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分期 那个好心人借点美团生活费费给我 我可以做完能做到的事情报答你的 😭

无意间发现,王兴在“饭否”依旧活跃着…他在饭否的个人签名,是这样的:

自述:如果我一整天都没看到、想到、或做过什么值得在饭否上说的事,那这一天就太浑浑噩噩了。

美团创始人,饭否创始人,校内网创始人,非典型清华工科男。

Create like a 这个域名在卖给唯品会之前在一个赌场手里。

听朋友说,苏黎世机场的安检和别的机场安检一样不允许带小刀(包括瑞士军刀)通过,但是过了安检之后的超市里瑞士军刀可以随便买,也可以随便带上飞机。他说A股也是这样。

不列颠空战中,英德双方都大大地高估了他们击落的对方飞机的数量。这些数字在战后被调整到了更加符合实际的水平…最近提出的一份可靠的估计是,英国损失了1547架飞机,纳粹德国则损失了1887架飞机。看来,高水平对决时,谁也不比谁高明太多,就看谁家底更厚,谁更铁了心。

转:「行业从业者平均素质非常低」,这是我的客户选择进入一个行业的首要标准。第二标准是:现有品质低于国际标准;或者远落后于国际标准。

学到了,高级酒店里盖在床上被子中部的那条布还有个专门名称「床褀」。中文百科里都没这个词条。

人们并不排斥谎言,例如「好人一生平安」。

连科学尚且如此,何况创业:普朗克说过,科学里的荣耀归功于第一个说服了世界的人,而不是第一个想到的人。

果然,创业者要么天生苦逼要么天生精力充沛。刚给一个风口浪尖上的创业者反映了一个产品意见,秒回。

东方明珠塔以前只是丑,现在则是又矮又丑。

又双叒叕。第三个字念ruò,第四个字居然有四种读音:zhuó、yǐ、lì、jué。

转:读书如同打仗,经典就是绕不开的据点。

前两年人们一度认为支付宝是比淘宝更牛逼的存在,结果微信支付横空出世,多数人发现没有支付宝对生活一点影响也没有,但淘宝还是有很大的价值。

有两段经历让我对中国的城市群分布建立起一些直观印象,一是中学时疯狂的玩电脑游戏《三国志》,二是2011年美团全国开站。

有个朋友说他当年在google工作时看到安卓发布非常兴奋,觉得是巨大的新机会,一度想离职去创业做类似后来小米做的事。google法律总顾问说了一句「你打开一部手机,里面就是20万个专利」。他掂量了一下,去干别的方向的创业了……

跟一个非常聪明的朋友聊天,他说:美国的电商之所以不如中国发达,主要是因为美国没电动车。

2015 年底,中国两轮电动车销量和保有量占全球比例分别是 /RGKO25z 转@飯否小字报 转@二他姐姐 河流的总长度与所跨距离的比值总是约等于丌。

一件事情是有「四两拨千斤」的机会还是逃不开「一力敌百巧」,这个判断很重要。

养猪是个周期性行业,注定几年赚钱几年亏,所以几个周期下来,只剩下资金雄厚的玩家还在场了。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其他动物有没有像人类这样「隔代哺育」的行为?我指的是老人帮忙带小孩。

公司的问题,就是员工的机会。社会的问题,就是企业的机会

在北五环上往西开,「远山」这种高逼格词汇扑面而来。#论空气好的重要性#

今年有必要练习一项新技能:穿黑西装时不被误认为是二手房中介

最近发展了一个偏门小爱好:看中餐厅的英文菜单。

据说大闸蟹一年有500亿产值。这个数字大得令我吃惊。

我记得刘易斯传记里对男子百米这个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田径项目有句传神描写:啪的一声发令枪响,比赛「结束」了。智能之争是否也会如此?希望不是,但很可能是。

能努力到什么程度,也是人的才能的一部分。-藤泽秀行

国家统计局:2015年全国出生人口为1655万人,比上年减少32万。

一个大哥非常生动的跟我讲解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金融行业最怕挤兑,线下的银行如果碰上挤兑,哪怕大家排成长队来柜台提钱,只要你连续几天都能兑出钱来,大家也排队排累了,觉得反正能提出钱了,就散了;换到网上,有个风吹草动,大家打开电脑或手机,几乎同一时间要求提款,你就挂了。

2014年,该上市的上市;2015年,该合并的合并;2016年,该倒掉的倒掉。

1981年韦尔奇成为通用电气CEO后不久,他与德鲁克在纽约总部会谈。德鲁克提出了两个被认为改变了韦尔奇职业轨迹的问题:“如果你现在没有开展一项业务,你是否还会进入这一领域?”和“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打算怎么办?”

一个毒舌朋友说,小米只是屌丝经济,苹果才是粉丝经济

我读的网络文学比较少,一个懂行的朋友帮我简单总结了一下几大流派的特点:起点主要是“打怪升级”,晋江主要是“宫斗”,红袖添香则是“霸道总裁爱上我”。

「鲜衣怒马」,岳飞的用词真是和他的为人一样拉风。

Goodhart法则:一旦zf特别重视某个指标,那么这个指标就失去了对经济的测度效力。

这也太幽默了吧!转@陈倚刚 想起一个说法是有南海官兵的任务就是没事去周围岛上撒宋代铜钱

按照moritz的说法,google在盈利之前只花掉了800万美元。

徐浩峰竟然是这么解释「江湖」:江湖很明确,江就是江西,湖就是湖北,江西和湖北在宋明都是禅宗的高僧都,所以学习文化要跑江湖,跑的就是江西和湖北。典故就是这么来的。

要么写值得被阅读的文字,要么做值得被书写的事情。-本杰明·富兰克林

AR和VR的杀手级应用首先就是AV。

最近过机场安检时,感觉明显被摸得更仔细了。我好奇的是,这条管理要求是如何层层落实到每个安检员去的呢?

转@毛穴抚子 周华健曾经说 我和李宗盛大哥关系很好 大哥的每一次 婚礼我都有去

专家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一神教三大宗的区别:犹太教说「只有我们犹太人这上帝的选民才牛逼」,于是遭人恨;基督教说「人生而平等,大家都牛逼」,自然比较受欢迎;伊斯兰教说「只要信我就牛逼,不信的,呵呵」,最实用。

半睡半醒之间,「得莫利炖鱼」和「德布罗意物质波」这俩词汇在我脑海里邂逅了一下。其实我并不真的理解「德布罗意物质波」这概念,也没有真的吃到过美味的「得莫利炖鱼」,但谁让它俩听起来有点像呢

战略上打持久战,战术上打歼灭战。

德国人真是低调。我今天才第一次知道宝马居然是由一个叫匡特Quandt的家族持股搜索比较,可是却忘了美元钞票比人民币小,于是拿到实物后一试就orz了

什么东西搞得柯达破产?数码相机。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是谁造出来的?柯达的工程师在1975年造出来的,烤面包器一样大,只能拍黑白,10万像素。因为担心冲击胶卷业务,柯达没有推出数码相机,结果就被别人革了自己的命

巴黎、伦敦和柏林居然都比哈尔滨还更靠北很多!如果不是大陆西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真难以想像他们的文明如何发展起来。附:巴黎在北纬48度,伦敦51度,柏林上查一本书,看到整页整页的写于96、97年的用户评论时,我对amazon的尊敬又增添了一分。

“Do or do not there is no 用户:我偶尔会去看看他们翻译什么文章,但是我通常并不看翻译后的文章而是去看原文。一方面,有人愿意花功夫去翻译,这说明原文有价值;另一方面,翻译很难做到信达雅,所以我尽可能看原文。也就是说,译言为我提供的是过滤而不是翻译。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庄子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阐述“信息爆炸”这个问题的人。

我发现,有些人似乎不需要朋友,因为他永远不缺敌人的敌人。

据说李嘉诚这样教孩子:“一笔生意,正常情况下你可以赚10块。如果你极力争取,那么可以赚到11块。但是你应该只赚9块。” 李泽楷似乎不按这个风格行事。不过我觉得李嘉诚说得有道理。

“我们犯了很多错误,交了很多学费才知道了这个世界没有神话,只有一些很朴素的道理:便宜的打败贵的,质量好的打败质量差的,认真的打败轻率的,耐心的打败浮躁的,勤奋的打败懒惰的,有信誉的打败没信誉的……”

刚知道"karma"这个英文单词有个非常地道的中文佛教翻译“业”

有趣,我用了十几年英语,居然直到今天才第一次遇到“痰”这个词:phlegm,发音就是[flem]

为什么福特的T型车长达十几年里只有黑色这一种颜色?因为福特的流水线效率太高了,等油漆干成为了瓶颈。于是福特采用了当时干得最快的一种黑色油漆,直到1926年其他颜色的快干漆被发明出来。

《庖丁解牛》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不是“目无全牛”,不是“游刃有余”,也不是“踌躇满志”,而是“以无厚入有间”。

在书里看到,myspace上每个用户的好友数的平均值是55,但是中值居然是2。

好公司让员工感到自豪,更牛的公司让顾客都觉得自豪

邪门,最近老碰到长得不像英语单词的英语单词,这回是 tchotchke 意思是“小玩意儿,没多大价值的小摆设”,例如旅游景点卖的那些纪念品

转自@.rex 温总说“这种卑鄙的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之后,本要接一句:“不过,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也阻挡不了这种卑鄙的伎俩”。很棒的英国冷幽默,很邱吉尔的味道。洋人最欣赏这种承认人类行为局限性的话了。不过,温总说完第一句,“全场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把温总的话打断

比趋势更重要的是趋势的变化

“创造性模仿”是德鲁克分析的四种战略之一。腾讯应该算是此间高手。

在这期《环球企业家》上看到的有趣数字:香港迪斯尼乐园每天有">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原标题:马云:我为什么要用2000万美金,报答一个外国人的知遇之恩?

今年的9月10日教师节,正逢阿里巴巴成立19周年。9时10分,阿里巴巴官方微博宣布马云明年今日将不再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由现任集团CEO张勇接任。此消息一出,关于马云的各种新闻席卷而来。此次“让位”并非马云第一次递出接力棒:从2006年的B2B总裁职位,到2013年阿里集团CEO职位,每一次“让位”都与阿里集团的发展密不可分。让位董事局主席也并非马云临时起意,而是深思多年。2009年开始,马云就着意搭建“合伙人制度”与人材体系,希望通过这些机制保障即使自己有一天退下来,阿里也能继续高歌猛进,正如马云在公开信最后表示,“阿里从来不只属于马云,但马云会永远属于阿里”。

还有个你不知道的国际友人

说起马云的贵人,你可能会想到蔡崇信、彭蕾、孙正义等。

但你不知道,马云还有个贵人,出现在他生命的更早期,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人生。

1984年,马云第三次参加高考,终于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

求学期间,马云生活拮据,这时候,一个叫 Ken Morley 的澳大利亚人慷慨解囊,每 6 个月给马云寄一张支票,2 年多,总共寄了大概 200 澳元。

这是什么贵人啊?你先别好奇,还有更狠的。

1988 年,马云毕业,随后就和师妹张瑛领了结婚证。结婚了,得有个房吧,但当时俩人的工资,别说买房了,租一套都费劲。于是,那位很贵的澳大利亚贵人再次出手相助,慷慨解囊,帮马云两口子在杭州买了套房。

一辈子碰上这么一个贵人,该怎么报答?

马云的答案是:2000 万美金。

这里面还有个小细节,不是八卦。大家都知道,马云有个儿子,叫马元坤。但你不知道的是,坤,读作 kun,就是为了记念那位澳大利亚朋友 Ken.Ken Morley 来自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市,马云称 Ken 为 father,并将纽卡斯尔市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

这是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其实这是一个持续了38年的、伟大的跨国友谊,背后的故事应该让更多人知道。这篇文章,我想把这个改变马云命运的故事分享给你:

始于一次勇敢的西湖搭讪

时间回到 1980 年代。

澳大利亚有一个退休电气工程师,也是一个贸易商,叫 Ken Morley ,他在经济大萧条前出生,没有读过大学。

但他对中国充满兴趣,1970年,他加入澳大利亚中国友好协会,紧接着1980年,中国改革开放两年后,Ken Morley 一家五口人参加了澳中协会组织的中国之行,其中一站正是杭州,1980年7月1日他们住在了西湖边的一个酒店里。

而杭州有位平头少年,12 岁时买了台袖珍收音机,从此每天听英文广播,对英语开始感兴趣。1980年,这个少年已经16岁了,他还在练英语,只不过,他不仅是只听广播了,而是常常骑着自行车来西湖边上,找外国游客练口语。

这个上进少年,就是马云。

1980 年7 月的一个晚上,澳洲代表团自由活动时,Ken Morley 的儿子 David 在公园里玩火柴,少年马云走过来和他打招呼,说想锻炼一下自己新学的口语:

——“你好,我叫马云。我刚刚开始学英语,我们可以做个朋友吗?”

——“你好,我是 David,这是我的父亲 Ken,这些是我家人。很高兴认识你。”

接着他们互相做了自我介绍,寒暄后,他们又约定之后再来这个公园碰面。

就这样,马云和 Ken Morley 一家人在西湖相遇了,同时开启了一段堪称传奇的跨国友谊故事。

终于知道这张著名照片的来历了△

Ken 不仅会给马云回信,还会顺便辅导马云的英文写作,以此来鼓励马云继续学习英文:“来信把行距留大一些,我好给你写修改意见。”

这样的通信一直保持着。

4 年之后的 1984 年,马云第三次参加高考,结果总分离本科线还是差5分。

然而幸运的是,那个年代,大多学生的英语都不好,所以当年杭州师范学院英语专业招生指标未满,部分英语优异者可以获得升本机会,结果马云就破格升入了外语本科专业。进入大学后,马云凭借出色的英语稳坐外语系前五名。

住在北京地下室,连遭7次拒签后

21岁的马云最终拿到签证,成功出国

1985 年,马云读大一, 21岁。

Ken 破天荒的邀请马云去自己的国家澳洲旅行。 21岁的马云完全不敢想,因为在那个年代,在杭州,出国是不可想象的。

“试试看,说不定你能拿到护照”,Ken 鼓励这个从未见过外面的世界的中国少年。

于是,马云鼓起勇气决定试试,这一试就试了半年,不过最终还是拿到护照。马云非常兴奋,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去澳大利亚了。兴奋完才知道,光有护照不行,还得去办签证。

马从杭州跑到了上海澳大利亚领事馆,结果对方告诉他,签证要去北京申请。那时候对马云来说,去北京的费用非常昂贵,但还好他没有放弃。

马云一来北京,就住进了一个地下室,然后开始申请签证,结果连续被拒签7次。

在北京待了一周后,马云身上的钱快用光了,第八次去申请签证,他对面试他的使馆官员说:这是我最后一次机会,我已经在这里待了一个礼拜,已经尝试了7次都被拒绝,我希望这次能申请到签证。

——“你为什么要去澳大利亚?”

——“我的朋友邀请我去。”

——“我们不能发这样的签证给你,我们只能签发给探亲或是由政府派你出差去的或者是留学等性质的签证。”

马云绝不罢休,他开始跟面试官讲他是如何遇到 Ken 和大卫的。同时,Ken 也在找朋友帮忙,并向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馆发了一个电报。

最后,那个使馆的人就说, “你真的想要这个签证吗?”

面试官说“我5分钟后就能给你”

这就样,马云拿到了签证,并不容易,但他最终还是去了澳大利亚。

回到大陆时,马云像是换了一个人

第一次出国,来到澳大利亚的纽卡斯尔,他在那里待了整整29天。这次澳洲之旅成了马云的人生拐点。

Ken 和 David 带马云去了悉尼歌剧院。

马云在国外也不羞怯,他在当地郊区的一间会所,给当地的一个太极拳爱好者团体做了表演。

马云说,在澳大利亚他体会到,书本上学到的、父母告诉我们的,可能不全是真的,这个世界太有趣了,太独特了,你需要去体验,然后用你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我出生在中国,100%中国制造,但澳大利亚之旅真正改变了我,我没法形容这改变。纽卡斯尔的29天,在我的生命中至关重要。没有那29天,我永远不会像今天这样思考,当我回到大陆时,我完全是另外一个人了。”

因此,回国后整整10年,马云都在想,中国应该如何改变。他觉得中国需要更开放的思想,中国人需要用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事物。

马云说,Ken 为他打开了第一扇世界之窗:“每一次和 Ken 相遇,我们都会辩论很多的事物,他会说‘Jack,你是瞎扯淡’。即便那样,他总是那般支持我。他知道我讲话的方式,知道我干过什么,但是总是支持我,用他极大的好奇心与友善。”

但持续了24年的友谊并没有结束

这次澳大利亚旅行,加深了马云和 Morley 一家人的感情。马云回国后,Ken 又找时间带着二儿子 Stephen 到杭州回访。

因为父母家里太小,马云就将 Morley 父子安排在大学宿舍居住。那段时间他们一起在马云家吃晚饭,再一起骑车回学校。

马云每天都会亲自下厨。Stephen 说,“马云一直忙着为我们做饭,让我们觉得很受优待。”

马云放假时,又带着 Morley 父子去乡下游览。

回到州那天晚上,马云摆了一桌酒席款待,还特地邀请了当地的一些贵宾作陪。

Stephen 后来回忆说:“我从没见过在一个地方能挤着这么多人。很显然,那时就可以看出,马云是有沟通天赋的,他善于建立人脉。”

那之后,Ken 每隔一年就来一趟中国,直到2004年 Ken 去逝,享年78岁。

Ken 去逝后,马云十分悲痛,他在唁电中称呼 Ken 为“澳大利亚父亲”和“导师”。同时他还感到非常遗憾,因为他曾计划和Ken一起乘坐西伯利亚铁路旅行。这个计划永远无法实施了。

那年马云 40 岁,友谊已经持续 24 年了,而且并没有因 Ken 的离开结束。

△这张合影30多年了,一直摆在马云的桌子上

马云:我为什么要用2000万美金

2017 年 2 月 3 日,马云回到 Ken 的故乡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出资2000万美金,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成立了以自己的姓 Ma 和 Ken 的姓 Morley 命名的奖学金 Ma-Morley。

纽卡斯尔大学宣布:这是纽卡斯尔大学有史以来收到的最大规模捐赠!

马云说:“Ken 没有上过大学,但是经常和我谈起纽卡斯尔大学。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我一直想,如果我足够幸运,能够成功,我想要为纽卡斯尔大学做点事情,因为这是 Ken 经常提到的一所大学。我想要感谢 Ken Morley 和他的家人对我的帮助、支持、和理解。过去的30年,我一直怀着感恩的心生活着,希望有一天,因为这份友情,我可以成为像Ken Morley 那样的人,帮助和支持自己根本不认识、只是在街上遇到的年轻人。我希望自己可以做的更多,希望可以在未来一直做下去。”

如同 Ken 当年对他的支持,马云希望这项奖学金将用于——

“支持那些想自己看看这个世界,经历它、用自己的脑袋思考它的人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团生活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