳爻的终点,无论是起点还是终点,都不堪重用,如同一个是新生的树苗,另一个是行将腐烂的朽木,都不能当做建造房屋的好木材,于是有了“四六不成材”的说法,无论是哪种原因,还是另有其他原因,总之,这种“四六不成材”的说法影响了人们的穿衣。  忌穿透明衣服  在《清稗类钞》中有这样的记载:“夏不得服亮纱,恶见其肤也,以实地纱代之,致敬也。”这里的“亮纱”指的是透明纱制成的衣服。夏天虽然炎热无比,但是,为了表示对他人的敬意,人们都不能穿会透露肌肤的衣服,不仅对男性有如此禁忌,对女性更是有这样的禁忌,女子的服装不能透出内衣,否则就是触犯禁忌。  忌新娘礼服有口袋  这是中国台湾地区关于新娘服饰的禁忌,旧式婚礼中,新娘上花轿时所穿的衣服上下连一个口袋都没有。之所以会有这种禁忌,是因为娘家担心出嫁的女儿将自家的财气以及福分带走。在古代,人们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就如同泼出去的水,嫁女儿本就是赔本的,如果家中的财气和福分也被带走,那么娘家的损失就太大了,由此想出了新娘礼服不做口袋的方法。这种方法逐渐流传下来成为一种禁忌。  忌用两片布裁制新娘礼服  很多禁忌都源于人们的相关联想和相似联想,如果新娘的礼服用一整块布缝制而成,她穿上就会从一而终,如果新娘的礼服用两块布接在一块缝制而成,就意味着这个新娘有可能会再嫁。再嫁或是因为丈夫亡故,或是因为丈夫将其休弃,这不论是对婆家还是对新娘自身都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新娘的礼服就忌讳用两块布缝接而成。  忌寿衣袖短露手  寿衣是给去世人穿着的衣服,而中国人一向视死如视生,而且认为死者丧葬是否好,对于活着的儿孙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基于这些想法,人们对于寿衣自然非常重视。在款式方面,寿衣的袖子一定要长,必须将手完全盖住,忌讳袖短露手,否则,日后儿孙会沦落到讨饭的地步,这也是一种联想,因为乞讨为生的人往往捉襟见肘。  穿戴禁忌  忌反穿衣、反戴帽  古人非常注重穿衣,从穿衣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身份、地位以及性格特点。在穿衣上,非常忌讳反穿衣、反戴帽。河南沁阳一带有“反穿罗裙,另嫁男人”的说法,也就是说,孀妇在改嫁时才反穿罗裙,如果日常生活中女人反穿罗裙,那就是不吉祥的。除此原因之外,民间还有亲人去世后要反穿衣的习俗。我国很多地方,在给去世的人穿寿衣时,并非直接穿在死者身上,而是让孝子或亲属先反面层层穿好,再剥下来一次性穿到死者身上。因此,人们也特别忌讳日常生活中将衣服反着穿。如果反着穿,就意味着是在诅咒自己的亲人死去。  另外,古代有些地方在人去世后为其反戴帽子,清代熊伯龙的《无何集》中说:“毋反悬冠,为似死人服。”这就是说,人们忌讳反戴帽子,其原因在于类似于死者的穿着法,这对活着的人来说是一种凶相。  忌穿别人穿过的衣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衣服,所以古人认为,衣服与本人有着同一性,或者说衣服上会附着本人的魂灵。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古人非常忌讳穿别人穿过的衣服,如果穿别人穿过的衣服,自己的灵魂就会受到影响而变得不安宁。这种禁忌在很多民族的习俗中都存在,而青海的藏民尤其忌讳这一点。  忌反季节穿衣  在我国北方,民俗忌讳反季节穿衣。由于北方春夏秋冬的特点比较明显,季节性比较强,所以,人们衣服的季节性也比较强,会按照单、夹、棉、皮的顺序循环更替。但如果反季节穿衣,如六月天穿棉袄,那么有一种可能是生病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家道衰落,经济拮据,无论是哪一种都不是人们眼中的好现象,所以反季节穿衣就成为一种禁忌。  忌直接穿刚晾干的衣服  忌直接穿刚晾干的衣服,这是南方沿海一带在穿戴方面的禁忌。过去,南方沿海一带人晾晒衣服是用竹竿把衣服穿撑起来,看上去如同一个竹竿人穿着衣服似的。这样晾晒的衣服如果取下来直接穿在自己身上,就有可能使自己受到竹竿人灵魂的侵扰而成为一个“竹竿鬼”。所以,衣服晾干后,收下衣服,再折叠起来放一段时间就能起到化解的作用,也就不会有不吉祥的事出现了。  忌男穿女鞋  在我国古代,性别意识非常强,尤其是农村,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体现出性别的区分,如在穿戴上,浙江南方的农村就禁忌男人穿女人的鞋。认为男人如果穿了女人的鞋,就会被鬼戏弄嘲笑,在走路时伤到脚趾。其实,男性的脚和女性的脚有很大的区别,男穿女鞋必然不合脚,伤到脚趾也是难免的,为了加强这种禁忌的意识,就加入了“鬼戏弄嘲笑”的因素。  忌衣冠不整  一个人的衣着情况能反映人的精神面貌,所以,人们都非常注重衣着,无论旧还是新,都要求干净整齐,而忌讳衣冠不整。如山西一带民风忌讳不戴帽子,将露顶视为羞耻。塔吉克族也忌讳随便摘下帽子,即使进屋谈话时双方也都不摘下帽子,当摘下帽子谈话时,那就说明谈话涉及的问题很严重了。关于帽子,汉族民间也忌讳歪戴帽子,俗语说的“歪戴帽,狗材料”表明的就是这种情况。  另外,在衣着方面还忌讳衣扣不系,或者系错;忌讳不穿鞋袜,或者只穿一只鞋袜。对妇女还忌讳不裹脚,裹脚妇女的裹脚带也不能松驰拖地,否则,这样的女人就会犯酒色。  不仅平时要求衣着整齐,在祭祀的场合尤其要求穿戴整洁,不能过于简率,否则就会冒犯神灵。如苗族人在日常居家入寝时也不解裙,就是唯恐衣饰不整而冒犯了鬼祟。  忌触碰某些有神性的衣物  忌触碰某些有神性的衣物,这种禁忌在少数民族中比较多,因为少数民族的有些衣物与信仰、崇拜有关。如彝族男子头上的“天菩萨”就忌讳他人触摸;景颇族忌讳幼辈人乱动乱翻长辈人的包头;崩龙族人也忌讳触动包头、衣物。另外,羌族小孩平时常挂铜镜,帽子上钉海螺壳,这都是用来避邪的,所以也禁忌生人触动。否则,就有可能冒犯神灵,招致不吉。  缝补禁忌  忌衣服穿在身上缝补  衣服在穿的过程中会出现磨破、挂破、掉扣子等情况,这时就需要缝补。关于缝补,民俗中的禁忌是忌衣服穿在身上缝补。河北定县一带认为,如果不脱下衣服就让别人缝补,那么自己嘴里就一定要衔一样东西,如筷子、秫秸等,否则自己家中就会被贼偷。这种说法可能是家庭中的戏谑,也可能是出于补衣如补洞,有了洞,不把东西“咬住”便会被人偷走的联想。山东一带也有类似嘴里咬一样东西的习俗,但不是怕丢东西,而是说这样针不扎人。对于小孩也有类似的禁忌。小孩的扣子掉了,就得脱下来缝。如果穿在身上缝扣子,小孩就会变成哑巴。当然,穿在身上缝的时候也可以让小孩嘴里咬一根线头,这样虽然穿着缝,也不会变哑巴了。这种说法可能源于“扣”和“口”的谐音。  放置禁忌  忌妇儿衣服夜间放置在外  在我国古人的思想中,妇女和小孩都是阳气不足的人群,很容易受到鬼祟邪气等的侵扰;而且夜间也是鬼祟邪气等活动频繁的时刻,所以,妇女和小孩的衣服禁忌在夜间还晾晒在室外,通常要在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就收进室内。另外,小孩的衣服还禁忌晾晒在高处,因为人们都认为三尺以上有神仙,晾晒在高处,唯恐伤害到小孩。  忌在竹竿尾端晾晒衣服  我国古代在举办丧事时,有一个仪节叫竖幡。即将死者的姓名或仕位写在长条形的旗幡上,用竹杆挂上旗幡,竖在大门外的显眼处。旗幡迎风招展,显得非常有气势。等到出殡时,再举旗幡送葬。正因为丧事中有这个仪节,所以,人们日常生活中禁忌在竹竿尾处晾挂衣服,如果晾挂衣服,就类似于丧事中所举的旗幡,这在人们看来是大不吉利的。  忌将男衣放在女衣之下  我国古人思想中有很浓重的重男轻女意识,这种意识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衣服放置方面就禁忌将男衣放在女衣之下,唯恐这样坏了男人的福气;结婚时也禁忌新娘的鞋放在新郎鞋之上,唯恐日后形成妇压男的家庭关系。不仅汉族民俗中有这样的禁忌,不少少数民族也有类似的禁忌,如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忌讳将女人的衣服、鞋袜放置在男人的衣物上边,认为这种行为是对男人的侮辱,男人会因此走霉运;再如,阿昌族男子看到晒着妇女统裙的地方就会绕着走,以免沾染不洁,给自己带来不吉利。  忌别人踩踏或跨过自己的衣帽  衣服本是布料做成,不具有任何特性,但是,一经人穿着后,它仿佛具有了人性化的色彩,有时甚至能代替人,如古代在人因特殊原因死去而无尸首时,可以用其衣冠来代替,于是有了衣冠冢。正因为衣服有这种人性化的色彩,汉族就忌讳别人从自己放在或掉在地上的帽子上跨过,尤其忌讳别人,即使是小孩坐在自己的帽子上,认为这样就等同于别人从自己的头顶上跨过去,等同于自己受到了胯下之辱,这对个人是很不吉利的。  不仅汉族有这种禁忌,一些少数民族也有类似禁忌。如鄂温克族人认为如果衣物由于放置不当而被牧畜踩踏了,那就是凶兆,意味着非死即病,要想破解就必须请萨满跳神。再如,达斡尔族也忌讳别人从自己的衣物上跨过,同样以为是不吉的象征&&
民俗禁忌全知道
  第三章 饮食禁忌(本章免费)  在中国人的概念里,饮食不仅仅是一种果腹的需要,它还是一种文化的构成,所谓“民以食为天”就显示了它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因为重要,所以在食物食品、食品加工、饮食方式、饮食用具等方面产生了诸多的禁忌。这些禁忌既能使人获得一种自身的防卫,即避免因吃喝而产生疾病,也能使人在吃的过程中体现出有“礼”有节。  饮食方式禁忌  忌不祭神明便擅自饮食  我国很多民族在饮食上都有不祭神明便擅自饮食的禁忌,如佤族习俗,如果不举行迎谷神、棉神、小米神和瓜神的仪式,就禁止吃任何新熟的庄稼和瓜果。景颇族认为谷子是有灵魂的,但是谷子的灵魂在打谷时被吓跑了,所以,在吃谷子之前必须举行叫谷魂的宗教仪式,有谷魂的谷子才能吃。鄂温克族猎获鹿、犴、狍子等后,当日不能吃其舌,也不能切断其食道,只吃肉;吃肉时还要举行祭火、祭神的仪式;喝酒时也必须先献祭佛神和“白纳查”,即山神爷。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祭祀活动,是源于祖先崇拜和神灵崇拜。吃饭前,先祭祀祖先神灵,感谢神明的保佑,然后再自己食用,否则,人们就以为神灵不再保佑他们,来年不能获得新的、更多的食物,而要忍饥挨饿,甚至会有灾祸发生。  忌吃饭时说话  人的嘴巴有两个功能,一个是吃喝,另一个就是说话。在古人眼里,这两种功能忌讳同时进行。民间有所谓的“食不语”、“吃饭不拉呱,酒醉不骑马”的俗谚,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蒙古人吃鱼时就忌讳说话,因为鱼有刺,容易伤到咽喉,所以要“食不语”,同时,还将熟鱼肉称为“哑口菜”。忌吃饭时说话,除了卫生以及安全的作用外,还有防止说出不吉利话语的作用,因为吃饭时说出不吉利话语更是饮食禁忌。这些不吉利话语的内容包括提到伤、亡、病、灾、祸等凶事,提到则预示着不吉;吃饭时还不能说“捧饭”,因为“捧饭”是用于丧事中的,即在人去世后“做七”期间,祭灵请亡灵吃饭时说“捧饭”。平时吃饭时说“捧饭”容易让人联想到丧事。另外,山东一带忌讳在饭桌上说“蒜”和“醋”,因为在当地方言中“蒜”与“散”同音,说“蒜”是唯恐出现家人分散这类大不吉利的事情,忌讳说“醋”是唯恐有不贞之事发生和令人产生妒忌等。  忌吃饭不专一  民以食为天,吃饭对人们来说是一件正事,对这样的大事,民俗中忌讳吃饭不专一。比如汉族忌讳吃饭时看镜子,认为这样会口吃;还忌讳边吃饭边干活,或者边吃饭边玩耍,认为这是对家神的不敬,所以有了“吃饭不要闹,吃饭不要跑”的俗谚。其实,从内容上看,大都属于幼儿吃饭时的禁忌。  忌吃饭时举止不雅  很多民族对吃饭时的衣着以及吃饭时的举止有很严格的禁忌,如汉族在吃饭时忌用脚踩在椅栏上,如果这样就一定会噎着;还忌讳吃饭时脱鞋、摸脚趾、伸懒腰等不雅的举止,民间流传着“吃饭伸腰,天打勿饶”的俗谚。再如,哈萨克人在吃饭时忌不戴帽子,如果因为匆忙而没戴帽子或者忘记戴帽子,也要在头上插一根草茎,然后再吃饭,否则就是对饮食的不敬。乌孜别克族也有类似的习俗,即用餐时严禁脱帽。不仅如此,他们在用餐时,长者上座,幼者下座,家中人口多的,一般都分席用餐,妇女与孩子一席,不可混乱。另外,鄂温克族在吃饭时非常忌讳只穿一只鞋,如果这样儿媳就会变成小偷;达斡尔族人吃饭时忌坐在门槛或窗台上,或者边走边吃,如果这样,就会长粗脖子,或者会导致乳牛立着下牛犊。  忌吃饭时串门  在以前的农村,人们常常端着饭碗在街上吃,边吃边聊天。这一方面是交流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家中吃的是普通的饭。如果哪天做了不同寻常的美味,那就不会端碗在街上吃了。如今,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人们越来越忌讳吃饭时串门,因为看别人吃饭是不礼貌的,如锡伯族人就忌讳吃饭时端着饭碗在外面吃;土家族也忌讳吃饭时端着碗站在别人背后,因为在别人背后吃饭是吃别人的背,而别人会因此而“背时(食)”。所以,即使现在的小孩也知道,当别人家准备吃饭时,自己就该回家玩了,否则会被父母训斥。  吃新禾时忌提未归家人  吃新粮食,又叫“尝新”。一年的辛苦终于有了结果,此时全家团聚、喜气洋洋地“尝新”。但是,有时并不能全家团聚,总有人会因为这事那事而耽搁了,这时家里的尝新饭桌上就禁忌提起这个不能回家的人,否则家人就会觉得是不祥之兆,会以为这个人可能在外面遭遇不测。这种禁忌可能与民间吃饭时喜欢举家团圆而忌讳家人分散开来吃“流水席”有关。  忌饭后碗底有残余  现在很多人在餐馆吃饭时,总觉得碗底、盘底要剩点饭菜才是合乎礼仪的,其实,这在古代是非常忌讳的。吃饭时,一定要把碗底吃干净,如果在吃饭时抛撒米粒或吃完饭后碗底有残饭,是要遭雷击的;不仅成人有类似禁忌,对小孩也有如此要求,如果小孩吃不完饭,将来就会娶麻脸妻子或者嫁给麻脸丈夫。从节约和珍惜粮食的角度考虑,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值得继承的禁忌。  饭后行为有禁忌  俗语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就是说,吃完饭后最好能慢速散散步,活动活动,而忌讳躺着或坐着不动,因为“饭后不动,定要生病”。  饭后虽然忌讳躺卧不动,但是,饭后的行动又有所禁忌,即饭后忌马上洗澡。因为刚吃饱了饭,大量血液集中于胃部,其他器官的血液相应减少,这个时候如果洗澡,周身的皮肤和肌肉血管扩张,血液流量加大,就会使供给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从而影响消化吸收,所以饭后不宜马上洗澡。这也是民间俗谚“饭饱不洗澡,酒醉不剃脑”的由来。另外,民间还有“肚饱不剃头”的说法,也即是说,吃饱后不要马上理发。因为人吃饱后,血液流通在大脑,如果受到刺激容易头晕,尤其是老年人。而且,从中医的角度看,人吃完饭后,阳气的一部分聚集在消化系统帮助脾和胃消化食物,维持身体的营养需求。那么,卫护于体表的阳气就会减少一部分,对抗外邪的能力也就相应的减少,而头为诸阳之会,所以,吃饱饭就剃头容易引起感冒等疾病。  忌吃饭时洒东西  吃饭时,人们常常会不慎碰洒东西,如碰到装醋的容器、洒了碗中的汤等。但是,在一些民族中,有些东西是忌讳碰洒的。如白族在吃饭时就忌讳碰倒香油瓶,如果倒了香油瓶,就认为是闹鬼,要死人。而鄂温克族忌讳将奶制品洒在地上,如果洒了就意味着洒掉了自己的福气,但是,在不慎洒掉时,还有破解的办法,那就是将所洒的奶类在额头前涂抹少许,这样就能保福气不丢失。  饮食对象禁忌  忌服药不忌口  所谓忌口,是指生病服药期间要注意饮食禁忌。之所以要忌口,是因为人们平时食用的鱼、肉、鸡、蛋、蔬菜、瓜果、酱、醋、茶、酒等普通食物,它们本身也都具备各自的特性,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药物的治疗作用,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可以说,忌口对病愈是非常重要的,正如人们常说的:“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  总的来说,服药期间,凡属生冷、油腻、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应忌口。如伤风感冒或小儿出疹未透时,要忌食生冷、酸涩、油腻的食物;治疗因气滞而引起的胸闷、腹胀时,忌食豆类和白薯这些容易引起胀气的食物;治疗水肿的病人应少食食盐;治疗哮喘、过敏性皮炎的病人,应忌食鸡、羊、猪头肉、鱼、虾、蟹等“发食”。  除了以上禁忌之外,也有根据药的效力而出现的特殊忌口。如在服用清内热的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在服温中类药治疗“寒证”时,应禁食生冷食物。这在古代文献中都有大量的记载,如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天门冬忌鲤鱼;荆芥忌鱼、蟹、河豚、驴肉;白术忌大蒜、桃、李等。  当然,“忌口”也需要因人、因病而异,比如慢性病人就不能长时间“忌口”,否则就影响了人体正常所需营养的摄入,反而对恢复健康不利。  忌同食相克的食物  相克的食物,是指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会对食用的人产生不利影响,因而忌同时食用这些食物。  在中原一带的民间就流行着下面一些关于食物相克的禁忌:  忌驴肉和荆芥一起吃,否则必死无疑,在《日用本草》中有这样的记载:“食驴肉,饮荆芥茶杀人。妊妇食之难产。”  鱼子和猪肝也不能同时吃,否则也会致命。  蜂蜜香甜可口,而且营养价值很高,但是,切记吃了蜂蜜就不要吃葱,因为蜂蜜加葱被喻为“甜砒霜”,其毒性也是很大的。  鳖和苋菜不能同时吃,据说鳖遇到苋菜后就会复生,那无疑是在肚子里养了一个鳖,这被人们称之为血鳖。  花生和黄瓜不能同时吃,因为它们物性相反,同时吃会断肠。  柿子和螃蟹不能同时吃,因为它们物性相同,同时吃会寒上加寒,进而患上痢疾。  鸡和韭菜不能同时吃,同时吃会腹内生虫。  烧酒和生姜不能同时食用,否则会伤害心肺。  如果不慎同时食用了上述相克的食物,民间主张用绿豆水、黑豆水、甘草水、芦根汁、冬瓜汁、橄榄汁、粪汁等化解。  有些食物忌多食  每种食物都有自己的营养价值,适量食用对人体是有好处的,但是如果过量食用,那么就可能会伤害自己的身体了。如民间流传着多吃韭菜会导致神昏目眩;多吃蒜会伤肝痿阳;多吃冬瓜,会引发黄疽;多吃鳝鱼,会得霍乱;多吃鸭蛋,会使原有的疟病加重等。  另外,黄瓜是夏季最常见的蔬菜,人们常像吃水果一样吃黄瓜,但是民间又有这样的俗语——“黄瓜上市,医生行时;茨梨上市,医生背时”、“黄瓜上市,医生行运;萝卜上市,医生倒霉”,这就是说多吃黄瓜会使人生病,而茨梨、萝卜对人体的健康则大有益处。  就水果而言,中原一带流传着“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的说法,这种说法也体现了桃、杏、李三种水果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告诉人们有些食物忌多食。  忌食于人身起同理反应之物  人们通过长期观察,认识到了动植物各自的属性,如熊、豹子一类的动物是凶猛的,老母鸡的皮肉是粗糙的,而辣椒是辣的等。人们认为,吃了这样的食物,人身上也会起同理反应,如认为“吃了熊心豹子胆”,人就会变得像熊和豹子一样凶猛剽悍;吃了老母鸡的肉,人的皮肤也会变得疙疙瘩瘩的粗糙起来;吃了辣椒人就会变得毒辣无比;吃了鱼肠就会写出弯弯曲曲的字来。正因如此,有一些地区就把吃老母鸡、辣椒等很正常的食物视为一种禁忌。  忌食发生变异的食物  清代竹柏山房《闲居杂录》中有这样一些文字记载:“凡禽兽虫鱼之属,或有感珍气形质变异者,如兽有歧尾,蟹有独螯,羊一角,鸡四足是也;有形色变异者,如白鸟乌首,乌鸡白首,白马青蹄,白马黑蹄是也;有肉变怪者,如落地不沾灰尘,经宿肉体尚暖,曝炙不燥,入水自动是也;有肠脏变改者,如肝色青黯,肾气紫黑,鱼无肠胆,牛肝孤叶之类是也。”这里列举的都是性质发生变异的一些食物食品,这些食物食品都属于食物禁忌的内容。  另外,民间还忌食瘟鸡、瘟鸭;忌食畸形的水果,如双蒂的甜瓜和能沉入水底的甜瓜,忌食一荚五粒仁的大豆;忌食五爪猪,忌食三足、赤足、腹下有“主”字、腹下有蛇文的鳖等,这些禁忌的本质也是出于食物变异。  实际上,上述食物食品,由于其性质发生了变化,人们无法掌控它们,不知道食用后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什么影响,只是从直觉上觉得非常态的食物总是不好的,对人体的影响也是不吉利的。  忌食引发恐惧联想的食物  有些民族会由于恐惧联想而禁忌吃某些食物,如鄂伦春族人担心妇女会被熊抓住而禁忌妇女吃熊前半身的肉;中国台湾高山族美雅人以飞鱼为主食,但是他们忌讳吃那些掉在地上的飞鱼,因为担心自己上山会像飞鱼一样摔死;布依族的人们在吃野味时,禁忌小孩吃山猪和山羊肉,这是由于他们认为吃了山猪后,日后打猎时就会害怕山猪,而吃了山羊肉,就会传染上山羊喜欢攀登悬崖峭壁的野性,这自然也隐含着坠崖丧命的危险;土家族人禁忌学龄前的孩子吃鸡爪子,怕上学读书时手握不住笔而写不好字,也禁忌吃猪鼻子,怕长大后会打鼻鼾,还禁忌吃猪尾巴,怕孩子的一生像猪尾巴一样落在后面。另外,布依族、苗族还禁忌未婚男女吃猪蹄叉,怕吃了之后就找不到结婚对象,即使侥幸找到了,也会被那个叉给叉开。在汉族中也有类似的禁忌,如山东人不让小孩吃未长熟的枣子因为怕孩子生疖子,如果一定要吃,那也要先掐去其尖再吃。  从以上禁忌可以看出,忌食的食物本身并没有可忌讳的内容,只是它们引起了人们的恐惧联想。  忌食人们喜爱崇拜之物  在我国有些地方,人们忌食牛肉、马肉、鼋和鳖肉,其原因主要与人们的喜好以及崇拜有关。  我国是农业国家,牛对农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生产工具,在人们的农业生产中贡献最大,所以,农民不忍心杀了它吃肉,如果吃了,不仅会遭受良心的谴责,还会遭受神鬼的报应。旧时的苏州人就不吃牛肉,牛死后常将其抛入苏州河里。宋代洪迈在他的《夷坚志》“食牛梦戒”中就记载了这种不吃牛肉的禁忌,其内容说泰州一个人嗜好吃牛肉,有一天他梦见自己被拘斥,醒后就开始戒食牛肉了。  马是古代人主要的交通工具,它同牛一样有功于人类,所以,汉族民间至今除非极端困苦,否则绝对不吃马肉。  在动物中,狗与人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所以很多民族都忌食狗肉,如瑶族、畲族、锡伯族、满族、拉祜族等。锡伯人把狗看做神圣的动物和忠诚的猎伴,所以他们不食狗肉。相传拉祜族的祖先是吃狗奶长大的,所以他们禁忌杀狗、吃狗肉,甚至忌讳吃狗肉的人进入自己家中。至于满族,人们传说他们的祖上老罕王曾为“义犬”所救,为了感恩他们就忌食狗肉,忌戴狗皮帽子。  忌食鼋、鳖肉是我国南昌、瓯江一带的饮食禁忌。《清稗类钞》中记载了南昌人忌食鼋的缘由:“南昌人畏鼋与鳖,呼之为老爷。南康府附近有老爷庙,所祀为鼋老爷。相传明太祖与陈友谅战时,曾救御舟出险。赣人祀之其虔,且相戒不食鼋鳖,恐犯老爷之怒也。”关于瓯江人忌食鼋肉,是认为鼋是有功的,因为唐僧取经时,是它帮助唐僧师徒渡过了八百里通天河,又驮回了经书,由此人们像敬神一样敬它,当然更是不能杀掉以食用了,如果食用是会亵渎神明的。  忌食不洁净的食品  在饮食对象的禁忌中,还有一类是关于动物的内脏和血液的。之所以不吃动物的内脏和血液,一种原因是认为这类食物不洁净,如仫佬族不吃动物的心脏;鄂温克族忌吃病死的野兽和家畜的头、五脏、淋巴腺、膝下骨髓等;锡伯族、达斡尔族等除了羊血之外,忌食其他动物的血液;另外,中国台湾也有未满十六岁的少女不能吃鸡鸭血的民俗。关于动物内脏和血液的饮食禁忌很早就有了,如《礼记》中说:“不食雏鳖,狼去肠,狗去肾,狸去正脊,兔去尻,狐去首,豚去脑,鱼去乙(乙,鱼目旁乙形骨),鳖去醜(醜,鳖窍)。”  另一种原因就是相信动物内脏和血液中含有动物的精灵魂魄等,所以不敢食用。据说兰州城中有很多鸽子,但是当地人不敢食用,认为吃了就会带来灾难。  还有一种原因是认为食用动物内脏和血液会影响身体以外的事情,如鄂温克族人禁止小孩吃羊的肥肠,否则,就可能使整个民族找不到好的草场,影响放牧,给大家带来不幸。  忌食祭祀神明的食品  我国先民有着很浓重的祖先崇拜意识和神明崇拜意识,这种崇拜就表现为祭祀,并且一直流传到今天。在有些民族中,祭祀祖先或神明时就形成了一定的饮食禁忌。有些是在祭祀时不能吃某种食物,以表示对神灵的虔诚,如高山族在祭祀时就禁忌吃鱼,而汉族在祭祀、吃斋时忌食大葱,民间有“吃蒜不吃葱,吃葱假斋公”的说法。有些是祭祀使用的食物禁止食用,如佤族卜卦“做鬼”的鸡肉、鸡蛋,主人就不能吃,也不能买卖,全要由魔巴食用。再如,哈尼族祭奠死者时剽杀的牛肉,禁止本家族或氏族的成员食用,只能按亲疏远近等顺序分给外姓亲友吃。另外,河南一带祭祀灶神用的糖果,幼女就禁止食用,否则就会带来不吉利。  孩童饮食对象禁忌  饮食禁忌中有很多种类,其中有一类就是专门针对孩子的。在有些地方,周岁之内的孩子忌吃豆腐,据说是为了防止口臭。孩子还忌吃芋艿,即芋头,怕吃了芋头之后被蚊虫叮咬。孩子忌吃锅铲上的菜,如果吃了会在大人讲话的时候插嘴,不讲礼貌。孩子不能吃鸟头,吃了鸟头就会变得愚笨。孩子忌食闷蛋,即家禽宰杀后,开膛取出来的蛋,如果吃了孩子的脑子就会不开窍而显得笨拙。孩子忌食鱼子,因为鱼子也被称为闷子,吃了之后有可能不灵活、不聪明。对此还有一种说法,不让孩子吃鱼子,是担心孩子长大了不识数,大概是由鱼子数量多联想而来的。孩子还忌食祭祀祖先神明的肉、菜、饭,怕吃了会得罪神明,受到冲克损伤,怕影响记忆力。没有换乳牙的孩子忌食生葫芦的种子,否则,换牙后就会长出龅牙。  总之,由于幼儿的未来有无限可能性,人们便对幼儿的智商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唯恐日常的饮食会影响他们。  饮食用具禁忌  忌持碗如丐  乞丐是以乞食为生的,除了同情那些万不得已为乞丐的人以外,很多人都对乞丐的行为不齿,所以,人们形成了一些不能与乞丐相同的吃饭禁忌。如吃饭前不能用筷子敲空碗,因为乞丐要饭时这样敲,如果谁吃饭前这样敲碗,就显得很“穷气”。再如,拿碗时忌讳用手托碗底,也忌讳用手攥着碗边,这也是乞丐拿碗的手势,最好是用五指自然捧着。  忌倒扣碗于桌上  吃饭时,无论饭前还是饭后都不能把饭碗倒扣在桌上,也不能把筷子的一端搭在盛着饭的碗上,这都是不吉利的举动。之所以不吉利,是因为只有生病的人在服用汤药后才将碗扣在桌上,表示不再生病吃药;只有叫亡人鬼魂吃饭时,才会把筷子的一端搭在饭碗的边沿上。无论是生病还是死亡,都是人所忌讳的,所以,与生病和死亡相关的行为都成为正常人的一种行为禁忌。  忌用一支筷子扒饭  忌用一支筷子扒饭,这种禁忌源于人们对不吉利事情的联想。因为在丧葬习俗中,出棺时,会在棺木上放五碗或者七碗白饭,饭中央插上一根筷子,这就是俗谚中说的“鬼单筷吃饭”。如果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用一支筷子扒饭,容易让人联想到丧事以及鬼等。  忌吃饭时筷子落地  吃饭时筷子落地是非常失礼的一种表现,同时,有些人认为这是非常不孝的。因为人们认为祖先们长眠于地下,不应当受到打扰,而筷子落地就等于惊动了地下的祖先,这当然是不孝的。但是,这种行为也有破解的方法,即用落地的筷子根据自己所坐的方向在地上画出“十”字,画的方向是先东西后南北,其含义是我不是东西,不应该惊动祖先,然后再捡起筷子使用。  忌把筷子横担在碗上  忌把筷子横担在碗上,这是山东一带的禁忌。之所以有这种禁忌,是因为人们认为这是供奉死人的筷子放法。据说,在明代以前有把筷子担在碗上的习俗,但是后来明太祖认为这样不好,斥之为恶模样,后来逐渐成为一种禁忌。  筷子的正确放法是将其放在碗的右边。有些人家更为讲究,他们认为应该“杯不出栏,筷不出缘”,还忌讳将筷子分开放在杯子的两侧,因为这意味着“筷(快)分开了”,是不吉利的象征。  忌摆放筷子一长一短  在饭前摆放餐具时,应该将筷子摆放整齐,而忌讳将筷子长短不齐地放在桌子上,因为这能使人联想到代表着死亡的“三长两短”。旧时的丧葬以土葬为主,人死后要装进棺材里,在将逝者放入尚未盖上棺材盖时,棺材的组成部分是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部共三块长木板,五块木板合起来构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长两短。由筷子的长短不齐联想至此,不能不让人感觉到不吉利。  忌左手拿筷子  筷子是中国人吃饭常用的工具,握筷子通常是右手,《礼记·内则》中说:“子能食食,教以右手。”也就是说,在小孩能自己吃饭的时候,教他们用右手拿筷子,这是一种礼节。如果用左手拿筷子,民间认为这是反常的,人们称这种人为“左撇子”。左手拿筷的确会给人饮食带来一些不便,尤其是聚会中,很容易和别人相互碰撞。之所以成为禁忌,大概也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当然,今天的“左撇子”并不为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很多人甚至认为“左撇子”更加聪明。  忌拿筷子位置不当  筷子的长度有限,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习惯拿高或拿低,但是,在古代筷子拿得过高或者过低都是一种禁忌。因为人们认为通过孩子拿筷子位置的高低可以占卜或预测出他成年后结婚对象的远近。手拿筷子过高的孩子,其对象一定离自己家比较远;而手拿筷子过低的孩子,其对象一定离自己家比较近。所以,这种禁忌往往是那些担心孩子将来远离父母或者不愿孩子没出息地守在父母身边的家长的禁忌。  河南郸城用筷八忌  在河南郸城的民间流传着吃饭时用筷八忌,虽说是河南郸城的,其实在各地大都有这些禁忌。  一忌舔筷:舔筷即禁忌用舌头舔筷子,这是一种吃饭时的不雅行为、失礼行为,通常会被人认为缺少家教。  二忌迷筷:迷筷即手里拿着筷子,做旁若无人状,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寻找,这种行为既显示了缺乏修养的一面,也显示了其目中无人的一面,这种人往往让人反感。  三忌移筷:移筷即刚吃完一个菜接着又吃另一个菜,中间不停顿,不配饭,这也是一种无修养的体现。  四忌粘筷:粘筷即用粘着饭菜的筷子去夹菜,这让人觉得不干净、不卫生以及急不可耐地吃饭。  五忌插筷:插筷即用一支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这种行为被认为是对同桌用餐人员的一种羞辱。  六忌跨菜:跨菜即在别人夹菜时,跨过去夹另一个菜,这种做法是被人看不起的,如同饥不择食一般。  七忌掏菜:掏菜即用筷从菜当中拨弄着吃,这是缺乏教养的做法,令人生厌。  八忌剔筷:剔筷即用筷子代替牙签来剔牙,这种行为让人觉得很粗俗,不雅观。  从用筷八忌中不难看出,用餐时是应该讲究卫生、懂得谦让、注意礼貌的,否则就是触犯禁忌而惹人厌憎。  饮食加工禁忌  忌食未经阿訇宰杀的牲畜  这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的饮食禁忌,他们不仅不食用不洁之物,如猪、驴、骡等,也不食用血液等,鸡、牛、羊等却是可以食用的。但又不是任何一只鸡、牛、羊都可以食用,只有经过阿訇宰杀或者懂得宰杀规矩的伊斯兰教徒的宰杀,这些鸡、牛、羊才被认为是洁净的,是得到真主的许可的,才可以食用,否则仍然不能食用。  忌在厨房杀狗  这是壮族的饮食禁忌。  壮族有吃狗肉的习惯,但是却忌讳在厨房里杀狗,也不能在自家的灶上煮狗肉,如果在厨房杀狗和在灶上煮狗肉,狗血一淋,就会秽污灶王,为了避免污秽,灶王就会跑开,这样家人就没有神灵来保佑了。所以,壮族的人们多在屋外杀狗,烧火刮毛等也在外边做,同时,要另用石头、砖头等来砌临时的火灶,或在田边挖个灶来煮砍好的狗肉,吃完后就将临时灶毁掉。  忌做夹生饭  这是壮族的饮食禁忌。壮族把做夹生饭,尤其是周围熟,而中间有一团鸡蛋般大小的米不熟,认定为一种不祥的征兆,预示着不久就一定会有灾难或横祸发生。如果做了夹生饭,原本准备出门的人就会改变出行的日期,同时在一段时间内,都会处处小心谨慎,尤其是在与人交往时会更加小心,会克制自己的言行举动。有的人家为了求得心理的平和,还会求神拜佛,请师公道公来消灾避难。  忌用秽柴烧火做饭  这也是壮族的禁忌。他们在做饭时禁止用秽柴烧火,认为这样会导致食物变得不洁净。另外,烧火做饭的柴也不能用被风刮倒的树木。这源于一个壮族的传说。据说,古代柴草的枝叶为脚,与各种动物一样走路,它的根部是头,根须是头发,后来柴草走到人家里后,把人走动的地方都挤满了,人们就去向始祖神布洛陀告状,布洛陀听后就命令倒生神把树木颠倒过来,将其头部插进土里,并不允许它走动。从此,柴草就必须要由人去砍割,才能进家门。如果是被风刮倒的大树,人们就不敢用,生怕倒生神生气,而给家中带来祸殃。  忌不洁无福之人做饭  古人将做饭看做很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涉及祭祀时的做饭,在这种时候,一些被视为不洁的人和没福气的人就不允许参加。不洁的人如月经期的妇女、孕妇、产妇等,恐其玷污了祭祀;没福气的人如孀妇、无子嗣的人、带孝的人等,恐其身上有凶煞气,不吉利。我们熟知的鲁迅的小说《祝福》中就曾描写祥林嫂被禁止参与祭祀的炊事。再如,做豆酱和酿酒一样,成败很难掌握,很容易发酸或者发霉,于是人们就怨天尤人,乱找原因,说是因为做酱时有不洁的女人或带孝者近前偷看,这些不洁净的人一看,豆酱必定会坏。  包饺子的禁忌  饺子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在古代,通常都是过年过节时才吃的。  由于重要,人们就形成了一些包饺子和吃饺子的禁忌。如中原一带忌讳数饺子,据说一数数饺子就少了;还忌讳说“够了”、“不够”、“多了”、“少了”等,如果说了就会被神灵听到,神灵就会整治人。据说有人家曾经说了这类话,然后饺子一下到锅里就全不见了。再如,东北一带忌讳包饺子时不捏褶,因为光边饺子像“和尚头”,是不吉利的;他们还忌讳将包好的饺子摆成圆圈,而要摆得横竖成行,如果摆成圈就意味着日子越过越死,摆得横竖成行就意味着财路通达。这些饺子加工中的禁忌,体现了人们时刻都想要趋吉避凶。  蒸年糕、馒头的禁忌  “新年到,放鞭炮,噼里啪啦真热闹。包饺子,蒸年糕……”不仅包饺子是过年很重要的一项炊事活动,蒸年糕也是传统的过年食品。对于制作这种食品,人们也有一些禁忌,如蒸年糕时忌讳孩子们在灶前指指点点、乱说话,认为孩子们一插嘴,年糕就发不起来了,也就蒸不好了。其实,人们在平时蒸馍馍、炸油条时,也有担心得罪鬼神的忌讳,否则就会出现“鬼捏馍”和“鬼喝油”,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出现,这时就忌讳外人串门,有些人家在自家门口插把剪刀,有的放碗冷水作为标志,有的干脆关门闭户。  如果有人串门正好赶上蒸馍、炸油条,那也有破解的方法,即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打死狗有什么预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