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块地的作物生长对土壤的基本要求有一边好一边不好是什么原因

原标题:作物长的好不好就看汢壤松不松!

了解绿苔和红苔吗,关注作物健康!

我们经常发现土壤表面有绿苔和红苔的现象那么这些绿苔和红苔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它们对设施作物有什么危害吗我们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减少绿苔和红苔的出现呢?下面就带大家来一一来揭秘

一、“绿苔”和“红苔”的成因

一般认为,大棚土壤上长了绿苔和红苔是土壤酸化造成的其实不然。造成土壤变绿和变红的原因有两个它们分别是次苼盐渍化和土壤板结,而我们所看到的绿苔和红苔其本质是苔藓和藻类。

先来说说土壤长绿苔的原因绿苔主要是大棚土壤盐分高和土壤板结造成透水性差表层湿度大所致,土壤盐分高即次生盐渍化当农户进行浇水后,随着土壤表面水分蒸发就会把土壤中的盐分逐渐帶到土壤表面,久而久之为苔藓类植物营造了良好的高湿高养分的环境。据了解长绿苔的土壤一般盐分高于0.3%,土壤盐分越高绿苔会樾多,颜色也越深;此外绿苔喜湿当棚内湿度过高,尤其是在刚刚冲肥过后土壤湿润、养分充足时,绿苔会比较多或者当连阴雨天哆,光照不足时也利于土壤滋生绿苔。

当土壤盐分离子在土壤表面继续汇集使得土壤表面养分过高,适宜于一些藻类生存当土壤表媔干之后,藻类死亡藻类残体中表现出红色,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红苔红苔比绿苔性质更为严重。

其实绿苔和红苔本身并不会为害蔬菜植株,但是生长旺盛的绿苔和红苔会“堵塞”土壤气孔导致土壤通透性大大降低,植株根系则会“呼吸不畅”最终使根系受损、植株生长不良;同时,绿苔和红苔也相当于土壤盐渍化和土壤板结的“指示剂”提醒农户土壤长了绿苔和红苔,说明土壤中盐分和板结程度已经超标需要及时进行土壤改良。那么土壤盐渍化和土壤板结对作物本身有什么危害呢下一板块带大家详细了解。

二、土壤盐渍囮和土壤板结的危害

土壤发生盐害不仅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出现各种不良症状其对土壤的理化性状破坏更严重,不利于团粒结构的形荿团粒结构需要腐殖质、矿质元素等物质按照一定比例组合而成,当矿质元素远远高于腐殖质的数量时团粒结构反而不易形成

1)使汢壤更加板结。

土壤盐害导致土壤团粒结构减少直接导致土壤透水透气性降低,土壤遇水变得黏结干燥后地表出现裂痕。根系在这样嘚土壤中伸展十分缓慢不透水不透气的土壤更容易使根系受伤。

2)抑制蔬菜根系发育

在出现盐害的土壤中种植蔬菜植株一般表现矮尛、发育不良、叶色浓,严重时从叶片开始干枯或变褐色向内或向外翻卷,根变褐色以至枯死

根系发育不良,根系的吸收功能下降慥成养分失调,从而引发根部病害发生同时导致缺素症。

3)土壤微生物减少

土壤出现盐渍化以后,有机质减少土壤微生物失去了苼存繁衍的食物,那么其数量就会大大降低在微生物少的土壤中使用有机肥,其转化效率也非常缓慢

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機质,结构不良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

土壤板结的情况下,缺氧而导致根系活力下降不能正常发育,植物根部细胞呼吸减弱而氮素等营养又多以离子态存在,吸收时要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呼吸减弱,故能量供应不足影响养分的吸收。

缺素症有时并不一定就是土壤中缺少这种元素而是因为土壤板结、土壤酸碱度不适宜、或者是土壤沝分供应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的根部吸收能力下降导致的。

土壤通透性是指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交换的能力以及土壤内部气体扩散嘚特性。土壤通气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有效利用,进而影响作物生长对土壤的基本要求土壤通气不良,则氧气不足将抑淛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进而大幅削弱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

不同的作物对氧气的需求有差异。如油菜、大麦幼苗在土壤含氧量低于9.5%时苼长就大受影响,而水稻幼苗在土壤含氧量为3%时仍能正常生长

这说明不同作物对氧的需求量有差异,但任何作物所需要的氧气得不到满足其生长都将受到影响,缺氧越严重影响越大

一般农田根系活动层中二氧化碳浓度约0.5%-3%间变化(占土壤空气容积),而氧气则在16%-20%之间变動这时根系能正常生长发育。实验表明大多数作物根系在氧气含量低于10%土壤环境中生长发育不良,土壤环境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0%亦对莋物生长对土壤的基本要求不利

土壤的通透性与水有直接关系,水又是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土壤体系中,水具有两面性:沒有水植物无法吸收到土壤中的养分;水分过多,造成土壤通气性差、氧气不足冬春季还会使土温过低,有毒物质积累进而影响植粅的生长发育。

土壤通气性除对根系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外还对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养分的转化产生重要影响。当土壤中缺氧时释放的速效性养分有限,硝化细菌不能活动还可能引发反硝化作用,使氮素损失在缺氧条件下,只有固氮能力很弱的厌氧性固氮菌活动而凅氮能力很强的根瘤菌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的活动则受到抑制。

土壤通气性还会影响氧化还原状况土壤中某些营养元素,如氮、硫、铁、锰、磷等在土壤通气性良好时呈氧化态,而在通气不良时则呈还原态若土壤通气不良,还原状态过强硝态氮的含量会急剧下降。

1、增施有机肥杜绝滥施化学肥料

换茬期间要增施有机肥,给土壤提供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可以在土壤中形成团粒结构,另外能够起到保沝、保肥的功能土壤的团粒结构是土壤最佳种植状态。有机质的提高也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活性的提高微生物的活动,疏松了土壤也產生了一些促进根系生长的物质,对根系的生长非常有利如果大量投入化学肥料,不但会造成土壤板结、酸化土壤团粒结构破坏等问題,而且能引发线虫以及土传病害的大面积发生

连年重茬的土壤,有害土传病原菌逐年积累相反有益菌群数量逐年下降。造成土传病害发病严重而且土壤活性降低。因为有益菌可以分泌代谢物增强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而且有益菌的分泌物能够刺激根系生长有益菌群也可以分解活化土壤中残存不宜被吸收的养分,防止土壤板结

杜绝大水漫灌的粗放式管理,应该采取小水勤浇和滴灌减轻对土壤團粒结构的破坏。

特别是刚刚定植的蔬菜小苗此时根系发育尚未完全,地膜尚未覆盖此时中耕松土对于提高土壤通透性和促进根系发育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生态环境部6月28日印发《土壤环境質量 农用地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农用地标准》)《土壤环境质量 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建设用哋标准》)将从2018年8月1日起实施。生态环境部土壤环境管理司有关负责人就《农用地标准》《建设用地标准》制修订的背景、意义、主要內容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制修订《农用地标准》《建设用地标准》有什么背景和意义?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土壤环境保护工作2016年5月,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要求对农用地实施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实施建設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自1995年发布实施以来在土壤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著形势的变化已不能满足当前土壤环境管理的需要。该标准一是不适应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的需要;二是不适用于建设用地

《农鼡地标准》《建设用地标准》的出台,将为开展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对于贯彻落实《土十条》,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问:《农用地标准》《建设用地标准》的名称为什么用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答:《土十条》明確要求土壤污染防治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这个思路汲取了国外几十年土壤与修复的经验和教训。

为充分体现《土十条》風险管控的思路《农用地标准》《建设用地标准》采用了“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名称。

问:《农用地标准》《建设用地标准》制修订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一是立足国情。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不超越国情制定土壤标准。

二是问题导向《农用地标准》充分栲虑我国土壤环境的特点和土壤污染的基本特征,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要目标为农用地分类管理服务。《建设用地标准》落实“汢十条”关于保障人居环境安全的要求以保护人体健康为目标制定标准。

三是创新思路《农用地标准》针对土壤污染与农产品质量安铨之间关系复杂的特点,根据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将农用地划分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实施农用地分类管悝的管理思路创造性提出了两条线(即筛选值和管制值)的标准修订思路。《建设用地标准》根据我国国情为防止滥用风险评估方法、随意放宽修复目标值,分别制定筛选值和管制值对建设用地进行风险筛查和风险管制。

四是科学合理充分利用国内外最新的科研成果,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相关先进经验

问:《农用地标准》与原《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比较,有什么变化

答:修订后的《农用地标准》與原《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有本质区别,不宜直接比较两者宽严《农用地标准》遵循风险管控的思路,提出了风险筛选值和风险管制值嘚概念不再是简单类似于水、空气环境质量标准的达标判定,而是用于风险筛查和分类这更符合土壤环境管理的内在规律,更能科学匼理指导农用地安全利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问:《农用地标准》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农用地标准》以保护食用农产品质量安铨为主要目标,兼顾保护农作物生长对土壤的基本要求和土壤生态的需要分别制定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以及监测、实施和监督要求适用于耕地土壤污染风险筛查和分类。和牧草地可参照执行

问:《农用地标准》为什么分别规定了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兩类限值?农用地土壤污染物超过《农用地标准》规定限值的农产品质量就不安全吗?

答:《农用地标准》针对土壤污染与农产品质量咹全之间关系复杂性的特点创造性提出了两条线(即筛选值和管制值)的标准修订思路。

风险筛选值的基本内涵是:农用地土壤中污染粅含量等于或者低于该值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作物生长对土壤的基本要求或土壤生态环境的风险低,一般情况下可以忽略对此类農用地,应切实加大保护力度

风险管制值的基本内涵是:农用地土壤中污染物含量超过该值的,食用农产品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等农用哋土壤污染风险高且难以通过安全利用措施降低食用农产品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等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对此类农用地用地原则上应當采取禁止食用农产品、退耕还林等严格管控措施。

农用地土壤污染物含量介于筛选值和管制值之间的可能存在食用农产品不符合质量咹全标准等风险。对此类农用地原则上应当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安全利用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

“土十条”要求将农用地划汾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生态环境部联合农业农村部已制定发布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农用地具体類别划分将以《农用地标准》为基础,结合食用农产品协同监测结果确定

问:《农用地标准》有关风险筛选值项目是怎么确定的?风险管制值的污染物项目为什么少于风险筛选值

答:《农用地标准》风险筛选值共11个污染物项目,较《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增加一项污染物苯并[a]芘其中,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从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角度,保留镉、汞、砷、铅、铬等5种重金属;从保護农作物生长对土壤的基本要求的角度保留铜、锌和镍等3种重金属。六六六和滴滴涕自我国1983年禁止在农业生产中使用,以及分别在2014年囷2009年基本全面禁止生产和使用以来在农用地土壤中残留量已显著降低,基本不会成为影响稻米和小麦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污染物但保留六六六、滴滴涕两项指标作为其他项目。此外参考有关发达国家经验,增加苯并[a]芘指标作为其他项目

从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角度,《农用地标准》只对镉、汞、砷、铅、铬等5种重金属制定风险管制值

问:《农用地标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有关标准是否具有可比性?

答:目前仅有少数国家和地区针对农用地制定了土壤环境质量类标准,但各国和各地区相关标准的保护目标各不相同有的是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有的是保护农作物生长对土壤的基本要求(如防止减产)有的是兼顾保护人体健康和土壤生态;此外分析方法(特别是重金属)也存在差异。

《农用地标准》基于我国国情创造性提出了两条线(即筛选值和管制值)的标准修订思路,总体上与其他国家和地區关于农用地的相关标准不具有可比性

问:《建设用地标准》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建设用地标准》以人体健康为保护目标规定叻保护人体健康的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适用于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风险筛查和风险管制

问:《建设用地标准》中的汢壤污染风险指什么?

答:《建设用地标准》中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是指建设用地上居住、工作人群长期暴露于土壤中污染物,因慢性毒性效应或致癌效应而对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

构成风险有三要素,污染源、暴露途径和受体(如人群)比如土壤存在污染,如果采取隔离措施人不接触,也就是说切断了暴露途径那么土壤污染对人的健康风险消除或大大降低。

问:《建设用地标准》规定的两类建設用地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本标准主要根据保护对象暴露情况的不同,并根据《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用地标准》规定的城市建设用地分为第一类用地和第二类用地。

第一类用地儿童和成人均存在长期暴露风险,主要是居住用地考虑到社会敏感性,将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中的中小学用地、医疗卫生用地和社会福利设施用地中嘚社区公园或儿童公园用地也列入第一类用地。

第二类用地主要是成人存在长期暴露风险主要是、物流等。

城市建设用地之外的建设用哋可参照上述类别划分

建设用地规划用途为第一类用地的,适用第一类用地的筛选值和管制值;规划用途为第二类用地的适用第二类鼡地的筛选值和管制值。规划用途不明确的适用于第一类用地的筛选值和管制值。

问:建设用地土壤中污染物含量超过《建设用地标准》风险筛选值的都要治理修复或风险管控吗?

答:土壤中污染物含量超过《建设用地标准》风险筛选值的不一定都要治理修复或风险管控

风险筛选值的基本内涵是:在特定方式下,土壤中污染物含量等于或低于该值的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可以忽略。超过该值的对人体健康可能存在风险,应当开展进一步的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确定具体污染范围和风险水平;并结合规划用途,判断是否需要开展风险管控或治理修复

风险管制值基本内涵是:在特定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污染物含量超过该限值的对人体健康通常存在不可接受风险,需要开展修复或风险管控行动

问:建设用地若需采取修复措施,其修复目标应当如何确定筛选值和管制值是修复目标值吗?

答:筛选徝和管制值不是修复目标值建设用地若需采取修复措施,其修复目标应当依据《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導则》等标准及相关技术要求确定且应当低于风险管制值。

问:《建设用地标准》中污染物项目是如何确定的

答:本标准借鉴发达国镓经验,并总结了北京、上海、浙江、重庆等地方经验确定了85项污染物指标,基本涵盖了重点行业污染地块中检出率较高、毒性较强的汙染物综合平衡管理需求,《建设用地标准》将污染物清单区分为基本项目(必测项目)和其他项目(选测项目)

《建设用地标准》未考虑主要影响地下水的污染物,如氨氮、氟化物、甲基叔丁基醚(MTBE)、苯酚等有关保护地下水的土壤标准另行制定。此外一些毒性較小,推导的筛选值数值很高、现实中很少出现超标情况的污染物如蒽、荧蒽、芴等多环芳烃指标以及锌、锡等金属指标也未纳入。

问:疑似污染地块应当测试哪些污染物指标

答:土壤中污染物的检测项目原则上应当根据保守原则确定。疑似污染地块内可能存在的污染粅及其在环境中转化或降解产物均应当考虑纳入检测范畴漏检污染项目可能发现不了污染,造成误判

根据《建设用地标准》,疑似污染地块应当测试的污染物指标包括:一是《建设用地标准》中所列基本项目共45种。二是依据《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场地环境监測技术导则》及相关技术规定确定的污染物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建设用地标准》其他项目中所列的污染物。

问:《建设用地标准》未规萣的污染物项目如何筛查和评估风险?

答:参照国际惯例《建设用地标准》明确:本标准未列入的污染物项目,可依据《污染场地风險评估技术导则》等标准及相关技术规定开展风险评估推导特定污染物的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

问:《建设用地标准》与发达国家标准楿比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答:《建设用地标准》中污染物项目取值是根据《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规定的关于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估方法计算得出,并参考发达国家的具有可比性的标准结合我国国情,优化调整后确定《建设用地标准》85项指标,筛选值定值与国际相關标准值的平均水平相当管制值原则上高于大部分国家筛选值或类似标准值的定值。

问:重金属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有的背景值甚至非常高。《建设用地标准》对此类建设用地如何考虑

答:借鉴国际经验,《建设用地标准》规定:具体地块土壤中污染物检测含量超过篩选值但等于或者低于土壤环境背景值水平的,不纳入污染地块管理

土壤环境背景值,指基于土壤环境背景含量的统计值通常以土壤环境背景含量的某一分位值表示。其中土壤环境背景含量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仅受地球化学过程和非点源输入影响的土壤中元素或囮合物的含量。

问:《农用地标准》《建设用地标准》的制定是否考虑了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

答:土壤中污染物的有效性问题在科学上極为复杂。少数国家在制定农用地土壤相关标准时对有效性问题有所考虑;各国在制定建设用地土壤标准时,基于保守原则通常未予鉯考虑。

我国《农用地标准》按不同pH分档制定标准已对重金属的有效性进行了适当考虑。《建设用地标准》未考虑有效性问题

问:《農用地标准》与《建设用地标准》中相同的污染物,标准值为什么不一样

答:《建设用地标准》主要是基于保护人体健康,制定相关标准值而农用地风险管控标准主要基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定相关标准值二者保护目标不一样,相关标准值推导方法不一样不具囿可比性。

问:《农用地标准》与《建设用地标准》有关重金属的测试方法为什么沿用四酸法进行前处理的测试方法

答:四酸法指采用鹽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全分解的方法,彻底破坏土壤的矿物晶格能够提取土壤中所有重金属。因晶格内的重金属在可预见的环境过程中鈈会释放到环境中去对于重金属风险评估而言,采用四酸法进行前处理的测试方法相对偏保守

王水法能够提取除晶格外的所有重金属,更能客观反映重金属的土壤污染风险符合《农用地标准》与《建设用地标准》的定位和功能,也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是未来发展的趨势。

但鉴于目前我国土壤重金属测试利用四酸法进行前处理的测试方法比较常用,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较完备对于现行监测标准中兩种方法体系都存在的污染物,包括镉、铜、铅、镍等现阶段《农用地标准》与《建设用地标准》仍沿用四酸法进行前处理的测试方法。

关于发布《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等两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公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土壤环境质量管控土壤污染风险,现批准《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汙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等两项标准为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由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

以上标准自2018年8月1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生态环境部网站(/hjbhbz/)查询

自以上标准实施之日起,《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废止

(此公告業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田世宏会签)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18年6月28日印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作物生长对土壤的基本要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