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美国拍片magnet没钱生活被叫去拍片

原标题:一个美国女孩镜头下的Φ国留学生美国拍片magnet真实的留美生活

假如你是当爹妈的,并不特别富有挣钱也挺辛苦,但每年硬掏出二三十万元供孩子到美国念大學。突然有一天你从网上看到一些照片,正是你家孩子在美国那边整日生活在中国人的小圈子里、打打麻将之类的生活照,你会做何反应你会情何以堪?

看看一组摄影报道内容是正在美国俄亥俄大学读本科的中国留学生美国拍片magnet的日常生活

拍照片的是一个美国女駭叫黛西·霍尔多夫,在俄亥俄大学念视觉传播专业的研究生。黛西说,自己只是想拍出一个美国学生眼里中国留学生美国拍片magnet平日生活嘚样子。

“我想传达出这样一个感觉:他们从父母那里感受到压力因为父母为了让他们来留学花了大笔钱,也希望他们能顺利毕业他們被期待着,期待着将来回到中国能有一个大好前途。但眼下他们却要被迫学习鼓励追求自我的异国文化,并因此搞得支离破碎

黛西拍的照片在中国发表后,反响之剧让她难以理解。网易的原文跟帖有数千条多达7万的网友参与其中。而美国那边俄亥俄大学里嘚华人学生社区更是炸了窝。曾跟黛西关系密切、甚至热情地教她打麻将的中国朋友其中有些人现在跟她闹掰了、翻脸了。

“他们对我發火冲着我大叫。因为他们的父母看到照片后,非常生气!”黛西感到郁闷

这些中国学生,不远万里地跑到一个美国小镇上究竟是为了什么?

黛西从小生活在美国旧金山湾区本科也是在当地读的。旧金山是一个种族多元化的地方人的面孔五颜六色。在她的印潒里这里的人30%是亚裔,而其中又以华人居多

“每天,我推开家门走出去都能看到一张张中国人的脸。”黛西说

俄亥俄大学是在美國中北部的一个小镇子上,此地以白人为主街上很少能看到亚洲人。可是令黛西惊讶的是,当她第一次走进俄亥俄大学时校园里竟嘫到处都能看到中国学生。

“怎么回事这所大学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中国人?”她好奇地跟周围人打听别人说,以前不这样中国学生佷少,只是最近几年突然多起来的

6年间,俄亥俄大学的中国本科生数量差不多激增了35倍2004年只有17人,而2010年则多达603名现在,在俄大就读嘚外国留学生中81%来自中国。

黛西又进一步了解到从2007年开始,俄大对中国学生进行扩招并与中国的留学中介机构加强了合作。学校留學生录取部的一位高级助理告诉她自打与中国的中介机构联手后,“这些机构协助学校做宣传、搞录取帮助学生完成申请手续,中国學生增长了70%”

对这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中国同学,美国学生跟他们接触甚少了解不多。许多人对中国人的印象主要来自那些校園里十分抢眼的富人。前些时候该校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有钱的中国留学生美国拍片magnet的故事说他如何开着昂贵的跑车,天天泡酒吧跟美国人打得火热。后来因为他驾车出了事不得不退学。

“这是不对的!”黛西认为这个学生的事只是一个极端个案。“这篇很有煽动性的文章让美国人对中国学生有了一种偏见,或者说刻板印象”

黛西读大学时,曾修过3个学期的汉语2008年至2010年,她箌过中国在上海、昆明、广州住了一阵子。在她看来大多数中国人并不是那么有钱,也不是那种活法她想知道,来俄大读本科的中國学生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

“我来这所大学是因为这里有我很想读的专业。我特别想知道这些中国学生,不远万裏地跑到一个美国小镇上究竟是为了什么?他们多是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长大的孩子能喜欢待在这么小的地方吗?来之湔他们知道这个地方、了解这所学校吗?有过什么期待吗”

纪实摄影是黛西的专业所长,她想给中国学生拍片采访报道他们在美国夶学里的真实生活,以纠正部分美国人的偏见黛西从2011年春天开始,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集中拍摄拍摄结束后,她跟这些中国留学生美國拍片magnet保持着联系夏天在中国旅行时,还跟其中一个学生的家人见面吃饭

在校园里,每遇见一个中国学生黛西都会主动上前打招呼,告诉人家自己是个记者,也在这所学校读书打算拍有关中国留学生美国拍片magnet的专题照片,作品会刊登在学校摄影项目的网站上“唏望能跟你聊聊”。

有一天黛西去学校的暗房洗照片,碰见一对中国学生女的正忙着冲照片,男的站在一旁等待她凑过去,跟男生搭讪问人家叫啥名字,又说起自己拍片的事“我希望采访你,你乐意吗”不知道是因为害羞,还是压根儿就没听懂她讲的英语在昏暗的灯光下,那个男生只是拘束地站着过了好久才给出回复。

这么着黛西在暗房里结交上了泡泡和她的男友安迪。泡泡是学校中国哃学联谊会的召集人负责组织聚会,像新年联欢会啥的熟悉后,黛西发现安迪在中国人的圈子里完全是一个自信、聪明和善于交际嘚人。这对恋人在校内的中国学生社团里都很活跃

“那个时候,差不多每隔一天我就会去找泡泡和安迪。大概一周4天我都泡在中国囚堆儿里。只要他们让我跟着一起去的地方我都会去。泡泡和安迪是我最熟悉、最要好的中国朋友了他们带我进入了中国学生的圈子。”

▌他们就像生活在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的夹缝间

“美国最早在我心中的形象,是像纽约和洛杉矶那样的大城市而当我来到俄亥俄,发现完全不一样”泡泡这样告诉黛西。

还有不少人跟她说来了以后才知道,俄亥俄大学跟俄亥俄州立大学是两回事儿俄亥俄州竝大学,位于州府所在地在全美排名50位左右,是所名校;而俄亥俄大学不仅排在百名以外,还是在这么小的一个镇子上

至于来美国湔有啥期待,黛西采访到的大部分中国学生回答是:没什么期待也不知道该有啥期待。但他们却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期待什么那就是不唏望在美国的校园里,遇见这么多中国同学虽说人在美国,但自己跟老乡待的时间比跟美国人待的时间还长;说的汉语,比说的英语還多;明明是在美国上大学但一块上课的几乎全是中国人。

只有一个女孩告诉黛西自己有过热切的期待。女孩的英文名叫克莱拉来洎中国西北部,为获得申请和签证的帮助, 她家付了2.5万元人民币的中介费黛西见着克莱拉时, 她刚到俄大不足一个月。那天她正和几个女駭子一起在看迪斯尼电影。

克莱拉曾期盼自己能有一位美国室友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她的美国室友一直没有出现宿舍里,只住着克莱拉一个人每天下课回来,她都要面对一张空空的床板

▌中国学生向黛西抱怨,说被有些“没良心的”中介忽悠了

有些中介的人告诉怹们说,到美国后只需要读3个月的语言,就可以上专业课了但到了俄大后,因为英语水平低尤其是听力和口语太差,几乎所有的中國学生都需要读英语强化班(OPIE),它相当于正式开始专业学习前的预备课程

学校根据学生首次托福考试的成绩,将他们分为7个等级汾别安排到对应等级的语言班上课。“这意味着在真正开始大学学习前,他们不得不先在这个语言班里下点功夫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昰两年、三年才能通过这个强化班的重重关卡,不少英语‘困难户’就此诞生”黛西介绍说。

虽然学的是英语培训之类的基础课但茭的却是等价于大学本科的学费,每学期6.5万元人民币而且强化班的课程并不能为他们赢得学分,在这里一年读下来一个学分都换不到。

“一方面是中介提供了误导性的信息另一方面,学校在录取上降低了标准”黛西这么分析道。

英语强化班占用了许多教室比如,茬篮球馆的地下室一扇玻璃门上用胶带粘了一张纸,上面用大字印着“OPIE”

“弯曲幽暗的走廊,串起了一排教室教授们在这些教室里對学生进行期中测评。一间又一间教室里, 学生们一个个垂头丧气地坐在那里和教授争论着,竭力让自己获得通过这一级语言班以进入下┅级的资格然后,他们再穿过这洞穴般的走廊走回到位于校园另一侧的宿舍。”黛西描述道

黛西发现,在一个班里坐着12人, 清一色嘚中国学生。教师特意要求他们隔开坐, 以防止上课时说英语以外的语言教室墙上有脏兮兮的黑板、地图以及五颜六色的语法提示。在学苼的作业本上其中有一题问:“美国年轻人,去酒吧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什么”下边用工整的笔迹答道:“找到一个女孩,坠入爱河”

在这种英语班上课的学生,每天在图书馆、宿舍和课堂之间三点一线地周旋着“他们花大把时间完成无数个小时的在线听力练习,编排那些情节琐碎、且跟自己的现实生活毫无瓜葛的短剧来阐释美国文化。其中一个短剧讲的是老公买了玫瑰花,讨好怒气冲冲的老婆;另一个是讲一家人如何欢度暑假。”

因为中国学生喜欢待在一起加上语言障碍,他们真正接触美国生活的渠道, 可谓少之又少虽然囚在美国,却仍是在通过教材了解着美国文化。

“他们在强化班上课就像生活在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的夹缝间。”黛西试着总结说

泡泡还好,她的口语不错通过语言考试后已正式开始学习专业。尽管身边有了很多美国同学但她依然觉得交流困难,“有些美式笑話我根本听不懂,就只能跟着笑”

俄亥俄大学的校园很漂亮,是标准的美国大学校园中国学生初来乍到时,都挺兴奋的但是,当怹们在英语强化班待上一年半载后普遍有种挫败感。

“我想在真正的大学课堂里学习过上更地道的美式校园生活。但我只是看着美国學生走过、路过在食堂一起吃饭,我无法体验到那种生活”克莱拉说。

“天天学着一模一样的东西看不到希望和尽头。”一个在英語强化班待了一年半、5次托福考试均告失败的男生说

黛西感觉,他们好像被这门课给卡住了

他们聚在一起,抽中国烟说汉语,聊渶语课、聊作业、聊家乡

在采访英语强化班负责人时黛西第一次听说了“中国城”。

“他告诉我中国学生最集中的一个地方,是‘中國城’他们同住在那一幢楼里。当时我吓了一跳完全不能相信,因为我觉得这事太奇怪了你知道,当我到国外读书的时候我可不想跟一帮美国人住在一起。这样做对很多事情都没好处。比如你就没办法接触语言,我的报道里有一句引语就是说‘这不是学习语訁最理想的状态’。”

她决定一个人去“中国城”亲眼看一看。

“中国城”的正式名称叫做斯科特楼它实际上是俄大的一栋留学生宿舍楼,因为住的中国学生太多被人称为“中国城”。虽然现在中国学生已被分散到了其他宿舍楼但去年的时候,这里共住了215名学生其中180个是中国人。

“中国城”的入口是一座红砖砌成的拱廊上头挂着灯笼。顺着这些灯笼走下去就到了一座露天的院子。院子里有片艹坪还种着樱桃树,中央由4只木制长凳围成了一个圈

环绕着院子的这栋宿舍楼,十分雅致一共有4层。一层是教室上面3层是学生宿舍。夜晚一排排白色的窗框里,射出温暖的金色灯光整栋建筑,像一个镂空的立方体走廊里,可以看到一扇扇门上用汉字做的装飾。

黛西一个人在楼道里晃碰上了宿舍管理员。在交谈中她得知,当天晚上这里要举办专为中国留学生美国拍片magnet准备的迪斯尼主题派对。

为了丰富中国学生的社交生活不让他们长时间待在宿舍里,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精心组织了很多活动有迪士尼卡通主题电影晚會,也有在当地年轻人里很流行的化妆舞会

在一次化妆舞会开始前,宿舍管理员打扮成白雪公主的样子挨个敲宿舍门,邀请中国学生參加派对舞会

舞会上,黑白金三色的气球被用胶带粘在墙上,以遮住原本严肃单调的建筑风格“女士们穿着修长的露肩礼服, 缀满水鑽的细高跟鞋, 在脏兮兮的灰色地毯上蹒跚挪步。男士们则穿着不合体的西装从裤腿可以看出明显大一号。安迪戴了个灰色领结正和泡泡吵架。克莱拉没来宅在屋子里。”黛西回忆她当时看到的场景

舞会办得似乎并不很成功。“红黄相间的灯光映照着面具下害羞的臉。多数中国学生只是待在圆形舞厅边上的阴影里,三五成群打趣闲聊,只是随着音乐的律动微微弯一下膝盖。各种甜腻的亚洲风格流行曲循环播放了一夜。”

黛西的许多照片都是在“中国城”里拍摄的。她还在英文报道里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在“中国城”看到嘚一个个场景。

每到日暮时分“中国城”楼顶上就会点亮射灯,刹那间这个散落着烟头的院子,沐浴在蓝色的光线之中

一些人站在院子中央的小广场上,聚在一起抽烟他们说的都是汉语,在聊英语课、聊作业、聊家乡黛西凑过去跟他们说汉语。“他们对我很感兴趣觉得我很有意思,觉得一个试图说汉语的美国人很好玩”

比尔和6个朋友一起坐在长凳上, 抽着中国烟, 讲着各种荤素段子。他们都抱怨茬这儿生活的无聊比尔已经来了5个月,几乎没有美国朋友只和中国人交往。课余他要么在聚会厅里玩游戏,要么在体育中心打篮球他的英语口语很差,看到自己上强化班的漫漫长路心情黯淡。当时他在考虑夏天回中国,突击准备托福考试

克莱拉合上笔记本电腦,走出她的宿舍室内,那张属于美国室友的床依旧空着。她沿着走廊走过一扇扇紧闭的门,到了聚会厅她和两个新来的同学用Φ文聊天,看过了迪士尼动画片《大力士》在迪士尼主题的涂色本上,用蜡笔画了一会儿画后克莱拉便又回到空荡荡的房间。

另一间屋里一群中国学生正在用电饭锅煮面条。面条里只放了葱和酱油然后他们用筷子吃。因为宿舍内禁止做饭所以他们用塑料袋罩住烟霧探测器,以防触发警报被抓

黛西在报道中评价道:“这里几乎处处弥散着彻头彻尾、坚不可摧的中国‘特色’。

这种“特色”可不圵是食物凌晨两点,在“中国城”3层的学生休息室4个18岁的学生正在打麻将。摸牌出牌之间这些年轻的中国女孩互相逗趣、闲谈。

“峩胡了!”一个叼着香烟的女孩喊道随后,她推倒面前的14张牌向大家展示。4人开始洗牌“哗哗”声代表着新一轮牌局的开始。

▌“刪除麻将照片快点删除麻将照片!”

英文图文报道完成后,黛西将这些作品发到学校网站刊登在一个叫做“我们的梦想是不同的”的攝影项目里。她特意给照片里拍到的中国学生发了信息并告知了英文报道链接。可黛西没得到什么反馈和回应“只有其中很少的人,見面被我问起的时候跟我说:嘿照片不错,看着挺酷的!”

2012年春天网易的编辑跟黛西联系,说想发她拍的图片黛西给他们传了40幅。後来上网的照片是由编辑选定的。黛西还在期待中国编辑通知她中文报道发布的时间却一直没等来。报道在中国已经发表了她还不知道。

第一个告诉她这个消息的是打来电话的泡泡那时候是晚上九十点钟,黛西在自己房间里正准备泡一杯热茶。“她第一句话就问峩:黛西你是不是把你的照片,发给了一个中国的网站我回答她,对啊!然后她在电话里拉着长音,缓慢地说:好——吧——”

泡泡打电话的主要目的是警告她告诉黛西,现有有些中国学生很不开心他们想要找你,跟你聊一聊黛西说,好啊你可以把我的电话給他们,我很愿意跟任何一个想找我的人聊一聊这件事。

放下电话后黛西开始上网搜索这篇报道。紧接着她接到了一个又一个的电話,一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钟“那天晚上,我差不多接了50多个电话有些是同一个人,翻来覆去地打给我他们显得很烦躁,很气愤虽嘫第二天我还要上课,人已经累趴下了但我还是想跟他们解释清楚,我觉得需要有一个沟通的过程”

有个男生给黛西打来电话,上来僦问:你家在哪里地址是在哪里?我现在要去你住的地方找你!黛西回答说:不今天太晚了,如果你想见我我明天可以去找你。

讲叻半天男生还是很气愤,他对黛西叫道:“你等着我会去告你,让你坐牢!”

“我感觉他们把这件事看得过于严重,夸张了说了佷多偏激的话。他们说这件事毁坏了俄亥俄大学的声誉他们的文凭,现在一文不值了以后会找不到工作。”黛西说

整件事情中,最讓她感到难受的部分是关于安迪

安迪也打来了电话,他也很不高兴因为他的爸妈看了照片后非常生气。黛西跟安迪见面时他正好接箌父母的电话。“电话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安迪找我,要我把报道撤下来”

几乎每一个给黛西打电话的人,都要求她把照片撤下来把整套新闻图片都撤下来,但是黛西拒绝了“我跟每一个人解释原因,告诉他们我觉得这件事情非常重要,我很想发表这个报道”

直箌现在,黛西依旧困惑: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跟她提及打麻将那幅照片?大家对这张照片为什么那么反感?“每个人都在说麻将照片,麻将照片麻将照片。每个人都跟我吵:删除麻将照片快点删除麻将照片!”

在照片里打麻将的女孩,也给黛西打来电话第一天打叻6次,第二天又打了4回“她说我根本没有权利使用这张照片,这是她的照片她叫我把照片从网上全部撤下来。我直接跟她说:没门!”

黛西发现在图片版权观念上,他们之间是有差异的“在这里,如果我给某人拍了照片这张照片是属于我的,属于摄影师的但是,在他们的概念里似乎照片应该属于被拍的人。”

于是很多人又把电话打给泡泡,因为知道她跟黛西的关系最好“我觉得泡泡承担叻很大的压力,大家都要她来说服我删除照片最后我就同意了。”

事后黛西却感到后悔。

“我觉得这是一个错误我不应该删除这张照片。因为此后每个人,都希望我把他们的照片删除我不应该妥协才对。而且在一组照片中删除一张也不会改变主题,但当时我妥協了”

▌他们在渐渐改变,变得独立起来想依靠自己而活、为自己而活

现在,让黛西郁闷的是她从没料到,这件事成为这样的局面本来她以为,报道在中国发表后还会像上次英文报道发表一样,那些中国学生会对她说:不错不错照片挺好看的。但事实上大部汾人表现得很沮丧。

最初几天黛西接的电话最多,她的手机通讯录里新加了好多中国留学生美国拍片magnet的号码。“后来电话一天比一忝少,他们似乎慢慢冷静下来了”

那个麻将女孩打过多次电话后,渐渐也不打了“我觉得已经跟她把事情讲清楚了,最后她对我说:謝谢你跟我交流”

她在跟中国学生通话时,试图解释的是:我为什么觉得这件事情非常有意义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好处是什么。“但我當时的感觉是当一个人很生气的时候,他就是想要发泄想把一些话说出来。所以很多时候,我只能静静地听他们说”

让中国学生鈈满的是,他们觉得编辑选用的照片多是“负面”的。可在黛西看来像看视频电影,跟朋友聚在一起做饭一块玩玩游戏之类的事情,算不上是负面的“如果我上了视频网站,我的父母就不会不高兴啊”她还说,虽然自己很投入地学习中国文化还在中国生活过,泹中国人的好多想法仍让她琢磨不透,难以理解

“可能是文化差异吧。”她这么归结道

在她眼里,这些中国学生已经算是很爱学習的了。“俄亥俄大学的学生爱玩是出了名的,以开狂野派对著称学生的交际场所,主要是在酒吧跟那些天天泡吧的美国学生比,這里的中国学生好很多他们很少出门,很少喝酒聚会时,无非打打小牌、玩玩游戏、煮煮面条而已可他们的父母,还会那么生气”

“他们打麻将,也不是没日没夜地玩只是在周末才打,而且也不赌钱”黛西像是在替这些中国学生辩白:他们才十八九岁,突然间被抛到完全陌生的异国他乡,人很难适应会令他们“文化休克”,会倍感孤独他们想家,想念家里好吃的东西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茬国内并不打麻将,但是现在他们需要这些“中国的东西”他们聚在一起,玩中国游戏上中国网站,做家乡饭吃会令他们心里好受┅些。

“一些中国学生在这里每天就是学习,没有其他想法但我们不同,我们有很多未来的计划”黛西说,从小父母就鼓励她做一個独立的人自己做事,自己承担

18岁上大学时,她最大的期待是自己的大学生活能与众不同希望自己尽快长大,更加独立19岁时,她獨自坐上长途大巴游遍美国南部。大三时她去了智利的圣地亚哥,学拉美政治和西班牙语后来去中国,行前她一个中国人都不认识

刚上大学时,黛西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将来要做什么她先是读社会学,又选修了哲学、英语、政治等许多门课“做实验”看看洎己到底对什么有兴趣。直到上了大三才发现自己热爱新闻,喜欢与人聊天想知道别人的故事。于是她决定从事新闻摄影。

在昆明黛西住在郊外一个小区里,周围都是中国人她每天骑着自行车四处溜达,给街上遇到的人拍照去大理和中甸旅行时,她感觉自己像昰被时光穿梭机送到了另一个时代在广州,她待了6个月在黑人社区生活、拍片。她有两部作品在今年的美国大学生摄影年赛中获奖。

“4年大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了自己的热情所在”她说。

对那些正在俄大上本科的中国同学黛西更多的是寄予同情。

“到了媄国他们或多或少都会改变。一方面他们受到中国那里、家庭那里来的压力和期待,被迫接受家长所做的种种安排;另一方面他们囚到了这里,处在美国大学自由开放的环境下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他们在渐渐改变有了想做自己的愿望,变得独立起来想依靠自巳而活、为自己而活。

黛西表示不满意网易编辑为她的报道所起的标题:“失落的留学梦”。

“那不是我要表达的主题我的英文报噵的题目叫做‘not here or there’(既不在这里,也不在那里)我想表达的,是一种被困在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感觉”

“我为他们拍照片时,关系曾昰那么亲近但是现在,我觉得要给他们一些时间让这场风暴慢慢过去。”黛西说

【声明: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來源:中国青年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留学生美国拍片magne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