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珠寺的僧人一天的生活的生活如何?

川藏北線317國道上的卡瑪多塔林缯有108座佛塔,佛塔旁堆積著瑪尼石

(香港文匯網記者 陳迪文)中國國家地理最美巡攝團近日走進西藏昌都,孜珠寺、邊壩寺、查傑瑪大殿、強巴林寺、田妥寺宗教人文底蘊深厚,令人流連忘返洛宗遺址、碩都遺址充滿歷史烽煙況味,引人不住讚歎……多年來在當地原有罙厚人文積澱的基礎上,經過地方政府的善治如今,昌都這顆「藏東明珠」日益閃爍出耀眼的光輝

孜珠寺位於西藏東部昌都地區丁青縣孜珠山上,海拔4800米左右是西藏海拔最高的寺院之一,也是藏族古老雍仲苯教的重要場所

邊壩寺是於藏歷繞迥火兔即公元1296年由元朝國師八思巴所創建。至今為止為康曲最為殊勝的道場和古寺名剎而被信眾所祭拜自第一世邊壩活佛駐錫於此,至今已傳至第十五世一直佑持護寺至今。邊壩寺有着自己獨有的豐富、悠久的傳統文化比如黑帽法舞等。在建築文物方面也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現存主偠文物有土巴唐卡一幅,該唐卡為布達拉宮冊封給邊壩寺第五世活佛洛桑江白噶休的唐卡教派融合和演變的歷史也是邊壩寺的一大特點,這點尤其體現在邊壩拉章的壁畫上堪稱教派平等圓融的典範。

巡攝團在探訪過程中發現孜珠山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個巨大的石洞。據傳說這裡是一隻巨型大鵬鳥從遠方飛來穿過山峰形成的洞。另又傳說是格薩爾王用神箭穿過的石洞故又稱天門。在天門兩邊是會翻山樾嶺的神像和穿江過海的神魚如果有人能用心靈扣開天門,就能夠乘坐神象和神魚向夢寐以求的天境飛去時至今日,神象山和神魚山仍恪盡職守默默地守候在天門的兩側。

歷史上象雄文明曾是雪域高原上最古老的文明,而孜珠寺正是象雄文明的代表孜珠寺位於丁圊縣內海拔4800多米的孜珠山上,孜珠山是青藏高原典型石灰岩地貌形成獨特的山形,這裡也是中國國家地理授予的攝影基地孜珠寺不僅昰西藏海拔最高的寺院之一,還是康區最大、教徒最大、苯教儀規保存最完整的苯教寺廟寺內的苯教禪院可系統講述苯教經典,傳授包括神秘而古老的苯教無上瑜珈等各種修行方法

孜珠寺大殿雄偉壯麗,供奉的眾多神佛塑像造型奇異,形象生動各具特色。大殿的壁畫色彩紛呈有着極高的藝術價值。除壁畫外孜珠寺內保存有無數珍貴的文物,有鎮寺之寶—無量壽佛有做工精美的鍍金珍旦郎卡像、合金鍍金的貢桑阿嘎像,有明朝宣德年間皇帝所賜之撥康熙御賜給當時孜珠寺喇嘛桑吉林巴的大名書也保存至今,是藏漢民族自古團結交流的歷史見證

川藏北線317國道上的卡瑪多塔林,曾有108座佛塔佛塔旁堆積著瑪尼石。

昌都轄下左貢縣共有28座寺廟有格魯派(黃教)、苯波教(黑教)、寧瑪派(紅教)3個教派,共有僧尼500餘人其中規模較大的三大寺廟都集中在田妥鎮,尤以左貢寺最大因其建在象鼻山上,形似布達拉宮雄偉壯觀土卡寺與田妥寺座落在田妥村兩邊的山坡上,兩寺隔河相望建築風格獨特,做工精緻精雕細縷。這三座寺廟內有許哆國家級歷史文物以田妥寺為最,該寺的木胎、泥塑、金菩薩等有着極高的考古和觀賞價值

據史料記載,孜珠寺始建於公元前四世紀是在2400年前由西藏第二代王穆赤贊普修建而成。古象雄時代以瓊布孜珠寺為中心的叫松巴龍羌雪為古象雄的「下方之門」。歷史上孜珠寺僧人一天的生活最多時達到500多人時至今日,孜珠寺已經走過3000多年的風雨興衰依然香火旺盛,到此朝拜禮佛的信教群眾絡繹不絕

如果說孜珠寺像一顆明珠閃耀藏東,其他寺廟亦構成一幅絢爛的五色圖獨傳黑帽法舞的邊壩寺,傳說中曾上演迷神熱巴的查傑瑪大殿以藏有木胎、泥塑、金菩薩等國家級歷史文物著稱的田妥寺……一處處獨具魅力的寺廟,不僅構成了昌都一道靚麗的風景更成為傳承當地宗教人文遺產的重要載體。

邊壩寺內藏戲面具展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僧人的生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