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姑县民族习俗,素质怎样?

登录四川在线通行证
新闻24小时排行>无障碍浏览 |
当前位置:
来源: 时间: 13:58&点击率:【
  是大凉山腹地的一个县,又被称为彝族民间文化的宝库。彝族文化极富特色,而毕摩文化,婚丧民俗更是引人入胜。  美姑彝族年的程序:  美姑彝族过年按时间可分为 “九龙机”(迎过年)、“枯始阿莫(过大年)”、“枯始朵博”(大年初一)、“枯始阿莫普计”(送祖灵)4天,“枯始”即彝语过年的意思,而现今的人们都说彝族年的时间只有3天,因为第1天“九龙机”和背年肉的时间算进去。  美姑彝年与其它县市不同之处  在美姑,彝族年杀的猪肉要用圈鸡草烧,因为这是祖传,吃起来有特别好的味道,只要是年猪,即使用开水烫,烫好后都要用圈鸡草烧一道;在美姑乡村,每空家每户都要做百家泡水酒,所谓百家酒泡酒,是因为这酒,至少都要让百家以上的人偿到酒,这说明着酒是主人家丰收的酒,幸福的酒,大家一起来享受主人家的喜悦的幸福,在在从来不用年猪肉来做买卖,过年期间不许拿绿色或青色(像青菜、白菜之类)的东西进屋,过年后一个7天内不能用磨子,过年期间人死了不话哭丧歌,过年期间人不话吵架或打架等……  彝年趣味――彝年之最  彝年最高兴最快乐的一天是“枯始朵博”这一天,因为不管是男女老少,都可以自由组合成一队伍,高声叫喊“波良”走村闯户的吃喝玩耍。
选择其他平台 &&
更多平台...
/////////////////////////////////
/////////////////////////////////
版权所有:美姑县人民政府
网站维护:美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维护:美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攀西多民族 祭奠习俗各不同_网易新闻
攀西多民族 祭奠习俗各不同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凉山,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清明节”—
本报记者 钟美兰 吴梦琳
何勤华 徐登林
4月5日,清明节,也是摩梭人的布谷拉克(音译),盐源县泸沽湖镇村民喇甲聪煮上一锅猪头肉后,到屋外杨柳树上折下一把杨柳枝,分别插在祖母屋、花楼、草楼的每个房间,从火盆取些柴火灰,将四合院洒上一圈,驱虫避害。“布谷拉克的意思是布谷鸟叫了,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虽然和清明是同一天,但意义不一样。”喇甲聪说。
凉山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也是我省民族类别和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他们的祭祀习俗各不相同。
祭祀习俗各不相同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4月5日,泸山瑶山坟区,几十座坟墓连成一片,坟墓上都插着颜色鲜艳的坟标,却鲜见人来上坟。
“西昌清明节当天不上坟,只垒坟。”西昌市西郊乡龙眼井村村民蒋家金说,当天他带着10个人将开裂的坟重新垒土。蒋家金说,上坟会带着香蜡纸钱、水果、肉丝和酒,因为泸山防火,将香蜡纸钱用石头压在坟上,把水果、肉丝和酒喝完,就算上完了坟,“把东西吃完,取其和祖先团圆相聚之意。”
德昌傈僳族祭祀与凉山汉族祭祀时间相同,春分后,清明节前。若要垒坟,需要请傈僳族的“尼帕”挑选良辰吉日,或者每年八月初一以及老人托梦时,也可垒坟。“垒坟有讲究,一般男九女七,垒的石头,男的九块,女的七块。”德昌县南山傈僳族乡中心校副校长熊丽说。
布依族将祭祀放在了春节。据宁南县政府办副主任、布依族后代王连州介绍,布依族会在春节期间,上坟祭奠逝去的亲友,此外,每年三月三,还要举行大型祭祀仪式,在春耕来临之时,寨子里所有人都要一起祭祀山神,企盼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彝族祭祀名为尼木措毕,又称措毕,汉语直译为“送祖灵归宗”。“仪式程序复杂,参与人员众多,并不是年年都能举行。”凉山州民族研究所副所长巴且日火说,彝族老人去世,采取火葬,而后将灵筒送到祖宗处,这个过程便是措毕。措毕需要符合家庭乃至家族每个人的良辰吉日,若一人不符合,则不能举行。
拯救行动正在进行
摩梭人和傈僳族享受着旅游发展的成果,但是意外的是,他们的祭祀习俗并没有受到外界文化的冲击。
熊丽分析,因为祭祀仅限于家庭内部,较为封闭,受外界干扰较少,仪式保存得较为完整。
不过,布依族和彝族的祭祀习俗保存现状并不乐观。
布依族还一直传承着三月三这一传统习俗,但在王连州看来,活动的隆重性和热闹性远远不及以前,“我们小的时候,寨子里的人一起祭祀完山神,大家要一起唱布依族山歌、跳布依族舞蹈,打糍粑,现在这些活动很多都没有了。”
彝族的祭祀习俗也在逐渐简略甚至消失。巴且日火介绍,尼木措毕程序复杂,内容丰富,曾广泛流存在川、滇、黔、桂彝族人民的民俗传统中,但目前仅有彝族文化较为发达的地方保存完整,例如西昌、冕宁和盐源。2014年底,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凉山彝族尼木措毕祭祀作为扩展项目名录入选。
今年2月9日,昭觉县文管所所长俄比解放和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克惹晓夫等共同到美姑县觉洛乡觉洛村参与并全程记录了尼木措毕仪式活动。
作者:钟美兰 吴梦琳
本文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半月谈搜索
“直过民族”之问:脱贫难,难于
“直过民族”之问:脱贫难,难于凉山道?
作者:陈地
来源:半月谈网 编辑:常磊
&直过民族&是指从原始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口较少民族,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当前扶贫攻坚的难点之一。世居四川大凉山区的彝族,即典型的&直过民族&。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我国14个连片特困带之一的乌蒙山区,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贫困面积之广、贫困人口之多、贫困程度之深一直是大小凉山难以抚平的伤痛。在扶贫战线工作近30年的四川省移民扶贫局副局长刘维嘉说:&大凉山是整个四川省乃至全国最贫困的地方。&2015年,半月谈记者数次深入大凉山深处,试图从历史文化、民族心理视角,探寻大凉山贫困之因。
食仅充饥,人畜混居,贫苦甲于天下
经过一路难以想象的颠簸,半月谈记者终于来到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美姑。当地干部说,县里最贫困的地方还没通路,骑马也要走3天。在海拔2600米的美姑县拉木阿觉乡马依村,记者发现,这个凉山州扶贫移民局的定点帮扶村,一到雨季和冬季公路就无法通行。村民步行下山,需要4个小时。
马依村多数村民家庭的主食是&土豆+酸菜&。彝族农民古次作古家里有3个男孩、2个女孩,全家7口人,2亩多山地上只种植了些土豆、苦荞和玉米,土豆几乎是一年四季唯一的主食。古次作古说,种的粮食基本吃了,多余一点就拿到山下换食盐。一家人一年大约只能吃一次肉,没有一分钱存款。
当地甚至还有家庭人畜混居。39岁的阿牛牧初一家5口,5头猪和几匹牛马是他们的唯一财产。阿牛牧初说,自家修不起牛圈和马圈,冬季山上异常寒冷,牛马只能和人同住一间屋。阿牛牧初7岁的大儿子阿牛拉夫告诉记者,家里没有厕所,从来没用过卫生纸,也从来没有洗过澡。
在凉山州昭觉县拖都村,6岁的小孙子在62岁老人洛硬阿曲的背上留着哈喇子,大大的眼睛毫无神采。老人说,去年以来,孙子不知道得了什么&怪病&,双手抬不起来。儿子在外打工,自己又没钱,孙子的病一直没有医治。现在,祖孙俩每天靠吃玉米度日。看着孩子垂下的双臂,老人眼里满含泪水。
据了解,凉山州昭觉县、布托县、美姑县等多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任务都十分艰巨。拉木阿觉乡副乡长侯拉坡说,目前马依村要推进彝家新寨建设,国家可以补助2.5万元,剩下的钱由农民自己出。在河谷地带,农民要补大概4万元至6万元,可像马依村这样的半山村落,要增加到7万元至9万元,老百姓根本拿不出这笔钱,&脱贫太难了&。
从历史深处解剖贫困病灶
&当一个地区的贫困与它的自然资源、民族宗教、社会治理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扶贫攻坚的困难就可想而知。&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教授说,&大凉山几乎聚集了所有的贫困因子,是当代中国贫困地区的一个特殊样本。&
关注大凉山贫困问题,人们通常先联想到的是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等因素。然而同在四川,另外两个少数民族地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也面临同样问题,但大凉山的贫困程度比他们深得多,毫无疑问,这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后消除奴隶制的地区,当地少数民族可谓&直过民族&。20世纪50年代,凉山州还处于奴隶制、农奴制和封建制并存的阶段,并相当完整地保持着该区域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样式和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
1956年,凉山州开展民主改革运动,成为凉山历史上划时代的社会变革。制度的变迁使凉山彝族人人平等,但经济社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政治变革。时至今日,大小凉山彝区从奴隶制社会走向现代社会仅仅60年时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容易让当地少数民族社会结构、文化心理、生活习性&跟不上趟&,这也是文化&穷根&的关键所在。
比如,当地文盲半文盲比例巨大。相关调查显示,彝族地区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受教育时间短,文盲、半文盲人数不降反升,反贫困的智力支撑力弱。
在马依村,记者看到一个奇怪现象:周三上午10点左右,本该上学的时间,村里竟然有许多学龄儿童四处乱跑。村支书吉克石都悄悄告诉记者,目前全村适龄儿童没有上学的将近百人。古次作古5个孩子只有2个上小学。女儿尔日子位10岁了,从没去过学校,甚至都没下过山。阿牛牧初的大儿子阿牛拉夫7岁多,每天帮父亲在地里干农活,根本没有去上学的打算。
而且,在四川省历年成为劳务输出大省的背景下,凉山彝族地区劳务输出所占比例很小。这不仅因为凉山劳动力知识水平低、劳动技能单一,其语言交往能力、民族风俗习惯也成为阻碍他们外出务工的重要原因。
经多次走访,半月谈记者发现,在本地真正脱贫致富的,往往是懂得汉语且长期外出打工的人员,但这一比例仍然相当有限。不少中小企业老板告诉记者,其实他们很希望招聘一些家庭困难的彝族年轻劳动力务工来帮助当地群众脱贫,然而语言不通、生活习性差异巨大,且一些彝族工人坚持忍耐性差,让这些举措难以为继。往往用工方还未辞退他们,他们自己早已跑路回家了。
另外,物质贫困和文化贫困交织,容易造成人们观念落后。有专家将凉山人的世界观总结为:听天由命的人生观、得过且过的生活观、重农抑商的生产观、温饱第一的消费观、共产平均的分配观、崇拜鬼神的文化观、重义轻利的伦理观、忠守故土的乡土观和多子多福的生育观。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1999年春节前夕,时任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率队到凉山州慰问。在昭觉县的一个彝族村寨,谢世杰走进一户人家,发现户主蹲坐在&三锅庄&边,但火塘里并没有火。谢世杰问,这么冷为何不烧火?对方答,没有柴。谢世杰再问,你年纪不大,又有力气,怎么不去砍呀?户主说,砍柴的地方太远&&
彝族传统甚至有&以务商为耻&的行为规范,&喝在酒上,穿在银上,用在神上&是当地的真实写照。人们以醉为乐、以醉为荣,形成一种&以酒当茶、杀牲待客、来客必敬&的共吃、共喝、轻功利、重人际的民族文化心态。甚至在一些贫困农民家里,一边是人畜混居的艰难生活,另一边却是一筐筐的空啤酒瓶。美姑县巴普镇埂则村卢含曲比的家里一贫如洗,丈夫去世,她一人独自照顾4个孩子,一年到头都吃不上一次肉,生活中最大的开销竟然是啤酒。记者来采访,她顷刻间打开四瓶啤酒,以示款待的&热情&。类似这样&穷大方&的例子,凉山比比皆是。
并且,由于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当地轻生重死,普遍存在着杀牲祭神(鬼)的习俗,葬礼被视为高于其他一切礼仪的大事,人们互相攀比,往往耗资巨大,甚至不惜四处借款、贷款。
教育是掘&穷根&的&一号工程&
教育不兴,贫困不止。基层干部群众认为,要把解决贫困地区教育问题放在&一号工程&的位置,要彻底摆脱贫困,防止贫困代际传承,打赢扶贫&持久战&。
据了解,在大凉山贫困地区,乡小、村小的寄宿制名额有限,无法容纳全部学龄儿童的住宿需求。不能寄宿的孩子,多数人远隔大山、居住偏远、不能走读,最后变成有学上不了。古次作古、阿牛牧初等人说,乡小学的寄宿制名额申请不到,小孩又不可能每天赶来回七八个小时的山路,只有不读书。
一些长期扎根基层的地方干部认为,教育问题不解决,就无法解决&精神脱贫&问题,就切不断代际传承的&穷根&。在大凉山的贫困山村,面对孩子没有学上,很多人不以为然,觉得孩子在家里帮忙干点活,带带弟弟妹妹,也挺好。当被问及未来如何脱贫时,他们的回答却令人无奈的一致:&希望政府多发补贴&&等政府指一条发家致富的明路&。
中央民族大学彝族问题研究专家侯远高也认为,要解决凉山面临的发展困境,最为根本的还是要从人身上下工夫,提高人口素质,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与此同时,要支持彝族实现社会文化转型。据了解,目前不少接受过先进教育的彝族人正做着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方面让彝族孩子学好汉文化。普及乡村幼儿教育,尽量从幼儿开始接受汉文化,在彝族地区的学校实施彝汉双文化教育。
另一方面,倡导文化自觉意识,探索不以牺牲彝族文化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实现彝族文化的现代转型。努力建立以彝族语言和文字为载体的现代知识和信息传播平台,在充分吸收世界文明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彝族文化。(记者 陈地)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半月谈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半月谈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任何报刊、网站等媒体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热点排行TOP10【追风问俗】民俗年会之沈阳(论坛篇)
10月25日,“2015中国民俗学会年会”代表第三分会场在辽宁大学博文楼215室(第三分会场)以“区域与社会组织民俗”为专题的内容进行了论文研讨,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梅联华主持了该研讨会。梅馆长对赵德利的《庙会文化中的和合精神——以关陇地区传统庙会为例》、张青仁的《中国社会结构对民间信仰实践的影响——基于妙峰山香会群体仪式实践的田野调查》、文忠祥的《花儿会产生动因机制新论》、姚吉成的《胡集书会的生存困境及其文化再生》、崔若男的《手帕姊妹:明清江南地区娼妓结拜习俗研究》等论文进行了评议,与会人员热情参与到讨论当中。梅馆长的论文《万寿宫文化与南昌城市精神》入选本次年会,文章论述了万寿宫的变迁、万寿宫文化、南昌城市精神、万寿宫文化与南昌城市精神、万寿宫文化融入南昌城市精神的意义等方面。梅馆长的生动讲演赢得了与会者的肯定,同时,其精彩主持也得到了会员们的一致好评。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当天下午最后一场分组发言的主持人与评议人缺席,梅馆长经与会代表强力推荐临时主持评议、论坛。该场研讨的论文有季全宝的《创建服务品牌
传承民俗文化——江苏常州民俗学会的实践与思考》、王全宝的《山东省沂蒙老区民间风俗文化的抢救与传承系列——从费县“沂蒙黄草房”谈起》、李柯的《汇龙潭与明清嘉定县科举》、唐艳丽的《彝语支民族亲属称谓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探析》、张楠的《论黑土地文化对冀东民间舞风的影响》。链接:万寿宫文化与南昌城市精神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赣府厅发[2007]7号)文件,&万寿宫文化&于2007年就由省人民政府确定为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许逊、许真君、净明教以及万寿宫庙会等诸多无形与有形的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万寿宫文化”的重要内容。传承保护“万寿宫文化”这一民间信仰,不仅可以探求挖掘许真君及净明道教的本质特征及文化内涵,同时还可以围绕万寿宫所衍发的移民、商贸、旅游、古建、信仰、情缘(乡缘、亲缘、地缘)等等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加强对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开发,充分展示南昌两千多年悠久的历史文化。特别在今天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严峻形势下,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万寿宫文化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1、“忠孝两全”的精神文化古时江西作为传统儒家、道家文化的重要基地,江右商帮自然会受到儒家、道家文化的影响,敬仰那些为民除害、清正廉洁的英雄,而生性聪颖、治病救人、为官清廉的许逊便受到百姓的爱戴。许逊融合道家与儒家思想,创立了“净明道”,倡导“孝、悌、忠、信”,并以此教化乡里。这四字箴言,后来也成了江右商帮的精神内核。许逊倡导的“诚信”、“济民”精神,统领江右商帮,成为当时全国赣人商业网络的精神内核。江右商帮向以“贾德”著称。许逊是江西人心目中的“人格神”,也是江右商帮的精神领袖和保护神。因此,许真君不仅被供奉在遍布国内外的万寿宫里,也在江西商人的心里扎下了根大量外迁江西人以许逊的忠孝垂训作为端正民风士气的准则,遍布全国的万寿宫,成为容纳海内外赣人共同的信仰和乡情的精神家园。流布四方的赣商,只要具备一定的财力,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造万寿宫。万寿宫已成为密切赣商合作、汇聚当地经济建设力量中。贵州铜仁思南万寿宫,大门两侧石柱上有清嘉庆年间的一副对联:“惟公德明显于西土,使君寿考式是南邦”。江西属于南方,其省府南昌的名字就寓有“南方昌盛”“昌大南疆”之意。这副对联的大致意思是:许逊崇高品德和超人智慧在西山得到光大和升华,许逊高寿是我们共同的向往。贵州青岩万寿宫亦称“天柱宫”,为道教宫观,主祭日朝拜者多达数千人,每天参观朝拜的游客络绎不绝,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地人对万寿宫和许真君的崇敬心理。供奉许真君的万寿宫就如刻着赣文化的印章,有江西人聚居的地方,就有万寿宫,许真君成为赣商的精神崇拜。 万寿宫遍布全国各地,是江西人的精神支柱。所到万寿宫都称之为“江西会馆”、“江西庙”、“江西同乡馆”,贵州省铜仁市石阡万寿宫,直接就称为“豫章家会”(南昌古时称豫章)。可以说,有江西人聚居的地方,就有万寿宫。南昌万寿宫因此成为“遍中国十八省”上千所会馆“万寿宫”的总部,南昌万寿宫作为“祖庭”的地位愈显突出。2、“兼容并蓄”的建筑文化万寿宫是赣商的标志性建筑,其建筑本身显示了赣商昔日的辉煌,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到之处的万寿宫,都是当地的标志性建筑,所处地段、码头都在重要的地理位置上。湖南湘西风凰古城万寿宫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东门外沙湾,北靠东岭,面瞰沱江,万寿宫掩映在奇山秀水之间,构成一幅绝妙的天然图画。全国许多座万寿宫,尽管在建筑规模、建筑风格上不尽相同,但都包含了非常多的江西文化元素,如湖南湘潭万寿宫牌楼上就有景德镇&寿&字的青花瓷,同时又与当地的建筑特色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思南万寿宫,临街十级台阶而上,经山门、过牌坊、大门、至拜厅,需经七个平台步数十级台阶才进入正殿。正殿后为观音堂,左为关圣殿,右为紫云宫,侧为梓潼宫,左右为僧舍、客厨。主殿前左右有厢楼,大门对面为戏楼,戏楼左右厢楼曲至环抱。整个建筑布局得当,居高临下,气势雄伟。万寿宫到了明清时期,已发展到全国各大部分地区。可以说,遍布各地宏伟壮观的万寿宫(江西会馆)已成为最引人瞩目的江右商帮及赣人的人文地标式的建筑。3、“勇闯天涯”的移民文化明清时期,江西经济发达,经营瓷器、茶叶、大米、木材和丝绸的赣籍商人行走于天下,从万寿宫的分布来看,江西人迁移的足迹遍布海内外。明时,&湖中十室九空,招四方之民以实县,移江西填湖广&。万寿宫作为江西移民文化的一大象征,由江西商人供乡亲往来中转、歇息、聚集的场所,发展到世界各地逐渐形成了“江西会馆”的性质,它既是祀奉许真君,也是江西商人的会馆,更是江西移民史真实的写证。在贵州石阡万寿宫就有一幅值得推崇的一副对联:“从南抚临瑞吉以来游翠五府人才兹为盛,合生旦净末丑而作戏少一个脚色便不足观 ”,上联中的南、抚、临、瑞、吉指的就是江西的五个府:南昌、抚州、临川、瑞州、吉安。在石阡最多的是南昌移民,他们为石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相帮相助”的商帮文化赣商,史称“江右商帮”。据魏僖所著的《日录杂说》上记载:“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因此江西商人被称为“江右商人”或“江右商”了。遍布国内外的万寿宫,串起的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商业网络。清代中期,湘潭商业十分繁荣,从四面八方来这里经商的人很多,其中尤以江西籍商人最多,湖南湘潭90%的新移民来自江西。史称:“(湘潭)东界最近江西,商贾至者有吉安、临江、抚州三大帮,余相牵引,不可胜数。牙侩、担夫,率多于土人。”可见,当时在湘潭经商的江西人很多。各地商人所经营的商品也有所不同,颇具地方特色。 南昌城市精神“大气开放、诚信图强”城市精神是城市面貌、社会风气、市民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城市创造力和凝聚力的生动展现,它是城市之魂,是一个城市的精、气、神。城市精神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精神这种软实力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大气开放、诚信图强”的南昌城市精神是新时代南昌崛起的精神动力,是英雄的南昌人民精神面貌的充分体现。南昌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文脉和丰富的文化遗存:滕王阁、八大山人、万寿宫、汪山土库、绳金塔、李渡烧酒作坊等。古城南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人文胜事,代不绝书。南昌是长江、闽东南、珠江三角洲的联结带,京九、浙赣铁路的交汇点,是中国内地唯一一个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有着承东启西,纵贯南北的独特战略地位。建国以后,南昌步入了她命运的阳关地带,一路奔跑,以惊人的速率变换面貌,城区扩大20多倍,人口增加8倍以上,现已发展成为一座经济发达、科技进步、交通便利、人文昌盛的现代化城市。市委市政府按照建设现代文明花园城市的要求,着眼于形成“一江两岸、南北两城、城中有湖、湖中有城、河水相连、玉带绕城”的城市格局,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扎实推进了一批重大城市建设和改造项目,充分展现了南昌滨江城市、绿色城市、生态城市的独特魅力。万寿宫文化与南昌城市精神的关系南昌万寿宫既是属于南昌的,又是属于江西的,同时也属于海内外的,是海内外江西移民的精神家园。许逊倡导的“诚信”、“济民”精神,统领江右商帮,江右商帮向以&贾德&成为当时全国赣人商业网络的精神内核,许逊倡导的“诚信”、“济民”精神与南昌城市精神“诚信图强、大气开放”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南昌万寿宫是江西的文化名片,是南昌的城市符号,是江西打造文化强省的重要载体之一,是能够在全国叫得响的江西品牌。历史上江西人文昌盛,培养出了许多享誉全国甚至世界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艺术家,历史上江西宗教发达,江西的许多佛寺道观闻名全国、香火旺盛。但是,由于江西从来没有成为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因而,江西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艺术家的成名都是在外地,江西只是起到了摇篮的作用;由于江西没有成为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宗教反过来由外地传入进来并生根传布,而江西只起到了接纳的作用而没开创之功。只有许真君、净明道和万寿宫,是生于斯、长于斯、成名于斯,土生地长于江西又具有全国性的影响。所以,南昌万寿宫是江西的文化名片、是全国叫得响的江西品牌,对其进行充分保护、精心打造、广泛宣传、合理利用是非常必要的。万寿宫文化融入南昌城市精神的意义万寿宫是祀奉许真君的庙宇,许真君、许逊是以治水有功而得到人民的敬仰和祭祀。许逊治水的事迹、经验,是我国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今天的水利建设仍有借鉴意义。围绕许真君治水、除恶,产生了许多传说、故事,历代更撰写了大量的相关诗文,这一切既丰富了万寿宫的文化内容,也扩大了万寿宫文化的影响。江西人民纪念、祭祀许逊的历史十分悠久,并不断传承下来,且形成了比较规范的祭祀仪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意义 一方面,在历史上,万寿宫对江西的贫困学子发挥了积极的救济作用,有时更是直接培养学生,对江西的教育起到了直接支持作用;另一方面,净明道倡导的“忠孝”、“廉”、“谨”、“裕”、“宽”、“容”、“忍”、“义”理念,对培育民众向善、做公益的良好社会氛围,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有促进作用。经济的意义
在历史上,万寿宫遍布省内外乃至海外,只要有江西人尤其是江西商人的地方,就有万寿宫,它几乎就是江西会馆的代名词,发挥着其他省份会馆联系本省商人、交流经验、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功能,是曾经闻名遐迩的赣商标志。宗教的意义
许逊是我国宋元时期兴起的“净明道”所奉的祖师,民间美称为“许真君”。对许逊的信仰,自东晋以来就已在局部地区流传,至于宋元间,以许逊信仰为基础的“净明道”或“净明忠孝道”在江西南昌西山区域终焉成型并影响渐大。其主张的“以忠孝为本、敬天崇道、济生度死为事”不仅在中国道教史上具有独特的一面,而且在中国思想史上亦有特殊之地位。许逊后由历代道士推崇,宿贤宣举,皇帝赐额,许真君由人衍化为神,由净明宗师荐升为一大尊神,成为江西地方保护神,受到民众的广泛尊崇。 民俗的意义
每年农历八月初一到十五日,江西各地区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都会赴万寿宫进香朝圣。无论是达官政要,还是平民百姓,都会熏沐斋戒,净身虔心,举着旗幡,背着香包,敲锣打鼓,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涌向万寿宫,瞻仰肃穆庄严的真君神像,顶礼膜拜,虔诚祷告,祈求真君福主菩萨保佑众庶清吉平安,事业兴旺发达。万寿宫内外香火缭绕,鼓响钟鸣,宫观周围人山人海,比肩接踵,张袂成阴,大小商铺生意兴隆,鞭炮声、锣鼓声、叫卖声、吆喝声汇聚成一组热炽鼎沸的交响曲。这种有规律的、热闹的西山万寿宫和南昌万寿宫朝圣庙会是江西最有特色也是最有影响的民俗活动。旅游的意义 万寿宫既是江西独有的传统建筑,又是道教净明道得祖庭,还是江西民间信仰的主要神衹——福主菩萨(许逊)栖身之所,集各种功能于一身,江西的民众在农历八月都会来万寿宫朝拜、观光,有时一天多达数十万人,这是一个巨大的旅游群体和市场。省内外乃至国外也有许多慕名前来参观者。许逊作为一个人而被神化,是人们希望摆脱疾苦和灾难,寄幸福于神灵的结果。今天奉祀许真君,提升万寿宫品格, 丰富万寿宫文化内涵, 更多的是弘扬传统美德,增强抗洪意识、生态意识、廉政意识、爱国意识和道德意识, 并促进商贸旅游,吸引海内外人士共同弘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把万寿宫文化与南昌城市精神结合起来,大力开展城市精神的宣讲教育活动,提高在市民中的知晓度和认同度,让南昌城市精神成为广大市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用“大气开放、诚信图强”的城市精神来培养市民的城市自豪感,用城市精神来指导广大市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把城市精神成为市民仍至城市的血液,成为城市发展的灵魂,成为展示城市形象、体现南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尺或标志。江西地灵人杰,许真君是一位泽被万灵,德在人心的江西杰出人物,其清正廉明的政治风范,救灾捍患的宗教精神,舍身为国的英雄气概,铁柱锁蛟的生态思维和净明忠孝的道德教义,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至今仍然光辉夺目。许真君行善立功的事迹感天动地,光大了中华民族正直精诚、为善济世的人文精神,为世人所敬仰。他所传扬并践行“忠孝”美德的人文精神,更是影响深远。
---------------------------------------------------------链接:10月25日(星期日)论坛各组内容安排分组发言(每人发言15分钟,其余时间评议、讨论)第一组 经济民俗学与应用民俗学(二)召集人:田兆元地点:第一分会场(博文楼 2层213)8:30—10:10主持人:吴玉萍(华东师范大学)评议人:刘晓峰(清华大学)发言人:毕旭玲(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新城镇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浅议王霄冰(中山大学)民俗学的实践性探讨——以古城镇保护和旅游开发为例黄志强(唐山政协)从启新 1889谈工业遗产的文化价值林德山(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旅游语境中的民间艺术价值再造10:10—10:20茶歇10:20—12:00主持人:黄清喜(赣南师范学院)评议人:王霄冰(中山大学)发言人:游红霞(华东师范大学)上海非遗生产性保护创业的多元主体研究杨 红(清华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衔接的几个问题张宗建(重庆大学)“非遗”传承中边缘群体的生存状况与身份呈现——以鲁西南鼓吹乐为例纪 军(安阳师范学院)滑县木板年画传承人研究胡玉福(中山大学)神圣的责任与自我的追求——以山东省郯城县挂门钱传承为例第二组 非遗公约指导下的非遗保护 召集人:朱刚地点:第二分会场(博文楼2层214)8:30—10:10主持人:朱 刚(中国社会科学院)评议人:周福岩(辽宁大学)发言人:朝戈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伦理问题彭牧(北京师范大学)时间、空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安德明(中国社会科学院)“非遗”保护政策与实践的反思杨利慧(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俗学会成功进入教科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查机构的经过、意义及其挑战巴莫曲布嫫(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横向问题:跟踪与反思10:10—10:20茶歇10:20—12:00主持人:安德明(中国社会科学院)评议人:巴莫曲布嫫(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言人:李 扬(中国海洋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媒体康 丽(北京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性别问题苑 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力建设战略马千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建档工作朱 刚(中国社会科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空间第三组 区域与社会组织民俗(一)地点:第三分会场(博文楼2层215)8:30—10:10主持人:梅联华(江西南昌市民俗博物馆)评议人:石奕龙(厦门大学人类学系)发言人:赵德利(陕西宝鸡文理学院)庙会文化中的和合精神——以关陇地区传统庙会为例张青仁(中央民族大学)中国社会结构对民间信仰实践的影响——基于妙峰山香会群体仪式实践的田野调查文忠祥(青海师范大学)花儿会产生动因机制新论姚吉成(滨州学院)胡集书会的生存困境及其文化再生崔若男(北京师范大学)手帕姊妹:明清江南地区娼妓结拜习俗研究10:10—10:20茶歇10:20—12:00主持人:杜韵红(云南民族博物馆)评议人:岳永逸(北京师范大学)发言人:李向振(山东大学)劳作模式:一个分析村落生活的探索性概念——兼述民俗学研究的“本土化”问题刘百灵(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传统村落文化调查周丽妃(中华妈祖文化研究院)湄洲岛下山村习俗调查刘 英(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祖先记忆与文化传承魏娜(鲁东大学)芳华再现:古村落在时代发展下的人文价值探讨——以烟台龙口市西河洋古村落调查为例刘 莹(辽宁大学)沈阳北市场的变迁——从民俗文化资源到文化产业第四组 民俗记述o身体民俗与节日民俗地点:第四分会场(博文楼2层216)8:30—10:10主持人:朱 卿(云南大学)评议人:黄景春(上海大学)发言人:张 勃(北京联合大学)精神返乡与历史记忆:易代之际的怀旧式民俗书写张雅欣(中国传媒大学)民俗学的影像文本宋 颖(中国社会科学院)乡愁、民俗与影像表达——以纪录片《记住乡愁》对赫哲族的表现为例马知遥(天津大学)传承人口述史的身体符号价值刘萌萌(北京师范大学)身体 感觉 经验:瑜伽修身论10:10—10:20茶歇10:20—12:00主持人:宋 颖(中国社会科学院)评议人:张 勃(北京联合大学)发言人:王知三(甘肃省静宁县文联)《陇东时令节日文化研究》考察报告(庆阳部分)陈趣联(浙江省慈溪市非遗办)三北都神会与嘉兴端午节的异同李 莹(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家庭伦理研究陈鹏程(天津师范大学)明清小说中浴佛节描写的民俗价值及文学意义朱 卿(云南大学)从“祭仪”到“节日”--景颇族“目瑙纵歌”的节日建构过程第五组 仪礼与信仰(一)地点:第五分会场(博文楼2层217)8:30—10:10主持人:张润平(甘肃省岷县文化广播影视局)评议人:史 静(天津大学)发言人:王海娜(佛山市博物馆)佛山地区开灯习俗——以南庄镇溶洲永丰村为例王 兰(吉林师范大学)“打新郎”仪式的人类学解释于 倩(中央民族大学)陈巴尔虎婚礼仪式变迁分析毛炜玮(上海大学)介于多者之间的现代性——基于对上海涉外婚姻与新型生育观念的研究周 瑜(安阳师范学院)简析医疗技术介入对女性生育体验的影响10:10—10:20茶歇10:20—12:00主持人:梁 爽(中山大学)评议人:马知遥(天津大学)发言人:吴玉萍(华东师范大学)分食仪式研究徐永安、杜高琴(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老人自死习俗:“鲧复生禹”神话与历史背后的真相陈淑卿(山东大学)海南家门斋:灵魂的二次葬——以定安章塘村魏氏家族斋事活动为例张启龙、张文艳(鲁西南民俗博物馆/山东省菏泽市政协开发区工委办公室)菏泽丧葬纸扎探析苏雄娟(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永胜县小丙习大山村傈僳族丧葬习俗的文化内涵屈啸宇(台州学院)民间醮仪中的“土地”逻辑——以杜本通香观为例第六组 民间文学(二)地点:第六分会场(博文楼2层218)8:30—10:10主持人:隋 丽(辽宁大学)评议人:施爱东(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言人:王焰安(韶关学院学报编辑部)南朝民间情歌记录情况概述——以《吴声歌曲》、《西曲歌》为考察文本廖元新(北京师范大学)二十世纪民间情歌研究评述戚晓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阿欧怜儿”山歌的地景书写与文化认同顾春军(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挽歌”流变考论林全洲(台湾新北市文化基金会花莲东华大学)民间文学何以“变异”内涵初探10:10—10:20茶歇10:20—12:00主持人:王焰安(韶关学院学报编辑部)评议人:施爱东(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言人:(日)中村贵(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春申君传说研究——申城的产生与“公共化”黄 昉(山东艺术学院)孟姜女故事的衍生王俊文(华中师范大学)河南刘秀传说研究谢 芳(浙江师范大学)略论两宋时期钱镠传说的流变——兼谈宋代民间历史记忆梁珊珊(中央民族大学)从隐士传说看剡地隐士身份的转变第七组 民间艺术(二)地点:第七分会场(博文楼2层219)8:30—10:10主持人:邹宇灵(云南民族大学)评议人:贾 蔓(云南师范大学)发言人:石国伟(山西师范大学)民间礼仪中的乡村音乐——山西高平八音会个案考察黄璟(莆田学院)口述历史与莆田文峰宫《妈祖经》音乐李晓倩(河南大学)汉画像中的戏车研究朱 鹏(河南大学)汉画像中的角抵图初探10:10—10:20茶歇10:20—12:00主持人:邹宇灵(云南民族大学)评议人:贾 蔓(云南师范大学)发言人:邓苗、韦仁忠(北京师范大学)现代化视野下的民间艺术变迁——以温州米塑为例马小鸿(西南民族大学)青神竹编的工艺流程调查报告樊苗苗(广西民族博物馆)从壮锦动物纹样窥探壮族民间信仰25日13:30—18:00第一组 非遗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地点:第一分会场(博文楼2层213)13:30—15:30主持人:邵卉芳(西藏民族大学)评议人:林海聪(中山大学)发言人:袁 琛(复旦大学)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从面具表演的传承方式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陈学军(佳木斯大学) 赫哲族民间手工艺保护模式探讨吕慧敏(广州大学)文化安全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姚 琼(浙江工商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保护的日本经验:以日本四个村落的瘟神祭祀仪礼为例孟令法(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动物保护”视域下的“非遗传承”——来自“狗肉”“猴戏”与“点翠”的法律思考15:30—15:40茶歇15:40—18:00主持人:吕慧敏(广州大学)评议人:袁 琛(复旦大学)发言人:尚 炜(湖北文理学院)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教育传承观——以襄阳老河口木版年画为例邵卉芳(西藏民族大学)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遇和挑战井晓昌(上海大学)“非遗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新思路洪映红(集美大学)民俗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价值——以“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例第二组 理论探讨与学术评介地点:第二分会场(博文楼2层214)13:30—15:30主持人:沈玉婵(北京大学)评议人:王 京(北京大学)发言人:尹虎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理想的冲突——复兴传统的悖论周福岩(辽宁大学)黑格尔的风俗思想与哲学人类学朱 刚(中国社会科学院)赫尔德与现代人文学术的语言转向惠 嘉(中国社会科学院)马林诺夫斯基论神话与宗教的关系15:30—15:40茶歇15:40—18:00主持人:朱 刚(中国社会科学院)评议人:尹虎彬(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言人:王 京(北京大学)明治期的柳田国男与中国张 静(华中师范大学)西方民俗学与谣言研究黄清喜(赣南师范学院)论口述史的民俗学研究范式沈玉婵(北京大学)三功能结构与三分式意识形态——乔治o杜梅齐尔学术思想评介甘 露(华中师范大学)论司各特短篇小说中的超自然主义第三组 区域与社会组织民俗(二)地点:第三分会场(博文楼2层215)13:30—15:30主持人:陆建芳(南京博物院)评议人:刘百灵(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言人:梅联华(江西南昌市民俗博物馆)万寿宫文化与南昌城市精神杜韵红(云南民族博物馆)民族博物馆与文化多样性——以云南民族博物馆为例胡宝明(连云港市民俗协会)现代区域民俗事项调研的再认识——以江苏连云港“三俗”调研为例石维刚(湖南省花垣县政协)全球化语境湘西苗族巴代文化的生存展望鄢光润(湖南省湘潭县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湘潭隐山正一度亡法会解读15:30—15:40茶歇15:40—18:00主持人:石维刚(湖南省花垣县政协)评议人:李向振(山东大学)发言人:季全保(常州市民俗学会)创建服务品牌传承民俗文化——江苏常州民俗学会的实践与思考卢万发(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毕摩文化的争论王全宝(山东省费县发展和改革局)山东省沂蒙老区民间风俗文化的抢救与传承系列——从费县“沂蒙黄草房”谈起李 柯(华东师范大学)汇龙潭与明清嘉定县科举唐艳丽(云南大学)彝语支民族亲属称谓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探析张 楠(辽宁大学)论黑土地文化对冀东民间舞风的影响第四组 文献解读o民俗功能与文化变迁等地点:第四分会场(博文楼2层216)13:30—15:30主持人:孙亮亮(四川文理学院)评议人:邵媛媛(云南民族大学)发言人:林晓平(赣南师范学院)《周易》与民俗研究郜冬萍(河南大学)水浒叶子与《水浒传》黄金葵(首都体育学院)度化叛逆者的通过仪式:《西游记》象征主义的社会文化隐喻程文娟(辽宁大学)《三字经》内容的民俗分类研究李 英(兰州财经大学)民族文化的救赎——“渡河公”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马梦园(上海大学)文化与旅游在城市消费空间的作用——以武汉楚河汉街为例李 娜(辽宁师范大学)民俗文化与教育的关系15:30—15:40茶歇15:40—18:00主持人:郜冬萍(河南大学)评议人:林晓平(赣南师范学院)发言人:孙亮亮(四川文理学院)文化变迁视野中的民间传统体育文化非正常变异研究仪孝法(日照职业技术学院)白裤瑶传统服饰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邵媛媛(云南民族大学)阿细祭火仪式的旅游化调适何华湘(梧州学院)媒介融合时代西江龙母文化的复兴与传播问题探讨(一)石蓉蓉(兰州财经大学)人口较少民族的族内文化认知与认同——以甘肃省积石山县保安族的调查为例王燏嶓(浙江师范大学)民俗功能理论视角下的非洲发展田 波(自由职业)“生肖”与“初灵”第五组 仪礼与信仰专场(二)地点:第五分会场(博文楼2层217)13:30—15:30主持人:于 洋(吉林师范大学)评议人:刁丽伟(牡丹江师范学院)发言人:刘智豪(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化冲击下的民间宗教发展困境与转化:以台湾鸾堂扶鸾仪式为例常玉荣(河北工程大学)俗民祭祀群体结构特征——基于河北涉县俗民女娲祭祀活动的研究潘云峰(广西师范大学)通过礼仪:广西马山县内过屯社庙祭祀仪式分析梁 爽(中山大学)历史记忆与认同——以沈阳锡伯家庙研究为例史 静(天津大学)祈雨习俗与文化传承张洪彬(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月刊》编辑部)向谁求雨:晚清基督徒的言说及国人的回应杜 鲜(云南大学)云南大黑天信仰和图像学特征的流变15:30—15:40茶歇15:40—18:00主持人:王海娜(佛山市博物馆)评议人:刘智豪(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言人:刁丽伟(牡丹江师范学院)萨满和萨满祭祀文化——访宁安兰岗镇东升村杨氏家族大萨满杨学勤有感于 洋(吉林师范大学)试论满族家神系统中的南位神张润平(甘肃省岷县文化广播影视局)孝道与祖神信仰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程 宜(广东省佛山市博物馆)佛山禾花仙娘崇拜的民俗解读陈晓清(赣南师范学院)当代客家巫觋探析——以赣县白鹭为例王 尧(中国社会科学院)王泽三神考胡 宁(安徽师范大学)“宁风之棘”考——先秦祭风民俗探微第六组 民间文学专场(三)地点:第六分会场(博文楼2层218)13:30—15:30主持人:董秀团(云南大学)评议人:康 丽(北京师范大学)发言人:吉国秀、王明月(辽宁大学) 信息技术、职业群体与社会变迁——一项基于IT笑话文本的跨学科研究莫 愁(华中师范大学)“月老婚配”故事的文化解读叶威伸(东华大学)台北芝山岩风物传说初探谢红萍(中央民族大学)历史事实、族群记忆与现实表述:以西双版纳基诺族的族源神话与传说为例樊云松(山东省济宁市群众艺术馆)峄山传说与峄山会15:30—15:40茶歇15:40—18:00主持人:祝秀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评议人:吉国秀(辽宁大学)发言人:吕书宝(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研究所)美丽谎言:社会价值观驱动的民间传说流变董秀团(云南大学)《火烧松明楼》故事的完型化及其原因探析王宇栋(山东大学)民间传说与文化生产——以“金华火腿”传说为例夏楠(华中师范大学)传说的文本属性——以豫西大禹治水传说为中心张建军(中国海洋大学)中国都市传说研究述评------------------------------------------------------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请分享给身边的人。如果您想每天了解我们的资讯,请关注我们!如何关注微信公众号:南昌市民俗博物馆
万寿宫博物院或搜微信号:NcsFolkloreMuseum更多精彩扫一扫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图片即可识别关注
& 上一篇:
& 下一篇:
【追风问俗】民俗年会之沈阳(论坛篇)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 niuge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牛哥网 , 传播文明正能量,做有文艺范的青年喜爱网站。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