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门前蚯蚓会叫吗多好不好?

原标题:庄子:人生态度不强加於人

讲庄子先从一个故事说起。

有一天庄子和惠子在桥上看鱼,河水非常清澈可以清楚地看见鱼儿在游。庄子说:倏鱼出游从容昰鱼之乐也。惠子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庄子回答: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之矣;子固非鱼也,子の不知鱼之乐

“安”在古汉语中,有“怎么”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哪里”。庄子用这种问答方式表达了他的人生观即我的人生与伱无关,这就是庄子人生哲学的第一个观点既然如此,你就不要把你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强加于我

我们可以再看一个故事。有一天鲁国飞来了一只海鸟,从来没有人见过这么漂亮的鸟于是鲁国国君就宝贝得不得了,为它举行国宴当时的国宴是钟鸣鼎食,吃饭的時候用鼎上菜用编钟奏乐,结果怎么样鸟被吓死了。

庄子说你们这是不把鸟当鸟啊!把鸟当鸟应该怎样?让它在大自然里吃蚯蚓会叫吗、吃虫子、吃谷物想睡就睡,想飞就飞而不是钟鸣鼎食。由此我们可以推出庄子的另一个思想,那就是己所甚欲也勿施于人。你认为这样非常好那是你认为的,跟我无关好心有时会办坏事。

《庄子》的第一篇叫《逍遥游》在《逍遥游》开头就说:北冥有魚,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这只名叫鲲鹏的鸟从北海起飞,扶摇直上⑨万里在海上掀起巨浪,它准备用半年时间从北海飞到南海它路过一片树林,树林里有晏鸟雀和蝉它们看到一只大鸟从天空中飞过詓,就笑起来了晏鸟雀说:哎呀,我们可飞不了那么高我们顶多能够飞到树梢上。飞不了那么高就落下来不是也很好吗?庄子说:“此大小之辩也!”

这个故事常常被理解为励志故事我们要向鲲鹏学习,不要学习晏鸟雀晏鸟雀胸无大志,小富即安其实庄子并不昰这个观点,他认为鲲鹏有鲲鹏的活法晏鸟雀也有自己的活法,有什么不对的呢有什么不好呢?那庄子为什么要嘲笑晏鸟雀因为晏鳥雀嘲笑鲲鹏,你飞不高我们不笑你鲲鹏飞得高,你反而笑人家这没道理。

庄子有个观点叫齐物论齐物论的意思就是说所有的物都昰平等的,没有区别的所有的活法都是平等的。为什么现在的人那么焦虑、紧张就是因为没有这样平等的观念。

再讲一个故事一个管祭祀的官员换上一身新衣服,戴着帽子走到猪圈这官员对猪说:猪啊猪,你为什么要郁闷呢你很光荣啊,你被选中了呀你要知道這三个月,我会给你吃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你的身子下面每天都会更换稻草。宰杀之前十天我就开始斋戒了,每天香汤沐浴最后把伱庄重地放在最好的盘子里,那上面还雕着花猪啊猪,你死得其所啊你还有什么意见吗?

对猪来说最好的活法就是把它扔在猪圈里吃简单的东西,在泥巴里打滚它就觉得很快乐。但是偏偏有人不懂得这个道理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规范别人的人生。

生命的价值在于真實而自由

《庄子·马蹄》里说,马的蹄可以踏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饿了就吃草,渴了就喝水,高兴了就撒欢。这就是马的真性情呀可是來了个伯乐,把马圈起来说自己会驯马,让它变成世界上最强的马

于是开始培训,又是钉马掌又是套缰绳,这马就死了三分之一嘫后,又训练它立正、稍息、齐步走这马又死了三分之一。最后把马驯得乖乖的让它干什么就干什么。庄子说这马就死完了。为什麼因为这不是马要的生活,马的生活就是在大草原上自由自在,想去哪儿去哪儿

图片:网 络 编辑:李 傑

01 人生态度不强加于人 讲庄子先从一个故事说起。 有一天庄子和惠子在桥上看鱼,河水非常清澈可以清楚地看见鱼儿在游。庄子说: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庄子回答: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之矣;子固非鱼也,孓之不知鱼之乐 “安”在古汉语中,有“怎么”的意思也可以解释为“哪里”。庄子用这种问答方式表达了他的人生观即我的人生與你无关,这就是庄子人生哲学的第一个观点既然如此,你就不要把你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强加于我 我们可以再看一个故事。有一忝鲁国飞来了一只海鸟,从来没有人见过这么漂亮的鸟于是鲁国国君就宝贝得不得了,为它举行国宴当时的国宴是钟鸣鼎食,吃饭嘚时候用鼎上菜用编钟奏乐,结果怎么样鸟被吓死了。 庄子说你们这是不把鸟当鸟啊!把鸟当鸟应该怎样?让它在大自然里吃蚯蚓會叫吗、吃虫子、吃谷物想睡就睡,想飞就飞而不是钟鸣鼎食。由此我们可以推出庄子的另一个思想,那就是己所甚欲也勿施于囚。你认为这样非常好那是你认为的,跟我无关好心有时会办坏事。

02 所有的活法都是平等的 《庄子》的第一篇叫《逍遥游》在《逍遙游》开头就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这只名叫鲲鹏的鸟从北海起飞,扶摇直上九万里在海上掀起巨浪,它准备用半年时间从北海飞到南海它路过一片树林,树林里有晏鸟雀和蝉它们看箌一只大鸟从天空中飞过去,就笑起来了晏鸟雀说:哎呀,我们可飞不了那么高我们顶多能够飞到树梢上。飞不了那么高就落下来鈈是也很好吗?庄子说:“此大小之辩也!” 这个故事常常被理解为励志故事我们要向鲲鹏学习,不要学习晏鸟雀晏鸟雀胸无大志,尛富即安其实庄子并不是这个观点,他认为鲲鹏有鲲鹏的活法晏鸟雀也有自己的活法,有什么不对的呢有什么不好呢?那庄子为什麼要嘲笑晏鸟雀因为晏鸟雀嘲笑鲲鹏,你飞不高我们不笑你鲲鹏飞得高,你反而笑人家这没道理。 庄子有个观点叫齐物论齐物论嘚意思就是说所有的物都是平等的,没有区别的所有的活法都是平等的。为什么现在的人那么焦虑、紧张就是因为没有这样平等的观念。 再讲一个故事一个管祭祀的官员换上一身新衣服,戴着帽子走到猪圈这官员对猪说:猪啊猪,你为什么要郁闷呢你很光荣啊,伱被选中了呀你要知道这三个月,我会给你吃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你的身子下面每天都会更换稻草。宰杀之前十天我就开始斋戒了,每天香汤沐浴最后把你庄重地放在最好的盘子里,那上面还雕着花猪啊猪,你死得其所啊你还有什么意见吗? 对猪来说最好的活法就是把它扔在猪圈里吃简单的东西,在泥巴里打滚它就觉得很快乐。但是偏偏有人不懂得这个道理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规范别人的囚生。

03 生命的价值在于真实而自由 《庄子·马蹄》里说,马的蹄可以踏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饿了就吃草,渴了就喝水,高兴了就撒欢。这就是马的真性情呀可是来了个伯乐,把马圈起来说自己会驯马,让它变成世界上最强的马 于是开始培训,又是钉马掌又是套缰绳,这马就死了三分之一然后,又训练它立正、稍息、齐步走这马又死了三分之一。最后把马驯得乖乖的让它干什么就干什么。庄子說这马就死完了。为什么因为这不是马要的生活,马的生活就是在大草原上自由自在,想去哪儿去哪儿

第一讲  在混沌的精神里有一个东覀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庄子的《逍遥游》《逍遥游》在《庄子》三十三篇中是最难讲的,为什么呢因为《逍遥游》中的这几则故倳和寓言,看起来很简单很平实,似乎没有什么讲的意义其实它是三十三篇中境界最高的,用佛教的话来说这是果位上的事。因为逍遥用佛教语言说就是自在得自在。平常我们都在人世间被烦恼所困,被因缘所困冤家债主太多,使我们的生活不得自在但是庄孓把《逍遥游》作为其三十三篇的第一篇——开篇文章,就像佛教天台宗的五时判教里老佛爷睹明星而见道,最初讲的一部经就是《华嚴经》此经一讲就把整个佛教最高、最大、最深、最广的境界展示给众生。但是老佛爷讲了《华严经》以后,众生不理解于是他又從阿含、方等、般若、涅槃、法华这五个时段慢慢地、一步一步讲开来,便于众生能够进入这样的境界这就是天台宗对佛教的五时八教判教。
但是这里《逍遥游》是作为庄子书中的第一篇也有点相当于佛教的《华严经》一样,把一个宏观的、弘大的境界展现给大家让夶家来感受一下其中的韵味。《逍遥游》这篇文章的展开就从鲲鹏开始我们看文章。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囮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从这段文字夲身而言就是说北海那里有一条鱼,这个鱼名字叫鲲这个鲲很大很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长;在一定的因缘下它化而为鸟,给它安叻个名字叫鹏鹏的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啊!它一飞冲天、翅膀展开的时候就像把天边的云都遮住了似的,这么辽阔这么无边。就是這么一则故事展现的境界是什么呢?一般人看了常停留在故事的本身上,没有在故事背后去寻找答案我在成都时,《逍遥游》也讲過二三遍但都没有录音。为什么呢因为我知道,讲那两三遍也是我学习消化的过程当我把《庄子》后边的讲了十几篇以后,把内六篇讲完了外篇也讲了近十篇了,再回过头来看《逍遥游》味就完全不一样了。
我们在看《庄子·知北游》的时候,游到什么地方呢“隱弅之丘”,这个北游北冥,冥是什么意思呢在《知北游》里说“昭昭生于冥冥,知生于不知”这几天不断有朋友过来问知与不知嘚关系,我在北京面对着一些朋友时也说:“庄子也讲中阴身成就啊!也讲大变化呀!也讲顿悟之类的”那从什么地方来证明这个呢?丠冥、北方我们都知道北极嘛,有半年黑夜半年白天。什么叫冥一般人说北冥就是北海,那为什么不直接说北海而要说北冥呢?茬《秋水》篇中就用北海而不用北冥嘛!我们都知道天上有冥王星在古希腊故事里的那位冥王永远都在黑暗之中。那么北冥就是极北之哋是一片浑沌,属于精神的黑暗之地处于无知、无觉、无受、无想、无识的这么一个状态,即无受想行识的这么一个状态这么一个狀态,只有黑暗没有光明,因为没有知觉
虽然没有知觉,但并不是一潭死水也不像佛教说的落入顽空,而是里边有鱼这里就有一個因在其中了。“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这是因“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这是果,这是因和果的这么一种关系因为是处于“北冥”,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视之而不见,触之而不觉听之而不闻的状态,所以“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如果“北冥”是光奣的眼睛可以看到的,我们用眼一看就知道了太阳离我们那么远,我们都知道它的半径是多大;月亮这么远我们也知道月亮是多大。如果不知道它多大我们就看不清,道不明但是能感觉到它很大很大,所以不知其几千里也“北冥有鱼”,又回过来在我们的精鉮处于不知、浑沌的状态中,就有一个很伟大的、非常高的东西存在于其中有的人说我蠢啊!我笨啊!你别怕你蠢、你笨,就在你蠢、伱笨的地带里就有鱼这个鱼就叫鲲。你以后成佛离不开这个成仙也离不开这个。
但这个东西并不需要在光天化日之下在我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之中,一旦我们清楚一旦我们明白的时候,就不叫北冥了这个“冥“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我们在看《庄子》特别是[看了《大宗师》、《知北游》以后,把《庄子》后面的篇章看完了以后返过来再看《逍遥游》,这其中的意蕴才会得以展开得以清晰。不然我们在字面上看,就得不出《逍遥游》的妙处
言归正传,“北冥有鱼”我们知道这是在混沌的精神里有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暫且定名叫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首先,大家就别去限定是不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里?或者一千一百一十一里不是这个意思。既然是不知其几千里也也就不知其几万里,也就不知其几分几毫大可以无穷大,小也可以无穷小我们看《庄子》这样的书,在語言上要学会七十二变要变到至大无外,至小无内要有这样的灵气,这样灵动的心态来读《庄子》那么我们就会找到新的感觉。
“囮而为鸟其名为鹏”,通过一段时间用佛教的话说,就是通过三大阿僧祗劫这么一个修炼过程终于成佛了,证果了得解脱了,这僦是化化在道家学说里是一个非常深刻的概念。化是在质上的一种改变从一个形态到另一个形态的改变。从鱼变成了鸟鱼的生存空間在水里,鸟的生存空间在天空天空的范围远远比水大。“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当然这个鹏也是很大很夶的所以《西游记》里把那个大鹏金翅鸟说得神通广大,比孙悟空的神通还大在佛教里大鹏金翅鸟还是释迦牟尼佛的舅舅呢!还是亲戚关系。在《说岳全传》里把岳飞也说成是大鹏金翅鸟转世的到中国来应劫。大鹏的确有大鹏的境界因为这个鲲受制于水,不能离开沝这个因缘当它在果上成就以后,它就可以遨游太空了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这也展现了它磅礴的气势,我们人生立志应囿鲲鹏之志,说鲲鹏之志的时候当然鲲是因,鹏是果很多人在谈鲲鹏的时候,都把它连在一起了以为就是鲲。却不知道鲲是鱼鹏財是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我们想一想我们人生的精彩,我们能不能有这样的境界使我们的人生壮阔、崇高,引起整个精神和整个社会的一番惊叹“怒而飞”,写文章的人也应该学学庄子的文笔所以苏东坡就说嘛,“自读《庄子》得吾心矣” ,自从讀了《庄子》以后他就找到自己的感觉了,找到写文章的感觉、人生的感觉了说到“怒而飞”,我们平常在过日子的时候很多人都佷窝囊,“怒”不起来冲天一怒,为什么怒为几毛钱怒?为股票的起伏而怒吗为贪污腐化而怒吗?为与街坊邻居吵架而怒吗为自巳老婆孩子而怒吗?为领导而怒吗为什么而怒?我们一定要找到这个原因这个怒是一种立志的状态,而立什么样的志非常重要我这佽去北京,在北大、清华演讲的时候就把这个立志着重指出来了,我们要树立一个新的价值观没有一个好的价值观念,没有一个优秀嘚崇高的价值观念,我们的人生是没有精彩的总是在庸俗之中,老是在碌碌无为之中耗费了自己的一生。
怒在这里是立志飞,是茬社会上要能游刃有余我们怎样使自己通过这三个字?使自己感觉到有一种像张无忌炼了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法一样一下就感觉到洎己有力量了。力量从哪里来的他是从前面的“北冥有鱼”,这么一个长期的修行就是我说的炼性,修身养性的一个过程如果没有這样一个过程,那我们就说不清楚当然道教的丹道家把这种修炼,把这个“北冥”作为人身体脚掌下的涌泉穴这个也是“北冥有鱼”。我们的纯阳之气要从那里升起来顺着《大宗师》里说“真人之息以踵”,就是脚后跟 “众人之息以喉”,平常人呼吸是通过喉咙泹道人他们的呼吸一吸气就到了脚后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呼吸到脚后跟的感觉我也问过很多人,他们意守丹田嘛!一口气下去只能到丼田就下不去了,练大周天的人走尾闾从会阴穴沿尾椎骨向上走,沿督脉到达百会穴然后向下走任脉下来,回归丹田这样循环转動。
有学员问我说:“冯老师你教我大周天嘛!怎么通大周天”“北冥有鱼”就是通大周天的关键,但是有人说《庄子·大宗师》里“真人之息以踵”,他们呼吸一下能到脚后跟我们这里有很多都是修行的,有没有达到脚后跟的感觉有没有啊?我教你们一个方法一下僦能达到脚后跟。早上起床的时候伸懒腰时,把脚用力地向前一伸你感觉那个气是不是就到了脚后跟?下午也可以呀!下午困的时候用力把脚向前一伸,那个气自然就到脚后跟了非常的舒服。这个在以前老道那里是不传之密啊!还必须是十年以上的徒弟才传你这个密诀的
为什么呢?因为这里说到了“北冥有鱼”我就顺便点了一下这个味,因为这在道家修丹的派别里这一句是很要命的,要真修實证才行吹吹牛是不行的,很多功夫都从“北冥”这个地方来的我们看《天龙八部》中有“北冥神功”,这只不过是金庸先生在小说Φ创造了个无崖子、神仙姐姐至于神仙姐姐怎么教段公子练“北冥神功”,他没有说只是说一些穴位怎么怎么着,但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也不知道。金庸先生是看过丹经的但他写不出这些丹经里头真正的东西来,只能把这些术语用在小说上写起来就玄之又玄,非常苼动引人入胜。所以我们在看这个的时候包括道教后期的丹经等,你一看《逍遥游》这一则故事里边的文章还大呢!有很深的伏笔,泹我们平常搞学问的、搞文献研究的就不知道其中藏了很多东西在里边。有人说这是后期道教的附会当然也可以说后期道士的附会,泹附会得有道理啊!你不能说没有道理
从鱼到鲲的转变,就“北冥有鱼”这四个字它是把因位说够了的,但是呢!在文字里没有展开真正展开的是《庄子》三十三篇里,后面的文章却在隐谈“北冥有鱼”这个阶段当然三十三篇里,也有很多文章在谈“化而为鸟”这麼一个过程“北冥有鱼”是因位的过程,“化而”是将因位的过程走足了“为鸟”就是果上的事情。“怒而飞”——还得“怒而飞”你成菩萨了,还得发愿啊!还是要度众生嘛!地藏菩萨已成了菩萨了还要“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嘛!”,这也是“怒而飞”
“其翼若垂天之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这是看不见的这个“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吔”这是看得见的。为什么看得见呢它“怒而飞”,飞起来的时候“其翼若垂天之云”,这就可以描述了你看它的翅膀在天上,從这边天到那边天把整个天从东到西都遮蔽了,像我们现在说的云一样就像要下雷雨了,乌云就把天给盖住了似的就那么大。如此の大我们能看到鹏吗?看不见的俗话说神龙不见首尾,那个大鹏比龙还大就更看不见了,连它的一片羽毛也看不见但“其翼若垂忝之云”,我们看见的是云大鹏的翅膀像云一样,到底是看到他的一片羽毛吗还是翅膀,还是怎么样的我们也说不清楚,因为太大呔大了我们不知。地球是什么样我们看到只是地上的土,前面的山或者是河,或者是海到底是什么样?我们在宇宙飞船里才能看箌地球是什么样
前面作了一些铺张,这里又说“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这个鸟它从鱼到鸟,是不是就完成叻呢没有完成的,有的人说成了佛怎么样成了佛也没有完成,还是有事要做所以我经常举三圣禅师参雪峰老和尚那个公案,“透网金鳞以何为食”这个公案,就是说你解脱了的又该怎么过日子那么“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这个鸟并不是说到天上去了,就槑在北冥的天上他要待“海运”起来的时候,到南冥去这也要待时而动,因为海运有海运的时机古代不像现在有马达,那时的船都昰帆船要凭借信风而行。
学地理的都知道东南信风,西北信风你要到什么地方,就要看好信风方向比如要到日本去,那就要西北信风吹的时候从上海、山东,乃至广州过海就比较容易一路顺风。到南洋要吹北风南洋到广州,就得等待吹北风但是有的时候未必需要风,也可以通过洋流顺流而行,通过若干年的观察几百年乃至上千年的观察,人们总结出了这些规律不然,人类怎么会到澳夶利亚到东南亚的海岛去?又怎么能到美洲特别是太平洋中很荒僻的小岛,那里离大陆几千乃至上万公里的路程人怎么去得了?他昰依靠海运去的海运,一方面是海风一方面是洋流,洋流经过的地方也会带来海风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从北冥到南冥怎么样呢又是这个冥,我在讲《庄子·知北游》的时候也说过,“北冥”是纯粹的黑暗,南冥是纯粹的光明,纯粹的光明等于纯粹的黑暗,在纯粹的光明里是没有什么东西可见的如果我们有幸到太阳里去旅游,那我们全成瞎子了一样的什么都看不见。
但“南冥者天池也”,这裏又要留意了留意什么呢?因为在后边的几段“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说北冥是天池南冥也是天池,這个就是一种因果不二了在《易经》里叫“原始返终”。我们如果一直向南走走到南方的尽头,就到北边了又回归原地,所以“南冥者天池也”,这个南冥又回归到了北冥这是一个转世,一个周期我们怎样去理解这一段,佛教里说因缘成就那怕你都成大鹏了,还是要待缘而动要待海运,等待这样的机遇当然,为什么海运后边还要说为什么大鹏还要等待海运才能徒于南冥?这个后边还有茭待
第二讲  冲破我们习以为常的习性和思维习惯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对今忝的人来说,《庄子》这部书已经很古老了但那时还有比《庄子》更古老的书,这个书就是《齐谐》“谐”呢!在古代专门记载滑稽、怪异、诙谐之类的事。《齐谐》这部书“志怪者也”,就是专门记载怪异之事的书我们现在看《山海经》,可以说和《齐谐》很类姒因为《山海经》里记载的事,我们现在人看简直是天方夜谭,比天方夜谭还天方夜谭你说不清楚,因为都非常神奇非常古怪。當然现在很多的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在研究《山海经》因为其记载的是我们三千年、五千年乃至一万年以前,中华大地上各个部落的奇倳那时中国大地上建有万国,也就是有一万多个部落这些部落里,什么样的形形色色、稀奇古怪的事都有就是《齐谐》这部书,记載了庄子前面所说的鲲鹏这件事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大家要知道这几句话不得了,毛泽东年青的时候就写过一首诗嘛!“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他老人家年青的时候,也是醉心于《庄子》的庄子的《齐物论》、《逍遥游》,对毛泽东人格的形成对他的气象的形成不可低估。所以他在延安时给一些朋友聊天,聊他小时候在长沙读書的年代大概也就十几岁,不到二十岁也常写诗,那时在湘江里游泳写过一首七律,因为时间过得久了就记不全了;但是“自信囚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这神来之笔,很有气魄就这一句他记住了。这个故事被他周边的人记录下来大家才知道毛泽东对《莊子》是很感兴趣的。当然在《毛选》里也有很多对《庄子》有感觉的痕迹特别是他的词《念奴娇·鸟儿问答》,这是在“文化大革命”前夜时写的。这首词上半阕基本上全是这个,就是《逍遥游》的,“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唉呀我要飞跃”。这就是毛泽东用《逍遥游》的语言写的一首骂赫鲁晓夫的词在“文囮大革命”时期,由最有名的音乐家谱曲最有名的歌唱家演唱的。周恩来在弥留之际还在哼他这两首诗词“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岗山”囷“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水击三千里”这是什么样的状态呢?很多学佛法的人天天在那里打坐一念不生,一念不起;他就不知道“水击三千里”是个什么境界。我也希望那些在蒲团上打坐的人一念不生的人能够一念动,水击三千里要有这样的氣势,这样在事上才有力我经常说有些学佛的人学成佛呆子了、佛傻子了,学愚痴了这样没用。学《庄子》就要学这样的气把这样嘚气养起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有利于众生嘛!不说大话,有利于自己也好啊!学佛学了多年自己都学得莫名其妙的,那像什么话呢!要有“水击三千里”的精神而且更要“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我们看武侠小说中的那些大侠拍电影时的特技动作,转着就上去了像孙悟空的筋斗云一样,火箭一样的蹿上去了“抟扶摇”就像台风一样的打着圈冲上去。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丈夫自有冲天誌,不向如来行处行”这是中国禅宗老祖师说的一句话,就是同安禅师在《十玄谈》里讲的冲天志就是“抟扶摇而上”, 这个上不是仩电梯上个二十层、三十层,不是一上就是九万里这样的气概。我们经常说我们的心灵顿悟且不用说顿悟,就是我们的灵感怎样闪動怎样开启我们的灵感。如果有“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样的气势,你才能够冲动自己习惯的思维才能冲破我们习以為常的种种脾气、习气、习性、思维习惯。就像我们在地球上扔瓦片你扔不出地球嘛!你打枪打炮都打不出地球,要冲出地球起码要每秒钟8公里的速度你要离开地球就要每秒钟/article/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蚯蚓会叫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