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韩国将中国传统文化申请韩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产

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和认同状况调查与分析
提示:您上次作答没有成功提交,
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和认同状况调查与分析
1. 您的年级*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研究生博士生2. 您的性别*男女3. 您的专业类别*理工文史体育艺术其它4. 您对传统文化了解多少*非常了解了解一点不关心5. 有闲暇时间时是否会选择阅读文化典籍*会,对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一般不会,稍微有点兴趣,偶尔翻一翻完全不会,不感兴趣,学习传统文化没有用6. 中国四大名著读过多少*读过一部读过两部读过三部都读过都没读过7.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的三大国粹*国画京剧书法中医8. 哪个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寒食节河灯节腊八节端午节9. 您更乐于庆祝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节日*传统节日西方节日都过都没兴趣10. 对于世界各地掀起一股孔子热,您是如何看待的*是对儒学文化的肯定是商业炒作无所谓,不关心11. 你对于韩国申请端午节为韩国世界文化遗产一事持什么看法*文化侵略行为,非常可耻保护弘扬传统文化,坚决抵制此类事件的发生中立,与我无关12. 你平时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有哪些?*&[多选题]书本知识媒体资源参与活动长辈讲述13. 您认为传统文化的未来怎么样*传统文化与全球化并行不悖传统文化将逐渐受到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推崇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将逐渐淡忘传统文化将会成为少部分人研究的小众文化14. 您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去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多选题]学校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国家应出更多这方面保护的政策不要太绝对专业,应在每个专业中插入一些传统文化课程从自身出发,多与传统文化接触,多宣传我们文化的精华部分多开展呼吁大家去继承和保护的活动,从意识上去加强15. 您认为如何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去了解传统文化并积极参与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比流失更可怕的是无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悲哀——韩国准备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我正加。。。
连日来,东方新报关于“保卫端午节”的连续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昨日上午,岳阳市政府首次以官方名义召集宣传、文化、文物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就“保卫端午节”召开专门座谈会。会上,岳阳市副市长隋国庆用沉重的话语说:“保护好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我们的一种责任!鉴于情况紧急,目前论证和申报端午节的工作已正式列入岳阳市政府工作日程。”&
此次会议,云集了楚文化研究专家,研究屈原的学者。会上,岳阳市就保护、论证端午节工作进行部署,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积极的提出建议与应对措施。有关人士指出,这是岳阳人民全面拉开“保卫端午”的序幕。有关专家还初步预计,正在抢注“端午节”的国家是韩国。&
会上,岳阳市副市长隋国庆神情严峻,他用沉重的话语说,“保护好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我们的一种责任!”会后,他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说,目前岳阳已经面临着一种严峻的形势,端午节是是中国不可缺少的节日。我们已经无路可退,面对于韩国的抢注。我们的应对只能成功不许失败。(特派记者
呼霓 谢东阳)&
专家观点:&
隋国庆(岳阳市副市长):文化影响是深远的&
我们现在要有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新闻媒体要加强宣传,目前政府要编制一个工作运行的工作方案,政府对此事作专题研究.收集有关资料并依托这些资料进行更深层次上的研究,尽快向省、国家文化、文物部门汇报,争取重视。民间活动和组织的建设都要纳入到我们工作日程中,以后逐步实施。文化影响深远,也是多方面的很多,我们应该重视起来。&
现在我们要有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新闻媒体加强宣传报道,我们要编制一个工作运行的工作方案,政府部门对此事做专题研究。收集相关的资料并依托这些资料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尽快向省、国家文化文物部门争取重视。建设民间活动和组织的纳入我们的日程中来,以后逐步实施。&
蔡世平(岳阳市宣传部副部长):端午之争实质是件好事&
申报文化遗产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一种文化入侵,也是经济入侵,为最后的领土之争寻找借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丢掉了很多传说的东西,现在与韩国的端午之争,对我们实质是一件好事。&
从民间开始进行大规模宣传,引起上级部门重视,我们不能等。其次要拿出一个应对的方案来了,要市委市政府重视,这对岳阳的旅游,岳阳的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黄学建(岳阳市志办主任): 岳阳楼与屈原是岳阳的品牌&
端午节的起源不用论证,我们现在要做的一是要准备材料二是要组织班子进行申报过去没有认识到他们的重要性,现在韩国要端午节,才引起我们的重视,岳阳的品牌有两个,一个楼,一个是人。即岳阳楼与屈原&
岳阳要传统文化,自己的品牌,发掘出来,我们应抓紧时间,充实人员,准备材料,不要将家门口的金饭碗让人家抢去了,岳阳从历史从未有过
。希望在今后也不出现这种情况。&
张中一(屈原研究知名学者): 端午起源与稻作农业有关&
韩国想把端午节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进行申报,其证据经不起驳,端午节的起源与稻作农业的起源有关,与水有关,每年农历5月正是涨水的季节,为了祈求大水不将水稻淹掉,每年的这个时候都要祭神。这样才慢慢形成这个节日。&
稻作农业的起源新石器时代,公元前三世纪,我国的水稻传向日本。韩国的端午节是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而形成的。现在我们准备相关材料还不迟,同时也不难,应该不到两年就可以完成,两相对照,谁是谁非一目了然。&
熊培庚(岳阳博物馆历史专家): 文化遗产涉及到国家地位&
文化遗产涉及国家的地位一点感想,我首先感到端午被别人申报后,端午节本来这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争论本不奇怪,但现在端午则延伸到国外,这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文化遗产涉及到国家的地位和民族的荣誉。&
争取迅速组织起来,竖立起岳阳的品牌。要提高岳阳市民意识。《荆楚岁时记》有端午节和龙舟竞赛的记载。《拾遗记》最早把屈原、龙舟竞渡和端午节记录下来并联系在一起。&
黎君保(岳阳市委宣传部文艺科科长):当务之急是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
保护好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好我们的未来,要以次为契机进行全民的爱国主义教育。&
要迅速组建专门的班子,专门的人员来进行端午节的工作。组织一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活动,将现有的文化遗产保护好,利用好。宣传舆论媒体要跟上来。恢复一些民间组织和民间活动,还应发展一些组织,当务之急是组织人员进行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黄建忠(岳阳市文物管理处主任):要加大对民俗的宣传&
我们从去年得到这个信息后已开始了运做这项工作,舆论的导向媒体及时报道才能促使政府重视,作为文化文物部门,要加大对民俗的宣传,进行爱国注意教育,同时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谭建武(岳阳市文物管理处书记):我们应有危机感&
申报文化遗产,韩国应是大中国儒家文化圈,端午节具有典型中国文化特征,我们对此应有危机感,尽快组织相关活动,要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民主重视。&
韩国端午祭&
“江陵端午祭”是韩国江陵市市民祈求丰收和安康,举行摔跤、荡秋千等游戏的大型民俗活动。据韩国学者考证,端午祭的内容在“朝鲜时代”南孝温的《秋江集》就有表述,因此江陵端午祭的由来被追溯到一千年前。&
据韩国学者介绍,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韩国人向往现代化,到60年代经济开始起飞,在这期间,西方文化受到重视,却忽视了本土文化。当时一些有识之士感到,文化上的全盘西化,将使民族文化逐渐枯萎失传,使民族精神受到抑制。从60年代开始,民俗文化的搜集研究受到了重视,民族文化的遗产作为“无形文化财产”被保护起来。&
1960年,韩国中央大学的任东权教授发现江陵市搞的端午祭活动规模最大,很有特色,于是写了调查报告,向文化观光部申请确认其为“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由于评委们对民俗文化缺乏了解,任教授一个个找评委谈,直到1967年,江陵端午祭才正式获得通过,成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从此以后,江陵端午祭的盛大活动得以恢复,并呈发展趋势。&
比流失更可怕的是无知&
《人民日报》近期的一篇报道说: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很快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一时间,舆论此起彼伏。较为普遍的认知是,端午节明明是我们的祖先为纪念屈原所举行的活动仪式而逐渐形成的一个传统节日,怎么能让他国轻而易举作为文化遗产拿到联合国去申报?如果国外申报成功,我们该有多么尴尬?我们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中国富了。几十年间,中国的经济总量不断翻番。城里的楼越来越挺拔,路上的车越来越豪华,面貌几乎每天都在刷新。几千年来,中国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日新月异,我们有足够的理由为这种速度自豪。&
问题是,不断富裕的中国人中有几个能意识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积累的巨大文化财富,正在我们手中迅速流失。如果从长远的历史角度衡量,我们丧失的,很可能比我们目前得到的还要多!&
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国宝,越来越多地流失到了海外。南方周末报道说,世界上47个国家的200多个博物馆中,有不下百万件的中国文物。不过,与有形文物的流失比起来,无形文化遗产的毁灭就更加触目惊心。或许,“无形文化遗产”一词在国人眼里仍然相当陌生。其实简单地说,它就是鲁迅笔下的“社戏”、“五猖会”;就是那些曾经有着“封建迷信”色彩的“谢神会”、
“跳大神儿”;是我们小时候看过的皮影戏、是农村过去家家过年贴的剪纸和年画;是我们年年度过的“三月三”、端午、中秋等传统佳节。&
也许许多人会说,这也是“文化遗产”吗?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有什么价值?这些问号,恰好反映了我们的无形文化遗产正在面临的巨大危险。&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重要的民族财富。长城、故宫是古老文明留下的躯壳,和博物馆中的恐龙标本一样,失去了实用性,是死的东西。而戏曲、秧歌、剪纸、刺绣、传统节日这些东西,是活着的文化,集中体现着古老东方文化的独特、优美与神秘,表明着我们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
中国的无形文化遗产之丰富,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然而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民间艺人急剧消失,民间文化形态迅速消亡,民间艺术日渐衰落。流行歌曲取代了地方戏,动画片打败了皮影戏。种种现象反映出来的不仅仅是商业化大潮的迅猛和人们的急功近利,更重要的,是在表明我们整个民族对传统的无知和蔑视。在大部分人眼里,一座数百年的深宅大院不过是一堆东倒西歪的破房子,一段明清古城墙不过是防碍交通的土石堆,而古老社火、剪纸、皮影戏、传统佳节这些宝贵的民间文化遗存在他们眼中更不过是落后和“封建”的象征。&
危险正在一步步向我们逼近。在中国的大城市里,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淡,最热闹的节日是圣诞之类的洋节,虽然不少人根本就不知道圣诞是怎么一回事。十三亿中国人,有多少人意识到了我们这个民族在经历着多么惨重的损失,多少人意识到了因我们的不负责任,我们将对子孙万代犯下何等严重的错误,我们已经对列祖列宗犯下了多少不可弥补的罪过。&
中国人之为中国人者,是因为有文化在。文化不仅仅是典籍,不仅仅是宫殿,更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传统文化穿透力的积淀。如今,他国染指我们文化遗产的企图迫在眉睫,如果只是坐而空谈发扬,而无实际行动的应对,谈何一个中国人?如果我们连传统、连祖宗、连自己都不当回事,又有什么权利要求别人的尊重呢?
韩国准备申报端午节为文化遗产 我正加紧考虑对策&
5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不要冷落了自己的传统节日”的报道,说东北一大学教授给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发来急件,称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文化遗产——“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时间,该报道引起了我国舆论的很大反响。另据《光明日报》4月14日发表的一篇文章透露,“某国”是韩国。1967年,韩国江陵市“端午祭”被批准为国家级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予以保护,每年吸引国内外百万人次参与和观光,目前韩国文化部门正准备把江陵端午节列入遗产申报名录。&
中国正加紧考虑对策&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日前召开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工作交流会”上,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焦虑地说,有着悠久历史的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果国外申报成功,我们该有多么尴尬?我们还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周和平向媒体透露,目前中国正加紧考虑将所有的传统节日打包,集体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他说,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他希望广大群众尤其是年轻一代,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
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界代表在会议期间提议,中国应重视自己的传统节日,所有的传统节日应有相应的假期,将其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周和平强调:保护弘扬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传承中华文明,发展先进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韩国江陵端午祭&
“江陵端午祭”是韩国江陵市市民祈求丰收和安康,举行摔跤、荡秋千等游戏的大型民俗活动。据韩国学者考证,端午祭的内容在“朝鲜时代”南孝温的《秋江集》就有表述,因此江陵端午祭的由来被追溯到一千年前。&
据韩国学者介绍,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韩国人向往现代化,到60年代经济开始起飞,在这期间,西方文化受到重视,却忽视了本土文化。当时一些有识之士感到,文化上的全盘西化,将使民族文化逐渐枯萎失传,使民族精神受到抑制。从60年代开始,民俗文化的搜集研究受到了重视,民族文化的遗产作为“无形文化财产”被保护起来。&
1960年,韩国中央大学的任东权教授发现江陵市搞的端午祭活动规模最大,很有特色,于是写了调查报告,向文化观光部申请确认其为“重要无形文化遗产”。由于评委们对民俗文化缺乏了解,任教授一个个找评委谈,直到1967年,江陵端午祭才正式获得通过,成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从此以后,江陵端午祭的盛大活动得以恢复,并呈发展趋势。&
应恢复端午节的文化原义&
长期以来,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佳节没有受到应有重视,例如端午节就被片面割裂,并淡化成支离破碎的节日,或多或少失去了原貌。其实,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为了继承端午节积极健康的民俗文化传统,使古老的全民健身节日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进入现代生活,很有必要尽快抢救和保护其原文化形态。&
端午节又俗称端阳节、端五节、天中节,除汉族外,还有满、蒙、藏、苗、彝、畲、锡伯、朝鲜等约28个少数民族庆祝这个节日。我国的端午节很早就传入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这些国家至今还在欢度端午佳节。韩国的文化部门目前正准备把江陵端午节列入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实际上,这个节日源于我国远古的祭龙日,用龙的威慑力驱除所有的灾疫邪祟。从时令上看,“端午”为“阳极之日”,故《风土记》曰:“端者,始也,正也。五日午时为天中节,故作种种物辟邪恶。”&
在端午节的活动中,自古以来就有了赛龙舟,用五彩丝缠粽子、缠手足腕,用楝叶包米粽,采插艾叶、菖蒲,取蟾酥,涂饮雄黄酒,调制朱砂酒,采多种草药,人身上及屋内各处悬挂香包等等,都和上述节日主题息息相关。以后才渐渐加入了纪念地方性名人的内容,例如长江中游湖南、湖北楚地纪念屈原,长江下游江浙吴地端午节纪念伍子胥或纪念越王勾践及孝女曹蛾。&
多年来报纸书刊上介绍端午节的来历时,总是只讲它是一个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这未免过分片面地强调特定地方的纪念性内容,夸大地利用其政治性目的。结果,在相当长的年月里,使几代人不了解端午节的真实内容和全民防疫健身的内涵,逐渐失去了美好的传统文化记忆,从整体上冲淡并损害了一个全民共享的祝福祝寿、企盼吉祥的美好节日。对于像端午节这样的多民族全民节日,应当恢复它两千多年来的防灾祛病、祈求健康长寿的本来含义,抢救并保护其原汁原味的文化形态。&
(作者,冰庵,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 摘自光明日报 )&
[相关链接]&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它包括各种类型的民间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传统医学、建筑及其他文化艺术。&
2001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的首批19个“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中,我国昆曲位列其中。2003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古琴艺术入选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端午节起源于我国是不争的事实,这个亚洲国家是绝对不可能申请成功的。因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需要具备惟一性、完整性和真实性这三个特点。某国的端午节就不满足前两个条件。&
——上海交大林源祥教授两千多年前,屈原就是在岳阳地区的汨罗江投江殉国的。岳阳人民对端午节感情很深,岳阳市将迅速采取行动,坚决捍卫属于我们的端午节!&
——岳阳市文化局局长沈继安&
[编者手记]&
也是一种激励&
看了某国申请端午节为该国文化遗产的报道后,虽说心里不是滋味,但所谓“福祸相倚”,如果它能在激起“保卫端午节”呼声的同时,引起有关部门的反思,提升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那么该事件就有了积极的意义。&
很巧,《人民日报》的这篇报道发表在“黄金周”里,这让人不由地去思考,当我们日益关注节假日期间的购物消费,即节日的经济功能时,又该如何提升传统节日的文化功能?回溯历史,建国以来,法定节日中的传统佳节只剩下春节,与他国相比,我国节日体系的文化特色显得不足。很长一段时间里,政治压倒一切,我们甚至有过“革命化的春节”。而今,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传统文化又有被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遮蔽的危险。&
好在不少国人意识到了这个危险,两会期间,纪宝成等人大代表提交了将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纳入我国法定假日的议案。而此次韩国的申报,则从外部刺激了我们的神经。有些人为此“义愤填膺”,但笔者以为不必,因为韩国保护江陵端午祭的经过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对本土文化态度的转变有多么可贵。因此,这也是一种激励,激励国人去保卫祖宗的“遗产”,去体悟它们的弥足珍贵。然尔
(新闻晚报)&
民族精髓绝不能丢! 湖南打响“端午节”保卫战&
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迄今已有二千多年悠久历史的端午节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乃不争之事实。当亚洲某国将端午节列入该国国家遗产名录、并将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消息日前经《人民日报》披露后,立即在这一传统佳节的起源地湖南引起强烈反响。&
岳阳:中华民族的精髓绝不能丢!&
相传,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就是于端午这天在岳阳的汨罗江投江殉国的。该市文化局局长沈继安介绍说,每年端午,当地人民都习惯以供帖子(在门壁上粘贴各种纪念诗作)、扎艾人、挂蒿薄剑、喝雄黄酒、戴香囊和吃粽子等各种方式来悼念屈原,同时在屈子祠举行大型的祭龙仪式。“可以说,岳阳人民对端午节有着深厚感情。”&
在今年端午即将来临之际,惊闻端午节将遭他国“抢注”,该市计划借一系列旅游与文化相结合的活动,进一步加大对这一传统佳节的宣传和保护力度。“总之,我们将以实际行动来坚决捍卫这一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
     &
专家:他国申报成功可能性小&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这个亚洲国家申请成功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湖湘文化研究专家、湖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万里果断表示。&
据悉,无论申报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还是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都需要具备完整性、惟一性和真实性等几个特点。而端午节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底蕴,尤其与湖湘文化相互交融,因而别国是不大可能申请成功的。&
“当然我们也绝不可掉以轻心。”据有关专家透露,目前中国正在加紧考虑将所有传统节日“打包”,集体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为保护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民众:莫令端午成“洋节”&
“作为湖南人,我对端午节一直情有独钟,每年这天都要吃棕子看赛龙舟。如果端午节真被别国抢去了,我会觉得特别别扭。”“我们的端午、中秋、元宵、重阳(等传统节日)本就在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的大举进攻下渐显颓势,如果连端午节今后都改姓了‘洋’,真是愧对祖宗呢。”……经历过最初的震惊之后,诸如此类的声音在湖南一时不绝于耳。&
更有民众大声呼吁:“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这不光是湖南人的事,全中国人民都要积极行动起来,更加重视和坚决捍卫属于自己民族传统的东西!”
(中新社 白祖偕 余娅琳)&
保卫我们的端午节 别让屈原恸哭地下!&
当人们正在精心策划庆祝端午节这一传统佳节时,一则报道让国人傻眼了:亚洲某国日前已将“端午节”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并将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作为端午节由来地的岳阳市对此十分震惊,该市文化局局长表示:坚决捍卫我们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古老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年复一年,延续至今。如今,这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眼瞅着即将成为他国的国家遗产,如果国外申报成功,我们该有多么尴尬?&
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因而,我们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并使其发扬光大,源远流长,这是我们义无旁贷的历史责任。那么,为了让中国人更加重视自己的传统节日,我们要赶快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别让三闾大夫再次“长太息以掩涕兮”!(《江南时报》
文/陈鲁民)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传统文化为何在别国发扬光大
我的图书馆
传统文化为何在别国发扬光大
&&& 据欧华侨网报道,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去年11月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端午节申遗之争曾一度在中国学术界和民间产生极大反响。专家认为,中国如果不重视传统文化,那必将被国外一项一项的“夺取”。
&&& 9月25日,在韩国首都首尔,传统舞蹈剧团在纪念孔子的活动中表演。 韩流从表面上看新潮热闹,骨子里却保守朴实,有着深厚的东方文化的根。 (新华社/法新 资料图片)
&&&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周边国家比中国更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也许世界上的认同可以反过来再促进中国对传统文化的珍惜。抛弃和割裂传统,中国人将找不到精神的归宿和家园。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助于人类社会的道德重建,提升全球文明水平,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以下根据访谈内容整理:
&&& 中华文化精髓在周边国家得到发扬
&&& 中国传统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周边地区,在中医、歌舞、服饰、饮食、时令、姓氏、信仰等各个方面极为相似,尤其是儒家思想在周边国家得到了很好的发扬。
&&& 但目前中国周边国家比中国更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过去我们说,敦煌在中国,但敦煌学在国外。而现在从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中国人大多数在中国,但中国文化很大程度上不在中国。
韩国拟将中医改名为韩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据欧华侨网报道,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去年11月2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端午节申遗之争曾一度在中国学术界和民间产生极大反响。专家认为,中国如果不重视传统文化,那必将被国外一项一项的“夺取”。
据报道,韩国在“端午祭”“申遗”成功后,拟将“韩医”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10月8日日,向媒体透露这一消息的民俗专家白庚胜证实,韩国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报,“韩医”“申遗”进入正式程序。我国自2003年开始酝酿中医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目前申报草案已起草完毕,标志着中医药“申遗”项目正式启动。
  ■“韩医”
韩国最有前景的职业
据记者了解,“韩医”源于中国医学。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医药即传入朝鲜。公元2世纪末,中国的经典著作《内经》、《伤寒论》等传入朝鲜,与当时的传统医学合流并发展成为朝鲜医学的主流。约在公元5世纪时,中医药已在朝鲜民众中广泛应用。新罗统一朝鲜后,中朝医学交流更加频繁,不少朝鲜历史上的杰出医药家将中医药与当地的文化、哲学、医学、药学融合,并逐步发展成为富有民族特色的朝鲜传统医学。
据国家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介绍,大概四五年前,“韩医”这个名词还不存在。改名是韩国为保障韩国人从事这一传统医学行业的优先权和保护“韩医”免受外来冲击的措施。
韩国《职业杂志》今年发表的《2010年最有前景的10种职业》的调查表明,“韩医”是“2010年最有前景的职业和韩国人最希望从事的职业”。“韩医”在韩国社会地位较高,收入也相当可观。
白庚胜说,如今中国的中医医生想在韩国行医,必须通过由韩国有关部门组织的严格考试,就连中药也不能随便在韩国销售。在中国热播的韩剧《大长今》里就把针灸说成是高丽人发明的。
白庚胜说,目前韩国“韩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已进入申报程序。
目前地位不如西医
记者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上了解到:目前我国西医从业人数有558.39万人,而中医只有40.72万人;西医院有1.68万个,而中医院只有0.26万个。我国拥有1万多种中药资源和4000多种中药制剂。然而,目前有900多种中草药项目被外国公司在海外申请了专利。
我国政府先后组织了国家重点医药卫生文物收集、调研和保护,1000种中医药珍籍秘典的整理抢救等项目。然而有关专家指出与西医药相比,目前中医药所处地位不容乐观。
白庚胜介绍说,为避免出现中医药文化遗产被其他国家抢先申报的被动局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自2003年开始酝酿中医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早已成立中国传统医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而且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中医诊法、中药炮制技术、中医传统制剂方法、针灸和民族医药(含藏医药和蒙医药)等内容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名录。今年初,中医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已正式进入工作程序,“中医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方案” 草案日前已起草完毕,这标志着中医药申遗已经正式启动。
优先申报还是开放共享?
中国的传统民俗被抢先申报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就被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申请为文化遗产。
在不断发生被别人“抢申”危机的情况下,白庚胜提出,为保护我国利益,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应优先考虑边疆和共存文化。中国应该列出一份源在中国、流在别国及跨国分布的文化遗产清单,按照这个名录,采取优先申报原则。同时采取扩容战略,争取通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交涉,改变每两年才能申报一个项目的局面,加大中国申遗的速度和力度。按照目前申报的速度,即使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518项就需要申报1000多年。
“卖国贼,民俗专家、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赵书则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此事又引起强烈的遗憾情绪。我国是个文化遗产大国,还应该根据既定的原则,选择已经准备成熟、更具代表性的去申报,目前已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昆曲、古琴、木卡姆等项目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比端午节更有代表性。
赵书说,中国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并不滞后。而且“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具有“共享性”,和自然遗产的独有性是有区别的。他国申报了,我们还可以申报,即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了,我们也可以再申报。”文化遗产丢了无所谓,我们多得是。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