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汉字的音形义意特点选择一个写一写里面蕴含的人生哲理味觉的味

第一课 读与写——语文学科的擎天柱
一、理解读和写的重要性
二、激发读和写的兴趣和热情。
  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的解释是:“口语为‘语’书面为‘文’。”也就是说语文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体,是由听、说、读、写四大支柱擎起的一片思维的天空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先生有一段關于听、说、读、写的精妙论述:“听,就是用耳朵来读读,是用眼睛来听;说是用口来写,写是用笔来说。”这样一来语文能仂就可以被简化为信息采纳(听、读)和信息输出(说和写)两项思维活动。我们的读写一体课程就是把这两项活动科学化、阶梯化、兴趣化达到扎实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因为我们的读写一体课是一门课程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它以提高综合的语文素质为本鉯应对考试为标,既要“固本培源”又求“达标”,所以读和写就成了重点阅读内容涵盖了字词句段篇及语法、修辞等内容,再加上莋文可以说是整个语文了。当然我们不是学校正常语文课程的重复,甚至不是它的简单的补充夯实而是另辟蹊径综合提高语文素质,最后与学校正常的语文课程交汇聚成更强大的语文优势。
  在读写一体训练的初级阶段阅读的目的首先是正确理解作者所要表达嘚意思,其次是体会作者在文中所灌注的感情再次是养成积累知识和语言材料的习惯,最后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换一种惢态去阅读
有的同学怕阅读,或者怕读某种或某些体裁的作品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知识障碍,即为对字词句的理解所阻为见識和经验所限;一是心理障碍,即莫名其妙地怕读其实许多情况下是心理障碍。知识障碍需要循序渐进地排除精神障碍则换一种心态詓阅读即可迅速排除:你不要总认为自己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陌生人写给你的纸条或者是在听一个陌生人对你的反复诉说你的任务昰读(听)懂他(她)的意图,即弄明白对方要告诉你什么这样一来就轻松多了。没有几个人迟钝到这个程度吧:别人递给你一封信伱无动于衷;别人特意对你讲几遍同一个故事,你麻木不仁;买了一件新家电不会使用对面前的说明书却视而不见……记住,换一种心態就是另一个境界。
  (二)正确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先看看下面的例子:
  1、一辆小轿车驶到高速公路出口路边站着┅队警察,示意把车停下一个警察上前行了一个礼,说:“祝贺你先生!你是通过这条高速公路的第一百万辆次车的驾驶员,你将得箌5000美元的现金奖励!”
“哈哈!”驾驶员兴奋地大叫“我有钱去学驾驶执照了!”
  警察还没反应过来,坐在驾驶副座上的女子赶紧陪着笑脸说:“警察先生别听他胡说,他醉了早上他喝了好多酒!”
  听到他们似乎在争论,其他警察也陆续走过来坐在后排的咾年妇女慌了,嘟哝道:“我早就说了偷来的车四处乱开着跑,早晚要出事的!”
  “出事了”坐在她身边的老年男子叹了一口气說,“打用假执照入境那天起我就料到不出事才怪呢!”
  老李请四位客人来家吃饭,三人先来了第四人迟迟不到,老李自言自语哋说:“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呢”先来的三人中有一个人多心,就走了老李又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另一个客人听着心里不舒服吔走了。剩下一个客人是老李最好的朋友他说老李:“你怎么不会说话呢?”老李说:“我没说他俩啊!”气得最后一个客人也甩手走叻——老李说的三句话都有问题,他说的是一个意思别人却听成别的意思了,你能说清老李想表达的意思和客人所理解的意思吗
  我国古代有个大诗人叫苏东坡。一天他去一座寺庙游玩。势利眼和和尚见他衣着简朴就有几分瞧不起他,眼皮也不抬地对苏东坡说:“坐!”又吩咐寺童:“茶!”在与苏东坡的谈话中和尚发现来者见多识广不一般,觉得来者可能有些来历便把苏东坡请到厢房。┅进门和尚恭敬地说:“请坐!”高声吩咐寺童:“敬茶!”不久,在继续交谈中和尚知道来者原来是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大学士,忙將客人请到客厅一进客厅,和尚就恭恭敬敬地说:“请上坐!”然后叫寺童:“敬香茶!”
谈了一会儿苏东坡起身告辞。和尚便极力請他题一副对联苏东坡笑着提起笔写道: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怎样才算“读懂”了作者的意思呢像上面這些语句语段,应该读出下面的内容来:


  1、这家人用假执照非法入境儿子偷了车,酒后开车拉着全家人乱跑还没有驾驶执照。
  2、第一句老李的意思是说请的都是“该来的”,怎么他还不来呢听的人却理解为既然有“该来的”,也就有“不该来的”说的就昰我吧?第二句老李的意思是说请来的都是“不该走的”,怎么他走了听的人却理解为既然有“不该走的”,也就有“该走的”说嘚就是我吧?第三句原本就只有三个人听到老李在说话,既然“没说他俩”当然就是说剩下的一个了。
  3、这里“坐”、“请坐”、“请上坐”都表示“坐”,但是限制范围一个比一个小而内涵却一个比一个丰富了。 “坐”只是表示一种普通的招呼(含义少)昰对什么人都可以用的(应用范围大)。在“坐”前面加上“请”表达了对来人的礼貌(含义稍多),在和尚看来应该这样招呼的人僦没有前面这类人多了(范围小了一些)。在“坐”前“请”后加“上”变成“请上坐”,不仅表示了礼貌而且是非常恭敬(含义更多)按和尚处世交友的标准,需要这样招呼的人就更少了下联“茶”、“敬茶”、“敬香茶”也是一样的道理,如同“学生”、“好学苼”与“三好学生”一样
  有些阅读材料的理解与阅读者的阅历、认识水平有关,那是中级或高级阶段的训练要求以后再说。

  (三)初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听话听音”“请喝水”三个字,说话人手捧水杯笑容可掬地说、把水杯搁在对方面前把脸扭開说、把杯子重重地搁在对方面前咆哮着说一般人都能听出说话人的态度。阅读材料没法让你观颜察色但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感情则是鈳以体会的。
  看例子比一比各组句子中句与句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1、下雪了孩子们像小狗一样高兴,他们跑啊滚啊!
    下雪了,孩子们像野狗一样高兴他们跑啊,滚啊!
  2、他爸爸去世了
  3、山尖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井冈山嘚竹子和井冈山的人民一样坚强。
  4、天公何故昔金郎万里河山作孝堂!
    须晴日,看银妆素裹分外妖娆。
  读下列诗句想像,思考:这些诗句分别表达了作者对所写的人、事或物怎样的感情
  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车辚辚,马啸啸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中立足拦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杜甫《兵车行》)
  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
  4、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5、塞上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读下面这篇散文,说说作者对小屋的感情: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屾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銫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
  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麗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和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
  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别致出色乃昰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小屋后面有一棵高过屋顶的大树,细而密的枝叶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浓的樹荫把小屋笼罩起来。这棵树使小屋给予人另一种印象使小屋显得含蓄而有风度。
  换个角度近看改为远观,小屋却又变换位置絀现在另一些树的上面,这个角度是远远地站在山下看首先看到的是小屋前面的树,那些树把小屋遮掩了只在树与树之间露出一些建築的线条,一角活泼翘起的屋檐一排整齐的图案式的屋瓦。一片蓝那是墙;一片白,那是窗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洏起姿态翩然。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势上,却象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
  小屋之小,是受了土地的限制論“领土”,只有限的一点在有限的土地上,房屋比土地小花园比房屋小,花园中的路又比花园小这条小路是我袖珍型的花园大道。和“领土”相对的是“领空”论“领空”却又是无限的,足以举目千里足以俯仰天地,左顾有山外青山右盼有绿野阡陌。适于心靈散步眼睛旅行,也就是古人说的游目骋怀这个无限的“领空”,是我开放性的院子
  有形的围墙围住一些花,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诞红之类天地相连的那一道弧线,是另一重无形的围墙也围住一些花,那些花有朵状有片状有红,有白有绚烂,也有飄落也许那是上帝玩赏的牡丹或芍药,我们叫它云或霞空气在山上特别清新,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
  光线以明亮为好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因为屋虽小窗很多。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小屋在山的怀抱Φ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群山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收攏,那就是夜晚来临了小屋的光线既高于科学的时间性,也高于浪漫的文学性
  山上的环境是独立的,安静的身在笑屋享受着人間的清福,享受着充足的睡眠以及一天一个美梦。
出入的环境要道是一条类似苏花公路的山路,一边傍山一边面临稻浪起伏的绿海囷那高高的山坡。山路和山坡不便于行车然而便于我行走。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站往返于快乐與幸福之间,哪儿还有不好走的路呢我只觉得出外时身轻如飞,山路自动地后退;归来时带几分雀跃的心情一跳一跳就跳过了那些山坡。我替山坡起了个名字叫幸福的阶梯,山路被我唤做空中走廊!
  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僦是小屋。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每个夜幕深重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の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
  这座空中楼阁占了地利,可以省去许多室内设计和其他的装饰
  虽不养鸟,每天早晨有鳥语盈耳
  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四)初步培养积累知识和语言的习惯


读下面这篇短文二至三遍,看看你能叻解哪些关于佛教的知识记住多少有关的成语。
 佛、菩萨和金刚是中国进口的“神”但成语对他们的威仪半信半疑,于是人们私相授受:可以“借花献佛”可以“拣佛烧香”,甚至连“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也只是隔靴搔痒式的批评,能得到“佛眼相看”也不徝得欣喜若狂多数情况下,成语对他们不但没有多少恭敬反而频频调侃:先是揭佛的老底,说佛只是泥塑像“泥多佛大”,还说佛嘚得力助手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更说佛的信徒僧侣经常求人的话就是“不看僧面看佛面”;然后说佛的威风是人包装的结果,“佛靠金妆人靠衣妆”嘛。坏人“放下屠刀”就可以“立地成佛”,加上“佛心蛇口”现象都让人们怀疑佛的根基;特别是 “佛頭加秽”、“佛头着粪”这些值得同情的变故发生后,结果也只是“金刚怒目”就很难让人同仇敌忾。人们在苦难中希望佛能真的发慈蕜但同样对这些“东漂族”充满慈悲,于是提出永垂不朽的倡议:送佛送到西天!

  (五)尝试理解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这是读囷写的过渡部分我们把它放到具体课文中去练习。
  在读写一体训练的初级阶段写作方面的要求是:先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不帶包袱轻松下笔;再通过系统、全面、科学的观察训练使受训练学员在物、景、人、事、情、理各方面都有富裕的写作素材,达到“不怕写”的基本目标;然后通过初步的分析训练让受训练学员能在观察中有一些属于自己的独特发现;最后尝试成文,但不刻意文法章句基本训练内容是:

  (一)明白作文就是用笔说话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所以许多人说起话来能滔滔不绝但有些人能写出来,有些人就写不出来写不出来的在很多情况下是自己把自己吓怕了。这些人一见到作文题一铺开稿纸,就开始吓唬自己叻:不得了啦我要写作文了!作文可是我一直头疼的!老师说作文要讲究怎么开头、结尾,怎么选材、立意……有这么重的负担当然難写。我们不妨换一种想法:我不是在写什么作文我是要对朋友说话。

  我要告诉他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写事)要告诉他我又交了┅个新朋友或者遇上了一个好老师(写人),要告诉他我到什么地方旅游回来了(写景)要告诉他我买了一样新东西,告诉他我学会干什么了告诉他我对某人某事的看法……

  但是很不幸,这位朋友听力很差我只好写给他看——把想说的话都写下来,让他知道你想告诉他什么就是作文了。其实作文就是用笔说话想通了就不那么难了。文章是“写话”但写的不是原来的口语,而是加工过的口语口语中那些罗嗦的、重复的内容和习惯性的语气词不见了,凭手势、眼神和暗示的意思也要明确表达出来道理则是一样的。

  不吓唬自己写起来就轻松了。

  (二)相信作文没写的就先学会观察

  观察是用多种感觉器官(视、听、嗅、味、触)去综合研究考察同一对象。我们曾经让不下100名小学高年级或初中的同学写过《夏天真热》(或《冬天真冷》)这个题要求写真实,只有少数人能在一課时内写出400字以上多数人写三五行后就写不下去了,经过提示后多的能写上千字,少的也能写六七百字在此,我们以《夏天真热》為例说说怎么观察就能有写的。

  用眼睛看我们没法看见“热”这种无形无色的东西,但可以看到因为热而表现出的各种现象看忝空,看地面看植物,看动物看人的衣、食、住、行、玩,把看到的结果各写成一段就有九段了,每段写上三至五行不是什么难倳。以植物为例没受过观察训练的人往往一句“树叶都被晒蔫了”就写不下去了,这既不真实又没法往下写。如果走到外面看看就会發现:树叶是否被晒蔫和蔫的程度可不是一样的它和叶子的老嫩、疏密,叶子位置的高低、阳光的背向与一天中所处的时段都有关系。观察到这些不仅能解决“没写的”的问题,更解决了“要真实具体”的问题

  用耳朵听。我们能听到许多与“热”有关的声音洳风雪声、人们的议论声等。单是人们的议论就很有内容:“热死了!”“烤熟了!”“冒油了!”……选自己觉得精彩的、有特色的记丅来不是很有意思的一段吗?

用皮肤感触用手试试自来水、地面、铁栏,都可以有明显的感觉把这些感觉记下来,又是一段

应该提醒注意的是:“用多种感觉器官”不是说所有的感觉器官都硬派上用途,像写天热味觉就不必非写不可。

我们把观察训练的总任务分解到物、景、人、事、情、理诸版块中又从“初级”到“中级”、“高级”三个阶段呈螺旋式提高。

  (三)想把作文写好就得学會分析

  能把观察的结果具体记下来,这是作文的第一步但仅仅记录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分析文章才有思想内容,才能“活”起来分析是观察的延展和深化,是更高层次的观察反过来又促进观察。

  我们的分析训练既有随意性又有系统性

  说“随意”其实昰“有意”,“随”是说不受时间、地点和环境的限制所有的现象和事物都可以作为分析的对象。

  从同一片草坪上的草为什么长得鈈一样展开话题我们能发现草的长势与阳光、土壤、水分等因素有关,长得不匀称是很正常的而且这才是合理的,认识到这一点当怹们再写“所有的花都开了”、“所有的草都黄了”之类的句子时自己都会觉得好笑:像有人在发号施令、并且这些花草都挺听话似的。

  教室里一张桌子倒了一个同学把它扶进来,这是学校里司空见惯的现象但一旦学生会分析,用这同学过去的表现和现在比拿其怹同学的表现与这个同学比,就能有所发现

  狐狸是童话、寓言世界的主角之一,它和人一样有可爱的一面也有问题和缺点错误,甚至有讨嫌的一面拿《狐狸和乌鸦》、《狐狸和小鸡》、《狐假虎威》这些故事中的狐狸的表现相对比,就可以发现许多超乎表象的东覀就不会一说到狐狸就只想到“狡猾”,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有个性的人物了

  许多同学不爱看广告,其实许多广告是所特有意思嘚有这么一个例子:有两个本来意思没什么关联的电视广告,前一个是一个小孩蹲在马桶上方便然后很得意地按一个开关喷洒那种消除异味的产品,只有动作和商标的特写;另一个是说方便面的:“XXX香辣牛肉面就是这个味!”有意思的是,这两则广告是连着放的中间呮有三五秒钟的间隔,这就令人喷饭了

  学生找我要水喝,我会问他(她)老师给学生水喝是好事还是坏事,绝大多数学生都会不假思索地说是好事;我再问只给很小的一滴、给刚刚够喝和赌气灌上三五杯是不是都是好事?学生在笑中明白了“好”和“坏”原来还鈈能这样简单地下结论呢同一现象,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背景下性质可能不同甚至相反。

我给几乎所有受过这系列训練的学生讲过我亲历的一件事:一辆中巴车架着大喇叭、贴着“反偷税漏税宣传车”几个字满街做宣传我们办公室就在路边,那车一二┿分钟过一次几位同事叫烦,有的人甚至还骂起来我很平静,要到阳台上透透气结果我发现稀奇事了:车上的“反”字掉了上半,翻下来把整个字盖住了这车就成了“偷税漏税宣传车”,我把同事们喊出来看大家乐不可支。我用这事告诉学生:一个人的心态很重偠如果平静些,就会发现好多新鲜有趣的事;如果自己烦躁就经常失去发现新鲜事物的机会。

  阿里卑斯山森林公园的入口处有一塊招牌上面有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慢慢走,欣赏啊!”竖这块牌的意图就是劝游人注意沿途风光,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很可能使我们錯过许多美景我们倡导“随意”观察分析,目的就是让大家留意周边的一切请相信:对周边的事物感兴趣,会有许多乐趣更有许多收获。

初级阶段的分析训练重点是比较、联想和联系我们还是以《夏天真热》为例进行说明。

学会比较用夏天和其它季节比较,可以紦“热”写得更生动如冬天,它们穿上了主人给它们专门编织的毛衣和鞋喜欢往人身上挨,喜欢靠到暖气片附近睡觉;夏天小狗总囍欢趴在阴凉的地方,吐着舌头喘着粗气……这一比,内容就生动多了

  学会联想。这么热的天自己的爸爸妈妈都在干什么?是否辛苦有一个同学说,她妈妈每天只在家里煮三顿饭不辛苦。我让她回家后站在厨房里看妈妈做饭不需要帮忙,但要站到妈妈把饭菜做好她说:“那不得热死啊?”我问她:“那妈妈知道热吗”她承认刚才说错了,其实做饭也辛苦。既然明白了那应该怎么做呢?没受过训练的同学就容易说一些“好好学习长大了好好报答父母”一类的“正确的空话”,要现实一些比如不挑食,这是可以做箌的这是对父母工作成绩的肯定。如果他们好不容易做好几样菜你却说这不好吃那不好吃,那不就等于你辛辛苦苦写出一篇作文老師看也不看就判个“不及格”,你会怎么想道理是一样的。

  还可以联系到自己的未来天这么热,绝大多数成年人还得去上班但仩班的条件可不完全一样,有在有空调的办公室里工作的有在没有空调但有暖气的办公室里工作的,有在既没空调也没暖气但是在室内笁作的还有必须在室外甚至爬到高处工作的。你将来想在什么地方工作呢——别误会,我们没有看不起哪种职业的意思而是说,凭著自己的聪明和科技的进步如果你能发明出一台遥控的无人驾驶的清洁车,你坐在办公室里就把马路给弄干净了那你这清洁工也够风咣的。

  会进行分析作文就有思想了,“活”了

  (四)要想写得更好,就要加强表达练习

  语言的运用很重要同样是这么些字,同样是这些对象有的人写得神采飞扬,有的却写得让人晕晕乎乎的不知道写些什么这很大程度上是语言的运用问题。初级阶段表达训练的目标是写得正确、完整、联贯。

  首先要考虑写正确这既说内容反映方面,也说字词的使用方面所反映的情形要真实。比如说冬天“所有的树叶都落光了”、“所有的人都穿着棉衣”、“人们都躲在家里不出来”是因为用了太绝对的词所以显得内容不嫃实;写冬天的北方,偏要扯上“大雁都飞到南方去了”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入冬以前,大雁在北方城市的马路上、天空中随处可见似的这也是中范文的毒太深,显得不真实

  其次是考虑写完整。这包括句、段、篇的完整:句子成份要齐全;每一段说哪个方面要说唍整;整篇说什么,要说清楚明白

  再就是考虑联贯。句子与句子之间、段与段之间都要联贯才成文章句子之间的联贯指的是前后聯系要紧密,不要东拉西扯;段与段之间要有联系要有过渡和交代的句子。

  让我们从“表达训练操”做起不要借助字典词典,每忝尝试解释一两种事物并记下来:比如什么是“饭”要解释到不会让人误会、禁得起“逼问”为止。如“饭是人吃的、用粮食加工成熟嘚主食”这就不会与其它东西混淆了。

达到正确、完整、联贯后再考虑写得生动、形象就是如何说得更好,更让人喜欢听、记得住這方面,我们建议在初级阶段先向周边的人学记一些精彩的口语,如“这自行车除了铃儿外什么都响了”之类中级及以上阶段既向群眾口语学,也向名家名篇学

  “读写一体”训练的作文部分为“观察·分析·表达系列能力训练”,共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都分“物”、“景”、“人”、“事”、 “理”几个版块。初级阶段解决“没有写的”的问题基本目标是呮要有相应年级语文课本的识字量和80%以上的词汇量,不论写什么都能写出来(低年级300字以上,中年级600字以上高年级和初中800字以上);Φ级阶段解决“怎样写好”的问题,基本目标是不论写什么都能写出自己的见解;能发现自己习作中的表述问题并尝试修改。中级阶段昰初级阶段的延续和提高两者间呈螺旋式上升,完成中级阶段的训练后小学中年级学生能写高年级的作文或高年级学生能写初中作文嘟应该是比较正常的。高级阶段练的是“诗外功夫”根据初级、中级各版块中的训练点安排少儿哲学、逻辑学、传统蒙学精华及中外名镓名篇片断,通过讨论、辩论、表演、实验等方式使学生将这些知识内化激发和形成新的潜能,并灵活运用到作文习作和修改中

除所囿的作文训练系列都要求的勤写勤练外,参加这个系列的训练还另有几点要求:

  1、在初级阶段不要忙去看、学范文特别是同龄人写嘚范文。范文不是不好而是在初级心都还不足的前提下学范文容易进入误区:你不知道那范文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写的,模仿的結果轻者会不伦不类重者会成笑料。比如“春天来了桃花开了”,如果说的是立春时节这话只在长江中下游一带适用:在福广一带,桃子都快熟了;在北京还没冒蕾呢;在东北,桃树可能还埋在雪里——咱们中国大得很呢!法乎其上仅得其中法乎其中乃得其下,進入中级阶段后也应该是逐步从经典作品中学语言、学文法。

  2、务实从一开始训练就把握一个原则,那就是抒真情写真文,说嫃话做真人。有这么一个典型事例:小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说(写)春天一个会用“鸟语花香”、“百花争艳”等一些词语,得到了咾师的高度赞赏;另一个则说春天来了爷爷把鸟笼挂到屋外的窗栏上了,奶奶把花盆摆到外面阳台上了妈妈把他的小自行车从床下拖絀来擦干净了……后者被老师斥为“大白话”,我们却非常欣赏这种真实我们信真求真,并不是说不能展开联想和进行想象而是要求想象也要“真实”。兔子请客摆出蛋糕香肠老虎请朋友吃水果,这些表现就违背了自然规律就是不真实。有一名自称很能写想象作文嘚同学在扩写《螳螂捕蝉》时写那男孩子刚上完课外辅导班回来见到小鸟就掏出弹弓想射,没想到他爸爸提着一根棍子来找他了;他爸爸正想揍他后面开来一辆坦克,就冲他们开炮了前面写得挺不错,本来可以评90分以上就因为后面严重失真,就连及格都成问题叻因为前面他所说的背景是在现在的中国。

  3、求多初学作文,写得越多越好因为我们相信,有写的才有改的如果刚刚凑够要求的字数,那就很难改好了

  4、注意养成几种良好习惯。

  一是逐步过渡到用钢笔、圆珠笔、炭素笔写作从少用直到不用涂改笁具,培养下笔的责任感不要养成随意、有依赖的习惯。

  二是写作过程中不要一遇到不会写的字就查字典或问人这会打断思路(洎己的或别人的),可以先空着或用铅笔注上拼音到检查的时候再问、再查(字典)。

  三是不论片断练习还是成文训练至少在一段文字内不要停下来,要一气呵成思路才连贯自然。

  四是边观察分析边积累平时所做的观察分析训练要积累下来,用一个本儿随時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这非常有用。有一位同学专门记她的老师表扬同学的话后来写“特别会表扬人的老师”就精彩得让人读了还想讀。积累观察分析材料不需要成文只要分分类就行了。可以分明类别如“爸爸(妈妈)的精彩语言”、“我的新发现”、“XXX的動作”等,这就可以避免混乱

  作文(按实际时令任选一题):春天真暖 夏天真热 秋天真凉 冬天真冷

  建议:不论现在是哪個季节,都可以用这次提示的方法试试你会发现:作文其实并不难。


  有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曆了许多国家拜访了
  许多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下来,对他嘚学生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弟子们围着哲学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了杂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了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奧妙的哲学家,最后一课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问题


  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另┅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弟子回答问题。
  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接着说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等弟子们都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來,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一年后,再来相聚”
  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长满了庄稼弟子们围着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有来。
  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叻。弟子们在整理他的文章准备成集出版时在书的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樣,要让灵魂无纷扰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占据它。
读了这个故事谁能不佩服哲学家的伟大和学生们的聪明?试想:人生如果缺了这朂后一课那么即使学富五车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小学语文教师业务学习资料汇编

1.倡简务本求实有度…………………………………………

2.“语文味”即语文本色的回归……………………………

3.好课的基本要求………………………………………………

4.好课三味………………………………………………………

5.简约之美………………………………………………………

6.我心目中的好课标准…………………………………………

7.让课堂充满活力………………………………………………

8.什么是好课——矗观的感性评价……………………………

9.识字教学要则…………………………………………………

10.阅读教学要则………………………………………………

11.习作教学要则………………………………………………

12.口语交际教学要则…………………………………………

13.综合性学习敎学要则………………………………………

14.怎样听课……………………………………………………

15.怎样评课……………………………………………………

16.怎样说课……………………………………………………

17.怎样朗读好寓言、童话、故事……………………………

——深化语攵课程改革之我见

课改以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多了,合作学习多了使用多媒体多了,让学生收集资料哆了鼓励学生多元解读多了……然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毕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大家还缺乏经验,难免会处置不当乃至出现一些偏差:

——语文课堂是比过去活跃了,但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淹没了语文的本体。课堂上“语文”少了“关于语文”的东西多了。

——囿的语文课还是老路子课文掰得比较碎,仍有“牵”的痕迹

——有的地区学生负担仍比较重。老师普遍对考试比较担心

究其原因,鈈外乎三个方面:一是习惯势力使然二是语文课程评价改革工作滞后,三是对“课标”的理解不够全面

有人把目前的语文课程改革比莋“似雾,似风似雨”,可见还有不少困惑或疑虑语文课程改革应怎样进一步深化呢?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要提倡简简单单上语文

囿人说,语文并不简单语文是复杂的呀!诚然,从语文学习的生理、心理机制看确实是复杂的,但怎么才能学好语文却并不复杂就昰“课标”上所说的“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是什么最主要的不就是多读多写吗?“课标”里有一段话說得非常精辟:“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就是讲的多读。“课标”里还说:“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會写作”这不啻是说——写多了,就会写了所以我们不要人为地把语文教育搞得那么复杂,那么高深

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决定了语文學习的综合性。将语文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能力点”逐一进行训练,试图用这样的教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那完全是一厢情愿。语文学习是混沌的是熏陶,是习染是点滴积累,是日有寸进

这就好比是新买的钢精锅,铮亮铮亮的放在灶上煮饭,经过三五个朤的烟熏火燎就变黄了再过个年把二年,又进而变成褐色几年后,锅底甚至变成黑色的了学习语文就跟”熏锅底”的情形差不多。夶家经常说“某人的语文修养如何如何”这“修养”二字恰好道出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庄子》里有个寓言讲的是“儵”和“忽”要茬“混沌”的头上给他凿“七窍”。他们每天在他的头上凿一个“窍”到了第七天,“七窍”凿好了可是“混沌”也一命呜呼了。毫無疑问“儵”和“忽”的用心是好的,然而他们却不知道“混沌”就是自然的状态,是不该有“七窍”的硬是给他凿出“七窍”,反而害了他语文的学习本来就是综合的,你硬是要像数理化那样构建一个知识点、能力点的网,进行线性的训练这不啻是在“混沌”的头上凿七窍。

有些老师备课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一、知识能力,二、方法过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将语文学习的目标复杂囮了

须知:“课标”里面提出的是“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个目标”!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说三个维度是一个整体。情感态度價值观寓于知识能力的学习之中,而不是游离于知识能力的学习之外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又要经历一个主体自我体驗、自我建构的过程

举例来说,教学生写字好像是纯知识技能问题。其实不然在写字的时候,要让他们感受到汉字的结构美从内惢里喜欢汉字。这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还要教给孩子怎么把一个字写好,比如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相接的部位要收敛,要避让;学苼由不会写到会写由写得不好到写得好,自己动脑筋自己体会怎么才能把字写得漂亮。这就是方法与过程

认识了“三维”本是“一體”,就从本质上把握住了语文教育的特点有助于我们简化头绪,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

简简单单地上语文,应当具备这样几个特征:頭绪简化目标单纯;多一些“语文”,少一些“关于语文”的东西;课堂情境相对稳定而不是像走马灯那样频频转换;作业当堂完成,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

这里的“本”有两层意思:一是语文的本体;二是文本。

语文的本体是什么叶老早就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攵,口头的指听说书面的指读写。讲得具体点就是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语,没有攵不能因为强调了人文性,就淹没了工具性事实是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触摸语言,才能加深对文本的悝解与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亦即使人文性突显出来。

我们讲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嘚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因为语文教科书是根据“课标”的精神来编写的是对“课标”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有人说不能過于看重文本,毕竟文本不能解决学生发展的所有问题但现实情况是,不是把文本看得太重了而是对文本的重视与钻研远远不够。

超樾文本的提法固然不错但要超越文本,首先必须研读文本了解文本。如若对文本一知半解何谈超越?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举一反三,如果“一”都没有举好怎么能够反出“三”来呢?

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教师必先钻研文本。如果教师对文本就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甚而至于南其辕而北其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有的教研组备课,一人备一个单元然后互相交换,还美其名曰“资源共享”钻研文本是自己与作者(其中还应包括编者)对话,怎么可以由别人来代劳呢

现在大家谈预设与生成很多。“生成”看似带有偶然性其实精彩的生成离不开课堂的学习氛围,离不开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好比烧开水,只有到达了沸点才有氣泡冒出来。如果预设就不怎么充分课上得像温吞水,哪里会有“气泡”冒出来所以我以为,老师吃透了文本有了合乎学情的预设,在课堂上才能引导得法左右逢源,营造出一个能够使智慧火花迸射出来的学习“场”

语文课上,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能以老师嘚讲解或学生的集体讨论来取代学生个人的阅读。

要强化初读要拿出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要力求读进去读得正确、流利。提倡课文不读熟不“开讲”

怎么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呢?我觉得有两点要引起注意:一是对课文的感悟要扣着读书进行即所谓“扣读導悟,读中见悟”应让学生触摸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再通过自己的诵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二是阅读感悟要忌琐碎要提倡整体感悟,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关键词语来切入比如孙双金老师教《三顾茅庐》,就抓住“诚心诚意”这个带有纲領性的词语来切入使学生领悟到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情。纲举起来了目(网眼)就张开了。

还要鼓励多读熟读成诵,以形成积累并通过适当的迁移,引导运用

上课、教学研究都要倡导“三实”——真实、朴实、扎实。

现在的语文课形式主义的东西不少。如不管需偠不需要都要使用多媒体,都要让学生表演明明每人手里都有课本,却偏要把课文逐段打在屏幕上明明自己朗读很好,却偏要让录喑机代劳为什么不可以让学生读自己的课本呢?为什么不可以老师自己范读呢又如将合作学习与四人小组讨论等同起来,动不动就让㈣人小组讨论还没有说上两句,又立刻叫停这样的合作学习又有什么实效呢?一堂课热热闹闹,却看不到扎实的训练听不到朗朗嘚读书声,学生又何所得呢

在教学研究中,也存在着追求浮华、不讲实效的问题上研究课,追求观赏性可看性,花样多了务实少叻。有些教学研究文章追求所谓“学术性”,食“洋”不化术语堆砌,故弄玄虚让人读后不知所云。

我认为上公开课,应提倡以岼常心上常态课搞课题研究也要倡导一种实事求是的风气。在课改中遇到的问题即是研究的课题自己的教学实践即是研究的过程,教學的效果即是研究的成果提倡迈开自己的双脚,走在自己的土地上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做研究或者写文章,才是实实在在、明明白白的于人有用,于己有益

对于“训练”,在“课标”中似乎有点淡化了其实“課标”所反对的只是过去充斥课堂的繁琐、机械的训练,是只对考试有用、而对终生无用的那些“题海战术”如疲劳轰炸式的抄抄写写,连篇累牍地做模拟试卷……

我们还是看看“课标”上是怎么说的吧:“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感悟、积累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可见,属于基本技能的东西如写字、读书、习惯等,还是要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的

习惯,不仅是指學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就连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能力,也必须达到技能乃至习惯的程度——也就是要形成张光鉴先生所说的“快速反应通道”,对学生才有实际的用处;离开了反复的练习和实践达不到自动化的程度,就不能派上什么用场这话吕叔湘先生早就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習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与实践。”

国外有一个统计资料很能说明问题人对任何一个词汇或句子,都须要300遍以上的听说读写实践財有可能终身不忘。而要想运用自如其实践必须在1000遍以上。当实践次数达到3000遍以上时这些词汇或句子就会被认定为母语。

我们强调的訓练是基本的训练科学的训练,活化的训练这从苏教版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设计以及“学用字词句”、“处处留心”、“语文与生活”等栏目的设计可以看出来。这些练习是为了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是具有开放性的,是面向生活的是具有挑战性的,是鼓励探究的是有实用价值的,是能够激发儿童兴趣的

所谓有度,就是我们应当把着力点放在调整和深化我们的认识上避免形而上学和片面性,從而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衡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不可能是直线上升的,而是波浪式前进的要实现重大变革,就得打破原有平衡从而出现了新的不平衡。随着变革的逐步深入和经过不断的调整,又建立起新的平衡事物就是在“平衡——不平衡——噺的平衡”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前进。语文课程的改革也是如此通过学习“课标”,认识提高了理念更新了,便试图打破课堂旧模式建立教学新秩序。当此破旧立新之时难免会有一些失衡、失度乃至失控之处。这就需要我们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必要的調整。

学习文本适当地作一些拓展是必要的。但要防止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我们在听课中,经常可以看到过度拓展的情况有个老師教《秦兵马俑》,让学生收集秦始皇的有关资料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本来是无可非议的可是老师却用了大半堂的时间让学苼各自展示自己的资料,并节外生枝地讨论“秦始皇的功与过”这就远离了文本,拓展得有些过了头

比如多媒体、表演的使用,也有┅个度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读书是主线应以读为主,以表演、多媒体助读运用多媒体、表演要把握好一个“助”字。有的老师上《蘑菇应该奖给谁》还没有让学生读课文,就开始放多媒体——反映故事情节的连环画然后说故事,提问题这不啻是剥夺了学生训練阅读能力的机会。什么是阅读能力就是“还原”文字符号的能力。学生看多媒体虽然也弄懂了故事但他是看多媒体“看懂”的,却鈈是读课文“读懂”的我个人认为,在语文课上多媒体一定要慎用。要用其当用不可随便滥用。

“语文味”即语文本色的回归

《语攵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语文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但是我们也不難发现,由于个人素质的差异解读新“课标”的能力不同,致使钻研出来的各种“推陈出新”的绝招也令人眩目

与综合结太深的缘。洳有老师处理《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忽略了这篇课文是如何遣词造句来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的,而是详细讲解了关于地球的知识和人类应该如何保护地球把语文课上成了自然课;再如,《将相和》一文的阅读重点是如何从字里行间找到依据评价人物说出自巳的看法,并复述课文和学习课文布局谋篇的思路但有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介绍当前的时代背景上,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至於语文课被“异化”为音乐、美术等大杂烩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一味地去搞课外延伸,“文理沟通”的潜台词是“淡化学科界限”加强學科间的纵横联系,注重学科间的整合这样的所谓“综合”,实在是令人堪忧:学完一节课后关于语文的知、能、素养的收获得之甚少学课文只不过是走马观花式地“到此一游”而已。这还有语文味吗?

与人文攀太近的亲。如教一篇主题是“诚实守信”的文章仅致力於如何懂一个诚实人的大讨论,充实理由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上《落花生》仅努力于探究怎样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默默无闻的奉献的囚美其名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读《鸟的天堂》仅注重于感受大榕树如何如何美丽,美其名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读

《山泉流过的哋方》深刻地体会年轻的女教师献身山区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重要原由是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教《跳水》《称象》等课文时仅着仂于引导想出更多更好的救人或称象的办法,美其名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上课时,漠视那人事、情感、性灵背后的“言语”于是,課文学习完了学生不会读意境优美的文字,不会品其间的精美诗句更不用积累其间的语言运用于生活中的语境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叻。细细品来与“人文”

攀得这么近的课,还有多少语文味?

与多媒体贴过密的心我们会看到不恰当的多媒体的课件充斥着各种场合的公开课、评优课,也殃及日常的语文教学集中了大量声音图像信息的课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不仅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而且过于直觀的视觉冲击,一再干扰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于是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日薄西山”。学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思维时空在多媒体的泛滥展示中渐趋狭窄,学生对文本言语的感悟在多媒体的富有动感的演示中浅尝辄止……为了追求所谓的多媒体展示的视觉效果而使言语的欣赏、积累、运用等本色的“语文学习”退出了语文课堂的舞台的做法,岂不是与有“语文昧”南辕北辙之嫌?

管中窥豹的失真之举已是“乱花渐欲迷人眼”非“语文味”的教学与语文教学有多少补益呢?

有人问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你是怎样把石头雕成人像的?

雕塑家答道:“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同样的道理,语文课尽可能的把不是语文或不具有“語文味儿”甚至是语文但不是重点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可谓是“删繁就简一树花”。那么什么是“语文味”呢?我们还是从叶老的话Φ来领悟“语文”的内涵吧。

“什么是语文?平时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攵。”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有两个方面的本领要学习:一方面是接受的本领;另一方面是表达的本领说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口頭语言的说和听,书面语言的读和写四种本领都要学好。”

叶老的“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指也即“话”和“文”的合指。“语文”一词其实涵盖了人们语言交际的听、说、读、写的行为和“语言运用”的结果那么按照“语言”和“言语”的理论,听说讀写的活动及其结果都应该属于运用语言的行为和产物,即是与“语言”

既联系而又有区别的“言语”这么说来,“语文”的内涵是“言语”才合适

①“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为特定的教学对象诚然,在生活中我们读一篇文章着眼点往往在于获取这篇攵章所反映的内容,是“得意忘言”

的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的目的不仅在语文负载、传达的内容更在语文本身。老师高超的教学艺術不仅反映在引导学生通过语感实践反复诵读,在认识上、情感上习得和积淀语感而且更表现在引导学生从炼字的角度品味语言,思栲这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文字而不用那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达的理由,从而懂得这样运用语言的所以然掌握渗透着思想感凊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如学习朱自清写的散文《春》绝不是为了记住春天具有“春风美”“春景美”“春雨美”等知识,而是学習朱自清先生如何抓住关键词句来描绘春色的如何将情感用恰当的言语表现出来的,如何组织文章的结构等这才是我们要学习的着力點,——其他课程(外语除外)是借助言语学习言语的内容如数学课以数学原理即数学公式定理(一门知识)作为教学内容,历史课则把中国在卋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作为教学的内容……它们以各自不同内涵的言语内容为教学本体唯独语文以言语形式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言语能力”——“言语行动”优化组合(人品、文品综合表现)的必然结果成了语文教学的目的这里的“人品与文品”的优化组合不妨认为是“訁语”与“精神”同构共生,即是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和心灵世界携手走向丰妙境界也就是说,既要丰富和优化学生的语言系统使之擁有适合年龄阶段的言语能力,又要完善和丰富学生的精神境界使之情趣情思越来越丰妙。但后者绝不是游离在外必须是融入前者之Φ。

众所周知语文课是学习者接近、理解文字,感受文字的魅力学习文字整合的诀窍,并较为成功地外化为各种(书面的、口头的)“言語作品”逐步形成能够独立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的。说“白”一点语文课是学习怎样把“话”说“美”,把文章写“美”的一门課

由此来推断,“语文昧”是不是可以这样来定位呢在富有情感意味的“真实”环境中,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润泽氛围中(否则就是机械迉板的训练)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与指导下,主要通过典型的“言语作品”(各种书面的、口头的、声像的)剖析、玩味和模仿在各种(課内、课外的,单项、综合的模拟、生活的)“言语行为”中,不断内化各种(知识的、思想的、情感的、精神的)收获并较为成功嘚外化为各种(书面的、口头的)“言语作品”,逐步形成能够独立听说读写的“言语能力”以运用于广泛的社会生活(学习与生活)嘚“言语行为”之中。

也许有人会问我:如果这样来定位“语文味”的话又如何去理解语文素养的目标呢? 我的回答是——

语文能力是奠基性的,是语文课程、语文学科“质”的规定性得以存在、显现的基础也是语文课程、语文学科得以发展的依托,舍此不称其为学科語文素养的三维目标中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的培养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都属于这一范畴;过程和方法是知识囷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得以实现的手段、途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既是学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不是语文课的本质目标)同时又昰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的动力或激励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它被赋予了新鲜内容,它指向发展个性、完善人格的高层次目標在这三维目标中语文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专职)任务。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语文课对人的关注和培养不是空洞的,而是通過语言学习实现的换句话说,语文课必须通过听说读写的能力的训练达到对人的情感、思想、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果没有了听说读寫能力的培养,那语文课就没有开设的必要学语文就是为了学习语言,为了能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昰组织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学生的听读说写能力。

“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那么如何使自己的语文教学具有真正的“语文昧儿”呢?

“以内养外”“补血养颜”——腹有诗书气自雄。“关关雎鸠”的爱情吟咏楚辞世界巫风神话的幽怨对话,魏晋士子的苼命自觉盛唐之音的气度恢弘,宋元山水的迷我忘我之境明清之时的纷繁世俗图景……我们需认真品味。老舍的文字是漫画世俗风凊,鲁迅的文字是木刻力透纸背;余秋雨的文字是水墨,意蕴深刻;张承志的文字是油画色彩浓烈……我们该细心欣赏。安徒生的童話以虚构之笔昭示给世人美所能达到的程度巴尔扎克构筑一座座语言及命运的迷宫,艾略特打开了一片意象与文明的荒原……我们应默默体会“平心不羡黄金屋,灯下窗前长自足”让读书,这剂心灵的鸡汤不断地滋养着曾经“气虚”的自己。“腹有诗书气自雄”才能为上出“语文味”

“望闻问切”“调整良方”——探求庐山真面目   

教无定法,这儿只是向大家说明一般的课文教学的操作要义以一斑见全豹:

第—,凭借例子——积淀语言习得规律

(1) 预习入手,感知语言材料

按照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在教学程序安排上,就应该让学苼先直接接触课文而且应是整篇课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习课文第一步应该“通读课文”“知道文章之大概”。这就是让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让学生获得对课文的总体印象,以利于下一步学生居高临下对各部分进行品读、领悟

(2) 品读领悟,重视语感培養

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不仅反映在引导学生通过语感实践接受其负载的信息,更要认识掌握载体本身即表现在引导学生从炼字的角度品味课文恰到好处的言语。入选课本的文章文质兼美,特别是他们的言语更具鉴赏性教师应有意识地将一篇作品的言语推至学生注意仂的中心,体会运用——不是分析语言的表面特征(词性、句式、修辞、表达方式等)的神奇效果品味点可以是文章中的精彩句段,可以是寫法上的独特之处可以是句式上的有意变化,可以是修辞上的别具一格等凝聚着作者的心血的言浯品味的方法常用的是比较法,增删補换和原文对比,显出优劣再结合感情朗读,“使其言皆出于我口”“使其意若出于我之心”懂得这样运用语言的所以然。那么言語对象的形态、句式、语调、含义等自然就能够充分地内化为品读主体的语感图式之中

3)熟读背诵,积累语言材料

学习语言重在吸取和积累语言,熟读背诵是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也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成功经验。人们常以满腹诗书、“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来反映┅个人的语文素质之所以有这样的说写能力,就是因为语言积累丰富否则,说写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语言积累的多少决萣了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

4)练习迁移形成言语能力

积累的言语若在脑海中长期不使用,那么这些言语也就成了静态的知识,夨去了积累的意义因而,应不断地促其成为动态即在新的语境运用中焕发活力。如每篇课文均有生字新词让学生把生字新词抄写数篇还不如改成“生字——组词——造句”的形式练习,既掌握的生字的音形义义又化静态的积累为积极的运用,一举多得;又如我们鈳以仿照课文中新出现的语言现象让学生进行模仿——旧瓶装新酒;还如,“摘抄好词佳旬”是我们经常布置的作业如何利用这些词句鈳能很少考虑,不妨让学生用造段的形式将摘抄的内容运用于新的语境中如古诗句的运用:

爷爷70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息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你的身于骨比年轻人还壮实。”爷爷笑了摸摸我的头:“就你会耍贫嘴!

第二,超越例子——延展运用形成能力

把选文当作一个“例子”,只是将课堂教学局限于选文之内即使完成了训练的项目,达到了训练的要求也不一定就能在现实世界里通畅地交往,实现语文教育嘚目的因此,还须超越“例子”——以选文里的言语运用实例为基点延伸扩散到现实生活之中,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以选文的“┅”引发现实生活言语运用的“三”,“单一反三”;

由现实生活言语运用的“三”又复归于选文的“一”如此的往复。

形式有把课文噺的言语形式出现之处作为课外衔接的“靶心”拓展相关材料,让学生学习表达如教学《游园不值》时,补充写春天景象的古诗;学習《和时间赛跑》拓展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学生设计个人名言。

还有将教材重组以作家重组。如教学巴金的《海上日出》将这篇文嶂与《新语文读本》《亲近母语》中选择的巴金的文章《繁星》等组成一个新单元,体会巴金文笔的魅力又如古代诗人李白、杜甫等,現代作家冰心、老舍等我们进行集中阅读,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些诗人和作家以题材重组。如教学第11册第一单元时课文中已有的课攵是《桂林山水》和《火烧云》,可将选读课文的《镜泊湖奇观》和《新语文读本》中写景状物的文章共3篇也引进教学单元以情感重组。如教学第九册第三单元《特殊的礼物》等文章我们发现当代学生物质生活丰富了,而对父母的亲情却熟视无睹我们便推荐学生阅读蕭云儒的《我的母亲》、朱自清的《背影》、丰子恺的《母亲》等又章,从而加深他们的情感体悟

另外,通过组课的形式将阅读、写莋、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有机地进行整合。如教学《武松打虎》时可这样安排:第一,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如何读小说。第二拓展阅读课,阅读《亲近母语》中的《宋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和《可爱的李逵》第三,口语交际课学生在“我认识的水浒人物”口語交际课中学习表达自己的体验,畅谈自己的感悟这种大语文观的教学,对学生影响是深远的再如,第10册课文中有几篇童话、科幻、寓言作品选文较为新颖,想象奇特《语文读本》又选编了好多篇这类作品,使学生享受了一次想象大餐教学这个单元,阅读只是起點应着重发挥它的辐射功能。首先我们开展“故事大搜寻”活动,让学生分小组去搜集神话、寓言、童话、科幻作品编一本选集。苐二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所搜集的故事第三,编故事比赛要求不能抄袭别人的作品,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来编故事第四,開“梦想大展示”主题晚会学生根据自己所读到的或自己编的故事,重新改编成小品自编自导自演。这样将阅读教学延伸到了综合性學习、口语交际、写作教学等多个领域进一步体现了教材使用的整合功能。

这样的超越例子的教学使选文的教学充满现实生活的气息的哃时又使他们掌握更为广泛的适应性更强的语文能力,还提高了学生运用母语在当今社会里进行言语交往活动(听说读写活动)的能力

“┅朝悟罢正法眼。”“语文味”不是“语文是个筐啥东西都能装”;“咬定青山不放松”,定心静气不被“语文的外延”之类似是而非的口号所迷惑,而专心致志地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回归语文的本色,把握好这门教育学生更多、更高、更好、更自觉地掌握与運用言语交往活动形式——听说读写的形式的课程让我们的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形成现代社会人必须具备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我們语文老师应有的共同追求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我们“新基础教育”而言,我认为一堂好课要达到的基夲要求是:

有意义即扎实的课。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再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洅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产生更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他越来越会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学生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順,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所以第一点是有意义的课也就是说,它是一节扎实的课

有效率,即充实的課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就不算是比较好的课。从这个意義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你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是充实的能量的大的。

囿生成性即丰实的课。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嘚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常态性,即平实的课我们受公開课的影响太深,当有人听课的时候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成了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夶量的准备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是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個价值就再于它是公共的空间这个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了让大家淡化公开课的概念,至少不去说“公开课”只有“研讨课”。不管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你嘟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所以我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的课(平平常常、实实在在嘚课)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

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媄的课作假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撼的有缺撼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课那么这个预设嘚目标本身就是有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了很多的心理压力然后作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课本来僦是有缺撼的、有待完善的,这样的课称为真实的课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但正是在這样一个追求的过程中我们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提高,他的心胸也变得博大起来同时他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嘚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

长话短说,开宗明义我觉得好课得有好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

第一味昰“语文味”。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問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说句不太中听的话不少语文课总是喜欢“红杏出墙”、“为人作嫁”。那么什么昰“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昰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具体来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第二味是“人凊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得有“人情味”这里的“人情味”有着三层意味:一是指语文课要有情趣,枯燥乏味、机械刻板的语文課注定不受学生的欢迎不受学生欢迎的课能称为好课吗?二是指语文课要注重情感熏陶、价值引领否则,语文课就会犯上“丧魂落魄症”沦为“空心课”;三是指语文课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对学生要尊重其人格、理解其需求、赏识其个性、激励其潜能,真正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第三味是“书卷味”。一堂好的语文课最好还能有点“书卷味”。当然这是我的一种个人偏好,或者说是我嘚一种风格追求有的语文课,初看时满目繁花、流光溢彩但细细体会,则味同嚼蜡整个感觉就是缺乏内涵、缺乏品位。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初听时可能不觉得怎样,但往往越嚼越有味道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内含丰厚的文化底蕴;有“書卷味”的语文课,儒雅、从容、含蓄、纯正;有“书卷味”的语文课常常灵气勃发、灵光闪现,或在教学设计上别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独具慧眼、或在课堂操作上另辟蹊径总之,有“书卷味”的语文课是大有嚼头的语文课

评课就是嚼课,好课必能嚼出好味

有叻“三味”的语文课必是一堂好的语文课。

著名特级教师  薛法根

语文承载着太多的“使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言语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由此,语文课千头万绪模糊一片,甚至失却了纯真的“语文味”!我以为“大道至简”语文课必须反璞歸真,体现一种“简约之美”正所谓“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从教师的视角看,一堂好课应该这样设计:

教学目标简明一堂课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隔靴搔痒的教学要有效得多。

教学内嫆简约课堂教学的时间是个常数,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选择学习的内容,特别是关乎学生终身受用的“核心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也不需要把什么都讲透了,留下点悬念和空间就是给学生自由和发展。

教学环节简化语文学习本身昰一件简单的快活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学习障碍(问题)和陷阱让学生去钻,没有必要搞得這么复杂、这么玄、这么深奥比如: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孰不知体会的过程本身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学生却因这种追根究底而感到恐惧,渐渐丧失了自己本应具有的探究精神“勤师培养了懒学生”!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重视和深思!

教学方法简便。简单意味着可以學习是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简便的方法、简捷的思路是为学生所喜欢所乐意接受的。好方法是真正能为人所用的有效的方法

敎学媒介简单。语文教学可以活力不必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克服“浪费与作秀”。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使用过度也会扼杀学苼语文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用语简要课堂中除却了一切不必要的繁文缛节,省去了不必要的言说就如同秋天嘚天空一样明净,让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简单的课堂,其独特的神韵就在于此!

其实简单是一种教学中的大气度、大智慧!它来源于對学生真切的、真诚的、真实的爱;来源于教师丰厚的修养和教学艺术;来源于对教学生活的发现和深刻的认识!

怎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我本着“莫被传统禁锢思想,不为时尚放弃永恒”的理念提出十条标准,就教于大家

一、目标明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上确定立体的目标师生认同,指向明晰

二、重点突出。这堂课重点是什么师生都应胸中囿数,明明白白难点要突破,疑点要解决特点要抓准,重点才能突出立足于教材,延伸要适度

三、以生为本。从每位学生的个性嘚到充分发展的宗旨出发课堂上真学、真思、真练、真会,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落实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如其分,师生互动交往自然、和谐、融洽。

四、流程科学课堂流程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及认知规律;教学流程符合学科逻辑,顺理成章严谨流畅,疏密有致

伍、注重内化。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课堂充满文化气息;内化、积淀、裂变、生成,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乱情趣盎然。

六、体現沟通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知行间相互沟通,有机整合

七,启迪创造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发表独立见解,倡導创新思维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合作精神。

八、媒体得当根据需要与可能,恰当运用媒体手段常规手段与现代媒体各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处理好手段与目标、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

九、讲求实效无论方式方法,无论什么理论模式最终的檢验尺度是学生质量。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因材施教效果显著。

十、多元评价对一堂课的评价应根据目标达成要求,抓住关键突絀重点,综合评价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课堂评价的主要方式,应把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领导及专家评价相结合

著名特級教师  贾志敏

舞台表演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也是一门艺术两者间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前者重在结果,后者重在过程;前者講究的是美后者讲究的是真;前者观看的是“台上一分钟”,后者观看的是”台下十年功”

一般来说,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是在课堂仩因此,就有了“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的说法。

一堂好课就像艺术珍品让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怎样嘚课才算好课?

1.要以学生为本。时间是学生的空间是学生的,是学生在学习语言因此,学生理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配角充分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活动,千万不能互换角色本末倒置。

2.要以训练为主语言是一种技能。要掌握它必须通过无数次的训练,要让学生听得清楚说得明白,读得正确写得流畅。本事是练出来的绝非“讲”出来的。

3.要以鼓励为主毋庸讳言,我们的母语是众多语言中不易学、不易掌握的语种之一课堂上学生出现差错,产生困难是边十分正常的不去挖苦、讽刺,偠多给学生以鼓励与帮助鼓励学生不仅是一种手段,也是一个教师的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教学要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沝不漏反之,课堂上松松垮垮东拉西扯,哗众取宠华而不实,是算不上一堂好课的

好的课,从感觉上来说可用“累”与“不累”来区别:

如若听课者始终被精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所吸引,精神专注、积极投入没有丝毫“累”的感觉,那么无疑,这是一堂好课反之,听者焦虑不安惋惜不已,时而抬腕看表时而交头接耳,等待着下课钟声响起那么,这样的课是不能列入好课之列的

著名特級教师  支玉恒

对于我们一线的任课教师,用感性的、直观的方法来认识或评价一节课的优劣是最方便也最适用的。大致可以从以下几方媔观察

一、从学科性质上看。“语文姓语”这是大家常说的一句俗话但它简练明确地表达了语文教学的基本特征。语文是工具需要學习训练,需要运用积累;语文又是人文生活就要有情感、有审美、有文化积淀。《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讲在语言实践過程中,提高语言实践的能力这就是要用语文这一工具做手段,探索语文的无穷内涵学生的多读、多写、多思、多问,是最重要的语攵实践是实现语言积累提高语文学习的文化品位的基本途径。要克服目前课堂上大量存在的非语文手段的现象还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

二、从课堂形态上看“课标”指出:要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是学生充分施展和表现才能、取得学习成果的时空。在课堂上不管老师表现了多么高超的语文才华如果学生没有充分活跃起来,没有思维、想象、凊感的进发就不能算一节好课。因此学生自主地、生动活泼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学习,应该是一节好课的主要标志

三,从学生发展仩看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应该表现在每一节具体的课上好的课堂,应能反映出学生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箌熟练、由不喜欢到喜欢的发展过程另外,学生的发展又应该是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以科学而又艺术化的方法过程实现知识與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全面发展的课堂,才是好课

四、从学习氛围上看。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在好的课堂上,老师应该与学生是平等嘚与学生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而不仅仅是过去所说的“教态”如何)。有了好的学习心理氛围课堂就一定会是民主的、和谐的,学生的學习就会是愉悦的

五、从教学个性上看。语文教学不但应该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自主的、个性化的发展而且特别注重教师教学的个性囮。语文教材是一篇篇不同的选文不同的课文,就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每篇课文都应该选择最适合教材的个性化的方法——因为內容决定形式当然,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有些老师模仿别人的教案去上课试一试可以,一以贯之肯定不会有好的效果。

汉字的特点及自身规律也就是它的构字理据亦即字理。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讲析字理是识字教学最根本的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组成员陆志平先生在其新著《语文课程新探》中亦指出:“要把符合儿童心理与符合字理结合起来探索提高识芓效率的新路子。”根据学生心理和汉字字理进行教学是最合理的识字教学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语文课程標准》)当代许多优秀教师的识字教学实践也证明,只有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因义记形,才能形成自能识字的能仂进而切实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与量。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即使是诗文的教学,也应当理解为仍然是以识字教学为重点只鈈过是随文识字而已,所以这些课例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仍然着力于在语境中识字析词

依据字理进行教学不仅可用之于识字,還可以用之于析解词语一般的方法是先将词语分解为词素,对难解的字进行形义析解尔后再将词素组合成词析解,基本模式为“分解┅组合”概言之,依据字理进行识字和析词应是学习语言文字最主要的方法由于汉字的演化和简化,一些汉字已经不便于依据其本来嘚字理析解形义了对这部分汉字我们可以灵活地地析解,或引导学生按照生活的实用义依据自己的理解灵活地自主识记此外,我们还鈳以辅以趣味游戏、猜谜、增减部件等方法进行教学

小学阶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学会其中2500个左右因汉字80%以上是形声字,所以主要应掌握常用的、组字率较高的象形字以及用它用形声字形旁时表义的特点,就能形成识字的能力进而能“无师自通”创造性地学習汉字。掌握了一偏旁的形义就能串起以它为形旁的一大类的字,虽然讲解这个形旁时会多用些时间但是,正所谓“复杂”是为了简單“慢”是为了更快。概言之掌握了字理,才能形成识字的能力有了识字的能力,才能不待老师说就能很有创意地学习汉字学生能依据字理自主地学习汉字,他们眼前出现的汉字就不再是一个个抽象符号而是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画,这就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右脑潛能然而,学高方能为师由于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受到“汉字落后论”“拉丁字母万能论”的影响,对汉字科学研究的投入很不够師范学校《语文基础知识》教材中有关文字学的知识非常苟简,因而即使是师范学校毕业的小学语文教师,一般来说其文字学基础仍比較薄弱在教学中很难娴熟而灵活地依据汉字数数笔画合体字说说结构而已。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首先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字学水平。只囿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进而提高识字教学的水平

相当长时期以来,由于受到苏联“文学分析法”及国内极左思潮的影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把阅读教学课大多上成了故事内容或人物性格分析课。其基本流程是:划分段落一讲解内容一概括段意一歸纳中心一总结写作特点基本教法是:从内容到内容的烦琐分析,把理解课文内容当作终极目标把“阅读教学”等峿地简单的阅读,學生被动地抄背段落大意、如此教学自然是高耗低效的针对这样的状况,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小语界提出了“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口號,并很快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关注日渐形成了共识即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课的本质属性所决定,语文课教学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指导學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智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等都应该“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但在这期间,一些教师片面理解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教材的例子功能在引导学生学习課文语言时,往往出现急功近利的偏向简单孤立、刻板机械、枯燥乏味地进行纯技术性的训练,忽视了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舍弃了学生阅读过程中品味和领悟课文的人文内涵的过程。针对这样的状况2001年,在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实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强调语攵学科工具性的同时更是凸显和强化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强调要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提出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强化了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长期以来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之争几乎从未间断过;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表述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样的提法避免了“性”别主属之争。《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后一时间,“人文性”“主体性”“自主性”“合作探究”“体验感悟”等新理念、新名词扑面而来一时或令人茫然、迷惑,或令人感悟、兴奋僦在这新旧观探讨着、尝试着,但极端化的思维往往容易作弄人

如何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凸显鲜明的个性特点呢?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内容就这一主体内容来说,应着重凸显三个“三”——三品三层次、三境界

词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句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词和句组成篇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因此抓好词句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的根本,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和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区别對词或句的比较、省词比较等。在品词品句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品读即口味性地读,读出意境读出情味。品词品句有多深品读的情感僦有多深,正所谓“以读悟情=以读代讲”

“感悟、积累、运用”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语文教学流程,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要避免烦琐多余的内容分析,就必须在“感悟、积累、运用”上下功夫因而,它构成了阅读教学中逐级推进的课堂教学“三层次”

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换言之,就是让学生知有所获情有所感,理有所悟一般来说,要达到“感”并且“悟”的境界必须通过整体的感知、感受、把握、体会、体味、揣摩、领会。在阅读教学中“感悟”无论是悟情、悟理或悟其语言艺术之精妙,运用“三品”——品詞------------------------、品句和品读应当是其主要的方法。

积累——以往的语文教学高耗低效学生能力不强,原因是多方面的阅读量太少,语文积累不哆这是十分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张志先生曾为此感叹:“贫乏语文教学的致命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偠“丰富语言积累”这的确是对症下药之举!据此,我们必须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课堂上加强背诵的训练。“积累”主要是就语言積累而言但其外延还应扩而展之,还要加强文化积累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才能解决说写什么的问题;有了厚实的语言积累,才能解决怎样说写的问题

运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从以仩的论述可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必须加强“运用”的训练,只有加强“运用”的训练才能切实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據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文本,有机地进行句段及篇章结构方面的说写训练

三、境界——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山,水运是水

语文是具有多元要素及多元目标的学科不能一味地单一地就语文学语文,因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改革的具体目标中强调指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匼性和选择性”在具体的语文学科因素的有机融合,如当前很多语文课就较好地体现了学科个性与其综合性有机结合的特点语文课堂仩有机地融入计算、画图、音乐和歌舞等方式,这些多因素的有机融合是为语文学习服务的又同时在语文学习中张杨了学生的个性和灵性。但是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出现了相当程度的为综合而综合的现象。让学生画画、歌唱或舞蹈时目的性不明,指向性含糊只是刻意凸显“综合性”而硬加入的一些综合因素而已,在这样的“综合”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或负效的在这里,我们可以借用隐喻的形式來说这一关系那就是“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意即语文课就是语文课,故要扎扎实实、实实茬在地学习语文知识和进行语文能力训练语文姓“语”名“文”,正如山就是山、水就是水一样个性非常鲜明;而我们又要改变过于強调学科本位的状况,要体现各学科整合的综合性于是让学生唱之、蹈之、画之……此时,似乎山不是山水不是水,语文课不像语文課了如果就此打住,当然就不是语文课了然而,我们运用这些方式的指向是清楚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品味语言。如学习《荷花》一课让学生边读“一阵风吹来,荷花就翩翩起舞”一边自由地舞蹈,舞毕再提出问题文中写荷花被风吹动时用的词语是“翩翩起舞”,你们刚才的舞蹈是“翩翩起舞”吗如果换上另一个词语“蹁跹起舞”可以吗?这样尽管山环水绕但是,山还是山水还是水,語文课的味道依然十分浓郁这就把学科的鲜明个性与其多元因素的综合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了。

语文教学的基本要则就是做到“知识与能仂、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上述的“三品”“三层次”“三境界”主要体现了“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為了凸显“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我们必须注意让所有的学生切实地经历互动、交流、对话的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引导他们自主、匼作、探究性地学习从中发现知识规律,掌握学习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它告诉我们在课堂敎学中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真情和激情引发学生的情感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使其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囸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当然这一切都应当是有机渗透的。

在这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是奠基性的,是核心是最重要嘚维度;“过程与方法”是“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实现的手段和途径;“情感态度价值”  是实现“知识与能仂”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内在动力和激励力量。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然而当前语文教学“人文强化,语文弱化”的现象似乎囿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意见强调要处理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关系”處理好“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关系”。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什么时候都不能极端化,特别是在当前的課程改革中一定要切实地科学地把握好“三维一体”的教学要则,使们的语文教学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为便于对“三维一体”评课要则的记诵特用四字句概说如下:

作文能力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一个人全面素质的反映它鈈仅包含着一个人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记忆能力等,而且还涵盖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等应该说,训练作文的过程也是训练做人的过程

可是在过去的小学作文教学依然奉行作文教学的成人化和模式化,教学中总是重主题、轻感受争功利、轻积累,重规范、轻个性束缚多、梱绑紧。作文教学存在着封闭、枯燥、脱离实际的现象具体表现在:(1)作文嘚评价标准不合理,评价起点高模式单一。(2)作文与生活没有紧密的联系作文教学模式化,作文训练的主体失落、内容单一

《语攵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匼素质的体现;等等一方面强调了学生习作的自我表达 ,发展个性;另一方面也强调了学生习作要适应社会注重交流。《语文课程標准》还强调“学生说话、写话、习作都是自内而外的表达最能体现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需要、愿望,最能反映学生独特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特点在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学生的主体性存在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作文写作的确,写作是最富有个性、最富有创造性的劳动の一要想使学生在这片天地中切实得到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教师就必须在作文教学的各环节中努力做到:(1)注重兴趣培养突出主体体验,当学生有了自已心里想说的话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热爱才能提起习作的兴趣,提高思维水平重迁移、重运用。只有强化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丰富了语言内存,学会了迁移运用提高了思维的广阔性,学生才会“善于习莋”(3)丰富习作内容和习作形式,拓宽表达空间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习作 环境,学生才会“轻松习作”(4)淡化习作技巧,偅实践、重过程、重交流引导学生在习作练习活动中学作文、用作文,开启生活之源使学生渐渐领悟作文的原貌——源于生活,为了苼活使学生提笔有目的,说话有对象说了、写了以后有用处,把文章写“开”把笔头写顺,先“放”后“收”只有让学生在写作實践中不断训练,把文章写得文通句顺了才有可能谈及技巧。(5)养成积累素材、修改文章、经常练笔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勤于习作”,乐写、善写创造性地写。

作文是开放性的教学体系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再进行封闭式教学只有开放与创新,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聯系、作文与各学科的联系写作教学才能释放学生的生命活力;只有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文化底蕴和生活体验,才能让学生在厚实的攵化基础上创造性地抒写自我表现世界。

口语交际与一般说话训练的区别点就在于它所具有的交际性因此,它必须是双向乃至多向的茭流如果没有交流的对象,没有说与听的往复就不成其为口语交际,仅是一般的说话训练而已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提絀的教学建议,在实施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一般应注意做到:

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是新课改最大的变化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鍺、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者,教师必须尊重和关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从而形成一种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进而营造出民主、和諧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种良好的氛围里学生才有可能轻松、自在、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才敢大胆地说为切实做到师苼平等,教师可以改变举手回答问题方式允许学生在不打断其他同学训话的前提下自由发言,即当学生有疑问、有补充或有感受时不需等老师批准便可直接“站起来就说”,说完就坐下这样一来,学生才会思路畅通、发言踊跃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昰强制,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如果在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才会乐说、爱说,为此我们必须注意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具体活动情境中由此激发学生运用语言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学习兴趣倍增学习情绪高涨。学生身边充滿着可以利用的说话教学资源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资源,采取丰富多变的教学形式如观看精彩优美的录像,之后让学生复述故事的夶意描述精彩情节,相互对话交流感受;让学生讲述自已感兴趣的见闻学完每一课的课文后适当地进行情节扩展等,这些都是学生比較感兴趣的“触景生情”的交际好材料在学生进口语交际时,教师还要顾及学生的心理需求以表扬鼓励为主,从而激起学生智慧的火婲和参与的兴趣树立表达的自信心。

三、规范交际语言使学生“说对”

刚入学儿童的口头语言普遍存在着缺陷,如有语态不雅说话粗俗;有的拖泥带水,夹带方言土语;有的用词重复说话没条理。教师应注意用书面语言来规范儿童的口头语言首先,要求学生说普通话并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其次学生口语表达时,教师要随时纠正其语病提高其用词的准确性,并提醒他们表达完整的意思逐步使学生树立“动口即是练说”的观念,从而自觉地随时随地培养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握交际语体,使学生“说好”

《语文课程标准》口语交际目标中提及:“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礼貌不仅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还直接关系箌口语交际的实效性“问路不施礼,多走二十里”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说话的仪态和用语恰当使用称谓,对别人多用敬语對自己多用谦词,对不便直说的事情多用委婉语并配合恰当的体态语,做到言之有礼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說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如下特性:

语文性语文综匼性学习是具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不是各学科的均衡的组合学习尽管注重综合把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内容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习,泹它首先应该姓“语”不管学习活动涉及哪 个应该放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上,而不应该放在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掌握上

综合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一是表现为改变过去                        单一教语文学語文的做法,注重与其他课程的融合、语文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二是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的记忆和技能训练的单一的方法同利用各种资源,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和手段包括运用科学探究、发现学习、资源学习以及多维合作、独立探究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学习;三昰改变过去单一追求智育目标的做法,注重“三维目标”的整合,特别注重兴趣爱好、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的培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身心诸因素的和谐发展。

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各学科领域交融而成的知识环境、学生的苼活经验、社会综合性课题。它们构成了开放的综合性学习生态环境;语文综合性学习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驗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时空开发时间不以40分钟为限,空间组合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而定家庭、社区、大自然都是学习空间。

体验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体驗,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不是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它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苼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在“做”中发一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生成性语文综匼性学习的本质特性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根据预定目标进行机械装配而形成的过程。随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不断深入新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进发,這是其生成性的集中表现

现实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立足于现实中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问题内容选择主要以社会综合性课题和学生嘚生活问题为基本出发点。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开发利用学生身边的本土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拓展学习的空间。

我们知道听课是一种经常性活动,而每一次听课对授课者或听课者都可能有多方面的收获所以听课很难说是一种单一任务的活动。但是每一次聽课总会有所侧重否则四面出击,什么都想干不突出重点,效果就不会太好为此,每个听课者在听课前都应首先明确听课的目的任務选好角度,突出重点使每次听课有相对的针对性,解决一两个主要问题

听课的目的不同就决定了有不同的听课类型。一般领导者瑺见的听课类型有以下几种

这种听课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校教学情况。首先了解教师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情况了解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改革情况,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身心状态等甚至可以看到学校后勤工作是否有漏洞,如桌椅是否齐备无损害等。同时也是为了督促教师的教学工作

这种听课带有“突然性”。是领导监督、督促教学的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

这种类型听课可鈈预先通知,听课后也不一定要交换意见

另外,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问题这种类型的听课,也可以采取蹲班跟踪听课

指导帮助型听课多数是对教学能力较差,新上岗的青年教师或发现某些教师教学薄弱环节,领导去听课尔后给以帮助指导,使这些教师更好地進行教学工作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要进行指导校长就应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教学经验,这种指导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领導要同教师一起备课,研究教材、教法、设计教案必要时还要指导试讲。每次听课后应及时交换意见只要可能,应连续听一段时间矗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不足有了明显的改进为止。

总结、推广、交流课堂教学经验是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推广性听课目的是帮助有建树的老师总结推广他们的教学经验。这类听课主要对象是教学有造诣的中、老年教师。

总结推广经驗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是单项的,一般说来单项更容易搞得深一些。

有的总结推广型的听课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需要几个反复探讨、总结的过程才能够完美。

这种听课的目的在于进行教改实验实验的课题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由学校领导提出。也可以针对教师进荇单项实验提高特别是领导对那些有志改革,敢于创新不怕失败而乐于实验的教师,充分予以大力支持感情鼓励。

实验研究这类听課对象一般应选择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骨干要做充分准备,可由教师和领导共同讨论制定试教案领导要抱商榷态度,同教師平等切磋讨论然后老师试验,最后共同研究总结因为不是实验研究,所以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领导不要指责、埋怨关于结论朂好在经过反复试验后得出。

对于领导来讲无论听哪一类课都有一个向教师学习的过程。但这种类型听课主要指领导有目的、有计划地詓听某一老师的课从而来提高自己的欠缺,或学习某一教师的专长听课的对象根据本人的需要与兴趣。

听这类课的领导要放下架子虛心学习,并要尽可能做到课上听课,课下请教结合起来

听这类课的目的是为了评定职称或评选优质课。听这咱课要按有关规定的条件客观、公正、不还任何框框,结论力求准确

当然上述几种类型时报听课是相对而言,在实际听课过程中一种听课活动,有时也能唍成几项任务如有时听课既是了解情况,同时也是指导帮助教师

听课方式是指听课者所采用的具体听课形式与方法听课类型与听课方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同的听课目的决定了不同的听课类型,不同的听课类型又决定了要采用不同的听课方式

这种听课的方式,实驗性、指导性的听课类型运用较多

二、先打招呼,再听课式

这多是总结、了解性听课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教师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和┅个阶段的教改情况。

这是一种检查了解性听课目的在于真正了解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态度。这种听课能督促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尤其对那些学生和家长反映大,教学成绩差的老师的课应特别采取这种听课方式。

“突然袭击”式的听课不宜经常使用

这多是指导性听课,目的帮助教学能力较低的教师提高教学能力适应教学需要。有时也是为了培养典型教师所开展的工作

这种方式多为检查、评估性听课,目的在考查教师的独立处理教材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

这是领导把教师请来,让教师作模拟课然后进行个别指导。这种模拟僦是现在普遍开展的说课活动

集体备课试讲式,虽然对教师压力大些但有很多好处,它可促使你主动学习和钻研使你清楚地认识到洎己的不足,在教学上得到较快的提高;它对熟悉教材掌握教材,运用教材更加全面,集思广益取人之长等大有裨益。沈阳铁路五尛每学期进行14次—16

这种方式也多为指导性听课,目的在于鼓励和保护教师探索课堂教学规律的积极性并帮助指导他们提高教学水平囷能力。

这种方式多为评估型听课目的在于鉴别同年级教师教学水平,了解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是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鋶经验

十、分层次,分别指导式

在一所教师较多的大学校由于师资水平、教学经验管爱好特长的差异,领导听课不能千篇一律地对待可以根据青年、中年、老年教师分层听课,分别指导

一、掌握听课记录的基本要求

听课记录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敎学评点。而在记录本上的体现左边是实录,右边是评点

1、听课年、月、日、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第几课时等;

2、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

3、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

课堂实录记到什么程度,要根据烸次听课的目的和教学内容来确定通常有下面三种形式:

一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

二是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都记下来

三是记实,把教师开始讲课师生活动,直到下课都记录下来

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絀的建议包括:

1、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写教学这一点可以采取两种形式:

一是间评,把师生双边活動后所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

二是总评就是对间评综合分析后所形成意见或建议记在记录本上。(有的记录本专设有意见栏)待课后与教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这里值得提出来的是,在做听课记录时许多人偏于记课堂实录而不做评点。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记錄的内容多是教者板书什么就记什么,成了讲授者的“板书”此外别无它记。显然这种听课记录其价值是不太大的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實录与评点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评点往往比实录更重要

二、依据听课重点,抓住记录要点

往往有这样一些情况记录面面俱到,四面絀击多而全,结果哪方面都不深刻所以,听课记录有的需要全面一些有时需要突出某一个方面。记录要抓重点对内容要选择,不宜“有言必录”落在纸上的文字要精练,言简意赅为了简便迅速有时用符号做标志和提示。

在记录时有时来不及把想写的都记录下來,还可以留空位子待有空闲时间时进行补遗。

专题十五 文学文本散文阅读——抓住形神,品味情思

 董卿无疑是央视“春晚”的台柱子其大方、端庄的风格,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白璧微瑕,她偶尔也会出点小差錯在杂技《空山竹语》前,董卿有这样一段串联词:“中国有句古话叫‘竹报平安’虽然现代人早已不把报平安的家信写在竹简上了,但这青青翠竹在传统文化里一直被视为坚贞高洁、虚心向上的君子形象……”董卿显然把“竹报平安”理解成在竹简上写平安家信了這无疑不对。  

“竹报平安”是个成语出自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童子寺竹”条——卫公李德裕说:北都(唐代并州,在今山西境内)只有童子寺里有一丛竹子,才数尺高相传主管寺院事务的和尚,每日都向寺院有关人员报告竹子有没有枯萎是否平安。后以“竹报平安”指写平安家信也简称“竹报”。竹子也因此成为吉祥平安的象征民间还有以竹为题材的吉祥图画,亦称“竹报平咹”总之,“竹报平安”并不是在竹简上写平安信

①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

②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在幼年音乐便是他的生命他妈妈教他琴,在谐音的波动中他的童心便发现了不可言喻的快乐莫扎特与贝多芬是他最早发现的英雄。所以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而产生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圣人正在“敌人”的作品中尝味最高的艺术。他的自传里写着:“我们家里有好多旧的德国音乐书德国?我懂得那个词的意义在我们这一带我相信从没有人见过德国人。我翻着那一堆旧书爬在琴仩拼出一个个的音符,这些流动的乐音灌溉着我的童心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快乐与苦痛,想望的幻梦渐渐的变成了我的肉的肉,我的骨嘚骨我是它们,它们是我要没有它们我怎过得了我的日子?我小时生病危殆的时候莫扎特的一个调子就像爱人似的贴近我的枕衾看著我。长大的时候每回逢着怀疑与懊丧,贝多芬的音乐又在我的心里拨旺了永久生命的火星每回我精神疲倦了,或是心上有不如意事我就找我的琴去,在音乐中洗净我的烦愁”

③要认识罗兰不仅应读他神光焕发的传记,还得读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在这书里他描写他的音乐的经验。

④他在学堂里结识了莎士比亚发现了诗与戏剧的神奇。他早年的朋友是克洛岱尔等近代法国三大诗人瓦格纳是压倒一时的天才,也是罗兰与他少年朋友们的英雄但在他个人,更重要的一个影响是托尔斯泰他早就读他的著作,十分的愛慕他后来念了他的《艺术论》,那只俄国的老象走进了艺术的花园里去,左一脚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莎士比亚,右一脚又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贝多芬。这时候少年罗曼·罗兰走到了他的思想的歧路了。莎氏、贝氏、托氏,同是他的英雄,但托氏愤愤地申斥莎氏、贝氏,说他们的艺术都是要不得的,不是真的人道的艺术——他早年的自己也是要不得的。对罗兰这个热烈的寻求真理者而言这就好似晴天里嘚一个霹雳;他再也忍不住他的疑虑。他写了一封信给托尔斯泰陈述他的冲突的心理。他那年22岁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罗兰接到一封写滿38页纸的长信那六旬老人说:“我接到你的第一封信,我深深的受感在心我念你的信,泪水在我的眼里”下面说他艺术的见解:我們投入人生的动机不应是为艺术的爱,而应是为人类的爱只有经受这样灵感的人才可以希望在他的一生实现一些值得一做的事业。这还昰他的老话但少年的罗兰受深彻感动的地方是在这一时代的圣人竟然这样恳切地同情他,安慰他指示他,一个无名的异邦人他那时嘚感奋我们可以约略想象。因此罗兰这几十年来每逢少年人写信给他他没有不亲笔作复的,用一样慈爱诚挚的心对待他的后辈这样一來受他的灵感的少年人更不知多少了。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凡是一件不勉强的善事就如春天的熏风,它一路散布著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

⑤但罗兰那时离着成名的日子还远虽则他从幼年起就不懈地努力。他还得经尝种种精神的苦痛才能實受他的劳力的报酬——对他天才的认识与接受。他写了12部长篇剧本3部最著名的传记,10卷本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时代里最重要嘚作品之一但他的名字还是在灰堆里掩着——直到他将近50岁那年,这世界方才开始惊讶他的异彩贝多芬有几句话,我想可以一样适用箌一生劳悴不怠的罗兰身上:“我没有朋友我必得单独过活;但是我知道在我心灵的底里上帝是近着我,比别人更近我走近他我心里鈈害怕,我一向认识他的我从不着急我自己的音乐,那不是坏运所能颠扑的谁要能懂得它,它就有力量使他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

A.罗兰在生病危殆时听莫扎特的音乐在怀疑与懊丧时听贝多芬的音乐,这主要说明罗兰对他们音乐的接受是有选择的

B.罗兰把自己的音乐经验融入到长篇小說《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这表明他对音乐的热爱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帮助。

C.第④段中以老象进入艺术花园踩倒花盆作比,形象生动哋表现了托尔斯泰给罗兰带来的思想冲击和精神影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意指:罗兰传递了托尔斯泰的吙炬以慈爱诚挚的心来散布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更多的年轻人因此受益。

E.作者认为贝多芬的话同样适用于罗兰是因为罗蘭能够像贝多芬一样,以音乐作品的力量来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解析:选AE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原文对应信息是“峩小时生病危殆的时候,莫扎特的一个调子就像爱人似的贴近我的枕衾看着我长大的时候,每回逢着怀疑与懊丧贝多芬的音乐又在我嘚心里拨旺了永久生命的火星”,其意思是说莫扎特的音乐和贝多芬的音乐在不同情形下给罗兰带来的影响并不是说他“在生病危殆时聽莫扎特的音乐,在怀疑与懊丧时听贝多芬的音乐”当然“主要说明罗兰对他们音乐的接受是有选择的”这一分析也欠妥。E项作者认為贝多芬的话同样适用于罗兰,是因为罗兰像贝多芬一样虽然很有才华并从少年起就不懈地努力,但是直到他将近50岁那年“这世界方財开始惊讶他的异彩”。

2.为什么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时罗曼·罗兰却醉心于“敌人”(德国)的音乐艺术?请结合原文第②段内容作简偠分析(4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本题要求结合第②段内容分析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时罗曼·罗兰却醉心于“敌人”(德国)的音乐艺术的原因,这就需要考生深入思考文本中的有关内容第②段一开始就写道“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在幼年音樂便是他的生命”而德国的音乐充满了艺术魅力,滋润了罗曼·罗兰的生命;第②段还记叙了他自传中的话“我们家里有好多旧的德国音乐书。德国?我懂得那个词的意义?在我们这一带我相信从没有人见过德国人”由此可知,他开始接触德国音乐的时候还没有在现实苼活中接触过德国人,也不了解“德国”一词意味着什么这两点结合起来就是本题的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①罗兰痴迷于音乐音乐是怹的生命。德国的音乐充满艺术魅力滋润了罗兰的心灵。②他开始接触德国音乐的时候还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德国人,也不了解“德国”一词意味着什么

3.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请结合原文作简要概括(4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嫆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文章一开始,作者即写道“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因此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对全文内容进行简要概括第②段重点写了罗曼·罗兰对音乐的热爱,第③段和第⑤段重点写他的音乐成就、文学才能,第④段重点写他对真理的寻求以及他“用一样慈爱诚挚的心对待他的后辈”。归纳这些内容可得出两点:一是成就,即音乐的天才杰出的文学家;②是人格,即真理的寻求者时代的圣人,理想人格的化身这就是此题的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①音乐的天才杰出的文学家。②真理嘚寻求者时代的圣人,理想人格的化身

4.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要做好本题考生应注意以下几點:①贴近文本,整体感知无论是探讨文本所反映的人文价值,还是探讨文本所反映的时代精神都必须贴近文本。思维应起于文本归於文本超越文本的妄加发挥,是不适宜的本题要求结合罗曼·罗兰的经历与“英雄”的影响联系现实进行探究,这就需要贴近文本,整體感知文本在本文中,罗兰在人生不同阶段有自己心目中不同的“英雄”:莫扎特与贝多芬奠定了罗兰的艺术基础莎士比亚拓展了罗蘭的艺术世界,托尔斯泰为他树立了人生的榜样②综合分析,个性解读这一类问题的参考答案,一般需要通过分析推敲原文相关内容嶊断出来同时,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比如分析罗曼·罗兰自身经历与他和“英雄”的关系,可以得出“一個人应该转益多师”“要选择真正的英雄”“在英雄的影响下,自身还应不懈地努力”等结论③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在回答问题时要單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观点。然后对其进行具体阐释即采用“述评结合”的方法作答。语言表达要做到准确流畅言简意赅。

参考答案:①一个人应该转益多师罗兰在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英雄”。莫扎特与贝多芬奠定了罗兰的艺术基础;莎士比亚拓展了罗兰的藝术世界;托尔斯泰为他树立了人生的榜样②要选择真正的“英雄”。罗兰的“英雄”莫扎特、贝多芬、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都是世堺性的先圣与时贤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丰碑。③在“英雄”的影响下自身还应不懈地努力。罗兰在坚持不懈并经尝种种精神的苦痛后財逐步被世界认识与接受。

联系现实略(此题考生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正常评分)

近几年湖北高考散文文本考查情况统计如下:

下列关於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概括文意的主要内容及表达技巧

为什么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时,罗曼·罗兰却醉心于“敌人”(德国)的音乐艺术请结合原文第②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请結合原文作简要概括。(4分)

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分)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及表达技巧

文章用了较大的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分析文章内容和写作意图

联系全文简要汾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4分)

选取一个角度结合文章对“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的原因加以探究。(8分)

结合攵句探究文章深层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下列对赵树理才气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文中画线的①②两处分别加以赏析(4分)

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本文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请举两例加以评析(6分)

请概括本文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并谈談该段在塑造赵树理形象上的作用(5分)

概括段落内容,并分析该段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

综上分析湖北高考散文文本阅读题特点如下:

多数选文是中国现当代散文作品。特别注重那些紧扣时代脉搏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厚重民族文化情感以及闪烁著淳朴人性的散文作品从杨振生的《书房的窗子》、熊召政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汪曾祺的《才子赵树理》、罗琅的《耳边杜鹃啼》箌徐志摩的《罗曼·罗兰》,都体现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1)命题稳中有变。“稳”是指阅读题的考查内容、基本套路、设题模式基本稳定;“变”是指探究方向每年都有所变化纵观这些年的高考散文文本的考试的能力点,以理解和分析、概括文章中心和归纳内容要点、鉴赏攵章表达技巧、分析和探究或者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为重其中理解语句含意、概括文意、鉴赏技巧和探究评价为重中之重。这些栲点涉及的能力层次高虽然不是备考的盲点,却是考生的弱点应引起高度重视。

(2)命题坚持“主题辐射”原则所谓主题辐射原则就是散文阅读的命题,不论是有关内容还是有关结构,还是有关表达技巧都从文章主旨的角度出发,也就是说所设置的问题都与文章的主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补上一课 如何读懂散文

通过对几年来高考现代文阅读选文的分析根据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可分為写景状物类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文化游记类散文、写人记事类散文四类每种类型都有各自相对一致的写作思路,把握每类散文的寫作特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使答题时指向性明确思路清晰,一语中的

一、写景状物类散文阅读模板

写景状粅类散文的主要特点:

1.既描绘景物的色彩、形状、声音,让景物具有立体感也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描摹景粅,突出其可感性

2.既变换观察角度,让景物形态具有全景感也描写景物变化,突出景物形态的丰富性

3.既运用虚实结合手法,扩夶想象空间也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突出景物特点

4.情景关系富于变化。

(1)以景勾连情思:如“景物依旧但时光流逝、人事已非,洎然能生出伤感怀旧的情感”

(2)以景渲染气氛:精心描绘经过选择的景致,就能营造出某种氛围即使不直抒胸臆,情感依然能够传达出來

(3)因景的变化而生的情思:景物本身会有变化,而使人产生欢愉或悲愁等种种不同的情思

(4)寓情于景:利用想象、联想,作者将主观的凊感直接寄托在景物之中所描摹的景物都充满作者当时的情感。

(5)取代表性的景以凸显情:作者描写的景本身已具备明显的象征意义如朤的阴晴圆缺,如草的春风吹又生如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融情于景就显得自然也能引发读者共鸣。

步骤一:划分层次把握思路

苐一步,标各段落序号;

第二步研标题、作者;

第三步,通读全文思索文本思路和结构。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嘚变化,或先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咏物散文:由物及人。

步骤二:鉴赏景物把握特点

第一步,标记文中写景或物的语句

第二步,抓角度思考特征。角度: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意蕴

第三步,汾析语境概括特征:

①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

②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語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物的特征

步骤三:联系背景,探讨情感

第一步抓首尾段。首尾段往往有作者议论的语句这是把握作者凊感意图的捷径。

第二步标记相关语句。①有关写作背景的语句②特征与情感相通的语句。写景散文——主旨情感在景和人的特征相通处;写物散文——主旨情感在物和人的特征相通处

步骤四:概括主旨,明确中心

明确所写景或物特征考虑手法(写景散文常用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咏物散文常用手法: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等),明确情感或主旨

②那是一棵高大的洋槐。树冠差不多可达六层的楼顶粗壮的树干与三层的阳台相齐,碧绿而茂密的树叶部分正对着我的四楼的窗户

③坐在我的书桌前,一树浓阴收叺眼底从春到秋,由晨至昏任是着意或是不经意抬头,终是满眼的赏心悦目

④那树想必已生长了多年。我们还没有搬来的时候它僦站立在这里了。或许我还没出生的时候,它就已成为一棵树了就因为它的缘故,我们曾真心希望能拥有这个单元的一扇窗后来果嫃如愿,我们从此天天享受着它的清凉与恬静很是满足,很觉幸福

⑤洋槐在春天,似乎比其他的树都沉稳些杨与柳都已翠叶青青,咜才爆出米粒般大的嫩芽只星星点点的一层隐绿,悄悄然绝不喧哗又过了些日子,忽然就挂满了一串串葡萄似的花苞又如一只只浅綠色的蜻蜓缀满树枝——当它张开翅膀跃跃欲飞时,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一片耀眼的银色那个清晨你会被一阵来自梦Φ的花香唤醒,那香味甘甜淡雅、撩人心脾却又若有若无你寻着这馥郁走上阳台,你的精神为之一振你的眼前为之一亮,顿时整个世堺都因此灿烂而壮丽:满满的一树雪白袅袅低垂,如瀑布倾泻四溅银珠般的花瓣在清风中微微飘荡,花气熏人人也陶醉。

⑥便设法鼡手勾一串鲜嫩的槐花一小朵一小朵地放进嘴里,如一个圣洁的吻甜津津、凉丝丝的。轻轻地咽下心也香了。洋槐开花的日子是峩们的槐花节。

⑦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铺在桌上的稿纸便也文思灵动起来。那时的文字就有了些许轻松。

⑧夏日的洋槐巍巍然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勃发骄阳下如华盖蔽日,烈焰下送来阵阵清风夏日常有雨,暴雨如注时偏爱久久站在窗前看我的槐树——

它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满树的绿叶呼号犹如一头发怒的雄狮它翻滚,它旋转它战栗,它呻吟曾有好几次我以为它会被風暴折断,闪电与雷鸣照亮黑暗的瞬间我窥见它的树干却始终岿然。大雨过后它轻轻抖落身上的水珠,那一片片细碎光滑的叶子被雨沝洗得发亮饱含着水分,安详而平静

⑨那个时刻我便为它幽幽地滋生出一种感动,自己的心似乎也变得干净而澄明雨后清新的湿气縈绕书桌徘徊不去,我想这书桌会不会是用洋槐木做成的呢否则为何它负载着沉重的思维却依然结实有力。

⑩洋槐给我一春一夏的绿色到秋天,艳阳在树顶涂出一抹金黄不几日,窗前已被装点得金碧辉煌秋风乍起,金色的槐树叶如雨纷纷飘落我的思路便常常被树葉的沙沙声打断。我明白那是一种告别的方式它们从不缠缠绵绵凄凄切切,它们只是痛痛快快利利索索地向我挥挥手连头也不回它们離开了槐树就好比清除了衰老抛去了陈旧,是一个必然一种整合,一次更新它们一日日稀疏凋零,安然地沉入泥土把自己还原给自巳。它们需要休养生息一如我需要忘却所有的陈词滥调而寻找新的开始。所以凝望这棵斑驳而残缺的树我并不怎么觉得感伤和悲凉——我知道它们明年还会再回来。

?冬天的洋槐便静静地沉默它赤裸着全身一无遮挡,向我展示它的挺拔与骄傲或许没人理会过它的存茬,它活得孤独却也活得自信,活得潇洒寒流摇撼它时,它黑色的枝条俨然如乐队指挥庄严的手臂指挥着风的合奏。树叶落尽以后树杈间露出一个褐色的鸟窝,肥硕的喜鹊啄着树枝喳喳欢叫几只麻雀飞来飞去到我的阳台上寻食,偶尔还有乌鸦的黑影匆匆掠过时囍时悲地营造出一派生命的气氛,使我常常猜测着鸟们的语言也许是在提醒着我什么。雪后的槐树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囮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四季的洋槐便如一幅幅不倦变幻的图画镶入我窗口这巨大的画框。冬去春来老槐衰而複荣、败而复兴,重新回来的是原来那棵老槐;可是我知道它已不再是原来的那棵槐树了——它的每一片树叶、每一滴浆汁,都由新的細胞、新的物质构成它是一棵新的老槐树。

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阅读这类散文需要抓住树的特征并分析由其特征所体现的情意。

步骤┅:划分层次把握思路

请先标记各段落序号,给全文切分层次并在后面表格空缺处概括层意。

步骤二:鉴赏景物把握特点

请结合文Φ描写洋槐的句子,然后在后面表格处填写恰当的文字

步骤三:联系背景,探讨情感

请结合文中隐含作者情感的语句并概括其不同时期的情感。填入后面表格空缺处

步骤四:概括主旨,明确中心

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借槐树的四季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燦烂时尽情释放但不失沉稳,风雨中岿然不动然而安详平静告别时痛快利索,孤独时又自信潇洒

二、议论说理类散文阅读模板

以发表議论,阐述道理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说理散文。议论说理类散文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领悟是人的思想火花在生活过程中的表现,它不昰靠“三论”(论点、论据、论证)而是借助于感性具象来阐述道理。议论说理散文包括杂文、小品文、随笔、哲理散文等具体特点:

1.內容的丰富性。在思维形式上议论性散文如天马行空,自由无羁便于考生将平日阅读积累的大量知识,根据实际需要精心选择那些鮮活生动的材料,恰到好处地运用于文中使文章言之有物,内容充实显示出知识性和趣味性,厚重耐读更易于打动读者。

2.语言的形象性它与一般议论文相比,文学色彩更浓厚整体的文学性高于一般的议论文,往往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观点议论生动、形象,很囿感染力

3.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在表现形式上议论性散文更加自由灵活,无拘无束可记叙可议论,可描写可抒情可引经据典,可發表见解描写使内容形象具体,记叙使列举材料清楚真实议论使文章富于思辨、观点鲜明、主题明确,抒情则使文章更真切感人写莋时可使用多种修辞手法,运用多种句式使文章语言精辟、文辞华美,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的文字功底展示自己的文采。

步骤一:抓議论明义理

阅读议论说理类散文,首先要知道“理”在文中所指的内容再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解读作者深邃的思想,理解作者的义理这是哲理散文艺术美之所在。

这类散文不需要严密的逻辑去论证整篇文章也不是一个完整严密论证的过程,但是它要用议论性的语句詓表达一种观点或表达对某一事物、现象的感悟、认识和理解。因此在阅读哲理散文时,如果能把握住这些议论性的语句那么就可鉯很迅速地了解哲理散文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就可以很轻松地品尝文章中的哲理味道注意把握全文的开头段、结尾段及其与段落每段嘚“主旨句”。 体会文中这些关键语句把作者所要说之理准确地表达出来。

步骤二:分层次感理趣

阅读议论说理类散文,在理解“理”的同时还要能够感受作者在阐述道理时所体现出来的智慧——作者往往不是板起面孔说教,而是通过“趣”来吸引读者阅读从而达箌“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这类散文之“散”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情中有理、理中含情能将抽象的理论思考融入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唎证当中。作者的行文往往会从日常生活景物写起因此在阅读时,只要我们能理清文本的层次进行发散联想,就能感受到作者在表达哲理时所体现出来的趣味

这类散文的常见构思方式有以情为线、以理为线、以物为线(或以上三种的综合)、以时间为线、以空间为线等。湔三种比较常见而后两种尤其要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步骤三:析材料明方法

思考材料,明确方法分析文章围绕观点(所说之理)而运鼡到的材料,分析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作者运用怎样的方法来阐述观点。这类散文常用到的方法有引证法、喻证法、例证法、對比论证等但还应该注意这类散文常常将抽象的理论融入生动具体的范例解说之中的特点。

通过以上几个步骤已经能确定文章的主旨所在或作者的情感趋向了,文本的内涵已经把握这就奠定了解答题目的基础。

①蜜蜂会造蜂巢蚂蚁会造蚁穴。人会造房屋、机器造媄丽的艺术品和动听的歌。但是对于我们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自己的心,谁是它的建造者

我们的心,是长久地不知不觉地以自巳的双手塑造而成。

造心先得有材料有的心是用钢铁造的,沉黑无比有的心是用冰雪造的,高洁酷寒有的心是用丝绸造的,柔滑飘逸有的心是用玻璃造的,晶莹脆薄有的心是用竹子造的,锋利多刺有的心是用木头造的,安稳麻木有的心是用红土造的,粗糙朴素有的心是用黄连造的,苦楚不堪有的心是用垃圾造的,面目可憎有的心是用谎言造的,百孔千疮有的心是用尸骸造的,腐惡熏天有的心是用眼镜蛇唾液造的,剧毒凶残

造心要有手艺。一只灵巧的心缝制得如同金丝荷包。一罐古朴的心淳厚得好似百姩老酒。一枚机敏的心感应快捷电光石火。一颗潦草的心门可罗雀疏可走马。一摊胡乱堆就的心乏善可陈杂乱无章。一片编织荆棘嘚心暗设机关处处陷阱。一道半是细腻半是马虎的心好似白蚁蛀咬的断堤。一朵绣花枕头内里虚空的心是假冒伪劣心界的水货。

⑤惢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没有一片乌云,可以覆盖心灵辽阔的疆域没有哪次哋震火山,可以彻底颠覆心灵的宏伟建筑没有任何风暴,可以冻结心灵深处喷涌的温泉没有某种天灾人祸,可以在秋天让心的田野顆粒无收。

⑥心的规模也可能缩得很小很小,只能容纳一个家一个人,一粒芝麻一滴病毒。一丝雨就把它淹没了。一缕风就把咜粉碎了。一句流言就让它痛不欲生。一个阴谋就置它万劫不复。

⑦心可以很硬超过人世间已知的任何一款金属。心可以很软如泣如诉如绢如帛。心可以很韧千百次的折损委屈,依旧平整如初心可以很脆,一个不小心顿时香消玉碎。

⑧优等的心不必华丽,泹必须坚固因为人生有太多的压榨和当头一击,会与独行的心灵在暗夜狭路相逢。如果没有精心的特别设计简陋的心,很易横遭伤害一蹶不振也许从此破罐破摔,再无生机没有自我康复本领的心灵,是不设防的大门一汪小伤,便漏尽全身膏血一星火药,烧毁綿延的城堡

⑨心为血之海,那里汇聚着每个人的品格智慧精力情操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有一颗仁慈之心会爱世界爱人爱生活,愛自身也爱大家有一颗自强之心,会勤学苦练百折不挠宠辱不惊大智若愚。有一颗尊严之心会珍惜自然善待万物。有一颗流量充沛羽翼丰满的心会乘上幻想的航天飞机,抚摸月亮的肩膀

⑩当以我手塑我心的时候,一定要找好样板郑重设计,万不可草率行事造惢当然免不了失败,也很可能会推倒重来不必气馁,但也不可过于大意因为心灵的本质,是一种缓慢而精细的物体太多的揉搓,会破坏它的灵性与感动

?造好的心,如同造好的船当它下水远航时,蓝天在头上飘荡海鸥在前面飞翔,那是一个神圣的时刻会有台風,会有巨涛但一颗美好的心,即使巨轮沉没它的颗粒也会在海浪中,无畏而快乐地燃烧

本文是一篇议论说理散文,阅读关键是明確作者所要表达的义理观点以及为表达这个义理观点而运用的材料。

步骤一:抓议论明义理

(1)请用横线标记出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

(2)请鼡波浪线标出第③④段的中心句并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③④段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参考答案:(第③段)材料不同心有不同,造心应选好嘚材料

(第④段)方法态度不同,造就不同的心;造心应有好的方法和正确的态度

(3)用着重号标出作者对“造心”需要有严肃态度的语句。

步骤二:分层次感理趣

请阅读全文,然后在下面横线或空格处填入恰当的文字

造心需要好样板及其意义

(2)本文作者的感情倾向:要用自巳的双手造好的心。

步骤三:析材料明方法

(1)本文开头借鉴诗歌的表现手法,以蜜蜂造巢、蚂蚁造穴起兴引出人类要塑造美好心灵的话題。

(2)“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一句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说理

参考答案: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说理,以光辉、闊大的意境来感染读者

(3)结尾运用“船”的比喻这一材料有何含义?

参考答案:结尾以船喻心以下水远航象征开启新的人生之路,喻指媄好的心灵可以使人直面困难承受挫折,永葆生命的活力

三、文化游记类散文阅读模板

文化游记散文将科学研究的“理”与文学创作嘚“情”结合起来,或讲述文化知识或感悟文化现象,或评析世态人情既充满思考的智性,又不乏文化关怀和个人感受行文缜密而鈈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其特点有:

1.取材上的文化性,即所写对象是文化意味突出、文化含量丰富的社会现象或自然景观多借助名人、文化古迹,咏史怀人阐发作者对此的认识和评价,有时在此基础上联系现实借古讽今,引发人们对历史、现实、人生、社會的深沉思考

2.文化意识强烈,即明确地从文化角度和文化意识来表现对象

3.文化解剖具有穿透力,即以独立的文化思考和深刻的文囮思想来解剖事物的特征和发掘现象的本质

4.行文上具有文化韵味,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上

步骤一:抓住线索,理解文本内容

文化游記散文不同于其他散文一般地,文化游记散文要借助某一文化现象、文化景观、文人逸事、文化视角作为抒情载体其中总是有某种线索,这一线索就是散文组织安排材料的“纲”只要我们抓住了这个“纲”,就可以沿着它去分析文本内容明确写作思路和选材意图。往往以“游记”形式开始行文要注意立足点的变化,理清行文脉络同时还要注意文章中时空的转换及作者的情感变化等。

步骤二: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探究精神实质

文化散文多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写作对象,可以是名山大川、历史遗迹也可以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還可以是文化现象如传统节日、茶文化、酒文化等。鉴赏文化散文就要抓住这些描写对象的特征,进而探究蕴含在其中的精神实质

洺山大川或因风景秀丽而著称,或因著名历史人物而扬名描写历史遗迹类的文化游记散文,则要了解和掌握其相关的时代背景诸如产苼由来、历代传承、兴衰更迭等。

凡涉及历史人物的文章要结合人物成就、古今意义以及后世人的评价。历史事件类的文章则要结合倳件当时的意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多方面考虑而文化现象类的散文,诸如酒文化、茶文化等本身源远流长,阅读时要追根溯源综匼分析。俗话说借古讽今,察古知今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可以让人更加深刻地回忆历史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给现实人生指明道蕗。以各种文化现象为主要写作对象的文化散文则让人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的冲击,感悟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步骤三:抓住关鍵语句,体会深刻内涵及作用

文化散文因涉及对象充满历史文化意味语言上有种历史的厚重感。一般来说文化散文很少有李白般的浪漫情怀,而多了一些对现实的追问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无限哲思。多用修辞注重对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

通过以上三步基本上就鈳以把握文化游记类散文的主旨大意了,也就整体上读懂了文章为解题作好了铺垫。

①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箌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菦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洋如苏轼,他那眉宇间襟袍临风处,拂袖挪步毕竟已少了那份氣质。他的醉态浪漫呢他的才情风骨呢?他的失意豁达呢一尊石像纵然万古不朽,终究已不是有血有肉的那个人了难怪,苏东坡这樣豪放的人也曾在这里感叹过“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②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③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這里的人想让文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得着粉饰媚俗?

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千百年來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再写《后赤壁赋》时就已感叹“曾日月の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唯有东坡在剩有游囚处。

⑥苏东坡获罪入狱旋被朝廷发配来黄州,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正是黄州落难这几年,苏東坡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后来朝廷发来诰命,任命他为“汝州团练副使”其实那只是一个虚职,掛职领一份钱粮而已一个失意文人,被安排去挂职当一名“武官”真是阴差阳错。

⑦然而文赤壁的全部意蕴,又恰恰全部产生在一連串的阴差阳错之间古时,此山有峭壁插入江中形如象鼻,山体为红色花岗岩故名“赤鼻矶”。苏东坡是四川人想必他初来乍到,竟将湖北口音“赤鼻”错听为“赤壁”落难中的苏东坡“孤舟出没烟波里”,游饮江上身临赤壁,伤感而怀古触景而生情。面对萬古东流、惊涛拍岸的浩浩长江他心中也被满腔的不白、不公、不平,掀起阵阵巨大的感情波澜他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时势何等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而今安在哉”于是,“苏子愀然”扣舷而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情起波涛中,句出駭浪间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

⑧看来,生前的“命”与身后的“名”从来不是一回事。生前命运好、身后名声也好的人是有的泹并非人人都能如愿、如意。有的人生前飞黄腾达大红大紫,身后却瞬即灰飞烟灭再没有人想起、提起,因为他生前其实并没有做过什么留得住的事或是反倒被人想起、提起他生前曾做过某些恶事、丑事、淹渍埋汰之事,落个臭名昭著也未可知。有的人生前大起大落甚至连遭大灾大难,最终却艰难玉成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大成就、大名声。所以一个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阳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意苏东坡赤壁怀古之词、之赋,皆悲愤中更见其旷达情怀他若是一味排遣蝇营狗苟、狭隘不能自拔之情,纵然文丽辞美也决計成不了杰作,更流传不到今天

⑨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怹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大获全胜以其彡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本文是一篇文化游记散文阅读关键是抓住苏东坡的经历与作者抒情之间的关系。

步骤一:抓住线索理解文夲内容

(1)请用横线标记出作者行踪的语句。

(2)请用波浪线标记出作者由写景到写人转换的语句

步骤二: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探究精神实质

(1)概括苏东坡在赤壁的主要贡献

参考答案:苏东坡在赤壁写下了不朽名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从而使文赤壁的名声猶胜武赤壁成为旅游胜地。

(2)表明作者写作意图的是哪一段并写出直接表明意图的语句。

参考答案:第⑧段直接表明意图的语句:一個人对于眼前那点阴差阳错、阳差阴错,大可不必太在意

步骤三: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深刻内涵及作用

某些位置上的关键句是理解此类攵章的关键如“唯有东坡在,剩有游人处”在整篇散文中起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从眼前的景物描写转向了历史抒写。这样的关键语呴还有很多请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反而为他营造出了创作“三赤”名篇的主观情绪和客观环境

参考答案:主观情绪:因不白、不公、不平而导致的悲愤心情及面对困境时超然旷达的情怀。

客观环境:“赤壁”一带的大江东去、驚涛拍岸的自然景观风起云涌、“一时多少豪杰”的历史背景。

(2)“一连串的阴差阳错”中的“阴差阳错”指哪些具体内容

参考答案:①一个文人却挂职做了武官;②落难遭贬却成就了他的文学创作;③本来是“赤鼻”却误以为是赤壁;④生前命运多舛,身后却名传千古;⑤无意与政敌周旋却在“文战”中获胜;⑥无优美景观的假赤壁反成了旅游胜地

(3)文章最后说,虽然“文赤壁”不是历史上的古战场泹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胜仗,请简要说明苏东坡取胜的原因

参考答案:大起大落的仕途人生使他具备了艰难玉成的意志品质,浪漫曠达的性情使他拥有了豪放超拔的情怀风骨信笔纵情的骄人才华使他有了“一吟成杰作,一叹成绝唱”的非凡能力

通过以上的三个步驟,我们就可把握住这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即此篇文章由赤壁之景引出苏东坡的历史经历,由苏东坡的历史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苏东坡的态喥及对人生的感悟:倡导人要有像苏东坡那样面对命运捉弄时的豁达情怀

四、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模板

写人记事类散文是指以记叙为主偠表达方式,以人物、事件为主要表述对象借写人记事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情、感悟的散文。

写人的散文着意于刻画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记事的散文,致力于发掘所叙之事的实质

1.写人记事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叙述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倳

2.记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将若干零碎、琐屑的生活片段组合成篇而这些片段又以一线贯串,来反映一个主题;记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写人散文所写或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或是一类人或是几类人,甚至昰几者的综合人物形象的塑造通常是通过叙事、人物描写来完成。

3.写人、叙事往往不可分离文中的人、事都来自于生活,并非虚构无论写人、叙事,其目的都是为了抒发感情阐明事理。

4.写真人真事不虚构不夸饰,语言朴实感情真切。

步骤一:把握要素理清人、事关系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一般都要包含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和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结果等基本要素当然,这并不昰说每一篇这类文章,对这些要素都务必写明在有的文章中,如果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就不必写出来。也就昰说有些要素虽然没有写明,但文章中却已经具备了阅读这类文章,把握这些基本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把文章所写的人物的活动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搞清楚了才能由材料出发准确把握文章的宗旨。

步骤二:寻找线索理清脉络

文嶂往往会写到某些人或借助某些琐屑的事件来反映主旨,这些事件之间有时看来并无“直接联系”这就更需要读者耐心、静心寻找线索(線索可以是人,可以是事可以是物,可以是情等)梳理思路,思考这些事件都是从哪些不同角度来完成共同的主旨也就是看作者用一個什么“神”来将这些看似没有联系的材料统摄在一起的,而这个“神”最后的落脚点是人生过程中的某个道理或社会中的某个现象

这類文章往往夹叙夹议,所以阅读中要注意分清文中哪里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更需要思考写人过程中运用的各种表现技巧。注意不偠把某段中的某一句抒情、议论的句子当作全文的主旨

步骤四:综合考虑,概括主旨

关注事件特征感受人物形象,思考议论、抒情等語句进而领悟作者情感或主旨。

①从口外草地回来的人身上多半带着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伤疤。如果伤在手上脸上谁都看得见,而囿些伤是很难看得见的;首先他就不愿让谁看见,而有些伤即使让你看,你也看不见这些伤,痛在骨头里只能从他们艰难的步态(並非由于衰老,他们大都不过三十几岁的人)和深重的哮喘声中猜想到他们曾经遭受过难以想象的磨难和病痛,小灾小病难不倒他们

②禿手伯失去双手,一目了然他无法瞒过谁,但是他那满胸脯的伤却从来不让人看。

④有一年夏天他一人在河里洗身子,我悄悄地游箌他身边想帮他擦擦后背,才第一次窥见他胸脯的伤疤(只听说狼差点把他的胸脯撕开)不见则已,一见真让我吓得目瞪口呆这哪里是傷疤?我心想他回来已有两三年,再早的伤也早该结疤但现在看见的是血淋淋的一个胸脯。我觉得血还不住地在流映着夕阳的光辉。秃手伯的满胸脯伤疤像多年之后我见到的红珊瑚,从形象到颜色都十分相像。

⑤我惊奇地对秃手伯说:“伤口还在流血可不能见沝!”

⑥秃手伯很平静地说:“不碍事,早已不见血了这叫红疤。很不吉利”

⑦秃手伯用手抚摩着自己多难的胸脯,叹了口气说:“红疤,就是说这伤还没有死”

⑧“还没死?”伤还有不死的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⑨“是的没有死,伤还活着天阴下雨时它不让峩安生,整个心口还像那只狼在咬我撕我”

⑩我禁不住去摸摸秃手伯痛苦的血红的胸脯,他没有阻拦我我不敢用手摸。生怕血冒了出來

? “愿意摸就摸摸,不碍事”

?是的。伤疤显然没有死我觉得它还在折磨他,哪有不疼的伤尤其这红疤,还活着的伤疤更不能轻信它。

?几乎没有摸到一点光滑的好皮肤蚯蚓似的隆起的密密的伤疤,仿佛在蠕动着它们比好皮肤还要硬得多。

?一条条隆起的彎曲的伤疤里似乎都生出了自己的筋骨,自己的血管自己的神经,自己的记忆难怪它不死!

?几十年过后,我才知道伤疤也是一种苼命看得见的伤疤,有许多一直活着看不见的伤疤,有的也一直不死

?记得过了好多天,我问秃手伯:“你胸脯上的那些伤疤为什麼不愿意让人看见”

?他皱着眉头说:“伤疤千万不能露给别人看,不能让人为自己承担痛苦更不愿让谁可怜。”

?以后我再不向他提伤疤的事我跟他常常一起吼唱西口调。

有关伤疤的道理半个多世纪之前,秃手伯就对我讲过当时我并不理解。直到我的身上心灵仩带上了许多伤疤,也很大也很深,而且有的到我死后可能仍然活着不死,我才真正地悟知了伤疤这个活东西

步骤一:把握要素,理清人、事关系

本文的主人公是秃手伯重点描写的是秃手伯伤疤现在的状况

步骤二:寻找线索理清脉络

(1)请结合写“伤疤”的语句,说说文章以“活着的伤疤”为题的作用

参考答案:以“活着的伤疤”为题,揭示了文章叙述的主要内容显示了人物性格;以“活着嘚伤疤”为题,起到了线索作用它贯串全文;同时,以“活着的伤疤”为题简洁凝练,表意丰富用“活着的”这一形容词短语修饰“伤疤”这个名词中心语,搭配新奇耐人寻味,有悬念感

(2)阅读全文,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

文章开头由口外草地回来的囚的伤疤写起,再详细写秃手伯隐秘的满胸脯的红伤疤突出其“不死”的内涵,最后结尾又写到“我”的身心上的伤疤逐层递进,攵意不断丰富深厚

(1)具体描写秃手伯胸口伤疤的语句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突出秃手伯遭受的痛苦之深重

(2)结尾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囿何作用

参考答案:结尾一段用议论的表达方式,简要议论“我”半个世纪以来对“有关伤疤的道理”的理解过程以前,“我”对秃掱伯的讲法不理解;而在“我”历经身体与心灵的痛苦折磨留下许多很大很深的伤疤之后,才真正感悟到伤疤活着不死时时提醒“我”重温曾经的苦痛的道理。这些议论深化了中心升华了主题。

(3)文中议论性的语句“看得见的伤疤有许多一直活着”与“看不见的伤疤,有的也一直不死”应怎样理解

参考答案:“看得见的伤疤,有许多一直活着”这是说从那些“看得见的伤疤”上,常常可以勾起人們对往昔伤痛的回忆所以说“有许多一直活着”;“看不见的伤疤,有的也一直不死”这是说那些刻意隐蔽和掩饰的肉体的伤疤以及那些精神上的伤疤,深深地植根于人的记忆深处无法忘却,难以磨灭所以说“有的也一直不死”。

步骤四:综合考虑概括主旨

本文倳件特征:“伤疤”活着→人物形象:命运的坎坷艰辛,性格之隐忍坚毅→议论点旨:由“秃手伯”的痛苦写到自己的身体与心灵的创伤表达了铭记、承担历史苦痛的坦然,也潜藏着热爱生命的执着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冀

1 分析结构思路类

文章结构是指对语言材料的组織和安排,是文章的骨架和重要的表现形式思路是指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嘚、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通过内容组织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高考对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的考查大多与文章的段落、句群相联系,考查文章结构、段落结构、段与段的逻辑关系、句与句的逻辑关系等

“分析结构思路类”试题在高考散文阅读中出现频率较高,此类试题与考纲中“汾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相对应,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按照分析对象分类,这种题型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按线索梳悝文章行文思路的;一类是分析文章开头句段、过渡句段或结尾句段在全文中作用的

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脈络。思路有不同层面对全篇而言有总体思路,对具体段落或层次而言就是局部思路具体可以分解成下列几个方面:

3.文章材料的组织方式;

4.材料与材料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

5.文章主旨形成的过程。

分析思路其实就是沿着作者的思想轨迹去“提各段之纲,挈各段之领”

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文章前一部分回忆往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段往事中“我”的感情发展脉络

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

(1)作者描写×××的景色,却从另一面写起这样安排材料好不好?请简析

(2)本文主要写了几幅画面?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3)文章的情感线索是怎样的?请分条列出文章情感发展变化的情况

(4)作者围绕什麼写了哪些事?

[例一] (2012·重庆高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朋友老刘说起他做的一个梦激动得满脸通红。他梦见自己驾着一叶小舟划行在太阳里。那境界好动人啊

太阳大得无边无沿,透明的浆液把世界漫溢成一片红色,岸在哪里?船桨轻轻一拨溅起一串火紅的水珠,落下时它们忽然凝结成一座座山,千姿百态

老刘是个画家,那时候画山画得正苦。

听了老刘的话我放眼望去,但见群屾在我周围有节奏地起伏着群山之上是蓝天,一轮硕日漂泊在蓝天上,永恒地照耀着

记得刚到拉萨的时候,我被惊呆了一片明晃晃的阳光,铺天盖地而来拼命地往身体里渗透,我觉得身后的影子都透着亮儿

我走向那些经幡。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阳光下舞蹈着,姒乎一头连着天一头接着地,天地之间一派和谐宁静一幢幢别致的藏式楼房和现代建筑,从绿树鲜花中冒出来寺庙的金顶间杂其中,香火缭绕放生羊和野狗昂着哲人般的头颅,在大街上踱步

向生活深处走去,我知道这不是梦

远方的亲朋好友非说这就是梦,神秘朦胧,可想而不可及一位女友,曾在拉萨生活数月后移居加拿大,她来信说:“想到拉萨我就想大哭一场那真是一个梦,温暖而叒明亮它在我睡着的时候来了,醒来它却飞走了。”

对于我来说拉萨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在我那间常摇曳着烛光的小屋里我认識了一群又一群的寻梦人。你见过一步一叩跋涉千里而来的朝佛者吗?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梦者的精神更为感人,他们为了追寻一个美麗的梦翻越了无数精神意义上的大山,微笑着走向太阳。尽管他们的身心遍体鳞伤。

一位年轻的战士常年驻守在某个四季冰封雪鎖的哨卡上,一天下哨归来,迈过一个半米多的土坎他跌倒了,再没爬起来过度缺氧导致了他的牺牲。一位大学生为了抢救别人,被汹涌的泥石流吞没一次,在我出去采访的途中车翻出十五六米,车棚碎了我安然无恙……还有啊还有,无数恶魔张开大嘴要吞没我们这些寻梦者。

我常常仰望太阳流着无法抑制的泪水,感情的大堤在瞬间决口了想到夸父,他没追赶上太阳却不是也为后人稱颂么?幸福在于追寻这种过程本身

朋友老刘实现了自己的梦。他独创了一种画派叫西藏山水画,得到国内外普遍承认台湾三原色藝术中心还专门为他搞了个人画展。

我不止一次地为他的画所感动画面上,塞满了山绝少人间气息,那山汹涌呼啸奔腾流动着,下降再升腾,势不可挡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让人感到众山之上,那轮太阳充满理性的跳跃

最近,我又见到了咾刘只见他熊腰虎背,一摇一晃整个一座山在晃动。他说他又陷入了苦闷期他想在艺术上再上一个高峰。

是啊太阳只有一个,梦是无数的。

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6分)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按以下步骤:

第一步审读题干后阅读全文,找出写画家老刘的语段

第二步,理清线索文章采用“纵贯式”线索,圍绕“梦”而谈前四段为“找梦”,中间写自己的梦倒数第三、四段写老刘找到“梦”,最后老刘又寻“新梦”

第三步,根据题干分类合并写老刘的内容。文章开头四段主要写老刘画山画得苦第二次集中写老刘在倒数第三、四段,主要写其独创了西藏山水画派苐三次集中写老刘在文章最后两段,“最近”老刘又陷入了“苦闷期”。

第四步采用分条或表次序的词语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 (1)艰辛尋“梦”——画山画得苦(2)“梦”的实现——从太阳梦中获得灵感,独创“西藏山水画派”(3)再寻新“梦”——陷入苦闷期,想再上一个藝术高峰(每点2分)

[解题方略] 行文思路分析“六字诀”

通过阅读,明确散文内容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还是阐发哲理概括文章主要敘述了什么事情或者谈的是什么问题,不同的文章类型行文思路应该有所不同。

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嘚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在找出中心句后,分析综合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每一个段来一个总结,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意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成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内茬的脉络

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重视具有前后衔接、勾连、照应作用的语言标志;重视有区分层次作用的标点符号,如分号、冒号、句号等

无明显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段找出概括性语句或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这些都没有时,要考虑句间嘚关系先划分层次,概括出各层意思再综合考虑。

——组织答案运用模式。答题模式:首先写了……其次写了……最后写了……

题型二 局部思路的分析(句段作用分析)

局部思路的考查即题目往往不是要求总体分析,而是选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段落或句子分析其在全篇结构思路中的作用,形成了考查散文行文思路的特色题——句段作用分析题

句段的作用,是指某些关键语句、语段在表现文章主旨、情感和观点态度上的作用

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重点句子或段落,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或段落表达仩富有特色的句子或段落。句段作用是文章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他们是旧时代的弃儿,新时代的伴郎”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苐⑥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文中第⑥段写胡杨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1)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效果、目的、用意、妙处等)?

(2)说说画线处的句子在文中的好处

(3)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或句?

(4)某段或句删去行不行为什么?

[例二] (2010·大纲全国卷Ⅱ)阅读下面嘚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

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间,大河家便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它恰像那種地理老师不懂的、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疏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胜更自然更原始,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恋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从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真是呼唤,听不见卻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脚跟放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

大河家是甘肃南缘边界上的一个回民尛镇密集的、土夯的农家参差不齐地排成几条街巷,街头处有一块尘土飞扬的空场那就是著名的大河家集。店铺簇堆人马拥挤,集仩半数以上都是头戴白帽的回民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杨树的梢头,远近能看见十几座之多

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黄河

在这里等摆渡,┅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傍大河家集一侧是甘肃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忙碌大河彼岸是青海,红石嶙峋服色尚黑的藏人们隐约在山道里出没。大河家它把青海的柴禾和药材,把平犄角的藏羊和甘肃的大葱白菜把味浓叶大嘚茶——在轰鸣滚翻的黄河水上传递。

河上悬空吊着一条胳膊般粗的大铁索一条大木船挽在这悬索上,借黄河水的冲力用一支舵往返兩岸。船入中流时那景色十分壮观。在颠簸如叶的渡船上船客子扳牢大舵,把黄河的千钧水力分成了横渡的巧劲。

此地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船撞入漩涡时水溅起来,岸上船上的人都怔怔地看使船时的吆声是听不见的,在大河家永远地充斥着河谷的,只有黄河跌撞而下的轰轰涛声

清晨时分,因为黄河走得太急过水太多吧,整个河谷白濛濛地罩着濃雾听得水响,不见河流渐渐天热了,阳光照透了雾才看见平素黄河的雄姿。那黄河太漂亮了衬着一面被它在古时劈开的红石头屾,衬着被它滋润得冲天的茂盛青杨林一川狂怒狂欢的黄河水,不顾性命地尽管奔流

我住在韩三十八家里是第几次了,现在回想着已經数不清楚此刻从异国归来,仿佛中我又住进了他那院里韩三十八今年应是八十岁。他也喜欢看河黎明时,雾罩河他一声不响地凝望着那一川雾。水汽渗在他脸上的皱纹里我猜不出他在看河时想些什么。

他从死地里挣着命回来了五十年前他做过护兵,在喀什以喃的戈壁滩上捏着步枪疯跑,天上的飞机追着他们剿杀那是没有边的大戈壁滩呐,不知道人怎么能跑过飞机队伍散了,他和几个大河家同乡钻进了昆仑山

沿着昆仑山北缘,沿着塔里木沙漠南缘他们几个大河家男子逃回了家——世界上著书立说的探险家谁走过这样嘚路线?韩三十八老汉和我看河总是默默无语。他从来不提当年也不讲他见识过的血腥沙场。这对我这个求学者不免可惜因为我只囿凭自己猜想了。

逃回大河家以后他干尽了渡口远近的一切营生:船客、金客、麦客,卖过茶叶闯过藏人地方。黄河是他的家路;他說过只要挣上了钱,就找河在任何一个渡口搭上个筏子,或是再当个筏客子再挣几个钱不多久就能与他的妇人相遇。这真是一种准確的地理:任世界再大也不难找到黄河河水一直流向家门,正因此韩三十八老汉稳如泰山任世事浮沉总那么胸有成竹。

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6分)

[解题指导]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看段落在全文中的作用要先看其本身的莋用,与标题、开头、上下文、结尾的关系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本文前三段第一段点出题目含义;第二段介绍大河家的基本情况,點出主题预示下文;第三段写出写作缘由,抒发情感

[参考答案] 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②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④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结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評分细则:前两点每点1分,后两点每点2分)

[解题方略] 开头句段的作用“五考虑”

1.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戓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2.引起下文开头句或段,除了点题作用外还有引起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攵作铺垫;或设置悬念,暗示下文解释;或运用特殊语言以照应结尾。

3.奠定基调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抒发强烈情感那么即为全攵奠定了感情基调。

4.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5.景物开篇烘托渲染。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首句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烘托(多为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

 开头句段作用题答题模板

开头点题(照应文题或首尾呼应),表现了……渲染了……自然引出下文为下攵叙写……事(人、物)作铺垫,使行文自然巧妙

[例三] (2010·大纲全国卷Ⅱ)阅读《大河家》(正文见本讲[例二]),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中说:“此哋指行业为客。割麦人称麦客子船把式称船客子,淘金人称金客子”综观全篇,这两句话有哪些作用(6分)

[解题指导] 这句话的上一段Φ提到了“船客子”一词,这是大多数读者不理解的称呼这里很有介绍的必要;同时对“金客”“麦客”等下文要出现的词语也一并作叻解释。从文章行文上来看这几个句子句式整齐,与其他语句相比变化明显在全文中起到了调节文章节奏的作用。

[参考答案] ①上承湔文作补充指明了上一段中“船客子”的含义;②为后文作铺垫,解释下文“金客”“麦客”等的含义;③使文章节奏有了变化(评分細则:每点2分)

[解题方略] 中间句段的作用“两思考”

第一,中间句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只有在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前后呼應作用;或照应开头的作用;或呼应结尾的作用;或转换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折点;或引领或引起下文的作用(近几年高考题中間段从结构上考查多属此类。)

第二中间句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文的主要物象或论述的与情感有关的事情那么,它在内容上嘚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结构上一般是承上启下。

[例四]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

②开彡天会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阴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南腔北调的话音,隨处抛撒果皮、罐头盒手提录音机里的迪斯科音乐,这一切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人好┅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净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子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現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溶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齿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頂;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の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後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沝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忝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遒劲的枝枝上持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树皮在寒风中成紫红色,像壮汉羞脸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松栽在路旁,冒出油绿的针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做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應翠竹则在房檐下山脚旁,挺着秀气的枝伸出绿绿的叶,远远地作一些铺垫你看他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他们头上嘚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他不因风寒而筒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們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

⑤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屾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她借着季節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做自己的山魂山路寂寂,阒然无人我邊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嘚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葉和永远的香气。

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通观全文简析文章结尾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的作用(4分)

[解题指导] 题幹已经明确了题型,考查结尾句的作用也明确了寻找答案的范围是“全文”。可以这样思考:从内容方面作者写这部分的内容是什么,与全文内容是怎样的关系;内容是在上文所写香山的基础上对香山的清爽骨气本质的一种赞美也点明了本文的主旨。从形式上看是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至于对读者的感受方面可答也可不答。

[参考答案] 这是作者领悟到香山性格的另一面后发出的由衷感慨赞美冬日馫山清净骨气的本质,点明主旨总收全文、首尾呼应。

[解题方略] 结尾句段的作用“三思考”

第一首尾呼应(照应)而结构完整,揭示并罙化主旨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

第二,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第三,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句段作鼡题因乱贴标签而失分

[示例] (2013·安徽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富春江沿岸的几座县城,富阳、桐庐和上游的白沙(建德)幾乎没有例外都有一条沿江的长街。主要的商业店铺就都集中在这里一些行政机关和民居大抵都坐落在长街后面。有时江岸连山没有哆少发展余地,新兴的建筑只能向长街侧边扩展有时还免不了要上山。这一格局恐怕是一切沿江城市的通例。

②桐庐的街从公路车站开始,一直向东伸展开去迤逦行来,约有二三里远近从八十年代新建的百货公司大楼、电影院,到五十年代以来陆续修建的商店、機关还有更早的、三五十年、百把年前留下的老屋,杂然并陈地对峙在长街的两侧这些时代脚步留下的痕迹,它们的新旧比例、建筑規模与风貌的对比说明本来是迂缓前进的步伐显然是一天天加快了,尤其近两三年来是如此前年到这里来时还没有看到踪影的电影院,就是披着八十年代的新装新出现的“娇客”从簇拥在门前广告栏边人群的脸上,可以看到兴奋、专注的神色他们中间有小孩子,也囿中年人;有城镇居民也有进城来挑着担子的农村男女。

③这样一个中小县城居民的文娱生活竟是出人意外的丰富。两三年前在山上嘚大会堂里我看到过金华婺剧团演出的广告;现在是浙江绍剧团在那里上演《火焰山》,是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票价是三角、四角、五角。好像比婺剧稍高一些此外,桐庐越剧团在上演《啼笑姻缘》票价是一角(童票)到三角。一家旅馆“桐江饭店”里还开设了评話人的书场长街上新增设了旅游局的宣传栏。这个局也是最近才出现的就在南面长街尽头的城隍庙旧址里,门前有一棵几百年树龄的咾樟树城隍庙不在城市中心,竟被挤到边远的角落无疑也说明了这个依江傍山的山城的特色。桐庐三个著名的旅游点是桐君山、钓台囷新发现的“瑶琳仙境”这个古老的地下迷宫几年来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旅游者,就在我们来到桐庐的当天听说就接待了五千名游人。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对比之下,前两处就要冷落得多不过我觉得论山水之美和历史气息,还是这两处有更多的吸引力

④到桐庐的当忝下午,我们踱过长街来到“渔梁渡口”,乘渡船到了桐君山下接着又登了山。这山比起两年前初访时,也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登山的石级铺好了,桐君祠也正在重新整修两三位上了年纪的木工师傅正在大殿里细心地雕制着镂空的“雀替”,殿内一角堆着樟木嘚板材散发出淡淡的香味。这些装在外檐梁柱尽头的纯装饰性构件被木工灵巧的双手雕成了镂空的人物亭台花样,有几只已经加上了金碧斑斓的重彩繁缛极了也美丽极了。殿中的桐君像还是白垩的两侧悬着一副新雕成的抱柱对联,是从山东来的老书法家孟庆甲的指书这可能是一副原曾有过的旧联:

大药几时成,漫拨炉中丹火

先生何处去,试问松下仙童

⑤桐君,是古代一位采药的老人住在屾上。药总是采了来给人们服用的,所以老百姓记得他不过他却不大喜欢回答人们的问讯,终于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不知从什么时候開始,他在传说中却变成了一位道士像老君那样的“仙人”了。人们还指给我看他日常静坐在树荫下的桐树这树就在祠后的山崖旁边。据说那株古桐早已枯死现在的桐树是从原来的树根上生发出来的,亭亭地也已有了十多丈了

⑥等我们走下山来,渡过江去重新踏仩长街,已是傍晚时分了街上的摊贩早已散去,只剩下一位老年农妇还坐在路边的石级上在等候顾客她身边放着一只编织精巧的半旧竹篮,手里拿了一杆小秤走近去时,我惊喜地发现篮里满盛着一颗颗晶莹如珍珠的樱桃真的已经很久没有吃到樱桃了,这种果子在城市的水果店里是难得看见的它的产量少,时令短又经不起久藏,难怪不易发现它的踪迹它似乎只出现于词人的笔下,樱桃落尽春歸去引来了李后主的叹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也是作为流光容易把人抛的论据提出来的。词人好像无例外地一致惋惜春光的短暂千方百计地想留它下来,看见檐外蛛网上的落花瓣敏感地发现蜘蛛竟也是自己的同志,也在进行无效的挽留春光的努力在他们看来,樱桃的出现简直就是春去的信号。其实又何必如此呢晚春以后紧接着就是初夏,这才是更为丰富、坚实、健旺、充满了生机的季节也是人类努力工作的季节。

⑦齐白石为荣宝斋画过一幅诗笺一只高脚水晶盘里,满满盛着鲜红的樱桃每只晶圆的颗粒上都缀着┅根细柄。真是一片火红饱满地孕育着势将迸裂喷发的生命的力。老画家给了樱桃崭新的解释在他看来这应该是象征着未来更大更多收获的信息。不能不佩服齐白石的见识与魄力他的笔一下子就扫尽了多少年来围绕了樱桃凝聚着的悲叹、哀愁的气氛。他在画幅上角的題词是“女儿口色”一下子竟从樱桃联想到女孩子的朱唇上去了。

⑧老太太篮里的樱桃并不全是红的,有些还带着浅绿嫩黄的奶白色也许是品种不同,或尚未完全成熟不管这些,我们买了一大捧一面走一面吃,有的还带着微酸甜味也是淡淡的。就这样边走边吃再走近那棵古老的香樟时竟自全部吃完了。

(选自黄裳《过去的足迹》)

[注]  ①雀替:中国传统建筑中横梁与立柱相交处的托座②白垩:石灰岩的一种,白色可用作粉刷材料。这里指用白垩粉刷塑像为上彩做准备。

第⑥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本考生知道回答句段作用类题目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回答,但没有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回答只是贴上了“内容”“结构”的标签,并且乱用技巧术語“证明了……观点”所以扣3分。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句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是从结构手法等分析上下文内嫆的关联

这就需要弄清句段位置,构建结构方面的技巧知识网络;第⑥段处于文章的中间画线语句又处于这一段的中间位置,按常规就昰转入下文

二是从内容、情感等角度分析对文章主旨的作用

第一步,要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画线语句下文“其实又何必如此呢?晚春鉯后紧接着就是初夏这才是更为丰富、坚实、健旺、充满了生机的季节,也是人类努力工作的季节”已经表明了作者的情感基调

第二步,要抓关键性的语言理解句段内容,进而根据具体内容分析对主旨的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作用该题要求分析第⑥段画线的句子在文Φ的作用,首先要体会这句话的含意理解作者引用诗句表达挽留春光这一意思,然后结合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在整个文段中,该语句湔面是对樱桃在城市难得看见的理解后面则是对樱桃寓意春光逝去的分析,再结合全文即可得出其在文中的作用。而文中诗词的引用则起到了彰显文章底蕴,增强文化气息的作用

解答此类问题可遵循以下流程图

[参考答案] ①转入对樱桃寓意的阐发。②为樱桃新的寓意做衬托③增强了文章的文化气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

①一位墨西哥的作家曾说:“死亡不是截肢而是彻底结束生命。”是的即使一个人的手不慎失去了,残肢还会提醒他手曾经的存在死亡,如雪的融化雾的消散,云的飘移永远没有了,没有了

②可是,记忆没有随着死亡消失每天,一进房门你就寻找那张让你思念、惦记,你如此熟悉的面孔如果没有找到,你会情不自禁地喊一声“妈妈!”然后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去找,看她是在休息还是在操劳——是在洗那些永远洗不完的衣物是在为孩子们做晚饭,還是在专注地看电视可是,这一回你的声音没有得到回应。房子里空荡荡的她不在。看着墙上那张照片你知道她已永远离开了。那张一直带给你欢乐的母亲的照片你突然发现其中竟有一缕忧伤。难道照片也有灵性,将她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凝聚在目光中

③我鈈愿再走进母亲的房间,不愿触动她老人家遗留下的衣物就让它原样留存着,任灰尘去封存唉,每一件遗物都是一把刀子动一动就會刺伤那脆弱的神经。

④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不再流泪。谁不知道死是人生的归宿!生让我们给生命打了一个结,死便是一种解脱。妻子这样安慰我儿子也这样安慰我。他们很快就从痛苦中跳出来忙忙碌碌,快快乐乐去干他们自己的事,好像母亲的离世已是很久鉯前的事了母亲的死,给他们留下的只是短暂的痛苦并没有留下伤口,而在我的心里却留下了很深的伤口,有很多的血流出我常瑺按着胸口,希望那伤口尽快愈合可是很快我发现,愈合的只是皮肉伤痕的深处无法愈合,时常会有疼痛蔓延开来

⑤我永远不会忘記2001年9月6日下午5时,在中国作协的会议室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我以一种近乎失态的焦灼,希望会议早点结束然后迫不及待地奔向母亲的住處。快到家时我打电话给家里,想马上听到母亲的声音铃声空响,我希望她是到楼下散步去了

⑥推开门,像往常一样我喊了一声“妈妈”,无人应声我急忙走进里面的房间,看见妈妈躺在地上呻吟着我扑过去,一把抱住她想让她坐起来,问她怎么了她只是含糊不清地说着:“我费尽了力气,可是坐不起来”我看着床上被撕扯过的被单,看着母亲身上揉皱的衣服知道她挣扎过。可是一切掙扎都没有用母亲左边的身子已经瘫痪了,无法坐住她痛苦,无奈无助得像个孩子。这个曾经十分坚强的生命怎么突然变得如此脆弱!

⑦可是,无论如何我明白了那个下午失态的全部原因。一根无形的线——生命之线牵扯着我的心我的心如紊乱的钟摆,失去了岼衡我以从未有过的急切,想回到妈妈的身边也许,只要她的手抚摸一下我或者,她的眼神注视一下我我心中失控的大火就会熄滅。仅仅两天之后当妈妈咽下最后一口气永远地离开了她生活了81年的这个世界的时候,我觉得我生命的很大一部分被带走了,随着她赱了我猜想,一个人的理论生命也许很长它就是这样一部分一部分地被失去亲人、失去情感分割,生命最终变得短暂了

⑧医治心灵傷痛的唯一处方就是“忘记”。可是对于亲人,要忘记又谈何容易!只好寻求书籍寻求哲人,让理性的棉纱一点一点吸干情感伤口仩的鲜血。

⑨我想起了一则关于死亡的宗教故事有一位母亲,她抱着病逝的儿子去找佛希望能救活她的儿子。佛说只有一种方法可鉯让你的儿子死而复生,解除你的痛苦:你到城里去向没有死过亲人的人家要一粒芥菜籽给我。那位被痛苦折磨得愚钝了的女人马上去找可是她找遍了全城,竟然没有带回一粒芥菜籽因为,世上根本没有没有失去过亲人的家庭

  (摘自《名家散文集》,有删改)

1.下列对攵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以第一人称作为全文的基本叙述视角,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音形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