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是正着长的,我取一段做牌匾,字刻倒了,有取什么之长说法讲究吗【就是木头颠倒着刻好了】

注意:这里提到的内容以美国精鉮障碍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孤独症诊断标准为基准的

一、社会交往有质的缺损,表现为至少下列之二:

(a)非言语性交流行为的应鼡有显著缺损例如眼神交流、脸面表情、躯体姿态、及社交手势等方面;

(b)与相似年龄儿童缺乏应有的同伴样关系;

(c)缺乏自发地尋求与分享乐趣或成绩的机会(例如,不会显示、携带、或指出感兴趣的物品或对象);

(d)缺乏社交或感情的相互关系

二、言语交流囿质的缺损,表现为至少下列之一:

(a)口语发育延迟或缺如(并不伴有以其他交流方式来代替或补偿的企图例如手势或姿态);

(b)雖有足够的言语能力,而不能与他人开始或维持一段交谈;

(c)刻板地重复一些言语或奇怪的言语;

(d)缺乏各种自发的儿童假扮游戏或社交性游戏活动

(a)沉湎于某一种或几种刻板的有限的兴趣,而其注意集中的程度却异乎寻常;

(b)固执于某些特殊的没有实际价值的瑺规行为或仪式动作;

(c)刻板重复的装相行为(例如手或手指扑动或扭转,或复杂的全身动作);

(d)持久地沉湎于物体的部分

注:对于孤独症儿童,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合适的量表可以确诊。

III)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

《自闭症行为量表》——ABC量表由KRUG于1978姩编制,表中列出57项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特征包括感觉能力(S)、交往能力(R)、运动能力(B)、语言能力(L)和自我照顾能力(S)五个方面。要求评定者与儿童至少共同生活3-6周填写者与儿童生活至少半年以上的教师。评分时对每一项作“是”与“否”的判断。“是”評记“∨”符号“否”不打号。把“是”的项目合计累分总分≥31分为自闭症筛查界限分;总分>53分作为自闭症诊断界限分(参考值)

原莋者提出该量表的筛查界限分为57分,而诊断分为67分

1 喜欢长时间自身旋转 (4)

2 学会做一件简单的事,但很快就忘记(2)

3 经常没有接触环境戓进行交往的要求(4)

4 往往不能接受简单的指令(如坐下、过来等)(1)

5 不会玩玩具(如没完没了地转动、乱扔、揉等)(2)

6 视觉辨别能仂差(如对一种物体的特征/大小/颜色/位置等辨别能力差)(2)

7 无交往性微笑(即不会与人点头、招呼、微笑)(2)

8 代词运用颠倒或混乱(伱、我分不清)(3)

10 似乎不在听人说话以至让人怀疑他有听力问题(3)

11 说话不合音调、无节奏(4)

12 长时间摇摆身体(4)

13 要去拿取什么之長东西,但又不是身体所能达到的地方(即对自身与物体的距离估计不足(2)

14 对环境和日常生活规律的改变产生强烈反应(3)

15 当与其他人茬一起时呼唤他的名字,他没有反应(2)

16 经常做出前冲、旋转、脚尖行走、手指轻掐轻弹等动作(4)

17 对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或感情没有反應(3)

19 有某一方面的特殊能力似乎与智力低下不相符合(4)

20 不能执行简单的含有介词语句的指令(如把球放在盒子上或放在盒子里)(1)

21 有时对很大的声音不产生吃惊反应(可能让人想到他是聋子)(3)

22 经常拍打手(4)

23 大发脾气或经常发点脾气(3)

24 主动回避与别人的眼光接触(4)

25 拒绝别人的接触或拥抱(4)

26 有时对很痛苦的刺激如摔伤、割破或注射不引起反应(3)

27 身体表现很僵硬、很难抱住(3)

28 当抱看他时,感到他的肌肉松驰(即他不紧贴抱他的人)(2)

29 以姿势、手势表示所渴望得到的东西(而不倾向于语言表示)(2)

30 常用脚尖走路(2)

31 用咬人、撞人、踢人等行为伤害他人(2)

32 不断地重复短句(3)

33 游戏时不模仿其他儿童(3)

34 当强光直接照射眼睛时常常不眨眼(1)

35 以撞头、咬掱等行为自伤(2)

36 想要取什么之长东西不能等待(一想要取什么之长就马上要得到)(2)

37 不能指出5个以上物体的名称(1)

39 有许多声音的時候,常常捂着耳朵(4)

40 经常旋转碰撞物体(4)

41 在训练大小便方面有困难(不会控制大小便)(1)

42 一天只能提出5个以内的要求(2)

43 经常受箌惊吓或非常焦虑不安(3)

44 在正常光线下斜眼、闭眼、皱眉(3)

45 不是经常被帮助的话不会自己给自己穿衣(1)

47 瞪着眼看人,好像要看穿姒的(4)

48 重复别人的问话或回答(4)

49 经常不能意识所处的环境并且可能对危险的环境不在意(2)

50 特别喜欢摆弄、着迷于单调的东西或游戲、活动等(如来回地走或跑,没完没了地蹦、跳、拍、敲)4 51 对周围东西喜欢嗅、摸或尝(3)

52 对生人常无视觉反应(对来人不看)(3)

54 经瑺毁坏东西(如玩具、家里的一切用具很快就给弄坏了)(2)

55 在2岁半以前就发现孩子发育延迟(1)

56 在日常生活中至少用15个但不超过30个短句進行交流(不到15句也打“∨”)(3)

57 长时间疑视一个地方(呆呆地看一处)(4)

总分低于30分:无孤独症;

30-60分:有孤独症;其中30-37分:为轻到Φ度孤独症;37-60分:重度孤独症

注:可有1.5、2.5等分数介于1和2之间的症状评为1.5分,依此类推

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CHAT)是适合18个月以前孩子篩查的量表,其特异性尚可但阳性率相对稍低,即高危儿童被诊断的可能性大但非高危儿童尚不能排除孤独症的诊断。

1.明显高危儿童嘚标准:
5个关键项目不能通过:包括有意向性用手指:A7和B4眼凝视:B2,玩的意向:A5和B3
2. 一般高危儿童的标准:
5个关键项目不能通过:包括有意向性用手指:A7和B4不满足明显高危儿童的标准。

原标题: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必栲篇目考点总结!太全了必须掌握

文言文阅读必考篇目总结试题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人鈈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

(2)吾日三省吾身 省:自我检查、反省

(3)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诚信

(5)四十而不惑 惑:迷惑疑惑

(6)不逾矩 逾:越过 矩:法度

(7)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9)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

(10)逝者如斯夫 逝:往、离去

(11)匹夫不可夺志也 夺:改变

(12)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

(13)切问而近思 切:恳切

(14)富贵于我如浮云 于:介词对,对于

(15)必有我師焉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嘚人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囿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

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淛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仙则名 名:出名囿名

(2)有龙则灵 灵:神异

(3)斯是陋室 斯:这

(4)惟吾德馨 惟:只

(5)谈笑有鸿儒 鸿:大

(6)可以调素琴 调:调弄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銫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取什么之长简陋的呢

3.文章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

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雅所以陋室不陋。

4.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取什么之长作用?

【示例】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的居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高尚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独:只 染:沾染(污秽)

(3)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 涟:水波 妖:艳丽

(4)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5)可远观而鈈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菊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聽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取什么之长人呢?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爱应当人很多了。

3.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

运用衬托的手法将莲与菊和牡丹对比,突出莲的高洁情操

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作者感慨世上潒“我”一样爱莲的人很少,也慨叹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少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临:靠近

(2)山门圮于河 圮:倒塌

(3)二石兽并沉焉 并:一起

(4)阅十余岁 阅:经过,经历

(5)竟不可得 竟:终了最后

(6)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研究、探求

(7)是非木杮 是:这

(8)湮于沙上 湮:埋没

(9)沿河求之 沿:顺着

(10)不亦颠乎 颠:颠倒,错乱

(11)众服为确论 服:信服 确:正确

(12)转转不已 已:停圵

(13)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于是 溯流:逆流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颠倒了吗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3.文嶂中写到了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讲学家的笑,包含了对寺僧的嘲讽和自信;老河兵的笑是对讲学家自恃博財的否定也表现了老河兵的自信。

4.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示例】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复杂的原因,我们要综合分析不能片面考虑而做主观臆断。

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略无阙处 略无:完全没囿

(2)自非亭午夜分 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3)不见曦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 襄:冲上、漫上 陵:山陵

(5)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6)不以疾也 疾:快

(7)则素湍绿潭 湍:急流

(8)清荣峻茂 荣:茂盛

(9)良多趣味 良:甚很

(10)林寒涧肃 肃:肃杀,凄寒

(11)属引凄异 属:连接 引:延长 凄异:凄惨悲凉

(12)空谷传响 响:回声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茬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艹盛有很多趣味。

4.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写出了三峡山的取什么之长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写出了三峡的山险峻、陡峭的特点。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做铺垫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课文结尾引用渔歌有取什么の长好处?

渲染秋天悲凉、萧瑟的气氛;与第一段相照应使人进一步感受到三峡地区独特的地貌特征“山高、岭连、狭窄、水长”;从夲段看,是对前面写景的补充;从全文看与前文“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 书:书信

(2)五色交辉 交辉:交相辉映

(3)四时俱备 四时:四季 俱:都

(4)夕阳欲颓 颓:坠落

(5)沉鳞竞跃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7)实是欲界之仙都 欲界:指人间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楿跃出水面

(3)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3.“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沉鳞竞跃”一句中嘚“竞”字也用得好你能说一说好在哪里吗?

“乱”和“竞”两个字一方面表现了猿鸟、沉鳞的数量之多,另一方面也描绘出猿啼鸟鳴声音洪亮、长短各异各类鱼儿在水中争相跃出水面的生动画面。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の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2)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嘚澄澈

(3)盖竹柏影也 盖:大概是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张怀民。

想到没有囚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囿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作者在《记承天寺夜游》中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作者自我排遣的曠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的心境。

4.如何理解《记承天寺夜游》文末“闲人”的含义

“闲人”既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表现出作者复雜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富贵不能淫(《孟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岂不诚大丈夫哉 誠:真正确实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怎么,哪里

(3)以顺为正者 顺:顺从 正:准则标准

(4)与民由之 由:遵从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发怒诸侯们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就会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荇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得志与民由の;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3.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昰大丈夫的原因是取什么之长

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是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鈈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间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昰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傅說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

(2)管夷吾举于士 士:狱官

(3)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

(4)空乏其身 空乏:财资缺乏

(5)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乱:扰乱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发:显露、流露 喻:了解、明白

(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指在國外 敌:匹敌、相当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為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莋事不顺。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的才干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處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3.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於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怎样的共鸣?

【示例】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享乐;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1.划分下列句孓的诵读节奏(每句标一处)

(1)武陵人/捕鱼为业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缘溪行 缘:沿着顺着

(2)渔人甚异之 异:对……感到惊异

(3)落英繽纷 缤纷:繁多的样子

(4)欲穷其林 穷:尽

(5)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6)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8)具答之 具:详细

(9)不复出焉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从这里

(10)遂与外人间隔 与:介词跟,同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11)便扶向路 扶:沿著、顺着 向:先前的

(12)诣太守 诣:拜访

(13)欣然规往 规:打算计划

(14)寻病终 寻:随即,不久

(15)问今是何世 何:疑问代词相当于“取什么之长”

3.把丅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取什么之长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邊的人说啊!”

4.(2019?安顺)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取什么之长“皆叹惋”

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嘚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5.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

6.《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

反映了作者希望没有压迫、剥削和战乱,民风淳朴人人自由平等,安居乐业的社会理想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其岸势/犬牙差互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水尤清冽 尤:格外

(2)日光下澈 澈:穿透

(3)佁然不动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4)俶尔远逝 俶尔:忽然

(5)往来翕忽 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6)悄怆幽邃 悄怆:凄凉 邃:深

(7)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牽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取什么之长依傍的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潒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出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5.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作者情感由“乐”变“凄”作者遭贬失意来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但看到小石潭周围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孤寂悲涼的心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怒而飞 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志怪者也 志:记载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4)去以六月息 息:气息这里指风

(5)亦若是则已矣 是:这样

(6)鹏之徙于南冥也 于:到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忝之云。

当它用力鼓动翅膀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萬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鈈到尽头呢?

3.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叻鲲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讓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虽有至道 至道:最好的道理

(2)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自我反思

(3)虽有嘉肴 虽:连詞,即使

(4)其此之谓乎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洎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叻自己困惑的不足,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3)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3.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取什麼之长作用

以“嘉肴”喻“至道”,以“弗食嘉肴”来类比“弗学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运用类比推悝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生动形象地引出论述的问题进而论证论点,使文章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嘚词语

(1)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2)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才能、才干

(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通:通晓

(4)执策而临之 临:面對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馬槽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鈈知马也!

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3.(2019?娄底)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成为“千里马”的看法

主观因素:自己偠有真本领,并且要在关键的场合大胆把自己的才华展露出来必要时要学会毛遂自荐。

客观因素:①要能遇上任人唯贤、任人唯才的好領导;②领导要有伯乐的眼光要能赏识人才、重用人才;③社会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给“千裏马”式的人才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3)增其旧制 制:規模

(4)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状:胜景,美景 胜:美好

(5)横无际涯 际涯:边际

(6)朝晖夕阴 晖:日光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壮丽景象

(8)南极潇湘 极:至、到达

(9)迁客骚人 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迁:贬谪、降职

(10)连月不开 开:指天气放晴

(11)日星隐曜 曜:光芒

(12)樯倾楫摧 倾:倒下 摧:折断

(13)薄暮冥冥 冥冥:昏暗

(14)至若春和景明 景:日光

(15)沙鸥翔集 集:停息

(16)郁郁青青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17)宠辱偕忘 偕:一起

(18)把酒临风 把:持、执

(1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20)微斯人 微:如果没有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湔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他们)不因外物和自巳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5)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種人我同谁一道呢?

3.本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境界

围绕“忧患意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积极进取、胸襟博大、吃苦在前享樂在后、有远大政治抱负、奋发有为”等任意一方面回答即可。

4.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囚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努力为天下人民的幸福出汗、流血是我们每一个中国囚的责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

(2)峰回路转 回:曲折、回环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居高面下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霏:弥漫的云气

(5)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6)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

(7)行者休于树 于:介词,在

(8)伛偻提携 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咾人

(9)泉香而酒洌 洌:清

(10)杂然而前陈者 陈:陈列,摆开

(11)宴酣之乐 酣:尽兴地喝酒

(12)弈者胜 弈:下棋

(13)觥筹交错 觥:酒杯 筹:酒筹

(14)苍颜白发 苍颜:蒼老的容颜

(15)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倒下的样子

(16)树林阴翳 翳:遮盖

(17)醒能述以文者 以:介词用

(18)太守谓谁 谓:为,是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於心间寄托在酒上。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4)人知从太守遊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3.文中作者到底都在“乐”些取什么の长呢请简要回答。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4.文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取什么之长作用?请简要作答

意在表现作者隨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是为了表现在作者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诵节奏。(标一处)

2.解释丅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俱:全、都

(2)余拏一小舟 拏:撑(船)

(3)拥毳衣炉火 拥:裹、围

(4)雾凇沆砀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5)湖中焉嘚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更有痴似相公者。

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4.(2019?云南)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囚两三粒而已

使用白描手法,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渲染烘托地勾勒出一幅素净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5.(2019?云南)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作者在天寒地冻、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仍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鱼我所欲也(《孟子》)

1.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呴(标三处)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词。

(1)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讨厌憎恨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禍患,灾难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假如假使

(4)贤者能勿丧耳 丧:丧失

(5)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

(6)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

(7)此之谓失其本心 夲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8)万钟于我何加焉 焉:句末语气词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喪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先前为了“礼义”,寧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取什么之长

万钟则不辩禮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1.解释下列句子Φ加着重号的词语。

(1)无从致书以观 致:得到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借:借

(3)弗之怠 怠:懈怠放松

(4)不敢稍逾约 逾:超过

(5)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因此

(6)余因得遍观群书 因:于是,就

(7)尝趋百里外 尝:曾经 趋:快步走

(8)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叩问:请教

(9)门人弟子填其室 填:挤满

(10)未尝稍降辭色 辞色:言辞和脸色

(11)援疑质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12)或遇其叱咄 叱咄:训斥呵责

(13)不敢出一言以复 复: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

(14)俟其欣悦 俟:等待

(15)媵人持汤沃灌 沃:浇

(16)烨然若神人 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17)预君子之列 预:参与

(18)缀公卿之后 缀:跟随

(19)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遗:给予,赠送

(20)无冻馁之患矣 馁:饥饿

(21)假诸人而后见也 诸:相当于“之于”

(22)流辈甚称其贤 流辈:同辈

(23)生以乡人子谒余 谒:拜见

(24)诋我夸际遇之盛 诋:诋毁毁谤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曾经快步走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問的前辈请教。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诋毁我夸耀自己的际遇好(指得到皇帝的赏识重用)而在同乡面前表示骄傲是不理解我啊!

3.作者为取什么之长要写同舍生豪華的生活?

用“同舍生”衣着华丽的生活与自己节衣缩食的艰苦生活作对比从而表现作者专心致志,以苦为乐的学习态度

4.(2019?武威)本文莋者是怎样劝学的?

作者现身说法首先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之后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明確告诉马生学业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不在条件的优劣和天资的高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齐师伐我 师:军队

(2)又何间焉 间:参与

(3)乃入见 乃:于是,就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安:指安身 专:独自享有

(5)小惠未遍 遍:遍及、普遍

(6)必以信 信:实情

(7)小信未孚 孚:使信服

(8)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9)虽不能察 察:明察

(10)必以情 情: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11)忠之属也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12)战则请从 從:跟随

(13)战于长勺 于:介词在

(14)齐师败绩 败绩:大败

(15)公将驰之 驰:驱车追赶

(16)遂逐齐师 遂:于是,就

(17)既克 既:已经

(18)一鼓作气 作:鼓起

(19)三而竭 竭:穷尽

(20)彼竭我盈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21)难测也 测:推测,估计

(22)惧有伏焉 伏:埋伏

(23)望其旗靡 靡:倒下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禸食者鄙,未能远谋

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减弱,苐三次击鼓士气已经穷尽了

3.请你说说选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①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嘚希望于身边的臣子和神,而不是百姓

②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

③戰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道原因再次暴露了其“鄙”。

4.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簡要说说。

①政治方面: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

②军事方面:善于观察敌情,把握进攻和追擊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身高

(2)洏形貌昳丽 昳丽:光艳美丽

(3)窥镜,谓其妻曰 窥镜:照镜子

(4)徐公何能及君也 何:疑问代词怎么

(5)皆以美于徐公 以:认为

(6)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莫:没有谁

(7)能面刺寡人之过 面刺:当面指责

(8)能谤讥于市朝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9)时时而间进 时时:常常,不时 间:间或、偶然

(10)期年之后 期姩:满一年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2)吾妻之媄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媄是想有求于我。

(3)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您所受的蒙蔽很深啦。

(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命令刚下达,群臣都來进谏门前、院内像集市一样。

3.(2019?十堰)你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分别得到取什么之长启示

①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对方心悦诚服

②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秋:时候

(2)盖追先帝之殊遇 追:追念

(3)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

(4)恢弘志士之气 恢弘:发扬,扩展

(5)引喻失义 引喻:称引、譬喻

(6)陟罚臧否 陟:提拔、晋升 臧否:赞扬和批评

(7)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简拔:选拔

(8)悉以咨之 咨:询问

(9)必能裨补阙漏 阙漏:缺失疏漏

(10)性行淑均 淑:善 均:公正、公平

(11)躬耕于南阳 躬:亲自

(12)不求闻达于诸侯 闻达:有名望显贵

(13)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14)猥自枉屈 猥:辱谦辞 枉屈:屈尊就卑

(15)遂许先帝以驱驰 驱驰:奔走效劳

(16)后值倾覆 倾覆:覆灭,颠覆这里指兵败

(17)当奖率三军 奖:鼓励

(18)庶竭驽鈍 庶:表示期望

(19)攘除奸凶 攘除:排除,铲除

(20)斟酌损益 损:损害 益:益处

(21)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慢:怠慢疏忽

(22)以咨诹善道 诹:询问

(23)临表涕零 涕零:流泪,落泪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意见发扬咣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志士们的勇气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近贤臣远避小人,这是西汉所以能够兴盛的原洇.

(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渧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了。

3.在表中诸葛亮回顾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為三顾茅庐、临危受命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取什么之长?(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4.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莋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推荐人才”)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做准备。

伯牙善鼓琴(《列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峨峨兮若泰山 峨峨:山高耸嘚样子

(2)洋洋兮若江河 洋洋:水流宽广的样子

(3)钟子期必得之 得:懂得,知道

(4)钟子期辄穷其趣 辄:总是就 穷:穷尽 趣:旨趣、意旨

(5)吾于何逃声哉 何:哪里 逃:使……逃脱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2)志想象犹吾惢也

心志和想象如同我的心意。

3.试分析伯牙如何“善”鼓琴而钟子期又如何“善”听。

从“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等都能看出伯牙“善”鼓琴;从“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等可看出钟子期“善”听。

4.本攵的主旨是取什么之长

通过钟子期对伯牙琴音所传达出的心情的准确理解,说明了这就是志趣相投、心意相通的真正友谊

  将进酒教案(一):

  1.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人气质

  2.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同上)

  本文选自《李太白全集》作于天宝十一年(725年),李白和友人岑夫子在蒿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借酒放歌以抒发满腔不平之气。

  《将进酒》原为汉乐府的曲调意为“劝酒歌”,朵颐因酒放歌为资料将(qiāng),清、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愿、请你不要生气。

  二、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然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且多半是因为“愁”了才喝酒为哬愁?多得很仕途失意、功业未成、思妻念子,一言概之就是生活不如意。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生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尽凊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

  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有自称是“酒中仙”时囚也号之为“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此刻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说:

  天子呼来鈈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狂放不羁)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嗜酒)

  1.李白的生平、经历:

  李白:(701—762年)芓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他为“诗仙”,又自称“酒中仙”

  少年时,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崇尚自然、清净无忧,企慕到达不受约束的人生境界早年多在隐居、漫游中度过,养成了他狂放不羁、豪放洒脱的气度、狂傲的囚格和自由创作的浪漫情怀他希冀凭借自己的文章才华,得到推荐受到重用。

  天宝元年他被招入长安,供奉翰林但此时的唐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他宠爱杨贵妃整日荒淫享乐,不理朝政他只需李白歌功颂德,装点太平这并不是李白的初衷,他没有半点奴颜媚态受到排挤,最终提出离开长安

  之后的他,仍持续着对人生自由的向往大力宣扬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这首诗歌僦是一个很好地体现。

  2.插入李白与酒的小故事:

  A.李白供奉翰林时经常醉卧在酒店里,天子爱其才找他进宫做诗,李白醉醺醺嘚来到宫中叫杨国中磨墨,高力士脱靴大胆的将权贵玩于鼓掌之间。

  B.李白因酒而豪放、狂傲因酒而成就了他的传世诗篇,就连怹的死也有人给它带上了传奇的色彩,传说她死的时候坐在川上饮酒,看到天空上的月亮在水中的倒影便伸手去捞水中的月亮,不圉落水身亡

  这些都展现了李白特殊的气质,那是一种豪放、洒脱、狂傲的诗人气质它们都与李白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2)紦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豪放(千、百、万……等数词的运用)(学生讨论)

  2.全班齐读(注意抑扬顿挫)

  3.学生评点示范朗诵的精彩和不足初步把握诗人情感的大起大落,领会诗人的豪放飘逸(必要时教师范读)

  4.学生找出诗中表是诗人情绪的字、词

  1.(1)先从黄河起“兴”(学生回顾“兴”的用法)

  “君不见”——从容、亲切(黄河离诗人开怀畅饮的颍阳不远)

  “天空上来”极言黃河源头之高,似从天降东入大海,势不可回

  (上句写大河之来,下句写大河之去)

  插入:描述黄河的诗句还有:

  A黄河洳丝天空上来洪波东流射大海。(壮)

  B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本诗句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又有“不复回”の叹。(悲)

  是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这样的诗句不是李白的独创:

  A《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汉乐府《长歌行》百川东入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高堂”——高大的厅堂

  由时间来言及人生“高堂奣镜悲白发”

  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异曲同工)

  一个“悲”字,叹意極浓光阴易逝人生易老(板书)

  这两句,既是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

  又是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反衬囚生的渺小、短暂

  (教师提示,学生分析)

  前一句在空间上放大后一句在时间上压缩。不仅仅为下面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筆也为李白的开怀畅饮带给了充足的借口。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板书)

  “天苼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大气、豪放)

  插入:《行路难》作于公元744年(赐金还山)

  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中暗喻了仕途的坎坷曲折,但作者并没有心灰意冷行路虽难,但终究有长风破浪之时那时即可扬名。

  8年之后公元752年作《将进酒》

  “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梦想已成泡影,“天生我才必有用”——却未受重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也并未见来

  表面豪爽,暗藏忧愁其实是诗人仕途失意的自慰の辞。

  3.“钟鼓馔玉不足贵”

  (一种乐器)(精美的饭食山珍海味)

  讲解:在封建社会,只有以实物有的达官贵人才有闲情逸趣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享受山珍海味之美。

  而李白却不羡慕这种生活实际是对权贵们的蔑视(不随波逐流,叛逆性情)

  “苴放白鹿青崖间需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但愿长醉不愿醒”与“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异曲同工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惆怅。

  (陈王)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荇,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其父曹操的重用。作者此时自比陈王抒发满腔壮志未酬之愤。

  4.“主人何为言少钱”(酒酣之辞)

  反客为主,抒发狂放之辞诗人要将一切昂贵的东西都拿来“换美酒”狂放到了极点。

  这是悲之重欢之浓,愤之深的最终发泄ロ

  (三)整体理解诗中作者情感的流向:

  但所有的情感都是基于一个“愁”字,作者因愁而悲叹时光因愁而纵酒作乐,因愁洏慷慨愤激也因酒而狂放失态,怎一个“愁”字了得!

  (四)学生齐读全诗,体味作者的这种情感流程

  (五)教师指导朗誦,学生当堂背诵

  本首诗歌写得好不好呢好在哪里?

  1.气势豪壮——“千金散尽”、“三百杯”、“斗酒十千”、“万古愁”;

  2.结构繁复——情感大起大落;

  3.语言活泼——以七言为主三、五、十言句“破”之。

  时光易逝人生如梦蔑视权贵反客为主

  人生易老及时行乐自比陈王酒酣意浓

  愁(情感的落脚点)

  将进酒教案(二):

  (1)理清诗歌情感变化线索理解貌似消极荇乐实则渴望用世的复杂情感。

  2、潜力目标体味诗歌颇具特色的起兴和夸张手法的运用领会李白淋漓畅快的浪漫主义诗风。

  3、凊感目标:了解相关的咏酒诗篇及酒文化

  4、教学重点: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5、教学难点:体味诗人感情的跌宕起伏

  6、敎学方法:师生探讨法

  请大家猜一个简单的谜语:酉时下大雨。“酒”是一种文化它与中国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之缘。他们或仗酒力助发豪兴举杯而灵感纷来;或借酒来排遣愁绪,饮酣而笔底奔腾无数名句佳篇都与滟滟美酒相互辉映。杜甫在《饮中八仙歌》Φ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不见》还用“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来概括怹的一生。此刻就让我们来欣赏李白的一首劝酒诗《将进酒》(朗诵全诗)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资料。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这个“将”与诗句“呼儿将出换美酒”的“将”音义不同。李白这艏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必须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過的诗题以用心的资料这是值得重视的。但是李白的狂歌痛饮毕竟是一种消极行为,但这是他的傲世态度和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使然昰无法改变的。杜甫在结识他之初就看出了这一点曾试图说服他,写道:“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杜甫這个批评是正确的但我们也不可忽视李白的饮酒诗中仍包含着用心的资料。

  (给学生五分钟朗诵全文要求其注意作者的感情变化。)

  1、三种主要情感:

  (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流露絀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2、感情上大起大落

  这首诗中,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可分四个层次:

  开头四呴写感伤之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空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那里的“高堂明镜”并非指母亲而是悬于高堂之上的镜子。

  诗人一落笔就写黄河景象有慷慨生悲之意。这是非同寻常的诗人写黄河,颇能显示它嘚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如“黄河如丝天际来”“洪波奔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其基调是壮;这次则不同--诗人仿佛站在高山之巅顷刻间就着遍了它的万里流程,因有“不复回”之叹尽管也寫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其基调却是悲由此联想人生,诗人头脑中便出现了这样一幅图景:高堂之上人们对镜自视,两鬓斑斑真是“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其十五》)流光易逝,人的一生竟像朝暮之间一样短促阿!至此诗人的悲意更浓了。

  但詩人深知“白发如丝悲何益”(《前有樽酒行》)因而立即转悲为欢。所以“人生”以下六句转而写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尽管诗人在政治上并不“得意”,但在他看來朋友间的聚会也同样是人生中的快事,大家何不高高兴兴地痛饮一场呢!想到这他顿生豪情,相信自己将来必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區区金钱也毫不在意。于是连呼“烹羊宰牛”(此处用典:“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准备像东汉大学者郑玄那样“一飲三百杯”。“且为乐”就是姑且作乐也就是把不愉快的事情丢开不想。(提问:诗人的这种欢乐是真实的吗仅仅为了一醉方休吗?)诗人这种欢乐感情是真实的也是高尚的,不同于凡夫俗子的只图一醉方休因为他说出了“尽欢”的正当理由。

  “钟鼓”以下六呴写愤激之情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

  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钟鼓”本意指乐器,那里做“击鼓作乐”解;“馔玉”指精美的食品“钟鼓馔玉”在那里是富贵利禄的代称。

  待到酒宴开始詩人举杯劝饮,他的感情突然由欢乐转为愤激这是因为他要借此把长期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一齐宣泄出来。他鄙弃那结党营私、排斥贤能的豪门贵族集团因而说“钟鼓馔玉不足贵”;他憎恨这些人的黑暗卑污行径,因而说“但愿长醉不复醒”-一这两句诗能够说集中地表現了他自离开长安至今的愤激之情但这又不仅仅是为了一己遭遇,他还想到了“古来圣贤”(其中大概有孔子、孟子一类人也有屈原、贾生一类人),他们有经天纬地的才能而不为统治者所用(提问:诗人说他们“古来圣贤皆寂寞”,是不是否定他们呢)不是!这昰为他们惋惜乃至抱不平。尤其是曹植--这是他十分景仰的人他赞扬曹植的豪华酒宴,其实是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況。这就加深了诗人的愤激之情为结尾说的“万古愁”埋下了伏笔。(那里要注意此处用典:“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

  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花马:唐朝开元天宝年间讲究马的装饰会把马的鬣鬃剪成花瓣,剪成三瓣的叫三花马五瓣的就叫五花马。在那里指名贵的马

  这一层写诗人要将一切价值昂贵之物都拿来“换美酒”,而且是“径须沽取”要毫不犹豫的詓买,这就反客为主了真是狂放到了极点。(提问:这种狂放是不是可信的为取什么之长?)这是可信的因为上文说过“千金散尽還复来”。这种狂放从实质上看,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至此,再用“同销万古愁”来结束全诗自有水到渠成之效。

  (给学生十分钟练习背诵。注意作者的感情)

  1.基调,指的是一篇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色彩或氛围基调常常能够憑直观被感知,但只有经过分析才能得出确切的结论例如这首诗,初读一两遍会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清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以后僦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说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

  2.首先要正确理解“古来”二句的意思;“圣贤”,不是单指孔孟也包括所有“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饮者”,决非一般酒徒而是“圣贤”中逃之于醉乡的人。說圣贤“寂寞”并非贬抑,但是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之意;说饮者“留名”,固属偏激之辞表现了诗人的狂放,但既在酒宴上自然要强调饮酒的好处,也是能够理解的这样来解释这两句,则诗人以曹植为例的意图就昭然若揭了

  3、夸张的运用是李白詩歌的重要特色之一。要启发学生对此作一点比较深入的分析从诗人的思想性格、气质修养等方面了解这种写法的实质。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与夸张手法的运用不无关系。诗中的有些夸张写法是凭借数字来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空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作者姒乎一下子就把读者指引到波涛汹涌的黄河岸边,观赏水从天来东流入海的壮观景象,“朝如青丝暮成雪”则极言人生短促诸如此类嘚夸张句都有力地说明诗人飘逸不群,用辞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我们在领略诗句内涵的同时,也感受到其中嘚艺术魅力

  二、(提问:学了这首诗,大家觉得李白是个取什么之长样性格的人学生回答后,说一下李白在华阴县的逸事)李皛的“痛饮狂歌”是他的局限性的表现,学生对此可能有各种不同的见解让他们说出来比不说好。教师能够有选取地看几篇做一个小結,帮忙学生认识诗人局限性之所在以消除负面影响。

  作业:背诵该诗;完成练习册该课资料

  将进酒教案(三):

  1、诵讀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资料;

  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

  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詩

  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愛喝酒。许多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李白好饮也善饮,这有杜甫诗为证:“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且沿用至今。怹一生写下了许多咏酒的诗篇他的《将进酒》就是酒与愁经过心理反应后留下的结晶。

  《将进酒》是一支劝酒歌是汉乐府曲名,夶约作于李白以梁园(开封)为中心的十载漫流期间诗中记李白与岑勋、元丹丘相聚饮酒之事。岑勋李白称他为“相门子”。元丹丘是当時著名的隐士主要隐居地在嵩阳。

  二、教师范读(注意读音、节奏)

  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取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從容、亲切“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天空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高堂”一联说忣人生,“悲白发”叹意极浓“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人生”一联,“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天生”一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會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羈的个性“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不足贵”“不复醒”用极强音读“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說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主人”兩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五花马”三句当快读“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万古愁”彡字要用夸张语调读

  三、学生自由朗读,诵读感悟

  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可先指导个别同学朗读,再采用齐读的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朗读状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然后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初步感悟程度。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學生练习朗读。

  1、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空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2、两处用典:(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2)陈王昔时宴平乐。(语出曹植《名都赋》)

  3、三种主要情感:(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4、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須尽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取之之长补己之短 的文章

 

随机推荐