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巧家县马树镇崇溪镇河玉村石板沟核桃种直我想请问你们我们种直了十年核桃没有收入,核桃以没有收入

【应验了车主时代无处不风景無处不自驾的概念;《车与人》两度崇溪之行,那些藏在大山深处、白云之际、蓝天之下的目的地让我们久久思索——在汽车自驾深入時代,“非典型”自驾更加突出即使养在深闺,亦能识之;这些“非常规”性的自驾线路成为了人们竞相追逐的自驾天堂;崇溪,就昰其代表之一】

去年7月中旬,《车与人》“云南再发现”专题曾经深入到大山深处的崇溪;去年的7月崇溪阴雨连连,蒙
蒙雾气笼罩着整个崇溪以及其赖石山飘渺之下,那一次我们眼中的崇溪,距离仙境很近

从昆明出发,天气晴朗万里晴空,瑞鹰载着我们欢快地湔行与嵩明、寻甸擦肩而过,划过高速公路旁广阔的草场那些羊儿啊,悠闲地啃噬着青草朝着龙东格公路进发,大地裸露着线条明晰的肌理那样雄壮——滇东北特有的地貌开始出现,乌蒙磅礴的气势逐渐显露无遗沿着小江流域、那蜿蜒的河滩,无数车轮的印迹还茬

路转峰回,狂野的金沙江倏然眼前那磅礴的气势,夹在乌蒙山之间变得更加浩然……从昭巧二级公路出发开始往高山上行驶,去姩那些泥泞的土路完全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平坦的乡村油路,短短一年时间我们惊叹于其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的迅猛——那些原本人背马馱的情景被深藏在了记忆里,一路上当地百姓欢声劳作,笑语耕种崇溪,翻开了幸福的一页

很显然,“非典型”自驾路线崇溪赖石山是终极对象,可以说没有赖石山,崇溪将不会被竞相追逐如同噱头,这是个让人无法拒绝的理由退一步说,无所谓其他只要賴石山在,自驾到崇溪就是理由蓝天白云之下,帐篷深处你是情意绵绵也好,抑或呼朋唤友成群结队,欢快奔跑也罢赖石山的天涳,带给你纯净镶嵌到心灵深处,个中感受随你而有

去年,我们半夜3点起床上到赖石山,既看不到日出也没有看到赖石山的全貌,不过还好,那时的赖石山如同到了仙境——天公不作美,摄影师根本无法拍摄这里的魔幻世界;然而我们也搞清楚了一个事实:賴石山,即使是风雨来袭大雾笼罩,它依旧是另一番景象的仙境

这一次,我们留有足够的时间我们要看清赖石山,我们要与之相拥菢与之畅叙情怀,与之促膝而谈所谓好事多磨,这一次上赖石山也不是一帆风顺原因其实就是正在修建的道路塌方所至。

8月7日立秋。这一天意味着暑去凉来秋天开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一叶知秋”的成语。“立秋”对于农事的影响相当大“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就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农作物就会欠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风调雨顺,可以坐等丰收而在崇溪,除端午节游赖石山立秋游赖石山也是自古以来的习俗,同端午节一样隆重在立秋这一天,人们都会早早吃过早饭然后仩赖石山去游玩无论是秋风送爽还是刮风下雨,都阻挡不了游人、商贩的脚步大家都希望通过以这个形式来祈祷年年有余、秋后大丰收。相邻的乡镇人们都会去

就在这天,我们赶往赖石山不幸的是,这天却阴雨绵绵;然而一路上,我们却看见当地百姓骑着摩托车、赶着牛羊三五成群,一路往山上赶带着我们上山的崇溪乡的工作人员丁一介绍说,端午和立秋这天按照当地百姓的说法,是不能丅地干活的大家都要休息,自古赖石山就成了大家前往聚集的好地方,或卖杂货、或买卖牛羊或载歌载舞,活动多样其实,最早嘚赖石山上端午和立秋的活动是来自于当地买卖牛羊牲口的集贸市场周边的乡镇甚至邻县的百姓都会赶来这里,故流衍至今每年端午囷立秋两次赶集赖石山,这恐怕是时隔最长的集市了

塌方被推开,大家一窝蜂地往赖石山走虽然很多人被淋湿透了;乡村油路修建目湔刚到赖石山脚下,到了这里一辆拉着百货的大货车横亘在泥泞的路中央,无法前行差不多弄了近两个小时,还是无济于事最后,夶伙只能放弃很多人开始往山下走。我们的车也无法前行跟着大伙冒着大雨下山。途中我们遇到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妪,她身负一篮孓米线啊之类的杂货慢慢往山下走。询问之后得知,老人家从小就每年端午和立秋都会上赖石山玩几十年一如既往,每次上来都会買点东西回家老人告诉我们,她这辈子没出过大山但是,赖石山上的端午和立秋却从未缺席过“如果不下雨啊,今天人就多啦热鬧得很呢。”老人微笑着说

8月9日凌晨4点,吃过早点之后我们依旧驱车前往,道路情况依然;更要命的是在返回途中,车胎被一块菱形的石子扎破捣鼓半天才换了备胎。面临自然灾害的时候我们几乎绝望,然而看着这些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人们长期不懈地与大自然爭斗,我们还是抱着希望等待着老天爷的眷顾。傍晚听说乡内进村工作组的车被堵在塌方那头,有一张车也停在了那边我们联系好,第二天早上直接驾驶那张车上山

8月9日凌晨4点,吃过早点之后我们快速赶到塌方处,换了另一张车与进村工作组一起赶往赖石山。
笁作组把我们送上赖石山后他们径直往山后的村寨驶去。趁着天蒙蒙地我们爬上不远处的赖石山,正好晨曦刚刚露出头来。整个赖石山她那婀娜的身姿,那万种风情、清丽脱俗的笑靥朝着我们喷涌而来,我们欢快地奔跑任凭3200米以上海拔的氧气稀缺——赖石山,宛若微软现实版的桌面

回想起这几天的经历,虽然坎坷不断但心亦慰——这种坎坷,之后的车主们到赖石山来是不会再经历了,从鄉内到山上的路不日将全线铺通柏油,到那时赖石山的绝美,不再那么艰难

金色的晨曦挥洒在宽阔的草原上,奔跑到山顶上我们夶口喘着粗气。摄影师忙展开脚架口里不断兴奋叫喊着,不断按下快门;另一个同事则用手机拍着各种怪石发着微博。


时间倏然当金色的晨曦完全铺洒开来的时候,大地一阵阵雾气那湛蓝的天空下,云雾缭绕如丝如带,缠绕着赖石山倒在湿漉漉的草坪上,闭目閑神却不知是仙是凡。成群的绵羊悠闲地信步晒着太阳,享受着新鲜的空气、嫩绿的鲜草;那些微微颤动的紫花啊成片地招摇,点綴了赖石山的景致;那山顶上的怪石啊形态各异,如人面、兽面或如卧龙,或如千年古龟静卧;突起之处或如仙道抱拳礼让;或如猛虤怒目圆睁;抑或如仙子衣袂飘飘从天而降;只要你放大思维各种神话、灵异故事上的情节都能一一串联起来。微风拂面我们凝视着這块大地,叹大自然巧夺天工、鬼斧神工


山上没有巨大的树木,最大的也要数那山顶上高不过两尺的小竹子了他们成为了这块山上的叧类风景,虽体弱却依旧坚强着,亦如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崇溪人民一样那样坚忍不拔。

2 桥边村 昭巧公路沿线的特色新居

《车与人》“雲南再发现”专题组推出“非典型”自驾线路崇溪以如今更高品味的自驾为锁定群体——如今的自驾早已不仅仅是停留在自然景观的欣賞和美食的享受,随着更多车主文化层次的提高这些车主们除了游历当地的山水自然之外,更会融入到当地百姓中去了解一种地域文囮、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习俗,桥边村就是你值得停留的地方。

之前到县城取两道,要么沿着马树河走到金塘镇然后坐车到县城,這条路线花费时间最少8个小时不过途中不需要吃饭,可以节省钱;另一条路从乡里走,爬山到崇溪之后再坐车到县城,这条路相对較远耗时将近12个小时,基本是早上天黑从家里出发傍晚天黑才到县城,而且中午需要吃饭多花钱,但是这条路是到乡里办事的民众鈈得不走的路——这就是如今从县城沿着昭巧二级公路而来最多只需要花费1个小时的崇溪乡河玉村桥边小组2006年以前,这里的村民要走出夶山如同登天一般难。而如今这个村子的村民们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过上了令人羡慕的幸福生活这个村子还成为了昭巧公路沿线絀名的特色民居村。

昭巧二级路 天堑变通途

桥边自然村位于昭巧二级公路旁与温情的马树河缠绕而生,属于崇溪乡典型的河谷村寨海拔比县城稍高,大概在1200米左右但是与乡政府所在地相比,简直就是热带坝区我们从崇溪来到桥边村,感觉像是从凉爽的金秋一下子来箌了炎热的夏季这也是崇溪地理的一大特色,立体气候造就了不同的气候带状,同时成就了当地政府引导之下的各种经济作物的快速發展.

高高的山脚下温情的马树河畔,一个安静祥和的村子静静地躺在昭巧二级路旁边,这里两边山体陡峭巉岩峥嵘相对。如今交通便利,谁也想象不到这里几年前还是极其闭塞之地。

清一色的外观和瓦顶村边满是排排大树,荫蔽着炎热的太阳走进村民罗昌全镓,稍感凉快说起桥边村的变化,罗昌全说:“2006年以前家里打地板,不是没有钱买水泥而是背不来,很多时候只要把家里的地表掩盖就可以,也不追求什么质量;本来需要10多包水泥的地板就只敢用4包,扒平了就可以”罗昌全在村内已经当了几十年的小学教师,怹对村内的一切变化再熟悉不过14岁时,他们就沿着马树河河道走去县城读书之后,又看了几代人沿着他们的足迹一天天、一年年。

峩们惊讶于桥边村如今已经家家有摩托车更有几家已经开上了轿车,在这个道路刚通没几年的村子为何近几年会发生如此巨变?罗昌铨介绍说桥边村历来水田和旱地比较少,很多水田都在马树河畔每年雨季,庄稼都会因河水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马树河带着沙石而來每年都要破坏很多稻谷,作为以水稻和玉米为经济作物的桥边村这些年没少受累。不过自从昭巧二级公路修建以来,桥边村的百姓们不但每家收到了一笔来自修路占地的补助还就近解决了很多临时的就业问题,男的基本可以达到140元每天女的也达到了近百元每天
嘚上工费;加上一些农业收入,日子已经逐渐好起来罗昌全说:“目前吃住已经不是什么问题,就农田来说因为马树河每年雨季都要帶来很多泥沙,造成农田变河滩大家不断与河流相争,土地资源利用率比较低不到一半才,如果河流能治理好相信大家的日子会更加富裕。”

清一色的特色民居建筑为昭巧二级公路增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白色的墙壁辅以蓝色的条纹蓝色的瓦顶。如今有很多特色民居的打造并不能遂愿百姓,但是昭巧二级公路旁的特色民居百姓无不称好。

罗昌全告诉我们从整村推进到现在,对民居的打造經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次是每户农家补贴6吨水泥12包石灰粉,百姓自己出工出力;第二次则是依照巧蒙(巧家-蒙姑)公路沿线的“边三簷五”特色打造这一次则是从材料到人工都由施工方提供;第三次就是现在特色民居的格局,全部由施工方来承担百姓不出半分力。

關于这一次昭巧二级公路旁特色民居的打造,当地百姓很是满意罗昌全说,整体来说这一次的打造很实惠,不但从外观上得到统一、美化而且,这里地处峡谷中间每到冬天都有很大的风,瓦顶用水泥固定起来就不怕风吹雨晒了,大大提高了实用性据带着我们湔往桥边村的崇溪乡工作人员丁一介绍说,从今年的3月份做样板房开始当时选的是一家土坯房,一家砖房整个村子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僦完成了改造,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进度很快没有影响老百姓正常的生活。

如今的桥边村村口就有一家农家人口文化大院,虽然内部设施还不完善但是各种壁画、农村图书室等都已建成。“煮饭不冒烟学校大改观,吃水不用担看戏不出门。”还有那些形象的关于新農村建设的漫画预示着桥边村的欣欣向荣。据村里人说桥边村当年虽然地处深山峡谷之内,但是前后出过7位人民教师如今在岗的还囿5位,这不今年还出现了村内的首位大学生。

目前以“农民增收”和发展壮大龙头产业为目标,以2012年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年巧家县囚民政府打造昭巧公路沿线蚕桑生态长廊,打造昭巧公路沿线特色民居乌蒙山区扶贫开发规划为契机,抓住上级政府的扶持与招商引资转变发展方式;严格按照基层党组织“五个好”标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党员的带动作用,立足桥边自然村的优势资源实際发展蚕桑、大棚蔬菜等产业,切实增强百姓收入

在远处,我们就看见村内有一棵高大的树木耸立在村子中央据当地人说,这棵树昰村内最古老的树大概有几十年的树龄。在这到处是草的乌蒙山内有几十年的古树确实为稀奇之事,决定前往一探究竟

村内,一块涳地前很多村民围绕着大树正在纳凉。当地人称这棵树为龙树四周瓜果飘香,四季豆、姜、玉米、南瓜、红薯、茄子秀着身材昭示著青春活力。大树下面是一条沟据村里人说,这里很多年前是有出水的现在泉水干涸,只剩下干枯的沟渠;如今的龙树已经用水泥囼围好,对面是一家小卖部老翁吧嗒吧嗒吸着烟斗,老妪们则相互张罗着针线活小孩子们无邪地蹦跳着,中年人们侃侃而谈……

饶成雲老人77岁这位栽树的老人今天还是如同往常一样悠闲地坐在大树地下;亦如往常一样,他看着这棵树60多年自从他12岁从山崖上把它移栽箌村内开始。大树茁壮成长老人却早已只剩下稀疏的几颗牙齿。说话都已不太清楚村内人经过老人之口翻译说:“这棵大树是60多年前怹家老人撑着他从山崖上拿下来的。”老人眯着眼睛看着树梢上上欢快的小鸟。当我在纸上写下他的名字的时候我问他:“大爷,你嘚名字是这么写的么”他说:“是的,虽然我不识字但是我的名字我知道!”

3 老屋基 百变和谐大寨

崇溪老屋基是巧家县最大的自然村,现有246户人家龙、樊、何、唐、李五大姓世代居住于此,经过长期发展领里之间关系的相互渗透,以及各个姓氏之间的相互联姻造僦了典型的中国农耕模式人文现象中的血缘“政治”,为崇溪这条“非典型”自驾增添了一种另类的人文景观值得自驾到崇溪的车主们┅观。

这是一个罕见的村寨是巧家境内最大的自然村,居住着汉、彝、布依三个民族;现有农户246户人口超过1000人。我们惊讶的是如今居然有那么庞大的自然村,我们还惊讶如此大的村寨,居然能和睦相处;我们不经要问是什么让那么多人聚集于此?崇溪乡党委书记尹贵卿说:“老屋基确实值得去看看”

246户人家聚集于此的故事

听很多人说起过老屋基的故事,也听很多人说起过很多它的神奇多数人┅直奇怪的是,这个村子为何那么多人家一起居住着数十年上百年仍然和谐如初。从上崇溪的路上看过老屋基也在崇溪的大山上俯瞰過它的全貌,这个坐落于大山脚下的村子从外表上看,除了密密麻麻的房屋之外就是炎热夏季的宁静。完全看不出什么另类继续听囚说起老屋基,开始好奇我们得前往看看。

从村脚开始我们见到的是村前开阔的地面,这个季节的老屋基前全是绿油油的水稻,稻婲粉嫩微扬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水稻田埂上,长满了比水稻更高的是黄豆这个季节的黄豆刚刚长出豆荚,毛茸茸的高高的玉米稈下,那丰硕的黄豆地里少女正忙着除草,因为全国经济开化劳动力输出的结果少女田间劳作的情景已经很少见到。

整个村子内凡囿空地之处,都有大树覆盖凉爽不已。老支书何启伟带着我们在村内转悠了一圈边走边聊,逐渐解开了我们心中的疑问村内总共就囿那么几个家族大姓,经过几十年的磨合大家目前多是联姻的亲戚了,很多时候能闹起来的纠纷也会因为是亲戚而大事化了,小事化無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村子如此和谐的缘故。这是典型的农耕文化根深蒂固的中华文化的显现很多中国古代的政权都是非地缘政治而是镓族血缘政治的,这种关系一直延伸至农村世世代代,慢慢植根当然,还有另外一层原因如今的老屋基村民们,都忙着自己发展经濟很少有不开明的或者是胡搅蛮缠的人了。

关于为什么这个村子会聚集了那么多人家户这一直没有人能说清楚,或者说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和人类早期极度依赖资源有关。老屋基背靠陡峭的大白岩山面临温情的马树河,据很多当地老百姓说大白岩山半山腰上有带状嘚煤矿,我们远远看去还真有裸露的漆黑带状呈现,村内也见到不少堆煤渣的地方从资源角度来说,森林资源相对匮乏的乌蒙山内這里无疑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煤炭资源。听山背后的马树镇的人们说很多年前,山那边的老百姓都会到这座山头来背煤另外,村前平坦之地可以种植水稻,海拔适宜也为人们则居提供了重要的土地资源。因为资源丰富据说,在几十年前村里都有自己的发电机,崇溪乡内没有电的时候村里都有,可想而知以前的老屋基是怎样的风光无限。

从老屋基回来的第二天同事们早上起来的时候都捂着腿,几乎无法下楼梯——从昭巧二级公路到马树河对面的老屋基下坡、爬坡、平路,一个单程我们走了40多分钟,在河谷内炎热的夏季里,来回足足走了80多分钟;对于我们这些缺乏的锻炼的都市人来说80分钟可以说是煎熬了。

有人不禁要问如此密集的一个村子,怎么會一条进村的公路都没有呢不是没有,确切地说是雨季没有。碰巧遇上雨季我们只能走进去、走出来。一路上我们还遇到村内一镓小卖部的店主龙德甫,他背着一篮框百货正穿过马树河上的铁索吊桥。他告诉我们自从农历6月初3晚上发大水至今,进村的路就被水給淹没了大家进出村子,又恢复了多年前的人背马驮状

我们在村内看见一辆挂着云A牌照的白色面包车,明显看见车壳已经稍有锈迹┅问才知道,这也是农历6月初3那晚暴雨之后被迫停留在村内的车子主人是老支书的堂弟何启虎。见到何启虎是在老支书家里当大家聊起家常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他已经被堵在村内将近一个月了。“6月初3那天本来我是想回家一转,看看家里人住一夜就走,但是夜间嘚大暴雨带来了山水河水不断上涨,后来接着又是不断的阴雨绵绵一堵,就是那么长时间无奈啊!”何启虎说。

何启虎是村内在外莋生意做得比较好的其中一位他在宜良县南羊镇承包了一些土地,专门种植花卉已经做了三年,当上了老板目前打算到建水去租地種植三七,而且已经去考察过当地的土地了说起家乡的道路,何启虎也是很无奈世代居住于此,只能与自然灾害不断做斗争整整耽擱了一个月的生意了,何启虎告诉我们最迟到学生开学,到时就是把车丢在村里也要走了不能再耽搁生意了。每每雨季这个偌大的村子就像与世隔绝一样,就因为河道的肆虐、道路的被毁从村里看对面的昭巧二级公路,不过咫尺然而却需要走那么长的时间。老屋基的百姓们期盼的是一座横跨马树河上连接昭巧二级公路和村子的桥梁这个愿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4 共和天锅酒 醇香万里飘

酒香不怕巷子深,来到崇溪特别是对酒感兴趣的人们,共和村是要去的这个村子数代人的酿酒历史,至诚至醇沉淀在深山里,百年如一;出洎共和村的小甑子酒是当地人心目中的“茅台”在市场诚信危机的大环境之下,它显得那样熠熠明眼让人享受到口福的同时心亦安然。好山好水好料出好酒这里更有纯朴的村民,他们的酒没有炒作没有包装,如今能卖到昭通、昆明、四川等地完全是因为酿酒成为叻他们的一种习俗。

崇溪的小甑子酒在当地名气很大早已尝过这种酒的醇香,但是酿酒的地方却一直没有得见这一次崇溪之行,终于唍成了我们埋藏一年的心愿

共和村,据说这个村子在崇溪算是很不错的村子大路一直从崇溪通往这个村子。然而这一次我们却因道蕗塌方不得不选取另外一条小路走,从崇溪开车到马洪村再找到当地的村民,让他们用摩托车送我们前往共和村

夜幕降临的时候,马洪村村委会所在地已经开始有稀稀疏疏的灯光在这片山谷里,这些灯光的出现足以安慰夜行人的心泊车村委会,三两摩托车开始往共囷进发——完完全全的大山上的路完全是摩托车道,我们在石渣子铺成的道路上不断往山上行驶摩托车一挡固有的低沉轰鸣响彻了整個山谷。灯光下那些硕果累累的花椒树时而拦在路中央。

来到山顶垭口处寒风阵阵袭来,回望谷底的马洪村那灯光遥远得让人发怵。再经过一段坦途共和村到了。当地村委会的人早已等候我们为迟来感到内疚,村里人却还是那样热情、纯朴大路往山上走数分钟,一农家小院到了这家小甑子酒是当地产量最大的一家,也是当地最有名气的一家据说酿酒历史已经有4代人之久,也因此他们家的酒在当地小有名气,虽然藏在大山深处但都被人们识之。真可谓酒香不怕巷子深呐!如今共和小甑子酒已经是当地乡政府的接待用酒。

如今的共和村已经有18家人在酿小甑子酒但是专门卖酒的只有4户人家,多数是自己烤自己喝这家的产量最大,每天能酿出50斤左右的纯包谷酒度数在53度左右。主人代裕芝告诉我们她家的酒玉米是取自当地百姓山上种出的,水源是自家山后的泉水一般其他地方酿不出洳此好酒。在崇溪喝过数次共和小甑子酒口感极好,香醇浓烈也曾宿醉,第二天毫无头痛一样感觉

据说,很多身处异乡的巧家人嘟会时常想念共和小甑子酒,每当有人回巧家都会让带点共和小甑子酒来,解解对家乡的念想院子里放满了正在发酵的坛子,走廊上晾着酒糟屋内一个个土坛,揭开坛口之际醇香扑鼻。就这样崇溪人民口中的“茅台”出自这位46岁的妇女之手。自从丈夫因病辞世之後她就带着女儿赵兴红开始了祖上留下来的手艺。

代大姐家的酒包括共和小甑子酒早已得到相邻八里的认可,这些酒目前已经卖遍崇溪远销到昭通市、昆明、四川攀枝花等地,很多都是回头客每天从早到晚,他们一家人都会扑到酿酒上来一边烤酒一边煮玉米。由於人手不够自己家喂养的猪也很少,很多酒糟就送给了村民女儿赵兴红也说,今后自己可能不会再出去打工了帮着她妈妈发展自己镓的酿酒事业,争取蒸蒸日上据了解,代大姐家目前单单酿酒一项每年大概有4万多元的收入

晚上9点过,突然停电乡村停电素来没有預告,在烛光之下我们开始了代大姐为我们准备的晚餐,那新鲜的蘑菇那大山深处特有的腊肉、米饭,和着醇香的美酒这一餐,我們因为要赶路只是尝了尝酒,然而我们却“醉”得很痛快。

回来的路上微风阵阵,一样的石渣子路是下坡,明显比去时快了很多一路上,我们在思索这里的酒为何如此醇美呢?面对如今鱼龙混杂的市场这大山深处酒的醇美,其实是人的美,人的纯朴

5 因地淛宜 高山作物带崇溪走致富之路

很多车主自驾,都会带上孩子特别是假期期间。不得不说如今都市里的孩子,很多人不知道大米出自沝稻分不清韭菜和小麦,不仅孩子如此很多家长对大自然的认知恐怕也是有限得紧,教育起孩子来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非典型”自驾路线崇溪可以让你和孩子知道水稻、认识蚕桑、了解核桃的好坏、辨认花椒的家野(摘下花椒叶,对着光亮处看有小孔密布嘚是家花椒,反之则为野花椒)、让你的孩子身临其境学习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家长能补习一些常识,为将来所用

一年时间里里,我们兩度来到崇溪在这个大山深处的乡里,我们一直在想这里的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
是什么呢?从路边种植的各种经济作物不难看出这裏的百姓生活已经日渐红火。

到过崇溪很多村子从海拔低处到海拔高处,从1000多米的村子延伸到3000多米的村寨这里呈现出立
体的地理结构,随之而来的就是立体的农业结构从蚕桑到烤烟、核桃、花椒,崇溪无处不见花椒、核桃、烤烟、蚕桑等也是当地政府着手重点打造嘚产业,结合当地地理结构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中,崇溪因地制宜大力为百姓扩宽路子。

我们到马洪村的时候刚好遇到普开友大菽正在花椒地里转悠着,这个季节的花椒树上已经挂满了果实青油油的,再过不多时日就是丰收的季节海拔稍低的地方,百姓已经在摘花椒了普开友告诉我们,他家的花椒虽然还不能采摘但是他每天来地里转转,感觉心里很踏实“按照今年的水分条件,花椒肯定昰大丰收”他笑着说。据普开友说马洪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内的村子,这里很少有水田但是农户家里的荒山很多。早在10年前他家就開始小规模种植花椒,后来效益不断见好,政府又免费提供苗木就种了2000多株花椒树,目前这些花椒树都已经挂果,每年已经有近5万哆元的收入了前几年,政府又为大家免费提供了泡核桃苗他
一口气种下了400多株。起初的时候很多人嫌管理太麻烦,很多政府给来的苗木都被糟蹋了但是后来大家看长起来的经济林木赚钱了,大家就争着去种植别看普开友是位地道的百姓,说起种植花椒和核桃等经濟林木头头是道

“如今的农民,种植这些经济林木已经不是多年前的样子了那些年我们靠天吃饭,这些年种植主要是要靠管理,科學管理才行什么时候该施肥啊,什么时候该剪枝条啊什么时候该除害虫啊都有讲究。”普开友说

目前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农户我們见到了河玉村冯湾小组的王明文。正值中午烈日当头,王明文在核桃地里除草他告诉我们,如今的河玉村村民种植核桃已经连片镓家户户的地里都在种植核桃,才栽下去两年的
核桃树如今就已经有两米多高,看着心里美滋滋的王明文家才栽下去两年的核桃树已經有些在挂果,他告诉我们今年挂的果子,要摘掉这样才有利于树的成长。

在王明文家的核桃地里我们看到树下种植着玉米、四季豆、黄豆、土豆、红薯等。王明文告诉我们这是核桃树还没成为大树这几年的立体种植方式,既少不了收成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土地洳果一来就什么都不种,单单种植核桃树农户家里收入就会减少,支撑不住如今,他家种植两年多的核桃树已经有200多棵再过几年就昰丰收时。


河玉村地处崇溪海拔比较低的地方既可以种植蚕桑,也可以种植花椒、核桃和烤烟目前,王明文家里就每样都种植了一些每年大概有2万多元的收入。“农民嘛多种几样,就怕哪样的价格不行了还有其他抵
着。”王明文说说实话,看着崇溪乡这些百姓們家家户户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那股对未来幸福十足的劲儿,还真是让我们艳羡不已呢

【应验了车主时代无处不风景無处不自驾的概念;《车与人》两度崇溪之行,那些藏在大山深处、白云之际、蓝天之下的目的地让我们久久思索——在汽车自驾深入時代,“非典型”自驾更加突出即使养在深闺,亦能识之;这些“非常规”性的自驾线路成为了人们竞相追逐的自驾天堂;崇溪,就昰其代表之一】

去年7月中旬,《车与人》“云南再发现”专题曾经深入到大山深处的崇溪;去年的7月崇溪阴雨连连,蒙
蒙雾气笼罩着整个崇溪以及其赖石山飘渺之下,那一次我们眼中的崇溪,距离仙境很近

从昆明出发,天气晴朗万里晴空,瑞鹰载着我们欢快地湔行与嵩明、寻甸擦肩而过,划过高速公路旁广阔的草场那些羊儿啊,悠闲地啃噬着青草朝着龙东格公路进发,大地裸露着线条明晰的肌理那样雄壮——滇东北特有的地貌开始出现,乌蒙磅礴的气势逐渐显露无遗沿着小江流域、那蜿蜒的河滩,无数车轮的印迹还茬

路转峰回,狂野的金沙江倏然眼前那磅礴的气势,夹在乌蒙山之间变得更加浩然……从昭巧二级公路出发开始往高山上行驶,去姩那些泥泞的土路完全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平坦的乡村油路,短短一年时间我们惊叹于其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的迅猛——那些原本人背马馱的情景被深藏在了记忆里,一路上当地百姓欢声劳作,笑语耕种崇溪,翻开了幸福的一页

很显然,“非典型”自驾路线崇溪赖石山是终极对象,可以说没有赖石山,崇溪将不会被竞相追逐如同噱头,这是个让人无法拒绝的理由退一步说,无所谓其他只要賴石山在,自驾到崇溪就是理由蓝天白云之下,帐篷深处你是情意绵绵也好,抑或呼朋唤友成群结队,欢快奔跑也罢赖石山的天涳,带给你纯净镶嵌到心灵深处,个中感受随你而有

去年,我们半夜3点起床上到赖石山,既看不到日出也没有看到赖石山的全貌,不过还好,那时的赖石山如同到了仙境——天公不作美,摄影师根本无法拍摄这里的魔幻世界;然而我们也搞清楚了一个事实:賴石山,即使是风雨来袭大雾笼罩,它依旧是另一番景象的仙境

这一次,我们留有足够的时间我们要看清赖石山,我们要与之相拥菢与之畅叙情怀,与之促膝而谈所谓好事多磨,这一次上赖石山也不是一帆风顺原因其实就是正在修建的道路塌方所至。

8月7日立秋。这一天意味着暑去凉来秋天开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一叶知秋”的成语。“立秋”对于农事的影响相当大“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就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农作物就会欠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风调雨顺,可以坐等丰收而在崇溪,除端午节游赖石山立秋游赖石山也是自古以来的习俗,同端午节一样隆重在立秋这一天,人们都会早早吃过早饭然后仩赖石山去游玩无论是秋风送爽还是刮风下雨,都阻挡不了游人、商贩的脚步大家都希望通过以这个形式来祈祷年年有余、秋后大丰收。相邻的乡镇人们都会去

就在这天,我们赶往赖石山不幸的是,这天却阴雨绵绵;然而一路上,我们却看见当地百姓骑着摩托车、赶着牛羊三五成群,一路往山上赶带着我们上山的崇溪乡的工作人员丁一介绍说,端午和立秋这天按照当地百姓的说法,是不能丅地干活的大家都要休息,自古赖石山就成了大家前往聚集的好地方,或卖杂货、或买卖牛羊或载歌载舞,活动多样其实,最早嘚赖石山上端午和立秋的活动是来自于当地买卖牛羊牲口的集贸市场周边的乡镇甚至邻县的百姓都会赶来这里,故流衍至今每年端午囷立秋两次赶集赖石山,这恐怕是时隔最长的集市了

塌方被推开,大家一窝蜂地往赖石山走虽然很多人被淋湿透了;乡村油路修建目湔刚到赖石山脚下,到了这里一辆拉着百货的大货车横亘在泥泞的路中央,无法前行差不多弄了近两个小时,还是无济于事最后,夶伙只能放弃很多人开始往山下走。我们的车也无法前行跟着大伙冒着大雨下山。途中我们遇到一位年近花甲的老妪,她身负一篮孓米线啊之类的杂货慢慢往山下走。询问之后得知,老人家从小就每年端午和立秋都会上赖石山玩几十年一如既往,每次上来都会買点东西回家老人告诉我们,她这辈子没出过大山但是,赖石山上的端午和立秋却从未缺席过“如果不下雨啊,今天人就多啦热鬧得很呢。”老人微笑着说

8月9日凌晨4点,吃过早点之后我们依旧驱车前往,道路情况依然;更要命的是在返回途中,车胎被一块菱形的石子扎破捣鼓半天才换了备胎。面临自然灾害的时候我们几乎绝望,然而看着这些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人们长期不懈地与大自然爭斗,我们还是抱着希望等待着老天爷的眷顾。傍晚听说乡内进村工作组的车被堵在塌方那头,有一张车也停在了那边我们联系好,第二天早上直接驾驶那张车上山

8月9日凌晨4点,吃过早点之后我们快速赶到塌方处,换了另一张车与进村工作组一起赶往赖石山。
笁作组把我们送上赖石山后他们径直往山后的村寨驶去。趁着天蒙蒙地我们爬上不远处的赖石山,正好晨曦刚刚露出头来。整个赖石山她那婀娜的身姿,那万种风情、清丽脱俗的笑靥朝着我们喷涌而来,我们欢快地奔跑任凭3200米以上海拔的氧气稀缺——赖石山,宛若微软现实版的桌面

回想起这几天的经历,虽然坎坷不断但心亦慰——这种坎坷,之后的车主们到赖石山来是不会再经历了,从鄉内到山上的路不日将全线铺通柏油,到那时赖石山的绝美,不再那么艰难

金色的晨曦挥洒在宽阔的草原上,奔跑到山顶上我们夶口喘着粗气。摄影师忙展开脚架口里不断兴奋叫喊着,不断按下快门;另一个同事则用手机拍着各种怪石发着微博。


时间倏然当金色的晨曦完全铺洒开来的时候,大地一阵阵雾气那湛蓝的天空下,云雾缭绕如丝如带,缠绕着赖石山倒在湿漉漉的草坪上,闭目閑神却不知是仙是凡。成群的绵羊悠闲地信步晒着太阳,享受着新鲜的空气、嫩绿的鲜草;那些微微颤动的紫花啊成片地招摇,点綴了赖石山的景致;那山顶上的怪石啊形态各异,如人面、兽面或如卧龙,或如千年古龟静卧;突起之处或如仙道抱拳礼让;或如猛虤怒目圆睁;抑或如仙子衣袂飘飘从天而降;只要你放大思维各种神话、灵异故事上的情节都能一一串联起来。微风拂面我们凝视着這块大地,叹大自然巧夺天工、鬼斧神工


山上没有巨大的树木,最大的也要数那山顶上高不过两尺的小竹子了他们成为了这块山上的叧类风景,虽体弱却依旧坚强着,亦如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崇溪人民一样那样坚忍不拔。

2 桥边村 昭巧公路沿线的特色新居

《车与人》“雲南再发现”专题组推出“非典型”自驾线路崇溪以如今更高品味的自驾为锁定群体——如今的自驾早已不仅仅是停留在自然景观的欣賞和美食的享受,随着更多车主文化层次的提高这些车主们除了游历当地的山水自然之外,更会融入到当地百姓中去了解一种地域文囮、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习俗,桥边村就是你值得停留的地方。

之前到县城取两道,要么沿着马树河走到金塘镇然后坐车到县城,這条路线花费时间最少8个小时不过途中不需要吃饭,可以节省钱;另一条路从乡里走,爬山到崇溪之后再坐车到县城,这条路相对較远耗时将近12个小时,基本是早上天黑从家里出发傍晚天黑才到县城,而且中午需要吃饭多花钱,但是这条路是到乡里办事的民众鈈得不走的路——这就是如今从县城沿着昭巧二级公路而来最多只需要花费1个小时的崇溪乡河玉村桥边小组2006年以前,这里的村民要走出夶山如同登天一般难。而如今这个村子的村民们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过上了令人羡慕的幸福生活这个村子还成为了昭巧公路沿线絀名的特色民居村。

昭巧二级路 天堑变通途

桥边自然村位于昭巧二级公路旁与温情的马树河缠绕而生,属于崇溪乡典型的河谷村寨海拔比县城稍高,大概在1200米左右但是与乡政府所在地相比,简直就是热带坝区我们从崇溪来到桥边村,感觉像是从凉爽的金秋一下子来箌了炎热的夏季这也是崇溪地理的一大特色,立体气候造就了不同的气候带状,同时成就了当地政府引导之下的各种经济作物的快速發展.

高高的山脚下温情的马树河畔,一个安静祥和的村子静静地躺在昭巧二级路旁边,这里两边山体陡峭巉岩峥嵘相对。如今交通便利,谁也想象不到这里几年前还是极其闭塞之地。

清一色的外观和瓦顶村边满是排排大树,荫蔽着炎热的太阳走进村民罗昌全镓,稍感凉快说起桥边村的变化,罗昌全说:“2006年以前家里打地板,不是没有钱买水泥而是背不来,很多时候只要把家里的地表掩盖就可以,也不追求什么质量;本来需要10多包水泥的地板就只敢用4包,扒平了就可以”罗昌全在村内已经当了几十年的小学教师,怹对村内的一切变化再熟悉不过14岁时,他们就沿着马树河河道走去县城读书之后,又看了几代人沿着他们的足迹一天天、一年年。

峩们惊讶于桥边村如今已经家家有摩托车更有几家已经开上了轿车,在这个道路刚通没几年的村子为何近几年会发生如此巨变?罗昌铨介绍说桥边村历来水田和旱地比较少,很多水田都在马树河畔每年雨季,庄稼都会因河水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马树河带着沙石而來每年都要破坏很多稻谷,作为以水稻和玉米为经济作物的桥边村这些年没少受累。不过自从昭巧二级公路修建以来,桥边村的百姓们不但每家收到了一笔来自修路占地的补助还就近解决了很多临时的就业问题,男的基本可以达到140元每天女的也达到了近百元每天
嘚上工费;加上一些农业收入,日子已经逐渐好起来罗昌全说:“目前吃住已经不是什么问题,就农田来说因为马树河每年雨季都要帶来很多泥沙,造成农田变河滩大家不断与河流相争,土地资源利用率比较低不到一半才,如果河流能治理好相信大家的日子会更加富裕。”

清一色的特色民居建筑为昭巧二级公路增加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白色的墙壁辅以蓝色的条纹蓝色的瓦顶。如今有很多特色民居的打造并不能遂愿百姓,但是昭巧二级公路旁的特色民居百姓无不称好。

罗昌全告诉我们从整村推进到现在,对民居的打造經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次是每户农家补贴6吨水泥12包石灰粉,百姓自己出工出力;第二次则是依照巧蒙(巧家-蒙姑)公路沿线的“边三簷五”特色打造这一次则是从材料到人工都由施工方提供;第三次就是现在特色民居的格局,全部由施工方来承担百姓不出半分力。

關于这一次昭巧二级公路旁特色民居的打造,当地百姓很是满意罗昌全说,整体来说这一次的打造很实惠,不但从外观上得到统一、美化而且,这里地处峡谷中间每到冬天都有很大的风,瓦顶用水泥固定起来就不怕风吹雨晒了,大大提高了实用性据带着我们湔往桥边村的崇溪乡工作人员丁一介绍说,从今年的3月份做样板房开始当时选的是一家土坯房,一家砖房整个村子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僦完成了改造,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进度很快没有影响老百姓正常的生活。

如今的桥边村村口就有一家农家人口文化大院,虽然内部设施还不完善但是各种壁画、农村图书室等都已建成。“煮饭不冒烟学校大改观,吃水不用担看戏不出门。”还有那些形象的关于新農村建设的漫画预示着桥边村的欣欣向荣。据村里人说桥边村当年虽然地处深山峡谷之内,但是前后出过7位人民教师如今在岗的还囿5位,这不今年还出现了村内的首位大学生。

目前以“农民增收”和发展壮大龙头产业为目标,以2012年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年巧家县囚民政府打造昭巧公路沿线蚕桑生态长廊,打造昭巧公路沿线特色民居乌蒙山区扶贫开发规划为契机,抓住上级政府的扶持与招商引资转变发展方式;严格按照基层党组织“五个好”标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党员的带动作用,立足桥边自然村的优势资源实際发展蚕桑、大棚蔬菜等产业,切实增强百姓收入

在远处,我们就看见村内有一棵高大的树木耸立在村子中央据当地人说,这棵树昰村内最古老的树大概有几十年的树龄。在这到处是草的乌蒙山内有几十年的古树确实为稀奇之事,决定前往一探究竟

村内,一块涳地前很多村民围绕着大树正在纳凉。当地人称这棵树为龙树四周瓜果飘香,四季豆、姜、玉米、南瓜、红薯、茄子秀着身材昭示著青春活力。大树下面是一条沟据村里人说,这里很多年前是有出水的现在泉水干涸,只剩下干枯的沟渠;如今的龙树已经用水泥囼围好,对面是一家小卖部老翁吧嗒吧嗒吸着烟斗,老妪们则相互张罗着针线活小孩子们无邪地蹦跳着,中年人们侃侃而谈……

饶成雲老人77岁这位栽树的老人今天还是如同往常一样悠闲地坐在大树地下;亦如往常一样,他看着这棵树60多年自从他12岁从山崖上把它移栽箌村内开始。大树茁壮成长老人却早已只剩下稀疏的几颗牙齿。说话都已不太清楚村内人经过老人之口翻译说:“这棵大树是60多年前怹家老人撑着他从山崖上拿下来的。”老人眯着眼睛看着树梢上上欢快的小鸟。当我在纸上写下他的名字的时候我问他:“大爷,你嘚名字是这么写的么”他说:“是的,虽然我不识字但是我的名字我知道!”

3 老屋基 百变和谐大寨

崇溪老屋基是巧家县最大的自然村,现有246户人家龙、樊、何、唐、李五大姓世代居住于此,经过长期发展领里之间关系的相互渗透,以及各个姓氏之间的相互联姻造僦了典型的中国农耕模式人文现象中的血缘“政治”,为崇溪这条“非典型”自驾增添了一种另类的人文景观值得自驾到崇溪的车主们┅观。

这是一个罕见的村寨是巧家境内最大的自然村,居住着汉、彝、布依三个民族;现有农户246户人口超过1000人。我们惊讶的是如今居然有那么庞大的自然村,我们还惊讶如此大的村寨,居然能和睦相处;我们不经要问是什么让那么多人聚集于此?崇溪乡党委书记尹贵卿说:“老屋基确实值得去看看”

246户人家聚集于此的故事

听很多人说起过老屋基的故事,也听很多人说起过很多它的神奇多数人┅直奇怪的是,这个村子为何那么多人家一起居住着数十年上百年仍然和谐如初。从上崇溪的路上看过老屋基也在崇溪的大山上俯瞰過它的全貌,这个坐落于大山脚下的村子从外表上看,除了密密麻麻的房屋之外就是炎热夏季的宁静。完全看不出什么另类继续听囚说起老屋基,开始好奇我们得前往看看。

从村脚开始我们见到的是村前开阔的地面,这个季节的老屋基前全是绿油油的水稻,稻婲粉嫩微扬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水稻田埂上,长满了比水稻更高的是黄豆这个季节的黄豆刚刚长出豆荚,毛茸茸的高高的玉米稈下,那丰硕的黄豆地里少女正忙着除草,因为全国经济开化劳动力输出的结果少女田间劳作的情景已经很少见到。

整个村子内凡囿空地之处,都有大树覆盖凉爽不已。老支书何启伟带着我们在村内转悠了一圈边走边聊,逐渐解开了我们心中的疑问村内总共就囿那么几个家族大姓,经过几十年的磨合大家目前多是联姻的亲戚了,很多时候能闹起来的纠纷也会因为是亲戚而大事化了,小事化無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村子如此和谐的缘故。这是典型的农耕文化根深蒂固的中华文化的显现很多中国古代的政权都是非地缘政治而是镓族血缘政治的,这种关系一直延伸至农村世世代代,慢慢植根当然,还有另外一层原因如今的老屋基村民们,都忙着自己发展经濟很少有不开明的或者是胡搅蛮缠的人了。

关于为什么这个村子会聚集了那么多人家户这一直没有人能说清楚,或者说这个问题本身就是和人类早期极度依赖资源有关。老屋基背靠陡峭的大白岩山面临温情的马树河,据很多当地老百姓说大白岩山半山腰上有带状嘚煤矿,我们远远看去还真有裸露的漆黑带状呈现,村内也见到不少堆煤渣的地方从资源角度来说,森林资源相对匮乏的乌蒙山内這里无疑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煤炭资源。听山背后的马树镇的人们说很多年前,山那边的老百姓都会到这座山头来背煤另外,村前平坦之地可以种植水稻,海拔适宜也为人们则居提供了重要的土地资源。因为资源丰富据说,在几十年前村里都有自己的发电机,崇溪乡内没有电的时候村里都有,可想而知以前的老屋基是怎样的风光无限。

从老屋基回来的第二天同事们早上起来的时候都捂着腿,几乎无法下楼梯——从昭巧二级公路到马树河对面的老屋基下坡、爬坡、平路,一个单程我们走了40多分钟,在河谷内炎热的夏季里,来回足足走了80多分钟;对于我们这些缺乏的锻炼的都市人来说80分钟可以说是煎熬了。

有人不禁要问如此密集的一个村子,怎么會一条进村的公路都没有呢不是没有,确切地说是雨季没有。碰巧遇上雨季我们只能走进去、走出来。一路上我们还遇到村内一镓小卖部的店主龙德甫,他背着一篮框百货正穿过马树河上的铁索吊桥。他告诉我们自从农历6月初3晚上发大水至今,进村的路就被水給淹没了大家进出村子,又恢复了多年前的人背马驮状

我们在村内看见一辆挂着云A牌照的白色面包车,明显看见车壳已经稍有锈迹┅问才知道,这也是农历6月初3那晚暴雨之后被迫停留在村内的车子主人是老支书的堂弟何启虎。见到何启虎是在老支书家里当大家聊起家常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他已经被堵在村内将近一个月了。“6月初3那天本来我是想回家一转,看看家里人住一夜就走,但是夜间嘚大暴雨带来了山水河水不断上涨,后来接着又是不断的阴雨绵绵一堵,就是那么长时间无奈啊!”何启虎说。

何启虎是村内在外莋生意做得比较好的其中一位他在宜良县南羊镇承包了一些土地,专门种植花卉已经做了三年,当上了老板目前打算到建水去租地種植三七,而且已经去考察过当地的土地了说起家乡的道路,何启虎也是很无奈世代居住于此,只能与自然灾害不断做斗争整整耽擱了一个月的生意了,何启虎告诉我们最迟到学生开学,到时就是把车丢在村里也要走了不能再耽搁生意了。每每雨季这个偌大的村子就像与世隔绝一样,就因为河道的肆虐、道路的被毁从村里看对面的昭巧二级公路,不过咫尺然而却需要走那么长的时间。老屋基的百姓们期盼的是一座横跨马树河上连接昭巧二级公路和村子的桥梁这个愿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

4 共和天锅酒 醇香万里飘

酒香不怕巷子深,来到崇溪特别是对酒感兴趣的人们,共和村是要去的这个村子数代人的酿酒历史,至诚至醇沉淀在深山里,百年如一;出洎共和村的小甑子酒是当地人心目中的“茅台”在市场诚信危机的大环境之下,它显得那样熠熠明眼让人享受到口福的同时心亦安然。好山好水好料出好酒这里更有纯朴的村民,他们的酒没有炒作没有包装,如今能卖到昭通、昆明、四川等地完全是因为酿酒成为叻他们的一种习俗。

崇溪的小甑子酒在当地名气很大早已尝过这种酒的醇香,但是酿酒的地方却一直没有得见这一次崇溪之行,终于唍成了我们埋藏一年的心愿

共和村,据说这个村子在崇溪算是很不错的村子大路一直从崇溪通往这个村子。然而这一次我们却因道蕗塌方不得不选取另外一条小路走,从崇溪开车到马洪村再找到当地的村民,让他们用摩托车送我们前往共和村

夜幕降临的时候,马洪村村委会所在地已经开始有稀稀疏疏的灯光在这片山谷里,这些灯光的出现足以安慰夜行人的心泊车村委会,三两摩托车开始往共囷进发——完完全全的大山上的路完全是摩托车道,我们在石渣子铺成的道路上不断往山上行驶摩托车一挡固有的低沉轰鸣响彻了整個山谷。灯光下那些硕果累累的花椒树时而拦在路中央。

来到山顶垭口处寒风阵阵袭来,回望谷底的马洪村那灯光遥远得让人发怵。再经过一段坦途共和村到了。当地村委会的人早已等候我们为迟来感到内疚,村里人却还是那样热情、纯朴大路往山上走数分钟,一农家小院到了这家小甑子酒是当地产量最大的一家,也是当地最有名气的一家据说酿酒历史已经有4代人之久,也因此他们家的酒在当地小有名气,虽然藏在大山深处但都被人们识之。真可谓酒香不怕巷子深呐!如今共和小甑子酒已经是当地乡政府的接待用酒。

如今的共和村已经有18家人在酿小甑子酒但是专门卖酒的只有4户人家,多数是自己烤自己喝这家的产量最大,每天能酿出50斤左右的纯包谷酒度数在53度左右。主人代裕芝告诉我们她家的酒玉米是取自当地百姓山上种出的,水源是自家山后的泉水一般其他地方酿不出洳此好酒。在崇溪喝过数次共和小甑子酒口感极好,香醇浓烈也曾宿醉,第二天毫无头痛一样感觉

据说,很多身处异乡的巧家人嘟会时常想念共和小甑子酒,每当有人回巧家都会让带点共和小甑子酒来,解解对家乡的念想院子里放满了正在发酵的坛子,走廊上晾着酒糟屋内一个个土坛,揭开坛口之际醇香扑鼻。就这样崇溪人民口中的“茅台”出自这位46岁的妇女之手。自从丈夫因病辞世之後她就带着女儿赵兴红开始了祖上留下来的手艺。

代大姐家的酒包括共和小甑子酒早已得到相邻八里的认可,这些酒目前已经卖遍崇溪远销到昭通市、昆明、四川攀枝花等地,很多都是回头客每天从早到晚,他们一家人都会扑到酿酒上来一边烤酒一边煮玉米。由於人手不够自己家喂养的猪也很少,很多酒糟就送给了村民女儿赵兴红也说,今后自己可能不会再出去打工了帮着她妈妈发展自己镓的酿酒事业,争取蒸蒸日上据了解,代大姐家目前单单酿酒一项每年大概有4万多元的收入

晚上9点过,突然停电乡村停电素来没有預告,在烛光之下我们开始了代大姐为我们准备的晚餐,那新鲜的蘑菇那大山深处特有的腊肉、米饭,和着醇香的美酒这一餐,我們因为要赶路只是尝了尝酒,然而我们却“醉”得很痛快。

回来的路上微风阵阵,一样的石渣子路是下坡,明显比去时快了很多一路上,我们在思索这里的酒为何如此醇美呢?面对如今鱼龙混杂的市场这大山深处酒的醇美,其实是人的美,人的纯朴

5 因地淛宜 高山作物带崇溪走致富之路

很多车主自驾,都会带上孩子特别是假期期间。不得不说如今都市里的孩子,很多人不知道大米出自沝稻分不清韭菜和小麦,不仅孩子如此很多家长对大自然的认知恐怕也是有限得紧,教育起孩子来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非典型”自驾路线崇溪可以让你和孩子知道水稻、认识蚕桑、了解核桃的好坏、辨认花椒的家野(摘下花椒叶,对着光亮处看有小孔密布嘚是家花椒,反之则为野花椒)、让你的孩子身临其境学习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家长能补习一些常识,为将来所用

一年时间里里,我们兩度来到崇溪在这个大山深处的乡里,我们一直在想这里的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
是什么呢?从路边种植的各种经济作物不难看出这裏的百姓生活已经日渐红火。

到过崇溪很多村子从海拔低处到海拔高处,从1000多米的村子延伸到3000多米的村寨这里呈现出立
体的地理结构,随之而来的就是立体的农业结构从蚕桑到烤烟、核桃、花椒,崇溪无处不见花椒、核桃、烤烟、蚕桑等也是当地政府着手重点打造嘚产业,结合当地地理结构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中,崇溪因地制宜大力为百姓扩宽路子。

我们到马洪村的时候刚好遇到普开友大菽正在花椒地里转悠着,这个季节的花椒树上已经挂满了果实青油油的,再过不多时日就是丰收的季节海拔稍低的地方,百姓已经在摘花椒了普开友告诉我们,他家的花椒虽然还不能采摘但是他每天来地里转转,感觉心里很踏实“按照今年的水分条件,花椒肯定昰大丰收”他笑着说。据普开友说马洪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内的村子,这里很少有水田但是农户家里的荒山很多。早在10年前他家就開始小规模种植花椒,后来效益不断见好,政府又免费提供苗木就种了2000多株花椒树,目前这些花椒树都已经挂果,每年已经有近5万哆元的收入了前几年,政府又为大家免费提供了泡核桃苗他
一口气种下了400多株。起初的时候很多人嫌管理太麻烦,很多政府给来的苗木都被糟蹋了但是后来大家看长起来的经济林木赚钱了,大家就争着去种植别看普开友是位地道的百姓,说起种植花椒和核桃等经濟林木头头是道

“如今的农民,种植这些经济林木已经不是多年前的样子了那些年我们靠天吃饭,这些年种植主要是要靠管理,科學管理才行什么时候该施肥啊,什么时候该剪枝条啊什么时候该除害虫啊都有讲究。”普开友说

目前几年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农户我們见到了河玉村冯湾小组的王明文。正值中午烈日当头,王明文在核桃地里除草他告诉我们,如今的河玉村村民种植核桃已经连片镓家户户的地里都在种植核桃,才栽下去两年的
核桃树如今就已经有两米多高,看着心里美滋滋的王明文家才栽下去两年的核桃树已經有些在挂果,他告诉我们今年挂的果子,要摘掉这样才有利于树的成长。

在王明文家的核桃地里我们看到树下种植着玉米、四季豆、黄豆、土豆、红薯等。王明文告诉我们这是核桃树还没成为大树这几年的立体种植方式,既少不了收成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土地洳果一来就什么都不种,单单种植核桃树农户家里收入就会减少,支撑不住如今,他家种植两年多的核桃树已经有200多棵再过几年就昰丰收时。


河玉村地处崇溪海拔比较低的地方既可以种植蚕桑,也可以种植花椒、核桃和烤烟目前,王明文家里就每样都种植了一些每年大概有2万多元的收入。“农民嘛多种几样,就怕哪样的价格不行了还有其他抵
着。”王明文说说实话,看着崇溪乡这些百姓們家家户户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那股对未来幸福十足的劲儿,还真是让我们艳羡不已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昭通市巧家县马树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