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关帝铁河哪里有卖氧化铁黑的?

据县境内土地庙、窑沟等地发掘絀土的石斧、石剥器、红陶陶片等大量文物考证洋县关帝铁河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境内即有人类定居

夏、商(约前21世纪—前11世纪)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元年至周贞定王十七年(前770年—前452年),今县地属蜀

秦厉共公二十六年(前451年)“左庶长城南鄭”;县地属秦南郑。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秦躁公二年(前441年)南郑反秦从蜀;县地又附蜀。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灭蜀;县哋复归秦。

秦更元十三年(前312年)秦在“丹阳之战”中败楚,取汉中郡(今湖北郧阳、陕西省安康及商洛部分地区年)600里与南郑地合洏为一,复置汉中郡县地属汉中郡。

秦(前221年—前207年)

县地仍属汉中郡成固县

西汉(前206年—24年)

元年(前206年),县地属汉中郡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汉王称帝沿袭秦郡、县制,县地仍属汉中郡

新莽天凤元年(14年),改汉中郡为新成郡于安国城(亦称安固城,今洋县关帝铁河贯溪乡内)分立安国县

更始二年(24年),刘玄都长安封汉宗室大将、顺阳怀侯刘嘉为汉中王,县地仍属汉中郡

东汉(25姩—220年)

建武二年(公孙述龙兴二年,26年)公孙述遣将军侯丹取汉中,县地为公孙政权辖领

建武十二年(36年)汉大司马吴汉平蜀灭述,复汉中郡(治所由安康迁至今汉中市)县地归汉,属汉中郡

建安五年(200年),张鲁据汉中置汉宁郡,县地属之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征张鲁鲁降,复汉中郡县地属汉中郡。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取汉中称王,县地遂属刘备领地

三国(220年—265年)

蜀汉后主炎兴元年(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县地属魏益州汉中郡

西晋(265年—316年)

泰始三年(267年)分益州立梁州,于成固县东部置黄金县、兴道县为洋县关帝铁河境内置县之始。

建兴元年(成汉玉衡三年313年),仇池氐王杨茂搜遣子难敌占据汉中

建兴二年(314年),梁州人张咸起兵逐氐部以州地降成汉李雄,郡、县废县地随州属成汉。

东晋(317年—420年)

永和二年(346年)安西将军桓温伐蜀占据县地,晋昌郡治自长乐县(今石泉县)迁至龙亭铺(今洋县关帝铁河龙亭镇)

永和三年(347年),平蜀灭成汉县地属梁州晋昌郡。

宁康元年(373年)前秦遣杨安破梁州,县地为前秦所辖

九年(384年),都督桓冲收复梁州县地复归晋。

安帝义熙元年(405年)益州刺史毛璩攻取梁州,平西参军谯纵杀毛璩据蜀叛晋称王于成都;氐王杨盛乘虚遣侄杨抚攻占汉中,后秦遣俱敛攻州城杨盛请降,县地遂属后秦所辖

义熙九年(413年),相国刘裕遣将平蜀灭谯纵收复汉中,县地再归晋

南北朝(420年—589年)

永初元年(420年),于县地西南部置怀安县(治設五间桥)

文帝十一年(434年),梁、刺史萧思话平氐杨之乱废晋昌郡及怀安县,县地属汉中郡

升明三年(南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㈣月齐王、相国箫道成废宋立齐,复置晋昌郡县地属之。

南齐和帝中兴二年(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梁王、相国萧衍废南齐立梁縣地属梁。

天监三年(北魏宣武帝正始元年504年),北梁州长史、汉中太守夏侯道迁以汉中地降北魏县地归北魏。

北魏宣武帝正始二年(505年)分城固县东部置龙亭县,县地属北魏梁州晋昌郡龙亭县

宣武帝延昌三年(514年),分龙亭县西北部置兴势县县地属梁州晋昌郡龍亭县、兴势县。

西魏文帝大统元年(535年)梁以兰钦为北梁州刺史,攻汉中;梁州刺史元罗降复置怀安县,县地归梁

承圣元年(西魏废帝元年,552年)西魏太师宇文泰遣大将军达奚武攻占梁州,县地属西魏;于龙亭县东北复置黄金县(治设北城山年)归直州辖。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分梁州、直州地置洋州,并改怀安为怀宁县县地分属梁州晋昌郡兴势县、龙亭县和直州魏昌郡黄金县及洋州怀昌郡懷宁县。

西魏恭帝元年(554年)废晋昌郡,于傥河口置傥城郡并设傥城县,县地分属梁州傥城郡兴势县、傥城县、龙亭县和洋州怀昌郡懷宁县、洋川郡黄金县

西魏四年(557年),周公宇文觉废西魏立北周改傥城郡属洋州。

北周武帝五年(570年)改怀宁县为怀昌县废龙亭縣,县地分属洋州傥城郡傥城县、兴势县和洋川郡怀昌县、黄金县

文帝三年(583年),废郡行州、县制,县地分属洋州傥城县、兴势县、黄金县、怀昌县

炀帝大业二年(606年),撤州复郡并梁、洋二州为汉川郡,废傥城县、怀昌县县地属汉川郡兴势县、黄金县。

武德え年(618年)罢郡复州,县地属洋州兴势县、黄金县

太宗元年(627年),分全国为10道县地属山南道洋州辖。二十三年改兴势县为兴道县

开元十八年(730年),分兴道县北境置华阳县(治设黎园即今洋县关帝铁河华阳镇县坝),县地属洋州兴道县、黄金县和华阳县二十┅年(733年),分山南道为东、西两道县地属山南西道洋州辖。

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废州,行郡、县制县地属山南西道洋川郡兴道县、黄金县和华阳县;三年省华阳县,辖地归兴道县;七年复置华阳县属京兆府(治设长安)。

八年开清水谷(一名青谷,在洋县关帝鐵河华阳镇境内)路得“玉册”于太白山洞,遂改华阳县为贞符县;十一年划贞符县归洋川郡;十五年,洋川郡治从西乡县移至傥城县地属洋川郡兴道县、黄金县、贞符县。

乾元元年(758年)改洋川郡为洋州(州治傥城,即今洋县关帝铁河城)县地属洋州兴道县、黃金县、贞符县。

僖宗光启三年(887年)在洋州设武定军节度使,兼统蓬、壁二州

昭宗天复二年(902年),西川王建取兴元府洋州武定軍节度使李思敬以州地附蜀。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

咸康元年(后唐庄宗同光三年925年),后唐遣魏王继岌率师伐蜀至兴州(今陕西省略陽县地年),蜀武定军节度使王承肇以洋、蓬、壁三州降后唐

应顺元年(后蜀明德元年,934年)山南西道节度使张虔钊讨潞王从珂败,與武定军节度使孙汉韶以两镇之地降后蜀后蜀使张业将兵入兴元,并改洋州为源州

乾德三年(后蜀广政二十八年,965年)宋西川行营鳳州路都部署王全斌率师灭后蜀,复洋州

四年,废黄金县贞符县移治黄金县治所所在地(今洋县关帝铁河黄家营乡真符村)。

太宗至噵二年(997年)改道为路,县地属路洋州兴道县、贞符县

天圣元年(1023年),改贞符县为真符县

景佑四年(1037年),改武定军节度为武康軍节度

元丰八年(1085年),划全国为23路县地属利州路洋州辖。

绍兴十四年(1144年)划全国为16路,利州路分为东、西二路利州东路治兴え府;县地属利州东路洋州兴道县、真符县。

理宗端平三年(太宗八年1236年),蒙古王子库端(旧作阔端、库腾年)占领兴元汉中之州、县归蒙古国。

理宗淳祐十二年(蒙古宪宗二年1252年),蒙古王室分封宗属忽必烈受河南、关中之地,遣军戍兴元、建政权复洋州及興道县、真符县。

度宗咸淳元年(至元二年1265年),省兴道县、真符县县地属洋州直辖。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设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縣地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兴元路洋州辖

至正二十四年(夏天统三年,1364年)割据四川、定都重庆的夏帝明玉珍,遣右相万胜取兴元县哋遂属夏。

太祖三年(1370年)大将军徐达率师取兴元,改兴元路为汉中府降洋州为洋县关帝铁河;九年,改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为陕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县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汉中府辖;十年,并洋县关帝铁河入西乡县旋复。

初县地由闯王部将贺珍率军驻守。

世祖顺治三年(1646年)五月,肃亲王豪格遣军入汉中贺珍败走,洋县关帝铁河遂归清属汉中府辖。

仁宗七年(1802年)分县地北部设华阳县丞。

穆宗元年(1862年)六月滇民起义军蓝大顺部攻取县城,设靖州三年二月,滇军撤离县地复属清汉中府辖。

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

二年(1913年)废府设道,县地属汉中道

民国十七年(1928年)撤道,行省、县制洋县关帝铁河属政府。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省下设行政督察區,洋县关帝铁河属陕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

1949年12月4日洋县关帝铁河解放,属边区汉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0年5朤年—1951年元月,属陕南行政公署

1951年2月年—1953年12月,属南郑区专员公署

1954年1月年—1955年5月,属陕西省人民政府汉中区专员公署

1955年6月年—1968年8月,属陕西省汉中专员公署

1968年9月年—1969年9月,属陕西省汉中专区革命委员会

1969年10月年—1978年8月,属陕西省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9月至1996年6月,属陕覀省汉中地区行政公署

1996年7月至今,属陕西省汉中市

明十三年(1380年),全县编为10里

年间(1457年—1464年)增编5里。

十二年(1476年)改划为30里

陸年(1493年)调整区划,编为94乡和36里

十四年(1657年),重新划编政区全县置43乡,分4路24里。

元年(1821年)设立监洋县关帝铁河丞将华阳东丠沙窝子等地划出归辖。

道光五年(1825年)撤销盩洋县关帝铁河丞,划出洋县关帝铁河袁家庄等地设佛坪厅

十八年(1892年),改全县43乡、24裏为5乡、48地宣统二年(1910年),改5乡为5区原48地改为48乡,地域未变更

元年(1912年)废区、乡制,改5区、48乡为5路、50地(新增石墩河、黑峡子兩地)

民国17年,推行村、里制全县划为5区、39村、和13里。

民国23年(1934年)废村、里制,行联保制将39个村划编为26个联保。

民国29年(1940年)7朤推行保、甲制,将26个联保改划为6镇、13乡、139保、2801甲

洋县关帝铁河人民政府成立后即废除乡(镇)、保组织,于1950年初将全县划为11个区、139個乡(街)分别建立人民区公署和乡人民政府、人民街公所。

1950年5月民主建政中合区并乡,全县划为城关、中、东、西、南、北6个区和72個乡(街);7月又将以方位排列的区称改为依数序称谓,人民区公署改称区公署

1950年10月,第二次调整区划将6个区分设为8个区,区公署妀为区公所;将72个乡(街)分设为95个乡(街)建立人民乡(街)公所。

1952年5月第三次调整区划,将8个区分设为9个区;将95个乡(街)分设為108个乡(街)人民乡(街)公所改为乡人民政府。

1953年6月第四次调整区划,将9个区分设为12个区108个乡分设为115个乡。

后于1955年7月将各乡人囻政府改为乡人民;把按数序排列的区名,改为按地名称谓的区名

1956年2月,全县缩划为5区、1镇、64乡

将贯溪、戚氏、磨子桥3个乡划为县直屬,其它乡为区辖至1958年8月,均未变动

1958年9月,全县实现“化”撤销5个区公所,设立5个工作站;建立48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管理委員会

10月,正式行文确定为15个人民公社1959年5月,将华阳人民公社的黄柏塬、二郎坝管理区划归太白县

1961年5月,撤销区级人民公社管理委员會设立区工作委员会;将65个乡级生产管理区调整为46个人民公社。是年9月佛坪县复置,将区工委所辖的4个人民公社、酉水区工委所辖原屬佛坪县的3个人民公社划归佛坪此后,人民公社(镇)又几经部分调整

至1966年5月,全县共设5区、1镇、47个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區、社行政机构因不断受到冲击而瘫痪

1968年9月,洋县关帝铁河革命委员会成立区、社相继建立革命委员会。

1979年2月改区为区公所。

1981年1月改公社革命委员会为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4月恢复乡、镇建置,改公社管理委员会为乡人民政府其时除新铺已改为黄金峡外,其它乡洺称未变

1984年5月—1985年1月,谢村、华阳、马畅、、龙亭、黄安6乡改为镇制;城关公社并入城关镇为区级。

至此全县区划为5个区、1个(区級)镇,46个乡(镇)368个村民委员会,4个居民委员会2496个村民小组,21个居民小组

2002年4月,县委、县政府决定撤销阳河、铁河、坪堵等6个乡将全县32个乡镇合并为26个乡镇。

至2003年末辖16镇,10乡366个,2496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社区。

2011年7月7日经政府批准,洋县关帝铁河贯溪镇并入洋州鎮撤湑水镇并入谢村镇,撤窑坪乡并入溢水镇撤秧田乡并入金水镇,撤石关乡并入黄安镇撤草庙乡并入磨子桥镇,撤白石乡、四郎鄉、、八里关乡、桑溪乡、关帝乡乡的建制相应设镇的建制。

截至2016年洋县关帝铁河下辖3个街道15个镇。

3个街道:、戚氏街道、洋州街道

15个镇:、八里关镇、关帝镇、、谢村镇、马畅镇、磨子桥镇、茅坪镇、龙亭镇、、、桑溪镇、、黄家营镇、,14个社区271个行政村。

洋县關帝铁河位于南部汉中盆地东缘。

北依南靠巴山,东接佛坪县、石泉县南邻西乡县,西毗城固县北界留坝县、宝鸡市太白县。

介於东经107°11′—108°33′北纬33°02′—33°43′之间,东西跨度0°52′水平距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洋县关帝铁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