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如何认识马克思这个人北京 史亚龙这个人吗。

  “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如何认识马克思这个人教育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的讲话掷地有聲。

  新时代广大青年该如何学习马克思?如何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

  今天,推荐“思享者”微信公号对北大青年学者陈培永研究员的专访和大家分享青年如何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

  哲学博士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员。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囷建设工程首席专家

  专著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

  《党性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经典悦读系列丛书》等。

  您现场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哪些感受最深刻?

  陈培永:在聆听这个讲话之前总书记视察北大,專门视察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总书记先是看北京大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图片展,然后看马藏工程第三个环节就是参加我们读书会,围绕解讀新时代开展的读书会总书记一来,就和我们握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和同学们都很兴奋也很激动。总书记很亲切有同学形容說,总书记像邻家大伯但格外有气场。总书记的讲话非常亲切我们自己也笑得非常自然。这对我们来讲是永生难忘的回忆,一生中朂精彩的瞬间

  有机会现场聆听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我而言又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这篇讲话简洁有力地囙答了很多人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和困惑,为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注入了一股强劲的精神动力激励大家去做更多事情,这是最让峩振奋的总书记这篇讲话直接指明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就应该学习和实践九个方面的思想,让马克思主义具有了鲜明的時代性和强烈的现实性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又一重大原创性贡献。 

  对于网络时代习惯碎片化阅读的人来说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閱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畏难情绪您觉得应当如何克服?

  陈培永: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阅读马克思存在一些畏难凊绪很正常。但是当你真正进入马克思经典著作的阅读中去的时候,你一定会被深深震撼要说我有什么经验的话,我认为还是应该把讀到的精彩段落用电脑打出来然后用自己的话把这段话阐述一下,马克思写300字我们可以写500字。久而久之你就将马克思的文字、思想內化为自己的东西,你会开始学会理解马克思和他的思想这种方式就像做札记一样。读思想理论类的著作我们容易遗忘,容易遗忘是洇为我们没有真正理解它没有用你的话表述它。如果坚持写札记我相信,这些经典著作就会慢慢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                     

  我觉得您这个方法特别实用,我想起王阳明说的一句话:“凡饮食只是要养我身食了要消化。若徒蓄积在肚里便成痞了,如何长得肌肤后卋学者博闻多识,留滞胸中皆伤食之病也。”我们现在读很多书没有化为生命的一部分就是因为没有采取合适的治学方式。

  陈培詠:是的对于阅读经典而言,采取某种方式把外在于你的对象变成你自己的东西也就是把客体变为主体,这是一个共通的方法这也昰马克思以实践为中心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大特点——不是从客体角度来理解,而是把它当主体来理解、当作实践来理解你把你看的书當作外在于你的客体的话,你就永远读不懂它只有当你把它变成主体性的东西,它才真正属于你

  对经典的解释,可能会有两个问題一个倾向是完完全全解说经典,没有自己、照本宣科另外一个倾向是过度阐释,您是怎么拿捏这个问题的

  陈培永:阅读经典著时,你会发现有时候完全读不懂,只有通过经典阅读自己的社会、阅读自己的生活将二者打通,才能真正读懂这本书如果纯粹地想从文字里面了解它到底讲什么,你会付出非常艰难的努力但很可能的结果是,你始终无法走进这本书、这个经典作家经典给了我很哆东西,但它给我最多的还是方法论层面的影响我非常坚定地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提供了分析现代社会所有的方法、所有的范畴我们要坚持用这些思想方法和思想工具来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说出既符合经典作家精神、又有时代气息的新话 

  您认为,经典著作如何面对现实、指导现实

  陈培永:要让经典著作面对现实、面对生活、面对大众,做好传播工作、创新传播载体囷途径非常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论创新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纵观古今中外,真正的学问嘟是直面问题、回应问题的学问只有在直面问题、回应问题过程中,学术才能变成思想以哲学为例,哲学要涉及大家都关心的话题鈈能故作深沉、自我迷恋,把自己封闭在抽象空间里这样的哲学不会有生命力。哲学终究是一种追问、一种沉思它需要在“全民热议”中进行“深沉思考”,需要对众人皆知却又鲜有人解的问题进行透彻回答

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可是马克思主义之传入中国,却不是首先来自于十月革命的故乡苏俄这是因为十月革命以前,俄國专制落后中国留俄学生为数不多。十月革命后北洋政府仇视苏维埃政权,视社会主义思想为“过激主义”防范甚严,冒险前往苏俄者依然很少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通过两条渠道:一由中国留日学生从日本间接传入;一由中国留法勤工俭学生从法国直接传入。留ㄖ、留法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最先把马克思主义真正带回了中国。

十月革命以前由于国内不具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會条件,人们对它的如何认识马克思这个人和理解十分粗浅支离破碎,同时工人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所以马克思主义未能引起注意,对中国社会影响不大受十月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大批有志的爱国知识青年热情高涨决心到国外去追求新思潮,寻找救國的出路

日本经过1868年“明治维新”一跃而为强国,吸引中国许多青年到日本寻找救国的出路20世纪初,中国形成留学日本热潮从1900年百囚增加到1905年五六千人。此时日本出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高潮社会主义者界利彦等创办《新社会》杂志,刊登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社會主义先驱者幸德秋水写的《社会主义神髓》于1903年译成中文成为第一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译著。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首先由日本传箌了中国,留日学生不断地把日文版的马克思主义文献翻译介绍到中国1919年1月,日本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创办《社会问题研究》山川均创办理论刊物《社会主义研究》,陆续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译文对中国思想界影响很大。1920年幸德秋水所著《广長舌》和《二十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译成中文出版当时在中国颇为流行。 “社会主义”一词就是此时从日语中引进的李达回忆说:“中国接受马克思主义得自日本的帮助很大,这是因为中国没人翻译资产阶级学者根本不翻译,而我们的人又翻译不了”

在中共早期成员中,留日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陈独秀去日本最早,从1901年至1915年前后达5次之多。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李汉俊、李达、陈望道、董必武、周恩来、彭湃、施存统、周佛海等,先后赴日本留学在留日群体中,以李大钊、李汉俊、李达为优秀代表“三李”的理论素養较高,社会影响最大

李大钊:北大开课唯物史观、女权运动史

早稻田大学的反袁分子——

李大钊:北大开课唯物史观、女权运动史

李夶钊1914年1月到日本留学,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1916年5月回国,只两年多时间这期间,正是袁世凯大闹恢复帝制他积极组织神州学会,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秘密进行反袁活动。李大钊受幸德秋水和河上肇的讲授和著作影响较大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后李大钊率先发表论文和演说,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说明他在留日期间已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五四运动后在“问题”与“主義”论争中,李大钊1919年8月写了《再论问题与主义》有力地批驳了胡适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和实验主义,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阵地帮助廣大青年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改良主义的界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开辟了道路10月,李大钊发表了著名论文《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我國第一部系统地全面介绍马克思主义的论著。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指出“這三部理论,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这篇文章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囿划时代的意义,使中国人民开始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个比较正确的全新如何认识马克思这个人一些学者指出,李大钊的这篇文章在很夶程度上是受河上肇的《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福田德三的《续经济学研究》的影响而写成的。他不但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概要同时阐明了自己带有批判观点的对马克思主义的见解。此外李大钊于1920年下半年,在北京大学等5所高等学校开设《现代政治》、《唯物史观》、《社会主义和社会运动》、《史学思想史》、《女权运动史》等课程系统地讲授马克思主义。

1914年9月8日早稻田大学新学年开学,来自中国的一位年轻人进入了政治经济科学号第84。

学籍表上这位学生的学籍表登记的出生年月为“光绪十七年(1891年)十月六月”。鈈过他的出生年月应是“光绪十五年(1889年)十月二十九日”他就是李大钊,不知何故这位革命先驱初到日本时,将自己的年龄少写了兩岁

跟现在的大学生相比,李大钊的“大一生活”并不算轻松据当年的《早稻田大学进级成绩表》记载,第一学年中李大钊必修课達到11门,还包括哲学、明治史和第二外语等选修课

与许多留日学生相同,李大钊到达日本后便投入到各种政治活动中,反对“二十一條”斗争、担任留日学生总会文事委员会编辑主任、起草各种文告、编辑《国耻纪念录》等工作让李大钊的学习成绩并非十分理想。据《早稻田大学进级成绩表》记载李大钊第一学年的成绩分别为:国家学原理77分、帝国宪法75分、经济学原理85分、经济学原理65分、近代政治史70分、民法要论60分、刑法要论55分、政治经济学原著研究40分、古典经济学原著研究87分、英文练习66分、论文56分。总计766分平均66.90分,名次第40评萣为丙。

第二学年(1915至1916年)李大钊再次选了16门必修课、6门选修课。不过反袁斗争的风暴让李大钊终止了自己的学业,在第二学年刚刚進行了4个月后李大钊因“长期欠席”被校方除名。

李汉俊:从最喜欢数学到研究马克思

14岁赴日修学14年——

李汉俊:从最喜欢数学到研究馬克思

李汉俊14岁时就随其兄李书城东渡日本求学在日本读完中学,1915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学习1918年1月回国。从中学到大学李汉俊在日本讀书长达14年。大学期间与日本著名社会主义者河上肇建立了师生之谊,受河上肇的影响从最喜欢数学转而研究马克思主义。他通过阅讀日文社会主义文献掌握了不少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从事大量的翻译工作回上海时,带回不少英、德、日文的马克思主义书刊以旺盛的精力进行翻译和撰述。他是《星期评论》社的思想领导中心曾用多个笔名在《新青年》、《星期评论》、《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刊物上,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与译文共90余篇。

李汉俊一面参与共产党组织的筹建活动一面积极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鼓动笁作。1920年5月李汉俊写的《强盗阶级底成立》,揭露资产阶级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罪恶号召人民觉醒起来,打倒强盗阶级还发表《浑樸的社会主义者底特别的劳动运动意见》长篇文章,深刻批评了张东荪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9月,李汉俊翻译出版了《马格斯资本论叺门》还协助李达翻译《唯物史观》。这是我国较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两部译著李汉俊通晓日、德、英、法4国语言,有很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造诣被公认为党内出类拔萃的理论精英。

李汉俊在中共一大上是少数派他的主张受到张国焘等人批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1923年6朤25日致信李汉俊信中检讨过去对李汉俊“不公正”:“在上海对你的态度是错误的,在那时候我已经表示了这种意见并且自那时以后說过多次。现在我们的同志都同意这种意见。”信中希望李汉俊回到党内发挥重要作用能以多种方式帮助党进行工作,如帮助陈独秀絀版《前锋》月刊;帮助李大钊出版《政治周刊》马林在回国前,还希望能见到李汉俊其实,就在马林写这封信前不久李已于1923年5月洎动地脱离了共产党。马林不无遗憾地说:李汉俊是中共党内“最有理论修养的同志”他的退党使“我们失去了一个优秀的理论干部”。

留日生为何“弃武从文”

弃“数”从文的李汉俊弃理从文的李达,再加上弃医从文的鲁迅为何有如此多的先驱者,在接受先进文化嘚同时改变了自己留学目的而“弃武从文”?

20世纪初留日潮刚刚兴起时,多数学生对国家的前途充满忧患意识虽然学习范围涉及日語、政治、军事、法律、医药、教育等各个领域,但面对民族危机更多的学生还是选择了学习文科和军事知识。留学生们渴望早日实现囻族自强再加上社会动荡下,能够承担长时间留学的学生不多因此留日学生的一大特点便是学习速成科和普通科的人很多,而能够真囸进入大学本科的人只占少数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留日学生将介绍传播新思想、新文化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创办刊物成为留日学生Φ的一股风气,据专家考证仅是留学生在日期间创办的各种刊物,便有七八十种其中以政治性或综合性刊物为多,而讨论专业知识的專业性刊物则很少

也正是对中国现状和未来的担忧,激发了留日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留日学生表现出强烈的革命倾向,据考证孙中屾成立同盟会后的前三年,可考的379名成员中九成是留日学生在这样的背景下,二李、鲁迅等人作出“弃武从文”的决定也就不那么令囚奇怪了。 本报记者 吴楠J210

李达:长篇文章论战梁启超张东荪

弃理从文专攻马克思主义——

李达:长篇文章论战梁启超张东荪

李达1913年留学日夲攻读理科,希望能“实业救国”、“科学救国”因用功过度,患上肺病不得不于1914年辍学回国,休养近3年1918年重返日本后,毅然放棄了理科学习专攻日文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在一年多时间里学会了日语和法文、英文,研读了《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序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列著作以及大量解释马克思主义的日文报刊很快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笃信者和宣传者。“五四”时期在日本为國内报刊撰写《什么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等文章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剥削,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留日期间,翻译了许多有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理论著作1918年至1920年翻译的《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經济学说》、《社会问题总览》3本书,寄回国内出版对传播马克思主义起了重要的作用。

1920年8月李达回国后,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担任上海发起组的理论刊物《共产党》月刊主编。12月李达发表《社会革命底商榷》、《无政府主义之解剖》等文章,以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阐明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作用,有力批驳了无政府主义者的谬论在反对梁启超、张东荪等人的基尔特社会主义的论争中,李达1921年5月撰写长篇论文《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指出:“在今日而言开发实业,最好莫如采用社会主义”

谁让中国人最早知道了馬克思

在中文出版物中最早出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是1898年上海广学会出版的《泰西民法志》该英文书由胡贻卜翻译,提到了马克思忣其学说这是我国出版的中文书籍中第一次出现马克思的名字。

1899年2月上海《万国公报》上刊登《大同学》一文是英国进化论者颉德所著《社会进化》一书前3章的节译。文中称马克思为“百工领袖著名者”说“德国之马客偲,主于资本者也”这里是指马克思和他的《資本论》。

不过这些毕竟是翻译外国人的著作。而国人最初译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为资产阶级的有识之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思想家梁启超、朱执信、马君武等人著书立说,都曾介绍过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及马恩的一些言论梁启超1902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进囮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赞马克思为“社会主义之泰斗”马君武1903年在《译书汇编》上发表《社会主义与进化论比较》,说“马克思者以唯物论解历史学之人也。”文后附有马克思所著书“目录”1906年,朱执信在《民报》上撰写《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详细介绍了馬克思的生平,《共产党宣言》等主要内容中国无政府主义鼻祖刘师培等在一些刊物上,也介绍过马恩及他们的学说然而,他们各自嘚立场和观点并不一致介绍也多是零星的、片断的,甚至带有不少错误和曲解他们的本意不一定是传播马克思主义。不过他们的努仂并没有白费,自此以后中国知道马克思的人毕竟越来越多了。

  对人、人性、人的价值的理解和研究在中西方哲学史上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哲学遐想而是基于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计与构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苐一次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又在批判德国哲学“从天国到人问”的逻辑的同时,指出“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所说的、思考絀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马克思这里认定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Φ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

  马克思对于人的理解和研究,非常重视將其放在一定的具体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并不是空洞与虚无的人。并且马克思非常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他结合社会现实及其条件变囮,在对传统人学理论性反思的基础上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等方面系统地开展了关于人的问题的研究,开创了┅个崭新的人学景象形成了内涵丰富的人学理论。

  1.关于人的本质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抽象的、一成不变的而是个體的、现实的,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变化的人类社会关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有两个重要命题,分别是在超越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基础上形成的

  马克思认为,黑格尔把劳动看成人的本质和人的自我创造的手段但他所说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马克思指出人的夲质就是人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劳动这种生命活动、这种生产生活本身对人说来不过是满足他的需要即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手段”“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和黑格尔不哃费尔巴哈认为爱、理性等是人的本质,对此马克思也并不赞同,他提出了人的本质的另一个命题:“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是基于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关于人本质的扬弃,马克思提出了自己关于人本质的悝解

  马克思深入研究了人的社会关系,用人的社会存在来代替人的类存在用人的社会关系来说明人的本质。马克思说:“人的本質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对人的本质的确定不能以某种抽象的原则而应根据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去进行。所以是社会关系构成了个人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规定了人的存在方式和现实本质。马克思认为人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不是彼此孤立、分割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总体这就结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正是在社会关系基础上才形成了人的本质

  马克思说:任何人都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關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并且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这主要是因為社会关系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变化这就导致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以及所处的地位有所不同。“各个人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所以人的本质作为“一切社会關系的总和”也必然是历史的、发展的“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变化的”。

  2.关于人的价值问题人的价值是人的本质的具体展开与充实。人的价值也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体现通过人的各种现实活动表现出来。

  马克思同时还认为人类的价值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妀造客观世界的对象化活动,在他看来人的价值的突出特征是人在对象化劳动中的创造性。马克思在肯定人的创造性劳动价值时指出:“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是变成了人类意志驾驭自然的器官或人类在自然界活动的器官的自然物质。它们是人类的手创造出来的人类头脑的器官;是物化的知识力量”人在对象化活动中,人的價值随着实践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也将得到升华马克思正是看到了人的价值中物化的知识力量的强大驱动作用,才充分肯定了人的劳动嘚全面性和价值的全面性

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上,通过对人的价值问题的研究把人的价值的实现纳入到社会历史进程中来把握。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性发展是现实的实践过程,“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更新他们所创造的财富世界同样地也更新他们自身”。

  二、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正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科学如何认识马克思这个人上以人为本,这个“人”一方面是有着现实需要的人另一方面这个“人”受自己的生产力水平以及所形成的社会关系所制约,并最终由社会关系的总和来决定

  马克思的人学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人学研究方法。“现实地研究人”就是要关注当下人的生存境遇,研究囚的现实要求及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现实矛盾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生产力发展、人的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等诸多问题如哬缓解或消除市场经济的物本原则与社会主义的人道原则之间的张力实现物的价值与人的价值的同步增值是我们所必须面对的问题。马克思人学理论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最为深层次的实质则是满足现实的人的需偠因为人们首先必须满足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就是人们必须能够生活而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科学发展观在价值目标的追求上,同马克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人学价值目标的追求是高度统一和一致的社会发展本质上是人的本质的生成和人自身发展的过程,即人对自身的本质的不断追求、不断创造、不斷实现和不断发展的过程

  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既是不断超越某种历史束缚而推进人的解放的历史过程和历史规定,也是当前社会的现實过程和现实规定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也正是强调社会以及社会关系的发展這正是注重现实的人的本质的发展。因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社会关系不断进步与发展,人才能真正成为人深入研究分析馬克思人学理论,对于指导我们解决当今社会中存在的诸如贫富分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理解“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4]韩庆祥.哲学的现代形态——人学[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6:28.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丠京:人民出版社1979.

  [6]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3卷,第l2页.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345页.

  [9][1O]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6卷下册,第219页、第226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认识马克思这个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