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放弃后还会回头吗销售可穿戴设备的耐克,还会酷吗

感谢赞赏!给好友秀一下吧
内容棒,扫码分享给好友
耐克、Under Armour都在拼杀的运动市场,有个不那么“运动”的运动品牌在快速成长
今年,对于诸如 Nike及 Under Armour等运动服饰品牌当算是极好的一年,毕竟前者才交出了漂亮的财报,股价更是大涨近9%创下历史新高,后者正如虎嗅,自2014年来便经历了让人惊叹的指数级增长,2015年上半年销售额达38.4亿美元。此外,横扫了北美的高端瑜伽服装品牌Lululemon将其扩张的爪牙伸至亚洲、中东的新兴市场,Gap、forever 21甚至 kate spade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加入到这一战场中,争夺运动装市场这块丰盛可口的大蛋糕。而此间,一家以电商为基础的运动服品牌——Outdoor Voices,也正逐步加入到主流大军中来。
Outdoor Voices 创立于 2012年,总部位于纽约。人们多将其与Lululemon对标,但不同于把瑜伽裤卖得死贵死贵的lululemon,这家公司主打的是运动休闲,力求涵盖所有服装品种。目前有男装、女装、物件、套装等均有出售。在今年5月份拿到110万美元投资后,这家公司又于上周获得了700万美元的A 轮融资。人们曾(其实现在也在)诟病Lululemon过于“精准的定位”——仅仅抓住瑜伽爱好者的同时,也使得自己困囿于这个狭窄的市场。据界面报道,由于只做瑜伽服,Lululemon很难扩大瑜伽圈子以外的消费群体,近来销量有所下滑,转型似是迫在眉睫。而早先的 Outdoor Voices其实也曾是集中品类的打法。据26岁的创始人 Tyler Haney介绍,在最最开始的时候, OV只卖卫衣、紧身裤、运动文胸和运动背心这几款核心产品,之后才逐渐扩展至男性及女性的运动装全品类。比起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专业运动, Outdoor Voices更看重的是“轻健身”概念,它将自己的主要客户群体定位于 “休闲运动爱好者” – 他们不是健身发烧友,通常喜欢散散步而不是非得去健身房练器械。”所以在服装品类上,Outdoor Voices不仅仅只有荧光色的打紧身裤和运动衫,还包括运动裤、卫衣、舒适T恤等,你可以穿着它们来场马拉松,也可以出门办事而不显得太过突兀。在创始人Haney看来,运动只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它应当是社交性娱乐性的集合体,而不应该被结果所累”,正如该品牌的核心理念所强调的一般——“做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做来得强。”为了让自己的产品吸具吸引力,该公司还邀请 Alexander Wang、Calvin Klein 和 Lululemon 的大牌设计师参与设计。据了解,该公司还推出了名为‘ov kit’的组合小手包。一个典型的组合包中可能包括:一件运动服、一条打底裤、一个背后交叉型文胸、一件连帽衫,全部放进“doing things”的baggu大提包中。这样一套在实体店的零售价为400美元,但在线购买只需300美元。早先基于社交媒体的在线销售帮助 Outdoor Voice很快建立了自己的品牌认知,光是在Instagram上,他们就拥有33,000名粉丝,他们会召集粉丝进行一些线下活动,诸如瑜伽、篮球赛、慢走等。去年5月份,该公司在社交媒体上发起了一场名为”干点什么”的线上活动,人们纷纷上传了自己穿着OV套装照片,从女星Allison Williams到男士时尚杂志《GQ》主编John Jannuzzi 。而Tyler Haney也表示,品牌将进一步把重心放在数字化运营上。据福布斯报道,在尚未花钱进行任何市场推广的情况下,这家公司在今年实现了30%的月增长率,同时也被《GQ》评选为纽约最酷炫健身服装品牌。目前,Outdoor Voices在德州有一家体验店,而该公司计划将在2016年前,开设三家永久门店。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最多15字哦
后参与评论
我说的,都是错的感谢赞赏!给好友秀一下吧
内容棒,扫码分享给好友
为可穿戴设备正名:眼镜没那么差,手表也不太糟
处于聚光灯下的可穿戴设备,冰火两重天。记者戴Google Glass出门被扇耳光,耐克考虑放弃销售可穿戴设备……打击可穿戴设备的消极声音越来越多,其中不乏雷军、周鸿祎这样的业界领袖。这些反面观点大都是价格、续航、伪需求,应用匮乏、实用性差、体积大、只是手机伴侣缺乏独立性、无美感无法迎合潮流以及隐私等社交问题。我更为乐观,并且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一、 Google Glass没那么糟糕&Google Glass是前所未有的电子产品形态。它能否成功对于智能硬件都有着标志性的意义。老掉牙的话题先不谈,先看看它的实质性进展。&Google Glass探索者版在本月15日即将向美国公民开放购买,这是一个里程碑事件。打造Google Glass生态的GDK开放之后正在紧张地完善之中。其团队每个月都在对眼镜进行更新,不断优化耗电情况,提升拍照质量以及加强稳定性。在中国Google Glass的进展大大超出意料,数以百计的用户已经想方设法拿到它的实物。在科技社交场合Google Glass不再是新鲜玩意儿,参会者和媒体用它拍摄照片、一些演讲者开始尝试用它来控制PPT。自从发布GDK之后开发者生态逐步形成,国内专注于Google Glass开发的团队便有四、五个,位于广州的Glass X团队拥有30多副Google Glass,基于GDK(Google Glass开发工具包)开发了中文语音识别、发微博、订酒店等应用。随着Google Glass的发售,越来越多的开发者被吸引到这个生态,包括大企业和创业者。这会让基于它的应用多起来。 & &还有一点是Google Glass早期很大部分买单者可能是企业等组织,这解决了价格高的问题。ABI年初曾预测GG今年出货量将超过200万台,其中大部分将卖给企业或组织,例如航空公司、医院、警察、军队以及一些拥有外勤岗位的组织。我了解到总部位于上海的一家航空公司将为其VIP服务员提供Google Glass,帮助他(她)们更好地服务VIP客户,是否实用有待验证,许多企业愿意被打上时尚的标签。& &除了企业之外,不少个人用户还是很想拥有这样一台酷设备。对于Google Glass来说,市场并不是它担心的问题。在这个阶段它并不需要大规模商用,它本来也是在寻找创新型用户的阶段,而且已经有征兆表明,似乎它在尝试饥饿营销,不知道是主动还是被动的选择。至于隐私问题,仔细想想,就算没有Google Glass,你现在的暴露机会也在日益增加。手机偷拍轻而易举,视频监控无处不在。且GoogleGlass远未普及,还没到考虑隐私的阶段。Google Glass并不是智能眼镜的唯一。在一些专业领域,智能眼镜有大的机会。被Facebook20亿美元收购的Oculus也可以算智能眼镜,它虚拟现实,用在电影、3D游戏等场合。雷科技了解到的还有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游泳情况的智能泳镜Instabeat、数款用作3D游戏和增强现实的智能眼镜、用作健康检测的专业智能眼镜。二、智能手表生态繁荣指日可待智能手表本阶段的目标用户可能正是现在没有戴表的人。智能硬件的初期用户大都是具有一定购买力的年轻人,或者具备极客气质用户,可以算作“创新型用户”;佩戴名表的官员和功成名就的大叔,与创新型用户的交集很小。让我们忘掉潮流时尚,将智能手表其看做一款方便的计算设备,它的实用性并不小,在很多场合使用一些应用确实更加方便。价格不是问题。在雷科技收集的27款智能手表中,超过一半的产品价格低于2000元,超过74%的价格低于1000元。一些明星智能手表例如三星Gear Pebble、索尼SW2售价不超过2000元,土曼甚至将智能手表做到499元的低价。& &&智能手表的平均价格远低于普通手表或者中端智能手机,千元表是未来的趋势。续航并不是大问题。智能手机续航只有1天,用户能够容忍——Nokia老款手机和深圳山寨机电池用1周又能如何?为了便利和功能作出一些让步,是任何一款产品必然经历的阶段。如果将智能手表当手表看,续航短难以忍受;如果将其当新设备,则是可以接受的。电池技术正在发展。无线充电、弯曲电池、极速充电、动能、太阳能和生物能充电技术,让续航总有突破的一天。这个解释同样可以应用到Google Glass的担忧之中。专业垂直的智能手表机会也很大。例如专注健康的HiWatch,专注运动的Nike+。在广州珠江新城的山东老家餐厅,服务员统一佩戴智能手表来接受客人的寻呼,此后还将整合进其他一些功能,如对讲,这是并不知名的厂商实现的,“寨厂”刺激智能手表。最大的问题是应用生态。大多数智能手表并无开放的系统,不支持第三方应用,功能难以扩展,被一些人称为“伪智能”。最新突破是Google发布了Android Wear,沿袭Android的开放特性和联盟的模式,从智能手表出发,未来扩展到其他可穿戴设备。&&这是除了苹果之外的所有可穿戴设备玩家的福音,尤其是善于“微创新”的国内玩家。苹果如果正式推出iWatch则将是下一个加速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由苹果引领、Android引爆。智能手表或将再次上演操作系统推动生态发展的老故事。三、智能手环:细分用户群和行业应用Canalys的报告显示2014年智能腕带的出货量可能将会超过800万只,明年将增长两倍至2300万只,而到了2017年,这一数字还将扩大到4500万,接近所有可穿戴设备的40%。手环的价格和续航已经不是问题。我佩戴的Fitbit Flex续航超过5天,官方售价99美元淘宝价800-900元,是人人可拥有的手环。它还具有出色的同步和交互,外观尚可,还能防水。& &不看好智能手环的观点主要是认为,它满足的是无用的需求,用户难以持续地使用它——这是说的主打运动和睡眠追踪的健康手环。运动手环大都可以提供计步和运动时间记录、卡路里估算、睡眠记录。健康类手环可以测试血压、心率、血脂。不少人认为除了初期的新鲜感之外,它并不能真正地影响生活或者改变什么,甚至会给用户带来心理压力,且很多数据并不可靠。我的观点是,手环并不是终身产品,任何产品都有使用周期。在你最关心你的健康、需要养成习惯那段时间最需要用到这样的手环。计步器、体重秤、呼啦圈只是用户一段时间所需要的产品,这与每天都需要使用的手机还是不一样。还有它确实可以提醒你应该关注自己的健康。一些保险公司、大型企业已经尝试规模采购健康手环送给客户或者员工。& &东西方用户群的差异性确实存在,例如对健康管理可视化的需求。咕咚手环的硬件在国内出货量有几万,国外渠道的却有二十多万足以说明。不过,用户在变、市场在变,健康是普世的追求。本阶段在国内智能手环在一些细分领域大有作为。& &个人消费市场,面向小孩子的安全手环、面向宠物的防丢手环、面向老年人的健康手环、面向情侣用户的社交手环,这些需求存在,使用者和买单者很可能不是同一个人。市场规模蔚为可观。& &除了个人市场外,被许多人忽视的是行业应用。迪士尼魔术手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游客佩戴之后可以当电子门票、导航、定位、结合大数据进行个性化服务。未来这样的项目被复制到中国景区很有可能——估计大多用户不愿意。中国景区门票畸高,电子手环的改造成本最终会转嫁到游客,但它确实很方便。在物业管理上,据说万科一些楼盘的物业已经开始为保安队伍定制手环,将保安巡更轨迹、签到定位、考勤记录、对讲、寻呼等整合到手环。& &除了旅游业和物业管理,医院、酒店、线下大型会议、演唱会以及一些服务场所,未来很可能会引进电子手环。利用LBS、传感器、RFID、IBeacon、语音识别等技术,整合进身份识别、位置服务、语音对讲、精准营销等大数据应用。四、可穿戴设备前景明朗IDC最新报告显示可穿戴设备很快成为主流,在今年底,全世界范围内将运送超过1900万个可穿戴设备,这是去年数量的3倍。从现在至2018年,可穿戴设备的装运量将产生78.4%的复合年增长率,最终在2018年达到1.119亿的世界运载量。& &Juniper报告中2018年可穿戴设备存量数据是1.3亿台,与IDC差不多,可以说明数据的参考价值。其他机构预测不穷举。& &专注于可穿戴设备的媒体戴客网的产品列表中,共有70款设备。其中智能眼镜、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占据了近86%,价格低于2000元的产品超过68%。这个列表缺失了一些设备,但足以说明可穿戴设备市场的繁荣,且价格并非都是Google Glass那么昂贵。中国的可穿戴设备产品并不多。果壳、土曼、InWatch、HiWatch、乐跑、咕咚、乐新这些玩家在等待春天的到来。一些提供行业应用的可穿戴设备厂商在水面之下,或许已经在闷声发力甚至赚大钱了。& &&看回IPad的发展历程。最初很多人并不认为用户需要这款产品。现在它的市场被培养起来并且被证明十分庞大。更早之前的平板电脑却一败涂地,98年被乔布斯亲手关闭的苹果Newton项目,正是一款平板电脑。技术和产业链成熟为IPad奠定了基础。IPhone为iOS生态打好基础,体积、触摸屏和电池续航不是问题,硬件成本够低可以支撑其规模化。& &可穿戴设备的技术短板已经被突破了。摩尔定律依然生效,Intel等芯片巨头面向可穿戴设备推出了Edison等更加小型和低能耗的芯片。可穿戴设备体积不断缩小、续航力提升、计算能力提升这些进步有目共睹。& &除了Google Glass之外,价格很难称说得上是短板,尤其是手环。真正的短板还是挖掘并且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且用应用留下用户。& &一款大众级可穿戴设备要成功,亟待iOS或者Android阵营相仿的生态亟待建立,这并不遥远。除此之外还可以寻找细分群体提供更专业的服务、面向一些企业和组织提供行业型可戴设备。总之,可穿戴设备的前景并没有那么悲观。本文首发雷科技,微博@雷科技,微信:雷科技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31718.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最多15字哦
后参与评论
中国最热闹的智能硬件社区 le...感谢赞赏!给好友秀一下吧
内容棒,扫码分享给好友
耐克、Under Armour都在拼杀的运动市场,有个不那么“运动”的运动品牌在快速成长
今年,对于诸如 Nike及 Under Armour等运动服饰品牌当算是极好的一年,毕竟前者才交出了漂亮的财报,股价更是大涨近9%创下历史新高,后者正如虎嗅,自2014年来便经历了让人惊叹的指数级增长,2015年上半年销售额达38.4亿美元。此外,横扫了北美的高端瑜伽服装品牌Lululemon将其扩张的爪牙伸至亚洲、中东的新兴市场,Gap、forever 21甚至 kate spade都在以不同的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加入到这一战场中,争夺运动装市场这块丰盛可口的大蛋糕。而此间,一家以电商为基础的运动服品牌——Outdoor Voices,也正逐步加入到主流大军中来。
Outdoor Voices 创立于 2012年,总部位于纽约。人们多将其与Lululemon对标,但不同于把瑜伽裤卖得死贵死贵的lululemon,这家公司主打的是运动休闲,力求涵盖所有服装品种。目前有男装、女装、物件、套装等均有出售。在今年5月份拿到110万美元投资后,这家公司又于上周获得了700万美元的A 轮融资。人们曾(其实现在也在)诟病Lululemon过于“精准的定位”——仅仅抓住瑜伽爱好者的同时,也使得自己困囿于这个狭窄的市场。据界面报道,由于只做瑜伽服,Lululemon很难扩大瑜伽圈子以外的消费群体,近来销量有所下滑,转型似是迫在眉睫。而早先的 Outdoor Voices其实也曾是集中品类的打法。据26岁的创始人 Tyler Haney介绍,在最最开始的时候, OV只卖卫衣、紧身裤、运动文胸和运动背心这几款核心产品,之后才逐渐扩展至男性及女性的运动装全品类。比起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专业运动, Outdoor Voices更看重的是“轻健身”概念,它将自己的主要客户群体定位于 “休闲运动爱好者” – 他们不是健身发烧友,通常喜欢散散步而不是非得去健身房练器械。”所以在服装品类上,Outdoor Voices不仅仅只有荧光色的打紧身裤和运动衫,还包括运动裤、卫衣、舒适T恤等,你可以穿着它们来场马拉松,也可以出门办事而不显得太过突兀。在创始人Haney看来,运动只是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它应当是社交性娱乐性的集合体,而不应该被结果所累”,正如该品牌的核心理念所强调的一般——“做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做来得强。”为了让自己的产品吸具吸引力,该公司还邀请 Alexander Wang、Calvin Klein 和 Lululemon 的大牌设计师参与设计。据了解,该公司还推出了名为‘ov kit’的组合小手包。一个典型的组合包中可能包括:一件运动服、一条打底裤、一个背后交叉型文胸、一件连帽衫,全部放进“doing things”的baggu大提包中。这样一套在实体店的零售价为400美元,但在线购买只需300美元。早先基于社交媒体的在线销售帮助 Outdoor Voice很快建立了自己的品牌认知,光是在Instagram上,他们就拥有33,000名粉丝,他们会召集粉丝进行一些线下活动,诸如瑜伽、篮球赛、慢走等。去年5月份,该公司在社交媒体上发起了一场名为”干点什么”的线上活动,人们纷纷上传了自己穿着OV套装照片,从女星Allison Williams到男士时尚杂志《GQ》主编John Jannuzzi 。而Tyler Haney也表示,品牌将进一步把重心放在数字化运营上。据福布斯报道,在尚未花钱进行任何市场推广的情况下,这家公司在今年实现了30%的月增长率,同时也被《GQ》评选为纽约最酷炫健身服装品牌。目前,Outdoor Voices在德州有一家体验店,而该公司计划将在2016年前,开设三家永久门店。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最多15字哦
后参与评论
我说的,都是错的感谢赞赏!给好友秀一下吧
内容棒,扫码分享给好友
退出可穿戴设备市场?耐克可能在下一盘更大的棋
文 / @于欣烈(KnewOne.com 内容主编)耐克退出可穿戴设备市场的说法,皆源自 CNET 的,报道称据内部人士爆料,耐克会砍掉其运动手环 FuelBand 产品团队。这支硬件团队有70人,负责 FuelBand、Nike+ 运动手表和其他设备的电子与机械工程开发、工业设计、供应链管理、软件界面设计。其中大约有55人会被直接裁掉,其他人可能会被分派到其他团队。目前耐克的数字业务核心产品是 Nike+ 系列应用,对运动手环这样的可穿戴设备的依赖度很小。更多用户喜欢在 iPhone 这样的智能手机上用 Nike+,如今智能手机上的传感器越来越精准。所以对耐克来说,留在运动手环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战场没太大意义,特别是除了 Jawbone、、Fitbit、Misfit 外,还有苹果和谷歌这样的巨头加入。由此看来,耐克退出运动手环市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你别忘了,耐克是一家运动鞋公司。眼镜、手环、手表、项链、衣服……几乎所有能穿戴的东西都被科技公司“智能”化了。而鞋,是目前几乎没有竞争的可穿戴设备。从这个角度来看,耐克是不会退出可穿戴设备市场的。FuelBand 更像是耐克在内部的一个精益创业项目:为一个目标清晰的小众人群,开发了一个功能清晰简单的产品,验证了可穿戴设备的用户需求和可行性。运动手环对耐克这样的运动产品巨头来说,短时间内市场规模太小,它应该迅速把自己在运动手环市场验证的宝贵经验,迅速移植到自己的核心业务——运动鞋。这是一个规模巨大的市场。耐克不仅已经和苹果合作开发了 Nike+ iPod 感应器套装,并且已经在一些球鞋中安装了传感器,来收集用户的运动数据。而在可穿戴设备上,耐克一直得到了苹果的大力支持。库克已经在耐克董事会坐了大约9年时间。当年发布 iPad mini 时,还秀出过手腕上的 FuelBand 。在苹果的帮助下,耐克早在2006年就进入了可穿戴设备市场。而随着苹果的 iWatch 上市,耐克自己不用再开发手腕上的硬件产品。相应的它可能会得到苹果在智能手机、iWatch 上对 Nike+ 的大力支持。相信未来双方在智能运动鞋上还会有更多的合作。最近耐克刚刚申请了新的专利,可以用手机应用来调整运动鞋的鞋带松紧、舒适度。这样的方向也完全符合苹果的利益——让你的生活中的硬件都可以与互联网连接,手机和 iWatch 是这一切的控制中心。再看看耐克最大的竞争对手阿迪达斯吧,已经和谷歌合作开发了智能运动鞋,能根据用户的状态语音提醒他们该起来运动了……所以如果我说耐克和阿迪达斯竞争的背后,同样是苹果和谷歌的博弈,你会不会觉得我是个阴谋论者?KnewOne.com 智能硬件、智能汽车社区 | 微信公号「叭叭呜」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32222.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最多15字哦
后参与评论
微信公号:速度荷尔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生一直冷淡,男生放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