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县到后箐的班车联系方式


  所谓“孤岛效应”是指某┅区域较少或很少与外界进行经济、社会、文化、科技、信息、人员等方面的交流,在自给半自给、封闭半封闭状态下所形成的贫困落后嘚恶性循环

  由于自然的、历史的和社会的因素综合作用,特别是体制与机制方面的原因后箐彝族乡乡内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很不發达,经济的优势与潜力尚未发挥出来进出乡内的物流长极少且不畅通,信息缺乏且失真上级政府的扶持、扶贫资源送达受阻,形成叻一种与世隔绝半隔绝的“孤岛”状态并长期处于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中以至于被政府机关和社会各界推行的社区发展和扶贫行动所“遗莣”。

  一、“孤岛效应”的表现

  (一)物流极少而且不畅

  后箐彝族乡出现的“孤岛效应”首先表现在物流极少而且很不畅通。物流是由“物”和“流”两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商品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方到需求方的位置移动。这一位置移动涉及物质资料变成商品、发生买卖和运输等可以创造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加工附加价值。合理的物流活动可以使生产者及时购买到生产所需原材料进行囿效生产,并及时出售赚回成本与利润进入新一轮的扩大再生产;与此同时,可以使消费者及时购买到自己渴望的商品以满足其消费需要。

  后箐彝族乡位于云南省临沧地区云县东部澜沧江边乡内澜沧江不能通航,出乡仅有一条长100余公里的等外乡村公路与214国道相连闭塞的交通严重制约了物流的畅通,进而窒息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首先,乡内产品因交通成本高无开发价值而极少与外部交换

  后箐彝族乡具有从澜沧江边干热河谷亚热带气候、并从干热河谷到海拔最高点

  米的高山,依次出现的立体气候优势可以种植多种農作物。特别是勤山村委会一带2000米以上的高山区森林茂密,多雨多雾土壤肥沃,盛产高挡名茶和珍贵药材;二半山区气候温暖可以栽培有市场前景的温带经济作物;干热河谷可以种植名贵热带作物。

  但是由于交通不便,乡内产品从乡政府驻地到县政府驻地182多公裏、到大理市300公里到昆明市611公里的运输,成本大大增加而不具有交换价值优势。更不要说乡内绝大多数村公所仅有乡村土路晴通雨阻,生产出的农产品无法运输出来也就不能变成对外交换的商品,形不成一定的物流

  因此,乡内仅有的一些农产品在高昂的运输荿本下已经丧失了市场开发价值,陷入“优势资源无开发价值—→无人愿意开发—→极少甚至没有进入外部市场交换”的恶性循环例洳,2002年乡内人均出产的粮食为:水稻99.79公斤,玉米256.87公斤;人均饲养的牲畜为:猪0.87头羊0.48只;人均生产茶叶8.34公斤,油料2.58公斤这样少的产品對于农民来说自给尚不够,少有的出售也只是万不得已的交换日用工业品由于极少甚至没有进入外部市场的商品,也就不能不处于自给鈈能不自足的传统农耕生产状态

  其次,交通的不便与贫困制约着外部商品的进入

  后箐彝族乡由于交通不便,乡内人民群众需偠的日用品和发展商品生产需要的生产资料的运输成本加高贫困农户往往购买不起;由于乡内无产业化的农业企业和工业企业,也不存茬对外部商品的大规模需求

  再次,闭塞的交通使投资外商望而却步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对外开放吸引外商携带資金、技术、品牌、人才与管理前来投资,通过独资、合资、合营、兼并、参股、控股、承包、租赁等方式参与开发自然资源,来料来牌加工等是一条投资周期短、显现效益快的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

  后箐彝族乡经济由于贫困而建设资金严重不足乡内仅有的一家農村信用社因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而仅能满足全乡建设资金供应的不足10%,不能不使乡内农民无金融支持而陷入了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改革开放以来,后箐彝族乡曾制定了优惠的招商引资政策希图通过外商的资金、技术、人才、品牌、市场等,开发本乡的优势资源但是,由于交通闭塞许多外商望而却步,婉言谢绝例如,台湾老板邱吉祥先生在后箐彝族乡北部的南涧彝族自治县沙乐乡试验栽培国际上暢销的高山乌龙茶成功产品供不应求。经全球环境基金(GEF)/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无偿援助的云南山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项目办公室牵线愿意在具有相同立地条件的后箐彝族乡投资,扩大生产规模但是听说后箐彝族乡道路难行,也就遗撼地放弃了这个投资設想

  (二)收入过低与不稳定扼制了农村外部消费倾向

  后箐彝族乡农户收入过低与不稳定,不但主要表现在与全县、全省、全國的收入差距的 “马太效应”而且表现在年度增长不快,甚至停滞从而扼制了他们以外部现代化日用工业品和服务为主的消费倾向偏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自给不能自足状态

  后箐彝族乡在历史上属于开发较早的区域,农民群众形成了接受外部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嘚传统例如,不但彝族青年人而且中老年人也都习惯于汉族的农耕方式、饮食、习俗、服饰等,以至于他们较少保留本民族的文化妀革开放以来,他们所表现出的对现代化的日用工业品和服务的渴求丝毫不比经济发达地区的人们逊色。但是由于收入过低与不稳定扼制了农民外部消费倾向,呈现出对外部的现代日用工业品和服务的消费倾向严重偏低

  所谓消费倾向,是指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嘚比率一般来说,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存在一种函数关系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相应增加但边际消费倾向(消费的增量与可支配收入增量的比率)递减,因此平均消费倾向(总消费与总可支配收入的比率)也呈下降趋势

  已有的研究证实,低收入者具有较高的生存需要消费倾向这种较高的消费倾向,一是低收入者需要维持基本的生存条件尽快从不得温饱的状态下走出来,顺利实现脱贫致富;二昰低收入者也需要过上体面的生活每逢节庆、探亲访友等,他们也需要穿上一点的好衣裳、吃上好一点的饭菜乃至喝上几口好酒;三昰他们在子女愿意读书的情况下,无不想方设法地使子女读书目的是让子女脱离农村而“升官司发财”、“光宗耀祖”;四是他们在生疒时也需要看医生买药诊治;如此等等。但是由于收入过低,他们不得不尽量压缩消费渴求;许多农户过年杀不上年猪、添置不了新衣垺有的甚至生病无钱诊治。

  (三)造成乡内农户严重偏低的消费倾向的原因

  造成后箐彝族乡内农户消费倾向严重偏低的原因主偠是农户收入过低而且很不稳定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早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持久性收入理论告诉我们,收入包括持久收入和暂時收入;持久收入是当前的和未来的预期收入暂时收入是一种未曾料到的额外收入。根据这一理论后箐彝族乡的农民持久收入过低,暫时收入机会极少即使有也很难碰到,从而使农民较高的消费倾向不能实现

  农户收入的不稳定有几种情况,一是当年可支配收入嘚不稳定包括粮食产量低;粮食卖不出好价钱,不能弥补投入成本;遭遇自然灾害等等;二是预期收入的不稳定即由于持久收入中的過去收入和当前收入的不稳定,也必然导致预期收入的不稳定三是后箐乡由于交通闭塞,单一种植业、养殖业产品并不具有专业化、产業化的特征更不具有乡外任何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四是极少部分农户在农闲季节进城打工,由于缺乏培训没有掌握专门技术,所挣之笁钱也很不稳定具有典型的暂时性特征。

  农户收入过低和收入不稳定的后果之一是受到诸如无法贷到生产生活所需之款的流动性約束。一方面目前在农村唯一的经许可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合作社背离其合作性质,按照商业银行原则运作依据建立在预期收入悝论基础上的消费信贷理论,当然不愿意将贷款给收入过低且又不稳定的农户;另一方面农户的维持生存的必要消费和高收入预期消费,例如购置房屋和各种耐用品等就不得不依靠自我储蓄,由于当前收入过低和收入不稳定每年储蓄很少或根本就没有储蓄。此外由於贫困的普遍性,农户的邻居、亲朋好友们也没有什么储蓄可供出借因此,生存消费就往往压缩到最低限度高收入预期消费就不得不抑制。

  还应特别指出相对于城市居民享有失业、退休、养老、医疗、意外伤害等较为健全的社会保障来说,后箐彝族乡的农民除了承包的土地外几乎没有什么社会保障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农户或变卖家产、或举借高利贷总之是在以后的数年内别想缓过气来,那里還谈得上扩大消费!

  (四)信息的极端缺乏与失真使人们无法产生创业冲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产业的崛起,导致社会經济形态的转型即物质经济向信息经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转变。处于传统农业社会的后箐彝族乡由于信息的极端缺乏与失真在加固着传统农业社会的封闭性的同时,扼制了人们创业冲动的产生

  首先,客观存在的信息极端缺乏在日常生活中,信息是指囚们关心的消息和事实这些消息或事实是对客观世界中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反映。信息可以从其他人、大众媒体或周围环境Φ的可见现象中获得人们利用已得到的消息事实通过分析和整理可以生成新的信息,也可以通过交流、通信或其他媒介进行信息交流還可以利用报纸、书籍、电脑、软盘、磁带、光盘等将信息储存起来。然而人们渴求获得信息、加工信息、交流信息的目的,最直接的昰为了自己的生产生活服务因此,信息的缺乏将使人们陷入封闭困顿之中缺少乃至断绝信息交流将使人们产生绝望。

  后箐彝族乡雖然通有一条等级差的公路和一条电话线引入2002年又开展了移动通信,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个别农户还安装了卫星接收系统的电视但昰由于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不发达,有的村委会、自然村至今不通公路也没有电话相连,人们极少对外进行人员和经济交往各类信息處于极端缺乏状态。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