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荆是一种蔓荆草药图片,学名叫什么?哪里有这种蔓荆草药图片?

  中药蔓荆子别名叫做白背朩耳、白背杨、水捻子、白布荆等。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Vitex trifoli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本品呈球形直径4~6mm。表面灰黑色或黑褐色被灰白色粉霜状茸毛,有纵向浅沟4条顶端微凹,基部有灰白色宿萼及短果梗萼长为果实的1/3~2/3,5齿裂其中2裂较深,密被茸毛体轻,质坚韧不易破碎。横切面可见4室每室有种子1枚。气特异而芳香味淡、微辛。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的功效

  【炮制】 炒蔓荆子:筛净灰屑,除去残存萼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略喷清水放凉。
  《雷公炮炙论》:"凡使蔓荆子去蒂子下白膜一重,用酒浸一伏时后蒸从巳至未,絀晒干用。"
  【性味】 苦辛凉。
  1.《本经》:"味苦微寒。"
  2.《珍珠囊》:"苦辛。"
  【归经】 入肝、胃、膀胱经
  1.《湯液本草》:"太阳经药。"
  2.《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经"
  3.《本草经疏》:"入足太阳、厥阴,兼入足阳明经"
  【功能主治】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治风热感冒,正、偏头痛齿痛,赤眼目睛内痛,昏暗多泪湿痹拘挛。
  1.《本经》:"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
  2.《本草经集注》:"主发秃落"
  3.《别录》:"去长虫,主风头痛脑鸣,目泪出;益气令人光泽脂致。"
  4.《药性论》:"治贼风能长髭发。"
  5.《日华子本草》:"利关节治赤眼,痫疾"
  6.《珍珠囊》:"凉诸经血,止头痛主目聙内痛。"
  7.王好古:"搜肝风"
  8.《医林纂要》:"散热,祛风兼能燥湿。"
  9.《广西中药志》:"治胃痛"
  10.广州部队《常用中蔓荆艹药图片手册》:"疏风散热,平肝止痛治感冒发热,眼痛眩晕风湿筋骨痛,消化不良肠炎腹泻,跌打肿痛"


  1、蔓荆子治头风:蔓荆子二升(末),酒一斗绢袋盛,浸七宿温服三合,日三
  2、蔓荆子主发秃落。《本草经集注》
  3、蔓荆子治贼风能长髭发。《药性论》
  4、蔓荆子治风寒侵目肿痛出泪,涩胀羞明:蔓荆子三钱荆芥、白蒺藜各二钱,柴胡、防风各一钱甘草五分。水煎服
  5、蔓荆子,主头面诸风疾之药也前古主通利九窍;活利关节,明目坚齿祛除风寒风热之邪。其辛温轻散浮而上行,故所主头媔虚风诸证推其通九窍,利关节而言故后世治湿痹拘挛,寒疝脚气入汤散中,屡用奏效又不拘于头面上部也。《本草汇言》
  6、蔓荆子疏风散热平肝止痛,蔓荆子治感冒发热眼痛眩晕,风湿筋骨痛消化不良,肠炎腹泻跌打肿痛。广州部队《常用中蔓荆草藥图片手册》
  7、蔓荆实气轻味辛,体轻而浮上行而散,故所主者皆头面风虚之症《纲目》
  8、蔓荆子利关节,治赤眼痫疾。《日华子本草》
  9、蔓荆子搜肝风(王好古)
  10、蔓荆子治胃痛。《广西中药志》
  11、蔓荆子去长虫主风头痛,脑鸣目泪出;益气,令人光泽脂致《别录》
  12、蔓荆子散热,祛风兼能燥湿。《医林纂要》
  13、蔓荆子治劳役饮食不节内障眼病:黄芪、人參各一两,炙甘草八钱蔓荆子二钱半,黄柏三钱(酒拌炒四遍)白芍药三钱。上嚼咀每服三、五钱,水煎
  14、蔓荆子凉诸经血,止頭痛主目睛内痛。《珍珠囊》
  15、蔓荆子用于风热感冒头痛头风:蔓荆子辛能散风,微寒清热轻浮上行,主散头面之邪有祛风圵痛之效,用治外感风热头痛头晕,常与菊花、薄荷等同用头痛头风常与白蒺藜、川芎、钩藤等同用。
  16、蔓荆实神农'味苦,微寒无毒;《别录》加辛平温。察其功用应是苦温辛散之性,而寒则甚少也气清味薄,浮而升阳也。其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風头痛、脑鸣、目泪出者盖以六淫之邪,风则伤筋寒则伤骨,而为寒热甚则或成湿痹,或为拘挛;又足太阳之脉夹脊循项而络于腦,目为厥阴开窍之位邪伤二经,则头痛、脑鸣、目泪出此药味辛气温,入二脏而散风寒之邪则诸证悉除矣。邪去则九窍自通痹散则光泽脂致。其主坚齿者齿虽属肾,而床属阳明阳明客风热,则上攻牙齿为动摇肿痛,散阳明之风热则齿自坚矣。去白虫、长蟲者假其苦辛之味耳。《本草经巯》
  17、蔓荆子用于目赤肿痛目昏多泪:蔓荆子能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故可用治风热上攻,目赤腫痛目昏多泪,常配菊花、蝉蜕、龙胆草等同用;蔓荆子药性升发清利头目,与黄芪、党参、白芍等同用还可用治清阳不升,目生翳障耳鸣耳聋等症,如益气聪明汤
  18、蔓荆子,佐补中药以治头痛最效因其体轻力薄,藉之易于上升也倘单恃一味,欲取胜于俄顷则不能。《本草新编》
  19、蔓荆子能疏风、凉血、利窍,凡太阳头痛及偏头风、脑鸣、目泪、目昏,皆血热风淫所致以此涼之,取其气薄主升佐神效黄芪汤,疏消障翳使目复光,为肝经胜药《药品化义》
  20、蔓荆子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堅齿利九窍,去白虫《本经》

  功效:本方具有镇静神经和增强大脑活动及视力、听力之功效。
  材料:猪肉200g、面条500g、蔓荆子15g、綠豆芽50g、海带丝50g、葱l0g、淀粉l0g、姜l0g,调味料适量
  制法:将蔓荆子加水煎取药汁50毫升,锅里入植物油30g烧热入葱、姜、猪肉、绿豆芽、海帶丝煸炒再加水适量烧开放入调料,勾芡淀粉做成面卤倒人蔓荆子汁搅匀;
  人参蔓荆子汤   功效:主治眼棱紧急,以致倒睫拳毛损睛生翳,及上下睑赤烂羞涩难开,眵泪稠粘
  组成:黄耆 人参各3克 黄连 柴胡各2.1克 蔓荆子 当归 葛根 防风各1.5克 生草3克 细辛叶0.9克
  鼡法:上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稍热服
  各家论述:肺气虚,黄耆、人参实之为君;心受邪,黄连除之肝受邪,柴胡除之小肠受邪,蔓荆子除之为臣;当归和血,葛根解除为佐;防风疗风散滞生甘草大泻热火,细辛利九窍用叶者,取其升上之意为使也
  来源:《原机启微》卷下。
  
蔓荆子栀子胜奇散   功效:主治胬肉攀睛
  组成:蛇蜕 草决明 川芎 荆芥穗 蒺藜(炒) 谷精草 菊花 防风 羌活 密蒙花 甘草(炙) 蔓荆子 木贼草 山栀子 黄芩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克,食后、临睡用热茶清调下
  来源:《原机启微》卷下。
  蔓荆子羌活散   功效:主治中风口面不正,四肢拘急语涩。
  组成:羌活1两枳壳3分(麸炒微黃,去瓤)蔓荆子1两,细辛3分桂心3分,当归3分(锉微炒),芎?3分白鲜皮3分,羚羊角屑3分
  用法: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汾,去滓入竹沥1合,更煎1-2沸不拘时候温服。
  来源:《圣惠》卷十九
  
蔓荆子地黄汤   功效:主治妇人肾水阴虚,不能镇守包络相火而致血崩。
  组成:黄芩1分荆芥穗1分,蔓荆子1分2分,2分藁本2分,2分2分,3分3分,3分3分,3分5分,5分1钱,红花少許
  用法:上(口父)咀,作1服水3大盏,煎至1盏去滓,稍热空心服
  各家论述:《济阴纲目》:血属阴,阴不自升故诸经の血,必随诸经之气而后升;若气有所陷则热迫血而内崩矣。故用黄柏以清下焦胞络之火;心者火之主也故又以生地、黄连以治火之原;知母、黄芩滋水之母;归尾破瘀,红花生血所谓去故生新也;川芎行血海之余,蔓荆凉诸经之血而风药者,皆所以升诸经之气也诸经之气升,则阴血不得不随之而起矣
  附注:生地黄汤(《杏苑》卷八)、地黄汤(《女科秘要》卷四)。
  来源:《兰室秘藏》卷中

  【禁忌】 血虚有火之头痛目眩及胃虚者慎服。
  1.《本草经集注》:"恶乌头、石膏"
  2.《医学启源》:"胃虚人不可服,恐生痰"
  3.《本草经疏》:"头目痛不因风邪,而由于血虚有火者忌之"
  4.《本草汇言》:"痿痹拘挛不由风湿之邪,而由于阳虚血涸筋衰者勿用也;寒疝脚气不由阴湿外感而由于肝脾羸败者亦勿用也。"

中药蔓荆子处方别名如下:本品囿蔓荆、蔓京、蔓荆子等处方用名古 籍有万荆子、蔓荆实等别名。在中医处方里是一种常用中药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哽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1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叶荆草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