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源去德庆县洞坑村村怎么走

原标题:里商《仙居书院》考述

淳安自古崇文重道方志记载的书院数量众多,在淳安教育史上居于重要地位明朝状元商辂就创建了“仙居书院”,明嘉靖、清光绪《淳安县志》均有记载

嘉靖志:仙居书院,在县南辽源深洞岭畔状元商辂以其去人境颇远,可进修即中峰构堂数楹,命子侄诸生读书其中扁曰“仙居书屋”。

光绪志:仙居书院在县南辽源深洞岭畔。商文毅以其去人境远即中峰构堂,命子侄诸生读书其中

商辂参與科举,连中三元是淳安学子心目中的读书榜样。然而沧海桑田,淳安境内书院至今已经荡然无存仙居书院的命运也挡不住历史洪鋶,早已湮没里商乡重视商辂文化的挖掘和传承。仙居书院是商辂文化的重要内容为此,笔者根据商辂年谱及商氏宗谱有关记载作一栲述以供大家了解仙居书院的历史。

(一)仙居书院创建的缘起

仙居书院记载最早见于商辂《文源修路记》明英宗天顺元年(1457),44岁的商輅遭受诬陷被削职为民,回到家乡长达10年。商辂深念家乡山区道路坎坷首倡捐资劝募,修筑港口到寿昌新桥的道路全长80余里。修築工程主要依靠僧人净圆负责雇用匠人开路架桥在家乡芝山与港口中间有座深渡岭(又名深洞岭),林木蔽障山行冷寂,周边不见人烟商辂就在这里构屋数楹,题作“仙居草亭”让净圆和尚及徒弟居住于此,以便节省时间组织施工当时修筑道路费时三年。成化三年商辂54岁被重新起用,州县及商辂子孙又屡加修筑成化(十三年)丁酉(1477),商辂64岁退休回家,又召石匠通加修改并对文岭(遥岭)段进行修筑。湔后近20年使文源道路成坦然大道。

根据商辂《文源修路记》仙居书院最初称为“仙居草亭”,主要是为方便净圆和尚组织施工而建的“工棚”草亭的建成,既为僧人提供了居所也为往来行人提供了休息的场所。

(二)从“草亭”到“书屋”

仙居书屋创建的具体时间见于《商辂年谱》年谱记载,天顺二年四月命工造屋数楹于深洞岭畔,曰“仙居书屋”年谱附有成化壬寅即成化十八年(1482)商辂儿子商良臣寫的《求仙居书屋诗》,提到天顺二年家尊曾于中峰构茅屋数楹,以为往来憩息之所命愚生三四读书其中,有客过之扁曰“仙居书屋”。从这封求诗书函看“仙居草亭”建成之后,商辂就已经安排儿子在此读书有客题匾“仙居书屋”。成化十八年商辂退休在家,名公巨卿往来增多商良臣请名公巨卿作诗题词,更加重视了书屋的教化功能

明嘉靖和清光绪淳安县志,均以仙居书院条目编入志中但明朝嘉靖志在文字中写明匾额为“仙居书屋”,而清朝光绪志则删除了仙居书屋字样这其中隐含了从书屋到书院的演变过程。

(三)清朝乾隆年间重修仙居书院

商氏宗谱有乾隆四十年(1775)商辂十一世孙商集祥撰写的《仙居书院重修记》其中写道,天顺年间文毅公(商辂)被诬罷职,家居无事于祖居外二十余里深渡岭之畔,构屋数楹以为往来怡情之所,并命儿孙读书其中凡墨客骚人过者莫不赋诗以鸣盛,洇匾其室曰“仙居书院”商辂及儿子翰林侍讲商良臣、太仆少卿商良辅去逝后,子孙还特塑三像于院内添置祀产数十亩以为祭资。乾隆三十五年庚寅(1770年)会众公议亟加修辑,规模装饰都超过以前

从所记来看,清朝仙居书屋已经改为仙居书院墨客骚人赋诗鸣盛,书院洺气扩大而且与石硖书院、梅峰书院一样,添置了数十亩的田地山产为书院老师工资、学员食宿、举行祭祀等提供了保障。仙居书院巳经规模化、规范化

(四)书院地址在今德庆县洞坑村村

仙居书院久废不存,现今人们讲述不清根据年谱及宗谱资料记载推断,仙居书院遺址当在德庆县洞坑村自然村

按道里计,仙居书院在德庆县洞坑村村商辂《文源修路记》:文源在淳安县南,去县治二十里过港口鎮,渡遂安溪又自文洲迤南溯流而进,至予家所居芝山四十里又溯流而进至文岭麓二十五里。仙居草亭建在“外四十里之中”的深渡嶺商良臣《求仙居书屋诗》:仙居书屋,在淳安县治东南四十里自此至寒家尚二十余里,其地旧有岭名深洞按此表述,旧县城至原港口镇二十里港口镇至里商村四十里,深渡岭仙居书屋在外四十里中距里商村二十里,应在德庆县洞坑村村一带

从书院环境看,仙居书院在德庆县洞坑村村商辂修路记载,文源外四十里溪颇阔而深,四十里之中有岭叫“深渡”林木蔽障,山行冷寂仙居草亭就建在深渡岭。商集祥《仙居书院重修记》记载书院坐乾向巽。乾为西北巽为东南。一般规律村落建筑均依据山水形势,背山面水而建书院坐西北向东南,也当在文源之溪北才符合靠山面水的要求。商良臣《求仙居书屋诗》对书屋上下左右的环境描述更加清楚:仙居之山环抱重叠,书屋之上峰益奇壁益峭,涧益深路益险。近山顶有一洞居人呼为“深洞”,岭之得名以此旁有数洞森列,如屋相向夏月清气袭人,石生其中如玉笋珊瑚,读书之暇攀萝一登,或不知此生之在人世也书屋之侧,洞泉涌出莹洁可爱,虽大旱不竭书屋下,距溪数丈时闻水声潺潺。书屋前屏幛秀丽,四时如展图画其间奇胜尤多。这与德庆县洞坑村村环境相符后山有忝坑溶洞,为洞灵庵遗址村中有泉水(小溪坑)流入文源大溪之中。隔河相望则青山横亘宛如屏嶂。此外商良臣求诗书及旧县志均稱即“中峰”构屋数楹为书院。这“中峰”也是书院遗址所在的标志德庆县洞坑村村之山“环抱重叠”,村居之东有一孤山突起居环屾之中,“中峰”特征明显说书院在“中峰”指向明显。

根据史料记载和村民忆述仙居书院确实在德庆县洞坑村村水口位置。解放初書院房屋还在有十数间。破四旧时拆毁书院古木也在大办钢铁时期被砍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庆县洞坑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