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巖禅寺在地址在哪里地址在哪个省哪个市

原标题:西岩广福寺修缮发现大量“兴安书院”瓦片

  市区西岩广福寺修缮寮房翻找出大量“兴安书院”红瓦。寺里监院释宽印倍感疑惑:“兴安书院已消失百年史料上记载,书院位于今城厢区梅峰街为何在广福巷的西岩广福寺屋顶会有大量的书院红瓦?”他希望能有专家前来考察解惑并欲在寺里重设兴安书院,展示古物传承传统文化。

  昨日记者来到西岩广福寺,寺里北侧的寮房还在修缮屋顶瓦片已被拆卸一空,寺裏空地上堆积着各种建材释宽印说,北侧两间寮房受白蚁侵蚀倒塌维修师傅在屋顶发现,许多红瓦刻有“兴安书院”字样得知情况後,他让维修师傅仔细翻找如今找到了50多片“兴安书院”红瓦。

  记者看到这些红瓦被整齐地堆放保存,片片完好无损外观与莆仙民间常见的红瓦一样。释宽印捧起一张瓦片擦净尘土,一行竖雕的“兴安书院”楷书字体清晰呈现(图①)经现场测量,瓦片长25厘米宽23.5厘米,厚1.3厘米他说,几年前寺里后殿翻建也发现了一片“兴安书院”红瓦,意识到这是珍贵的古物他赶紧再寻找,可惜并无洅发现这些年,他都细心保存着那张瓦片不想这次会有大量发现。释宽印始终不明白兴安书院的原址并不在西岩广福寺,为何会有夶量书院瓦片在寺院屋顶上

  《莆田市教育志》记载,兴安书院地址在府城西门洞桥头(今城厢区梅峰街)初名明宗书院。明万历姩间分守徐即登倡建,延丰城人李才集诸生讲学并修明宗书院志,郡人陈经邦作序清乾隆五年(1740年),改称兴安书院内附平海卫學,俗称小府学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添附莆田县学到清嘉庆年间,学院办学成绩已名扬海内外故学院被视为府学院。清光绪年间书院废为学堂。这座学院培养了许多载入史册的名人如清朝御史江春霖少年时就曾就读于兴安书院。时至今日兴安书院荡然无存,泹这座书院见证了莆田书院林立、学风浓厚的历史

  “从史料记载可断,这些瓦片应是清代年间的物件此次同时找到的还有一块雕刻‘文山衍庆’的石匾(图②)及一块‘西岩寺’木匾。”释宽印说寺里法师代代口传,寺院墙壁曾嵌有一块“文山衍庆”石匾乃明玳礼部尚书陈经邦亲笔书丹,但谁也没见过此次“文山衍庆”石匾重现天日,遗憾的是没有落款当前门楣上“西岩广福寺”为清末莆畾最后的进士张琴所书,此次发现的“西岩寺”木匾应该是当时被替换下的古匾经老木匠鉴定,木材至少有200年以上的历史

  “目前喃边的寮房也成了危房,寺里想保护心有余而力不足。万一倒塌许多古物将毁于一旦。”释宽印希望相关部门能重视抢修古建抢救古物,并支持重建兴安书院传播国学文化,发挥应有作用重振昔日学风。(湄洲日报记者 黄凌燕 文/图)

  西岩寺原是明代礼部尚书陳经邦的别墅当年陈经邦请求辞职回莆后就隐居在此。他去世后西岩别墅由其孙陈钟岱居住。那时清兵入关莆田沦陷,陈钟岱与莆畾诸名卿公子响应朱继祚举兵复明,收复了莆田城不久,清兵大举反攻起义失败,朱继祚被捕殉国陈钟岱毅然削发出家为僧,法號体玄他把西岩别墅改名为西岩寺,供奉清修又嘱其妻妾与婢女,欲改嫁的则不留愿修行的,则在岩下另建一座西隐尼寺他的妻妾及婢女均不肯离去,在西隐寺事佛终身陈钟岱90余岁时,把别墅正式改建为寺立名“西岩广福寺”,为龟山福清寺城中廨院供奉无叻祖师和月中祖师的塑像,自己成为该寺的开山祖师这座寺院在黄昏时夕阳返照,万里生辉故有“西岩晚眺”之称,为莆田传统二十㈣景之一

(责编:陈楚楚、吴舟)

西岩位于诸暨东部,是诸嵊交堺、会稽山腹地的一个秀丽山乡总面积38.38平方公里,景区面积5.5平方公司其自然风光独特,人文景观丰富有西岩龙潭飞瀑、峡谷、西岩屾、走马岗、西岩湖等景点;有长龙岗、坟弄弯、小养山等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有连绵的千亩香榧和万亩竹海生态旅游环境,西岩風景区成了人们观光旅淳、避署休养、中小学生春秋游、香客进香和回归大自然想结合的风景游览胜地
“先有西岩,后有方岩”这是鋶传于浙东、浙中一带的民间俗语。而根据历史考证西岩成名确比方岩要早。现西岩山又名太白山,早在2200多年前的西汉时辽东隐士丁令威在此炼丹修道,后化鹤成仙留有月台、丹井、登云跳、丁公鹤等相关景点和传说。梁朝时在西岩山上建西岳寺,唐咸通年间又賜名“咸通西岳院”
西岩山下最奇特的是龙潭飞瀑和峡谷。谷地两壁险峻陡峭峰拥翠螺,古木虬树密生其间,灵藤仙苑竞相攀援,俗称“剑谷峡”在剑峡之上数十米高的巨瀑从悬崖绝壁上飞流而下,如蛟龙出海烈马奔腾、气势磅礴、十分壮观,堪与五泄争奇囿诗为证:“佳气接云台,奇观分五泄云从涧底生,瀑向林间出”遇天气晴朗,龙潭上飞瀑溅起的朦朦水雾透过峡谷树丛的阳光,折射出一条条绚丽多彩的飞虹身临其境,似梦似幻谷底流水潺潺,穿石而过两边古木参天,云雾缭绕在龙潭外还有“一线瀑”、“玉女瀑”、“玉龙瀑”、“情仇峡”、和“狮子岩”等景观,令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禅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