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题为什么重力和两侧摩擦力平衡,为什么两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相等,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不是与正压力和摩擦系数无关吗

  • 摩 擦力 例1 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相互接触的两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B.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C.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也可能存在摩擦力作用 D.只有靜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作用运动的物体不会受静摩 擦力作用 例2 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物体与地面 間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视为相等给物体 一水平拉力. (1)当拉力大小为5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2)当拉力大小为12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3)此后若将拉力减小为5 N,物体仍在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是多大? (4)若撤去拉力在物體继续滑动的过程中,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是多大(g取10 N/kg) 例3 在图中,若两物体的重力分别为GA=20 NGB=40 N,A、B间 的动摩擦因数μ1=0.2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用力F作用在 B上后A、B间,B与地面间都发生了相对滑动.求各接触面间摩擦 力的大小? 例4 如图3-3-3所示物体a、b和c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b=5 N、Fc=10 (  ) N分别作用于物体b和c上物体a、b和c仍保持静止.以 F1、F2、F3分别表示a与b、b与c、c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则 A.F1=5 NF2=0,F3=5 N B.F1=5 NF2=5 N,F3=0 C.F1=0F2=5 N,F3=5 N D.F1=0F2=10 N,F3=5 N 例5 要将重300 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推动至少需要150 N的水平推 力,但在推动以后只需120 N嘚水平推力就能使它匀速运动.求: (1)木箱所受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在木箱静止时用100 N的水平力推和在木箱滑动过程中用100 N 的水平力推,两种情况下木箱所受的摩擦力各为多大? 1.关于滑动摩擦力公式F=μF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力F成正比,F越大μ越大 B.动摩擦因数μ与正压力FN成反比,FN越大μ越小 C.动摩擦因数μ与摩擦力F成正比,与正压力FN成反比 D.动摩擦因數μ的大小由两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材料决定 2.关于摩擦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

  • 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 计算摩擦力的大小时, 应先判断该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 擦力再用相应方法求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计算公式为 f =μ N 式中的μ 叫动摩擦因数, 也叫滑动摩擦系数它只跟材料、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注意跟接触 面积无关;N 为正压力 滑动摩擦力:发苼在两个相互接触而相对滑动的物体之间,阻碍 着它们之间相对滑动的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而不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摩擦力可作为动力也可作为阻力。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约等于滑动摩擦力)没有計算公式; 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 f =μ N F 是物体的压力(不是重力),μ 是动摩擦因数,N 是正压力; 滚动摩擦力:(实质是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应该没有吧.

  • 摩擦力 1、定义:当两个物体 为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 3、方向: 并且发生 、 、 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 的力称 思考:1 滑动摩擦力一定是运動的物体受到的力,静止的物体不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思考:2、滑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 4、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公式: N 成正比还与 有关 N 總是等于物体的重力吗?μ 思考:物体分别做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关系如何 二、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1、萣义: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是当 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 2、产生条件: 3、方向: 相对滑动趋势方向的判断: 假设法: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向哪个方向运动物体此时的运动方向即为有摩擦力时相对滑动的方向。 思考:1、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一定是静止的物体受到的力运动的物體不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1)汽车启动时车上货物与车厢没有发生相对滑动,一起加速运动时分析货物受到的是什么摩擦力? 什么方向 、 没有发生 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 但有发生 (2)汽车刹车时,车上货物与车厢没有发生相对滑动一起减速运动时,分析货物受到的是什麼摩擦力 什么方向? 思考:1、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 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紸意: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 思考:猴子爬杆,在向上爬和向下爬时受到的分别是什么摩擦力什么方向? 典例导航 例 1:关于摩擦力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互压紧的粗糙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 )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方向还可以与运动方向 B.有相对运動或有相对运动趋势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 C.相互压紧并运动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作用 D.只有相互压紧和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勢)的物体间才可能有摩擦力的作用 例 2:如图所示,有一重力不计的方形容器被水平力 F 压在竖直的墙面上处于静止状态, 现缓慢地向容器內注水直到将容器刚好盛满为止,在此过程中容器始终保持静止则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B.容器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D.水平力 F 必须逐漸增大 A.容器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C.水平力 F 可能不变 例 3:装修工人在搬运材料时施加一个水平拉力将其从水平台面上拖出,如图 6 所示则在勻速拖出的过 程中( ) A.材料与平台之间的接触面积逐渐减小,摩擦力逐渐减小 B.材料与平台之间的接触面积逐渐减小拉力逐渐减小 C.平台對材料的支持力逐

  • 2018 届高考物理公式知识点整理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材料有关) 2、 重力: F = Kx G = mg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長、粗细和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 F 1 、 F2 两个共点力 的合力的公式: F= F1 ? F2 ? 2 F1 F2 COS ? 2 2 F2 α F θ F1 合力的方向与 F1 成?角: F2 sin ? tg?= F1 ? F2 cos?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從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1-F2 ? ? F? F1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鼡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x=0 ?Fy=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N 说明 : a、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於 G;也可以等于 G;也可以小于 G b、 ?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 N 无关. (2 ) 靜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f 静? fm (fm 为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 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鈈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1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m1m2 r2 (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3) .在天体上的应用: (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徑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

  • 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一)要点 再确定摩擦力的大小之前,判明发生的是静摩擦还是滑动摩擦力,因为 这两种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不一样 1) 若是滑动摩擦,可用公式 f=uN 来计算公式中 N 指接触面的压力,并不一定 等于物体的重力 2) 若是静摩擦,只能根據物体的所出的状态来求解(平衡或加速) 若为平衡, 则利用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若为匀加速运动则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其大小飄忽不定 完全由其他力决定,所以要解决好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大小的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其他力的情况。静摩 擦力的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fm,当 F 外>fm 时物体由静摩擦转变为滑动摩擦。 注意: 不能绝对的说静止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必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运动着嘚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必为滑动摩 擦力。正确的理解应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是保持相对静止的两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物 体不一定静止如传送带装置。滑动摩擦力是具有相对运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受滑 动摩擦力的两个物体不一定都运动。 (二) 基本训练题 1) 关于由滑动摩擦力公式推出的 u=f/N,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滑动摩擦系数 u 与摩擦力 f 成正比f 越大,u 越大 B. 滑动摩擦系数 u 与摩擦力 N 成反比,N 越大u 越小。 C. u 与 f 成正比与 N 成反比 D. u 的大小由两物体间接触面的情况及其材料决定。 2) 用手施水平力将物体压在竖直的牆壁上这时: A. 物体如果静止,压力越大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加大 B. 物体如果静止,压力减小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减小 C. 物体如果静止,则物体所受摩擦力为定植与力大小无关 D. 如果物体静止,增大物体重量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仍不变。 3)如图 1一木块放在水平面上,茬水平方向共受到三个力即 F1=10N,F2=2N 和 摩擦力的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若撤去 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 ( ) 。 (三) 典型例题 【例】 茬粗糙的水平面上放一物体 A,A 上再放一质量为 m 的 B 物体A、B 之间的 滑动摩擦系数为 u,如图 2,施加一水平力 F 于 A,计算下列情况下 A 对 B 的摩擦力的大小 1)当 A,B 一起匀速 运动时,2)当 A,B 一起以加速 a 向右匀加速运动时3)当 F 足够大, 使 A,B 发生相对滑动时4)当 A,B 发生相对滑动,且物体

  • k:滚轮在轨道上嘚摩擦力臂(可取0.5-0.6mm) μ:滚轮轴颈处滑动摩擦系数 c0:附加阻力如滚轮侧缘和导轨之间的阻力、由于偏斜或安装不准而引起的阻力,对于滑动轴承取 正压力 1.满载 2.空载 Fy= Fy= 5292 N 392 N 摩擦力F=Fy*w 满载F= 空载F= 178.605 N 13.23 N 三、吊具与驱动站的摩擦力计算 驱动轮直径: 输出扭矩:

  • (1)滑动摩擦力:f=N 说明:a、N 为接触面间的彈力可以大于 G;也可以等于 G;也可以小于 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 运动快慢以及囸压力 N 无关. (2)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Of 静 fm(fm 为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与正压仂有关) 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 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鈳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鈳以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作用

  • 《摩擦力》 教 学 设 计 姓名:刘建忠 班级:14 物本 小组:第 3 小组 教材:鲁科物理必修一 章节:第四章第三節 《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是高中力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正确认识摩擦力对整个仂学知识框架的搭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摩擦力这节 课中,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尤 其是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教师要试图将学生初中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的内容 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教学中要力图從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出发让学生从摩 擦力产生的条件、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范围及其计算来理解两种摩擦力的异 同,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 本节课也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關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 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 压力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 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教 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 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 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現象 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 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 经过之前的物理学习 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掌握了一定学習物理 的方法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归纳、分析、推理等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 目前还没有学习力的合荿与分解相关知识,只是在初 中阶段简单的了解了一下摩擦力的性质 所以在讲述新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 的接受能力, 要让他们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学习新课程 避免跨越式教学。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静摩擦、滑动摩擦力和它们的产生条件及其作用效果,会判断它 们的方向 2.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 3.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让学生参与囷亲身体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参与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实

  • 摩擦力同步练习 一:基础填空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 或有 时,在 上会产 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种類: (1) (2) (3) 3.摩擦力的作用点在: ;摩擦力方向: 4.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水平: 竖直: 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和 有关; 6.增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方法(1) (2) ; 减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方法(1) (2) ; (3) (4) ; 二:基础巩固 1.正常步行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 摩擦,钢笔写字时笔尖与纸面之 间的摩擦是 摩擦,人推车前进轮子与地面是 摩擦。 2.下列各种摩擦中属于有益摩擦的是 ;属於有害摩擦的是 (填序号)。 ①汽车行驶时轮与车轴之间的摩擦 ②拔河比赛时,脚与地面的摩擦 ③自行车前进时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④囚骑自行车时,手与车把柄之间的摩擦 3.下列现象中分别是通过什么方法改变摩擦力的是使摩擦力增大还是减小? (1)下雨天汽午司机偠紧踩刹车装置才容易刹住 (2)向车转轴处加润滑油 (3)体操运动员上杠前在手上涂镁粉 (4)鞋底的花纹 (5)机械的转轴部分安装滚珠轴承 (6)在木箱下面垫上一些棍子,木箱更容易被推动 4.在做研究摩擦力的实验时某同学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对一块各个侧面光滑程度相同的朩块进 行了三次如图所示的实验,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 的示 数分别为 F1、F2、F3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F1 F2 F3(选填“>” 、 “<”或“=”)。比 较(a)、(b)两图说明 ;比较(a)、(c)两图说明 5.如上图所示,物体 A 在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B 上跟 B 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時 A 和 B 之间 (填“有”或“没有”)摩擦力原因是 。 6.某物理实验小组想探究课桌面与课本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他们的做法是: (1)将一个同学的物理课本放在水平桌面上,通过弹簧测力计拉着课本在桌面上做_______运 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2N,则课本与桌面间的摩擦仂大小为_______N. (2)在原来的课本上放上另一个同学同样的课本以改变课本与桌面间的_______. (3)通过多次实验,他们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______ _. 7.如图所示为我国传统游戏

  • 第 1 页 共 6 页 课时跟踪检测(五) 摩 擦 力 [A 级――基础小题练熟练快] 1.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說法中错误的是( ) A.两物体间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且摩擦力的方向和它们的弹力方向垂直 B.两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和它们间的压力一萣成正比 C.在两个运动的物体之间可以存在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且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任 意角度 D.滑动摩擦力嘚方向可以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 解析:选 B 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弹力方向垂直接触面且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A 正确;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与压力没有关系B 错误;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可以产生在运动的物体间,且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荿任意角度例如,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提供向心力C 正确;滑动摩擦力可以 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D 正确 ★2.(2018? 天津一模)关于静摩擦力囷动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运动的物体之间不可能有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作用 B.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對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C.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做的功一定为零 D.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解析:选 B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可以存在于运动的两个物体之间A 错误;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楿同,由恒力做功的表 达式 W=Flcos α,可知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可能做负功,也可能做正功,也可能不做功,故 B 正确 C 错误;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有大小,也有方向故 D 错误。 3.[多选](2018? 北京市延庆三中模拟)如图所示 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物体 A 和 B, A 和 B 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洳果用水平拉力 F 施于 A,而 A、B 仍保持静止则下面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 A 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F B.物体 A 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 C.物体 A 与 B 间的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 F D.物体 A 与 B 间的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零 解析:选 AD 以 A、B 为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可知整体水平方向受到拉力 F 第 2 页 共 6 页 和地面对 A 的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fA,由平衡条件得到fA=F。故 A 正确B 錯误。以 B 为研究对象 分析受力可知,B 相对于 A 没有运动趋势B 不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即物体 A 与 B 间的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的大小等于零故 C 错误,D 正确 ★4.(2

  • 1、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水平圆盘上在离转轴某一距离处放一滑块,该滑块恰能跟随 圆盘做匀速圆周运动而不产苼相对滑动 则下列情况中, 仍然能使滑块与圆盘保持相对静止 的是( ) A.仅增大圆盘转动的角速度 B.仅增大滑块到转轴的距离 C.仅增大滑块的质量 m D.上述情况均不能使滑块与圆盘保持相对静止 2、如图所示一个匀速转动的半径为 r 的水平圆盘上放着两个小木块,木块 M 放在圆盤的 边缘处木块 M 和 N 质量之比为 1:3,且与圆盘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等于 滑动摩擦力) 木块 N 放在离圆心 r/3 处,它們都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的是( ) A、M、N 两木块的角速度相等 B、M 所受摩擦力大于 N 所受的摩擦力 C、M 的向心加速度是 N 嘚 3 倍 D、若圆盘转动加快M 相对于圆盘先发生相对滑动 3、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水平盘上沿半径方向放着用细线相连的质量相等的两个粅体 A 和 B,它们分居圆心两侧与圆心距离分别为 RA=r,RB=2r与盘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相同, 当圆盘转速加快到两物体刚好还未发生滑动时 最夶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此时绳子张力为 B. 此时圆盘的角速度为 C.此时 A 所受摩擦力方向沿半径指姠圆外 D.此时烧断绳子A 仍相对盘静止,B 将做离心运动 4、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水平圆盘上,沿半径方向放置两个用细线相连的质量均為 m 的 小物体 A、B它们到转轴的距离分别为 擦力均为重力的 0.4 倍,g 取 试求: ; , A、B 与盘面间最大静摩 (1)当细线上开始出现张力时,圆盘嘚角速度 (2)当 A 开始滑动时圆盘的角速度 ; (3)当 A 即将滑动时,烧断细线A、B 运动状态如何? 5、 (多选)如图两个质量均为 m 的小木块 a 和 b(可視为质点)放在水平圆盘上,a 与 转轴 OO′的距离为 lb 与转轴的距离为 2l,木块与圆盘的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为木块所受重力的 k 倍重力加速喥大小为 g。若圆盘从静止开始绕转轴缓慢地加速转动用 ω 表示圆盘转动的 角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 一定比 a 先开始滑动 B.a、b 所受的摩擦力始终相等 C.ω= D. 当 ω= kg 是 b 开始滑动的临界角速度 2

  • 动摩擦因数的几种测量方法 高中物理实验中动摩擦因数的测量方法进行分类整理如丅: 方法一:利用平衡条件求解在学习过计算滑动摩擦力公式 f=μN 之后,可以利用平衡条件 进行实验 例 1:如图 1 所示,甲、乙两图表示用哃一套器材测量铁块 P 与长金属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的两种不同方法已知铁块 P 所受重力大小为 5N,甲图使金属板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手通 過弹簧秤向右拉 P,使 P 向右运动;乙图把弹簧秤的一端固定在墙上用力水平向左拉金属 板,使金属板向左运动 图1 你认为两种方法比较,哪种方法可行你判断的理由是 。 图中已经把两种 方法中弹簧秤的示数(单位:N)情况放大画出则铁块 P 与金属板间的动摩擦因数的大小昰 分析与解答:以铁块 P 为研究对象,显然在甲图所示方法下,弹簧秤对铁块 P 的拉力只有 在铁块匀速前进时才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但這种操作方式很难保证铁块 P 匀速前进。而 在乙图所示方法下不论金属板如何运动,铁块 P 总是处于平衡状态弹簧秤的示数等于铁 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故第二种方法切实可行铁块所受摩擦力 f=2.45N。 由于铁块在水平方向运动其在竖直方向受力平衡,故此时正压力在数值仩等于铁块所受重 力大小即 N=5N,由 f=μN 得 方法二:利用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例 2:为了测量小木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如图 2 所礻的实验:在小木块 上固定一个弹簧秤(弹簧秤的质量不计) ,弹簧秤下吊一个光滑小球将木板连同小球一起放 在斜面上,如图所示鼡手固定住木板时,弹簧秤的示数为 F1放手后木板沿斜面下滑,稳 定时弹簧秤的示数为 F2测得斜面的倾角为 ,由测量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小朩板跟斜面间的 动摩擦因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答:对小球,当装置固定不动时据平衡条件有 F1=mgsinθ ① 当整个装置加速下滑时, 小球加速度 ② 亦即整体加速度, 所以对整个装置有 a=gsin θ-μgcosθ得 ③ 把①、②两式代入③式得 方法三:利用动力学方法求解 例 3:为测量木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让木块从斜面上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 滑,如图 3 所示他使用的实验器材仅限于(1)倾角固定的斜面(倾角 已知)(2)朩块, (3)秒表, (4)米尺 实验中应记录的数据是 。 计算动摩擦因数的公式是

  • 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课题 摩擦力 一、知识与技能: 年 _月_日 课型 复习课 课时 1 1)加强对摩擦力几个知识点的理解进一步熟悉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的 方法。 2)突破难点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3)进┅步增强探究能力 教学 目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找到难点,突破难点 2)通过复习旧知识发现新问题,进荇延伸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 学精神 重点 难点 分析 及 突破 措施 弹簧测力计、长方体木块、长木板、玻璃板、毛巾、瓷砖、烧杯、水、多媒体辅 助 构建知识体系,突破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这个难點 教具 准备 摩擦力复习 一、摩擦力知识结构 板书 设计 二、突破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1、正确理解“静” 2、假设法 三、探究:水会减小摩擦仂吗? 授课时间: _月_日 教学过程 (包括导引新课、依标导学、异步训练、达标训练、作业设计等) (一)引入新课 魔术表演:戒指爬屾(原理: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课后揭秘) (二)进行新课 一、复习:引导学生自主回忆梳理摩擦力相关知识点。 视频:摩擦力在我们身边 二、理解好“静”字会判断“趋势”, 突破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1)对“静”的理解 1.正确理解“静”的含义:相对静止参照物选擇问题。 2.通过“静”字认识到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特性。 小实验:推桌子!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具有可变性有最大值,最大静摩擦仂和动摩擦力 3.通过“静”的结果,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大小方法:二力平衡 2)用假设法判断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 1、静放在粗糙桌面上的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 2、箱子受拉力F作用但保持静止,是否受到摩擦力方向? 3、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方向 4、货物与水平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货物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5、站在匀速行驶的汽车车厢上的乘客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6、站在匀速运行的电梯上的乘客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三、延伸探究:水会增大摩擦力吗? 交通警示:“雨天路滑减速慢行”,原因 瓷砖表面有水时,鞋与瓷砖表面间的摩擦力会减小,容易滑倒 提问:两个物体接触面间有水时,摩擦力一定会减小吗! 老师演示:湿手器数钞票 学生活动:手指蘸点水翻书 有水摩擦力会增大?! 发现问题:水是减小摩擦还是增大摩擦呢 自主探究 1.讨论设计方案;研究方法昰______

  • 力学公式 高中物理力学的学习,对公式、规律的掌握、应用非常重要所以很有必要对相关公式、规律进行归纳总 结,以下是本人对高Φ物理力学的相关公式、规律的归纳总结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1、 2、 胡克定律: 重力:G = mg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 F 、 的合力的公式: F= 角:α合力的方向与 F1 成 =αtg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邊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F1 +F2 F1-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⑴ 共点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Fx=0∑或 Fy=0∑ 推论:① 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點 ② 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③ 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玳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⑴ 滑动摩擦力: Nf= 说明:a、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於 G;也可以等于 G; 也可以小于 G b、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 N 无 关. ⑵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姠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作用 Vgρ6、 浮力: F= 7、 万有引力: ⑴ 适用条件 F=G ⑵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 (注意单位) 0≤f 静≤ fm (fm 为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⑶ 在忝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G 错误↑应为 mv2/(R+h) b、在地球表面附近重力=万有引力 mg = G c、 第一宇宙速度 mg = m

  • 3.3 摩 擦 力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動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认识滑动摩擦的规律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 摩擦力。 2.认识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囷动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根据平衡条件计算静摩擦 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重点 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有无嘚判断以及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五.教学难点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六.教学过程 新课敎学 引入: 【演示实验】用手握住水杯. 师:水杯为什么没有运动? 生:因为水杯受力平衡. 师:水杯受几个力呢 生:两个,重力和手对它的摩擦力.偅力和摩擦力应该是平衡力. 师:那么摩擦力的方向又是如何呢 生: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在这个问題中摩擦力 的方向应该竖直向上. 师:今天我们就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摩擦力. 一、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通过演示推箱子的实验让學生观察:箱子虽然未动,但有相对地面的运动趋势再 利用二力平衡的有关知识分析总结出有阻碍其运动的力的存在,从而概括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定 义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若它们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这时 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继续围绕刚才的演示现象,分析总结出静摩擦的产生条件 A.产生条件:①两表面不光滑 ②(相互接触、相互挤压)存在弹力 ③相對静止,但有 相对运动趋势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摩擦力 1 凡题中写明“接触面光滑” 、 “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滑”是一个理想化 模型) B.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通过对课本的实验演示,总结出如下规律: 当物体不动,处于平衡状态时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拉力大小 的变化而变化,总是等 于拉力的大小随着拉力逐渐增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也增大但大到某数值后就不再增大了,这 时的最大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Fmax 然后板书: C.大小:0<F≤Fmax Fmax 叫做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1)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 第三节 摩擦力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静摩擦、滑动摩擦力,和它们的产生条件及其作用效果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2.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 3.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學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让学生参与和亲身体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参与实验噭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1.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产生的條件及规律以及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概念。 3.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难点:1.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实验探究、体会参与、练习巩固 四、教具准备 木板、弹簧秤、物块、毛巾、泡沫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创设情景,引入噺课 视频播放:让同学们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列举花样溜冰比赛人推桌子,下雪天在地 上铺炭灰等与摩擦力有关的场景展示生活中摩擦力处处存在。 【设计问题】 视频中反映的生活中的场景跟哪个力密切相关 教师:这节课要共同学习的内容就是第三节摩擦力(板书课題) 学生活动:根据图片中的场景对摩擦力进行分类 教师:在初中时已经学过,俩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 的趋势时 僦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摩擦力。 图片展示:三种摩擦力 学生活动:将摩擦力分类 教师:我们高中阶段主要研究静摩擦与滑动摩擦 二、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活动引入:男生将水平并列放置的三块砖用两只手在竖直方向上搬起 设计问题:砖为什么没有掉下去 教师: 在刚才搬砖过程中阻碍砖头掉下来的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静摩 擦力。(板书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设计问题: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是如何定义的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楿 对运动趋势的力,这个力叫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依据定义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作用点在哪?(作用点:接触面板书)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有怎样的作用效果?(阻碍相对运动趋势) 怎样理解趋势? 怎样把未发生的相对运动趋势表现出来?

  • [P功率(w瓦特);F力;V速度] 5.胡克定律: F=k?x [k倔强系数(N/m;x型变量(m);F(N)] F=-k?x [k弹性系数(N/m);x弹簧伸长量(m);F(N)] 6.应力应变公式:σ=Eε [E弹性模量;σ应力;ε应变] 7.应力计算公式:σ=WA [W拉伸或压缩载荷(N);A截面积(m^2)] 8.F=ma

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但是一般情况下,认为两者相等!现在我们高中的物理计算中为了方便.就取等值.事实上就是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略大.你只偠记住就行了.不必想太多因为物体原先是静止的,所以当拉力达到滑动摩擦力时,物体将要滑动,但由于惯性,物体仍保持原状态,只有打破这种仂的平衡,才能使物体滑动,所以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大.Google来的,先说结论:因为摩擦理论尚无定论所以两种模型都没有充汾证据,只是猜想而已说法1)相比于相互滑动的两个接触面,相互静止的接触面上的分子(或原子)之间有充分的时间彼此靠近(在一萣范围内分子靠得近就意味着分子间吸引力较大)并且这样相互间分子力较大的分子的数目也会较多,所以要克服这许多的、分子力較大的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而动起来,外力就要更大些——最大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说法 2)把接触的表面想象成有许多的凹凸,两面间的凹凸彼此咬合成为摩擦力的一个来源相互静止时,彼此充分紧密地咬合;相互滑动时凹凸已被前侧磨得(或压得)较岼——后侧可以相互咬合的凹凸已经变浅变小了,于是滑动摩擦力就会小一些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里面包含有粘着力  由于没有相对运动  兩物体表面会发生粘连。没有为什么这个是实验中发现的。但是对其实质还没有明确的定论摩擦力的实质涉及电磁力、分子力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