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年宜宾县撤县设区2018辖乡镇?

德阳市行政区划图 罗江县位置图

  2016年1月5日的德阳城市工作会议:在城市设计上,立足于城市的文化内蕴进行富有特色、独具魅力的城市设计。以建设成都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北部新城为城市目标,科学确定德阳城市功能定位、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推进县(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推动罗江撤县设区,推进德阳高新区“四区一城”建设,引导城市向紧凑集约、高效绿色发展。做好卫星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和美丽新村规划编制,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推动城、镇产业协作协同,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罗江县,隶属四川省德阳市,位于成都平原东北边缘,是成德绵经济带的重要走廊,东接中江县,南连德阳市旌阳区,西北靠安县,北与中国科技城-绵阳相邻。宝成铁路、成绵乐城际铁路、川陕公路(108国道)、成绵(京昆高速)高速公路纵贯全县。

  罗江县面积 447.88平方公里,辖10个镇。人口25万人(2011年)。

  罗江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有三国遗址白马关、庞统祠墓、诸葛点将台、换马沟、落凤坡、血坟、古驿道、到湾砾石,大霍山佛教文化万佛寺、宝镜寺、南塔寺、李调元故里醒园、云龙山李氏宗祠遗址、李调元读书台、奎星阁、景乐宫、李调元纪念馆、文昌宫、张任墓、潺庙遗址等旅游景点。

  【罗江县历史沿革】

  罗江县以罗江而得名。已有1700多年历史。

  西晋时期设万安县于梓潼水尾万安故城,唐朝天宝元年(742年),改万安县为罗江县。此后1000多年,罗江县管辖范围都在金山、罗江、湔水一带。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罗江并入德阳县,雍正七年(1729年)复置罗江县,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罗江县再次裁撤,嘉庆七年(1802年)又恢复罗江县。

  民国时期罗江县疆域沿袭清代。

  1959年,罗江和德阳并县后,又将所辖的河清、宝林两个乡划给安县,其余乡镇均并入德阳县。

  1984年,撤销德阳县建立德阳市市中区。

  1996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德阳市市中区,建立罗江县和德阳市旌阳区;1996年12月10日,罗江县正式挂牌建县。

  1997年,由罗江镇析出万安乡。

  2004年,罗江县辖14个镇(罗江、略坪、金山、鄢家、蟠龙、德安、新盛、慧觉、御营、文星、大井、回龙、广富、白马关)、1个乡(万安)。

  2006年4月17日,罗江县行政区划调整为10个镇(罗江、略坪、金山、鄢家、蟠龙、新盛、慧觉、御营、文星、白马关)。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原标题:震撼!闽南千年古县漳州龙溪县是怎么消失的?

在百度地图漳州市范围内搜索“龙溪”二字,共有456条信息,这些地址中新近最为出名的或许只有在《数说福建》节目中昙花一现的“龙溪轴承厂”了,而留给每一个漳州人,甚至闽南人的龙溪记忆却已然消失。
龙溪县,始置于南朝梁武帝大同六年(540年),在闽南地区,其久远与重要性仅次于南安县(260年),隋朝时是福建地区仅有的四个县之一(泉州、莆田地区为南安县),辖有现在的龙岩市和漳州市,号称“闽西南众县之源”,是漳州闽南次文化的核心区。

漳州地区现有各县市区,由龙溪县分出设置的为漳浦县、南靖县、华安县和漳州市区。龙溪县以县名从南朝开始一直存活到1960年,时龙溪县与海澄县(明代由龙溪县分置)合并为龙海县,从此存在一千六百二十年的龙溪县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之后龙海县于1993年撤县设市改为龙海市。

千年古县龙溪,与古南安、现晋江并驾齐驱的漳州第一县是如何一步步被放弃的?

龙溪的被放弃,是一个先扬后抑的过程,捧到天之后再重重摔下。

这段历史,且从1934年说起。

1934年,也就是民国二十三年,福建废除道的制度,改为省、县两级制,后在此基础上将全省设为十个行政督察专员区,这种专区制在后来的十几年里得到继承和适当的微调。

解放后,专区制得到延续,当时省内共有7个专区2个直辖市,1950年改专区数字序列名为驻地县的县名,其中第六专区改名为龙溪专区,辖龙溪、长泰、海澄、漳浦、东山、诏安、云霄、平和、南靖、华安10县,龙溪正是升格为地级行政单位之名。(同时期第五专区改名为晋江专区,供后续对比)

1951年,在龙溪县基础上划出县城部分设置县级市漳州市,属龙溪专区。(同时,晋江县分置泉州市,属晋江专区)

1952年,漳州市脱离龙溪专区,改为省直辖市。(泉州市同理)

1958年,漳州市复归龙溪专区管辖。(泉州市同理)

(1960年,龙溪县与海澄县合并为龙海县,属龙溪地区)

1970年,龙溪专区改为龙溪地区。(晋江专区改为晋江地区)

1983年,莆田地区率先改名为莆田市,引发改市风潮。

1985年,漳州市升为地级市,龙溪地区被迫撤销,龙溪之名从此中断。(同时泉州市升为地级市,撤销晋江地区)

1992年,撤销晋江县设立晋江市(县级),与晋江同等命运的龙溪,最后的希望便落在龙海县的更名上了。1993年,龙海县撤县设市,不改名仍为龙海市,此后,龙溪二字最后的希望完全破灭。

可悲如龙溪,可叹如漳州

漳州之名,在民国和解放初期,被时局所放弃,改以龙溪之名,龙溪的风光也在此时期达到顶峰,其地位与晋江相仿。在分离出华安之后,又经历战争的洗礼,龙溪县和海澄县元气大伤,当局不得不做出将二者合并的决定,或许是海澄县在明代月港时期风头太盛,其在海外的地位太牢固,使得合并后的新区划不得不考虑海澄的名号,于是二县各取一字,名为龙海。

这对于千年古县来说是很难接受的,好在龙溪地区行政级别更高,尚可退步,然而大家都忘了漳州之名,这个更加响亮的地级名号,于是在后来的变化中,漳州异军突起,顺利取代龙溪地区之名成为今日的漳州市。

或许命名者太过草率,竟然在后来的岁月里仍然把龙溪县忘掉,使得这个漳州最有历史价值的名字完全中断,真是可悲可叹。时至今日,龙溪已已,海澄亦不过没落小镇,如此两个知名县全然被忘于江湖,真是哀哉痛哉,可惜至极。

晋义熙九年(413)设绥安县,隶义安郡(秦汉时只在闽粤通道的盘陀岭设蒲葵关)。

南朝梁天监间(502-519)置龙溪、兰水县,属南安郡。

隋开皇十二年(592)绥安、兰水县并入龙溪县,隶泉州(州治今福州)。

唐垂拱二年(686)析龙溪县南部置漳州,辖漳浦、怀恩2县,州治设漳水之滨唐军中营屯所(今云霄县西林),后迁李澳川(今漳浦县城),属岭南道;开元二十九年(741)怀恩并入漳浦县,划泉州龙溪县来属。天宝元年(742)改名漳浦郡。

乾元元年(758)复名漳州。

大历十二年(777)析汀州龙岩县来属,漳州辖漳浦、龙溪、龙岩3县。

贞元二年(786)州治迁龙溪(今漳州市区)。

五代南唐保大四年(946)改为南州。

宋乾德四年(966)复名漳州,太平兴国五年(980)析泉州长泰县来属。

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漳州路;至治二年(1322)析龙溪、漳浦、龙岩3县边境置南胜县(至正十六年即1356年改称南靖),漳州共领5县。

明洪武元年(1368)改为漳州府,成化七年(1471)析龙岩县地置漳平县,正德十四年(1519)析南靖县地置平和县,嘉靖九年(1530)析漳浦县地置诏安县,四十五年十二月析龙溪、漳浦县地置海澄县,隆庆元年(1567)析龙岩、大田、永安部分县地置宁洋县。

清雍正十二年(1734)龙岩县升为直隶州,漳平、宁洋县归之。

乾隆八年(1743)升龙溪县石码镇为厅(宣统三年即1911年撤销)。

嘉庆三年(1798)以漳浦县的云霄镇和平和、诏安部分地置云霄厅,漳州府辖龙溪、漳浦、长泰、南靖、平和、诏安、海澄7县2厅。

大致如此。设立龙文区时,考虑到郭坑,步文,下洲,土白全是原龙溪县的地盘,且龙文塔旧址在龙溪县中(二中)校园内。而龙溪地区又于1985年地改市时取消了。为了留些龙溪的记忆和念想。经反复权衡后,定为【龙文区】。上報文件中,对命名的解释就有:原是龙溪县地域,位于九龙江畔,南门溪和北溪交会处。龙的传人弘扬龙的文化。这些描述之中就有龙溪的影子。当然,不了解历史变迁沿革,自然不可能知道龙溪为何物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宜宾县撤县设区2018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