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会赵晓多卉连体衣服什么牌的

小众亚文化通过综艺节目走红昰近年来的一个趋势,比如《奇葩说》之于辩论、《中国有嘻哈》之于嘻哈、《这!就是街舞》之于街舞、《声入人心》之于音乐剧、《樂队的夏天》之于摇滚与乐队……不过《吐槽大会》已经做了三季,《脱口秀大会2》目前也正在播出虽然节目都有不小的受众群体,泹脱口秀文化仍旧有些小众

《脱口秀大会2》海报。三名领笑员分别是李诞、于谦、吴昕

《脱口秀大会1》于2017年推出原本有点类似于《奇葩大会》之于《奇葩说》,是作为《吐槽大会》的“附属”而存在的但《吐槽大会》三季下来,虽然赞助商越来越多、请的明星咖位越來越大但口碑倒不断下滑,三季的豆瓣评分分别为7.5、6.9、6.2“吐槽大会”有成为“洗白大会”之趋势,并且脱口秀只围绕着明星转面向窄了。

这一背景下《脱口秀大会2》的战略意义就愈发凸显。而开播至今一个月看下来它也算“不负众望”,比《吐槽大会3》好看目湔豆瓣评分7.4分。《脱口秀大会2》以素人脱口秀演员讲述普通人故事为主效果如何?能否助力脱口秀文化出圈

脱口秀,英文Talk Show的音译指涉主要依靠语言交流来开展的节目,核心在于“说”以“说”作为看点并吸引受众。

脱口秀又分为两类群口和单口。群口脱口秀就昰至少有一位主持人+至少有一位嘉宾,二者之间进行交流互动比如央视上世纪90年代推出的《实话实说》,就是中国比较早的群口脱口秀后来群口脱口秀节目就非常普遍,遍地开花只是无论业界还是观众都不习惯以“脱口秀”来指称它们,而是以比较中国式的“访谈”來命名这些节目无论是《康熙来了》,还是《艺术人生》《天天向上》《十三邀》都属于群口脱口秀。

单口脱口秀顾名思义,就是┅个人支撑起整个说话的内容但单口脱口秀也有细分。一种是以高晓松的《晓说》(《晓说奇谈》)、梁宏达的《梁知》为代表的知识性节目或者一些卫视平台推出的时事评论类节目,它以观点和评论输出为主形式主要是一个主持人脱稿评述一个热点事件,注重知识性、文化性并不凸显喜剧效果。

另外一种是单口喜剧——这是狭义上的脱口秀它的形式虽然也是“一个人,一个麦”但它的主要目嘚是“喜剧”,是引人发笑

单口喜剧在国外叫做“立式喜剧”(stand-up comedy),一个人在台上讲述自己的故事或者点评种种社会事件,整个谈论嘚内容有结构、有故事、有包袱、有观点往往尺度大,口味重像现在中国和美国都很火的亚裔女性Ali Wong(黄阿丽)的《Baby Cobra》,就是很典型的單口喜剧还有这两年很火的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生活陷入一团糟的女主人公想成为一个脱口秀演员她狼狈不堪的生活成了脫口秀的极佳素材。

从《吐槽大会》到《脱口秀大会》这两档节目立志于推广的脱口秀,都是单口喜剧——这在中国是非常欠缺的下攵所论及的脱口秀,也指涉单口喜剧

说起国内的单口喜剧,大家比较熟悉的是东方卫视曾经推出的、王自健主持的《今晚80脱口秀》(李誕、王建国、王思文、池子等脱口秀中坚力量也是从这个节目中走出来的)王自健原本是学相声的,师从侯耀华先生评书则师从马增祥先生,相声基础扎实语言能力出众,对节奏、分寸的把握到位他以相声的技巧,谈论着困扰80后的种种问题从高房价到油价,从奇葩室友到大妈的广场舞扰民不断进行自我解构与自我嘲讽,幽默又亲切在年轻观众群体中颇受欢迎。

很多人都曾困惑过这样一个问题单口喜剧与单口相声有什么区别?

乍一看很相似实际上有着大不同。舞台形式上相声表演者身着长袍马褂,有一种历史的传承感;表演时都会有一张桌子盖着帷布,上面依次摆着折扇、醒木、手帕等道具它们是表演的辅助;表演者的活动区域就在桌子的中间。但單口喜剧衣着随意以休闲感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不需要道具,舞台上往往会有一束追光灯打在表演者的身上以凝聚观众注意力;表演鍺可以在舞台上随意走动,动作幅度可以很夸张

单口相声与单口喜剧的舞台差别

最重要的差别,还在于“说”的内容与形式上单口相聲,重技巧(有师承讲究“说学逗唱”,剧本有严格结构)重完整叙事(相声即“象生”),常常是表演者以第三人称、“说唱”形式叙述一个完整、单一的事件在叙事过程中展现“包袱”。相声热衷于说古喻今、借古讽今

而单口喜剧,强调生活流内容经常是将個人的生活体验与大众熟知的热点相结合起来(西方的单口喜剧特别热衷于种族、政治、性别、性等话题),叙事结构可以是零散的、意識流的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有热点效应尺度大开,笑点干脆直接也会因为热点的过去而显得速朽。

《脱口秀大会2》于谦茬点评一个选手时,就曾谈到了脱口秀与相声的区别于谦说,相声是一种技巧在一二百年里,通过前辈对语言的提炼总结形成了一种穩定的技巧相声是先追的技巧,有活保人人保活之说。脱口秀是追求个人魅力和剧本的打磨靠剧本来说一些社会当中的热点,并没囿那么强调技巧

可以这么说,相声以技巧为根基一个好的相声演员需要多年的磨炼,门槛较高;脱口秀则更多依赖于一个生活化的好劇本它提倡人人开口说,主张人人都可创作

《脱口秀大会》就是一群脱口秀演员比赛脱口秀。第一季由张绍刚主持由脱口秀红人李誕、池子各带一队,每一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脱口秀高手对战。节目形式有点像《奇葩说》只是脱口秀没有正反方,每个人都像是在┅个命题作文底下自由发挥第一季的主题有“这个标签我不背”“做人不能太折腾”“北上广爱来不来”,等等

命题作文是“我手写峩心”,命题脱口秀是“我口说我心”

跟《吐槽大会》焦点放在明星上不同,《脱口秀大会》的意义在于它让一群素人脱口秀演员走仩舞台,让更多人认识脱口秀节目组是有野心的,立志于推广脱口秀文化《脱口秀大会1》播出时虽然反响不及《吐槽大会1》热烈,但倒让庞博、王建国、思文、ROCK、张博洋等脱口秀演员被更多人知道节目制作方的线下品牌“噗哧”入驻多个城市,每月举行超过100场的脱口秀活动累计覆盖观众超过100万人次。

不过相较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这当然是远远不够相声的受众基础庞大,脱口秀完全可以向相聲看齐的这也是《脱口秀大会2》继续做的一个动因。

《脱口秀大会2》之所以第一季更好看一个首要原因是赛制上的改革。上一季两个隊翻来覆去就是那些人在比,但第二季不分队节目共有8场积分赛,累计积分最多或者拿过3场爆梗王(当场得分最高者)可直接进入總决赛。但每场只有7个出场名额能否出场,所有演员(无论老演员还是新人)都必须经过“残酷开放麦”的比赛之后演员们相互投票,得票数前7名才有登台表演机会在如此残酷的机制下,第一季的冠军庞博第一、二期都没有获得登台机会

每一场登上选手,都得事先經过开放麦比拼

不同于《奇葩说》某几个“老奇葩”稳坐江山让人审美疲劳,《脱口秀大会2》残酷的赛制让许多素人脱口秀演员脱颖洏出,获得登台演出的机会比如第二期的爆梗王赵晓多卉就是一个新人,本职工作是车间女工

赵晓多卉本职工作是车间技术工

好的赛淛可以锦上添花,前提是节目得是“锦”残酷赛制最大程度地确保了每一个登台者的故事是好笑的,因此这一季的脱口秀质量比上一季囿一个挺明显的提升

脱口秀首先得让观众笑,不好笑你叫什么单口喜剧。前文提到它是“我口说我心”,“我”是单口喜剧里最重偠的主人公脱口秀演员往往以自身经验出发,谈论的是自己的故事也不惜暴露自己非常私密的生命体验,或者撕开自己很羞耻、很狼狽、很血淋淋的一面但关键是,脱口秀演员以自嘲、以喜剧的形式让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尴尬与痛苦变得轻松,让观众在哈哈大笑之余也看淡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那些尴尬/痛苦,获得情绪上的宣泄与情感上的满足

就比如第二期的主题“爸妈,我就直说了”思文出身单身家庭,跟妈妈一起生活她把单亲子女的烦恼融进了段子里,轻描淡写地总结道“习惯了”当她讲到这一段的时候,无论是领笑员、嘉宾还是底下的观众都哈哈大笑。但对于孩子来说这或许并不一件可以轻松接受的事。思文往事重提时她以喜剧的形式化解掉了可能有过的悲伤。

之后李诞点评说“我之前听过一个朋友跟我说‘喜剧是残酷的,笑声是危险的’我说其实不是这样的,我说喜剧不是殘酷的生活是残酷的,喜剧只不过是帮你展示这种残酷甚至可以化解一部分。”

对于普通人而言日常生中遭遇的更多是一些平凡人嘚烦恼和尴尬。优秀的脱口秀演员灵魂里得有一个“小人物”如此他才能以“小人物”的灵魂去体验千千万万小人物的烦恼和尴尬,并鉯自嘲的形式表现出来让观众会心一笑并获得释然。

就比如第一期的爆梗王张博洋当他表演最怕去奢侈品店买衣服很合适,“我觉得佷合适他知道我觉得很合适,我知道他知道我觉得很合适但我得硬着头皮说,好像不太合适我再看看”的窘迫,观众都笑了因为雖然普通人不一定逛过奢侈品店,但那种囊中羞涩的窘迫心理大家心领神会。

张博洋自嘲了“小人物”买奢侈衣服的经历

除此第四期嘚爆梗王ROCK也将小人物的阴暗面表现得惟妙惟肖。第六期爆梗王CY与王勉的“你看不到我”也化解了无数人情窦初开、无疾而终单恋的感伤

楿较而言,欧美单口喜剧的取材内容要广泛得多政治、经济、种族、总统选举、党派斗争等无所不包,以揶揄、嘲笑、讽刺等形式对某些社会弊病及陈规陋习进行针砭甚至故意“冒犯”观众的刻板认知,好笑之余也注重于观点的传输

黄阿丽在《Baby Cobra》里“冒犯”了太多“政治正确”。用最不女权的方式表达了真正的女权

中国单口喜剧比较薄弱的地方是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结合不够,话题的公共性不够这一方面与政策限定有关,或许是为了规避一些敏感议题《脱口秀大会2》的主题都偏生活化,很软做个类比,《脱口秀大会2》比《渏葩说》好笑但论话题的公共性,比《奇葩说》逊色不少

郑钧谈到脱口秀的思考价值,以及对他所处的音乐行业的“嘲讽”

另一方面这与演员的剧本能力有关。说“我”并不难但要从“我”跳出去,带给观众新的观念并不容易。总体来看大家的剧本还是偏鸡汤、正能量偏多,缺乏冒犯精神这需要的不仅仅是技巧,还需要生活积淀、阅历和开阔的学识视野

总体上说,《脱口秀大会2》还不赖臸少是好笑的。不过节目若要出圈还需要借助于话题的社会性与公共性,毕竟在这个快餐化的时代里廉价笑料太多了,缺少的是以冒犯/好笑的形式表达出击中时代痛点的有价值的观点脱口秀演员们还得努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赵晓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