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有对少数民族进行统一服装、车同轨 书同文 行同伦、书同文?

书同文,车同轨,程同准
“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这众所周知,流传至今。在史料记载中多有出处。最早出现在《礼记·中庸》的第二十八章。原文是“今天下,书同文、车同轨....”。最后真正形成和实施是在先秦还是秦朝?各位学者颇有争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没有定论。它是古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这一点是不争的事实。而同时期“统一度量衡”也同样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和国家经济法律的标准基石。度量衡的起源大约始于父系氏族社会末期。黄帝“设五量”(度、量、衡、里、数)。最早出现“度量衡”名称源自《尚书·舜典》,舜帝召集四方君长把年月日,四季时辰,音律和度量衡协同起来,作“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禹凿龙门,划九州,通九道时“左准绳、右规矩”,“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布手知尺、布指知寸”,“手捧成掬”,“迈步定亩”,当时的计量单位尚处在原始阶段。则表明当时已经以人为标准,出现了最早的法定单位,度量衡逐步有了一定的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群雄...&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以往,学术界对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文治武功有过很高评价,而所谓“车同轨,书同文”几乎是每一论必及的。它不仅被称为促进中国经济、文化的伟大措施,甚至被认为是向儒家作斗争的重要手段。其实“车同轨,书同文”的提法早已见于《礼记·中庸》,该篇记录了相传为孔子所说的话:、“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秦始皇不过是沿用了这一口号。而且由于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所以它那套礼制的实施时间是短暂的,继起的汉朝自有新一套。历代新生的王朝总爱吹嘘自己这方面的功绩,就连东汉光武帝在结束西汉末短暂的棍乱局面后,也在泰山刻石宣扬自己“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①等等功德。如就实施时间,取得的效果及对后世的影响而言,汉无疑远远超过了秦。 本文试图把秦始皇的“车同轨,书同文”重新放回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去加以探讨,力求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不妥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 关于秦始皇的“车同轨”,在...&
(本文共9页)
权威出处: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统一长度、容积、重量等度量衡标准和统一文字都很好理解,那么“车同轨”是统一什么呢?古代的车轮子是用木料制成、外加铁箍箍紧的,史书称之为“铁笼”。车子在泥土或石板铺制的道路上行驶日久,就会在路上留下两道深深的车轮痕迹,即车辙,之后的车辆都是在这两道车辙中行走的,因为比较平稳和方便。成语南辕北辙中的“辙”,说的就是这种车轮痕迹。战国时期,各国家的车轮间距都不同,这是各国有意用这种车辙来进行防御,以阻挡其他国家侵略的一个方法...&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出轨我问了身边的人,没有一个人能准确说出“轨”字的本义,大部分人都以轨道来理解“轨”,继而理解“出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发诏:车同轨,书同文。此乃国策,功利千秋。此时的“轨”是指两轮之间的距离,秦制六尺,直至火车出现之前,全国各地老城门内留下的车辙,都因为“车同轨”。清末,火车引进中国,让中国人看见车必须沿着两条铁轨走,一旦脱离这个平行的铁轨,后果不堪,故有了“出轨”一词,火车出轨是要人命的,每次事故都惨烈之极,历史上的重大出轨事故死亡几百人乃至上千人都是有的。“出轨”此时就是出轨,并无他意。可上世纪90年代“出轨”一词莫名其妙地多了一层社会学含义,被小报八卦新闻引至男女婚姻出格上来。尤其近些年,“出轨”事件成了媒体狂欢的节日,让出轨一词成为公众耳熟能详心领神会的词汇。出轨这词在中国古代并没有。古人不说出轨,而说“出墙”,听着不惨烈还有诗情画意。出墙典故来自宋代林绍翁的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小诗画面感极强,也...&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这都是划时代的大事。车同轨,人们很容易简单地理解为统一车行的轨道,也很容易联想到现代火车的统一的车轨。阎锡山在山西搞独立王国,他统治下的山西的铁路较他省为窄,给全国性交通事业带来极大的危害。可见“车同轨”是多么重要。
然而古代“车同轨”却不是这个意思。
关键在于“轨”是什么。
《吕氏春秋·勿躬》《车不结轨”,高诱注:“两轮之间为轨。”《诗经·椭风·翰有苦叶》“济盈不儒轨”,毛传:“由翎以下为轨”。(原作“由轴以上为轨”,从段玉裁说订正。)。轴即车杠,衔接在车箱的底板下面。由此可知,轨指车箱以下、两轮之间的空间。《说文》: “轨,车彻也。”由于车箱以下、两轮之间中空可通,故又日彻。彻,通也。后派生出“辙”宇。轨,就高度言,指车箱到...&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从秦汉开始,在这块土地面积约相当于欧洲的东亚大陆上建成大一统的王朝。由中央直接发号施令,真正做到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地方政府官吏任命,财政收入,都由中央支配。分封的一些世袭贵族,按规定只有食体的特权,却没有地方财政、人事权。这是从政治管理方面说的。其经济结构,则是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和消费单位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特点是封闭型的,是个体的、分散的,商品交换范围很小。政治上的高度集中,经济上的极端分散,构成贯彻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一对矛盾。政府要维持统治,要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职能;小农经济的本性则不喜欢政府过多干涉。这两者的关系协调得好,就算太平盛世。太平盛世的含义,就是中央政府正常发挥其统一的职能,令行禁止,小农经济有发展的机会,家给人足。这种盛世历史上不经常出现。 中国历史上的“宦官之祸”共有过三次,第一次在东汉,第二次在唐朝,第三次在明朝。中央政府专政的职能从秦汉以后,在不断加强。汉朝宰相权力相当大,三公与皇帝坐而论道。西...&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xuewen.cnki.net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车同轨,书同文,为何没有“语同音”?-修仙唱弹-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 -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10|回复: 28
车同轨,书同文,为何没有“语同音”?
头像被屏蔽
超大游击队员
更多精彩专业军事内容,期待你的加入!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华夏,而且书同文,车同轨等措施比政治武力统一更加重要。从此之后大一统深入人心,后世无论如何分裂混乱,统一中国都成为每一个君王甚至普通老百姓最根本的追求。很大程度是因为汉字的纽带作用,但是为什么语言没有统一,而且后面的朝代也没能做到?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超大游击队员
那时没有录音机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语言比文字还古老,更有生命力,文字是服务于语言的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口头流传的东西远不及文字容易传承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上层建筑是有普通话的,雅音~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太多方言,还有古代交通不便,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超大游击队员
十里不同音,建国后把他们说的汉语方言定义民族语言,用罗马字母还是什么字母创造出文字,硬生生拆出一民族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现在的强制执行的普通话教育,就是教师必须通过普通话等级考试,并咋教学中使用普通话,算是语同音了。几代人之后,大家都说普通话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超大游击队员
汉字不是表音文字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上层社会都是周分封出去的,都说周的官话-雅言.下层P民是不被要求的,想挤进上层社会,雅言是必须学的.上层语言是统一的.
所以诸侯大会,大夫出使他国都不需要带翻译.
从直到元代贵族或者读书人都说古洛阳正音.有点类似今天北京话的意思.
南北朝陈庆之北伐短暂攻入洛阳,说别看北方沦陷这么久,天下衣冠和语音还是在洛阳
宋朝人也说洛阳居天下之中,其音最正.
读书人用的反切注音也都是古洛阳音.
到了元顾洛阳音就开始走下坡,明朝初期是南京味道的洛阳正音.明后期和清朝才慢慢变为北京话.不过北京话依然是古洛阳音的一个变种分支.到今天南京依然是方言包围圈里普通话说得最好的地方之一.就是明朝初期遗留下来的.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统一文字就好了,统一语言太难,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光一个广西就有六七个民族,壮话,白话,苗话,瑶话桂柳话等等,全学完也可以算是个语言学家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本帖最后由 北极星 于
23:29 编辑
出版几本字典就能书同文,只要统一度量衡就可做到车同轨。
lz说的语同音怎么操作?没有可操作性。当时连拼音都没有。不要说当时了,现在都没做到语同音。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TG建政六十几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政局稳定经济发展,教育基本普及,借助现代传媒技术发展,大力推普,单单汉族的普通话教育尚不如人意,八大方言区依旧。你让几千年前的始皇帝怎么办?链接个引申的链接,就可以看出同一个名称,不同读音引起的文字差异有多大了。【其实都是一回事系列】西方常见人名小溯源http://www.guokr.com/post/550838/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本朝一直在推广普通话. 成效显著.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教育还没普及,小孩开始讲话了,你没有义务教育,如何矫正。我想起了我们江苏苏北到了上中学,老师才开始自己用拗口的普通话纠正我们学生的发音,就是为了高考考语文时少吃亏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还行吧,反正我们这代大学生普通话都会得,在学校里基本上都是说的普通话,,,,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文字有纸张作为载体,语言可没有。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因为那时候还没有新闻联播!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本帖最后由 陆仁贾 于
23:44 编辑
楼上都没有说到点子上。
之所以没有。是因为“交通”不发达。除了极少数走南闯北的商人。 一般人,活动的范围,不会超过以自己出生地为圆心100公里的范围.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古诗词,那些诗人对故乡、对朋友的怀念,就是因为被流放,做官等理由离开一个地方后,一辈子就很难再回来一次。
和相识的朋友的一次分别大多数情况下其实就是“永别”。
一直到现代,交通发动起来,推广普通话才有意义。
这里还要提一下,高铁会进一步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基本的地域交流格局。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20楼说出了真相。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楼上都没有说到点子上。
之所以没有。是因为“交通”不发达。除了极少数走南闯北的商人。 一般人,活动 ...
露露,俺好葱白乃~~~~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露露,俺好葱白乃~~~~
廖赞廖赞,小弟愧不敢当···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廖赞廖赞,小弟愧不敢当···
那叫谬赞~~~~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超大游击队员
北极星 发表于
出版几本字典就能书同文,只要统一度量衡就可做到车同轨。
lz说的语同音怎么操作?没有可操作性。当时连拼 ...
该统一的都做了!怎么会放个过语言,肯定是没来得及实施就死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RE: 车同轨,书同文,为何没有“语同音”?
该统一的都做了!怎么会放个过语言,肯定是没来得及实施就死了,
你说得语言是指书面的还是口语?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现在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的年轻人,能说普通话的比例应该非常高了吧,据我个人的观察,好像没见过不会讲的。
可是按照某些人的观点,推广普通话的同时要控制甚至灭掉方言,这似乎不大好,也有违推广普通话的原意。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三里不同音的说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行政管理主要靠文书。
古代没收音机。&&今天CCAV天天普通话熏着熏了30年了,(之前的播音有北京腔调哦)你看同音了吗。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超大推荐 /1
日至30日,湖南省株洲市芦淞区,山河阿若拉SA60L轻型运动飞机
声明:论坛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立场
Powered by Discuz &
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最具影响力中文军事论坛 -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Military Forum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对后世影响多大? - 知乎4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4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文化意义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文化意义
 来源: 
  【读史札记】
  作者:高凯 赵鹏璞,单位: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 “书同文”,即语言文字的统一,不仅推动了秦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一文字统一局面横亘了整部中国史。
  ● “行同伦”,其所代表的是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和信仰等的相对统一,为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提供良好的氛围。
  ● “车同轨”,用发展辩证的观点来看实际上是政治的一种延续,表现为交通之政的统一,也可以泛指一切以交通为代表的政治上的统一。
  自嬴政一统六国始,古代王朝多以儒家经典《中庸》所谓“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来弥合不同人群之间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矛盾并借以追求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历史上经历过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统一时期,也经历过春秋战国、六朝、五代等分裂阶段,而始终保持国家之统一和文明之延续,与“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理念和举措有着重要关系。今据时人对三者逻辑关系的理解习惯,试将次序调整为“书同文”“行同伦”和“车同轨”来逐一论述。
  “书同文”,即语言文字的统一。马克思在《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指出,人类的文明期“从标音字母(的发明)和文字记录的创作开始”。吕思勉《中国民族演进史》指出,团结的源泉“是要追溯到既往的”,而“惟有本族的语言,最适宜于表示既往;惟有本族的语言,最能使人了解既往”。纵观古代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秦王朝无疑是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嬴政不仅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且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彻底结束了自东周以来各国纷争、分裂的局面。如果只看到秦二世而斩、王朝生命期仅有十五年便轻视其制度意义的话,那恐怕是犯了历史短视症——因为随之出现的两汉王朝长久兴盛四百年之久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晋书》所言“汉承秦制”。秦制是历史研究基础中的基础,不止影响了对于汉民族形成具有重大影响的汉制,且持续影响至隋唐、宋元、明清时期。嬴政统一六国文字,不仅推动了秦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一文字统一局面横亘了整部中国史。其意义之巨大,怎么说都不为过。
  文字统一,不仅使得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文化的传播有了基本的条件,而且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后,都以宣扬和继承中华文化的正统为荣。如西晋灭亡后,入主中原的匈奴、鲜卑政权以及与宋并存的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都是如此。文字不同,各族人民之间的交往与沟通就会变得困难,隔阂在所难免。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书同文”,历代统治阶级都下过大力气,其目的不仅是使汉字成为书写统治意识的载体,也成为规范有序且又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从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沉浸其间、乐而传播之。仅就书法而言,论源流,有真草隶篆;论章法,有揖让进退;论结体,有颜柳欧苏……看上去五光十色。其实,在令人叹为观止的书法艺术中,是有各种或有形或无形的方向指引与规范的:从秦王朝开始,丞相李斯的《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的《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的《博学篇》就已经成为标准文字的范本,今存的泰山、琅琊台、峄山、会稽刻石或其摹本即可见其端倪;两汉随着简牍、帛书以及西晋以后纸张作为书写工具的出现,不仅兰台、石室、广内等藏书增多,而且随着官学和私学的渐趋发达,书法变得更加规范标准,隶书讲究波磔方折、蚕头雁尾,草书也有章草、今草之别;南北朝时期楷书、草书、行书均大为发展,钟繇、卫瓘、陆机、右军父子,每个光辉夺目的名字背后,都有一种新规范的诞生;唐及武周时期,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都酷爱书法,甚至专设书学,讲授《石经》《说文解字》《字林》等,在艺术繁荣现象的背后,规范文字的意义更是不容忽视;至于有宋一代书院盛行,蒙学教育要求儿童习字“一笔一画、严正分明”,明清时期甚至要求“砚无积垢,笔无宿墨”,其文化规范性意义不言而喻。
  “行同伦”,其所代表的是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和信仰等的相对统一。实现这一点的前提,是人口比例的科学适宜。中国相对强盛的朝代,均较注意人口的管控制度,而管控的主要手段就是大规模的移民。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四大时期,都有较稳定的边疆政策,这些政策或强调高压、或强调羁縻、或强调团结与和亲,又或者是将几种政策结合在一起。以秦王朝为例,为了控制和抵御北方匈奴人,秦始皇派兵30余万攻取“河南地”(今内蒙古自治区阴山以南地区),并西起临洮、东至辽东修建起万里长城;为了开拓岭南,秦始皇二十六年又派兵50万攻打五岭以南地区,使得秦王朝版图扩展到今越南中部;为了更好地控制这些区域,又向这些地区派驻了大量的政治(七科谪)与军事性移民。西汉武帝以后继承秦王朝对外用兵政策,一旦开拓了新疆土,立刻派出大量军事性移民,从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军事屯田。实际上,汉代的军屯,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如汉武帝时期采取招募制,将征调单一士兵的军事戍边制度,改为从内地经济文化比较发达、人口密度大的地区招募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屯边,同时,国家颁行免税、全家供应粮食、免费提供医药和安顿户口等一系列政策以安抚被招募农民。在这些优惠政策的引领下,汉王朝曾七次成功地完成了向西北边郡大规模移民实边,其中公元前119年一次性将中原地区的70多万平民迁往陇西、北地、河西、上郡等,且这种人口迁徙政策一直延续到东汉时期匈奴南北分裂以前。西汉时期募民屯田的政策,其实质就是在某些重要区域改变定居移民与边民比例的做法,以后的隋唐、两宋及明清时期都继承了这一做法,使得各朝在中央政权安定的情况下,同时也保持了边疆的安定与发展。此外,移民也确保了边疆地区汉文化的发展:秦汉王朝把商人、犯罪官吏等发配到今广东、广西、四川、内蒙古等边远地区,不仅传播了中原文化,发展了地方经济,强化了国家政权在边地的稳固,而且也通过中原移民的迁入,促进了当地的民族融合;中原人特有的姓氏在边疆留下来,有些成为当地的大姓,比如韦、黄、梁等姓在广西就长期大量存在。
  在人口比例科学适宜的基础上,“行同伦”的文化浸染作用迅速直接或间接地发挥出来。秦起于周原,用的是周礼,汉承秦制,中原文化以礼为内核,《礼记·礼运》载:“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从饮食开始,丧、祭、射、御、冠、昏、朝、聘等礼仪的一致性的结果,谓之“承天之道”可能言过其实,但谓之“治人之情”则是一语中的。因此荀子说:“人命在天,国之命在礼。”而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等节庆礼俗,背后隐藏的是农耕经济下农事集体劳动的动员令,民众在这样的劳动中凝结成的情感皈依和劳动情谊是根深蒂固的。所以,从历史上多次大移民的后果看,其重大意义不仅仅在于一般物资与人员的交流和沟通,更在为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体提供良好的氛围。
  “车同轨”,用发展的辩证的观点来看,古代的交通实际上是政治的一种延续。“车”在当时不仅仅是先进交通方式的代表,“车同轨”还表现为交通之政的统一,也可以泛指一切以交通为代表的政治上的统一。许嘉璐认为“两轮之间的距离为轨”。车轨相同则车辙也等宽,车同轨实际是道路标准化的一个措施。这种标准化,使得秦王朝耗时十年,形成了以驰道为主、以咸阳为中心、向四方辐射的全国交通干线,适应了其全国范围内土木工程、军队调动、邮传驿递、情报传送等的大量需要;此外,其北通九原的直道,也是可圈可点的国防工程。虽然秦王朝并未因此而巩固其统治,但其速亡,从另一角度来看,也是陈胜、吴广、刘邦、项羽善于利用其交通便利条件的结果。再以古代西域为例,先有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后有公元前121—公元前104年间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的设立,之后西汉国家才开始在天山南部轮台、渠犁等地驻兵屯田,直至公元前60年(汉宣帝神爵二年)设置西域都护府,从而标志着西域正式成为中央王朝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切,均始于交通。同理,东晋以后丝绸之路的阻绝,也曾影响了中央王朝对西域的治理。到了隋朝,先有炀帝即位之初派遣吏部侍郎裴矩到张掖、武威发展与西域的互市,后有鄯善(今若羌)、且末(今且末西南)、伊吾(今哈密境内)三郡之设。公元7世纪初唐朝代隋而兴之后,先是伊吾城主率所属七城交通唐朝,后是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诞生。《册府元龟》讲述“怀柔远人”的羁縻制度时,记载有唐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高祖李渊所颁诏书:“画野分疆,山川限其内外;遐荒绝域,刑政殊于函夏……要荒蕃服,宜与和亲。”这也进一步道出了真相:“车”所借代的古代交通,实为民族发展史上政治统一的重要一环。
  不难理解,无论是战争还是贸易,首先始自交通。即以南方土著人群而论,虽因山川险阻,与中原人之间的同化进程甚缓,譬如以今日疆域视之并不特别靠南的湖南,是经秦汉、隋唐四代中央王朝的开拓,至宋朝熙宁年间才彻底安定下来。细思原因,不能不说它实际上与秦朝“灵渠”和隋朝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的开凿息息相关;如果没有秦朝沟通湘江和漓江“灵渠”,秦王朝就不可能以今湖南为跳板而迅速统一两广地区;如果没有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唐宋时期中国南方就不会先有“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而明清时期也难以出现长江中游地区“两湖熟,天下足”的局面。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运河的开凿可以视为是水上“车同轨”的重要形式。而“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不仅使得古代都城成功地实现了由东西迁移变为南北迁移的改变,更使得中原移民与南方人的融合途径从此打开。
  一切社会现象,都是不断演进的,“易”是常态。中国人口史、移民史告诉我们,“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确实部分地解决了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度政权治理难题,因为三者都趋向于一个目标:融合。最初是黄帝与炎帝部落在中原地区的融合奠定了夏商周三代的基础;之后春秋战国时期,戎、狄和东夷与中原人的融合,又为秦汉王朝的400余年兴盛奠定了基础;而魏晋南北朝时期之所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能够与中原汉人融合,也是隋唐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宋元时期西夏、金人、蒙古人和宋人的融合,又为明清时期国家的进一步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到明清时期,中国境内融合的局面和人口分布的态势已经基本形成。
  《光明日报》( 日 15版)[责任编辑:邱亭]
核心价值观专区
·|·|··|·|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数民族服装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