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花 识别拍照花

落叶灌木,高达1.5-4米;当年小枝有棱,无毛,有明显凸起的皮孔,二年生小枝带色或红褐色,近圆柱形,老枝和茎干暗灰色,树皮质薄而非木栓质,常纵裂。冬芽卵圆形,有柄,有1对合生的外鳞片,无毛,内鳞片膜,基基部合生成筒状。叶轮廓圆卵形至广卵形或倒卵形,长6-12厘米,通常3裂,具掌状3出脉,基部圆形、截形或浅心形,无毛,裂片顶端渐尖,边缘具不整齐粗牙齿,侧裂片略向外开展;位于小枝上部的叶常较狭长,椭圆形至矩圆状披针形而不分裂,边缘疏生波状牙齿,或浅3裂而裂片全缘或近全缘,侧裂片短,中裂片伸长;叶柄粗壮,长1-2厘米,无毛,有2-4至多枚明显的长盘形腺体,基部有2钻形托叶。复伞形式聚伞花序直径5-10厘米,大多周围有大型的不孕花,总花梗粗壮,长2-5厘米,无毛,第一级辐射枝6-8条,通常7条,花生于第二至第三级辐射枝上,花梗极短;萼筒倒圆锥形,长约1毫米,萼齿三角形,均无毛;花冠白色,辐状,裂片近圆形,长约1毫米;大小稍不等,筒与裂片几等长,内被长柔毛;雄蕊长至少为花冠的1.5倍,花药黄白色,长不到1毫米;花柱不存,柱头2裂;不孕花白色,直径1.3-2.5厘米,有长梗,裂片宽倒卵形,顶圆形,不等形。果实红色,近圆形,直径8-10 (-12) 毫米;核扁,近圆形,直径7-9毫米,灰白色,稍粗糙,无纵沟。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落叶灌木,高约3m。灰色浅纵裂,略带木栓,小枝有明显皮孔。叶宽卵形至卵圆形,长6~12cm,通常3裂,裂片边 缘具不规则的齿。复聚伞形花序,直径8~12cm,生于侧枝顶端,边缘有大型不孕花,中间为两性花,花冠乳白色,辐状。核果近球形,直径约1cm,鲜红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于河谷云杉林下,海拔米。

产新疆西北部。分布于欧洲和苏联高加索与远东地区。

原产中国,发现于浙江天目山地区。因花着生于顶端,故又称佛头花、并头花.天目琼花山野自生,天然分布于内蒙古、河北、甘肃及东北地区,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俄罗斯等国。

鸡树条(《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异名】:鸡树条子(《吉林中草药》),糯米条(《中国经济植物志》)。

【来源】:为忍冬科植物天目琼花的嫩枝、叶。

【采集】:春、夏采,晒干或鲜用。

【性味】:《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甘苦,平。”

祛风通络,活血消肿。治腰肢关节酸痛,跌打闪挫伤,疮疖,疥癣。

①《吉林中草药》:“通经活络,止血,镇痛,止咳。治腰酸腿痛,跌打损伤。”

②《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消肿,止痛,杀虫。”

③《宁夏中草药》:“活血,止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4钱;或研末。外用;煎水洗。

①治闪腰岔气,关节疼痛:天目琼花嫩枝叶三至四钱(鲜用五钱至一两)水煎服。(《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跌打损伤:天目琼花、葛根、土豆各五钱。共焙成炭,研细末,每服二钱,每日二次,黄酒为引。(《吉林中草药》)

③治疮疖、疥癣、瘙痒:天目琼花枝叶及果实煎水洗患处。(《东北常用中草药手册》)

天目琼花喜光又耐荫;耐寒,多生于夏凉湿润多雾的灌木丛中;对土壤要求不严,微酸性及中性土壤都能生长。根系发达,移植容易成活。注意浇水。

【湿度管理】:喜欢略微湿润至干爽的气候环境。

【温度管理】:耐寒。夏季高温期度夏困难,不能忍受闷热,否则会进入半休眠状态,生长受到阻碍。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30℃。

【光照管理】:喜欢半荫环境,但放在室内养护一段时间后(二个月左右),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荫的地方养护一段时间(一个月左右),如此交替调换。放在室内养护时,尽量放在有明亮光线的地方,如采光良好的客厅、卧室、书房等场所,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到它。在早春、晚秋和冬季,由于温度不是很高,阳光也不强,可以在早晚给予它直射阳光的照射,以利于它进行光合作用,能健康地生长。

修剪:在冬季植株进入休眠或半休眠期后,要把瘦弱、病虫、枯死、过密等枝条剪掉。

【转盆】:只要养护得法,它就会生长很快,当生长到一定的大小时(约两到三年时间),就要考虑给它换个大一点的盆,以让它继续旺盛生长。换盆用的培养土及组分比例可以选用下面的一种:菜园土:炉渣=3:1;或者园土:中粗河沙:锯末(茹渣)=4:1:2;或者水稻土、塘泥、腐叶土中的一种。

【脱盆】:把要换盆的花放在地上,先用巴掌轻拍盆的四周,使根系受到震动而与盆壁分离,把花盆倒过来放在左手上,左手的食指与中指轻轻夹住植株,手腕与指尖顶住盆沿,右手拍打盆底,再用母指从底孔把根土向下顶,让植物脱出来。脱出来后,用双掌轻轻拍打盆土,让多余的土壤脱落。

【花盆准备】:选一适当大小的花盆,盆的底孔用两片瓦片或薄薄的泡沫片盖住,既要保证盆土不被水冲出去,又要能让多余的水能及时流出。瓦片或泡沫上再放上一层陶粒或是打碎的红砖头,作为滤水层,厚约2~3公分。排水层上再放有肥机肥,厚约1~3公分,肥料上再一薄层基质,厚约2公分,以把根系与肥料隔开,最后把植物放进去,填充营养土,离盆口约剩2~3公分即可。

播种繁殖,扦插。夏季嫩枝扦插,春秋两季硬枝扦插成活率均较高。

扦插:常于春末秋初用当年生的枝条进行嫩枝扦插,或于早春用头一年生的枝条进行老枝扦插。

【扦插基质】:就是用来扦插的营养土或河砂、泥碳土等材料。家庭扦插限于条件很难弄到理想的扦插基质,建议使用已经配制好并且消过毒的扦插基质;用中粗河砂也行,但在使用前要用清水冲洗几次。海砂及盐碱地区的河砂不要使用,它们不适合花卉植物的生长。

【扦插枝条的选择】:进行嫩枝扦插时,在春末至早秋植株生长旺盛时,选用当年生粗壮枝条作为插穗。把枝条剪下后,选取壮实的部位,剪成5~15公分长的一段,每段要带3个以上的叶节。剪取插穗时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剪口在最上一个叶节的上方大约1公分处平剪,下面的剪口在最下面的叶节下方大约为0.5公分处斜剪,上下剪口都要平整(刀要锋利)。进行硬枝扦插时,在早春气温回升后,选取去头一年的健壮枝条做插穗。每段插穗通常保留3~4个节,剪取的方法同嫩枝扦插。

温度:插穗生根的最适温度为20℃~30℃,低于20℃,插穗生根困难、缓慢;高于30℃,插穗的上、下两个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而腐烂,并且温度越高,腐烂的比例越大。扦插后遇到低温时,保温的措施主要是用薄膜把用来扦插的花盆或容器包起来;扦插后温度太高温时,降温的措施主要是给插穗遮荫,要遮去阳光的50~80%,同时,给插穗进行喷雾,每天3~5次,晴天温度较高喷的次数也较多,阴雨天温度较低温度较大,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

【湿度】:扦插后必须保持空气的相对湿度在75~85%。插穗生根的基本要求是,在插穗未生根之前,一定要保证插穗鲜嫩能进行光合作用以制造生根物质。但没有生根的插穗是无法吸收足够的水分来维持其体内的水分平衡的,因此,必须通过喷雾来减少插穗的水分蒸发:在有遮荫的条件下,给插穗进行喷雾,每天3~5次,晴天温度越高喷的次数越多,阴雨天温度越低喷的次数则少或不喷。但过度地喷雾,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烂,因为很多种类的病菌就存在于水中。

【光照】:扦插繁殖离不开阳光的照射,因为插穗还要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和生根的物质来供给其生根的需要。但是,光照越强,则插穗体内的温度越高,插穗的蒸腾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于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后必须把阳光遮掉50~80%,待根系长出后,再逐步移去遮光网:晴天时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网,第二天上午9:00前盖上遮光网。

压条繁殖:选取健壮的枝条,从顶梢以下大约15~30公分处把树皮剥掉一圈,剥后的伤口宽度在一公分左右,深度以刚刚把表皮剥掉为限。剪取一块长10~20公分、宽5~8公分的薄膜,上面放些淋湿的园土,象裹伤口一样把环剥的部位包扎起来,薄膜的上下两端扎紧,中间鼓起。约四到六周后生根。生根后,把枝条边根系一起剪下,就成了一棵新的植株。

小苗装盆或养了几年的大株转盆时,先在盆底放入2~3公分厚的粗粒基质作为滤水层,其上撒上一层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作为基肥,厚度约为1~2公分,再盖上一薄层基质,厚约1~2公分,然后放入植株,以把肥料与根系分开,避免烧根。

宜于林下种植的耐阴树种。叶色绿、花白色、果熟时鲜红,即可观花又可观果的观赏树木。秋季还可观红叶。可用于风景林、公园、庭院、路旁、草坪上、水边及建筑物北侧。可孤植、丛植、群植。百度可查

副班司机, 积分 86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1 积分

0
河南 开封市 顺河回族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00种常见盆栽植物名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