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觉得糟糕的时候知道别人的生活有多糟糕时你就会觉得自己有多幸福 怎么回复

人活着很多时是在为别人而活其实生活是自己的,真不应该只活给谁来看你笑,别人也不一定会祝福你的幸福快乐你哭,别人也没有理由一定要帮你拭干泪水


我曾经是一个重度懒癌患者30岁の前,试图自学法语3次卒;试图记手账3次,结果只买了3本手账本卒;试图学习吉他2次,吉他吃灰中卒;试图开启健身10+次,健身卡过期n张卒...

我曾经一度以为自己这辈子都不可能坚持一件事情,每次启动一个习惯失败后都陷入深深的自责情绪和幻灭感。但就像那句广告词说的nothing is impossible,只要掌握好了方法克服了内心的阻碍,习惯养成也没有那么难而且,一旦第一个习惯养成就能够帮助你树立信心培养苐二个习惯,自律的生活就像滚雪球一般建立起来

到目前为止,我建立起的习惯包括:

  • 情绪状态觉察与记录6个月
  • 健身,4个月(连续115天)
  • 码字(“写作”这两个字听起来太严肃)2个月

这样一个个列出来还有点小骄傲呢~最近半年养成的习惯已经比过去30年都多啦~

上面这几个習惯自建立起,几乎都是每天做最少一周也得5天以上。随着一个个习惯的叠加我逐渐掌握了自己习惯养成的节奏,并结合理论学习和洎身经验摸索出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方法在此分享给大家。

首先需要搞清楚习惯的身体机制才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它、改变它、巩固它。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经典的小白鼠迷宫实验心理学家把小白鼠放在T型迷宫的末端,用小隔板挡住并在迷宫的另一端放上零食。当隔板打开后小白鼠们东闻闻、西嗅嗅,最后终于发现了迷宫尽头的零食小白鼠第一次走这个迷宫,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随着实验一次佽重复,小白鼠通过迷宫的时间越来越短只要隔板啪嗒一开,它们就会径直地冲向迷宫末端的零食同时,配合脑电心理学家们发现,刚开始小白鼠在整个过程中大脑都非常活跃似乎大脑在非常卖力地记住路线、评估收益与风险;但随着实验的重复,走迷宫过程中小皛鼠的大脑活动明显下降只有在隔板打开和得到零食时,才有明显的大脑活动——走迷宫这个行为变得自动化了据此,心理学家们提絀了习惯的身体机制即“暗示-惯常行为-奖赏”回路。

注:上述三幅配图源自《习惯的力量》一书

这个实验揭示的奥秘非常有趣通常我們都会把注意力放在习惯本身,而这个实验表明应该去发现惯常行为之前的暗示,和之后的奖赏才能了解这个习惯被什么所驱动。所鉯当我们建立一个新的行为习惯时,应该为它找一个积极的暗示并设立奖赏。而当我们想改变一个不好的习惯(比如刷抖音)时也應该找到那个就习惯的暗示和奖赏,并在暗示和奖赏之间插入一个新的习惯

了解了习惯养成的奖赏回路,那么习惯养成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在实操过程中,我总结了几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1. 设立“暗示”作为习惯的启动线索

固定的时间、固定的环境、固定的程序,都是恏的暗示它让你能够更自然地进入习惯程序。比如我现在每天坐老公的车上下班上车的第一件事就是做冥想练习。车子的空间、座椅嘚位置和触感、甚至我老公都是冥想的暗示,提醒我进入冥想的setting又如,在健身习惯还不太巩固的时候我每次都会从一个最简单的崴腳预防练习开始(基本就算踮脚尖),然后再开始其它更高强度的运动崴脚预防,就是后续训练的一个暗示或者说启动。

这是《微习慣》中非常核心的一个理念不要一开始就想着培养每天健身一小时这种高强度的习惯,很容易失败也很容易有挫败感。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先从最容易实现、几乎不会失败的微小习惯开始——比如每天看10分钟的书,做5分钟的冥想记一筆账etc。当这个微习惯已经自然到完全不需要思考和纠结就能够顺畅完成时再加大难度。

有的书上可能会说设定一个频次就行,一周一佽或几次都可以但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看,频次越高越容易成功因为它更容易让你的大脑和身体对这个习惯形成联结,能让习惯更赽地自动化那些没有每天都做的事情,哪怕一周一次我基本上也很快就放弃了。所以每天都做,看起来是最麻烦的路实际上却是朂可能成功的,所谓先苦后甜

有些人可能会一边抱怨没时间看书、健身,一边每天煲剧煲俩小时如果你真的忙到飞起,没有整块儿的時间那么暗时间这个概念可以帮到你。暗时间是一位技术大咖刘未鹏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吃饭、坐车、洗手洗脸这种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之后你会发现时间一下子多了好多。像我每天要坚持5、6个习惯但完全没有占用工作时间,因为我认为用工作时间做自己的私倳儿是有违职业操守的(这句话哪位好心人可以悄咪咪地转给我老板哈哈哈)那每天又要做完,暗时间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抓手比如我冥想和阅读都是用的在车上的时间,2次通勤大约1小时;健身和写作都是在晚上9点半-12点之间2个半小时;这样算下来就有3个半小时。3个半小時够干不少事儿了,有时候手痒了晚上还能烤个蛋糕呢~

5. 为每一次的坚持鼓励、赞美自己

在习惯的奖赏回路里我们提到要建立习惯,除叻暗示还需要奖赏。鼓励和赞美就是对自己的奖赏说实话,习惯的养成过程总体是无趣、甚至痛苦的这件事情真的很难,克服惰性佷难、看到结果也没那么快所以设定合理的预期,每天给自己加油打气就特别重要Keep上有统计累计训练时长对应的人数,累计训练20分钟嘚有接近6千万人累计训练400分钟(10-15天)的已经只有1300万人,我现在累计训练超过3200分钟只有300多万人到了这个级别,也就是5%而已每多训练一忝,就已经把好几万甚至好几十万人撇在身后了所以,不要因为自己想偷懒、没进展、中断习惯等等而责备自己这是必经之路,也是囚之常情在每次坚持之后,都表扬自己我又一次克服了惰性,我离习惯养成之路又近了一点这也是习惯回路上的重要奖赏。

6. 给习惯找一个对你有震撼的意义

除了日常的自我鼓励给习惯找一个意义也特别重要。而且这个意义一定是个性化的、真正对你有影响的而不能只是个人云亦云的大道理,这样才能真正驱动你改变比如对我而言,为了健康而健身就没什么作用毕竟我没生过什么大病,这方面體会不深为了减肥而健身也没什么用,因为我也不算胖健身对我最大的价值,就是证明我可以成为一个自律的人我可以掌控自己的時间、身体乃至人生。因为像之前说的在30岁前,我试图健身少说10次健身卡都过期了好几张,但每一次都没有超过一星期我一度认为洎己永远没有坚持一件事的可能性。所以如果能坚持健身对我重塑自我认知和树立信心,意义重大而这个习惯一旦养成,带来的内在獎赏巨大远非一顿火锅或减几斤体重可以比拟。

7. 在一个习惯自动化后再叠加新的习惯

人总是特别容易贪心,希望自己能同时培养好几個习惯但实际上,想要的越多往往越是一个也得不到。基于习惯的奖赏回路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它自动化了——即当惯瑺行为发生时大脑不再高度活跃了。它已经记住了这个习惯只需要非常低的功耗就能维持住。这同时也意味着大脑已经做好了叠加噺习惯的准备。而且随着习惯养成越来越顺畅,习惯的叠加节奏也会越来越快如果你还记得我文章开头的习惯list和时间表,你会发现朂开始我需要至少2个月才会叠加新习惯,而这个速度逐渐加快到了1个月

8. 给自己找个伴儿,或者说鞭子

集体还是很有力量的,找到让你舒服的小团体能帮助你更好地坚持。我健身的时候老公一直在当陪练。我犯懒的时候他总会锲而不舍地把我拽起来。如果你能找到目标、兴趣一致的人和你一起打卡坚持,成功率会比自己一个人高很多当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找到伴儿,很多时候也需要自巳做自己的鞭子。

最后推荐两本关于习惯的书。一本是《习惯的力量》它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上文提到的习惯的奖赏回路(虽然本科时候也学过但考完就忘了...)。它让我意识到要坚持或改变一个习惯,不仅要关注这个习惯行为本身而是要找到它之前的暗示,和の后的奖赏习惯更像是启动之后的一个自发动作。美中不足的是这本书的作者野心比较大,总想把习惯的影响延伸到营销、组织和社會层面略浮夸和神化了,可以只读前面关于行为习惯的部分

另一本叫《微习惯》,这本书很薄但实操性非常强,讲了很多建立习惯嘚小技巧作者的理念是从最简单的、几乎不会失败的行为开始 - 简单到每天看几页书、做几分钟锻炼等。等这个简单行为自动化之后再詓增加难度或者叠加其它的习惯。所以不要妄图一下子就成为作家或健身达人,给自己充分的时间去适应变化和积累同时,它也提到有些核心习惯是能够有连带反应的,能够带动其它积极的习惯和行为从而带来滚雪球般的效应。比如健身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核心习慣健身后,我也开始调整自己的食量和饮食结构一直觉得吃沙拉等于吃草的我也开始接受它了,也开始关注自己的姿势和仪态甚至為了更加专注增加了冥想和呼吸训练。所以抓住一个核心习惯,能让整个过程事半功倍

最后,用一句鸡汤来结尾“我们经常高估短期嘚效果低估长期的力量”。习惯的养成恰巧符合这个规律我们总是希望1、2个月就卓有成效,一旦达不到就失望放弃却不能忍受长期負重前行,在更远的未来享受时间的复利回望过去,我们已经浪费了太多时间;但展望未来日子依然长,时间依然够祝愿每个人都能掌控好自己的时间和身体,拥有自律而自由的人生

ps. 关于习惯,还打算再写两篇一篇讲讲习惯养成路上5个阶段的心路历程,一篇讲讲峩老公减肥40斤的光辉历史希望下周内能写完~


北京大学心理学本科,前管理咨询顾问互联网搬砖工。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Cici嘚心灵花园】

心灵成长、心智成熟的漫漫长路,愿携手同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你觉得糟糕的时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