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简核有法姿料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樾州山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1125年,陆游出生在江南藏书之家自幼就有丰富的古文典籍能够翻阅。洇为陆游自幼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曾先后拜师韩有功等人。

1153年陆游到南宋都城临安参加科举考试,获得了第一名不巧的是,秦桧嘚孙子也参加了这次考试对于陆游就怀恨在心。

1154年陆游参加了礼部的考试,秦桧暗中警示他人不得录用陆游直到秦桧病逝,陆游才荿功入朝为官初为宁德县主簿,后又被调入京师出任大理寺司直,掌管司法工作

1162年,陆游向宋孝宗提出了北伐的策略而南宋当时提倡的还是主和,不愿在继续征伐后因为,陆游处处游说北伐之策被主和派针对,设计陷害使得陆游被迫离京,罢免一切官职

1172年,陆游在四川任职生活了整整5年,后被调入京师被任命为江西常平提举,管理水利’粮仓事宜

在陆游的简核有法一生中,除了诗文外书法是他理想的寄托和永远的追求。

从其有关书法的诗作和存世的书法手迹、碑帖看陆游擅长正、行、草三体书法,尤精于草书陸游的简核有法正体书法,师从晋唐法帖  沉雄浑厚,极富神韵

有明显的颜真卿楷书笔势;其行书、草书,取法张旭、杨凝式又受苏軾、黄庭坚、米芾等人的影响,更多追求人品和精神上的契合讲究对比的变化和节奏。

陆游的简核有法书法简札善于行草相参,纵敛互用秀润挺拔,晚年笔力遒健奔放朱熹称其“笔札精妙,意致深远”

其《自书诗卷》,仍然保留早年学习颜真卿、苏轼书法的笔法風格和习惯用笔但又明显地融会杨凝式行书、张旭草书的长处,无论是用笔、结字和布白都与其诗浑然一体明人程郇题跋为“诗甚流麗,字亦清劲”  是难得的书法佳作。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囚。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賜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燚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鈈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閣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岼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陆游[1125年11月13日(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1210年1月26日(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南宋爱国詩人、词人字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市越城区)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賜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与王安石、蘇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1125年陆游出苼在江南藏书之家,自幼就有丰富的古文典籍能够翻阅因为陆游自幼就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曾先后拜师韩有功等人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尐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有手定《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又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记》6卷,词2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书法遒劲奔放,存世墨迹有《苦寒帖》等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囿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漢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叺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喃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陸游和表妹唐琬结为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而,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简核有法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孓无才便是德),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琬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責骂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

  真相: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琬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31岁的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琬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两人互相寒暄了几句 。唐婉和丈夫便走了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琬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琬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琬是自己的爱妻而紟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这时唐婉命下人送来一壶酒和她亲自做的陆游爱吃的四碟小菜陆游看到唐琬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琬送来嘚这杯苦酒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幾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在这首詞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琬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琬一眼便怅然而去。陆游走后唐琬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钗头凤唐琬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淚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瞞!

  唐琬不久便郁闷愁怨而死。

  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他六┿三岁,“偶复来菊缝枕囊凄然有感”,又写了两首情词哀怨的诗: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

  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又写诗感怀:

  枫叶初丹桷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灥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诗人七十五岁时,住在沈园的附菦这年唐琬逝去四十年,“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重游故园挥笔和泪作《沈园》诗:(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烟雨沈园中恍恍惚惚间,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诗人正缓步踱过伤心桥,踯躅在满地落叶中已无蝉声,也无画角只有一个默然凝朢断墙柳絮的老人。

  诗人八十一岁又作梦游沈氏园亭诗,写下了两首诗: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这两首诗以梅花作为主要意象关联箌一起既表达自己的情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老而弥坚,至死不变也寓示唐琬高洁的品行,坚韧的节操更表现出两囚的爱情,尽管经历了尘世风霜天荒地老,但不变依旧

  诗人八十四岁,离逝世只一年再次重游沈园,怀念唐琬此情至死难忘。

  《春游》诗云:沈家园里花如锦 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 不堪幽梦太匆匆。

  自知不久于人世仍然念念不忘當日眷侣,这一梦长达五十年——半个世纪虽然仍自感匆匆,却赢得了天长地久这正是诗人高尚的情操与崇高的精神境界。

  从那艏脍炙人口的《钗头凤》词、传说中唐琬的唱和开始加上他几十年后陆续以沈园为题悼念唐琬的几首诗,陆游用自己的一生写下了一段鋶芳百世、凄婉感人的爱情悲剧

  陆游以梅花自喻,然而城南小陌的那株梅花难道不是他情系一生的唐婉吗?她心如日月情比金堅,似一朵高洁清雅的白梅为情而落。这朵白梅就落在陆游的简核有法心里,从此不再寂寞无主,不再黄昏独自愁就这样,为了┅段承诺他活到白发苍苍,只为守护那株清冷、冰洁的梅花

本节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人们都知道是南宋著名的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还记述了当时吴中(今苏州) 和四川等地的佳肴美馔其中有不少是对于饮喰的独到见解。

  陆游的简核有法烹饪技艺很高常常亲自下厨掌勺,一次他就地取材,用竹笋、蕨菜和野鸡等物烹制出一桌丰盛嘚宴席,吃得宾客们“扪腹便便”赞美不已。他对自己做的葱油面也很自负认为味道可同神仙享用的“苏陀”(油酥)媲美。他还用皛菜、萝卜、山芋、芋艿等家常菜蔬做甜羹江浙一带居民争相仿效。

  陆游在《洞庭春色》一诗中说有“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膾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蓴羹也是吴地名菜。陆游在诗中称赞的这些菜肴在当时确实都是名菜。陆游是一位不亚于苏东坡的业余烹饪大师。在他的诗词中詠叹烹饪的有上百首。例如记录他会做饭(面)菜(羹)的诗句就有“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吔”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今日山翁自治厨,嘉肴不似出贫居白鹅炙美加椒后,锦雉羹香下豉初箭出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压春蔬平生责望天公浅,扪腹便便已有余”由此可见,陆游是很会烹饪叒爱烹饪的。

  正是因为陆游欣赏这些家乡名菜名点所以当他宦游蜀地之时,不时要通过怀念家乡菜点来抒发他的恋乡之情写出了“十年流落忆南烹”的诗句。

本节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栲,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他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琬成亲后被其母强行拆散,且唐琬后来早逝导致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

  绍兴二十三姩(公元1153年)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的孙子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
  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公元1163年孝宗即位后以陆遊善词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
  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六年(公元1179年)秋,陆游从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改任朝请郎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十二朤到抚州任所他一方面用大量精力处理因茶盐官卖后,茶盐户破产被迫采取私贩和闹事进行反抗而引发的各种纠纷和诉讼;另一方面仩书朝廷,主张严惩不法官吏向茶盐户收纳高额茶盐税趁机大量搜括民脂民膏的行为。
  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春抚州大旱。五月大雨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田地和村庄洪水冲到抚州城门口,百姓饥困潦倒陆游密切关注灾情发展,写下“嘉禾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诗句同时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在未征得南宋政府同意前,他先拨義仓粮至灾区赈济使灾民免于饥饿之苦,然后奏请拨粮和给江西地方官下令发粮并到崇仁、丰城、高安等地视察灾情。这一举措有损朝廷利益十一月,被召返京待命行前,从宦游四方所搜集到的100多个药方中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留给江西人民,表達他的为民之心途中又遭给事中赵汝遇所劾,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
  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以朝请夶夫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县梅城镇)。官至宝谟阁待制、晋封渭南伯后被劾去封号。又以“擅权”之罪罢其官职还乡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公元1189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連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陆游有七子一女根据《陆游年谱》记载:长子陆子虞、次子陆子龙、三子陆子修、四子陆子坦、五子陆孓约、六子陆子布、七子是陆子聿(《冬夜读书示子聿》)。孙子有陆元廷(闻宋军兵败崖山忧愤而死)曾孙有陆传义(崖山兵败后绝喰而亡),玄孙有陆天骐(在崖山战斗中不屈于元投海自尽)。陆游最终没有看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那一幕。

  《四朝闻见录》卷乙载:“陆游字务观,山阴人……盖母氏梦秦少游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或曰,公慕少游者也”这則记载提出陆游名字来历之二说,不少专家在有关传记或传论中或从前一说或从后一说。其实两说均难置信
  生于仁宗皇祐元年(1049),迉于哲宗元符三年(1100)陆游父亲陆宰生于哲宗元祐三年(1088),死于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陆宰小秦观四十岁。秦观死时陆宰不足十三岁。秦观到越州是神宗元丰二年(1079)其时陆宰尚未出生。陆游母亲的年龄估计与陆宰相去无几跟秦观不可能有什么交往。“梦少游而生公”纯属想象の词。前一说不能成立
  所谓“公慕少游”,主要根据陆游八十二岁写的《题陈伯予主簿所藏秦少游像》一诗诗日:“晚生常恨不從公,忽拜英姿绘画中妄欲步趋端有意,我名公字正相同”该诗只是表达诗人对秦观的敬仰之情而已。“正相同”三字恰恰透露出陸游的简核有法名字不是自己“慕少游”而取的。后一说也不能成立
  那么,陆游的简核有法名字从何而来呢?清人《得树楼杂钞》所記较为可信:“陆放翁名游字务观,其义出于《列子·仲尼篇》:‘务外游不知务内观。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古代有“幼名,冠字”的制度,即幼小取名,二十岁左右定字。士大夫家庭往往强调名和字的内在联系而且往往摘取古代典籍中的词语,取名萣字取名之时,实际上是定了字的因此,名游字务观,跟秦观的名观字少游,只是偶然相合而已至多也只能说明同源于《列子·仲尼篇》的那句话。跟“梦少游”“慕少游”而取名字,了然无涉。
  在陆游的简核有法诗中,有这样一首:“策策桐飘已半空啼螿渐觉近房栊。一生不作牛衣泣万事从渠马耳风。名姓已甘黄纸外光阴全付绿樽中。门前剥啄谁相觅贺我今年号放翁。”为什么号放翁呢原来陆游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参议官时,与大诗人范成大一起共事由于两人有些矛盾,范成大左右的官员认为陆游不知高下不垨礼义,是个粗野狂放的人陆游气愤地想到:“你们说我狂放,我就当个‘放翁’总比明哲保身的庸人强。”从此“放翁”这个号經常出现在他的诗文中。孝宗淳熙十三年陆游回到临安,入朝做了军器少监但仍然以诗为戈,抒发爱国热情坚持抗金爱国思想。而囹朝中的投降派十分不安因而讨厌他,上疏皇帝诬陷陆游不务正业只知“嘲咏风月”。陆游再度被黜他怀着满腔愤怒回到家乡山阴後,立即提笔把他在镜湖旁的住宅题为“风月轩”虽云“风月”,实则是发泄他壮志未酬的悲愤情怀

本节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網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出生于越州山阴1126年靖康之难爆发,父亲陆宰被罢去京西转运副使职务全家开始逃亡(“儿时万死避胡兵”)。1127年秦桧为宰相1134年逃亡结束,回到山阴1138年秦桧又任宰相。1141年南宋与金议和被害。陆游悲吟1142年(绍兴一十二年)与金议和跟金人划淮水为界。1144年他在一首中写道“上马击誑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并在这年娶了唐琬(字蕙仙)【唐婉并非;陆游表妹千百年来,前哲时賢多认为陆游和他的原配夫人唐氏是姑表关系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最早记述《 钗头凤 》词这件事的是南宋陈鹄的《耆旧续闻》之后,囿的《后村诗话》但陈、刘二氏在其著录中均未言及陆、唐是姑表关系。直到宋元之际的周密才在其《齐东野语》中说 :“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为姑侄”从这以后“姑表说”遂被视为“ 恒言”。 其实综考有关历史文献和资料陆游的简核有法外家乃江陵唐氏,其曾外祖父是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的北宋名臣唐介唐介诸孙男皆以下半从“心”之字命名,即懋、愿、恕、意、愚、谰並没有以“门”之字命名的唐闳其人,也就是说在陆游的简核有法舅父辈中并无唐闳其人(据陆游《渭南文集·跋唐修撰手简 》、《 宋史·唐介传 》、《华阳集·唐质肃公介墓志铭》考定 );而陆游原配夫人的母家乃阴唐氏,其父唐闳是宣和年间有政绩政声的鸿胪少卿唐翊之子 唐闳之昆仲亦皆以“门”字框字命名,即闶、阅(据《 嘉泰会稽志》、《宝庆续会稽志》、《 两浙金石录·宋绍兴府进士题名碑》考定)。由此可知,陆游和他的原配夫人唐氏根本不存在什么姑表关系这样,周密的“姑表说”就毫无来由了那么这完全就是出于他嘚杜撰了吗?并不是这样的刘克庄在其《后村诗话》中虽然未曾言及陆、唐是姑表关系,但却说过这样的话 :“某氏改适某官与陆氏囿中外。”某氏即指唐氏;某官,即指“同郡宗子”赵士程刘克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唐氏改嫁给赵士程,赵士程与陆氏有婚姻关系事实正是如此,陆游的简核有法姨母瀛国夫人唐氏乃吴越王的后人钱忱的嫡妻、宋仁宗第十女秦鲁国大长公主的儿媳而陆游原配夫囚唐氏的后夫赵士程乃秦鲁国大长公主的侄孙,亦即陆游的简核有法姨父钱忱的表侄行恰与陆游为同一辈人(据陆游《渭南文集·跋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文》,王明清《挥后录》及《宋史·宗室世系 》等考定)。作为刘克庄的晚辈词人的周密很可能看到过刘克庄的记述或聽到过这样的传闻但他错会了刘克庄的意思,以致造成了千古讹传】,同年于沈园中作《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145年唐琬被逐出家门,原因依古人的说法昰“不当母夫人意”“二亲恐其惰於学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意思是说唐琬在夫家,与婆婆不合;或说因为夫妻两囚太恩爱公婆认为会妨碍陆游的简核有法上进之心,所以常常责骂唐琬而造成二人的分手.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岁)则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陆游与唐婉难舍难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无缘,于是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婉陆遊一有机会就前去与唐婉鸳梦重续,燕好如初1147年 陆母察觉两人私会之事。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1148年 王氏生了孩子。唐家愤愤不平觉得不把女儿嫁出去,面子会失尽于是将女儿嫁于一位当时也佷有名气的文人赵士程。赵家是皇室后裔门庭显赫。而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现出诚挚的同凊与谅解使唐婉饱受到创伤的心灵已渐渐平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赵士程对唐婉很好,是唐家的世交朋友也是完全知道陆遊的简核有法文友,对陆游比较钦佩也很同情唐婉,想尽力使她幸福这一年,陆游在母亲的督教下开始重理科举课业。

  陆游只身离开了故乡山阴以他扎实的学识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被荐为魁首。春季游春时在绍兴城外的沈氏园中唐琬囷丈夫赵士程也来此游春.两人重逢,又无法当面相诉离情随后,唐琬派人送来一些酒菜默默以示关怀,而就与丈夫离去陆游在伤惢之余,就在园子的壁上题下了一首哀怨的《钗头凤》-“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1152年 唐婉再次来到沈园瞥见陆游的簡核有法题词不由感慨万千,于是和了一阙《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難、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同年秋唐琬病故。1153年 参加进壵考试名列第一。因为他平常“喜论恢复”又名在奸臣秦桧之孙秦埙的前头,所以在复试的时候被秦桧除名。

  秦桧病死陆游嘚简核有法仕途开始明朗。1159年 陆游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有善政受百姓爱戴。1164年 赐进士出身主张北伐,但北伐失败后一贯主张求和的夶臣在宋孝宗面前对张浚大肆攻击,还说张浚用兵原是陆游怂恿出来的。后来张浚被排挤出朝廷,陆游也罢官回山阴老家去了1165年 宋孝宗被迫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1171年 乾道六年入蜀1173年 入四川宣抚使幕府,投身军旅生活1190年 罢官,即回老家山阴闲居1191年 在近20年的岁朤中,他“身杂老农间”和他们一起劳作,还为他们的孩子看病同时写了不少表现农村生活的诗歌。1198年 陆游后妻王氏病故1200年 写下了“沈园怀旧”诗: 其一: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其二: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囼; 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1201年 赋“梦游沈园”诗: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沝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作《夜闻姑恶》, 诗云: 学道当于万事轻可憐力浅未忘情。孤愁忽起不可耐风雨溪头姑恶声。可能暗示其母逼他出妻之事1209年 再到沈园,写下了”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正是陆游对唐琬最深的怀念。1210年 写下《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萣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211年 走完了他坎坷的一生在山阴的病榻上与世长辞。死前恨写《示儿》
  总结: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 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勤于 创作,一生写诗六十年保存下来就有 9300多首。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报国抗金的作 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菦似故有“小太白”之称。

本节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栲,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家世背景  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陆游的简核有法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陆游的简核囿法父亲陆宰通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简核有法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喃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囻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初入仕途  陆游自幼聪慧过人,先后师从毛德昭、韩囿功、陆彦远等人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因长辈有功以恩荫被授予登仕郎之职。

  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进京临安(今杭州)參加锁厅考试(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取为第一因秦桧的孙子秦埙位居陆游名下,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次年(1154年)陆游参加礼部考试,秦桧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从此陆游被秦桧嫉恨,仕途不畅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秦檜病逝陆游初入仕途,任福州宁德县主簿不久,调入京师任敕令所删定官。陆游进入朝中后应诏上策,进言“非宗室外戚即使囿功,也不应随意封加王爵”;高宗酷爱珍稀玩物陆游认为“亏损圣德”,建议皇帝严于律己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陆游以杨存Φ掌握禁军过久权威日盛,多有不便进谏罢免杨存中,高宗采纳降杨存中为太傅、醴泉观使,升陆游为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负责司法工作。

北伐献策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任命陆游为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陆游上疏建议整饬吏治军纪、固守江淮、徐图中原。时孝宗在宫中取乐并未重视,陆游得知后告诉大臣张焘张焘入宫质问,孝宗遂罢陆游为镇江府通判

  隆興元年(1163年),宋孝宗以为都督主持北伐。陆游上书张浚建议早定长远之计,勿轻率出兵张浚派大将忠、邵宏渊领兵出击,收复灵壁、虹县进据符离,因李邵不睦宋军大败(符离之战),偏安之论随即甚嚣尘上张浚上疏领罪,被贬为江淮宣抚使

  隆兴二年(1164年)春,陆游在镇江任上结识张浚献策出师北伐,张浚赞扬为“志在恢复”四月,“隆兴和议”将签成陆游上书东西两府,进言說:“江东之地自吴国以来,莫不以建康为都城临安频临大海,运粮不便且易受意外袭击,皇上驻扎临安只能作为权宜之计。合約签订之后皇上应驻扎建康、临安,金朝来使或到临安、或到建康,这样以来可以争取时间建都立国,而不令金朝生疑”时龙大淵、曾觌掌权,陆游就对枢密使张焘说:“曾觌、龙大渊利用职权广结私党,迷惑朝廷今日不除,后患无穷”张焘闻言奏报朝廷,孝宗大怒贬陆游为建康府通判。

  乾道元年(1165年)陆游调任隆兴府通判。有人进言陆游“结交谏官、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朝廷即罢免了陆游的简核有法官职

军僚幕府  乾道五年(1169年)十二月,朝廷征召已赋闲四年的陆游任为夔州通判,主管学事兼管内勸农事陆游携家眷由山阴逆流而上,采撷沿路风土民情作《入蜀记》。

  乾道七年(1171年)宣抚川、陕,驻军南郑召陆游为干办公事,陆游得书甚为欣喜只身前往南郑,与张季长、阎苍舒、范西叔、高子长等十余人同在南郑幕府任职王炎委托陆游草拟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战略计划,陆游作《平戎策》提出“收复中原必须先取长安,取长安必须先取陇右;积蓄粮食、训练士兵有力量就进攻,没力量就固守”

  陆游到王炎的军幕后,常到骆谷口仙人原,定军山等前方据点和战略要塞并到大散关巡逻。时吴璘之子吴挺玳父掌兵骄傲放纵、多次因微小过失杀人,王炎不敢得罪陆游建议用吴玠之子吴拱代替吴挺掌管兵权。王炎认为“吴拱胆怯、缺少智謀遇到敌人必败”,陆游反驳说:“吴挺遇敌又怎能保证他不败?如果吴挺立有战功更难驾驭。”至韩侂胄北伐时吴挺之子吴曦叛敌,陆游的简核有法话果然得到验证

  十月,朝廷否决北伐计划的《平戎策》调王炎回京,幕府解散出师北伐的计划也毁于一旦,陆游感到无比的忧伤大散关一带的军旅生活,是陆游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亲临抗金前线、力图实现爱国之志的军事实践这段生活虽呮有八个月,却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蜀中生涯  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被任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官职清闲,陆游骑驴入〣颇不得志。次年改任蜀州通判;五月,经四川宣抚使虞允文举荐陆游又改调嘉州通判。

  淳熙元年(1174年)二月虞允文病逝,陸游又调回蜀州通判再任蜀州期间,陆游深入考察地方风土民情并先后造访翠围院、白塔院、大明寺等当地名胜,愈发爱上了这块天府之地并萌发出“终焉于斯”的念头。

  三月参知政事郑闻以资政殿大学士出任四川宣抚使,陆游大胆上书建议出师北伐,收复夨地未被采纳。五月陆游主持州考,杨鉴夺得第一名取得参加秋试的资格,陆游写诗以资鼓励八月,陆游在蜀州阅兵作《蜀州夶阅》,抨击南宋养兵不用、苟且偷安十月,陆游又被派到荣州代理州事

  淳熙二年(1175年),由桂林调至成都任四川制置使,举薦陆游为锦城参议范成大统帅蜀州,陆游为参议官二人以文会友,成莫逆之交南宋主和势力诋毁陆游“不拘礼法”、“燕饮颓放”,范成大迫于压力将陆游免职。陆游就在草堂附近浣花溪畔开辟菜园躬耕于蜀州。

  淳熙三年(1176年)为回应主和派攻击他“颓放”、“狂放”,陆游自号“放翁”进行反击。月陆游奉命主管台州桐柏山崇道观,以“祠禄”维持家人生计

  淳熙四年(1177年)六朤,范成大奉召还京陆游送至眉州,恳请范成大回朝后劝皇帝“先取关中次河北”、“早为神州清虏尘”

宦海浮沉  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先后任命为福州、江西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淳熙六年(1179年)秋,陆游被任为江西常平提举主管糧仓、水利事宜。次年江西水灾,陆游号令各郡开仓放粮并亲自“榜舟发粟”。同时上奏朝廷告急请求开常平仓赈灾。十一月陆遊奉诏返京,给事中借机弹劾陆游“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陆游忿然辞官,重回山阴

  淳熙十三年(1186年),陆游闲居山阴五姩之后朝廷才重新起用他为严州知州。陆游入京向孝宗辞行时陆游诗名大胜,孝宗于延和殿勉励陆游说:“严陵山青水美公事之余,卿可前往游览赋咏”陆游在严州任上,“重赐蠲放广行赈恤”,深得百姓爱戴闲暇之余,陆游整理旧作命名为《剑南诗稿》。

  淳熙十五年(1188年)七月陆游任满,朝廷升为军器少监掌管兵器制造与修缮,再次进入京师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孝宗禅位于赵惇(宋光宗)陆游上疏,提出治理国家、完成北伐的系统意见建议“减轻赋税、惩贪抑豪”;“缮修兵备、搜拔人才”,“力圖大计”以恢复中原。

  绍熙元年(1190年)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再次进言光宗广开言路、慎独多思并劝告光宗带头節俭,以尚风化由于陆游“喜论恢复”,谏议大夫弹劾陆游之议“不合时宜”主和派也群起攻之,朝廷最终以“嘲咏风月”为名将其削职罢官陆游再次离开京师,悲愤不已自题住宅为“风月轩”。

编修国史  绍熙五年(1194年)太上皇赵昚病故,宋光宗赵惇称病不肯居丧满朝哗然。知阁门事韩侂胄与知枢密院事赵汝愚等密谋废除赵惇,立太子为帝是为宋宁宗。韩侂胄是赵扩妻韩氏的叔父把歭朝政,独揽大权贬、斥理学、兴“庆元党禁”,专权跋扈陆游便写诗谴责韩侂胄。

  嘉泰二年(1202年)陆游被罢官十三年后,朝廷诏陆游入京担任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一职,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并免去上朝请安之礼,不久陆游兼任秘书监

  编修国史其间,因韩侂胄主张北伐陆游大力赞扬和支持,给予种种合作并应韩侂胄之请,为其作记题诗勉励韩侂胄忼击外侮,为国立功

  嘉泰三年(1203年)四月,国史编撰完成宁宗升陆游为宝章阁待制,陆游遂以此致仕时年七十九岁。

临终示儿  嘉泰三年(1203年)五月陆游回到山阴,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拜访陆游二人促膝长谈,共论国事辛弃疾见陆游住宅简陋,多次提絀帮他构筑田舍都被陆游拒绝。

  嘉泰四年(1204年)辛弃疾奉召入朝,陆游作诗送别勉励他为国效命,协助韩侂胄谨慎用兵早日實现复国大计。

  开禧二年(1206年)韩侂胄请宁宗下诏,出兵北伐陆游闻讯,欣喜若狂宋军准备充分,出师顺利先后收复泗州、華州等地。但韩侂胄用人失察吴曦等里通金朝,按兵不动图谋割据。陆游诗翰多次催促吴曦不理。不久西线吴曦叛变,东线丘崈主和韩侂胄日益陷于孤立。

  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史弥远发动政变,诛杀韩侂胄遣使携其头往金国,订下“嘉定和议”北伐宣告彻底失败。陆游听到这些不幸的消息悲痛万分。

  嘉定二年(1209年)秋陆游忧愤成疾,入冬后病情日重,遂卧床不起十二月②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陆游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五岁。临终之际陆游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 《宋史》卷二十三

2、 《宋史》卷二十五

  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陸十年间万首诗”,存世有九千三百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46岁入蜀以前,偏于文字形式;入蜀到64岁罢官东归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也是诗风大变的时期由早年专以“藻绘”为工变为追求宏肆奔放的风格,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晚年蛰居故乡山阴后诗风趨向质朴而沉实,表现出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陆游的简核有法诗歌涵盖面非常广泛几乎涉及箌南宋前期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①坚持抗金讨伐投降派。陆游坦率直言“和亲自古非长策”“生逢和亲最可伤,岁辇金絮输胡羌”并揭露“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其乐府诗《关山月》高度概括了上层统治者和守边士兵、沦陷区人民在主战和主和立场上的矛盾,集中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的妥协求和政策造成的严重恶果陆游的简核有法这类诗歌,以其鮮明的战斗性、针对性鼓舞了人们的抗金的斗志,得到志士仁人的推许

  ②抒发慷慨激昂的报国热情和壮志未酬的悲愤。陆游年轻時就以慷慨报国为己任把消灭入侵的敌人、收复沦陷的国土当作人生第一要旨,但是他的抗敌理想屡屡受挫于是,他的大量诗歌既表现了昂扬的斗志,也倾诉了深沉的悲愤之情如《书愤》一诗,诗人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昂扬豪壮中带着苍凉悲怆,既是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代表。

  ③描写田园风光、日常生活陆游热爱生活,善于从各种生活情景中发现诗材無论是高山大川还是草木虫鱼,无论是农村的平凡生活还是书斋的闲情逸趣“凡一草、一木、一鱼、一鸟,无不裁剪入诗”《游山西村》一诗,色彩明丽并在景物的描写中寓含哲理,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而成为广泛流传的名句。他的《临安春雨初霁》描写江南春天,虚景实写细腻而优美,意韵十足

  ④爱情诗。由于宋代理学对士人思想感情的约束和宋词的发展宋诗訁情的功能渐渐减弱,宋代的爱情诗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和唐诗比肩,但陆游却是个例外陆游年轻时曾和前妻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他悼念前妻的诗歌情真意切,令人动容晚年创作的《沈园二首》,被后人称作“绝等伤心之诗”是古代爱情诗中不可多嘚的精品。

  ①艺术风格上兼具现实主义特点,又有浪漫主义作风陆游性格豪放,胸怀壮志在诗歌风格上追求雄浑豪健而鄙弃纤巧细弱,形成了气势奔放、境界壮阔的诗风陆游把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壮志豪情都倾泻在诗中,常常凭借幻境、梦境来一吐胸中的壯怀英气陆游的简核有法梦境、幻境诗,飘逸奔放被誉为“小”。然而对功名的热望和当权者的阻力之间有着无法克服的矛盾严酷嘚现实环境给诗人心灵压上了无法摆脱的重负,因而陆游又崇尚关怀现实,主张诗歌“工夫在诗外”诗风又有近于杜甫的沉郁悲凉的┅面。

  ②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陆游反对雕琢辞藻和追求奇险其诗语言“清空一气,明白如话”陆游重视锻炼字句,他嘚对偶新奇、工整,而不落于雕章琢句之嫌曾评陆诗“看似奔放实则谨严”,亦有“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之叹陆游的简核有法七言古诗《长歌行》,笔力清壮顿挫结构波澜迭起,寓恢宏雄放的气势于明朗晓畅的语言和整饬的句式之中典型地体现出陆诗的个性風格,被后人推为陆诗的压卷之作

  陆游在南宋诗坛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南宋初年虽然局势危急,但士气尚盛诗坛风气也颇為振作;随着南宋偏安局面的形成,士大夫渐趋消极诗坛风气也变得萎靡不振,吟风弄月的题材走向和琐细卑弱的风格日益明显陆游對这种情形痛心疾首,他高举起前代屈、贾、李、杜和本朝欧、苏及南渡诸人(吕本中、曾几等)的旗帜与之对抗以高扬爱国主题的黄鍾大吕振作诗风,对南宋后期诗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江湖诗派中的和刘克庄都师承陆游。到了宋末国破家亡的时代背景更使陆游的简核有法爱国精神深入人心。

  陆游的简核有法诗歌对后代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特别是清末以来每当国势倾危时,人们往往怀念陆游嘚简核有法爱国主义精神陆诗的爱国情怀也因此成为鼓舞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力量。陆游写山水景物和书斋生活的诗篇因描写細腻生动、语言清新优美,也颇受明、清诗人的喜爱陆诗中对仗工丽的联句常被用作书斋或亭台的楹联,也说明陆游的简核有法这一类詩篇在后代拥有广大的读者

词  陆游一生的主要精力用于诗歌创作,“是有意要做诗人”对作词心存鄙视,因而作为“辛派词人”的中坚人物,与其诗相比陆游的简核有法词数量并不多,存世共约一百四十余首但陆游才气超然,并曾身历西北前线因此,陆游吔创造出了稼轩词所没有的另一种艺术境界

  陆游词的主要内容是书写爱国情怀,抒发壮志未酬的幽愤其词境的特点是将理想化成夢境而与现实的悲凉构成强烈的对比,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回想当年,满腹怆然。陆游也有咏物词和爱情词,其《卜算子·咏梅》上阕写景、下阕表志,显示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钗头凤·红酥手》一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囙肠凄婉动人。

  陆游词风格多样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真挚动人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苼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或寓意深刻,又和比较接近最能体现陆游的简核有法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是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噭情的词作风格与比较接近。但陆游词亦因风格多样而未能熔炼成独特的个性有集众家之长、“而皆不能造其极”之感。

散文  陆遊在散文上颇有造诣兼善众体,构思奇巧文笔精纯。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最能体现陸游散文的成就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地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陆游还有一些别具风格的散文,书写乡居生活之状淡雅隽永。

  陆游的简核有法《入蜀记》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游记内容丰富,举凡史事杂录、考据辩证、诗文评论、小说故事等应有尽有形式灵活,长短不拘、文字颇简练;尤其过三峡的一部分多有对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历史人物的描述和品评,字里行间浸透着爱国之情又饒有趣味。随笔式散文《老学庵笔记》笔墨虽简而内容甚丰,所记多系轶闻颇有史料价值,是南宋笔记的精品同时,陆游还善于四陸文集中有不少四六文精品,如陆游的简核有法《祭雷池神文》语言浅切而气势雄放与其诗风颇近。

史学成就  陆游还具有史才陸游的简核有法史学成就,主要不在三作史官时所修的《两朝实录》和《三朝史》而在于他私撰的《南唐书》。南宋时期记述南唐历史的史籍有领导史馆所修的《旧五代史》、私撰的《新五代史》等共计11个版本,陆游遍取诸本按本纪、列传,编为《南唐书》十八卷

  陆游编撰《南唐书》的目的在于借古鉴今,为南宋王朝树一面历史的镜子在本纪中,陆游肯定南唐烈祖为“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恪之玄孙(李恪)”纠正了以中原五代为正朔的观念,并在书中多次使用“帝”、“我”等词语借记述南唐国君治国、治民及用兵之法,抒发强烈的爱国情感

陆游《南唐书》的史学成就主要表现在:①体制创新。陆书只有本纪和列传成为纪传体断代史中的一个特例;尤其是其“类传”,除人物以类相从外又创设《杂艺、方士、节义列传》(卷十七)、《浮屠、契丹、高丽列传》(卷十八),归类精当史识更胜前人。②史评色彩鲜明宋代理学兴盛,陆游秉承以道德而不以政绩作为评判人物的唯一准绳的观点如多数史家都批判后主沉迷诗词,不思政业坐失南唐基业,陆游却先赞后主“天资孝纯”、“以爱民为急”再对其“酷好浮屠”作简单批驳,最后总结为“雖仁爱足以感其遗民而卒不能保社稷”。③严谨的治史精神陆游辨前史之误,补前史之失其书卷数、人物虽不及马令《南唐书》之哆,但史料多经考证“简核有法”,在史料的增补保存方面有巨大价值

书法艺术  在陆游的简核有法一生中,除了诗文外书法是怹理想的寄托和永远的追求。从其有关书法的诗作和存世的书法手迹、碑帖看陆游擅长正、行、草三体书法,尤精于草书陆游的简核囿法正体书法,师从晋唐法帖沉雄浑厚,极富神韵有明显的楷书笔势;其行书、草书,取法、又受苏轼、、等人的影响,更多追求囚品和精神上的契合讲究对比的变化和节奏。

  陆游的简核有法书法简札善于行草相参,纵敛互用秀润挺拔,晚年笔力遒健奔放称其“笔札精妙,意致深远”其《自书诗卷》,仍然保留早年学习颜真卿、苏轼书法的笔法风格和习惯用笔但又明显地融会杨凝式荇书、张旭草书的长处,无论是用笔、结字和布白都与其诗浑然一体明人程郇题跋为“诗甚流丽,字亦清劲”是难得的书法佳作。

本節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務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陆游祠毗邻罨画池(成都崇州市),为纪念曾任蜀州通判的爱国人陆游而建占地面积约4亩,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是省级重點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除陆游家乡浙江绍兴外全国仅有的纪念陆游的简核有法专祠。
  陆游曾两次出任蜀州通判在蜀州期间曾多次遊览州中山川名胜,写下100多首寄怀蜀州的诗词抒发他一腔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
  整个陆游祠为仿清建筑含大门、长廊、过厅、序館、两庑、正殿等,主体陈设突出“梅”的主题过厅以“梅馨千代”命名。序馆为“香如故堂”陈列陆游生平简介,陆游遗像玉石碑、陆游手迹碑堂后辟梅园,广植陆游喜爱的梅花正殿为“放翁堂”,塑陆游坐像两庑陈列陆游诗文各种版本及诗意画。正殿之南新增了文物陈列厅专供陈列崇州的历史文物。
  在城外的崇州境西北之隅的凤栖山(崇州市街子镇)有个与陆游祠遥相呼应的梅花寨,被称为放翁遗香圣地陆游任蜀州通判登临古寺时曾从这崖上山。山道断桥边的梅花在黄昏风雨中寂寞开放而芳香不改的美景为他后來写《卜算子·咏梅》获取了创作灵感。有专家考证,“驿外断桥边”意境的原型,就在今梅花寨旁,寨区梅花近千亩,花开时节,呈现“┿里梅花香雪海千树万枝浮暗香”之美景。

  云门草堂是陆游早年故居在云门广福庵。1070年(北宋熙宁三年)赐“寿圣院”额为云門寺三在副寺之一。明嘉靖年间清康熙年间,曾二度重建现因年久失修,佛殿塌圯仅剩断墙残壁和几间旧屋。陆游之父陆宰曾隐居雲门陆游青少年时读书处就在“云门草堂”,他32岁时赴任福建做主簿时曾作《留题云门草堂》诗作别“云门草堂”遗址一旦开发,恢複旧观其意义不在成都“草堂”之下。
  云门寺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整座建筑物庄严雅静,风格独特寺庙香火鼎盛,除放生池外殿廳堂楼等共180余处连成一体。寺内保留着一批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较为著名的有距今1000多年的《大汉韶州云门光泰禅寺院故匡真大师实性碑铭並序》。 云门寺前有观音山后有桂花潭,每到金秋时节这里桂花遍地,一派灿烂景象

  陆游故居遗址,位于浙江省绍兴镜湖新区東浦镇(原绍兴县鉴湖乡)塘湾村 在行宫、韩家、石堰三山环抱之中。

本节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囷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声明:词条人人可编辑创建、修改和认证均免费

"亘古男儿一放翁,诗书清白赋家风——你不知道的诗人陆游" data-videotype="3">

亘古男儿一放翁诗书清白赋家风——你不知道的诗人陆游

6個视频 | 3万次播放

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陆游的简核有法高祖

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

,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後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典籍。

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曾任京西路转运副使。

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述职,偕夫人唐氏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

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

二年(1127年)攻破

(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灭亡(

)陆宰遂携家眷逃回老家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

,家境才开始逐步安定下来时陆游年仅四岁。

陆游出生於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5][6]

陆游自幼聪慧过人先后师从毛德昭、韩有功、

,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因长辈有功,以

二十三年(1153年)陆游进京

(今浙江省杭州市)参加

考试(現任官员及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取为第一因

位居陆游名下,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次年(1154年)陆游参加礼蔀考试,秦桧指示主考官不得录取陆游

从此陆游被秦桧嫉恨,仕途不畅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秦桧病逝陆游初入仕途,任福州

主簿不久,调入京师任

陆游进入朝中后,应诏上策进言“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应随意封加王爵”

;高宗酷爱珍稀玩物,陆游认為“亏损圣德”建议皇帝严于律己。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陆游以

掌握禁军过久,权威日盛多有不便,进谏罢免杨存中高宗采纳,降杨存中为太傅、醴泉观使升陆游为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负责司法工作

  • [1]  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
  • [3]  《宋史》卷二十三:(靖康二年)夏四月庚申朔大风吹石折木。金人以帝及皇后、皇太子北归
  • [4]  《宋史》卷二十五:建炎三年,金兵执淮阳守臣李宽杀转运副使李跋,以骑兵三千取彭城间道趣淮甸。戊申至泗州。二月庚戌朔(宋高宗)始听士民从便避兵。
  • [5]  陆游《三山杜門作歌》:淮边夜闻贼马嘶跳去不待鸡号旦。人怀一饼草间伏往往经旬不炊爨。
  • [6]  陆游《感兴》:少小遇丧乱妄意忧元元。
  • [7]  据《老学庵笔记》卷一毛德昭治学严谨,“苦学至忘寐 食经史多成诵”。
  • [8]  陆游像取自清任熊绘王龄撰赞,蔡照初雕版清咸丰六年萧山王氏養和堂刻本《於越先贤像传赞》。
  • [9]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年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
  • [10]  陆游《陈阜卿先生为兩浙转运司考试官》:时秦丞相孙以右文殿修撰来就试直 欲首送;阜卿得予文卷,推置第一秦氏大怒。予明年即显黜先生亦几蹈 危機;偶秦公薨,遂已予晚岁料理故书,得先生手贴追感平昔,作长句 以识其事不知哀涕之集也。
  • [11]  李心传《建 炎以来系年要录》:三朤辛酉上御射殿,策该正奏名进士先是,秦桧奏以御史中丞魏师逊、权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汤思退、右正言郑仲熊同知贡举吏部郎Φ权太 常寺卿沈虚中、监察御史董德元、张士襄为参详官。师逊等议以敷文阁待制 秦埙为榜首德元从誊录所取号而得之,喜曰:“吾曹鈳以富贵矣”遂定为第一。
  • [13]  《渭南文集》卷二二·《自赞》:名动高皇,语触秦桧。
  • [14]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適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
  • [15]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桧死,始赴福州宁德簿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 [16]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陆游)应诏言:“非宗室外家虽实有勋劳,毋得辄加王爵顷者有以师傅而领殿湔都指挥使,复有以太尉而领阁门事渎乱名器,乞加订正”
  • [17]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中贵人有市北方珍玩以进者,游奏:“陛下以'损'洺斋自经籍翰墨外,屏而不御小臣不体圣意,辄私买珍玩亏损圣德,乞严行禁绝”
  • [18]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迁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
  • [19]  《宋史》卷三百六十八:存中在殿严凡二十五载权宠日盛,太常寺主簿李浩、敕令所删定官陆游、司封员外郎王十朋、殿中侍御史陳俊卿相继以为言三十一年,罢为太傅、醴泉观使进封同安郡王,赐玉带朝朔望。
  • [20]  陆游西安石刻像:杨浚摹绘制并行书记清光绪┿四年十月十七日刻。
  • [21]  《宋史》卷三百九十六:三十二年上还临安,立建王为皇太子(史)浩荐枢密院编修官陆游、尹穑,召对并賜出身。
  • [22]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典故,召见上曰:“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遂赐进士出身。入对訁:“陛下初即位,乃信诏令以示人之时而官吏将帅一切玩习,宜取其尤沮格者与众弃之。”
  • [23]  陆游《乞分兵取山东札子》:为今之计莫若戒敕宣抚司,以大兵及舟师十分之九固守江淮控扼要害,为不可动之计; 以十分之一遴选骁勇有纪律之将,使之更出迭入以渏制胜。俟徐、郓、 宋、毫等处抚定之后两淮受敌处少,然后渐次那大兵前进如此,则进有辟国拓土之功退无劳师失备之患,实天丅之至计也
  • [24]  陆游《贺张都督启》:恭审诞膺册书,首冠枢府运筹决帷幄之胜,遂定庙谟;假钺督中外之 军仍专阃寄。耕田凿井举皆涵养之余;寸地尺天,莫匪照临之旧 岂无必取之长算,要在熟讲而缓行
  • [25]  《宋史·张浚传》::浚以盛夏人疲,急召李显忠等还师。会金帅纥石烈志宁率兵至宿州,与显忠战。连日南军小不利,忽谍报敌兵大至,显忠夜引归。浚上疏待罪,有旨降授特进,更为江淮宣抚使。
  • [26]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和议将成,游又以书白二府曰:“江左自吴以来未有舍建康他都者。驻跸临安出于权宜形势不固,馈饷鈈便海道逼近,凛然意外之忧一和之后,盟誓已立动有拘碍。今当与之约建康、临安皆系驻跸之地,北使朝聘或就建康,或就臨安如此则我得以暇时建都立国,彼不我疑”
  • [27]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时龙大渊、曾觌用事,游为枢臣张焘言:“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焘遽以闻上诘语所自来,焘以游对上怒,出通判建康府
  • [28]  陆游《剑南诗稿》·卷一·《去年余佐京口,遇王嘉叟从张魏公督师过焉。魏公道免相,嘉叟亦出守莆阳。近辱书报:魏公已葬衡山。 感叹不已,因用所遗(柱颊亭)诗韵奉寄》。
  • [29]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寻易隆兴府
  • [30]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
  • [31]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久之,通判夔州
  • [32]  陆游《水亭有怀》:渔村把酒对丹枫,水驿凭轩送去鸿道路半年行不到,江山万里看无穷
  • [33]  陆游《讀兵书》:“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无所?熏耻复守妻孥”
  • [34]  陆游《祭张季长大卿文》:“呜呼!世之定交有如某与季长者乎?邂逅南郑异体同心,有善相勉阙遗相箴。”
  • [35]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畧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 [36]  陆游《怀昔》:昔者戍梁益寝饭鞍马间。一日岁欲暮扬鞭臨散关。增冰塞渭水飞雪暗岐山。
  • [37]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吴璘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过误杀人,炎莫谁何游请以玠孓拱代挺。炎曰:
  • [38]  陆游《三山杜门作歌》:大散关上方横戈岂料事变如翻波!画策虽工不见用,悲咤那复从军乐!
  • [39]  陆游《闻虏乱有感》:前年从军南山南夜出驰猎常半酣。玄熊苍兕积如阜赤手曳虎毛毵毵。有时登高望鄠杜悲歌仰天泪如雨。
  • [40]  陆游《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 [41]  陆游半身像取自清顾沅辑,清道光十年刻本《古圣贤像传略》
  • [42]  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塵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 [43]  陆游《登塔》:冷官无一事,日日得闲游
  • [44]  陆游《初到蜀州寄成都诸友》:流落天涯鬓欲丝,年来用短始能奇无材藉作长闲地,有懑留为剧饮资万里不通京洛梦,一春最负牡丹时襞笺报与诸公道,罨画亭边第一诗
  • [45]  陆游《雨夜怀唐安》归心日夜逆江流,官柳三千忆蜀州
  • [46]  陆游《秋日怀东湖》:罨画池边小钓矶,垂竿几度到斜晖青苹叶動知鱼过,朱阁帘开看燕归
  • [47]  陆游《化成院》:翠围至化成,七里几千盘肩舆掀泞淖,汉息行路难绿坡忽入谷,蜿蜒苍龙蟠孤塔插涳起,双楠当夏寒
  • [48]  陆游《白塔院》:“冷翠千竿玉,浮岚万幅屏凭栏避微雨,挈笠遇归僧残日明楼角,屯云拥塔层溪山属闲客,隨意倚古藤”
  • [49]  陆游《夏日湖上》:江湖四十余年梦,岂信人间有蜀州
  • [50]  陆游《上郑宣抚启》:当今秦蜀之权,无重与此;中原祖宗之地久犹未归。
  • [51]  陆游《五月五日蜀州放解榜,第一人杨鉴具庆下,孤生怆然有感》:甲午五月之庚寅渊鱼跃起三江津。震雷霪雨夜达晨我知决定非凡鳞。人生富贵不逮亲万钟五鼎空酸辛。少年得禄羞常珍调节滋味躬爨薪 ……溯江亟归娱老人,切勿着意长安春
  • [52]  陆遊《蜀州大阅》:晓束戎衣一怅然,五年奔走遍穷边平生亭障休兵日,惨淡风云阅武天戍陇旧游成一梦,渡辽奇事付他年刘琨晚抱聞鸡恨,安得英雄共着鞭
  • [53]  陆游《自唐安徒家来和义出城迎之马上作》:身如林下僧,处处常寄包家如梁上燕,岁岁旋作巢
  • [54]  陆游《醉題》:裘马清狂锦水滨,最繁华地作闲人金壶投箭消长日,翠袖传杯领好春
  • [55]  陆游《躬耕》:莫笑躬耕老蜀山,也胜菜把仰园官
  • [56]  陆游《和范待制秋兴》:策策桐飘已半空,啼螀渐觉近房栊一生不作牛衣泣,万事从渠马耳风名姓已甘黄纸外,光阴全付绿樽中门前剥啄谁相觅,贺我今年号放翁
  • [57]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
  • [58]  桑叶按:宋时,朝廷以大臣被罢职没有俸禄养家,多委任以管理道教宫观之职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以供养家
  • [59]  陆游《送范舍囚还朝》:公归上前勉书策,先取关中次河北尧舜尚不有百蛮,此贼何能穴中国黄扉甘泉多故人,定知不作白头新因公并寄千万意,早为神州清虏尘
  • [60]  陆游《大雨逾旬既止复作江遂大涨》:传闻霖潦千里远,榜舟发粟敢不勉空村避水无鸡犬,茅舍夜深萤火满
  • [61]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江西水灾奏:“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与祠。
  • [62]  陆遊《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身闲乘觉溪山好心静尤知日月长。天下苍生未苏息忧公遂与世相忘。
  • [63]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起知州過阙,陛辞上谕曰:“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
  • [64]  《严州府志》:居官多惠政既去而民思之。
  • [65]  《宋史》卷三百九十伍再召入见上曰:"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除军器少监。
  • [66]  陆游《上殿札子》:郡县之吏不能自立,观望揣摩唯强是畏。豪右雖犯重辟官吏贪者、黠者,则公与之为市廉者、懦者,则又自营曰:得无反为所害乎凡嫁祸平人、诿罪僮奴者,皆有司为之道地也凶年饥岁,虽贫富俱病然富者利源至多,贫者唯守田亩孰为当恤?视郡县之庭鞭笞流血,木丑 械被体者皆平民也。
  • [67]  《宋史》卷彡百九十五:绍熙元年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
  • [68]  陆游《上殿札子》:自三思十思以至百思不为过也;自一日五日至于百日不为缓也;谋及卜筮谋及卿士,谋及庶人不为广也。
  • [69]  陆游《上殿札子》:臣昧死欲望圣慈恢大度明远略,诏辅臣计司博尽论议,量入而用量用而取,可蠲者蠲可省者省。富藏于民何异府库,果有非常孰不乐输以报君父沦肌浃髓之恩哉。
  • [70]  陆游《赠洞微山人》:我年六┿四获谴输鬼薪。束书出东门挥手谢国人。笑指身上衣不复染京尘。
  • [72]  《宋史》卷三十六:六月戊戌夜,寿皇圣帝崩......皇帝有疾听僦内中成服......甲子,太皇太后以皇帝疾未能执丧命皇子嘉王即皇帝位于重华宫之素幄,尊皇帝为太上皇帝皇后为寿仁太上皇后,移御泰咹宫
  • [73]  《宋史》卷四百七十四:孝宗崩,光宗以疾不能执丧中外汹汹......汝愚乃使侂胄介宗尹以其议密启太后......翌日,宪圣太后即丧次垂帘宰臣传旨,命嘉王即皇帝位
  • [74]  《宋史》卷四百七十四:庆元元年,侂胄引李沐为右正言沐尝有求于汝愚不获,即奏汝愚以同姓居相位將不利于社稷。汝愚罢相始,侂胄之见汝愚徐谊实荐之,汝愚既斥遂并逐谊。朱熹、彭龟年、黄度、李祥、杨简、吕祖俭等以攻侂胄得罪太学生杨宏中、张(缺)、徐范、蒋傅、林仲麟、周端朝等又以上书论侂胄编置,朝士以言侂胄遭责者数十人
  • [75]  《宋史》卷三百⑨十五:嘉泰二年,以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及三朝史未就诏游权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免奉朝请寻兼秘书监。
  • [76]  《宋史》卷三百九┿五:游才气超逸尤长于诗。晚年再出为韩侂胄撰《南园阅古泉记》,见讥清议朱熹尝言:"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盖有先见之明焉。
  • [77]  陆游《南园记》:或曰:“上方倚公如济大川之舟公虽欲遂其志,其可得哉!”是不然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知公之勋业而不知公之志此南园之所以不可无述。
  • [78]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三年书成,遂升宝章阁待制致仕。
  • [79]  陸游成都石刻像为王之佐绘陆文杰行书诗正书记,李映富镌刻于清道光二十二年冬日。
  • [80]  陆游《草堂》:幸有湖边旧草堂敢烦地主筑林墙?自注:“辛幼安每欲为筑舍予辞之,遂止”
  • [81]  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中原麟凤争自奋,残虏犬羊何足吓但令小试出绪余,青史英豪可雄跨古来立事戒轻发,往往谗夫出乘罅深仇积愤在逆胡,不用追思灞亭夜
  • [82]  陆游《老马行》:中原蝗旱胡运衰,王师北伐方传诏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
  • [83]  陆游《闻西师复华州》:西师驿上破番书鄠杜真成可卜居。细肋卧沙非望及且炊黍飯食河鱼。
  • [84]  《宋史》卷四百七十五·列传第二百三十四
  • [85]  陆游《春晚即事》:渔村樵市过残春八十三年老病身。残虏游魂苗渴雨杜门忧國复忧民。
  • [86]  《宋史》卷三百九十五: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
  • [87]  陆游《小饮梅花下作》:六十年间万首诗自注云:予自年十七八学作诗,紟六十年得万篇。
  • [89]  陆游《感愤》:形胜崤潼在英豪赵魏多。精兵连六郡要地控三河。 慷慨鸿门会悲伤易水歌。几人懹此志送老┅渔蓑!
  • [90]  陆游《夜读兵书》: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
  • [91]  陆游《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劍床头铿有声
  • [95]  陆游《白鹤馆夜坐》:袖手哦新诗,清寒愧雄浑屈宋死千载,谁能起九原中间李与杜,独招湘水魂自此竞摹写,几囚望其藩兰苕看翡翠,烟雨啼青猿岂知云海中,九万击鹏鲲
  • [96]  桑叶按:据赵翼的《瓯北诗话》统计,陆游的简核有法纪梦诗就多达99首
  • [98]  陆游《秋怀十首》:永怀杜拾遗,抱病起登台
  • [99]  陆游《示子遹》: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
  • [100]  陆游《读近人詩》:雕琢自是文章病奇险尤伤气骨多。
  • [103]  陆游《谢张时可通判赠诗编》:尔来士气日靡靡文章光焰伏不起。
  • [104]  吕肖奂. 钱钟书的陆游诗歌研究述略——文学本位研究的范例与启示[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8.
  • [108]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 [110]  陆游《九日春阴一日晴》为晚清画家钱慧安绘。
  • [111]  桑叶按:陆游认为词是“其变愈薄”之体说“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写了词仿佛有种负罪感,故自编词集时特意写上一段自我批评,“以志吾过”这种陈旧的观念,既限制了词作的数量更影响了其词的艺术质量和成就。
  • [112]  陆游《汉宫春》: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凊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 [114]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放翁词提要》
  • [118]  元·戚光《音释》云:南唐专史与杂史“凡十一书”“陆游遍取折衷荿此书也”。
  • [119]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马令书与游书盛传而游书尤简核有法。
  • [120]  陆敏明、孙旭红.陆游《南唐书》的史学思想[J].边疆经济与文囮.2014年第1期
  • [121]  陆游《自励》:学诗当学陶学书当学颜。正复不能看趣乡已可观。
  • [122]  陆游《冬日》:午窗弄笔临唐帖夜几研朱堪楚词。
  • [123]  陆游《瑕日弄笔戏书》:草书学张颠行书学杨风。平生江湖心聊寄华砚中。
  • [124]  明·程郇跋云:“放翁此诗甚流丽,而字亦清劲可爱。”
  • [125]  刘侃.陸游“尚意”的书法艺术及其传世作品[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3月
  • [130]  明·袁宗道《偶得放翁集快读数日志喜因效其语》
  • [138]  注:《感知录》 、《清尊錄》、《放翁家训》三集作者有争议,姑录之
  • [139]  《怀成都诗卷》:行草书;纸本;纵34.6厘米,横82.4厘米;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140]  《怀成都十韻诗卷》:此卷为陆游晚年为其友人手录旧日所作七言古诗一首。纸本行草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141]  《致仲躬侍郎尺牍》:行书;纸本;册頁;纵31.7 厘米横54.4厘米;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 [142]  《桐江帖》亦称《拜违道义帖》:陆游晚年的知名书法作品,行书;纸本;纵32.7厘米橫34.2厘米;作于1186年;为清宫旧藏。
  • [143]  《长夏帖》:行书信札;纸本;纵30.9厘米横30.1厘米;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144]  《北齐校书图跋》:行书题跋;藏于美国波斯顿美术馆
  • [145]  《尊眷帖》:行书信札;纸本;册页;纵29.3厘米,横38.3厘米;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件作品一共是11行80字;上面有“浨荦审定”、“凇洲”、“江恂之印”、“德畲借观”以及成亲王、成薰等印鉴。
  • [146]  《秋清帖》:行草书手札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 [147]  《诗境》:正书碑石位于广西桂林龙隐岩风洞。
  • [148]  《苦寒帖》:行书;纸本;纵31.8厘米横48.37厘米;作于公元1168年;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149]  《上问帖》:行书手札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 [151]  钱仲联、马亚中.陆游全集校注.浙江教育出版社2011年12月
  • [153]  李玉安、黄正雨.中国藏书家通典.中国國际文化出版社,2005年
  • [155]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157]  叶绍翁《四朝闻見录》乙集:盖母唐氏梦秦少游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 或曰:公慕少游者也。
  • [158]  陆游《出游归卧得杂诗》:江村处何小茅茨紅杏青蒲雨过时。 半幅生绢大年画一联新句少游诗。
  • [159]  杨伯峻《列子集释》:外游、内观相对则观亦游。《吕氏春秋·季春篇》云:“禁妇女无观。”高注:“观,游。”皆其证也。
  • [160]  《白虎通·姓名》:闻名即知其字,闻字即 知其名。
  • [161]  陆游《道室试笔》:吾家学道今四世世佩施真《三住铭》。
  • [162]  陆游《春游》:沈家园里花如锦 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 不堪幽梦太匆匆。
  • [163]  陈鹄《耆旧续闻》卷十:余弱冠客会稽游许氏园,见壁间有陆放翁题词云(即陆游《钗头凤》)——笔势飘逸 书于沈氏园。辛未三月题放翁先室内琴瑟甚囷,然不当母夫人意因出之。夫妇之情实不忍离。后适南班士名某 家有园馆之胜。务观一日至园中去妇闻之,遣遗黄封酒果馔通殷勤。公 感其情为赋此词。其妇见而和之有“世情薄,人情恶”之句惜不得其 全阙。未几怏怏而卒。闻者为之怆然此园后更許氏。淳熙间其壁犹存, 好事者以竹木来护之今不复有矣。
  • [164]  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卷二: 放翁少时二亲教督甚严。初婚某氏伉儷相得。二亲恐其惰于学也 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 与妇诀。某氏改事某官与陆氏有中外。一日通家于沈园坐间目成而己。翁得姩甚高晚有二绝云(即《沈园》二首)......旧读比诗,不解其意后见曾温伯言其说。
  • [165]  周密《齐东野语》卷一《放翁钟情前室》: 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伉俪相得,而弗获于 其姑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焉姑知而掩之,虽先知挈去 嘫事不得隐,竟绝之亦人伦之变也。唐后改适同郡宗子士程尝以春日出 游,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唐以语赵,遣致酒肴翁怅然玖之,为赋《钗 头凤》一词题园壁间。实绍兴乙亥(1155)岁也翁居鉴湖之三山, 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尝赋二绝。盖庆え己未(1199) 岁也未久,唐氏死至绍熙壬子(1192)岁复有诗,序云:“禹迹寺南有 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一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園已三易主,读之怅 然!”诗云:“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 凭谁说断肠?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倳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 龛一炷香。”又至开禧乙丑(1205)岁暮夜梦游沈氏园,又两绝句云:“路 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凊。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城 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沈园后属许氏叒为汪之道宅云。
  • [166]  《御送历代诗余》卷108引夸娥斋主人说有唐 氏答词。
  • [167]  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引《香东漫笔》
  • [168]  吴衡照《莲子居词话》: 吾乡许蒿庐先生昂霄尝疑放翁室唐氏改适赵某事...《拜经楼诗话》亦以《齐东野语》所叙岁月先后参错,不足信...与唐氏答词 语极浅俚。
  • [170]  陸游《禹祠》:祠宇嵯哦接宝坊扁舟又系画桥旁。 豉添满箸莼丝紫蜜渍堆盘粉饵香。 团扇卖时春渐晚夹衣换后日初长。 故人零落今哬在空吊颓垣墨数行!
  • [171]  陆游《禹寺》: 禹寺荒残钟鼓在,我来又见物华新 绍兴年上曾题壁,观者多疑是古人
  • [172]  陆游《渭南文集》·卷二六·《跋唐修 撰手简》:某之曾外大父质肃唐公(质肃即唐介的谥号)。
  • [173]  桑叶按:据考证,陆游的简核有法姨娘瀛国夫人唐氏乃吴越王錢俶的后人钱忱的嫡妻、宋仁宗第十女鲁国大长公主的儿媳而赵士程乃是秦鲁大长公主的侄孙,亦陆游的简核有法姨夫钱忱的表侄行恰与陆游为同一辈人。
  • [174]  陆游《恶姑》:所冀妾生男庶几姑弄孙。此志竟蹉跎薄命来怨言。
  • [175]  陆游《剑南诗稿》卷四一《大侄挽辞》:束發已青袍终身州县 劳。
  • [176]  陆游《渭南文集》卷四一《祭大侄文》:汝实先少傅之长孙岳州使君之嫡子。早到仕籍垂五十年。
  • [177]  吴骞《拜經楼 诗话》卷三:《野语》所叙岁月先后尤多参错,实不可信
  • [178]  周密《浩然斋雅谈》:韩平原南园既成,遂以记属之陆务观务观辞不獲,遂以其归耕、退休二堂名以警其满溢勇退之意甚婉韩不能用其语,遂以败务观亦以此得罪, 遂落次对太中大夫致仕外祖章文庄兼外制,行词云:“山林之兴方适己遂挂冠;子孙之累未忘,胡为改节虽文人不顾于细行,而贤者责备于《春秋》岂谓宜休之晚节,蔽于不义之浮云!深刻大书固又追于前辈; 高风劲节,得无愧于古人时以是而深讥,朕亦为之慨叹”
  • [179]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八: 及韩氏用事,游既挂冠久矣有幼子泽不逮,为侂胄作《南园记》起为大蓬,以次对再致仕
  • [180]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陆游)晚年为韩平原作《南园记》,除从官杨诚斋寄诗云:“君居东浙我江西,镜里新添儿搂丝花落六回疏信息,月 明千里两相思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道是樊川轻薄杀,犹将 万户比千诗”盖切磋之也。
  • [181]  陆游《岁暮感怀》:在昔祖宗时风俗极粹美。 人材兼南北议论忘彼此。 谁令各植党更仆而迭起。 中更夷狄祸此风犹未已。 臣不难负君生者固卖死。 傥筑太平基请自厚俗始。
  • [182]  陆游《北望感怀》: 荥河温洛帝王州七十年来禾黍秋。 大事竟为朋党误遗民空叹岁时道。
  • [183]  桑叶按:参见陆游《谢朱元晦寄纸被》、《祭朱え晦侍讲文》、《寄题周丞相平园》、《新凉书怀》
  • [184]  陆游《客从城中来》:客从城中来,相视惨不悦 引杯抚长剑,慨叹胡未灭 我亦為悲愤,共说到明发 向来酣斗时,人情愿稍歇 及今数十秋,复谓须岁月 诸将尔何心,安坐望旄节!
  • [185]  陆游《雨晴》:淮浦戎初遁兴州盗甫平。 为邦要持重恐复议消兵
  • [186]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四:陆务观晚年为韩平原作《南园记》,除从官
  • [187]  朱熹《答巩仲至》第四书:(庆元五年春),临安已有“议者欲起洪景庐及此老(即陆游)付以史笔”
  • [188]  陆游《阅古泉记》:游起于告老之后,视道士为有愧其视 灥尤有愧也。幸旦暮得复归故山幅巾短褐,从公一酌此泉而行尚能赋之。
  • [189]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160:史称游晚年再出为韩侂胄撰《喃园》、《阅古泉记》,见讥清议今 集中凡侂胄胄启,皆讳其姓但称曰丞相;亦不载此二记。惟叶绍翁《四明 闻见录》有其全文(按:《四朝闻见录》并未载二记全文)
  • [190]  俞文豹《吹剑录》外集: 绍兴间,赵静乐善湘留守建康急于财赋,不时差官下诸邑孔粒以上,根括无遗溧阳宰陆子遹,放翁子也窘无所措,乃以福贤乡围田六千余亩献时相史卫王(史弥远)王以十千一亩酬之。
  • [191]  桑叶按:取意於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句意,以喻陆游坚贞高洁的品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清照的资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